CN205561335U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 Google Patents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61335U CN205561335U CN201520843902.1U CN201520843902U CN205561335U CN 205561335 U CN205561335 U CN 205561335U CN 201520843902 U CN201520843902 U CN 201520843902U CN 205561335 U CN205561335 U CN 2055613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ld
- cooling
- unit
- main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938 sa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66 sal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包括无辅助换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外输冷/热水单元。无辅助换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利用排风或新风进行散热或取热,无需外接辅助的散热或取热装置,可为机组处理空气热湿负荷提供全部的冷/热量;新风热湿处理单元能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加热、加湿处理;外输冷/热水单元可外输冷/热水为其他设备提供冷/热量。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或省却集中的冷/热源设备、外接的散热或取热装置、冷/热源到空调机组或其它空气处理末端之间的输配系统,同时省却新风系统输配能耗,解决集中冷、热源与空调分区之间冷、热量的分配调节困难以实现显著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与工业项目中的空调机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现在我们使用的传统能源正在逐渐走向枯竭,节约能源与减少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今我们国家的能源使用方针是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来的则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环保空调的应用更是日益普及,进而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伴随而生的就是能耗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因此无论对于中央空调的开发商,还是对于广大社会消费者来讲,都应该也必须密切关注它在节能问题方面做到的程度,进而在不断完善空调功能的同时注重节能技术的改造创新,以不断降低投资、运行费用和资源损耗,这对于提高我国中央空调节能技术自主创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传统空调能耗现状
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和节能意识不强,导致空调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能耗不断增加,其中以建筑领域最为严重。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物能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8%,而在有中央空调的建筑物中,中央空调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70%。其中,空调机组电耗约占空调总电耗的50%左右,风机盘管末端设备的电耗约占中央空调总电耗的10-20%。由于大部分建筑的中央空调实际热负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远比设计负载低,且主机、辅机和末端舒适度三者未能实现合理动态调节,导致系统效率低,电能浪费严重,故装有空调的建筑能耗也会逐年增长。
二、传统空调系统的弊病
主要包括:1.传统空调系统,只负责建筑的冷热负荷,不能向外界提供冷/热量,作用单一化。如今人们对日常的生活用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若根 据各种不同的冷、热需求分别单独配置设备,投资很高、系统复杂且存在严重的高耗能问题。2.大量占用建筑空间、设备机房,民用建筑、工业项目的实际有效使用面积约为75~85%,其中空调系统占用了8~12%的建筑面积(如集中冷/热源机房、空调机房、水管道井、风井等);3.从冷/热源到空调机组,再到末端房间(或工艺处理),管路连接过长、过程复杂,存在建设周期长、成本大、组成复杂、占用一定建筑面积等问题,同时也是导致传统空调能效系数难以有效提升的原因;4.传统中央空调必须包括冷/热源、输配系统、空调机组等三大环节,机理上存在设备环节多、运行管理复杂(对运行管理人员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目前对于多个建筑或工艺区域的空调、热水和冷水需求,由于功能差异、同时需要冷量和热量(性质相反)等原因,常规解决方案采取多套独立的冷/热源和空调系统进行解决,因此存在高能耗、大量占用建筑面积、施工周期长和工艺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一是解决传统空调系统(主要是中央空调系统)的高能耗问题,二是解决传统空调的性能机理缺陷问题,包括过多占用建筑面积、功能单一、无法外输冷/热量、设备环节多导致施工周期长和管理复杂成本高等固有难题,根据设备构架理论,全新研发设计了一种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包括无辅助换热(散热或取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和外输冷/热水单元;
其中所述的外输冷/热水单元,需要增加一个水-制冷剂换热器,冷热媒通过换热器制备冷/热水,通过冷/热水的输出达到对外输出冷/热量的目的,适用于输出距离远、服务区域较大的场合,冷/热水管道比冷/热媒管道维护成本低。
一种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媒的新风机组,其特点是 机组的外输冷热媒单元没有配备换热器,直接向外输出冷热媒,适用于输出距离近、服务区域较小的场合,效率较高,
所述无辅助换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包括压缩机、膨胀阀以及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第二主管路、第三主管路和第四主管路,
