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1135U - 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51135U
CN205551135U CN201620222954.1U CN201620222954U CN205551135U CN 205551135 U CN205551135 U CN 205551135U CN 201620222954 U CN201620222954 U CN 201620222954U CN 205551135 U CN205551135 U CN 205551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lock
levelling block
roller system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229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骏
官德强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229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51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51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511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属于冶金技术领域,该十一辊矫直机辊系包括上辊系和下辊系,该辊系校零装置包括水平压块、微调装置和连杆,水平压块为至少两个;水平压块上设有至多四个、且可与上辊系的辊面接触的微调装置;水平压块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杆,连杆包括上部的块座和自块座一端向下延伸的垂直杆,连杆的块座套设在水平压块上并与水平压块的端部可拆卸连接,连杆的垂直杆的下端接于下辊系的辊座。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快速、方便的对矫直机辊缝进行校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通用性、误差小、执行效率高等优点,能有效提高矫直机的使用寿命和效果,更好的节约辊系校零的时间和人力,给生产顺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Description

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材在轧制、冷却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形状缺陷。为了消除这些缺陷,钢材需要在矫直机上进行矫直。矫直就是使钢材的弯曲部位承受相当大的反向弯曲或拉伸,使该部件产生一定的弾塑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钢材经过弹塑性回复,然后达到平直。因此,矫直机的作用是将在轧制、冷却过程中因外力作用、温度变化而发生弯曲或扭曲变形的钢材进行校正的设备。
根据矫直方法和结构特点,矫直机可以分为:压力矫直机;辊式矫直机;管、棒材矫直机;张力矫直机;拉伸弯曲矫直机等。针对热轧板材的矫直,需要在辊式矫直机上对板材进行矫直。辊式矫直机原理是:板材在辊式矫直机上通过多个交错排列的辊子,经受多次反复弯曲而得到矫直。其中多用为十一辊矫直机。
辊式矫直机的工作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发生磨损,为了保证板材的水平度,不影响矫直效果,此时就需要更换工作辊,并使上辊系或下辊系的所有工作辊辊面具有同一平面。而工作辊在更换结束后,需要对矫直机上下辊系的辊缝进行校零。
现有技术中的校零过程有:
其一是先将辊缝闭合到一定开度,接着用塞尺进行辊缝值的测量,以读出上下辊系辊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确定上下辊系辊面垂直距离的零位。具体的,作业人员通常将塞尺调整到固定厚度,置于下辊系的辊面上方,再用手扶住塞尺一侧,目测塞尺基本处于水平位置后,通过与上辊系连接的四根压下丝杆进行手动盘车,从而点动上辊系在水平面的四个方位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慢速下降,直至上下辊系的辊面和塞尺上下表面正好接触,即可认为当前的塞尺厚度就是上下辊系的辊缝值。然而这种校零过程需要多名作业人员扶住多把塞尺同时测量,或一名作业人员使用一把塞尺进行多方位的多次测量,另外的作业人员调整辊缝,且塞尺的水平度,都是依靠目测观察,辊缝是否贴合塞尺也是目测,整个作业过程受人员操作习惯及熟练度影响非常大,这样就会导致校零的数据必然存在大小不一的偏差,同时该校零的精度与矫直机的工作状态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由于校零不准,就会造成矫直机上下辊系的辊缝不合格,且上辊系的水平度也不够,直接影响工作辊的使用寿命和板材的水平度。
其二是在下辊系的辊面上对称放置等高块,然后分别在等高块上放置铅块,利用压下电机将上辊系压在铅块上,再将上辊系抬高后取出铅块量出数据,接着根据量出的数据分别对四根压下丝杆进行手动盘车,然后再次更换新的铅块重新进行之前的操作步骤,直至上下辊系的辊缝校零准确。然而这种校零过程需要进行多次压取铅块,势必造成多次重复操作,并进行多次计算,不仅造成多次使用更换新铅块的测量成本,还由于人工测量读数铅块压痕数据,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最终影响校零不准。
