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7694U - 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7694U
CN205537694U CN201520817991.2U CN201520817991U CN205537694U CN 205537694 U CN205537694 U CN 205537694U CN 201520817991 U CN201520817991 U CN 201520817991U CN 205537694 U CN205537694 U CN 205537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ment mark
slit
detecting electrode
touch senso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179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洋文
安达浩郎
安达浩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7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7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该接触式传感器具有:绝缘基板;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上的透明的检测电极;和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上且具有狭缝的透明的对准标记。

Description

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4年10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15612号而主张优先权,且将其全部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显示装置的接口而使用了接触式传感器。作为接触式传感器的一例,公开了如下的技术:通过在与使用透明导电膜而构成的电极相邻的区域中配置多个透明导电膜图案,而使电极的视觉辨认性降低。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对准标记的视觉辨认性低、难以使柔性布线基板与检测电极电连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显示装置,该接触式传感器能够使检测电极的视觉辨认性降低,并且容易地使柔性布线基板与检测电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接触式传感器,其具有:绝缘基板;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透明的检测电极;和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且具有狭缝的透明的对准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接触式传感器,其具有:绝缘基板;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透明的检测电极,其具有与所述绝缘基板相对的第1底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1底面以第1倾斜角倾斜的第1侧面;和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透明的对准标记,其具有与所述绝缘基板相对的第2底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2底面以比所述第1倾斜角小的第2倾斜角倾斜的第2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检测电极,其由透明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外表面上,用于检测与所述显示区域接触或接近的被检测物;和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对准标记,其由与所述检测电极相同的透明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外表面上,且具有狭缝。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检测电极,其由透明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第1底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1底面以第1倾斜角倾斜的第1侧面,该检测电极用于检测与所述显示区域接触或接近的被检测物;和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对准标记,其由与所述检测电极相同的透明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外表面上,且具有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第2底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2底面以比所述第1倾斜角小的第2倾斜角倾斜的第2侧面。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显示装置,通过在对准标记上设置狭缝,能够提高对准标记的视觉辨认性。此外,检测电极以及传感器驱动电极具有以第1倾斜角倾斜的第1侧面,而且对准标记具有以比第1倾斜角小的第2倾斜角倾斜的第2侧面,由此能够使检测电极以及传感器驱动电极的视觉辨认性降低,并且使对准标记的视觉辨认性提高。由此,能够使检测电极的视觉辨认性降低,并且容易地使柔性布线基板与检测电极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具有接触式传感器SE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基本构成以及等效电路的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像素PX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触式传感器SE的一个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第2基板SUB2与柔性布线基板FPC2之间的连接部50的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图6所示的焊盘P以及对准标记M的图。
图8的(A)至图8的(F)是概略地表示第1对准标记Ma的形状例的俯视图。
