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14741U - 一种动脉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脉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14741U
CN205514741U CN201620132053.3U CN201620132053U CN205514741U CN 205514741 U CN205514741 U CN 205514741U CN 201620132053 U CN201620132053 U CN 201620132053U CN 205514741 U CN205514741 U CN 205514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clamping arm
bar
anastomat
suppor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320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清杰
周连海
周晓军
孟坚
可大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edipeak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IDI DING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IDI DING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IDI DING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320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14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14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14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脉吻合器,其包括吻合器壳体和分别设于所述吻合器壳体上的吻合托座、压紧臂、托座控制杆和压紧臂控制杆;所述吻合托座的前端设有可撑开或闭合的密封盘;所述压紧臂设于所述吻合托座的上方,所述压紧臂的前端设有压紧盘,所述压紧盘与所述密封盘相对设置;所述托座控制杆与所述吻合托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密封盘撑开或闭合;所述压紧臂控制杆与所述压紧臂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紧臂下压或抬起。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吻合器械对心脏主动脉血管损伤大及操作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动脉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脉吻合器。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脉搭桥术,英文缩写CABG,是用于修复或替换梗阻的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脏心肌血供的手术。手术方法为用移植的血管(常为大隐静脉及乳内动脉)在主动脉及梗阻的冠状动脉远端建立一条血管通路。让心脏搏出的血从主动脉经过所架的血管桥,流向因引起狭窄或梗阻的冠状动脉远端而到达缺血的心肌,从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一般来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低于50%时,对血流的影响不大,使用药物治疗既可有满意的疗效。当狭窄达到75%时就会明显影响血流的通畅而产生心绞痛症状。此时就需要进行介入支架手术或是外科搭桥手术治疗。对有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以及合并瓣膜病变、室壁瘤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相当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患者对手术治疗要求和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术过程中应用的器械也在不断的进步、更新。通过辅助器械的应用,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高质的手术,便于医生运用、操作,且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广泛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冠脉搭桥手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是由于手术中完全或部分钳夹主动脉所致,于是减少主动脉阻断钳使用的血管吻合器被大力开发,血管吻合器是一种可以在心脏跳动情况下实现血管快速有效吻合的装置。与主动脉阻断钳相比,更加能够给外科医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无血的术野以及更好的血流动力学。但目前的血管吻合器械在手术过程中仍存在容易损伤主动脉以及操作不便等问题,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吻合器械对心脏主动脉血管损伤大及操作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吻合器,其包括吻合器壳体和分别设于所述吻合器壳体上的吻合托座、压紧臂、托座控制杆和压紧臂控制杆;
所述吻合托座的前端设有可撑开或闭合的密封盘;
所述压紧臂设于所述吻合托座的上方,所述压紧臂的前端设有压紧盘,所述压紧盘与所述密封盘相对设置;
所述托座控制杆与所述吻合托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密封盘撑开或闭合;
所述压紧臂控制杆与所述压紧臂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紧臂下压或抬起。
其中,所述吻合托座的前端的上、下方各设有一个长条形开口,且两个长条形开口上下贯穿设置,在该长条形开口的两侧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密封条,所述吻合托座位于所述长条形开口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与位于所述吻合托座上方的长条形开口对应的位置开有相应的开口,两个所述密封条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弹性薄膜从其开口处撑开或闭合,形成所述密封盘。
其中,还包括托座支撑杆,所述托座支撑杆从所述吻合器壳体的下部侧壁水平延伸出,所述吻合托座呈管状,所述托座支撑杆的延伸端穿设在所述吻合托座内,所述托座支撑杆与所述吻合托座位于密封盘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吻合托座的后端与所述吻合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托座支撑杆通过执行机构与所述托座控制杆的下端连接,通过拨动所述托座控制杆带动所述托座支撑杆往复移动,从而提供外力使得所述吻合托座上的密封盘撑开或闭合。