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入支路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出支路流入第二主管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入支路与外输冷/热水单元连接,从外输冷/热水单元流回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出支路流入第二主管路;
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主管路,所述第三主管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入支路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出支路与第四主管路连通,第四主管路通过膨胀阀与第一主管路相连通,
所述第三主管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入支路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出支路与第四主管路连接,第四主管路通过膨胀阀与第一主管路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制冷/热装置、第二制热/冷装置、第三制热/冷装置、溶液调湿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及循环管路,
所述溶液调湿模块包括调湿换热芯体和溶液循环泵,调湿换热芯体与第一制冷/热装置流出的盐溶液连接,
溶液再生模块包括再生换热芯体、溶液循环泵及补水阀,
第一制冷/热装置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上,第一制冷/热装置与溶液调湿模块的调湿换热芯体中流出的盐溶液连接,
第二制热/冷装置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上,并与溶液再生模块中的再生换热芯体中流出的盐溶液连接,
第三制热/冷装置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上,并且与新风机组的排风和补充的新风接触。
进一步,所述溶液调湿模块的调湿换热芯体和溶再生模块的再生换热芯体之间设置溶液质交换循环管路和热回收板式换热器,溶液调湿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及其溶液质交换循环管路分别设置一组或多组。
进一步,所述无辅助换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的制冷剂循环管路上设有若干个电动调节阀,第一制冷/热装置和外输冷/热水单元通过电动调节阀来调节各自分配的制冷剂的流量,第二制热/冷装置和第三制热/冷装置通过电动调节阀来调节分配各自的制冷剂的流量。
进一步,所述的散/取热装置是风冷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水冷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再进一步,所述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溶液调湿模块可以是溶液式空气热湿处理模块、表面接触式空气热湿处理模块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本实用新型最主要特点是:将制冷/热装置、散热或取热装置集成到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中,新风机组完成新风处理过程所需要的冷和热、外输冷/热水所需的冷和热均由该机组自身提供,并通过机组自带的散热或取热装置解决夏季散热或冬季取热问题,无需外接辅助的散热或取热装置(夏季散热一般用冷却塔、风冷模块等,冬季取热一般用能源塔、风冷热泵等,下同)。相比传统的新风系统,可以减小或省却集中的冷/热源设备、冷/热源机房、外接的散热或取热装置、冷/热源到空调机组或其它空气处理末端之间的输配系统、冷/热源到散热或取热装置之间的输配系统,同时省却新风系统输配能耗,解决集中冷、热源与空调分区之间冷、热量的分配调节困难以实现显著节能。
与传统的新风机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具有以下特点和性能优点:
1.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一种新的、更简化的新风系统。传统的新风系统,必须包含集中的冷源和热源设备、散/取热装置、散/取热用水输配系统、冷/热水输配系统、新风机组等设备。而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新风系统只需要新风机组即可,空调系统大为简化,省却集中的冷源和热源机房,省却水输配系统,可节约5%左右的建筑面积。
2.显著降低工程造价。与传统的新风系统相比,可省却冷源和热源机房、冷和热源机房到末端空调机组之间的输送管路、冷和热源机房到散/取热装置之间的输送管路,因此可降低土建造价1.5-3%,降低空调系统造价2-3%。
3.高效节能。无需冷和热源机房到末端空调机组之间的输配系统以及到散热或取热装置之间的输配系统,能耗可降低15%以上。
4.施工安装简便快捷。与传统的新风系统相比,可省却新风系统冷和热源机房、输配系统,空调系统简化,施工和安装简便快捷。
5.由于采用盐溶液作为工作介质,其处理湿负荷的原理决定其湿度控制较常规空调处理湿度精确很多,并且由于此装置为温湿度独立处理,故其送风温度、湿度较常规空调更加精准。
6.简化空调控制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对于空调控制系统而言,由于只需要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机组”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空调的控制系统大为简化。而传统的新风系统必须对冷和热源设备、散热或取热装置(夏季散热一般用冷却塔、风冷模块等,冬季取热一般用能源塔、风冷热泵等)、循环泵、分集水器和管路、新风机组等进行控制,复杂程度大大高于前者。
7.综合1-6的优点,将显著降低运行管理技术难度、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总结本技术实用新型的最主要特点:将冷/热源及散/取热装置集成到基于溶液方式的新风机组中,新风机组完成新风处理过程所需要的冷和热、外输冷/热水所需的冷和热均由该机组自身提供,无需外界的制冷/热装置和辅助散/取热装置,通过机组自带的散热或取热装置解决夏季散热或冬季取热问题。相比于传统的新风系统,省却了冷/热源设备(夏季散热一般用冷却塔、风冷模块等,冬季取热一般用能源塔、风冷热泵等)、冷/热源机房、散/取热装置、散/取热用水输配系统、冷/热源到末端空调机组之间的冷冻水(热水)输配系统,同时全部省却新风系统的散/取热用水输配能耗、冷/热水输配能耗,解决集中冷/热源与空调分区之间冷/热量的分配调节困难以实现显著节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包括无辅助换热(散热或取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和外输冷/热水单元,利用机组排风或补充新风进行散/取热,不需要外接辅助的散/取热装置;
所述无辅助换热(散热或取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用于为处理新风和外输冷/热水提供全部的冷/热量;