图9A以及图9B是用于说明检测电极Rx以及第1对准标记Ma的倾斜角的定义的剖视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检测电极Rx以及第1对准标记Ma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第1对准标记Ma的一个使用例的图。
图12是概略地表示基于第1对准标记Ma而进行对准的对准装置的一个使用例的图。
图13是概略地表示接触式传感器SE的一个构成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该公开仅仅是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用新型的主旨范围内容易想到的适宜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此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附图与实际的形态相比虽然具有示意地表现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的情况,但附图仅为一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解释。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对于发挥与已表示的附图中所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具体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接触式传感器SE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作为显示面板也可以使用有机电致发光等的自发光型显示面板、或具有电泳元件等的电子纸型显示面板等。
显示装置DSP具有:显示面板PNL、驱动显示面板PNL的驱动IC芯片IC1、接触式传感器SE、驱动接触式传感器SE的驱动IC芯片IC2、对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的背光单元BL、控制模块CM、和柔性布线基板FPC1、FPC2、FPC3等。
显示面板PNL具有:第1基板SUB1、与第1基板SUB1相对配置的第2基板SUB2、和夹持在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之间的液晶层(后述的液晶层LQ)。显示面板PNL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以及包围显示区域DA的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NDA。
背光单元BL配置在第1基板SUB1的背面。作为这样的背光单元BL,虽然能够适用各种形态,但对其具体的构造省略说明。
接触式传感器SE在显示区域DA中,具有多个检测电极Rx。这些检测电极Rx例如设在显示面板PNL的显示面侧。在图示的示例中,各检测电极Rx大致沿第2方向Y延伸,且沿第1方向X排列。另外,也可以为,各检测电极Rx沿第1方向X延伸,且沿第2方向Y排列。在此,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相互正交。第3方向Z与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分别相互正交。
驱动IC芯片IC1安装在显示面板PNL的第1基板SUB1上。柔性布线基板FPC1安装在第1基板SUB1上,且将显示面板PNL与控制模块CM连接。柔性布线基板FPC2安装在第2基板SUB2上,且将接触式传感器SE与控制模块CM连接。驱动IC芯片IC2安装在柔性布线基板FPC2上。柔性布线基板FPC3将背光单元BL与控制模块CM连接。而且,柔性布线基板FPC2也可以不与控制模块连接,而与柔性布线基板FPC1连接。此外,也可以将驱动IC芯片IC2安装在柔性布线基板FPC1上,还可以使驱动IC芯片IC2与驱动IC芯片IC1一体化,并作为一个IC芯片而安装在第1基板SUB1上。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基本构成以及等效电路的图。
显示面板PNL在显示区域DA的基础上,在非显示区域NDA中具有源极线驱动电路SD、栅极线驱动电路GD、共用电极驱动电路CD等。而且,源极线驱动电路SD、栅极线驱动电路GD、以及共用电极驱动电路CD可以形成在第1基板SUB1上,也可以使一部分或全部内置在驱动IC芯片IC1中。
显示面板PNL在显示区域DA中,具有多个像素PX。多个像素PX沿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设为矩阵状。此外,显示面板PNL在显示区域DA中,具有多条栅极线G(G1~Gn)、多条源极线S(S1~Sm)、和共用电极CE等。
栅极线G沿第1方向X延伸,向显示区域DA的外侧引出,且在非显示区域NDA中与栅极线驱动电路GD连接。此外,栅极线G沿第2方向Y隔开间隔地排列。源极线S沿第2方向Y延伸,向显示区域DA的外侧引出,且在非显示区域NDA中与源极线驱动电路SD连接。此外,源极线S沿第1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且与栅极线G交叉。另外,栅极线G以及源极线S可以不必直线地延伸,也可以使其一部分弯曲。共用电极CE向显示区域DA的外侧引出,且与共用电极驱动电路CD连接。该共用电极CE由多个像素PX共用。共用电极CE的具体内容后述。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像素PX的等效电路图。
各像素PX具有:开关元件P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液晶层LQ等。开关元件P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FT)形成。开关元件PSW与栅极线G以及源极线S电连接。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P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相对,且通过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LQ。保持电容CS例如形成在共用电极CE与像素电极PE之间。
图4是概略地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另外,在此,表示将显示装置DSP沿着第1方向X剖切的剖视图。
即,显示装置DSP具有上述的显示面板PNL以及背光单元BL等。另外,图示的显示面板PNL虽然构成为,对应于主要利用与基板主面平行的横电场的显示模式,但并不特别限制,也可以构成为,对应于利用相对于基板主面垂直的纵电场的显示模式、或利用相对于基板主面倾斜方向的电场的显示模式、或者将这些电场组合利用的显示模式。在利用横电场的显示模式中,例如能够适用在第1基板SUB1上具有像素电极PE以及共用电极CE这两种电极的构成。在利用纵电场或倾斜电场的显示模式中,例如能够适用在第1基板SUB1上具有像素电极PE、在第2基板SUB2上具有共用电极CE的构成。另外,此处的基板主面是指与由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所规定的X-Y平面平行的面。
