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21311U - 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 Google Patents

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21311U
CN205521311U CN201521100943.8U CN201521100943U CN205521311U CN 205521311 U CN205521311 U CN 205521311U CN 201521100943 U CN201521100943 U CN 201521100943U CN 205521311 U CN205521311 U CN 205521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art
tubing
bracing frame
pipe devic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009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士荣
朱志锦
惠国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009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21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21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21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本实用新型挡管装置,包括:固定部和隔挡部,其中固定部可拆卸的卡设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的外表面上,隔挡部包括立柱,该立柱的一端垂直设置在固定部的第一端,该立柱的高度大于支撑架上放置管材时的高度,以限制所述管材的滚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通过将固定部可拆卸的卡设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的外表面上,实现了在摆放或取走管材过程中,由于管材数量变化引起管材在支撑架上的摆放位置变化时,挡管装置能够很方便地移动调整位置以适应管材位置的变化,防止支撑架上的管材在没有摆满时在支撑架上的任意滚动,提高了管材作业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背景技术
机械制造、石油开采和建筑等行业通常会用到大量的管材,而管材的摆放和取走等作业经常需要工作人员直接去完成,因此管材的有效管理放置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常见的管材放置架包括支撑架、立柱和底座,其中底座与支撑架分别与立柱连接,此时管材可以放置在与立柱连接的支撑架上,同时为了防止管材从管材放置架上掉落砸伤工作人员,还在管材放置架的两端固定设置了隔挡架。
但在管材作业中,在摆放和取走管材的过程中,由于管材数量的变化使得管材在管材放置架上发生滚动,另外由于管材质量较大,滚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无法控制,这样容易夹伤、碰伤或挤伤工作人员,造成不安全事故发生。
因此,如何避免工作人员在摆放或取走管材时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以克服在放置管材或取走管材的过程中,管材在管材放置架上滚动引起的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管装置,包括:固定部和隔挡部;
所述固定部可拆卸的卡设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的外表面上;
所述隔挡部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端,所述立柱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架上放置管材时的高度,以限制所述管材 的滚动。
其中,所述固定部的内壁与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相适配,并包裹所述支撑架的部分外表面。
如果所述支撑架为圆柱形支撑架,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固定部第一端到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管材的直径;
当所述支撑架上放置所述管材时,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管材的重力作用下被卡设在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部齐平。
其中,固定部可以为具有弹性形变的固定部,以使所述挡管装置可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撑架的方向安装或拆卸。
另外,固定部的弧长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架的周长的二分之一,以使所述挡管装置可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撑架的方向安装或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凸起,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卡槽卡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上述挡管装置还包括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管材放置架,包括:管架本体,所述管架本体包括支撑架和隔挡架,还包括:上述的挡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通过将固定部可拆卸的卡设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的外表面上,实现了在摆放或取走管材,由于管材数量变化引起管材在支撑架上的摆放位置变化时,挡管装置能够很方便地移动调整位置以适应管材位置的变化,防止支撑架上的管材在没有摆满时在支撑架上的任意滚动,解决了管材在管材放置架上滚动引起的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挡管装置卡设在支撑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四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放置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挡管装置:10;
管架本体:20;
管材放置架:30;
固定部:100;
第一端:101;
第二端:102;
内壁:103;
压板:104;
凸起:105;
底端:106
隔挡部:200;
立柱:201;
一端:202;
支撑架:300;
卡槽:301;
拉手装置:400;