由于板材厂生产节奏较快,采用以上两种校零过程使得矫直机整个辊系校零的时间在90-140分钟(大于日修60分钟),且存在校零精度差的缺点,因而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另外,上述两种校零过程中造成矫直机辊系校零用时过长的原因还有,其上的平衡缸的主平衡系统和压下丝杆的液压垫系统为共用的一套液压系统,在辊系校零时对平衡缸的主平衡系统卸压时压下丝杆的液压垫系统同时也卸压,但是辊系校零时压下丝杆的液压垫系统需是充压状态,即若是将压下丝杆的液压垫系统卸压后盘车,辊系充压后就会出现零位不准确。
为了提高矫直机辊系校零的准确性和通用性,降低辊系校零的时间,特对矫直机校零工艺进行改进,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可实现快速、方便的对矫直机辊缝进行校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通用性、误差小、执行效率高等优点,能有效提高矫直机的使用寿命和效果,更好的节约辊系校零的时间和人力,给生产顺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该十一辊矫直机辊系包括上辊系和下辊系,该辊系校零装置包括水平压块、微调装置和连杆,所述水平压块为至少两个,用于布置在下辊系的辊面上;所述水平压块上设有至多四个、且可与上辊系的辊面接触的微调装置;所述水平压块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包括上部的块座和自块座一端向下延伸的垂直杆,连杆的块座套设在水平压块上并与水平压块的端部可拆卸连接,连杆的垂直杆的下端接于下辊系的辊座。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水平压块上的水平仪。
进一步,在水平压块上形成有组装微调装置的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数量与微调装置数量相同;所述微调装置包括缸体、端盖、顶柱和弹性体,所述缸体上设有内腔,所述端盖、顶柱与弹性体一起被装入该内腔里,所述端盖与缸体固接,所述顶柱设于端盖与弹性体之间 且可在内腔里上下滑动;所述顶柱外壁上设有标准刻度值。
进一步,所述水平压块的容置凹槽与微调装置的缸体过盈配合,所述容置凹槽底部设有用于退出微调装置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端盖顶面和缸体顶面均与水平压块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顶柱顶面可降至与水平压块顶面相同的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顶柱为一个在开口端具有沿部的帽状柱套结构,所述内腔还设有导向柱,用于顶柱在内腔里滑动定位,所述顶柱内壁具有与导向柱外壁相同的D形或圆形或方形横截面。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碟簧或高分子橡胶体或弹性件。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微调装置上方的调缝垫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原来的矫直机辊系校零方式容易导致校零数据不精准,作业过程费时费力以及影响到安全的问题,并可实现快速、方便的对矫直机辊缝进行校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通用性、误差小、执行效率高等优点,能有效提高矫直机的使用寿命和效果,更好的节约辊系校零的时间和人力,给生产顺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十一辊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十一辊矫直机辊系和本实用新型的辊系校零装置的一个方向所示的立体图;
图3为十一辊矫直机下辊系和本实用新型的辊系校零装置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4为十一辊矫直机下辊系和本实用新型的辊系校零装置的另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辊系校零装置中的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辊系校零装置中的微调装置实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辊系校零装置中的微调装置实例二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辊系校零装置中的顶柱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辊系校零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辊系,101-平衡缸,102-压下丝杆;2-下辊系;3-水平压块,301-容置凹槽;4-微调装置,401-缸体,4011-导向柱,402-顶柱,403-端盖,404-弹性体,405-标准刻度值;5-连杆,501-块座,502-垂直杆,503-定位螺栓,504-预紧螺栓,505-弹簧,506-竖向条孔;6-水平仪;7-调缝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十一辊矫直机包括压下电机(未画出)、压下丝杠102、平衡缸101、液压垫系统(未画出)以及主平衡系统(未画出),其辊系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2,所述上辊系2的中部连接有沿其中心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平衡缸101,其四个方位角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压下丝杆102,四个所述压下丝杆102分别通过联轴器(未画出)连接有一个所述压下电机,所述液压垫系统与四个所述压下丝杆102连通,所述主平衡系统与两个所述平衡缸101连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包括水平压块3、微调装置4和连杆5,所述水平压块3为至少两个,用于布置在下辊系2的辊面上;单个所述水平压块3上设有至多四个、且可与上辊系1的辊面接触的微调装置4;单个所述水平压块3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杆5,所述连杆5包括上部的块座501和自块座501一端向下延伸的垂直杆502,连杆5的块座501套设在水平压块3上并与水平压块3的端部可拆卸连接,连杆5的垂直杆503的下端接于下辊系2的辊座(未标记),还包括设于水平压块3上的水平仪6。