显示面板PNL具有第1基板SUB1、第2基板SUB2以及液晶层LQ。第1基板SUB1和第2基板SUB2在形成规定间隙的状态下粘结。液晶层LQ封入至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之间。
第1基板SUB1使用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的具有透光性的第1绝缘基板10而形成。第1基板SUB1在第1绝缘基板10的与第2基板SUB2相对的一侧,具有源极线S、共用电极CE、像素电极PE、第1绝缘膜11、第2绝缘膜12、第3绝缘膜13、第1取向膜AL1等。另外,在此,省略开关元件、栅极线和夹在它们之间的各种绝缘膜的图示。
源极线S形成在第1绝缘膜11之上,且与像素PX所具有的开关元件的源电极电连接。开关元件的漏电极等也形成在第1绝缘膜11之上。
第2绝缘膜12配置在源极线S以及第1绝缘膜11之上。共用电极CE形成在第2绝缘膜12之上。这样的共用电极CE通过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等的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而且,在图中,共用电极CE虽然形成在整个面上,但也可以为去除一部分的构成。
第3绝缘膜13配置在共用电极CE以及第2绝缘膜12之上。像素电极PE形成在第3绝缘膜13之上。各像素所具有的像素电极PE分别位于相邻的源极线S之间,且夹着第3绝缘膜13而与共用电极CE相对。此外,各像素电极PE在与共用电极CE相对的位置上具有狭缝SL。这样的像素电极PE例如通过ITO或IZO等的透明的导电材料而形成。第1取向膜AL1覆盖像素电极PE以及第3绝缘膜13。
另一方面,第2基板SUB2使用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的具有透光性的第2绝缘基板20而形成。第2基板SUB2在第2绝缘基板20的与第1基板SUB1相对的一侧,具有黑色矩阵BM、彩色滤光片CFR、CFG、CFB、保护层OC和第2取向膜AL2等。
此外,在这一例中,第2基板SUB2在相当于第2绝缘基板20的外表面的第1主面20a的一侧具有检测电极Rx,该第1主面20a与第2绝缘基板20的和第1基板SUB1相对的面为相反侧。在图示的示例中,虽然检测电极Rx与第1主面20a连接,但也可以为,在第1主面20a与检测电极Rx之间夹存绝缘部件。这样的检测电极Rx通过导电性的透明材料而形成。这样的导电性的透明材料例如为ITO或IZO等的氧化物材料。这样的氧化物材料优选为至少包含铟、锡、锌、镓、以及钛的任意一种。导电性的透明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于氧化物材料,也可以由导电性的有机材料、微小的导电性物质的分散体等形成。
黑色矩阵BM形成在第2绝缘基板20的与第1基板SUB1相对的第2主面20b上,且划分各像素。彩色滤光片CFR、CFG、CFB分别形成于第2绝缘基板20的第2主面20b,这些彩色滤光片的一部分与黑色矩阵BM重叠。彩色滤光片CFR是配置在显示红色的像素上的红色滤光片,且通过红色的树脂材料而形成。彩色滤光片CFG是配置在显示绿色的像素上的绿色滤光片,且通过绿色的树脂材料而形成。彩色滤光片CFB是配置在显示蓝色的像素上的蓝色滤光片,且通过蓝色的树脂材料而形成。另外,也可以还追加显示白色的像素或者透明的彩色滤光片。此外,也可以为将彩色滤光片CFR、CFG、CFB设在第1基板SUB1上的构成。保护层OC覆盖彩色滤光片CFR、CFG、CFB。保护层OC通过透明的树脂材料而形成。第2取向膜AL2覆盖保护层OC。
第1光学元件OD1配置在第1绝缘基板10与背光单元BL之间。第2光学元件OD2配置在检测电极Rx的上方。第1光学元件OD1以及第2光学元件OD2分别至少包括偏振片,根据需要也可以包括相位差片。在第1光学元件OD1中所包括的偏振片以及在第2光学元件OD2中所包括的偏振片例如以成为各自的吸收轴正交的正交偏光镜(crossed Nicol)的位置关系的方式配置。
接着,对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上的接触式传感器SE的一个构成例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接触式传感器SE例如是静电电容型,基于夹着电介质相对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被检测物的接触或接近。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SE的一个构成例的俯视图。
在这一例中,接触式传感器SE具有第1基板SUB1的共用电极CE以及第2基板SUB2的检测电极Rx。即,共用电极CE作为显示用的电极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传感器驱动电极来发挥功能。
共用电极CE以及检测电极Rx配置在显示区域DA中。在图示的示例中,共用电极CE在显示区域DA中,具有分别沿第2方向Y隔开间隔地排列且沿第1方向X直线延伸的多个分割电极C。检测电极Rx在显示区域DA中,分别沿第1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且沿第2方向Y直线延伸。即,在此,检测电极Rx沿与分割电极C交叉的方向延伸。这些共用电极CE以及检测电极Rx隔着各种电介质(图4所示的第3绝缘膜13、第1取向膜AL1、液晶层LQ、第2取向膜AL2、保护层OC、彩色滤光片CFR、CFG、CFB、第2绝缘基板20等)而相对。显示区域DA为了使检测电极Rx的视觉辨认性降低,也可以具有覆盖检测电极Rx以及第2基板SUB2的反射防止膜。此外,这样的反射防止膜也可以向非显示区域NDA延伸。而且,共用电极CE以及检测电极Rx为了检测非显示区域NDA中的被检测物的接触或接近,也可以配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
分割电极C分别与共用电极驱动电路CD电连接。共用电极驱动电路CD相对于共用电极CE而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驱动时供给公共驱动信号,且在进行被检测物的检测(感测)的感测驱动时供给传感器驱动信号。对于检测电极Rx,也具有将共用电极CE称为驱动电极Tx情况。而且,共用电极CE在沿第2方向Y设置的多个像素的范围内设为共用。例如在图2中,对于与栅极线G1、G2、G3连接的像素设有一个共用电极CE。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对于与多个源极线、例如源极线S1、S2连接的像素设有一个共用电极。在图2中,虽然共用电极驱动电路CD在显示面板的第1方向X的范围内形成,但如图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设在第1基板SUB1的端部。
导线L配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且与检测电极Rx一对一地电连接。各条导线L例如传送随着在感测驱动时向各个分割电极C供给传感器驱动信号而变动的检测电极Rx的电位。这样的导线L例如与检测电极Rx同样地配置在第2基板SUB2上。
柔性布线基板FPC2与第2基板SUB2连接,且与各个检测电极Rx电连接。在图示的示例中,虽然柔性布线基板FPC2与检测电极Rx经由导线L连接,但也可以省略导线L而使柔性布线基板FPC2与检测电极Rx直接电连接。
检测电路RC例如内置于驱动IC芯片IC2。该检测电路RC检测被检测物向检测电极Rx的接触或接近。而且,检测电路RC也能够检测出被检测物接触或接近的部分的位置信息。