隔挡架: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挡管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一形状用于摆放管材的管架本体,该挡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从管架本体上摆放和取走管材的过程中,因管材数量的变化使得管材在管架本体上发生滚动,造成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挡管装置10包括:固定部100和隔挡部200,其中固定部100可拆卸的卡设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的外表面上;隔挡部200包括立柱201,该立柱201的一端202垂直设置在固定部100的第一端101,该立柱201的高度大于支撑架上放置管材时的管材高度,以限制管材的滚动。
需要说明的是,管架本体可以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架和与支撑架垂直设置的隔挡架,其中隔挡架设置在支撑架的端部,管材水平放置在支撑架上,并且沿水平方向逐层地摆放,其中支撑架两端的隔挡架用来阻挡支撑架上的管材滚落。实际生产中,管架本体的支撑架较长,而当管材较少不需要摆满整个支撑架时,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管材在支撑架上来回滚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架的预设位置处卡设挡管装置10,用于限定管材的滚动。
具体地,挡管装置10中的固定部100可拆卸的卡设在管架本体的水平支撑架的外表面上,使得该固定部100能够在支撑架的外表面上水平滑动,并且只能从除水平滑动方向外的一个方向脱离管架,即挡管装置10只能沿着垂直于支撑架的方向取下或者安装在管架上。挡管装置10中的隔挡部200包括立柱201,该立柱201的一端202与固定部100的第一端 101垂直固定连接,并且立柱201的高度要大于支撑架上所放置的管材的高度,这样就可以阻挡管材从支撑架上滚落下来,对支撑架上任意位置处的管材起到固定阻挡的作用,以限制管材在支撑架上的滚动。
例如,支撑架的长度为100米,需要摆放的管材数量较少,不足以摆满整个支撑架,从支撑架一端的隔挡架开始在支撑架上预设一段长度用于放置管材,比如预设的长度为30米,在摆放的过程中上层的管材挤压下层的管材使得下层管材在支撑架上随意滚动,同时上层的管材没有了支撑使得上层管材从上层滚落到支撑架上,这样很难完成管材的摆放工作,并且管材质量较大,管材在支撑架上的随意滚动会压伤工作人员,严重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此时可以在支撑架的预设位置30米处卡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10,在立柱201与管架本体的隔挡架之间摆放管材,立柱201阻挡了管材在支撑架上的随意滚动,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理在取走管材的过程中,例如在100米的支撑架上取走20米的管材,为了防止剩余80米处的上层管材滚落压伤工作人员,可以在支撑架的80米的位置处卡设上述挡管装置10,当80米处的管材被取走时,将挡管装置10沿着支撑架上表面移动到新的需要阻挡管材滚落的地方。实现了在支撑架上摆放或取走管材的过程中,由于管材数量变化而引起管材在支撑架上位置的变化时,挡管装置10可以随时从支撑架上拿取并卡设在支撑架的预设位置处,对支撑架上的管材起到隔挡作用,避免了管材在支撑架上的随意滚动引起的安全风险。
其中,固定部100与支撑架的外表面卡设连接,可以理解为固定部100与支撑架之间有一定的配合关系,可以满足固定部100可以在支撑架上滑动,且能很容易地从支撑架上垂直于水平滑动方向直接取下或再装上,这样方便操作人员随时移动挡管装置10的位置。例如,固定部100可以套设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的外表面上,也可以以卡扣结构卡设在支撑架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对固定部100与支撑架外表面的可拆卸的卡设连接形式不做限制。
同时,固定部100卡设在支撑架上时,固定部100的内壁103与支撑架接触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可以防止固定部100在支撑架上的随意滑动,使得固定部100与支撑架的连接更加稳固。
其中,隔挡部200的立柱201与固定部100的第一端101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栓连接、铆接或其它的连接方式,具体固定方式根据设计人员的具体设计而定,这里不作特别限定。可选地,立柱201可以是圆柱体、圆锥体或者四方体,本实用新型对立柱201的形状不做限制。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100的形状可以是圆弧形、U形等可以将固定部100卡设在支撑架上的形状,本实施例对固定部100的具体形状并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挡管装置,通过将固定部可拆卸的卡设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的外表面上,使得固定部能够在支撑架上滑动而且仅能从除滑动方向外的一个方向脱离支撑架,便于工作人员的拆装,并且该挡管装置在支撑架上的位置可以随着支撑架上摆放的管材的长度发生变化,同时,隔挡部上的立柱的高度高于支撑架上放置的管材的高度,可以确保该立柱能够阻挡管材在支撑架上滚动,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挡管装置中的固定部100的内壁103与支撑架300的外表面相适配,并包裹支撑架300的部分外表面。
具体地,为了增大管材与支撑架300的接触面积,并且提高支撑架300的承载能力,支撑架30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上小下大的梯形,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的形状。本实施例中,以支撑架300的横截面形状为上小下大的梯形为例,则相应的固定部100的横截面形状也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其中固定部100的内壁103的形状与支撑架300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并且包裹在支撑架300的外表面上,实现了固定部100与支撑架300的卡设连接,其中固定部100可以在支撑架300的外表面上的滑动。同时,由于固定部100的上表面为平面,所以当管材放置在固定部100的上表面上时管材与固定部100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管材可以较稳定的放置在固定部10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挡管装置10中的固定部100的内壁103形状随着支撑架300的外表面的形状的变换而变换,例如,当支撑架300的外表面的形状为矩形时,固定部100的内壁103形状为开口矩形,当支撑架300的外表面的形状为多边形时,固定部100的内壁103形状也为开口的多边 形。本实用新型对支撑架300外表面形状和固定部100内壁103的形状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通过固定部的内壁与支撑架的外表面相适配,将固定部包裹在支撑架的部分外表面上,则固定部与支撑架的外表面的配合更加紧密贴合,实现了挡管装置在支撑架上的稳定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在实施例二所述的挡管装置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架300为圆柱形,固定部100的横截面为弧形;固定部100第一端101到固定部100的第二端102的长度大于管材的直径;当支撑架300上放置管材时,固定部100在管材的重力作用下被卡设在支撑架300的外表面上。