具体的,所述水平压块3的数量、尺寸大小以及在下辊系2上的布局形式可根据下辊系2来确定的,如图3所示,采用两块水平压块3平行间隔的布置在下辊系2的辊面上、并设于下辊系2的辊子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或如图4所示,采用四块水平压块3在下辊系2的辊面上的四个方位上布置;而微调装置4的数量可根据水平压块3的尺寸大小和上辊系1的辊子数量来确定的,可在正整数1,2,3,4中选择;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采用两块水平压块3,任一水平压块3上设置有四个微调装置4分别对应上辊系1上的四个辊子;而水平压块3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杆5,如图5所示,所述连杆5包括上部的块座501和自块座501一端向下延伸的垂直杆502,连杆5的块座501套设在水平压块3上并通过定位螺栓503与水平压块3的端部可拆卸连接,连杆5的垂直杆503的下端通过预紧螺栓504接于下辊系2的辊座;当水平压块3平放置在下辊系2的辊面上后,通过其两端部设置的连杆5固定在下 辊系2上,用于稳定水平压块3,防止其在辊系校零过程中由于单边发生翘移现象,影响辊系校零和安全问题;而水平压块3贯穿的放置在连杆5的块座501内,这样可使水平压块3在块座501内有一定的位移量,不仅可调整水平压块3在下辊系2的辊面上放置位置,还可以使水平压块3上的精调装置4与上辊系1的辊子辊面对准;而连杆5的垂直杆502上设置有竖向条孔506,通过与预紧螺栓504的配合,使连杆5在竖直方向上可调节,便于连杆5在下辊系2的辊座上固定;该预警螺栓504上还可设置有弹簧505,使得连杆5在下辊系2上固定更加牢固;当水平压块3两端的连杆5固定好后,可通过设置在水平压块3上的水平仪6检测连杆5的水平度,防止在拧紧预紧螺栓504的过程中造成水平压块3发生倾斜。本实例中所述水平仪6与水平压块3为一体式结构,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分开设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水平压块3上形成有组装微调装置4的容置凹槽301,所述容置凹槽301数量与微调装置4数量相同;该微调装置4包括缸体401、顶柱402、端盖403和弹性体404,所述缸体401上设有内腔(未标记),所述端盖403、顶柱402与弹性体404一起被装入该内腔里,所述端盖403与缸体401通过连接螺栓(未标记)固接,所述顶柱402设于端盖403与弹性体404之间且可在内腔里上下滑动;所述顶柱402外壁上设有标准刻度值405,即在辊系校零过程中,顶柱402受上辊系1的辊面压迫使其向下运动并压缩下方的弹性体404,通过观察并对比所有微调装置4的顶柱402上的刻度值405来确定上下辊系的辊缝是否达到所需要求,此时上辊系1和下辊系2之间的辊缝高度值为水平压块3的厚度加上顶柱402的高度;当辊系校零结束后,抬升上辊系1,则顶柱402受下方的弹性体404的作用向上运动,并在端盖403的作用下被稳定下来,为下次辊系校零做好准备工作。为简化设备,该微调装置4所包括的缸体401可省去,直接使用水平压块3的容置凹槽301,如图9所示,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压块3的容置凹槽301与微调装置4的缸体401过盈配合,这样使得微调装置4与水平压块3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所述容置凹槽301底部设有用于退出微调装置4的通孔(未画出),这样可以方便的将微调装置4通过辅助顶升设备从水平压块3上的通孔处顶出,利于微调装置的更换维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403顶面和缸体401顶面均与水平压块3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即端盖403通过沉头螺栓与缸体401固接,所述顶柱402顶面可降至与水平压块3顶面相同的水平面上。这样,在辊系校零过程中其上下辊系间的辊缝高度就等于水平压块3的厚度。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柱402为一个在开口端具有沿部的帽状柱套,所述内腔还设有导向柱4011,所述顶柱402内壁具有与导向柱4011外壁相同的D形横截面。这 样,可通过导向柱4011对顶柱402起到导向作用,便于顶柱402在缸体401内的内腔里上下滑动。当然不同实施例中,该横截面还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横截面。
