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97995U -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97995U
CN205497995U CN201620241426.0U CN201620241426U CN205497995U CN 205497995 U CN205497995 U CN 205497995U CN 201620241426 U CN201620241426 U CN 201620241426U CN 205497995 U CN205497995 U CN 205497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bow
pivoted arm
extruding
slide block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14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日标
袁国强
贾春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Daikin Precision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Daikin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Daikin Precision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Daikin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414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97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97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97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仁和模内挤压装置,动模仁上设置有滑孔,且该滑孔的孔口位于动模仁的成型面上;模内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滑块、曲肘机构、油缸和挤压控制装置,挤压滑块可伸缩地安装于滑孔内,当挤压滑块缩回时,挤压滑块头部的端面缩回滑孔内与滑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模腔,当挤压滑块伸出时,挤压滑块头部的端面与动模仁的成型面相平齐;油缸通过曲肘机构与挤压滑块连接,挤压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油缸伸缩运动,油缸伸出或缩回以驱动曲肘机构伸直或弯曲,从而实现挤压滑块伸出或缩回。该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可用于生产壁厚在1.2mm以下的超薄塑料产品,同时确保产品厚度稳定和生产稳定。

Description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塑料产品中存在较大面积的壁厚超薄位置(如ABS材料平均2.5mm以上局部1.2mm以下),而此类超薄位置成型在常规的注塑生产工艺技术中无法实现,只有采用一种可能的成型方案——蒸汽模成型技术,但蒸汽成型技术需额外增加蒸汽设备厂房线路改造等,如果不是大批量推广应用的话,存在模具费用很高、生产效率低、成本非常高的弊端,而且生产中超薄区域还存在非常难打,注塑工艺难调试、薄壁厚度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 105034244A)公开了一种薄壁低压注塑二次成型机构,该成型机构的二次成型装置包括顶块和油缸,第一次注胶完成后,油缸驱动顶块往上运动完成第二次成型动作。该成型机构的油缸直接驱动顶块,由于油缸压强通常只有10MPA左右,而对于超薄产品(厚度1.2mm以下),顶块在压缩过程中受到的注塑压力非常大(通常达到60~100MPA),油缸驱动力严重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可用于生产壁厚在1.2mm以下的局部或整体薄壁塑料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仁和模内挤压装置,所述动模仁上设置有滑孔,且该滑孔的孔口位于动模仁的成型面上;所述模内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滑块、曲肘机构、油缸和挤压控制装置,所述挤压滑块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滑孔内,当挤压滑块缩回时,挤压滑块头部的端面缩回所述滑孔内与滑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模腔,当挤压滑块伸出时,挤压滑块头部的端面与动模仁的成型面相平齐;所述油缸通过曲肘机构与 所述挤压滑块连接,所述挤压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油缸伸缩运动,所述油缸伸出或缩回以驱动所述曲肘机构伸直或弯曲,从而实现所述挤压滑块伸出或缩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肘机构包括第一屈肘转臂、第二屈肘转臂和屈肘座,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屈肘转轴与所述挤压滑块的尾部铰接,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屈肘转轴与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一端铰接,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屈肘转轴与屈肘座铰接,第二屈肘转轴与所述油缸的伸缩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挤压滑块的尾部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屈肘座之间采用凸凹弧面配合,使曲肘机构伸直时通过弧面承受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一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一外凸圆弧面,所述挤压滑块的尾部上设置有与第一外凸圆弧面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一内凹圆弧面,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二外凸圆弧面,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凸圆弧面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二内凹圆弧面,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三外凸圆弧面,所述屈肘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外凸圆弧面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三内凹圆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滑块的尾部、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一端均呈叉形,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挤压滑块的叉形尾部的两个叉臂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叉形第一端的两个叉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内挤压装置还包括挤压连杆,所述挤压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轴连接,所述挤压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缸的伸缩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挤压滑块缩回时,所述挤压滑块头部的端面与所述动模仁的成型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孔为T形,所述挤压滑块为与所述T形滑孔 