具体的,当支撑架300的形状为圆柱形时,相应的固定部100的横截面为弧形,同时固定部100圆弧的半径与支撑架300的外表面圆柱管的半径相同,这样当固定部100包裹在支撑架300外表面上时,固定部100的内壁103与支撑架300外表面相配合,并且能够保证固定部100在支撑架300外表面上滑动而且仅能从除滑动方向外的一个方向脱离管架,同时支撑架300与固定部100的这种圆弧面配合,使得支撑架300上表面与固定部100的内壁103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在实际使用中,在摆放或拿取管材时由于管材的数量变化引起管材在支撑架300上的位置变化,需要改变挡管装置10在支撑架300上的位置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固定部100与支撑架300的脱离和配合,操作简单方便。
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在固定部100上压设管材将挡管装置10稳定套设在支撑架300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100第一端101到第二端102的长度要大于一个管材的直径,这样当挡管装置10包裹卡设在支撑架300上时,首先在固定部100上放置一根管材,由于管材的质量大,通过该管材的重力将固定部100固定在支撑架300上,此时隔挡部200的立柱201是保持垂直向上的,接着在管架本体的隔挡架与隔挡部200的立柱201之间摆放剩余管材,实现了当固定部100固定在支撑架300上时,隔挡部200的立柱201保持垂直向上,对支撑架300上的管材进行滚动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挡管装置,当支撑架的形状为圆柱形时,通过将固定部的横截面形状设定成与支撑架圆柱形相适配的圆弧形,其中固定部的两端的长 度大于管材的长度,当需要在支撑架上放置管材时,管材通过自身的重量将固定部固定在支撑架上,实现了挡管装置与支撑架的固定,在管材数量变化引起管材在支撑架上的摆放位置变化时,挡管装置能够很方便地移动调整位置以适应管材位置的变化,防止支撑架上的管材在没有摆满整个支撑架时在支撑架上的任意滚动。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挡管装置卡设在支撑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图3所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固定部100还包括压板104,该压板104的一端104与固定部100的第二端102连接,且压板104与固定部100齐平。
具体的,上述压板104的一端与固定部100的第二端102固定连接,压板10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压板104与立柱201垂直。当挡管装置10卡设在支撑架300上时,隔挡部200的立柱201保持垂直向上,此时压板104保持水平,并且压板104的上表面与固定部100的上表面平齐,压板104的下表面与支撑架300的外表面接触。
当在管架本体上放置管材时,首先将挡管装置10放置到支撑架300的预设位置处,保证固定部100的内壁103与支撑架300的外表面包裹,同时隔挡部200的立柱201保持垂直向上,接着在固定部100的压板104上放置一根管材,由于管材较重,可以将压板104固定压设在支撑架300上,进而挡管装置10也将被固定卡设在支撑架300上,然后在管架本体的隔挡架与挡管装置10之间摆放管材,这样可以防止管架本体上的管材在支撑架300上随意滚动夹伤工作人员,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固定部100上固定连接了压板104,在压板104上放置管材可以保持压板104处于水平位置,由于压板104与立柱201为垂直关系,当压板104处于水平位置时,可以保证立柱201处于垂直方向并且向上。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压板104可以保证当管材放置在压板104上时立柱201保持垂直向上,方便对立柱201的定位,同时压板104的上表面与管材的接触面比较大,管材可以在压板104上较稳定放置,不容易沿压板104滚动。
其中,固定部100与压板104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在固定部100的第二端102端面处开槽,在压板104与固定部100连接的第二端102 处设置一凸起,然后将压板104的凸起卡设在固定部100端面的槽中,实现了固定部100与压板104的可拆卸连接。当管材的直径较小,固定部100的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2之间的距离大于管材的直径时,将压板104从固定部100的槽中取出,当放置的管材的直径大于固定部100的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2之间的距离时,将压板104卡设在固定部100的槽中,管材通过压置压板104使得挡管装置10固定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300上。
可选地,固定部100与压板104的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比如压板104焊接在固定部100的第二端102处,此时压板104与固定部100为一体,减少了挡管装置10的零件数量,利于对挡管装置10的管理,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对压板104与固定部100进行重复的拆卸与安装,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压板104与固定部10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通过在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一压板,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立柱的竖直定位,同时压板的上表面与管材的接触面比较大,管材可以在压板上较稳定放置,防止管材在支撑架上的滚动。
可选地,上述图4和图5所示的固定部100可以是具有弹性形变的固定部100,以使所述挡管装置10可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撑架300的方向安装或拆卸。比如固定部100的材料可以是铝、钛或者其合金以及其它弹性变形良好的材料。
具体地,当需要将挡管装置10放置在支撑架300上时,由于固定部100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将固定部100的两个底端106撑开,使得固定部100可以架设在支撑架300上,之后再将固定部100的两个底端106收合卡紧在支撑架300上,使固定部100的内壁103包裹在支撑架300的外表面上。同理当需要将固定部100从支撑架300上取下时,将固定部100的两个底端106撑开从支撑架300上取下。这样当支撑架300的直径不相同时,固定部100通过可弹性变形的两端卡设在不同的支撑架上,实现了挡管装置10在不同管架本体上的通用性,此时本实用新型对固定部100的弧长不做限定。
