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4063U -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 Google Patents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54063U
CN205554063U CN201620336204.7U CN201620336204U CN205554063U CN 205554063 U CN205554063 U CN 205554063U CN 201620336204 U CN201620336204 U CN 201620336204U CN 205554063 U CN205554063 U CN 205554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in
locking
push rod
arc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362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airun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airun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airun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airun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362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54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54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5406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包括壳体;夹紧机构,设置在壳体内,且具有伸出壳体底部的卡爪;升降机构,设置在壳体上,当升降机构上升时,夹紧机构的卡爪张开,当升降机构下降时,夹紧机构的卡爪收拢。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安装在行李箱的底部,卡爪伸出箱底,卡扣内的升降机构和夹紧机构同步运动,通过控制升降机构进而能够控制锁紧拧帽和座圈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卡扣与箱底的夹紧程度,升降机构同时带动夹紧机构实现对车顶横梁的夹紧与松开,无需使用其它安装工具,拆装方便,体积小,不影响汽车整体的美观。

Description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背景技术
车顶箱也叫车顶行李箱,英文名称Roof-box,为扩展收纳空间,车顶箱常被安装在汽车车顶,用于携带更多自驾装备、行李等。车顶上一般都安装有横梁,车顶箱通过其底部的卡扣固定安装在横梁上,行李箱和车顶之间的间距如果较大则会影响整个车形的美观,如果间距较小则会影响操作者在行李箱和车顶之间使用工具安装卡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车顶上安装行李箱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无需使用工具对卡扣进行安装,且保证了行李箱和车顶之间的较小间距,不影响整个车形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包括壳体;夹紧机构,设置在壳体内,且夹紧机构具有伸出壳体底部的卡爪;升降机构,设置在壳体上,当升降机构上升时,夹紧机构的卡爪张开,当升降机构下降时,夹紧机构的卡爪收拢。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固定在行李箱的底部,卡爪伸出箱底,升降机构和夹紧机构同步运动,通过控制升降机构能够实现卡扣与箱底的夹紧程度,从而同时带动夹紧机构实现对车顶横梁的夹紧与松开。
进一步,升降机构具体结构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锁紧螺栓、螺帽以及锁紧拧帽,壳体顶部设有一体结构的座圈,座圈内与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螺帽固定在座圈内圈,螺帽套装在锁紧螺栓上,锁紧螺栓贯穿座圈,锁紧螺栓的一端伸出壳体外部与锁紧拧帽固定连接,锁紧螺栓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内部与夹紧机构固定连接。由于螺帽固定在座圈内,因此螺帽无法上下移动,当旋转锁紧拧帽时,可以使得锁紧拧帽上下运动,也就可以控制锁紧拧帽和座圈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控制卡扣夹紧在行李箱底部。
进一步,夹紧机构具体结构为,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拨片一、拨片二、推片、销轴一、销轴二、销轴三以及销轴四,拨片一、拨片二交叉设置,所述拨片一的中部铰接在销轴三上,拨片二的中部铰接在销轴四上,推片的一端与锁紧螺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推片的另一端套装在销轴三和销轴四上,且推片位于拨片一和拨片二之间,所述卡爪包括卡爪一和卡爪二,拨片一的上端与销轴一铰接,拨片一的下端和卡爪一固定连接,拨片二的上端与销轴二铰接,拨片二的下端和卡爪二固定连接,所述销轴一、销轴二、销轴三和销轴四的轴线相互平行,销轴一的两端和销轴二的两端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且销轴一和销轴二对称设置在推片的两侧,销轴一和销轴二相对销轴三靠近壳体顶部。夹紧机构的锁紧螺栓可以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推片上下运动,推片的运动可以使得拨片一和拨片二的端部收拢和张开,类似剪刀的运动。
