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3394U -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3394U
CN205503394U CN201620270034.7U CN201620270034U CN205503394U CN 205503394 U CN205503394 U CN 205503394U CN 201620270034 U CN201620270034 U CN 201620270034U CN 205503394 U CN205503394 U CN 205503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ompression
ring groove
r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700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盛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hua Dinglian Automotive Air Compressor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Fenghua Dinglian Automotive Air Compressor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hua Dinglian Automotive Air Compressor Factory filed Critical Fenghua Dinglian Automotive Air Compressor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6202700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3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3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33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stons, Piston Rings, And Cylin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包括设置于缸套内的活塞,活塞外壁与缸套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腔,活塞外壁从上至下设有气环槽和油环槽,气环槽内装设有与缸套内壁密封配合的气环,油环槽内装设有与缸套内壁密封配合的油环,气环活动设置于气环槽内,气环与气环槽侧壁之间形成有背隙腔,气环与气环槽上壁和/或气环槽下壁之间形成有将背隙腔与间隙腔导通的间隙通道,活塞本体上还设有将背隙腔与缸套内的与背隙腔存在压差的腔体连通的疏导通道。本实用新型利用空压机或内燃机加压过程产生的压差并通过疏导通道清除活塞背隙腔内的窜油,使空压机或内燃机的使用寿命更长,运行更稳定,而且对于加工制造而言,对精度要求较低,可降低成本,有利于生产加工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压机或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压机或内燃机的防窜油活塞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空压机或内燃机的活塞,活塞外壁从上至下设有三道密封环槽(可参见专利CN202108699U和专利CN104329239A),分别为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其中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内分别装设有与缸套内壁气密封配合的第一气环和第二气环,第三环槽内装设有与缸套内壁油密封配合的第三油环,第一气环和第二气环用于活塞上部空气腔体与活塞下部油气腔体之间的气密封,同时防止活塞下部腔体的油液或油雾进入到活塞上部腔体内(窜油问题),第三油环刮除缸套内壁上大部分油液,剩少量油液附着于缸套内壁用于与活塞之间摩擦润滑,进一步的,为便于装配和抗长期磨损,第一气环、第二气环和第三油环均设计成有搭口(间隙)的弹性开环结构(参见专利CN10178339A),鉴于上述活塞结构,活塞在缸套内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活塞下部腔体的油液或油雾不可避免地从第一气环、第二气环和第三油环的搭口处或第一气环、第二气环和第三油环与缸套内壁之间的间隙处窜入到活塞上部腔体,即现有空压机及内燃机普遍存在的窜油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例如专利CN102588252A和专利CN101334021A从材料方面改进,以使密封环或缸套内壁更耐磨,来保持活塞与缸套之间更持久的密封性能;又例如专利CN104329239A、专利CN103790803A、CN10178339A以及专利CN202108700U从气环和/或油环的结构方面改进以使密封环与缸套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以防止窜油,这些方案简单来说是均采用“堵”的方式以解决问题,然而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在前期短时间内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气环和油环发生磨损后问题依旧,另外从生产制造来说,其加工精度要求更高,成本也随之增加;而且采用“堵”的方式,即使能有效改善窜油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会减少缸套内壁的布油量,从而增大活塞与缸套内壁之间摩擦损耗,不利于空压机或内燃机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空压机或内燃机的防窜油活塞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反的“疏”的方式以解决窜油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包括设置于缸套内的活塞,活塞外壁与缸套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腔,活塞外壁从上至下设有气环槽和油环槽,气环槽内装设有与缸套内壁密封配合的气环,油环槽内装设有与缸套内壁密封配合的油环,气环活动设置于气环槽内,气环与气环槽侧壁之间形成有背隙腔,气环与气环槽上壁和/或气环槽下壁之间形成有将背隙腔与间隙腔导通的间隙通道,活塞本体上还设有将背隙腔与缸套内的与背隙腔存在压差的腔体连通的疏导通道。
具体地,所述疏导通道为设置于气环槽侧壁与下壁之间的通孔。或者,所述疏导通道为设置于气环槽侧壁或下壁上的通孔。