其中,所述托座控制杆的下端设有开口槽,所述托座支撑杆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开口槽相匹配的固定销,所述开口槽卡设在所述固定销上,通过拨动所述托座控制杆来推动所述固定块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吻合器壳体的上表面两侧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下方设有第一拨杆固定轴,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下方设有第二拨杆固定轴,所述压紧臂控制杆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其下端与所述第一拨杆固定轴可转动连接,所述托座控制杆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托座控制杆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上方与所述第二拨杆固定轴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吻合器壳体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还设有压紧臂释放按钮,所述压紧臂释放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和设于所述按钮本体下端的连接弹簧。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沿所述吻合器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下方对应设有压紧臂定位齿轨,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的一端通过齿轨固定轴定位,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压紧臂释放按钮的按钮本体和连接弹簧之间,所述压紧臂控制杆上设有与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配合连接的压紧臂定位销钉。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定托座控制杆位置的定位棱。
其中,还包括拨杆助力笔,所述压紧臂控制杆和托座控制杆的上端均设有助力笔插接孔,所述拨杆助力笔与所述助力笔插接孔配合连接,由所述拨杆助力笔拨动所述压紧臂控制杆和托座控制杆转动。
其中,还包括排血导管,所述排血导管通过快插接头与所述托座支撑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排血导管的端部设有密封塞;所述托座支撑杆为中空的管状。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脉吻合器,采用在吻合托座的前端设有可撑开或闭合的密封盘,在密封盘处于闭合状态时插入主动脉血管,延伸至搭桥血管缝合的目标点后撑开呈盘状,作为主动脉血管内壁的密封盘;压紧臂设于所述吻合托座的上方,所述压紧臂的前端设有压紧盘,所述压紧盘与所述吻合托座上的密封盘位置相对设置;通过控制压紧臂向下移动利用压紧盘在动脉血管外壁压紧密封盘,从而在动脉血管侧壁的目标位置形成一个密闭隔离区,此隔离区内将不会有血流通过或溢出,为后续在该隔离区动脉血管壁上开孔、搭桥及血管缝合提供稳定基础和无血缝合环境,整个手术过程不影响动脉内血流正常流动,对血管创伤小、更利于术后恢复,而且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动脉吻合器的密封盘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动脉吻合器的密封盘处于撑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动脉吻合器的整体剖视图。
图中:1:吻合托座;100:密封条;110:长条形开口;2:弹性薄膜;3:压紧臂;31:压紧盘;4:压紧臂控制杆;5:压紧臂释放按钮;51:按钮本体;52:连接弹簧;6:托座控制杆;61:助力笔插接孔;7:排血导管;8:导管接头;9:密封塞;10:拨杆助力笔;11:托座支撑杆;12:吻合器壳体;13:第一限位槽;14:第二限位槽;141:定位棱;15:第一拨杆固定轴;16:第二拨杆固定轴;17:压紧臂定位齿轨;18:齿轨固定轴;19:压紧臂定位销钉;20:开口槽;21:固定块;22: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吻合托座1的刺入方向作为“前”、以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后”,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脉吻合器,其包括吻合器壳体12和分别设于所述吻合器壳体12上的吻合托座1、压紧臂3、托座控制杆6和压紧臂控制杆4;
所述吻合托座1的前端设有可撑开或闭合的密封盘;所述密封盘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吻合托座1呈直管状,方便插入主动脉血管中,且对血管无损伤;当所述吻合托座1插入主动脉血管内且延伸至搭桥血管缝合的目标点后,撑开所述密封盘,使血管搭桥目标点位于密封盘的居中位置;
所述压紧臂3设于所述吻合托座1的上方,所述压紧臂3的前端设有压紧盘31,所述压紧盘31与所述吻合托座1上的密封盘位置相对设置;通过控制压紧臂3向下移动并利用压紧盘31在动脉血管外壁压紧密封盘,从而在动脉血管侧壁的目标位置形成一个密闭隔离区,此隔离区内将不会有血流通过或溢出,为后续在该隔离区动脉血管壁上开孔、搭桥及血管缝合提供稳定基础和无血缝合环境,整个手术过程不影响动脉内血流正常流动,对血管创伤小、更利于术后恢复,而且操作简便;具体地,所述压紧臂3由两根金属丝弯折而成,两根所述金属丝的端部设置成横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结构,两个相对的所述弧形结构形成所述压紧盘31。
具体地,所述托座控制杆6与所述吻合托座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密封盘撑开或闭合;所述压紧臂控制杆4与所述压紧臂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紧臂下压或抬起。
其中,所述吻合托座1的前端的上、下方各设有一个长条形开口110,也可以为长直的缝等,且两个长条形开口110上下贯穿设置,在该长条形开口110的两侧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密封条100,所述吻合托座1位于所述长条形开口110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弹性薄膜2例如PU膜(聚氨酯薄膜),其弹性好,轻度高,所述弹性薄膜2与位于所述吻合托座1上方的长条形开口110对应的位置开有相应的开口,两个所述密封条10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撑开呈环状或闭合呈管状,从而带动所述弹性薄膜2从其开口处撑开或闭合,形成上部开口下部密封的所述密封盘。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托座支撑杆11,所述托座支撑杆11的一端从所述吻合器壳体12的下部侧壁水平延伸出吻合器壳体12,所述托座支撑杆1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吻合器壳体12内,所述吻合托座1呈管状,所述托座支撑杆11的延伸端穿设在所述吻合托座1内,为了方便打开所述密封盘,所述托座支撑杆11与所述吻合托座1位于密封盘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吻合托座1的后端与所述吻合器壳体12固定连接,所述托座支撑杆11通过执行机构与所述托座控制杆6的下端连接,通过拨动所述托座控制杆6带动所述托座支撑杆11往复移动,如图3中,当向右拨动托座控制杆6时,托座支撑杆11受托座控制杆6外力作用同步向左移动,此时吻合托座1右端头部(前端)与托座支撑杆11头部同步向左移动,但吻合托座1的左端(后端)被吻合器外壳卡住,从而使吻合托座1从长条形开口110处被憋开撑起,同时使套在吻合托座1表面的弹性薄膜2被撑开,从而提供外力使得所述吻合托座1上的所述密封盘撑开或闭合。