所述新风热湿处理单元,能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加热、加湿处理;
所述外输冷/热水单元,夏季能向外接输出冷水,可为其他末端提供冷量,冬季能向外界输出热水,可用于制备生活热水、为其他末端提供热量;
如图1所示,所述无辅助换热(散热或取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包括压缩机1、膨胀阀3以及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21、第二主管路22、第三主管路23和第四主管路24,所述第一主管路21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入支路31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出支路311流入第二主管路与压缩机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管路21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入支路32与外输冷/热水单元连接,从外输冷/热水单元42流回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出支路322流入第二主管路;
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主管路23,所述第三主管路23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入支路33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出支路333与第四主管路24连通,第四主管路通过膨胀阀3与第一主管路相连通。
所述第三主管路23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入支路34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 第三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出支路344与第四主管路24连接,第四主管路24通过膨胀阀3与第一主管路2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制冷/热装置41、第二制热/冷装置43、第三制热/冷装置44、溶液调湿模块、溶液再生模块以及循环管路。所述溶液调湿模块包括调湿换热芯体8,调湿换热芯体8与第一制冷/热装置41流出的盐溶液连接,溶液再生模块包括再生换热芯体9和补水阀10,补水阀10向再生单元补水以控制溶液的浓度;第一制冷/热装置41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上,第一制冷/热装置41与溶液调湿单元中流出的盐溶液连接。
所述无辅助换热(散热或取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的散/取热装置即为上述的第二制热/冷装置43和第三制热/冷装置44,第二制热/冷装置43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上,并且与溶液再生模块中的盐溶液连接;第三制热/冷装置44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上,与排风和补充的新风接触。所述第二制热/冷装置43是板式换热器,通过再生模块利用排风实现冷/热源夏季散热和冬季取热。所述第三制热/冷装置44是风冷式换热器,与排风和补充的新风接触实现冷/热源夏季散热和冬季取热。
所述新风热湿处理单元是溶液式空气热湿处理模块、表面式空气处理模块(表冷器、加热盘管和加湿器)中的一种或组合。
所述溶液调湿模块的调湿换热芯体8和溶液再生模块的再生换热芯体9之间设有溶液质交换循环管路和热回收板式换热器6。
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上设有多个电动调节阀11,第一制冷/热装置41和第二制热/冷装置43、第三制热/冷装置44、外输冷/热水单元42均依靠电动调节阀11来调节各自分配的制冷剂的流量。第一制冷/热装置41和第二制热/冷装置43、第三制热/冷装置44是对应关系,第一制冷/热装置41夏季制冷时对应的第二制热/冷装置43和第三制热/冷装置44夏季是散热(制热),同样第一制冷/热装置41冬季制热时对应的第二制热/冷装置43和第三制热/冷装置44是在取热(制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热湿处理单元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由两个气液直接接触上热湿交换芯体71、下热湿交换芯72以及与之配套的溶液循环管路形成,溶液循环管路上设有溶液循环泵52,所述热回收装置可设置一组或者多组。所述热回收装置是转轮热回收模块、板式换热回收模块、热管式热回收模块、溶液式热回收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方式的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包括用于为处理新风和外输冷/热水提供冷/热量的无辅助换热(散热或取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能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加热、加湿处理的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和能对外提供冷/热媒的处理单元。
如图1所示,所述冷/热源单元包括压缩机1、膨胀阀3以及制冷剂循环管路,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21、第二主管路22、第三主管路23和第四主管路24,第一主管路21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入支路31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主管路22与压缩机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主管路21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入支路32与外输冷/热水单元连接,从外输冷/热水单元42流回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出支路32流入第二主管路22。
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主管路23,第三主管路23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入支路33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出支路333与第四主管路24连接,第四主管路24通过膨胀阀3与第一主管路21相连通;第三主管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入支路34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出支路344与第四主管路24连接,第四主管路24通过膨胀阀3与第一主管路21相连通。