进一步,由于销轴一的两端和销轴二的两端均与壳体固定连接,因此销轴三和销轴四运动的轨迹呈弧形,两个弧形镜像对称,具体结构为,所述销轴三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呈圆弧三,所述圆弧三所在的圆的圆心在销轴一的轴线上,所在圆的半径等于销轴三轴线与销轴一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销轴四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呈圆弧四,所述圆弧四所在的圆的圆心在销轴二的轴线上,所在圆的半径等于销轴四轴线与销轴二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壳体的两侧上分别开设有弧形通孔三和弧形通孔四,弧形通孔三和弧形通孔四呈中心对称,销轴三贯穿弧形通孔三,且弧形通孔三与销轴三的运动轨迹相配合,销轴四贯穿弧形通孔四,且弧形通孔四与销轴四的运动轨迹相配合,弧形通孔三和弧形通孔四的最高点不高于销轴一和销轴二的最高点,通过在壳体上开设弧形通孔三和弧形通孔四,可以限制销轴三和销轴四的运动行程,避免行程过大,卡爪损坏。
为了防止壳体与安装架之间滑动,所述壳体底部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防滑垫。
螺帽与座圈的固定方式优选为,所述螺帽的外圈开设有卡槽,座圈内壁设有凸圈,通过凸圈与卡槽的配合螺帽卡接在座圈内。
为了在旋转锁紧拧帽以及旋转的同时在锁紧拧帽上方施加压力,所述锁紧拧帽的上端周向均布有多个凹槽,且锁紧拧帽的上端面向下凹陷。
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颠簸、抖动,容易引起锁紧拧帽的转动,从而使得卡扣松动,因此,所述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还包括用于限制锁紧拧帽转动的锁定装置。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顶杆和锁扭拨片,设定锁紧拧帽的上表面为水平面,所述锁扭拨片水平滑动设置在锁紧拧帽的上表面,所述顶杆竖直穿设在锁紧拧帽上,且顶杆的顶端始终对锁扭拨片的下表面有竖直方向上的顶力。
进一步,具体地,为了便于控制顶杆的上下运动,所述锁紧拧帽的上表面具有表面水平的盖板,盖板上开设有锁紧滑槽,锁紧滑槽的一端延伸至锁紧拧帽的外边沿,设定锁紧滑槽延伸至锁紧拧帽外边沿的一端为锁紧滑槽的外端,锁紧滑槽的另一端为锁紧滑槽的内端,锁紧拧帽上开设有滑动腔室,滑动腔室由锁紧滑槽的下侧向锁紧滑槽两边延伸,
所述锁紧拧帽上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顶杆安装孔,顶杆安装孔的内圈具有挡圈,顶杆的上端面呈圆弧面,顶杆的下部呈圆柱状,顶杆的下部与挡圈的内圈相配合,顶杆上端面的底部外圈与顶杆安装孔的内圈相配合,顶杆上端面的底部和挡圈之间设置有压簧,
顶杆安装孔靠近滑动腔室的外端,顶杆安装孔的上端面低于滑动腔室的底面,
所述锁扭拨片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滑块,滑块与锁紧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底面的两侧具有分别向两边凸出的凸沿,凸沿卡接在锁紧滑槽两边的下侧面上,且位于滑动腔室内,
滑块的底部上开设有内凹的第一圆弧槽,滑块靠近锁紧滑槽内端的一端为滑块前端,滑块远离锁紧滑槽内端的一端为滑块后端,第一圆弧槽靠近滑块的前端,滑块底部靠近滑块后端处向下凸出有卡合部,卡合部的底部开设有内凹的第二圆弧槽,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均与顶杆的上端面相配合,所述卡合部能够卡合在滑动腔室和顶杆安装孔的上端面之间,当卡合部能够卡合在滑动腔室和顶杆安装孔的上端面之间时,第二圆弧槽压紧在顶杆的上端面上。
为了防止锁扭拨片滑动过程中脱离滑动腔室,所述凸沿的前端向凸沿的外侧设有外凸的挡块,锁紧滑槽下侧面的两边上固定设有防止滑块脱离锁紧滑槽的防脱块,防脱块位于滑动腔室内,防脱块靠近锁紧滑槽的外端,当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圆弧槽压紧在顶杆的上端面上,防脱块挡住挡块向锁紧滑槽的外端运动。
为了防止锁紧拧帽转动,所述座圈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周向均布在座圈上,当第二圆弧槽压紧在顶杆的上端面上时:顶杆的下端插接在锁紧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安装在行李箱的底部,卡爪伸出箱底,卡扣内的升降机构和夹紧机构同步运动,通过控制升降机构进而能够控制锁紧拧帽和座圈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卡扣与箱底的夹紧程度,升降机构同时带动夹紧机构实现对车顶横梁的夹紧与松开,无需使用其它安装工具,拆装方便,体积小,不影响汽车整体的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一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壳体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中为锁紧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二中锁扭拨片与锁紧拧帽的拆分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二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二中锁紧拧帽除去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二中锁紧拧帽除去盖板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B-B剖视图。
