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6152U -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36152U CN205536152U CN201620100803.9U CN201620100803U CN205536152U CN 205536152 U CN205536152 U CN 205536152U CN 201620100803 U CN201620100803 U CN 201620100803U CN 205536152 U CN205536152 U CN 2055361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p tray
- split type
- type vertical
- indoor set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其中,分体立式室内机包括壳体及盖合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以形成容纳空腔的底盘,所述容纳空腔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内安装有室内换热器及风机,所述下空腔内安装有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的压缩机,所述分体立式室内机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以收集所述压缩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一接水盘以及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及风机的下方以收集室内换热器及风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二接水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收集分体立式室内机内部的冷凝水,以提高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系统通常包括空调柜机及室外机,该空调柜机的内空间通过隔板分成上下两部分,该上部分空间安装有风机及室内换热器等部件,该下部分空间为闲置空间;上述室外机的内空间容置有风机、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等部件。上述的空调系统由于压缩机设置于室外机内,导致室外机的重量偏重,不利于室外机的装配,并且空调柜机内闲置的空间,造成空调柜机空间资源的浪费。若采用将压缩机及其相关部件设置于空调柜机的下部分空间,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在空调柜机冷凝的过程中,其内的设备表面上会积累冷凝水滴,继续积累到一定量时受重力作用下落在底盘表面,并通过底盘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流出,使整个空调柜机产生漏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立式室内机,旨在收集分体立式室内机内部的冷凝水,以提高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包括壳体及盖合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以形成容纳空腔的底盘,所述容纳空腔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内安装有室内换热器及风机,所述下空腔内安装有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的压缩机,所述分体立式室内机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以收集所述压缩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一接水盘以及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及风机的下方以收集室内换热器及风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二接水盘。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一接水盘上开设有容置槽;
所述第二接水盘安装于所述上空腔与下空腔之间或安装于上空腔内,且所述第二接水盘开设有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水泵及与水泵连接的导出管,所述第一接水盘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凹设有凹陷部,所述水泵容置于凹陷部中,且水泵的扬程高于第一接水盘的侧壁并通过导出管引出冷凝水。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接水盘活动连接的限位空间。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接水盘接触的壁面延伸有凸条,所述第一接水盘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凸条与凹槽滑接配合后,以使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一接水盘的滑出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一接水盘可抽离或插接至所述开口槽。
优选地,所述接水盘的底部朝所述接水盘的滑动方向凸设有凸条,所述底盘上开设有与所述凸条配合的凹槽,以使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底盘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水盘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容置槽的槽底或槽壁开设有冷凝水引导口,所述冷凝水引导口连接有导管并通过导管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水盘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容置槽的槽底或槽壁开设有冷凝水接出口,所述冷凝水接水口连接有供引出冷凝水的导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盒及套置于所述第一接水盒内的第二接水盒,且所述第一接水盒固定于所述压缩机的底部,用以收集所述压缩机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
所述第一接水盒与第二接水盒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正对于所述连接管的下方,用以收集连接管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包括底板及内外设置的第一围壁及第二围壁,所述第一围壁绕设于底板外周侧,所述第二围壁位于第一围壁内且绕设于底板上形成第二收纳空间,用以收集压缩机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所述第一围壁、第二围壁以及底板之间形成第一收纳空间,用以收集连接管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分体立式室内机及室外机,所述分体立式室内机包括壳体及盖合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以形成容纳空腔的底盘,所述容纳空腔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内安装有室内换热器及风机,所述下空腔内安装有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的压缩机,所述分体立式室内机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以收集所述压缩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一接水盘以及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及风机的下方以收集室内换热器及风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二接水盘;