另外,对于接触式传感器SE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例如,接触式传感器SE不限于基于一对电极间的静电电容(上述的示例中共用电极CE与检测电极Rx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被检测物的互电容方式,也可以为基于检测电极Rx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被检测物的自电容方式。此外,对于检测电极Rx的形状,不限于由沿第2方向Y延伸的直线构成的带状,也可以为具有波状、或者弯曲状的曲线的形状。此外,也可以使形成为岛状的检测电极Rx配置为矩阵状。对于共用电极CE,不限于沿第1方向X延伸的分割为带状的分割电极C,也可以为在显示区域DA中连续地形成的单个平板电极。此外,在分割电极C沿第2方向Y大致直线地延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检测电极Rx沿第1方向X大致直线地延伸。
图6是概略地表示第2基板SUB2与柔性布线基板FPC2之间的连接部50的图。
在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中的连接部50中,柔性布线基板FPC2基于对准标记M而进行对位,且与第2基板SUB2连接。各焊盘P沿第2方向Y延伸。此外,多个焊盘P沿第1方向X排列。对准标记M配置在焊盘P的附近。在图示例中,对准标记M配置在2个位置上,沿第1方向X排列的多个焊盘P位于2个对准标记M之间。
图7是概略地表示图6所示的焊盘P以及对准标记M的一部分的图。在图7中,所具有的2个对准标记M仅图示一个。
焊盘P具有形成在第2基板SUB2上的第1焊盘Pa、和形成在柔性布线基板FPC2上的第2焊盘Pb。第1焊盘Pa分别与导线L(或检测电极Rx)电连接。在一例中,导线L以及第1焊盘Pa使用与检测电极Rx相同材料(导电性的透明材料)而与检测电极Rx一体地形成。第2焊盘Pb分别与柔性布线基板FPC2侧的配线F电连接。第1焊盘Pa与第2焊盘Pb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等而电连接。另外,虽然第1焊盘Pa以及第2焊盘Pb的形状例如为矩形,但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对准标记M由形成在第2基板SUB2上的第1对准标记Ma和形成在柔性布线基板FPC2上的第2对准标记Mb构成。第1对准标记Ma以及第2对准标记Mb作为第2基板SUB2与柔性布线基板FPC2之间的对位记号来利用。第1对准标记Ma由导电性与检测电极Rx相同的透明材料形成。第1对准标记Ma与检测电极Rx同时形成。
例如,第1对准标记Ma形成为L字型。在图示的示例中,配置有4个第1对准标记Ma1、Ma2、Ma3、以及Ma4。第1对准标记Ma1与第1对准标记Ma4沿第2方向Y空开间隔地排列。第1对准标记Ma1与第1对准标记Ma2沿第1方向X空开间隔地排列。第1对准标记Ma2与第1对准标记Ma3沿第2方向Y空开间隔地排列。第1对准标记Ma3与第1对准标记Ma4沿第1方向X空开间隔地排列。即,在第1对准标记Ma1至Ma4之间,形成有分别沿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延伸的十字型的间隙。
第2对准标记MB形成为分别沿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延伸的十字型。具有这样的第2对准标记Mb的柔性布线基板FPC2以使十字型的第2对准标记Mb与第1对准标记Ma的十字型的间隙重叠的方式对位。之后,柔性布线基板FPC2与第2基板SUB2热压接合,从而与第2基板SUB2电气性以及机械性地连接。
另外,第1对准标记Ma以及第2对准标记Ma的各自形状、布局、以及个数并不特别限定于图示的示例,能够决定第2基板SUB2与柔性布线基板FPC2之间相对的位置关系即可。
接着,对第1对准标记Ma的形状例进行说明。
图8的(A)至图8的(F)是表示第1对准标记Ma的形状例的俯视图。另外,图8的(A)至图8的(F)所示的第1对准标记Ma相当于图7所示的第1对准标记Ma1。都形成为具有沿着第1方向X延伸的第1区域MaX、以及沿着第2方向Y延伸的第2区域MaY的L字型。
在图8的(A)所示的形状例中,第1对准标记Ma具有沿着轮廓MP延伸的第1狭缝MS1。即,第1狭缝MS1具有沿着沿第1方向X延伸的轮廓MP的部分而形成的第1部分MSX和沿着沿第2方向Y延伸的轮廓MP的部分而形成的第2部分MSY。在图示的示例中,第1狭缝MS1形成为第1部分MSX与第2部分MSY相连的环路状。
在这一例中,对于第1对准标记Ma,第1区域MaX沿着第1方向X而具有200至300μm的长度,并且沿着第2方向Y而具有约50μm的宽度。此外,第2区域MaY沿着第2方向Y而具有200至300μm的长度,并且沿着第1方向X而具有约50μm的宽度。
对于第1狭缝MS1,第1部分MSX例如从轮廓MP沿第2方向Y形成在5至15μm内侧。第2部分MSY例如从轮廓MP沿第1方向X形成在5至15μm内侧。第1狭缝MS1的宽度为5至15μm,此外,在其整体范围内大致固定,例如为7μm。而且,在本说明书中,第1方向X、第2方向Y并不限定于图中的箭头的方向,也包括箭头的180度相反的方向。
在图8的(B)所示的形状例中,第1对准标记Ma在第1狭缝MS1的基础上还具有第2狭缝MS2以及第3狭缝MS3。第2狭缝MS2与第1狭缝MS1相比位于内侧,且与第1狭缝MS1同样地形成为环路状。第3狭缝MS3与第2狭缝MS2相比位于内侧,且形成为L字型。第2狭缝MS2从第1狭缝MS离开5至15μm左右。此外,第3狭缝MS3从第2狭缝MS2离开5至15μm左右。
在图8的(C)所示的形状例中,第1对准标记Ma在第1狭缝MS1的基础上还具有第4狭缝MS4以及第5狭缝MS5。第4狭缝MS4形成在第2区域MaY中,相对于第1方向X平行地延伸,且沿第2方向Y排列。第5狭缝MS5形成在第1区域MaX中,相对于第2方向Y平行地延伸,且沿第1方向X排列。相邻的第4狭缝MS4之间的间隔为5至15μm左右。此外,相邻的第5狭缝MS5之间的间隔为5至15μm左右。
在图8的(D)所示的形状例中,第1对准标记Ma在第1狭缝MS1的基础上还具有第6狭缝MS7。第6狭缝MS6沿与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交叉的倾斜方向延伸。此外,第6狭缝MS6沿相对于第6狭缝MS6的延伸方向而正交的方向排列。相邻的第6狭缝MS6之间的间隔为5至15μm左右。而且,虽然在图中第6狭缝MS6相对于第1方向X而具有45度的角度,但只要在20度至70度的范围内即可。此外,也可以为使其以第2方向Y为轴而反转的形状。
在图8的(E)所示的形状例中,第1对准标记Ma在第1狭缝MS1的基础上还具有第4狭缝MS4以及第5狭缝MS5。第4狭缝MS4与第5狭缝MS5相互交叉且形成为格子状。即,第1对准标记Ma通过第1狭缝MS1、第4狭缝MS4以及第5狭缝MS5而被划分为岛状。
在图8的(F)所示的形状例中,第1对准标记Ma在第1狭缝MS1的基础上还具有第6狭缝MS7以及第7狭缝MS7。第7狭缝MS7沿与第6狭缝MS6交叉的方向延伸。此外,第7狭缝MS7沿相对于第7狭缝MS7的延伸方向而正交的方向排列。相邻的第7狭缝MS7之间的间隔为5至15μm左右。这些第6狭缝MS6与第7狭缝MS7相互交叉且形成为格子状。第1对准标记Ma通过第1狭缝MS1、第6狭缝MS6以及第7狭缝MS7而被划分为岛状。而且,与图8的(D)同样地,第6狭缝MS6的相对于第1方向X的倾斜角只要在20度至70度的范围内即可。此外,也可以为使其以第2方向Y为轴而反转的形状。不必一定要使第6狭缝MS6与第7狭缝MS7为正交,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