图12是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二中锁扭拨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二中锁扭拨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用新型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实施例二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座圈,111、锁紧槽,12、弧形通孔三,13、弧形通孔四,21、卡爪一,22、卡爪二,31、锁紧螺栓,32、螺帽,33、锁紧拧帽,331、凹槽,332、挡圈,333、锁紧滑槽,334、滑动腔室,335、顶杆安装孔,336、防脱块,337、盖板,41、拨片一,42、拨片二,43、推片,44、销轴一、45、销轴二,46、销轴三,47、销轴四,5、防滑垫,61、顶杆,62、锁扭拨片,621、滑块,622、第一圆弧槽,623、第二圆弧槽,624、凸沿,625、挡块,626、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包括壳体1;夹紧机构,设置在壳体1内,且具有伸出壳体1底部的卡爪;升降机构,设置在壳体1上,当升降机构上升时,夹紧机构的卡爪张开,当升降机构下降时,夹紧机构的卡爪收拢。
如图3-5所示,升降机构包括锁紧螺栓31、螺帽32以及锁紧拧帽33,壳体1顶部设有一体结构的座圈11,座圈11内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螺帽32固定在座圈11内圈,螺帽32的外圈开设有卡槽,座圈11内壁设有凸圈,通过凸圈与卡槽的配合螺帽32卡接在座圈11内。螺帽32套装在锁紧螺栓31上(螺纹连接),锁紧螺栓31贯穿座圈11,锁紧螺栓31的一端伸出壳体1外部与锁紧拧帽33固定连接,锁紧螺栓31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内部与夹紧机构固定连接。
夹紧机构包括拨片一41、拨片二42、推片43、销轴一44、销轴二45、销轴三46以及销轴四47,拨片一41的中部铰接在销轴三46上,拨片二42的中部铰接在销轴四47上,推片43的一端与锁紧螺栓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推片43的另一端套装在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上(正好是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相互贴紧的地方,推片43的另一端的用于套装的安装孔径大于销轴三46、销轴四4的外径),且推片43位于拨片一41和拨片二42之间,卡爪包括卡爪一21和卡爪二22,拨片一41的上端与销轴一44铰接,拨片一41的下端和卡爪一21固定连接,拨片二42的上端与销轴二45铰接,拨片二42的下端和卡爪二22固定连接,
销轴一44、销轴二45、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的轴线相互平行,销轴一44的两端和销轴二45的两端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上,且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对称设置在推片43的两侧,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相对销轴三46靠近壳体1顶部。
销轴三46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呈圆弧三,圆弧三所在的圆的圆心在销轴一44的轴线上,所在圆的半径等于销轴三46轴线与销轴一44轴线之间的距离,销轴四47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呈圆弧四,圆弧四所在的圆的圆心在销轴二45的轴线上,所在圆的半径等于销轴四47轴线与销轴二45轴线之间的距离,
壳体1的两侧(图中视角为前后两侧)上分别开设有弧形通孔三12和弧形通孔四13,弧形通孔三12和弧形通孔四13呈中心对称,销轴三46贯穿弧形通孔三12,且弧形通孔三12与销轴三46的运动轨迹相配合,销轴四47贯穿弧形通孔四13,且弧形通孔四13与销轴四47的运动轨迹相配合,弧形通孔三12和弧形通孔四13的最高点不高于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的最高点。
壳体1底部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防滑垫5。锁紧拧帽33的上端周向均布有多个凹槽331,且锁紧拧帽33的上端面向下凹陷。
工作原理:顺时针旋转锁紧拧帽33,使得锁紧螺栓31向下运动,带动推片43向下运动,使得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在各自的弧形通孔三12和弧形通孔四13向下滑动,由于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固定在壳体1上,因此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与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卡爪一21和卡爪二22相互收拢;逆时针旋转锁紧拧帽33,使得锁紧螺栓31向上运动,带动推片43向上运动,使得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在各自的弧形通孔三12和弧形通孔四13向上滑动,由于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固定在壳体1上,因此,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与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卡爪一21和卡爪二22相互张开。
如图6-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限制锁紧拧帽33转动的锁定装置。