所述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室外换热器及风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双层设置,用以接收分体立式室内机下空腔内各器件表面凝结的冷凝水的第一接水盘以及用以接收分体立式室内机上空腔内各器件表面凝结的冷凝水的第二接水盘,并且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相连通,进而能够从第一接水盘接收分体立式室内机内所有器件上凝结的冷凝水,方便冷凝水的收集。具体的结构中,该第一接水盘位于所述压缩机、连接管及四通阀的下方,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及风机的下方,在分体立式室内机持续冷凝的过程中,分体立式室内机上空腔中风机和室内换热器上不断凝结冷凝水珠,当冷凝水珠的自重大于冷凝水珠与风机及室内换热器的吸附力时,冷凝水珠沿器件的外表面下落形成水线并落入第二接水盘中,同理,压缩机上的冷凝水珠在持续的冷凝过程中形成水线并落入第一接水盘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体立式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接水盘与分体立式室内机抽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分解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一实施例中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壳体 | 20a | 第一接水盘 |
20b | 第二接水盘 | 21 | 第一接水盒 |
22 | 第二接水盒 | 23 | 收纳空间 |
24 | 凹槽 | 211/212 | 容置槽 |
30 | 底盘 | 40 | 四通阀 |
50 | 连接管 | 60 | 压缩机 |
70 | 室内换热器 | 80 | 风机 |
11 | 第一壳体 | 12 | 第二壳体 |
13 | 开口槽 | 121 | 凸条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包括分体立式室内机及与分体立式室内机相通的空调室外机。分体立式室内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而言,主要引入了压缩机,即将压缩机内置于分体立式室内机中。该分体立式室内机包括用于固定放置于地面的底盘,并且只有一个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室内换热器。该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及风机。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时,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而在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而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时,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并不同于移动空调的方案,移动空调内设置有两个风道及分别对应风道设置的两个换热器,其制热及制冷效率大大低于分体立式室内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分体立式室内机亦不同于除湿机的方案,除湿机内设置有两个换热器和一个风道,并且其作用主要是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其壳体形状及出风口的设置并不同于分体立式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立式室内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分体立式室内机而言,主要引入了压缩机60、连接管50等部件,即将压缩机60内置于分体立式室内机中。由于压缩机60冷凝时,压缩机60及连接管50的外表面会凝结水滴,随着水滴不断的加大,水滴会直接下落并累积于底盘上,会造成分体立式室内机漏水的问题。基于上述的问题的考虑,本方案对分体立式室内机内的各组件冷凝时凝结的冷凝水进行收集,以解决分体立式室内机漏水的问题。具体的方案参照下述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包括分体立式室内机及与分体立式室内机相通的室外机。分体立式室内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而言,主要引入了压缩机,即将压缩机内置于分体立式室内机中。该分体立式室内机包括用于固定放置于地面的底盘,并且只有一个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室内换热器。该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及风机。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时,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而在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而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时,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并不同于移动空调的方案,移动空调内设置有两个风道及分别对应风道设置的两个换热器,其制热及制冷效率大大低于分体立式室内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分体立式室内机亦不同于除湿机的方案,除湿机内设置有两个换热器和一个风道,并且其作用主要是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其壳体形状及出风口的设置并不同于分体立式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立式室内机。
参照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体立式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接水盘与分体立式室内机抽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分解结示意图;图5为图4中一实施例中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分体立式室内机包括壳体10及盖合于壳体10的底部以形成容纳空腔的底盘30,容纳空腔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内安装有室内换热器70及风机,下空腔内安装有与室内换热器70相连的压缩机60,分体立式室内机还包括装配于壳体10内部的接水盘组件,接水盘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60的下方以收集所述压缩机60上冷凝水滴的的第一接水盘20a、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70及风机的下方以收集室内换热器70及风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二接水盘20b。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和第二接水盘20b的形状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来设计可以为矩形体或者近似矩形体。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的形状为近似矩形体,且该近似矩形体的一面为与所述壳体10配合的弧面,以使第一接水盘20a的外壁面与壳体10的外壁面齐平。第二接水盘20b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矩形等。