配合的T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注塑机的射胶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从注塑机接收射胶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和
液压阀,所述液压阀用于控制所述油缸伸出或缩回,所述液压阀的A组线圈和B组线圈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控制器接收到射胶信号时,延时第一设定时间后输出控制信号至B组线圈,所述液压阀控制所述油缸伸出,经过第二设定时间后输出控制信号至A组线圈,所述液压阀控制所述油缸缩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控制装置还包括模具上行程开关、行程开关拨杆和指示灯,所述行程开关拨杆与所述油缸的伸缩杆同步运动,上行程开关安装在行程开关拨杆的一侧,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当所述油缸伸出时,所述行程开关拨杆触发所述模具上行程开关,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指示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挤压滑块通过曲肘机构与油缸连接,曲肘机构可把力放大20倍或以上,从而克服巨大的注塑压力,以满足生产壁厚在1.2mm以下超薄产品的要求,替代和超越高成本的蒸汽高光注塑生产工艺,可以提升注塑生产效率40%、降低单件生产成本约60%,同时确保产品厚度稳定和生产稳定;而且,屈肘结构伸直时液缸行程短,普通油压系统都可以做到,反应速度对注塑影响不大,控制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内挤压装置曲肘机构弯曲时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内挤压装置曲肘机构弯曲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内挤压装置曲肘机构弯曲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内挤压装置曲肘机构弯曲伸直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内挤压装置曲肘机构弯曲伸直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挤压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油缸;2、油缸固定座;3、行程开关;4、行程开关拨杆;5、挤压连杆;6、挤压滑块;6a、第一内凹圆弧面;6b、挤压滑块头部的端面;7、产品;8、第一屈肘转臂;8a、第一外凸圆弧面;8b、第二外凸圆弧面;9、第一屈肘转轴;10、屈肘座;10a、第三内凹圆弧面;11、动模仁;11a、滑孔;11b、成型面;11c、曲肘容纳腔;12、曲肘机构;13、第二屈肘转臂;13a、第二内凹圆弧面;13b、第三外凸圆弧面;14、第二屈肘转轴;15、第三屈肘转轴;20、挤压控制装置;21、控制器;22、液压阀;23、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仁11、定模仁(图中未示出)和模内挤压装置,动模仁11的成型面11b与定模仁的成型面配合形成模仁型腔,在动模仁11上设置有T形滑孔11a,且该滑孔11a的孔口位于动模仁11的成型面11b上。较优地,动模仁11上还设置有曲肘容纳腔11c。
所述模内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滑块6、曲肘机构12、挤压连杆5、油缸1和挤 压控制装置20,其中,挤压滑块6为与动模仁11上的T形滑孔11a相配合的T形,挤压滑块6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滑孔11a内。当挤压滑块6缩回时,挤压滑块6头部的端面6b以设定距离L缩回所述滑孔11a内(如图3所示),L优选为2.5mm~3.5mm;当挤压滑块6伸出时,挤压滑块6头部的端面6b与动模仁11的成型面11b相平齐。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呈叉形。
结合图3、4-9所示,曲肘机构12装于曲肘容纳腔11c内,本实施例中的曲肘机构12包括第一屈肘转臂8、第二屈肘转臂13和屈肘座10,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呈叉形,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挤压滑块6的叉形尾部的两个叉臂之间,并通过第一屈肘转轴9与所述挤压滑块6的叉形尾部的两个叉臂铰接,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叉形第一端的两个叉臂之间,并通过第二屈肘转轴14与第二屈肘转臂13的叉形第一端的两个叉臂铰接,第二屈肘转臂13的叉形第二端通过第三屈肘转轴15铰接在屈肘座10上,屈肘座10固定在动模仁11上。这样,曲肘机构12伸直或弯曲时带动挤压滑块6伸出或缩回。曲肘机构12可以把力放大20倍或以上,从而克服巨大的注塑压力,满足超薄产品注塑成型的压力要求。与常用的斜锲结构相比,曲肘机构还具有以下优点:1、斜锲结构上升3mm需要行程60mm,油缸整个挤压动作时间至少要2秒对油压系统的瞬时油流量要求很高,对于注塑周期4秒来说,反应速度不够,最终产品外观厚度等都不稳定;而屈肘结构相同上升高度只需要行程13mm,普通油压系统都可以做到0.5秒内到位,反应速度对注塑影响不大,控制更容易。2、低角度斜锲转换力时,摩擦力损失比例很大,真正转换成垂直方向的挤压力不足。而屈肘结构接触面积少摩擦力少很多,只需要个零件刚性足够即可。3、屈肘结构具备约接近垂直挤压力越大,而且对油缸要求低,挤压稳定,如果有缸力不足,那屈肘结构会完全不动,这样可以确保到位与不到位很清晰,也方便生产检测。