锁定装置包括顶杆61和锁扭拨片62,设定锁紧拧帽33的上表面为水平面,锁扭拨片62水平滑动设置在锁紧拧帽33的上表面,顶杆61竖直穿设在锁紧拧帽33上,且顶杆61的顶端始终对锁扭拨片62的下表面有竖直方向上的顶力。
所述锁紧拧帽33的上表面具有表面水平的盖板337,盖板337上开设有锁紧滑槽333,锁紧滑槽333的一端延伸至锁紧拧帽33的外边沿,设定锁紧滑槽333延伸至锁紧拧帽33外边沿的一端为锁紧滑槽333的外端,锁紧滑槽333的另一端为锁紧滑槽333的内端,锁紧拧帽33上开设有滑动腔室334,滑动腔室334由锁紧滑槽333的下侧向锁紧滑槽333两边延伸,盖板337盖在锁紧滑槽333上,锁紧拧帽33上还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顶杆安装孔335,顶杆安装孔335的内圈具有挡圈332,顶杆61的上端面呈圆弧面,顶杆61的下部呈圆柱状,顶杆61的下部与挡圈332的内圈相配合,顶杆61上端面的底部外圈与顶杆安装孔335的内圈相配合,顶杆61上端面的底部和挡圈332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压簧,顶杆安装孔335靠近滑动腔室334的外端,顶杆安装孔335的上端面低于滑动腔室334的底面,锁扭拨片62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滑块621,滑块621与锁紧滑槽333滑动连接,滑块621底面的两侧具有分别向两边凸出的凸沿624,凸沿624卡接在锁紧滑槽333两边的下侧面上,且位于滑动腔室334内,滑块621的底部上开设有内凹的第一圆弧槽622,滑块621靠近锁紧滑槽333内端的一端为滑块621前端,滑块621远离锁紧滑槽333内端的一端为滑块621后端,第一圆弧槽622靠近滑块621的前端,滑块621底部靠近滑块621后端处向下凸出有卡合部626,卡合部626的底部开设有内凹的第二圆弧槽623,卡合部623和滑块621之间圆弧过度,第一圆弧槽622和第二圆弧槽623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圆弧槽622和第二圆弧槽623均与顶杆61的上端面相配合,所述卡合部623能够卡合在滑动腔室334和顶杆安装孔335的上端面之间,当卡合部623能够卡合在滑动腔室334和顶杆安装孔335的上端面之间时,第二圆弧槽623压紧在顶杆61的上端面上。
所述凸沿624的前端向凸沿624的外侧设有外凸的挡块625,锁紧滑槽333下侧面的两边上固定设有防止滑块621脱离锁紧滑槽333的防脱块336,防脱块336位于滑动腔室334内,防脱块336靠近锁紧滑槽333的外端,当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圆弧槽622压紧在顶杆61的上端面上,防脱块336挡住挡块625向锁紧滑槽333的外端运动。
所述座圈1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锁紧槽111,所述锁紧槽111周向均布在座圈11上,当第二圆弧槽623压紧在顶杆61的上端面上时:顶杆61的下端插接在锁紧槽111内。
工作原理:顶杆61穿设在顶杆安装孔335内,压簧始终为压缩状态,因此始终具有向上的顶力,锁扭拨片62通过其下底面的滑块621和凸沿624和锁紧拧帽33上的滑动腔室334滑动连接,且锁扭拨片62始终压迫顶杆61的上端。
当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锁扭拨片62上的滑块621完全滑动至锁紧滑槽333内,滑块621且与锁紧滑槽333内端接触,滑块621正好与锁紧滑槽333相配合,锁扭拨片62下表面的第一圆弧槽622压紧在顶杆61的上端面上,顶杆61未插接在锁紧槽111内。
当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锁扭拨片62向锁紧滑槽333外部滑动,使得第二圆弧槽623压紧在顶杆61的上端面上,且卡合部626能够卡合在滑动腔室334和顶杆安装孔335的上端面之间,此时,防脱块336正好挡住挡块625向锁紧滑槽333的外端运动,顶杆61插接在锁紧槽111内。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
夹紧机构,设置在壳体(1)内,且夹紧机构具有伸出壳体(1)底部的卡爪;
升降机构,设置在壳体(1)上,当升降机构上升时,夹紧机构的卡爪张开,当升降机构下降时,夹紧机构的卡爪收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锁紧螺栓(31)、螺帽(32)以及锁紧拧帽(33),壳体(1)顶部设有一体结构的座圈(11),座圈(11)内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螺帽(32)固定在座圈(11)内圈,螺帽(32)套装在锁紧螺栓(31)上,锁紧螺栓(31)贯穿座圈(11),锁紧螺栓(31)的一端伸出壳体(1)外部与锁紧拧帽(33)固定连接,锁紧螺栓(31)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内部与夹紧机构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拨片一(41)、拨片二(42)、推片(43)、销轴一(44)、销轴二(45)、销轴三(46)以及销轴四(47),
所述拨片一(41)的中部铰接在销轴三(46)上,拨片二(42)的中部铰接在销轴四(47)上,推片(43)的一端与锁紧螺栓(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推片(43)的另一端套装在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上,所述卡爪包括卡爪一(21)和卡爪二(22),拨片一(41)的上端与销轴一(44)铰接,拨片一(41)的下端和卡爪一(21)固定连接,拨片二(42)的上端与销轴二(45)铰接,拨片二(42)的下端和卡爪二(22)固定连接,所述销轴一(44)、销轴二(45)、销轴三(46)和销轴四(47)的轴线相互平行,销轴一(44)的两端和销轴二(45)的两端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上,且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