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5021U - 摄远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远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5021U
CN205485021U CN201620226934.1U CN201620226934U CN205485021U CN 205485021 U CN205485021 U CN 205485021U CN 201620226934 U CN201620226934 U CN 201620226934U CN 205485021 U CN205485021 U CN 205485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telephoto
telephoto lens
aspheric surface
following relation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269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269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5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5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502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摄远镜头,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75<TTL/f<1.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f为该摄远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配置的摄远镜头可保证镜头的长焦特性,具有小景深及较大的放大倍率;同时搭配广角镜头,在自动对焦的情况下远近都有较高的分辨率。

Description

摄远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小型的摄远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尺寸减小,对应的摄像镜头也需满足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将变得更薄、体积更小。为了满足小型化,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成像镜头的镜片数量,但是由此造成的设计自由度的缺乏,会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成像性能的需求。且目前主流摄像镜头为了获得宽视角的图像,采用广角光学系统,但是不利于拍摄较远物体,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需要提供一种摄远镜头。
一种摄远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75<TTL/f<1.0;
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f为该摄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满足上述配置的摄远镜头可保证镜头的长焦特性,具有小景深及较大的放大倍率;同时搭配广角镜头,在自动对焦的情况下远近都有较高的分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5<R1/R4<0;
其中,R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0<f12/f3<-0.5;
其中,f12为该第一透镜和该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0<(CT1+CT2)/CT5<1.5;
其中,CT1为该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为该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为该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0<f3/f<0;-2.0<f4/f<-0.5;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R1/R6<1.0;
其中,R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R5+R6)/(R5-R6)| ≤0.2;
其中,R5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Dr1r6/TTL<0.5;
其中,Dr1r6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2.5<f45/f<-1.0;
其中,f45为该第四透镜和该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9<f2/R3<2.0;
其中,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R3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3是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象散图(mm);图4是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畸变图(%);图5是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图(um);
图6是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8是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象散图(mm);图9是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畸变图(%);图10是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图(um);
图11是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13是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象散图(mm);图14是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畸变图(%);图15是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图(um);
图16是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18是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象散图(mm);图19是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畸变图(%);图20是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图(um);
图21是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23是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象散图(mm);图24是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畸变图(%);图25是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图(um);
图26是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28是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象散图(mm);图29是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畸变图(%);图30是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图(um);
图31是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33是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象散图(mm);图34是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畸变图(%);图35是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图(u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 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摄远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该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该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非球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E5,该第五透镜E5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75<TTL/f<1.0;