如图6所示,所述弹性体404采用弹簧,亦可采用采用碟簧(如图7所示)或高分子橡胶体或其他弹性件。而采用圆锥碟状形的碟簧时,具有适用于空间小,负荷大,行程短,组合使用方便,维修换装容易,经济安全性高等优点,当然,碟簧的数量和大小根据上辊系施加的压下力情况和微调装置的大小来决定,可单独一个使用,亦可多个重叠使用。若采用多个重叠使用时,可结合设置于缸体401中部的导向柱4011的定位作用,将其套设在导向柱4011上。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微调装置4上方的调缝垫板7。通过设置不同规格的调缝垫板7放置在微调装置4的上方,来达到增加调节上下辊系辊缝高度的目的,使得该辊系校零装置的通用性更好,调整范围更大。而调缝垫板7可通过螺栓(未画出)与微调装置4的顶柱固接,以保证辊系校零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校零精度。另外,调缝垫板7为一块整板放置于所有微调装置4的上方,这样可使上辊系1的辊面施加的力较平衡的由调缝垫板7传递给调缝垫板7下方的各个微调装置4,使得辊系校零过程更加快捷。当然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调缝垫板7也可为单独与各个微调装置4一一对应设置的小板(未画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辊系校零装置所采用的水平压块3、微调装置4以及调缝垫板7均由3Cr2W8V模具钢制成,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耐磨的优点,同时,将十一辊矫直机的两个平衡缸101的主平衡系统和四根压下丝杆102的液压垫系统分开,在矫直机的液压系统中增设一个小站,用于分别控制平衡缸101的主平衡系统和压下丝杆102的液压垫系统,从而确保了压下丝杆102的液压垫系统在充压状态下,对上下辊系辊缝进行准确性校零工作,很好解决了十一辊矫直机校零用时过长的问题。
现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采用上述辊系校零装置对十一辊矫直机上下辊系所需辊缝高度值为50mm进行的辊系校零操作过程:
1、更换上下辊系中磨损的辊子:通过压下电机将上辊系1向上拉升,下辊系2不动作,在上下辊系打开后,将旧辊拉出后更换新辊装入设备中;
2、辊系校零准备:在下辊系2的辊面上放置两块水平压块3,并通过连杆5将两个所述水平压块3预压紧在下辊系2上,接着利用压下电机将上辊系1开到距离水平压块上方3~5mm处,并通过连杆5上的块座501调节水平压块3的位移量,使四个微调装置4与上辊系1的四个辊子辊面一一对准,拧紧块座501上的定位螺栓503以及垂直杆502上的预紧螺栓504,然后单独对平衡缸101的主平衡系统泄压,并且保持压下丝杆102的液压垫系统充压,同时 脱开压下电机与压下丝杆间的联轴器;
3、辊系校零:通过分别对四根压下丝杆102手动盘车,使上辊系1的辊面分别从四个方位对与其接触的微调装置4施加向下的压力,促使顶柱402在微调装置4的缸体401的内腔里滑动,并观察两个水平压块3上所有的微调装置4的顶柱402的标准刻度值405是否均相同,即保证上辊系1的辊面在某一水平面的高度上,并使得水平压块3的厚度加上顶柱402的高度就等于上下辊系间辊缝所要调整的50mm高度;
4、辊系校零结束:停止对四根压下丝杆102的手动盘车,并将矫直机上的指针盘(未画出)指针拨到50mm的刻度值处,然后给平衡缸101的主平衡系统充压,并连接上压下电机与压下丝杠间的联轴器,最后,取走辊系校零装置,该整个校零工作结束。根据计算整个校零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简易的替代方案,是在水平压块3上不设置微调装置4,其校零过程为:在上述步骤3)中通过手动盘车四根压下丝杆102直接作用在水平压块3上,当手动盘车四根压下丝杆盘不动时,使用力矩扳手分别对四根压下丝杆进行校核,同时使用塞尺进行复查,确认上辊系1的辊面充分压靠在水平压块3上,此时,水平压块3的厚度值50mm即为上下辊系间的辊缝高度值。此方案存在使用不同规格的固定厚度的水平压块3来完成上下辊系辊缝的调整,其通用性稍差,但校零工作时间较快。
对于上述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实施例,其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与原技术对比为:
老工艺校零用时间:辊系校零每星期一次,一月4次。120分钟x4次x12月=5760分钟
新工艺校零用时间:辊系校零每星期一次,一月4次。40分钟x4次x12月=1920分钟
年节约校零时间:5760-1920=3840分钟。
因此新的校零工艺比老的校零工艺一年节约校零时间为:3840分钟(64小时)。
由于校零过程中,其轧钢生产中的能源能介质(水电气风)不能关停,每小时的能源费用大约为8073元,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因此节约校零时间可节约生产成本8073元/小时×64小时=516672元(51.6672万元)。
故,此项目每年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51.6672万元。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原来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方式容易导致校零数据不精准,作业过程费时费力以及影响到安全的问题,可实现快速、方便的对矫直机辊缝进行校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通用性、误差小、执行效率高等优点,能有效提高矫直机的使用寿命和效果,更好的节约辊系校零的时间和人力,给生产顺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 