对称设置在推片(43)的两侧,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相对销轴三(46)靠近壳体(1)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三(46)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呈圆弧三,所述圆弧三所在的圆的圆心在销轴一(44)的轴线上,所在圆的半径等于销轴三(46)轴线与销轴一(44)轴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销轴四(47)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呈圆弧四,所述圆弧四所在的圆的圆心在销轴二(45)的轴线上,所在圆的半径等于销轴四(47)轴线与销轴二(45)轴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壳体(1)的两侧上分别开设有弧形通孔三(12)和弧形通孔四(13),弧形通孔三(12)和弧形通孔四(13)呈中心对称,销轴三(46)贯穿弧形通孔三(12),且弧形通孔三(12)与销轴三(46)的运动轨迹相配合,销轴四(47)贯穿弧形通孔四(13),且弧形通孔四(13)与销轴四(47)的运动轨迹相配合,
弧形通孔三(12)和弧形通孔四(13)的最高点不高于销轴一(44)和销轴二(45)的最高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防滑垫(5)。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32)的外圈开设有卡槽,座圈(11)内壁设有凸圈,通过凸圈与卡槽的配合螺帽(32)卡接在座圈(11)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拧帽(33)的上端周向均布有多个凹槽(331),且锁紧拧帽(33)的上端面向下凹陷。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还包括用于限制锁紧拧帽(33)转动的锁定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顶杆(61)和锁扭拨片(62),设定锁紧拧帽(33)的上表面为水平面,所述锁扭拨片(62)水平滑动设置在锁紧拧帽(33)的上表面,所述顶杆(61)竖直穿设在锁紧拧帽(33)上,且顶杆(61)的顶端始终对锁扭拨片(62)的下表面有竖直方向上的顶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拧帽(33)的上表面具有表面水平的盖板(337),盖板(337)上开设有锁紧滑槽(333),锁紧滑槽(333)的一端延伸至锁紧拧帽(33)的外边沿,设定锁紧滑槽(333)延伸至锁紧拧帽(33)外边沿的一端为锁紧滑槽(333)的外端,锁紧滑槽(333)的另一端为锁紧滑槽(333)的内端,锁紧拧帽(33)上开设有滑动腔室(334),滑动腔室(334)由锁紧滑槽(333)的下侧向锁紧滑槽(333)两边延伸,
所述锁紧拧帽(33)上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顶杆安装孔(335),顶杆安装孔(335)的内圈具有挡圈(332),顶杆(61)的上端面呈圆弧面,顶杆(61)的下部呈圆柱状,顶杆(61)的下部与挡圈(332)的内圈相配合,顶杆(61)上端面的底部外圈与顶杆安装孔(335)的内圈相配合,顶杆(61)上端面的底部和挡圈(332)之间设置有压簧,
顶杆安装孔(335)靠近滑动腔室(334)的外端,顶杆安装孔(335)的上端面低于滑动腔室(334)的底面,
所述锁扭拨片(62)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滑块(621),滑块(621)与锁紧滑槽(33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621)底面的两侧具有分别向两边凸出的凸沿(624),凸沿(624)卡接在锁紧滑槽(333)两边的下侧面上,且位于滑动腔室(334)内,
滑块(621)的底部上开设有内凹的第一圆弧槽(622),滑块(621)靠近锁紧滑槽(333)内端的一端为滑块(621)前端,滑块(621)远离锁紧滑槽(333)内端的一端为滑块(621)后端,第一圆弧槽(622)靠近滑块(621)的前端,滑块(621)底部靠近滑块(621)后端处向下凸出有卡合部(623),卡合部(623)的底部开设有内凹的第二圆弧槽(623),第一圆弧槽(622)和第二圆弧槽(623)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圆弧槽(622)和第二圆弧槽(623)均与顶杆(61)的上端面相配合,所述卡合部(623)能够卡合在滑动腔室(334)和顶杆安装孔(335)的上端面之间,当卡合部(623)能够卡合在滑动腔室(334)和顶杆安装孔(335)的上端面之间时,第二圆弧槽(623)压紧在顶杆(61)的上端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624)的前端向凸沿(624)的外侧设有外凸的挡块(625),锁紧滑槽(333)下侧面的两边上固定设有防止滑块(621)脱离锁紧滑槽(333)的防脱块(336),防脱块(336)位于滑动腔室(334)内,防脱块(336)靠近锁紧滑槽(333)的外端,当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圆弧槽(622)压紧在顶杆(61)的上端面上,防脱块(336)挡住挡块(625)向锁紧滑槽(333)的外端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1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锁紧槽(111),所述锁紧槽(111)周向均布在座圈(11)上,当第二圆弧槽(623)压紧在顶杆(61)的上端面上时:顶杆(61)的下端插接在锁紧槽(111)内。