另外,在图8的(E)以及图8的(F)所示的形状例中,通过各狭缝MS划分的区域的形状虽然为四边形的岛状,但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为使四边形的角圆滑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
此外,第1狭缝MS1至第7狭缝MS7不限于图示的示例,也可以自由地进行组合。此外,图示的第1狭缝MS1至第7狭缝MS7也可以适用不同形状的狭缝。此外,第1狭缝MS1以及第2狭缝MS2在沿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延伸的中途可以一部分不相连,也可以形成为全部相连的环路状。此外,第1狭缝MS1至第7狭缝MS7不必形成为直线状,也可以形成为波状等的曲线状或锯齿状。
图9A以及图9B是用于说明检测电极Rx以及第1对准标记Ma的倾斜角的定义的剖视图。
检测电极Rx以及第1对准标记Ma具有:与第2绝缘基板20的第1主面20a相对的底面61、与底面61相对的上表面62、以及将底面61和上表面62相连的侧面63。侧面63相对于底面71以锐角的倾斜角倾斜。
在此,对倾斜角的定义进行说明。即,侧面63不必限于平坦地形成,例如也可以想到采用曲面等的形状。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在将检测电极Rx或第1对准标记Ma的厚度设为T时,倾斜角64定义为从底面61沿法线方向在厚度T的1/2的位置上的、侧面63相对于底面61的角度。另外,图中的虚线61a表示与底面61平行的面。此外,如图9B所示,倾斜角65也可以定义为从底面61沿法线方向在厚度T的1/3的位置至2/3的位置的范围内的、侧面63相对于底面61的角度。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检测电极Rx以及第1对准标记Ma的构造的剖视图。
检测电极Rx具有第1底面611以及第1侧面631。第1底面611与相当于第2绝缘基板20的外表面的第1主面20a相对。第1侧面631相对于第1底面611以第1倾斜角α倾斜。
非显示区域NDA中的第1对准标记Ma具有第2底面612以及第2侧面632。第2底面612与第1主面20a相对。第2侧面632是形成第1对准标记Ma的轮廓MP的面,且相对于第2底面612以第2倾斜角β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倾斜角β比第1倾斜角α小。
此外,第1对准标记Ma在狭缝MS中具有第3侧面633。第3侧面633相对于第2底面612以比第1倾斜角α小的第3倾斜角γ倾斜。另外,第3倾斜角γ也可以为与第2倾斜角β相等的角度。
另外,在此所示的第1倾斜角α、第2倾斜角β、以及第3倾斜角γ虽然都相当于图9A中所定义的倾斜角74,但也可以为图9B中所定义的倾斜角75。不论如何,第1倾斜角α、第2倾斜角β、以及第3倾斜角γ为不足90度的锐角。
例如在第1主面20a上使透明材料成膜之后,经由以具有期望图案的方式形成的抗蚀层来蚀刻,由此形成这些检测电极Rx以及第1对准标记Ma。此时,在检测电极Rx中以第1倾斜角α倾斜的第1侧面631、以及在第1对准标记Ma中以第2倾斜角β倾斜的第2侧面632以及以第3倾斜角γ倾斜的第3侧面633能够通过调整抗蚀层的膜厚、蚀刻条件等通过相同的工序一起形成。但是,检测电极Rx以及第1对准标记Ma也可以通过单独的蚀刻工序来形成。
对于检测电极Rx,由于位于显示区域DA中,所以虽然通过透明材料而形成,但也要求使其视觉辨认性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对于第1对准标记Ma,虽然在柔性布线基板FPC2与第2基板SUB2之间的对位时是必要的,但由于通过与检测电极Rx相同的透明材料而形成,所以要求使其视觉辨认性提高。以下,对用于实现这些要求的第1倾斜角α以及第2倾斜角β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第1对准标记Ma的一个使用例的图。
第1角度θ1是基准面SS的法线NL的方向和从光源LS向着第2侧面632的入射光IN的方向所成的角度。第2角度θ2是法线NL与第2底面612(或者第1主面20a)所成的角度。第3角度θ3是第2侧面632与第2底面612所成的角度。另外,第3角度θ3虽然是与上述的第2倾斜角β相当的角度,但也能够看作与第3倾斜角γ相当的角度。第1角度θ1为0度以上45度以下。此外,第2角度θ2为0度以上90度以下。假设使用者从正面(即第1主面20a的法线方向)观察显示面板PNL,则通过第2侧面632反射的反射光RE射向使用者所位于的方向的条件如以下所述。
θ3=(90度﹢θ1-θ2)/2。
基于该条件,在第1角度θ1=45度、第2角度θ2=0度时,第3角度θ3成为67.5度。在维持光源LS与显示面板PNL之间的位置关系,且第1角度θ1为45度的情况下,随着第2角度θ2大于0度,第3角度θ3将小于67.5度。即,在这样的使用例中,通过将第3角度θ3设为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67.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能够提高基于使用者对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
换言之,在第3角度θ3设定为大于67.5度的角度的情况下,反射光RE将难以到达至使用者。由此,对于要求视觉辨认性降低的检测电极Rx,其第1侧面631的第1倾斜角α期望设定为大于67.5度且小于等于90度的范围的角度。
图12是表示基于第1对准标记Ma而进行对准的对准装置的一个使用例的图。
对准装置具有光源LS以及检测器D。检测器D例如是对由来自光源LS的光而照明的第1对准标记Ma进行光学读取的摄像头,且配置在基准面SS的法线NL的方向上。此时,显示面板PNL与基准面SS平行地配置。
第1角度θ1是基准面SS的法线NL的方向与从光源LS向着第2侧面732的入射光IN的方向所成的角度。第3角度θ3是第2侧面632与第2底面612所成的角度(与上述的第2倾斜角β相当的角度)。入射光IN相对于第2侧面732的入射角与第3角度θ3相等,是第1角度θ1的1/2。即,在这样的使用例中,使由第2侧面632反射的反射光RE射向检测器D所处的方向的条件如以下所述。
θ3=θ1/2。
基于该条件,假设第1角度θ1为0度以上90度以下,则第3角度θ3将成为45度以下。而且,假设第1角度θ1为45度以上70度以下,则第3角度θ3将成为22.5度以上30度以下。即,在这样的使用例中,将第3角度θ3设定为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4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由此,在使用任何对准装置的情况下均能够确实地检测出第1对准标记Ma。此外,在更实际的对准装置中,通过将第3角度θ3设定为22.5度以上30度以下的范围内的角度,能够确实地检测出第1对准标记Ma。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第1对准标记Ma通过与检测电极Rx相同的透明材料而形成在同一面上(上述的示例中第1主面20a)。由此,第1对准标记Ma能够通过与检测电极Rx相同的工序来形成。此外,第1对准标记Ma具有狭缝MS。由此,第1对准标记Ma不仅具有沿着其轮廓MP的第2侧面632,也在狭缝MS中具有第3侧面633。即,本实施方式的第1对准标记Ma与不具有狭缝的对准标记相比具有更多的侧面。由此,在光相对于第1对准标记Ma照射时,通过由第2侧面632以及第3侧面633所反射的反射光,能够提高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