较优地,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挤压滑块6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屈肘座10之间采用凸凹弧面配合,使曲肘机构12伸直时通过弧面承受压力,使整个曲肘机构12的刚性增 加。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一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一外凸圆弧面8a,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上设置有与第一外凸圆弧面8a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一内凹圆弧面6a,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二外凸圆弧面8b,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凸圆弧面8b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二内凹圆弧面13a,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三外凸圆弧面13b,所述屈肘座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外凸圆弧面13b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三内凹圆弧面10a。
所述挤压连杆5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叉形第二端的两个叉臂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轴14连接,所述挤压连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缸1的伸缩杆连接,油缸1固定在油缸固定座2上。所述油缸1伸出或缩回驱动,通过挤压连杆5带动曲肘机构12伸直或弯曲,从而实现所述挤压滑块6伸出或缩回。
如图10所示,所述挤压控制装置20包括控制器21、液压阀22、上行程开关3、行程开关拨杆4和指示灯24,所述控制器21内有延时计时器,控制器21的信号输入端与注塑机的射胶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从注塑机接收射胶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行程开关拨杆4安装在挤压连杆5上,上行程开关3安装在挤压连杆5的一侧,与所述控制器21连接,指示灯24与所述控制器21相连;所述液压阀22用于控制所述油缸1伸出或缩回,所述液压阀22的A组线圈22a和B组线圈22b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原始状态,控制器21输出控制信号至液压阀22的A组线圈22a,液压阀22后退,输出油压使油缸1内缩带动屈肘机构弯曲带动挤压滑块6缩回空出模腔,由于此处壁厚是均匀或者更厚一点,塑料很容易填充过去。注塑成型步骤如下:
步骤1、模具合模;
步骤2、注塑机进胶;
步骤3、模仁型腔填充,同时,控制器21接收到注塑机射胶信号,控制器启动延时;
步骤4、当延时时间达到是时,控制器21输出控制信号至液压阀22的B组 线圈22b,液压阀22前进,输出油压给油缸1前进,使曲肘机构12伸直带动挤压滑块6伸出,把产品压薄;同时,行程开关拨杆4触发所述模具上行程开关3,所述控制器21打开所述指示灯24,指示灯24亮可以起到提示作用。
步骤5、模仁型腔保压冷却;
步骤6、模具开模,控制器21输出控制信号至液压阀22的A组线圈22a,液压阀22反向,输出油压给油缸后退,使曲肘机构12弯曲带动挤压滑块6后退,挤压滑块6缩回;
步骤7、取出产品。
继续下一个循环。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薄壁产品注塑模具通过在超薄壁厚位置上做模内挤压装置,模内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滑块6、曲肘机构12、油缸1和挤压控制装置20,曲肘机构12把油缸1的力放大20倍或以上,从而克服巨大的注塑压力。当型腔内塑料处于熔融状态的时候,挤压滑块6开始挤压运动将成型产品压薄,从而实现模内压缩产品的厚度,该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可以用于生产局部薄壁1.2mm以下的塑料产品,替代和超越高成本的蒸汽高光注塑生产工艺,可以提升注塑生产效率40%、降低单件生产成本约60%,同时确保产品厚度稳定和生产稳定。
(2)薄壁产品注塑模具的挤压控制装置20通过与注塑机床联动来调整压缩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退出时间,控制精确度高。
(3)此外,该薄壁产品注塑模具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成型工艺简单、模具成本和注塑生产成本低廉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仁(11)和模内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仁(11)上设置有滑孔(11a),且该滑孔(11a)的孔口位于动模仁(11)的成型面(11b)上;所述模内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滑块(6)、曲肘机构(12)、油缸(1)和挤压控制装置(20),所述挤压滑块(6)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滑孔(11a)内,当挤压滑块(6)缩回时,挤压滑块(6)头部的端面(6b)缩回所述滑孔(11a)内与滑孔(11a)的孔壁之间形成模腔,当挤压滑块(6)伸出时,挤压滑块(6)头部的端面(6b)与动模仁(11)的成型面(11b)相平齐;所述油缸(1)通过曲肘机构(12)与所述挤压滑块(6)连接,所述挤压控制装置(20)用于控制所述油缸(1)伸缩运动,所述油缸(1)伸出或缩回以驱动所述曲肘机构(12)伸直或弯曲,从而实现所述挤压滑块(6)伸出或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肘机构(12)包括第一屈肘转臂(8)、第二屈肘转臂(13)和屈肘座(10),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屈肘转轴(9)与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铰接,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屈肘转轴(14)与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铰接,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屈肘转轴(15)与屈肘座(10)铰接,第二屈肘转轴(14)与所述油缸(1)的伸缩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一端与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二端与所述屈肘座(10)之间采用凸凹弧面配合,使曲肘机构(12)伸直时通过弧面承受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一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一外凸圆弧面(8a),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上设置有与第一外凸圆弧面(8a)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一内凹圆弧面(6a),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二外凸圆弧面(8b),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凸圆弧面(8b)