第二接水盘20b内置于壳体10内,其形状设置较灵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及第二接水盘20b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管50连通,通过第一接水盘20a来收集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容纳空腔的各部件上的凝结水,更好地解决漏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双层设置的用以接收分体立式室内机下空腔内各器件表面凝结的冷凝水的第一接水盘20a以及用以接收分体立式室内机上空腔内各器件表面凝结的冷凝水的第二接水盘20b,并且第一接水盘20a和第二接水盘20b相连通,进而能够从第一接水盘20a接收分体立式室内机内所有器件上凝结的冷凝水,方便冷凝水的收集。具体的结构中,该第一接水盘20a位于压缩机60、连接管50及四通阀40的下方,第二接水盘20b位于室内换热器70及风机80的下方,在分体立式室内机持续冷凝的过程中,分体立式室内机上空腔中的风机80和室内换热器70上不断凝结冷凝水珠,当冷凝水珠的自重大于冷凝水珠与风机80及室内换热器70的吸附力时,冷凝水珠沿器件的外表面下落形成水线并落入第二接水盘20b中,同理,压缩机60上的冷凝水珠在持续的冷凝过程中形成水线并落入第一接水盘20a中。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两个限位部之间形成供第一接水盘20a活动连接的限位空间。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部可以形成限位空间,以供第一接水盘20a滑入或滑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只设置两个限位部,还可以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限位部,多个限位部排成两行或者两列以限位第一接水盘20a滑入或滑出。
参照图1,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且第一接水盘20a上开设有容置槽211。该容置槽211主要用以供收集压缩机60上冷凝水滴。第二接水盘20b安装于上空腔与下空腔之间,且第二接水盘20b开设有容置槽212,第二接水盘20b充当隔开容置空腔的作用。该容置槽212主要用以收集室内换热器70及风机80上冷凝水滴。优选地,上空腔及下空腔通过隔板隔开,而该第二接水盘20b设置于隔板上且位于上空腔内。
参照图1,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固定于底盘30上。接水盘组件还包括水泵及与水泵连接的导出管,第一接水盘20a上开设有容置槽211,容置槽211的槽底凹设有凹陷部,所述水泵容置于第一接水盘20a的容置槽211的凹陷部中,且水泵的扬程高于第一接水盘20a侧壁并通过导出管引出冷凝水。具体的,壳体10上开设有可供导出管穿出的通孔,该通孔的最低点可与第一接水盘20a侧壁齐平。或者通孔的最低点可高于第一接水盘20a侧壁,此时需要增加水泵的扬程。当然,壳体10上还可以设置挡板,该挡板上可设置孔位,以供导出管传出并且挡板与导出管的接触面积大,不会磨损导出管。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便于水泵导出冷凝水,容置槽211可以设置倾斜面,即凹陷部的表面为容置槽211的最低位。另外,第二接水盘20b开设有容置槽212,该容置槽212可通过连接管将其内的冷凝水引导追第一接水盘20a。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便于第二接水盘20b引导出冷凝水,容置槽212的槽底也可设置倾斜面。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活动固定于底盘30上。限位部与第一接水盘20a接触的壁面延伸有凸条121,第一接水盘20a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24,凸条121与凹槽24滑接配合后,以使第一接水盘20a与壳体10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上延伸有凸条121,该凸条类似于滑轨,第一接水盘20a对应的侧壁开设有凹槽24,类似于滑槽,凸条121与凹槽24的配合相当与滑轨与滑槽的配合,能够使第一接水盘20a滑入或滑出。当然,还可以采用在第一接水盘20a的侧壁凸设凸条121,同时在限位部上开设与凸条121配合的凹槽24。
在一并列的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的底部朝第一接水盘20a的滑动方向凸设有凸条,底盘30上开设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以使第一接水盘20a与底盘30活动连接。当然,还可以采用在第一接水盘20a的底部开设凹槽,同时在底盘30上开设与凹槽配合的凸条,以实现第一接水盘20a与底盘30的滑接固定。
参照图2,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0的侧壁对应第一接水盘20a的滑出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槽13,第一接水盘20a可抽离或插接至开口槽13。本实施例采用在壳体10上设置开口槽13,该开口槽13的面积与第一接水盘20a的外壁面的面积相当,便于直接抽出第一接水盘20a。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0分成半圆柱形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开口槽13位于第一壳体11上。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20b固定于分隔板上;第二接水盘20b的容置槽的槽底或槽壁开设有冷凝水引导口,冷凝水引导口连接有导管并通过导管将冷凝水引导至第一接水盘20a内。本方案的实施例中,采用连接管50实现第二接水盘20b与第一接水盘20a连通,第二接水盘20b内的冷凝水会顺着连接管50流入第一接水盘20a内,方便从第一接水盘20a收集冷凝水。连接管50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设计,如连接管50的一端可以设置在第二接水盘20b的底壁或者侧壁底部。在一具体的方案中,为了提高冷凝水的导出速率,还可以在第二接水盘20b的容置槽的底壁上设置倾斜面,然后在槽底的最低位置开设可连接连接管50的通孔。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的容置槽的槽底或槽壁开设有冷凝水接出口,冷凝水接水口连接有供引出冷凝水的导管。在一具体的方案中,为了提高冷凝水的导出速率,还可以在第一接水盘20a的容置槽的底壁上设置倾斜面,然后在槽底的最低位置开设可连接连接管50的通孔。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包括第一接水盒21及套置于第一接水盒21内的第二接水盒22,且第一接水盒21固定于压缩机60的底部,用以收集压缩机6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
第一接水盒21与第二接水盒22之间形成收纳空间23,收纳空间23正对于连接管50的下方,用以收集连接管5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为了充分收集压缩机60、连接管50等部件的冷凝水,可以设置支撑压缩机60底部的第一接水盒21,该第一接水盒21可以对压缩机60表面的冷凝水进行收集。而第一接水盒21与第二接水盒22之间形成收纳空间23可以收集压缩机6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
在一并列的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20a包括底板及内外设置的第一围壁及第二围壁,第一围壁绕设于底板外周侧,第二围壁位于第一围壁内且绕设于底板上形成第二收纳空间,用以收集压缩机6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第一围壁、第二围壁以及底板之间形成第一收纳空间,用以收集连接管5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利用两个收纳空间同时收纳压缩机60上的冷凝水滴和连接管50上的冷凝水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分体立式室内机及与分体立式室内机通过冷凝管连通的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室外换热器及风机。该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分体立式室内机,包括壳体及盖合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以形成容纳空腔的底盘,所述容纳空腔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内安装有室内换热器及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空腔内安装有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的压缩机,所述分体立式室内机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以收集所述压缩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一接水盘以及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及风机的下方以收集室内换热器及风机上冷凝水滴的第二接水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一接水盘上开设有容置槽;