因此,在使柔性布线基板FPC2与第2基板SUB2连接时,能够容易地对第2基板SUB2侧的第1对准标记Ma和柔性布线基板FPC2的第2对准标记Mb进行对位。由此,通过提高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能够容易地使柔性布线基板FPC2与检测电极Rx电连接。
此外,第1对准标记Ma具有环路状的狭缝MS。由此,不论光对第1对准标记Ma的照射方向如何,都能够得到适度的反射光,因此,能够提高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在第1对准标记Ma1中,通过使从轮廓MP至第1狭缝MS1的距离为5μm以上,在目前的加工精度下,第1狭缝MS1能够不与轮廓MP相连地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使轮廓MP与第1狭缝MS1之间的距离为15μm以下,能够提高轮廓MP的视觉辨认性。此外,通过使相邻的狭缝间的距离为5μm以上,能够使狭缝彼此之间不相连,此外,能够抑制狭缝间的第1对准标记Ma从第2绝缘基板20剥离等的不良情况。此外,通过使各狭缝的宽度为5μm以上,在目前的加工精度下能够不使各狭缝中断地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使各狭缝的宽度为15μm以下,能够抑制第1对准标记Ma自身的设置面积的减少。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对准标记Ma的轮廓MP中的第2侧面632的第2倾斜角β比检测电极Rx的第1侧面631的第1倾斜角α小。如上所述,侧面的倾斜角越小则其视觉辨认性越高,而侧面的倾斜角越大则其视觉辨认性越低。由此,对于通过相同透明材料而形成的检测电极Rx以及第1对准标记Ma,能够使检测电极Rx的视觉辨认性降低,并且使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提高。
此外,在第1对准标记Ma的狭缝MS中,第3侧面633的第3倾斜角γ比第1倾斜角α小。即,第1对准标记Ma具有狭缝MS,由此,能够增加以较小的倾斜角倾斜的侧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视觉辨认性。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检测电极Rx的第1倾斜角α设定在大于67.5度且小于等于90度的范围内,由此,能够使检测电极Rx的视觉辨认性充分地降低。另一方面,第1对准标记Ma的第2倾斜角β以及第3倾斜角γ设定在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67.5度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提高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
此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2倾斜角β以及第3倾斜角γ设定在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45度的范围内,更期望设定在22.5度以上30度以下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提高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
接着,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接触式传感器SE。
图13是概略地表示接触式传感器SE的一个构成例的俯视图。另外,该接触式传感器SE外接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相当于所谓的外挂式(out cell)。
接触式传感器SE使用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的具有透光性的绝缘基板100而形成。该接触式传感器SE具有输入区域120和包围输入区域120的周边区域130。输入区域120在外接在显示装置上时,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相对。
在这一构成例中,接触式传感器SE在绝缘基板100的一个主面中,具有检测电极Rx、传感器驱动电极Tx和第1对准标记Ma。检测电极Rx以及传感器驱动电极Tx位于输入区域120中。检测电极Rx经由位于周边区域130中的导线L1而与第1焊盘Pa电连接。此外,传感器驱动电极Tx经由位于周边区域130中的导线L2而与第1焊盘Pa电连接。第1对准标记Ma位于周边区域130中。
检测电极Rx以及传感器驱动电极Tx分别形成为四边形状。沿第2方向Y排列的各个检测电极Rx相互电连接,且沿第1方向X排列的各个检测电极Rx相互电绝缘。沿第1方向X排列的各个传感器驱动电极Tx相互电连接,沿第2方向Y排列的各传感器驱动电极Tx相互电绝缘。检测电极Rx和传感器驱动电极Tx都通过导电性的透明材料(例如ITO)而形成,且通过未图示的绝缘膜而电分离。
第1对准标记Ma通过导电性的透明材料(例如ITO)而形成,且能够通过与检测电极Rx或传感器驱动电极Tx相同的工序制成。
即使在这样的变形例中,通过在第1对准标记Ma上设置狭缝,与上述示例同样地,能够提高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此外,检测电极Rx以及传感器驱动电极Tx具有以第1倾斜角倾斜的第1侧面,而且第1对准标记Ma具有以比第1倾斜角小的第2倾斜角倾斜的第2侧面,由此能够使检测电极Rx以及传感器驱动电极Tx的视觉辨认性降低,并且使第1对准标记MA的视觉辨认性提高。因此,能够取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将检测电极Rx形成在绝缘基板100的一个主面上,将传感器驱动电极Tx形成在绝缘基板100的另一个主面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显示装置,该接触式传感器能够使检测电极的视觉辨认性降低,并且容易地使柔性布线基板与检测电极电连接。而且,在本说明书中,虽然公开了使用由与检测电极相同材料形成的对准标记来进行柔性布线基板的对位的内容,但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对准标记利用于与其他的玻璃等基板之间的对位或与框体等之间的对位。此外,并不限于接触式面板,也能够适用于设在显示面板等上的对准标记。此外,并不限定于与接触式面板的检测电极同时形成的对准标记,只要是形成在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和与上述透明电极同时形成的对准标记,则均能够适用。
