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27126U -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27126U
CN205527126U CN201620232232.4U CN201620232232U CN205527126U CN 205527126 U CN205527126 U CN 205527126U CN 201620232232 U CN201620232232 U CN 201620232232U CN 205527126 U CN205527126 U CN 205527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t plate
plate
support ring
guide rail
sp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322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雨田
韩建军
慕生勇
李红昌
龚楠
卢加飞
秦艳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i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202322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27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27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271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它们彼此对置,具有插入部;驱动机构(20),其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所述第二对开板(12)相对移动;传感器(30),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或所述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以及显示装置(40),其连接所述传感器(30),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30)传递的力值。该装置的结构紧凑,设计简单,能通过间隙的调整测试150N力,避免人施加力时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该装置使用方便,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实现门缝间隙的测量,为检验检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证。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引拽驱动电梯(以下简称电梯)门缝间隙的制造检测、安装检测、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门系统是电梯的重要组成装置,层门是门系统的一部分,安装于进道的层站开口处,是乘客或货物进出电梯的开口,也是轿厢和进道的封闭结构。因此,层门是与乘客直接面对的电梯部件,其结构封闭的可靠性与电梯安全运行密不可分。
层门进出口区域是电梯事故的多发区,如层门夹人、层门处发生剪切以及扒门停车等。因此,层门封闭的可靠性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在《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111)以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程规程——引拽与强制驱动电梯》(TGS7001-2109)中对门缝间隙有明确要求。具体内容为: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点,门缝隙允许增大,但对于旁开门不大于30mm,对于中分门其总和不大于45mm。
上述最不利点门缝间隙的测量在实际检测中有两个难点,一是150N人力的控制,二是两个人配合检测才能更好的完成门缝间隙测量,其中一个人在最不利点施加力,一个人进行门缝间隙测量。因此,设计一种层门门缝隙测量装置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隙测量装置,可以对最不利点门缝间隙进行方便快捷的测量,并能获得准确有效的测量数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准确设定150N的推力,使门缝隙增大,从而进行测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它们彼此对置,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的门缝间隙的插入部;驱动机构,其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所述第二对开板相对移动;传感器,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或所述第二对开板的插入部上;以及显示装置,其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传递的力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的插入部彼此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轴杆;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它们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轴杆上;第一连杆,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第二连杆,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对开板;第三连杆,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以及第四连杆,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对开板,其中,所述轴杆相对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移位经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与所述第二对开板反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对称,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对称。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轴杆居中位于第一和第二对开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对称,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对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环与所述轴杆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轴杆之间为滑动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环不带有螺纹。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螺纹轴杆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杆在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突起。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导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连接所述导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上设置测量尺,或者所述导轨的表面具有刻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开板固定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二对开板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或者,所述第一对开板和所述第二对开板均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导轨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安装在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均为之字形结构,所述之字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包括所述插入部,所述第三板部是驱动机构连接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的截面为之字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包括所述插入部,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是驱动机构连接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是与导轨连接的导轨连接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板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三板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测量装置由机械系统、测力系统组成,机械系统包括一对对开板和驱动机构,测力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显示装置,机械系统的作用是使门缝隙变化,尤其是进一步增大,在门缝隙增大过程中,测力系统对力的测量也增大,当力达到150N时,通过测量或读取门缝间隙的最终尺寸。