所述第二接水盘安装于所述上空腔与下空腔之间或安装于上空腔内,且所述第二接水盘开设有容置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水泵及与水泵连接的导出管,所述第一接水盘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凹设有凹陷部,所述水泵容置于凹陷部中,且水泵的扬程高于第一接水盘的侧壁并通过导出管引出冷凝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接水盘活动连接的限位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接水盘接触的壁面延伸有凸条,所述第一接水盘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凸条与凹槽滑接配合后,以使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 对应所述第一接水盘的滑出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一接水盘可抽离或插接至所述开口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的底部朝所述接水盘的滑动方向凸设有凸条,所述底盘上开设有与所述凸条配合的凹槽,以使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底盘活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盘固定于分隔板上;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容置槽的槽底或槽壁开设有冷凝水引导口,所述冷凝水引导口连接有导管并通过导管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水盘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容置槽的槽底或槽壁开设有冷凝水接出口,所述冷凝水接水口连接有供引出冷凝水的导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盒及套置于所述第一接水盒内的第二接水盒,且所述第一接水盒固定于所述压缩机的底部,用以收集所述压缩机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
所述第一接水盒与第二接水盒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正对于连接管的下方,用以收集连接管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包括底板及内外设置的第一围壁及第二围壁,所述第一围壁绕设于底板外周侧,所述第二围壁位于第一围壁内且绕设于底板上形成第二收纳空间,用以收集压缩机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所述第一围壁、第二围壁以及底板之间形成第一收纳空间,用以收集连接管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滴。
12.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分体立式室内机;
所述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室外换热器及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00803.9U CN205536152U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00803.9U CN205536152U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36152U true CN205536152U (zh) | 2016-08-31 |
Family
ID=56775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00803.9U Active CN205536152U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361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46656A (zh) * | 2016-01-29 | 2016-05-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
2016
- 2016-01-29 CN CN201620100803.9U patent/CN2055361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46656A (zh) * | 2016-01-29 | 2016-05-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78244B (zh) | 空调器 | |
CN105387606B (zh) | 换热器接水结构及空调 | |
CN110740615B (zh) | 一种机架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2679525A (zh) | 空调机的积水盘结构 | |
CN20483017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5536152U (zh) |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
CN205227734U (zh) | 空调室内机底盘及空调室内机 | |
CN207936376U (zh) | 机房空调 | |
CN102865660B (zh) | 除湿机的排水结构 | |
CN105546656A (zh) | 分体立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
CN101268315A (zh) | 用于蒸发器单元的冷凝物排放软管装置 | |
CN210267827U (zh) | 微型半导体制冷气液分离器 | |
CN107327951A (zh) | 加湿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062446A (zh) | 风道结构、除湿机和除湿方法 | |
CN207146633U (zh) | 加湿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909350U (zh) | 风道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06016895A (zh) | 制冷装置 | |
CN216384377U (zh) | 一种换热器结构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719963U (zh) |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 |
CN205137835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105526634B (zh) | 轴流柜机 | |
CN212132708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893760U (zh) | 冷凝水蒸发装置及制冷装置 | |
CN210663544U (zh) | 一种水气换热器凝结水回流装置 | |
CN211000841U (zh) | 接水盘和接水盘组件及房车空调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