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二内凹圆弧面(13a),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三外凸圆弧面(13b),所述屈肘座(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外凸圆弧面(13b)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三内凹圆弧面(10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均呈叉形,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挤压滑块(6)的叉形尾部的两个叉臂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叉形第一端的两个叉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挤压装置还包括挤压连杆(5),所述挤压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轴(14)连接,所述挤压连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缸(1)的伸缩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挤压滑块(6)缩回时,所述挤压滑块(6)头部的端面(6b)与所述动模仁(11)的成型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3.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11a)为T形,所述挤压滑块(6)为与所述T形滑孔(11a)配合的T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控制装置(20)包括:
控制器(21),控制器(21)的信号输入端与注塑机的射胶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从注塑机接收射胶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和
液压阀(22),所述液压阀(22)用于控制所述油缸(1)伸出或缩回,所述液压阀(22)的A组线圈(22a)和B组线圈(22b)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控制器(21)接收到射胶信号时,延时第一设定时间后输出控制信号至B组线圈(22b),所述液压阀(22)控制所述油缸(1)伸出,经过第二设定时间后输出控制信号至A组线圈(22a),所述液压阀(22)控制所述油缸(1)缩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控制装置(20)还包括模具上行程开关(3)、行程开关拨杆(4)和指示灯(24),所述行程开关拨杆(4)与所述油缸(1)的伸缩杆同步运动,上行程开关(3)安装在行程开关拨杆(4)的一侧,且与所述控制器(21)连接,指示灯(24)与所述控制器(21)相连;当所述油缸(1)伸出时,所述行程开关拨杆(4)触发所述模具上行程开关(3),所述控制器(21)打开所述指示灯(24)。
CN201620241426.0U 2016-03-24 2016-03-24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Active CN205497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1426.0U CN205497995U (zh) 2016-03-24 2016-03-24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1426.0U CN205497995U (zh) 2016-03-24 2016-03-24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97995U true CN205497995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32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1426.0U Active CN205497995U (zh) 2016-03-24 2016-03-24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979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6810A (zh) * 2016-03-24 2016-06-15 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6810A (zh) * 2016-03-24 2016-06-15 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85227C2 (ru)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литьевого формования пластмассы
CN105172063A (zh) 一种新型斜向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6985355A (zh) 一种滑块两段式抽芯强脱模机构
CN205498004U (zh) 挤压控制装置
WO2022227546A1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直顶挤压塑件变形脱倒扣机构
CN205497995U (zh)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CN205497930U (zh) 模内挤压装置
CN208914530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配件加工模具
CN112405776B (zh) 一种四脱模机构及四脱模卧式注浆机
CN204749163U (zh) 一种具有前模隧道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9504805U (zh) 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
CN209022386U (zh) 一种侧向二次抽芯结构及其模具
CN216325006U (zh) 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
CN206796438U (zh) 一种滑块两段式抽芯强脱模机构
CN205416245U (zh) 汽配加工用模具
CN105666782A (zh) 模内挤压装置
CN105666810A (zh)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CN210011247U (zh) 一种汽车门板注塑模具
CN114311532A (zh) 一种具有分段式周围伸缩成型结构的注塑模具装置
CN211074911U (zh) 浇道管整形机
CN111251549A (zh) 一种一杆多功能的侧向抽芯机构及其抽芯方法
CN106182616B (zh) 一种自动整形的注塑模具
CN208288995U (zh) 一种金属粉末二次脱模精密注射模具
CN216782484U (zh) 塑件侧面深槽成型机构
CN219133099U (zh) 进水阀的注塑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