标准和规程的描述思路是,先提供150N的力,后测量门缝间隙。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门缝间隙的变化测定力,当所测定的力达到150N力时,该间隙即是所需测量的间隙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紧凑,设计简单,能通过间隙的调整测试150N力;同时,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实现门缝间隙的测量,为检验检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证。另外,还能够避免人施加力时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变型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其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驱动机构20、传感器30和显示装置40。
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彼此对置,第一对开板11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门缝间隙的第一插入部11a,第二对开板12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门缝间隙的第二插入部12a。第一和第二插入部可以是如图所示平行的,这样方便间隙的测量,在这两个插入部之间任何位置的间隙都是相同的。当然,它们也可以不是平行的,此时可以选取指定位置的间隙作为门缝间隙。
驱动机构20连接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用于驱动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相对移动,也即它们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第一插入部11a和第二插入部12a之间的对置距离改变,也即门缝间隙改变。
传感器30可以安装在第一对开板11或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都安装有传感器30。传感器30的数量不限。显示装置40连接传感器30,用于显示传感器30传递的力值。
这样,该测量装置由机械系统、测力系统组成,机械系统包括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和驱动机构20,测力系统包括传感器30和显示装置40。机械系统的作用是使门缝隙变化,尤其是进一步增大,在门缝隙增大过程中,测力系统对力的测量也增大,当显示装置40显示的力达到150N时,可以测量或读取门缝间隙的最终尺寸。标准和规程的描述思路是,先提供150N的力,后测量门缝间隙。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门缝间隙的变化测定力,当所测定的力达到150N力时,该间隙即是所需测量的间隙值。
如图1所示,传感器30安装在第一对开板上,测试时其将压在门缝隙内侧,当然其也可以安装在第二对开板上。显示装置40的结构、安装位置等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只要与其他元件不发生干涉即可。
驱动机构20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的驱动机构20。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20包括:轴杆21;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它们可移动地连接在轴杆21上,这里的“可移动地”是指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与轴杆21之间可产生相对位移;第一连杆22a,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22,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对开板11;第二连杆22b,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22,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对开板12;第三连杆23a,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23,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对开板11;以及第四连杆23b,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23,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对开板12,其中,轴杆21相对于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的移位经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杆驱动第一对开板11与第二对开板12反向移动。
各连杆的连接方式不限,只要可以与各支撑环配合驱动第一对开板11与第二对开板12移动即可。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意图中,第一连杆22a和第三连杆23a的一端经由插入其端部孔中的螺钉(未图示)分别连接相应支撑环,另一端经由插入其端部孔中的螺钉(未图示)分别连接第一对开板11,这仅是示意的,第一连杆22a和第三连杆23a的另一端也可以彼此连接然后再连接至第一对开板11,只要它们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对开板即可,具体方式不受限制,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也是如此。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该图简易示出了驱动机构,与图1和图2的结构相比,各连杆与相应对开板的连接位置有所不同,该结构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
注意的是,轴杆、各支撑环以及各连杆的长度和位置并不限于图1和图6所示,可以合理设置轴杆、各支撑环以及各连杆的长度和位置,使得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当然,优选的是对称设置,例如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对称,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对称。再优选的是,轴杆居中位于第一和第二对开板之间,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对称,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对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也对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也对称,例如,如图1所示构成近似菱形,或者如图6所示的。轴杆的空间方位也不限制,例如,如图7所示,该图是图1的侧视图的变型,为清楚起见省略了其他元件,图7为轴杆垂直的情况,当然,轴杆可以在图7的纸平面内处于360度范围内的任一角度。
使用时,轴杆21相对于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的移位经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杆驱动第一对开板11与第二对开板12相对移动。尤其是,测试时使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之间的间隙开始增大,在门缝隙增大过程中,测力系统对力的测量也增大,当力达到150N时,可以测量或读取门缝间隙的最终尺寸。
