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14196U - 一种烧烤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烧烤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14196U
CN205514196U CN201620217873.2U CN201620217873U CN205514196U CN 205514196 U CN205514196 U CN 205514196U CN 201620217873 U CN201620217873 U CN 201620217873U CN 205514196 U CN205514196 U CN 205514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n
food
roasting
output shaf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78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存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2178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14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14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141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烤炉,其包括炉座、烤签下端支承件和烤签上端支承件。炉座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构成筒状的炉壁。烤签下端支承件设置于炉座的上表面,并围绕所述炉壁布置。烤签上端支承件设置在炉壁的外周面,并围绕所述炉壁布置。该烧烤炉在使用时,炭、电热丝等加热介质位于炉壁合围成的空间中。食物固定在烤签上。烤签的下端由烤签下端支承件固定,烤签的上端由烤签上端支承件固定。食物围绕炉壁外围排布,加热介质的热量通过炉壁传递至食物。如此食物的油脂不会直接与炉壁中的炭、电热丝等加热介质接触,避免了油烟产生,从而提升食物的口感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烧烤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烹饪设备,尤其涉及烧烤食物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传统的烧烤炉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油烟直接对食物进行熏烤,一方面影响食物的口感,另一方面也存在食用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烤炉,其通过杜绝食物油脂直接与加热介质接触,避免油烟产生,以提升食物口感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烧烤炉,其包括炉座、烤签下端支承件和烤签上端支承件。炉座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构成筒状的炉壁。烤签下端支承件设置于炉座的上表面,并围绕所述炉壁布置。烤签上端支承件设置在炉壁的外周面,并围绕所述炉壁布置。
在使用传统的烧烤炉时,食物平放在烧烤炉上,炭、电热丝等加热介质在食物下方。在烧烤时,食物的油脂直接滴落在加热介质上导致油烟产生。产生的油烟直接对食物进行熏烤,带来食物口感和安全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烧烤炉在使用时,炭、电热丝等加热介质位于炉壁合围成的空间中。食物固定在烤签上。烤签的下端由烤签下端支承件固定,烤签的上端由烤签上端支承件固定。食物围绕炉壁外围排布,加热介质的热量通过炉壁传递至食物。如此食物的油脂不会直接与炉壁中的炭、电热丝等加热介质接触,避免了油烟产生,从而提升食物的口感和安全性。
在炭作为加热介质燃烧时,会产生烟尘,该烧烤炉还能够避免炭燃烧产生的烟尘与食物接触,进一步提升食物口感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炉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位于烤签上端支承件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炉壁顶部的锅具。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烤签上端支承件包括环绕炉壁外周面的支承环,支承环的外周面上具备多个豁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烤签下端支承件包括多个设置于炉座的上表面的支承柱,支承柱的顶部开设有烤签下端容纳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炉座内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具备输出轴,输出轴与支承柱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行星齿轮组、电机和输出轴,电机与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输出轴与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组、电机和输出轴,齿轮组包括多个排列成环状的齿轮,相邻的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齿轮与电机连接,输出轴与齿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输出轴为两端开放的空心轴;
支承柱的底部开设有与烤签下端容纳孔连通的导油孔,导油孔与输出轴的内部空间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烤签下端容纳孔的内周面设置有支撑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烧烤炉能够杜绝食物油脂直接与加热介质接触,避免了油烟产生,从而提升食物口感和安全性。在炭作为加热介质燃烧时,会产生烟尘,该烧烤炉还能够避免炭燃烧产生的烟尘与食物接触,进一步提升食物口感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烧烤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烧烤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烧烤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烧烤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输出轴和支承柱的连接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00-烧烤炉,110-炉座,120-炉壁,121-散热孔,130-支承柱,131-烤签下端容纳孔,132-导油孔,133-支撑凸起,140-支承环,141-豁口,150-锅具,161-电机,162-输出轴,163-太阳轮,164-行星轮,165-行星架,166-转轴,167-齿轮,168-固定板,200-烤签,300-食物,400-加热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烤签”是指用于贯穿食物并固定食物的金属条、木条或竹条。
在使用传统的烧烤炉时,食物平放在烧烤炉上,炭、电热丝等加热介质在食物下方。在烧烤时,食物的油脂直接滴落在加热介质上导致油烟产生。产生的油烟直接对食物进行熏烤,带来食物口感和安全性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烤炉,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施例1:
参照图1,烧烤炉100包括炉座110、炉壁120、由支承柱130构成的烤签下端支承件和由支承环140构成的烤签上端支承件。炉壁120为筒状,其由炉座11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构成。支承柱130设置在炉座110的上表面,并围绕炉壁120布置。支承环140炉壁120的外周面并固定在炉壁120的外周面上。在支承柱130的顶部开设有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穿有食物300的烤签200的下端插入烤签下端容纳孔131内。在支承环14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豁口141,烤签200的上端嵌入豁口141中。如此,烤签200被竖直的固定在炉壁120的外围。需要说明的是,烤签200被竖直的固定并不表示要求烤签200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的。烤签200的方向根据豁口141和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的位置关系确定。当豁口141位于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的正上方时,烤签200垂直。当豁口141与烤签下端容纳孔131错位时,烤签200稍微倾斜。
在工作时,炭、电热丝等加热介质400被置于炉座110的上表面,并位于炉壁120合围成的空间中。加热介质400产生的热量通过炉壁120传递至食物300。由于食物300与加热介质400没有处于同一竖直位置上,食物300的油脂不会直接与炉壁中的炭、电热丝等加热介质400接触,避免了油烟产生,从而提升食物300口感和安全性。
另外,在采用炭作为加热介质400时,还能够避免炭燃烧产生的烟尘与食物300接触,进一步提升食物300的口感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烤签上端支承件和烤签下端支承件主要用于固定烤签200的上端和下端,以使烤签200竖立。因此,烤签上端支承件和烤签下端支承件并不限于支承环140和支承柱130这两种结构,其他能够用于固定烤签200的上端和下端的结构均能用于构成烤签上端支承件和烤签下端支承件。
为了使食物300受热更加充分,还可以在炉壁120上开设多个散热孔121。散热孔121位于支承环140的下方。如此,加热介质400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至食物300,食物300受热更加充分。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21为竖直的长条孔。当然,将散热孔121设置成其他情况也是可行的。
为了提高热利用率,将加热介质400的热量充分利用,还可以在炉壁120的顶部设置锅具150,如此,利用加热介质400产生的多余热量对锅具150中的食物进行烹饪。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烤炉100,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驱动机构,以使食物300自动翻转。本实施例中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驱动机构由多个电机161构成。炉座110为中空结构,电机161设置在炉座110内,电机161的转轴构成输出轴162,输出轴162贯穿炉座110的顶部,并与支承柱130的底部连接。电机161转动带动支承柱130旋转,支承柱130旋转带动烤签200转动,被固定在烤签200上的食物300随之转动,从而使食物300的各个部分受热均匀。
实施例3:
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烤炉100,其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机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
参照图3,驱动机构包括行星齿轮组、电机161和输出轴162。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163、行星轮164和行星架165。行星架165固定在炉座110内,太阳轮163通过转轴166固定在行星架165上,电机161与转轴166连接以驱动太阳轮163转动。多个行星轮164设置在太阳轮163外围,并与太阳轮163啮合。输出轴162贯穿行星轮164,输出轴162与行星轮164固定连接。输出轴162的下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在行星架165上。输出轴162的上端贯穿炉座110的顶部,并与支承柱130的底部连接。
电机161带动太阳轮163转动,太阳轮163带动与之啮合的行星轮164转动,输出轴162随行星轮164转动。输出轴162带动支承柱130旋转,如此,被固定在烤签200上的食物300随之转动,从而使食物300的各个部分受热均匀。
食物300(尤其是肉类)在被加热过程中,会有溢出部分油脂。溢出的油脂在炉座110上聚集,影响卫生,难以清洁。
为此,参照图5,将输出轴162制造成两端开放的空心轴,输出轴162的下端贯穿行星架165。在支承柱130的底部开设与烤签下端容纳孔131连通的导油孔132,导油孔132与输出轴162的内部空间连通。食物300溢出的油脂沿烤签200向下流动进入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然后通过导油孔132和输出轴162流至炉座110的底部,以对油脂进行集中存储。参照图4,也可以在炉座110内设置接油盘,接油盘位于输出轴162下方,以承接输出轴162中流出的油脂。接油盘可拆卸的设置在炉座110内,以便于对接油盘进行清洁。
由于在支承柱130的底部开设了导油孔132,使得烤签200的底部无法被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的底部支撑,烤签200的固定只能由烤签200与烤签下端容纳孔131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烤签200的直径稍有变化,则无法实现对烤签200的有效固定。为此,在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的内周面设置支撑凸起133。多个支撑凸起133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支撑凸起133之间存在间隙。烤签200的下端由支撑凸起133的上表面进行支撑。沿烤签200流下的油脂从支撑凸起133之间的间隙留下。如此,实现烤签200的有效固定。
实施例4:
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烤炉100,其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机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
参照图4,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组、电机161、输出轴162和固定板168。固定板168固定在炉座110内。齿轮组由多个齿轮167构成,多个齿轮167排列成环状,相邻的齿轮167相互啮合。输出轴162贯穿齿轮167,输出轴162与齿轮167固定连接。输出轴162的下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在固定板168上。输出轴162的上端贯穿炉座110的顶部,并与支承柱130的底部连接。其中一个齿轮167的输出轴162与电机161连接。电机161与带动齿轮167转动。齿轮167带动输出轴162转动。输出轴162带动支承柱130旋转,如此,被固定在烤签200上的食物300随之转动,从而使食物300的各个部分受热均匀。
食物300(尤其是肉类)在被加热过程中,会有溢出部分油脂。溢出的油脂在炉座110上聚集,影响卫生,难以清洁。