虽然本实用新型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应该明白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涵盖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真正的思想和范围内的所有发明创造。

Claims (20)

1.一种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绝缘基板;
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透明的检测电极;和
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且具有狭缝的透明的对准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沿着所述对准标记的轮廓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形成为环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在所述绝缘基板上且与所述检测电极电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
5.一种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绝缘基板;
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透明的检测电极,其具有与所述绝缘基板相对的第1底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1底面以第1倾斜角倾斜的第1侧面;和
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透明的对准标记,其具有与所述绝缘基板相对的第2底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2底面以比所述第1倾斜角小的第2倾斜角倾斜的第2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标记具有狭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标记在所述狭缝中,具有相对于所述第2底面以比所述第1倾斜角小的第3倾斜角倾斜的第3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沿着所述对准标记的轮廓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形成为环路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在所述绝缘基板上且与所述检测电极电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
1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检测电极,其由透明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外表面上,用于检测与所述显示区域接触或接近的被检测物;和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对准标记,其由与所述检测电极相同的透明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外表面上,且具有狭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沿着所述对准标记的轮廓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形成为环路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外表面上且与所述检测电极电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
15.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检测电极,其由透明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第1底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1底面以第1倾斜角倾斜的第1侧面,该检测电极用于检测 与所述显示区域接触或接近的被检测物;和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对准标记,其由与所述检测电极相同的透明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外表面上,且具有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第2底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2底面以比所述第1倾斜角小的第2倾斜角倾斜的第2侧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标记具有狭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标记在所述狭缝中,具有相对于所述第2底面以比所述第1倾斜角小的第3倾斜角倾斜的第3侧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沿着所述对准标记的轮廓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形成为环路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外表面上且与所述检测电极电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
CN201520817991.2U 2014-10-22 2015-10-21 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5376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5612A JP2016081480A (ja) 2014-10-22 2014-10-22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そのタッチセンサ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14-215612 2014-10-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7694U true CN205537694U (zh) 2016-08-31

Family

ID=5579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17991.2U Active CN205537694U (zh) 2014-10-22 2015-10-21 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17042A1 (zh)