其中,所述气环槽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气环槽和第二气环槽,第一气环槽设置于第二气环槽上方,第一气环槽和第二气环槽内分别装设有第一气环和第二气环,所述通孔设置于第一气环槽和/或第二气环槽内。优选的,所述通孔为从外至内孔径逐渐变小的锥孔。所述通孔为多个,该多个通孔沿气环槽的圆周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气环和所述油环均为设置有搭口的弹性开环结构。
其中,缸套内的与背隙腔存在压差的腔体包括活塞下部腔体、间隙腔及油环与油环槽侧壁之间的腔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活塞设置有与缸套内壁密封配合的气环和油环,其中油环用于缸套内壁布油以对活塞起到润滑作用,同时油环还用于去除缸套内壁附着的大部分油液,气环用于活塞与缸套内壁之间气密封,保证活塞上部腔体输出正常压力的压缩空气。由于气环活动设置于气环槽内,因而当活塞沿缸套下行时,活塞上部腔体吸气为负压状态,活塞下部腔体的气压大于活塞上部腔体的气压,而且气环与缸套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和惯性力迫使气环的上端面与气环槽上壁紧密贴合,此时背隙腔通过气环下部的间隙通道与间隙腔连通,通过油环窜入间隙腔内的油液经过该间隙通道进入背隙腔,背隙腔内的部分油液经过与缸套内的活塞下部腔体连通的疏导通道进入到活塞下部的油腔;当活塞沿缸套上行时,活塞上部腔体密封为加压状态,活塞上部腔体的气压远大于活塞下部腔体的气压,而且气环与缸套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和惯性力迫使气环的下端面与气环槽下壁紧密贴合,此时背隙腔通过气环上部的间隙通道与活塞上部的气腔连通,背隙腔内留存的油液在压差作用力下从疏导通道进入到活塞下部的油腔。本实用新型采用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反的“疏”(疏导)的方式以解决窜油的技术问题,其利用空压机或内燃机加压过程产生的压差并通过疏导通道清除活塞背隙腔内的窜油,其略微降低压缩比,经过测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压缩比仅比常规空压机低2%左右,但是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空压机或内燃机的活塞窜油问题,使空压机或内燃机的使用寿命更长,运行更稳定。而且对于加工制造而言,对精度要求较低,可降低成本,有利于生产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所示的活塞上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下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套;2.活塞;3.间隙腔;4.气环槽;41.第一气环槽;42.第二气环槽;5.油环槽;6.气环;61.第一气环;62.第二气环;7.油环;8.回油孔;9.背隙腔;10.间隙通道;11.疏导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图3,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包括设置于缸套1内的活塞2,活塞2外壁与缸套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腔3,活塞2外壁从上至下设有气环槽4和油环槽5,气环槽4内装设有与缸套1内壁密封配合的气环6,其中,所述气环槽4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气环槽41和第二气环槽42,第一气环槽41设置于第二气环槽42上方,第一气环槽41和第二气环槽42内分别装设有第一气环61和第二气环62,气环6用于活塞2与缸套1内壁之间气密封,保证活塞2上部腔体输出正常压力的压缩空气,油环槽5内装设有与缸套1内壁密封配合的油环7,油环7用于缸套1内壁布油以对活塞2起到润滑作用,同时油环7还用于去除缸套1内壁附着的大部分油液,优选的,油环槽5内还设有回油孔8。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环6和所述油环7均为设置有搭口的弹性开环结构,便于装配和抗磨损,保持长久密封性。
气环6活动设置于气环槽4内,活动设置是只气环6可在气环槽4内上下移动,气环6与气环槽4侧壁之间形成有背隙腔9,气环6与气环槽4上壁和/或气环槽4下壁之间形成有将背隙腔9与间隙腔3导通的间隙通道10,活塞2本体上还设有将背隙腔9与缸套1内的与背隙腔9存在压差的腔体连通的疏导通道11,缸套1内的与背隙腔9存在压差的腔体包括活塞2下部腔体、间隙腔3及油环7与油环槽5侧壁之间的腔体,背隙腔9的压力大于通过疏导通道11连通的腔体内的压力,使得油液在压差作用下进入该腔体内,以达到泄油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活塞2本体上还设有将背隙腔9与缸套1内的活塞2下部腔体连通的疏导通道11,所述疏导通道11为设置于气环槽4侧壁与下壁之间的通孔,或者所述疏导通道11为设置于气环槽4侧壁或下壁上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第一气环槽41和/或第二气环槽4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设置于第一气环槽41内,通孔设置于第一气环槽41内的防窜油效果优于设置于第二气环槽42,从油环7窜入的油液首先经过第二气环槽42内气环6阻挡,这里第二气环62与现有技术活塞2中的第二气环62作用相同,用于气密封和去除大部分油液,第二气环槽42的背隙腔9用于油环7与第一气环61之间窜油的缓冲腔体,经过第二气环62后仍向上窜入的油液进入第一气环槽41的背隙腔9,最后在差压作用下从疏导通道11回流至活塞2下部腔体。所述通孔为从外至内孔径逐渐变小的锥孔,起到防油液逆流的作用。所述通孔为多个,该多个通孔沿气环槽4的圆周均匀分布,通孔直径不宜过大,在0.05-1.2mm为宜,以尽量减少活塞2上部腔体的压缩气体泄漏量。作为另一方案,该疏导通道11还可以为通缝。
参见图2,当活塞2沿缸套1上行时,活塞2上部腔体密封为加压状态,活塞2上部腔体的气压远大于活塞2下部腔体的气压,而且气环6与缸套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和惯性力迫使气环6的下端面与气环槽4下壁紧密贴合,此时背隙腔9通过气环6上部的间隙通道10与活塞2上部的气腔连通,由于间隙腔3、间隙通道10和疏导通道11均为细隙结构,气压通过时会逐渐衰减,因此活塞2上部腔体气压P1>间隙腔3气压P2>背隙腔9气压P3>活塞2下部腔体气压P4,背隙腔9内留存的油液在压差作用力下从疏导通道11进入到活塞2下部的油腔。
参见图3,当活塞2沿缸套1下行时,活塞2上部腔体吸气为负压状态,活塞2下部腔体的气压大于活塞2上部腔体的气压,而且气环6与缸套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和惯性力迫使气环6的上端面与气环槽4上壁紧密贴合,此时背隙腔9通过气环6下部的间隙通道10与间隙腔3连通,通过油环7窜入间隙腔3内的油液经过该间隙通道10进入背隙腔9,背隙腔9内的部分油液经过与缸套1内的活塞2下部腔体连通的疏导通道11进入到活塞2下部的油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反的“疏”的方式以解决窜油的技术问题,其利用空压机或内燃机加压过程产生的压差并通过疏导通道11清除活塞2背隙腔9内的窜油,其略微降低压缩比,经过测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压缩比仅比常规空压机低2%左右,但是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空压机或内燃机的活塞2窜油问题,使空压机或内燃机的使用寿命更长,运行更稳定。而且对于加工制造而言,对精度要求较低,可降低成本,有利于生产加工制造。