轴杆21相对于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的移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在轴杆21为表面光滑的轴杆的情况下,可以推动其中第一或第二支撑环,该支撑环沿轴杆21移动,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杆的作用下,另一支撑环也将沿轴杆21移动,共同带动第一对开板11与第二对开板12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推动可以人工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在轴杆上的其中一个支撑环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突起,如图6所示的,假定此时轴杆是光滑轴杆,设置如下文所述的第一突起21a、第二突起21b,这样,简单的拉动轴杆移动,相应突起将带动相应支撑环移动,在各支撑环和各连杆的配合下实现第一和第二对开板的反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环23之一与轴杆21之间可以为螺纹配合,也即,第二支撑环23以及轴杆21与其配合的部分是带螺纹的,配合的部分是指相应支撑环与轴杆21相对移动的范围内的部分,第一支撑环22与轴杆21之间可以为滑动配合,滑动配合指的是,二者之间具有间隙足以使得在受力时二者之间产生沿轴杆21的纵向方向的相对滑动,也即第一支撑环22的内径大于轴杆21的外径。例如,在图1的例子中,轴杆21的与第二支撑环23配合的部分为螺纹部,第二支撑环23面向轴杆21的表面带有螺纹,轴杆的与第一支撑环22配和的部分是光滑的,此时第一支撑环22面向轴杆21的表面可以带有螺纹,也可以不带有螺纹。当然,轴杆21也可以整体都为螺纹部,此时第一支撑环22可以不带螺纹,或者也可以带有螺纹。这样,轴杆21可以称为螺纹轴杆,通过转动该螺纹轴杆,可以实现轴杆21相对于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的移位,比起光滑轴杆时用手拉动轴杆可以提高准确度。
在图1和图2的例子中,轴杆21在第一支撑环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突起21a,也即增大间隙用突起。这样,当需要增加门缝间隙时,使轴杆21转动以相对于第二支撑环23朝图示的右侧移动,随着轴杆21的右移,第一突起21a抵靠第一支撑环22并且推动第一支撑环22右移,逐渐拉近两个支撑环沿轴杆21的轴向距离,联接在同一支撑环上的两个连杆的夹角变大,从而推动第一和第二对开板沿导轨50相对反向运动,即沿图1的箭头方向移动。这样,仅需转动轴杆这一动作即可实现门缝间隙的增大,用简单的结构即能够避免人施加力时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当然,第一突起21a还可以起到止挡的作用,防止第一支撑环22脱离轴杆。在螺纹轴杆的情况下,第一突起21a还可以作为操作部使用,转动第一突起即可以实现螺纹轴杆的转动。当需要减小门缝间隙时,可以反向转动轴杆21,使其相对于第二支撑环23朝图示的左侧移动,随着轴杆21的左移,例如用手推动第一支撑环22左移,逐渐加大两个支撑环沿轴杆21的轴向距离,联接在同一支撑环上的两个连杆的夹角变小,从而推动第一和第二对开板沿导轨50靠近。
在图3的例子中,轴杆21在第一支撑环22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二突起21b,也即减小间隙用突起。这样,当需要减小门缝间隙时,可以反向转动轴杆21,使其相对于第二支撑环23朝图示的左侧移动,随着轴杆21的左移,第二突起21b抵靠第一支撑环22并且推动第一支撑环22左移,逐渐加大两个支撑环沿轴杆21的轴向距离,联接在同一支撑环上的两个连杆的夹角变小,从而推动第一和第二对开板沿导轨50靠近。这样仅需转动轴杆这一动作即可实现门缝间隙的双向调整。
在图6的例子中,轴杆也可以采用图2所示螺纹轴杆,也示意地示出了第一突起21a和第二突起21b,它们的作用同前,区别在于增加和减小门缝间隙时轴杆21的移动方向与图2的例子相反。当需要增加门缝间隙时,轴杆21向左移动,第一突起21a抵靠第一支撑环22并且推动第一支撑环22左移,当需要降低门缝间隙时,轴杆21向右移动,第二突起21b抵靠第一支撑环22并且推动第一支撑环22右移,在各支撑环和各连杆的配合下实现第一和第二对开板的反向移动。
以上描述了设置第一和第二突起的情形,在不设置第一和第二突起时,可以手动实现相应突起的作用。
在图1的例子中,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把手24,把手24连接在轴杆21的一端,当然,空间允许的话,其也可以设置在轴杆21的另一端。这样,转动把手24,实现轴杆21的转动。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还包括导轨50,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连接导轨50,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沿导轨50移动。这样的结构利于对开板的移动,有利于更加精确的测量。当然,不设置导轨也是可以的。
其中,第一对开板11可以固定在导轨50上,第二对开板12可以可滑动地连接在导轨50上,这样的结构更加稳固。当然,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也可以均可滑动地连接在导轨50上。
如图4所示,导轨50的表面具有刻度。这样可以在测力的同时直接读取门缝间隙值,非常方便。当然,也可以是在导轨50上设置测量尺,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图5所示,导轨50可以包括上导轨50a和下导轨50b,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安装在上导轨50a和下导轨50b之间。当然,导轨仅采用上导轨50a或下导轨50b之一也是可以的。
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例如在附图图示的例子中二者采用之字形结构。以第一对开板11为例,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11b和第三板部11c,所述第一板部包括插入部11a,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三板部11c是驱动机构连接部,当然,还可以设计成第二板部11b和第三板部11c可以一起用作驱动机构连接部。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有导轨的情况下,例如第二板部11b可以作为导轨连接部。第二对开板12也为同样的之字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优选的,如图所示,第一板部可以垂直于第二板部。第二板部也可以垂直于第三板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描述的原理,可以合理设计各支撑环、各连杆的方位,轴杆的移动方向、突起的位置等,本申请并不限于以上描述的特定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第一”和“第二”等并不用于将相应部件限制为图示的位置,例如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可以互换位置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6)

1.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它们彼此对置,分别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的门缝间隙的插入部;
驱动机构(20),其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所述第二对开板(12)相对移动;
传感器(30),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或所述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以及
显示装置(40),其连接所述传感器(30),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30)传递的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的插入部彼此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
轴杆(21);
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它们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轴杆(21)上;
第一连杆(22a),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22),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