可选的,上述图4和图5所示的固定部100还可以为不具有弹性形变的固定部。该固定部100的弧长还可以小于或等于支撑架300的周长的二分之 一,以使挡管装置10可沿着垂直于支撑架300的方向安装或拆卸。
具体地,当固定部100的形状不可变时,为了方便挡管装置10安装在支撑架300上或者从支撑架300上取下,固定部100的弧长小于或等于支撑架300的周长的二分之一,这样通过在固定部100的上方压置管材将挡管装置10卡设在支撑架300上,保证了固定部100的内壁103与支撑架300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可以是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固定部也可以是不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固定部,实现了固定部与支撑架的紧密贴合连接,同时使得固定部较方便地卡设或者脱离支撑架。
进一步地,在图4和图5所示的基础上,为了方便挡管装置的加工制作,并且利于实现立柱的竖直定位和管材在固定部上的稳定放置,本实施例的挡管装置还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结构,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四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部100的上表面为平面,固定部100的内壁103形状与支撑架300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当支撑架30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固定部100内壁103的形状为与支撑架300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的圆弧。
将管材压置在固定部100上时,由于固定部100的上表面为平面,且固定部100的上表面与立柱201垂直,因此当在固定部100的上表面上放置管材时,可以保证隔挡部200的立柱201保持垂直向上,并且固定部100的上表面为平面也可以增大固定部100与管材的接触面积,可以更稳固的放置管材。同时,将图3所述圆弧形固定部的上表面铣车为平面其加工简单,结构牢固,延长挡管装置1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挡管装置,通过将固定部的上表面加工成平面,利于实现立柱的竖直定位和管材在固定部上的稳定放置,并且将圆弧形固定部的上表面铣车为平面其加工简单,结构牢固,延长挡管装置的使用寿命。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挡管装置与图2所示挡管装置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挡管装置10的支撑架300上设置有卡槽301,固定部100上设置有与卡槽301适配的凸起105,固定部100通过凸起105和卡槽301卡设在支撑架300上,实现了挡管装置10与支撑架300的可移动连接。
具体的,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300的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处分别开一个卡槽301,可以在支撑架300的整个长度上都设置有卡槽301,也可以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段卡槽301,该段卡槽301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做限制。同时,在固定部100的内壁10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凸起105,该凸起105可以卡设在支撑架300的卡槽301中,并且可以沿着卡槽301移动,此时固定部100的内壁103与支撑架300的外表面接触。需要放置管材时,先将固定部100的凸起105卡设在支撑架300的卡槽301中,然后将固定部100移动到支撑架300的预设位置处,完成了挡管装置10在支撑架300上的卡设连接。
当固定部100的凸起105卡设在支撑架300的卡槽301中时,固定部100与支撑架300实现了定位连接,此时隔挡部200的立柱201保持垂直向上,因此,本实施例不需要在固定部100上方放置管材来实现固定部100与支撑架300的固定,因而固定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将固定部100的凸起105卡设在卡槽301中后,隔挡部200的立柱201始终保持垂直向上,如果需要改变挡管装置10在支撑架300上的位置时,由于凸起105与卡槽301的接触面积小使得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小,只需要将固定部100的凸起105沿着支撑架300的卡槽301中移动即可实现,不需将固定部100与支撑架300多次脱离和重新配合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挡管装置,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卡槽,在固定部上设置有与该卡槽适配的凸起,该固定部通过凸起和卡槽卡设在支撑架上,实现了固定部与支撑架的固定配合,当固定部卡设在支撑架上后立柱是垂直向上的,因此简化了立柱的定位,同时需要改变挡管装置在支撑架上的位置时,只需要将固定部的凸起沿着支撑架的卡槽移动即可实现,不需将固定部与支撑架多次脱离和重新配合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管装置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的挡管装置10还包括拉手装置400,该拉手装置400固定设置在立柱201上。工作人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立柱201上的拉手装置400实现挡管装置10的拿取,当将挡管装置10放置在支撑架300上后,可以握住拉手装置400来实现固定部100在支撑架300上的定位,并且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挡管装置10在支撑架300上的滑动。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放置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管材放置架30包括管架本体2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挡管装置10,其中管架本体20包括支撑架300和隔挡架500。