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制冷/热装置41、第二制热/冷装置43、第三制热/冷装置44、溶液调湿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循环管路。溶液调湿模块包括调湿换热芯体8和溶液循环泵53组成,调湿换热芯体与第一制冷/热装置41流出的盐溶液连接,溶液再生模块包括再生换热芯体9、溶液循环泵51和补水阀10,补水阀的作用是向再生模块补水以控制溶液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的调湿换热芯体8和再生换热芯体9之间还有一套溶液质交换循环管路和热回收板式换热器6,热回收板式换热器6用于减少调湿换热芯体8与再生换热芯体9之间因溶液温度不同而造成的能量不可逆损失;溶液调湿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及其溶液质交换循环管路可以根据除湿量或加湿量的需要设置一组或多组。
第一制冷/热装置41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上,第一制冷/热装置与溶液调湿模块调湿换热芯体8中流出的盐溶液连接,用于冷却或加热盐溶液以增强其除湿或加湿能力。第二制热/冷装置43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上,并且与溶液再生模块换热芯体9中的盐溶液连接,用于加热或冷却盐溶液以增强其再生能力。
第二制热/冷装置43也是冷/热源单元的散/取热装置,夏季向溶液中散热来提高溶液温度,冬季从溶液中取热来降低溶液温度,增强溶液的再生能力并实现冷/热源的散/取热;第三制热/冷装置44也是冷/热源单元的散/取热装置,夏季向排风和补充新风散热,冬季从排风和补充新风中取热,实现冷/热源的散/取热。
用于溶液-制冷剂换热的第一制冷/热装置41和外输冷/热水单元42依靠 电动调节阀11来调节各自分配的制冷剂的流量;用于溶液-制冷剂换热的第二制热/冷装置43和用于空气-制冷剂换热的第三制热/冷装置44依靠电动调节阀11来调节分配各自的制冷剂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源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组,第一制冷/热装置41、第二制热/冷装置43、第三制热/冷装置44,外输冷/热水装置42需要根据溶液调湿模块、以制冷剂为载体的冷/热量输出系统和溶液再生模块的数量与之逐一匹配,而压缩机1和膨胀阀3则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
本实施方式的机组特点总结:所述的无辅助换热(散热或取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通过机组自身的热泵系统,不仅解决了新风系统的所有能耗问题,而且可以对外输出冷/热媒,以提供其他设备所需的冷/热量,并且机组无需外接其他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机组提供新风处理和外输冷/热水的所有冷/热量,机组夏季制冷需要的散热量由机组集成的散热装置(再生模块和补充的散热装置)散热,机组冬季制热需要的取热量由机组集成的取热装置(再生模块和补充的取热装置)取热,机组无需外接散热或取热装置(夏季散热一般用冷却塔、风冷模块,冬季取热一般用能源塔、风冷热泵)和辅助散/取热装置(机组自带的散/取热装置型号尺寸较常规要大,以满足机组散/取热需求),外输冷/热水单元,对外输出冷/热媒,提供其他装置所需的冷/热量,如制取冷/热水、生活热水,提供其他末端设备所需的冷/热量。空调系统只需该空调机组、空调机房、风管和风口等,大大简化独立新风的空调系统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辅助换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和外输冷/热水单元;
所述无辅助换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包括压缩机(1)、膨胀阀(3)以及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21)、第二主管路(22)、第三主管路(23)和第四主管路(24),
所述第一主管路(21)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入支路(31)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出支路(311)流入第二主管路(22)与压缩机(1)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主管路(21)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入支路(32)与外输冷/热水单元连接,从外输冷/热水单元(42)流回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出支路(322)流入第二主管路(22);
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主管路(23),所述第三主管路(23)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入支路(33)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出支路(333)与第四主管路(24)连通,第四主管路(24)通过膨胀阀(3)与第一主管路(21)相连通,
所述第三主管路(23)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入支路(34)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的输入端连接,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出支路(344)与第四主管路(24)连接,第四主管路(24)通过膨胀阀(3)与第一主管路(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热湿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制冷/热装置(41)、第二制热/冷装置(43)、第三制热/冷装置(44)、溶液调湿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及循环管路,
所述溶液调湿模块包括调湿换热芯体(8)和溶液循环泵(53),调湿换 热芯体(8)与第一制冷/热装置(41)流出的盐溶液连接,
溶液再生模块包括再生换热芯体(9)、溶液循环泵(51)及补水阀(10),
第一制冷/热装置(41)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上,第一制冷/热装置(41)与溶液调湿模块的调湿换热芯体(8)中流出的盐溶液连接,
第二制热/冷装置(43)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上,并与溶液再生模块中的再生换热芯体(9)中流出的盐溶液连接,