所述执行机构的具体形式可以为:所述托座控制杆6的下端设有开口槽20,所述托座支撑杆11上固定设有竖直设置的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上设有与所述开口槽20相匹配的固定销22,所述开口槽20卡设在所述固定销22上,通过拨动所述托座控制杆6来推动所述固定块21以及与所述固定块21一体连接的托座支撑杆11沿吻合器壳体12往复移动;也可以为其他的执行机构,只要能够实现拨动所述托座控制杆6带动托座支撑杆11移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方便所述托座控制杆6和压紧臂控制杆4的安装,所述吻合器壳体12的上表面两侧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4,所述第一限位槽13的下方设有第一拨杆固定轴15,所述第二限位槽14的下方设有第二拨杆固定轴16,所述压紧臂控制杆4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13,其下端与所述第一拨杆固定轴15可转动连接,所述托座控制杆6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14,所述托座控制杆6位于所述开口槽20的上方与所述第二拨杆固定轴16可转动连接;以保证压紧臂控制杆4和托座控制杆6通过外力可沿各自的拨杆固定轴轴向转动。
为了进一步控制压紧臂3,所述吻合器壳体12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4之间还设有压紧臂释放按钮5,所述压紧臂释放按钮5包括按钮本体51和设于所述按钮本体51下端的连接弹簧52;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4均沿所述吻合器壳体12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优选呈弧形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槽13的下方设有与其形状对应的压紧臂定位齿轨17,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17的一端通过齿轨固定轴18定位,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17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压紧臂释放按钮5的按钮本体51和连接弹簧52之间,所述压紧臂控制杆4上设有与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17配合连接的压紧臂定位销钉19;当按下压紧臂释放按钮5后,连接弹簧52被压缩,压紧臂定位齿轨17沿齿轨固定轴18向下转动,从而与压紧臂定位销钉19脱离,释放了压紧臂控制杆4的定位束缚,此时可使压紧臂自由快速升降,节省手术时间。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14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定托座控制杆6位置的定位棱141,用于托座控制杆6拨动到两端时将其卡住,从而实现吻合托座1撑开和闭合两种功能状态并能够定位。
优选地,还可以包括拨杆助力笔10,拨杆助力笔10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压紧臂控制杆4和托座控制杆6的上端均设有助力笔插接孔61,所述拨杆助力笔10与所述助力笔插接孔61配合连接,由所述拨杆助力笔10拨动所述压紧臂控制杆4和托座控制杆6转动,可为拨动过程提供助力及精准定位,左右拨动托座控制杆6可控制托座前伸闭合和收缩撑开,左右拨动压紧臂控制杆4可控制压紧臂抬起和下压,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
其中,还包括排血导管7,所述排血导管7通过导管接头8如快插接头与所述托座支撑杆11位于吻合器壳体12内的一端连接,所述排血导管7的端部设有密封塞9;所述托座支撑杆11为中空的管状,打开密封塞9后,托座支撑杆11与吻合托座1之间血液可沿排血导管7溢出;通过拔出密封塞9可观察有无血液从导管溢出,从而判断吻合区域是否密闭。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为:1、吻合托座1置入:在确定心脏动脉搭桥血管缝合点后,用穿刺针在距离该点2~2.5cm左右处穿孔;先将压紧臂3抬高,再将闭合状态的吻合托座1沿其头端从穿刺孔处插进动脉血管壁内侧;2、血管吻合:拨动托座控制杆6将吻合托座1撑开,如图2所示,移动吻合托座1使血管搭桥目标点位于密封盘区域居中位置;拨动压紧臂控制杆4将压紧臂3下压在动脉血管壁外侧,使压紧臂3的压紧盘31至于密封盘所在平面以下,此时拔开排血导管7末端的密封塞9,如无持续血流溢出则证明密封盘区域已密闭良好,如有血液持续溢出表明密封盘区域尚未密闭,应将压紧臂3继续下压,确保密封盘区域密闭后使用打孔器在动脉血管壁目标点打孔,进行搭桥血管缝合即可;3、卸载:拨动压紧臂控制杆4将压紧臂3升起约至最高点,拨动托座控制杆6使吻合托座1前伸至密封盘闭合成直管,沿穿刺孔缓慢退出至吻合器与动脉血管分离。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对心血管组织损伤微小、操作简单、能够建立良好的缝合环境缩短手术时间,且功能安全稳定有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吻合器壳体和分别设于所述吻合器壳体上的吻合托座、压紧臂、托座控制杆和压紧臂控制杆;
所述吻合托座的前端设有可撑开或闭合的密封盘;
所述压紧臂设于所述吻合托座的上方,所述压紧臂的前端设有压紧盘,所述压紧盘与所述密封盘相对设置;
所述托座控制杆与所述吻合托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密封盘撑开或闭合;
所述压紧臂控制杆与所述压紧臂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紧臂下压或抬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托座的前端的上、下方各设有一个长条形开口,且两个长条形开口上下贯穿设置,在该长条形开口的两侧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密封条,所述吻合托座位于所述长条形开口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与位于所述吻合托座上方的长条形开口对应的位置开有相应的开口,两个所述密封条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弹性薄膜从其开口处撑开或闭合,形成所述密封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座支撑杆,所述托座支撑杆从所述吻合器壳体的下部侧壁水平延伸出,所述吻合托座呈管状,所述托座支撑杆的延伸端穿设在所述吻合托座内,所述托座支撑杆与所述吻合托座位于密封盘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吻合托座的后端与所述吻合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托座支撑杆通过执行机构与所述托座控制杆的下端连接,通过拨动所述托座控制杆带动所述托座支撑杆往复移动,从而提供外力使得所述吻合托座上的密封盘撑开或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控制杆的下端设有开口槽,所述托座支撑杆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开口槽相匹配的固定销,所述开口槽卡设在所述固定销上,通过拨动所述托座控制杆来推动所述固定块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壳体的上表面两侧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下方设有第一拨杆固定轴,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下方设有第二拨杆固定轴,所述压紧臂控制杆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其下端与所述第一拨杆固定轴可转动连接,所述托座控制杆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托座