JP (1) JP2016081480A (zh)
CN (1) CN2055376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0445A (zh) * 2017-03-15 2018-10-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包括其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2033281A (zh) * 2019-06-04 2020-12-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对位校准图样的面板装置
CN113066825A (zh) * 2020-01-02 2021-07-0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87878A4 (en) * 2015-04-24 2018-10-31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window
CN106973485A (zh) * 2017-03-14 2017-07-2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柔性电路板
JP2019066750A (ja) * 2017-10-04 2019-04-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90056472A (ko) * 2017-11-16 2019-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표시 패널, 이들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2716277B1 (ko) 2019-02-13 2024-10-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서를 표시 패널에 접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1641B2 (ja) * 2010-09-29 2016-02-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88915B2 (ja) * 2012-04-26 2018-03-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8980108B1 (en) * 2013-10-04 2015-03-1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fabrica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0445A (zh) * 2017-03-15 2018-10-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包括其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710445B (zh) * 2017-03-15 2021-11-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包括其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2033281A (zh) * 2019-06-04 2020-12-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对位校准图样的面板装置
CN113066825A (zh) * 2020-01-02 2021-07-0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17042A1 (en) 2016-04-28
JP2016081480A (ja)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7694U (zh) 接触式传感器以及具有该接触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3676264B (zh) 用金属线连接触控感应层电极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系统
US86437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884922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panel and parallax barrier sharing single board
CN102466907B (zh) 具有内置式触摸屏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CN101907794B (zh) 触摸面板、显示面板和显示单元
CN102436323B (zh) 嵌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11081B (zh) 显示装置
US2012011302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CN107402467B (zh) 显示装置及传感器装置
CN101866249A (zh) 信息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6201059A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2375273A (zh) 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JP2010072581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CN106371656B (zh) 显示装置
CN109557730A (zh) 显示装置
CN107015714A (zh) 显示装置
CN109839779A (zh) 液晶面板
CN106501982A (zh) 复合型液晶显示装置
KR10193173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107003769A (zh) 具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7250960A (zh) 具有触控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EP2525248A1 (en) Autostereoscopic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9324455A (zh) 内嵌式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1543917B2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