第三制热/冷装置(44)位于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三连接端上,并且与新风机组的排风和补充的新风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调湿模块的调湿换热芯体(8)和溶再生模块的再生换热芯体(9)之间设置溶液质交换循环管路和热回收板式换热器(6),溶液调湿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及其溶液质交换循环管路分别设置一组或多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辅助换热装置的冷/热源单元的制冷剂循环管路上设有若干个电动调节阀(11),第一制冷/热装置(41)和外输冷/热水单元(42)通过电动调节阀(11)来调节各自分配的制冷剂的流量,第二制热/冷装置(43)和第三制热/冷装置(44)通过电动调节阀(11)来调节分配各自的制冷剂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热湿处理单元的溶液调湿模块可以是溶液式空气热湿处理模块、表面接触式空气热湿处理模块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43902.1U CN205561335U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43902.1U CN205561335U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61335U true CN205561335U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6823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4390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1335U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6133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1525A (zh) * | 2015-10-28 | 2016-03-02 | 北京格瑞力德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
-
2015
- 2015-10-28 CN CN201520843902.1U patent/CN2055613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1525A (zh) * | 2015-10-28 | 2016-03-02 | 北京格瑞力德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73610B (zh) | 一种太阳能及地下水联合供能的供热及供冷系统 | |
CN202024423U (zh) | 转轮式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混合型空调机组 | |
CN104197435A (zh) | 自带全部冷源和热源的溶液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2403359U (zh) | 转轮式回热循环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107166801A (zh) | 用于恒温泳池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 | |
CN103512156A (zh) | 一种空调新风系统的节能方法及新风负荷梯级处理装置 | |
CN103712291B (zh) | 可制备冷或热媒并同时处理空气热湿负荷的空调装置 | |
CN203628881U (zh) | 可制备冷或热媒并同时处理空气热湿负荷的空调装置 | |
CN204313419U (zh) | 自带全部冷源和热源的溶液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3642387U (zh) | 一种用于洁净室的新风机组系统 | |
CN103697543A (zh) | 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 | |
CN204612019U (zh) | 自带全部冷热源且外输冷热媒的溶液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104728977A (zh) | 自带全部冷和热源并同时制备冷或热媒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5561335U (zh)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水的新风机组 | |
CN204534915U (zh) | 一种防冻型的空调装置 | |
CN205561334U (zh)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媒的新风机组 | |
CN104819523A (zh) | 自带全部冷和热源的冷冻除湿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4786907U (zh) | 自带全部冷和热源的冷冻除湿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105371526A (zh)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媒的新风机组 | |
CN204987542U (zh) | 自带全部冷热源并制备冷热水的冷冻除湿式空调装置 | |
CN104833014A (zh) | 自带全部冷热源且外输冷热媒的溶液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109780655A (zh) | 一种闭式冷却塔“免费供冷”的蓄冷设备 | |
CN214791459U (zh) | 一种新型洁净空调系统 | |
CN105240959A (zh) | 自带全部冷热源且外输冷热水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5208783U (zh) | 自带全部冷热源且外输冷热水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10010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Datun Village No. 317 Building No. 3 room 1208 Patentee after: BEIJING GEAREA HIGH-TEC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Datun Village No. 317 Building No. 3 room 120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GERUILID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