为此,参照图5,将输出轴162制造成两端开放的空心轴,输出轴162的下端贯穿固定板168。在支承柱130的底部开设与烤签下端容纳孔131连通的导油孔132,导油孔132与输出轴162的内部空间连通。食物300溢出的油脂沿烤签200向下流动进入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然后通过导油孔132和输出轴162流至炉座110的底部,以对油脂进行集中存储。也可以在炉座110内设置接油盘,接油盘位于输出轴162下方,以承接输出轴162中流出的油脂。接油盘可拆卸的设置在炉座110内,以便于对接油盘进行清洁。
由于在支承柱130的底部开设了导油孔132,使得烤签200的底部无法被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的底部支撑,烤签200的固定只能由烤签200与烤签下端容纳孔131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烤签200的直径稍有变化,则无法实现对烤签200的有效固定。为此,在烤签下端容纳孔131的内周面设置支撑凸起133。多个支撑凸起133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支撑凸起133之间存在间隙。烤签200的下端由支撑凸起133的上表面进行支撑。沿烤签200流下的油脂从支撑凸起133之间的间隙留下。如此,实现烤签200的有效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座,所述炉座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构成筒状的炉壁;
烤签下端支承件,所述烤签下端支承件设置于所述炉座的上表面,并围绕所述炉壁布置;
烤签上端支承件,所述烤签上端支承件设置在所述炉壁的外周面,并围绕所述炉壁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烤签上端支承件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炉壁顶部的锅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烤签上端支承件包括环绕所述炉壁外周面的支承环,所述支承环的外周面上具备多个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烤签下端支承件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炉座的上表面的支承柱,所述支承柱的顶部开设有烤签下端容纳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炉座内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具备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支承柱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行星齿轮组、电机和输出轴,所述电机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组、电机和输出轴,所述齿轮组包括多个排列成环状的齿轮,相邻的所述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齿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为两端开放的空心轴;
所述支承柱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烤签下端容纳孔连通的导油孔,所述导油孔与所述输出轴的内部空间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烤签下端容纳孔的内周面设置有支撑凸起。
CN201620217873.2U 2016-03-21 2016-03-21 一种烧烤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14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7873.2U CN205514196U (zh) 2016-03-21 2016-03-21 一种烧烤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7873.2U CN205514196U (zh) 2016-03-21 2016-03-21 一种烧烤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14196U true CN205514196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83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787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14196U (zh) 2016-03-21 2016-03-21 一种烧烤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141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6913A (zh) * 2016-11-28 2017-02-15 宁波市润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转烤架
CN108201366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宁波市润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转烧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6913A (zh) * 2016-11-28 2017-02-15 宁波市润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转烤架
CN108201366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宁波市润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转烧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15300U (zh) 一种电烤炉
CN107411577A (zh) 立式电烧烤炉
CN205514196U (zh) 一种烧烤炉
CN206026109U (zh) 自动烤炉
CN204104614U (zh) 一种立式旋转烧烤炉
CN107019436A (zh) 一种全自动循环旋转烧烤机
CN104327940B (zh) 家用榨油机的炒料系统
CN111066906A (zh) 一种小叶瓜片加工用茶叶炒制装置
CN205181133U (zh) 具有涮锅的电烤炉
CN107397449A (zh) 立式燃气烧烤炉
CN205321016U (zh) 多功能无烟自动旋转架式烤肉炉
CN102028004A (zh) 电烤炉
CN208339404U (zh) 立式电烧烤炉
CN208017365U (zh) 一种大内径电动炒锅
CN102960383B (zh) 煤气烤炉
CN205251285U (zh) 环保自动链条式多功能烧烤机
CN106923691A (zh) 小型辣椒烘烤机
CN203661882U (zh) 一种烤箱
CN209574456U (zh) 自动旋转电烧烤炉
CN208339403U (zh) 立式燃气烧烤炉
CN208075016U (zh) 一种煲仔灶
CN209269424U (zh) 一种旋转烤串机芯装置
CN201639806U (zh) 一种电磁炉加热线圈盘
CN213145593U (zh) 一种配备耐温软管的循环型热风机
CN209268497U (zh) 一种旋转烧烤炉接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