CN201620336204.7U 2016-04-20 2016-04-20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54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36204.7U CN205554063U (zh) 2016-04-20 2016-04-20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36204.7U CN205554063U (zh) 2016-04-20 2016-04-20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54063U true CN205554063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09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3620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54063U (zh) 2016-04-20 2016-04-20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5406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197A (zh) * 2016-04-20 2016-08-17 常州泰润塑业有限公司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CN108928300A (zh) * 2018-08-30 2018-12-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用行李架
CN111042199A (zh) * 2019-12-21 2020-04-21 天长市飞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井盖
CN115196359A (zh) * 2022-07-27 2022-10-18 郭均 一种物流货箱锁定装置及锁定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197A (zh) * 2016-04-20 2016-08-17 常州泰润塑业有限公司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CN105857197B (zh) * 2016-04-20 2018-05-04 常州泰润塑业有限公司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CN108928300A (zh) * 2018-08-30 2018-12-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用行李架
CN108928300B (zh) * 2018-08-30 2020-07-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用行李架
CN111042199A (zh) * 2019-12-21 2020-04-21 天长市飞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井盖
CN111042199B (zh) * 2019-12-21 2021-10-26 天长市飞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井盖
CN115196359A (zh) * 2022-07-27 2022-10-18 郭均 一种物流货箱锁定装置及锁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54063U (zh)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TWI628095B (zh) 固定裝置及應用該固定裝置的汽車座椅
DE202015105297U1 (de) Fahrradträgerhaltung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2010666A1 (de) Armlehnen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ein Kraftfahrzeug mit der Armlehnenanordnung
WO2015032391A1 (de) Halterungsanordnung eines tablet-computer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KR101740268B1 (ko) 자동차용 ohc 램프 플레이트
CN110185354A (zh) 车窗调节器
CN106740540B (zh) 多功能车载导航手机支架
CN105857197A (zh) 车载行李箱固定卡扣
CN110203142A (zh) 一种汽车车顶行李箱
US7431369B2 (en) Vehicle glove box having a rotary-type partition
CN107176108A (zh) 一种智能手机用固定装置
CN104443200A (zh) 滑板车
CN108608954B (zh) 一种旋转汽车中央扶手
CN205344851U (zh) 汽车维修用滑板
CN204415276U (zh) 车顶自行车固定架
CN218257850U (zh) 一种缓解驾驶疲劳的汽车座椅气囊坐垫装置
KR101266192B1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지그장치
CN205439845U (zh) 车载移动式轮胎拆装机
CN206571327U (zh) 车用玻璃升降机的可调式玻璃夹持装置
CN206615127U (zh) 折叠式车用杯托装置
CN201437345U (zh) 固定装置
EP2080671A1 (de) Lastenträger
CN205380648U (zh) 开关柜装配用工具箱
CN105644454B (zh) 固定装置应用及该固定装置的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