第二连杆(22b),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22),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对开板(12);
第三连杆(23a),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23),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以及
第四连杆(23b),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23),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对开板(12),
其中,所述轴杆(21)相对于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的移位经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11)与所述第二对开板(12)反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对称,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居中位于第一和第二对开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也对称,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也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3)与所述轴杆(21)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支撑环(22)与所述轴杆(21)之间为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不带有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轴杆(21)一端的把手(24),和/或所述轴杆(21)在所述第一支撑环(2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50),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连接所述导轨(50),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沿所述导轨(50)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50),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连接所述导轨(50),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沿所述导轨(50)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50)上设置测量尺,或者所述导轨(50)的表面具有刻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开板(11)固定在所述导轨(50)上,所述第二对开板(12)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导轨(50)上;
或者,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所述第二对开板(12)均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导轨(50)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安装在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和9和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均为之字形结构,所述之字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包括所述插入部,所述第三板部是驱动机构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是驱动机构连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还是与导轨连接的导轨连接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板部,和/或所述第二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三板部。
CN201620232232.4U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27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32232.4U CN205527126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32232.4U CN205527126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27126U true CN205527126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83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3223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27126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271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8366A (zh) * 2016-03-24 2016-06-15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CN108439114A (zh) * 2018-04-13 2018-08-24 武汉万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门异常打开状态的预警检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8366A (zh) * 2016-03-24 2016-06-15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CN105668366B (zh) * 2016-03-24 2018-05-25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CN108439114A (zh) * 2018-04-13 2018-08-24 武汉万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门异常打开状态的预警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8366B (zh)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CN205527126U (zh)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
TWI317418B (en) A measuring method for the surface of a propeller
CN207318099U (zh) 发动机与螺旋桨一体式测试装置
CN112504790A (zh) 一种变倾角断层滑移模拟试验方法
CN103018028A (zh) 一种随动加载系统
CN104101537A (zh) 一种管状带横向刚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CN205427107U (zh) 一种x光电缆故障检测系统
CN209432772U (zh) 臭氧测试机传动结构
CN205300511U (zh) 一种实验产品尺寸测量装置
CN202770969U (zh) 一种推杆电机行程测试装置
CN106584546A (zh) 一种药品包装用铝箔定宽度切割装置
CN208075727U (zh) 用于测量柱型铸件直径和长度的检测装置
CN203630101U (zh) 一种建筑材料可燃性测试仪的试样夹
CN103048078B (zh) 一种丝杆预压动扭矩检测装置
CN115014175A (zh) 一种电梯缝隙检测装置
CN206248056U (zh) 门架开档尺寸在线检测仪
CN206684273U (zh) 一种机电监测装置
CN206269703U (zh) 一种汽车底盘综合检具装置
CN104034520A (zh) 一种电梯制动器性能检测试验机
CN114216706A (zh) 一种城轨车辆车门试验装置
CN210862562U (zh) 一种便携式钢轨波磨检测装置
CN208419814U (zh) 一种浮动闸片的在线检测装置
CN207423075U (zh)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安装的检测装置
CN203981500U (zh) 一种管状带横向刚度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