具体的,管架本体20中的支撑架300水平设置,在支撑架300的两端设置有与支撑架300垂直向上的隔挡架500,其中管材放置在支撑架300上,支撑架300用于支撑管材,隔挡架500用于阻挡支撑架300上的管材从支撑架300两端滚落。当需要摆放的管材的数量不足以摆满整个支撑架300时,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挡管装置10卡设在支撑架300的预设位置处,其中挡管装置10的固定部100包裹或者通过卡扣的形式卡设在支撑架300上,隔挡部200的立柱201保持垂直向上,此时在挡管装置10的隔挡部200与管架本体20的隔挡架500之前摆放管材,实现了在管材在支撑架300的任意位置的固定摆放,防止由于管材的数量变化而引起管材在支撑架300上的滚动,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中,本实施例的挡管装置10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挡管装置10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管材放置架,通过在管架本体上卡设挡管装置,实现了当管材数量变化引起管材位置变化时,挡管装置能够很方便地在支撑架上移动调整位置以适应管材位置的变化,减少了作业人员因管材的滚动而受伤的风险,提高了管材作业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挡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和隔挡部;
所述固定部可拆卸的卡设在管架本体的支撑架的外表面上;
所述隔挡部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端,所述立柱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架上放置管材时的高度,以限制所述管材的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壁与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相适配,并包裹所述支撑架的部分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圆柱形支撑架,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固定部第一端到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管材的直径;
当所述支撑架上放置所述管材时,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管材的重力作用下被卡设在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部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具有弹性形变的固定部,以使所述挡管装置可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撑架的方向安装或拆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弧长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架的周长的二分之一,以使所述挡管装置可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撑架的方向安装或拆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凸起,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卡槽卡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挡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管装置还包括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9.一种管材放置架,包括:管架本体,所述管架本体包括支撑架和隔挡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挡管装置。
CN201521100943.8U 2015-12-24 2015-12-24 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Active CN205521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00943.8U CN205521311U (zh) 2015-12-24 2015-12-24 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00943.8U CN205521311U (zh) 2015-12-24 2015-12-24 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21311U true CN205521311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63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00943.8U Active CN205521311U (zh) 2015-12-24 2015-12-24 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213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0349A (zh) * 2017-06-20 2017-09-15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前后桥负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0349A (zh) * 2017-06-20 2017-09-15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前后桥负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79717U (zh) 一种新型的砂型铸造产品振动落砂机
CN105458044B (zh) 万能折弯机
CN203924661U (zh) 自动升降钢平台
CN206184153U (zh) 一种袋式除尘器中可调节防脱焊袋笼
CN205521311U (zh) 挡管装置及管材放置架
CN107599814A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减震电池箱
CN203565499U (zh) 设有钢卷抱圆装置的翻卷机
CN207127412U (zh) 一种辅助薄壁管焊接的可伸缩支撑平台
CN205967392U (zh) 一种浇包模具
CN201632751U (zh) 一种用于固定co2焊机及气瓶的移动装置
CN205313591U (zh) 一种用于向转炉加料的废钢斗
CN102897647A (zh) 一种曲柄滑块式自动起吊吊具
CN204770023U (zh) 圆桶折弯传送装置
CN210618175U (zh) 一种移动小车安全装置
CN208687299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纺织用包边机支撑装置
CN106078655A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摆放架
CN210760869U (zh) 一种任意角度可调的台式框架运输车
CN104439858A (zh) 可升降式焊接平台
CN105458080B (zh) 斜楔刀架
CN208603586U (zh) 铁地板砖吊运专用工具
CN109500086A (zh) 穿孔机顶头更换装置及方法
CN215148830U (zh) 一种电梯维修用便于拆装的多功能维修架
CN104909296B (zh) 一种振槽升降移动装置
CN103911478A (zh) 一种粉末冶金还原铁粉行业海绵铁提升机及系统
CN106743190A (zh) 销杆振荡送料装置的送料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