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该十一辊矫直机辊系包括上辊系和下辊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压块、微调装置和连杆,所述水平压块为至少两个,用于布置在下辊系的辊面上;所述水平压块上设有至多四个、且可与上辊系的辊面接触的微调装置;所述水平压块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包括上部的块座和自块座一端向下延伸的垂直杆,连杆的块座套设在水平压块上并与水平压块的端部可拆卸连接,连杆的垂直杆的下端接于下辊系的辊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水平压块上的水平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平压块上形成有组装微调装置的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数量与微调装置数量相同;所述微调装置包括缸体、端盖、顶柱和弹性体,所述缸体上设有内腔,所述端盖、顶柱与弹性体一起被装入该内腔里,所述端盖与缸体固接,所述顶柱设于端盖与弹性体之间且可在内腔里上下滑动;所述顶柱外壁上设有标准刻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压块的容置凹槽与微调装置的缸体过盈配合,所述容置凹槽底部设有用于退出微调装置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顶面和缸体顶面均与水平压块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顶面可降至与水平压块顶面相同的水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为一个在开口端具有沿部的帽状柱套结构,所述内腔还设有导向柱,用于顶柱在内腔里滑动定位,所述顶柱内壁具有与导向柱外壁相同的D形或圆形或方形横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高分子橡胶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微调装置上方的调缝垫板。
CN201620222954.1U 2016-03-22 2016-03-22 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51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2954.1U CN205551135U (zh) 2016-03-22 2016-03-22 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2954.1U CN205551135U (zh) 2016-03-22 2016-03-22 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51135U true CN205551135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14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2295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51135U (zh) 2016-03-22 2016-03-22 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51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7499A (zh) 一种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方法
CN104128581B (zh) 一种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的在线标定方法
CN206536379U (zh) 一种建筑工地钢材夹紧装置
CN100364681C (zh) 提高经过包括叠瓦状辊的平整机的产品路径的控制精度的方法以及实现这种方法的平整设备
CN107838687A (zh) 一种大型龙门机床的龙门结构安装方法
CN103433336A (zh) 型材四点弯曲往复压力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CN104501695B (zh) 链节止口尺寸测量仪
CN106890871B (zh) 机架变形补偿装置及折弯机
CN205463721U (zh) 一种新型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US6519996B1 (en) Pressing-bending machine with a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lower and upper cross-members deflection, aimed at interacting with at least one crowning system
CN206208177U (zh) 一种辅助测量轴承滚道轮廓的夹具
CN205551135U (zh) 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CN205413990U (zh) 一种十一辊矫直机辊系校零装置
CN110146305A (zh) 一种移动式轮胎加载变形检测装置
CN100377802C (zh) 通过测量棒校准精轧辊装置的装置和方法
CN110899390A (zh) 一种单柱校正压力机的油缸伸缩杆校正方法
CN102175132A (zh) 全自动土工合成材料厚度测定仪
KR20120017646A (ko) 롤 간격 조정장치
CN114309145A (zh) 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11488B (zh) 森吉米尔轧机工作辊位置关系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1013531B (zh) 一种制作模型中地形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1265058Y (zh) 固定盖板校正磨针机
KR20140000334U (ko) 마모도 측정장치
CN206410933U (zh) 一种压力试验机
CN204276528U (zh) 一体式板形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