以上所述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包括设置于缸套(1)内的活塞(2),活塞(2)外壁与缸套(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腔(3),活塞(2)外壁从上至下设有气环槽(4)和油环槽(5),气环槽(4)内装设有与缸套(1)内壁密封配合的气环(6),油环槽(5)内装设有与缸套(1)内壁密封配合的油环(7),其特征在于:气环(6)活动设置于气环槽(4)内,气环(6)与气环槽(4)侧壁之间形成有背隙腔(9),气环(6)与气环槽(4)上壁和/或气环槽(4)下壁之间形成有将背隙腔(9)与间隙腔(3)导通的间隙通道(10),活塞(2)本体上还设有将背隙腔(9)与缸套(1)内的与背隙腔(9)存在压差的腔体连通的疏导通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窜油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导通道(11)为设置于气环槽(4)侧壁与下壁之间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窜油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导通道(11)为设置于气环槽(4)侧壁或下壁上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窜油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环槽(4)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气环槽(41)和第二气环槽(42),第一气环槽(41)设置于第二气环槽(42)上方,第一气环槽(41)和第二气环槽(42)内分别装设有第一气环(61)和第二气环(62),所述通孔设置于第一气环槽(41)和/或第二气环槽(4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窜油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从外至内孔径逐渐变小的锥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窜油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多个,该多个通孔沿气环槽(4)的圆周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窜油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环(6)和所述油环(7)均为设置有搭口的弹性开环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窜油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1)内的与背隙腔(9)存在压差的腔体包括活塞(2)下部腔体、间隙腔(3)及油环(7)与油环槽(5)侧壁之间的腔体。
CN201620270034.7U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03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70034.7U CN205503394U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70034.7U CN205503394U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3394U true CN205503394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35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7003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03394U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33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6316A (zh) * 2016-04-01 2016-07-06 奉化市鼎联汽车空压机厂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6316A (zh) * 2016-04-01 2016-07-06 奉化市鼎联汽车空压机厂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03296U (zh) 一种分体式防窜油活塞结构
CN205503394U (zh)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CN105736316A (zh) 一种防窜油活塞结构
CN206035755U (zh) 一种活塞式结构的负压调理仪用真空泵
CN205503397U (zh) 一种新型防窜油活塞结构
CN205503395U (zh) 一种嵌装式防窜油活塞结构
CN205503396U (zh) 一种新型嵌装式防窜油活塞结构
CN104948334A (zh) 柴油机安全气缸
CN201025154Y (zh) 一种2.2升tci汽油发动机的活塞环
CN209444458U (zh) 一种活塞气环及发动机
CN105697338B (zh) 一种新型嵌装式防窜油活塞结构
CN204900928U (zh) 一种气动式电磁阀
CN212318173U (zh) 一种新型运动型摩托车活塞
CN105626298A (zh) 一种分体式防窜油活塞结构
CN105673451A (zh) 一种新型防窜油活塞结构
CN105736317A (zh) 一种嵌装式防窜油活塞结构
CN204358168U (zh) 一种气动电磁阀
CN207648140U (zh) 一种用于轴端的密封结构
CN204239509U (zh) 一种防漏油的万向节
CN204738879U (zh) 柴油机安全气缸
CN2532260Y (zh) 新型活塞环
CN206636782U (zh) 压缩机及其主轴
CN203321826U (zh) 半封喷油螺杆增压机
CN202510241U (zh) 跳片润滑抗磨封闭式活塞环
CN204804967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上的活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