控制杆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上方与所述第二拨杆固定轴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壳体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还设有压紧臂释放按钮,所述压紧臂释放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和设于所述按钮本体下端的连接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沿所述吻合器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下方对应设有压紧臂定位齿轨,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的一端通过齿轨固定轴定位,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压紧臂释放按钮的按钮本体和连接弹簧之间,所述压紧臂控制杆上设有与所述压紧臂定位齿轨配合连接的压紧臂定位销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定托座控制杆位置的定位棱。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杆助力笔,所述压紧臂控制杆和托座控制杆的上端均设有助力笔插接孔,所述拨杆助力笔与所述助力笔插接孔配合连接,由所述拨杆助力笔拨动所述压紧臂控制杆和托座控制杆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血导管,所述排血导管通过快插接头与所述托座支撑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排血导管的端部设有密封塞;所述托座支撑杆为中空的管状。
CN201620132053.3U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动脉吻合器 Active CN205514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2053.3U CN205514741U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动脉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2053.3U CN205514741U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动脉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14741U true CN205514741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8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2053.3U Active CN205514741U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动脉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147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6489A (zh) * 2016-02-19 2016-04-20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脉吻合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6489A (zh) * 2016-02-19 2016-04-20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脉吻合器
WO2017140166A1 (zh) * 2016-02-19 2017-08-24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脉吻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oon et al.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MicroMed DeBakey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S5868763A (en) Mean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n anastomosis
CN205286610U (zh) 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
CN106726001A (zh)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及其输送装置、吻合扣环
CN208525133U (zh) 一种适用于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覆膜支架
US20160374682A1 (en) Surgical procedure and devices for use therein
US20240016486A1 (en) Interseptal occluder device
WO2012123366A1 (en) A therapeutic and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 for providing circulatory assistance
CN112773558A (zh) 一种自动止血式免缝合支架血管及其使用方法
CN205514741U (zh) 一种动脉吻合器
CN206687795U (zh)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及其输送装置、吻合扣环
CN109875723A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105496489B (zh) 一种动脉吻合器
CN211149895U (zh) 一种基于ecmo与iabp穿刺与植入的模型
CN105476733B (zh) 心脏减容装置
CN106388972A (zh) 一种复合型术中支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KR101598704B1 (ko) 이중 봉합부를 포함하는 복합이식편
CN215228833U (zh) 一种自动止血式免缝合支架血管
CN215130877U (zh) 一种缩短停循环时间的象鼻支架组件及象鼻支架植入系统
CN210872602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支架
CN211131649U (zh) 微创肾移植手术专用冷藏袋
CN110522534A (zh) 一种带裙边的人工血管管道及缝合方法
CN204520833U (zh) 主动脉侧壁近端血管吻合器
Göbölös et al. The Coronaries: Robot Facilita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klog Future technology fo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312 No.5, Zhuyuan 2nd Street,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medipeak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12 No.5, Zhuyuan 2nd Street,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ED ZENITH MEDICAL SCIENTIF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