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f为该摄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满足上述配置的摄远镜头可保证镜头的长焦特性,具有小景深及较大的放大倍率;同时搭配广角镜头,在自动对焦的情况下远近都有较高的分辨率。
较佳地,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5<R1/R4<0;
其中,R1为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4为该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的正光焦度相对靠前,视场角较小,而且摄远镜头的中心到边缘的整体像质比较均匀,有利于提升成像品质。
较佳地,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0<f12/f3<-0.5;
其中,f12为该第一透镜E1和该第二透镜E2的合成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E3的 有效焦距。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能够压低光线入射角度,使摄远镜头的视场角较小,同时,摄远镜头能够合理配置透镜形状与光焦度,有利于保证摄远镜头的小型化的同时,有效修正各类像差,提升了摄远镜头的成像品质。
较佳地,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0<(CT1+CT2)/CT5<1.5;
其中,CT1为该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2为该第二透镜E2的中心厚度,CT5为该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的透镜厚度分配均匀,利于摄远镜头的小型化及透镜的制造,降低了摄远镜头的成本。
较佳地,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0<f3/f<0;-2.0<f4/f<-0.5;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能够使得光线在第三透镜E3及第四透镜E4处不会过于发散,合理分担了系统的像差,进而提高了成像品质及镜头分辨率,有利于第三透镜E3及第四透镜E4生产制造的可行性。
较佳地,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R1/R6<1.0;
其中,R1为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6为该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能够进一步利于摄远镜头的小型化,同时,摄远镜头的中心到边缘的整体像质比较均匀,有利于提升成像品质。
较佳地,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R5+R6)/(R5-R6)| ≤0.2;
其中,R5为该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的曲率半径,R6为该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的透镜相对匀称,易于透镜的加工及组装,降低了摄远镜头的公差敏感性。
较佳地,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Dr1r6/TTL<0.5;
其中,Dr1r6为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该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轴上距离。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能够保证摄远镜头的长焦特性,利于摄远镜头保持小型化及简易的特性,以便于搭载在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
较佳地,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2.5<f45/f<-1.0;
其中,f45为该第四透镜E4和该第五透镜E5的合成焦距。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能够修正各种像差,提高摄远镜头的分辨率。
较佳地,该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9<f2/R3<2.0;
其中,f2为该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R3为该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
满足上式要求的摄远镜头有利于在实现摄远镜头的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降低镜头的公差敏感性,使摄远镜头易于加工及组装。
成像时,光线穿过五片透镜后经过具有物侧表面S11及像侧表面S12的滤光片E6后成像于成像面S13。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及第五透镜E5都为非球面透镜。
非球面的面形由以下公式决定:
x = ch 2 1 + 1 - ( k + 1 ) c 2 h 2 + &Sigma;Aih i
其中,h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高度,c是顶点曲率,k是锥形常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图5,在实施例1中,摄远镜头满足下面表1-3的条件:
表1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 --
S1 非球面 1.3931 0.6011 1.54,56.1 -0.0258
S2 非球面 18.0779 0.0300 -- 0
S3 非球面 5.1032 0.4458 1.54,56.1 0
S4 非球面 -5.2109 0.0657 -- 0
S5 非球面 -2.7812 0.2234 1.64,23.5 -8.4235
S6 非球面 3.7811 0.0891 -- 11.2050
STO 球面 无穷 1.1304 -- --
S7 非球面 -4.6505 0.2200 1.54,56.1 7.5301
S8 非球面 2.9927 0.0976 -- -58.7597
S9 非球面 22.9732 0.8921 1.64,23.5 0
S10 非球面 -4.9188 0.2749 -- 0
S11 球面 无穷 0.1100 1.52,64.2 --
S12 球面 无穷 0.3000 -- --
S13 球面 无穷 -- -- --
表2
表3
f1(mm) 2.73 f(mm) 4.72
f2(mm) 4.80 Fno 2.80
f3(mm) -2.45 TTL(mm) 4.48
f4(mm) -3.30 HFOV(deg) 24.8
f5(mm) 6.37
实施例2
请结合图6~图10,在实施例2中,摄远镜头满足下面表4-6的条件:
表4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 --
S1 非球面 1.3348 0.5351 1.54,56.1 0.0286
S2 非球面 4.5004 0.0300 -- 4.1643
S3 非球面 2.7463 0.5077 1.54,56.1 -0.1216
S4 非球面 -5.6837 0.0665 -- 2.9729
S5 非球面 -2.6580 0.2200 1.64,23.5 -18.9017
S6 非球面 3.3777 0.1399 -- 25.0000
STO 球面 无穷 1.0449 -- --
S7 非球面 -5.9038 0.2200 1.54,56.1 7.3302
S8 非球面 6.3384 0.1983 -- -58.7596
S9 非球面 -3.7141 0.8878 1.64,23.5 0.1055
S10 非球面 -3.6391 0.2199 0.4015
S11 球面 无穷 0.1100 1.52,64.2 --
S12 球面 无穷 0.3000 -- --
S13 球面 无穷 -- -- --
表5
表6
f1(mm) 3.28 f(mm) 5.02
f2(mm) 3.47 Fno 2.80
f3(mm) -2.28 TTL(mm) 4.48
f4(mm) -5.56 HFOV(deg) 25.4
f5(mm) 49.57
实施例3
请结合图11~图15,在实施例3中,摄远镜头满足下面表7-9的条件:
表7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 --
S1 非球面 1.3596 0.5294 1.54,56.1 0.0178
S2 非球面 4.4967 0.0300 -- 4.5916
S3 非球面 2.7796 0.5514 1.54,56.1 -0.4483
S4 非球面 -5.4158 0.0654 -- 5.5437
S5 非球面 -2.7155 0.2200 1.64,23.5 -23.0219
S6 非球面 3.2461 0.1975 -- 25.0000
STO 球面 无穷 1.0720 -- --
S7 非球面 -4.8590 0.2200 1.54,56.1 7.3302
S8 非球面 7.1932 0.1338 -- -58.7596
S9 非球面 -4.0591 0.8307 1.64,23.5 0.4848
S10 非球面 -3.6361 0.2199 -- -0.7319
S11 球面 无穷 0.1100 1.52,64.2 --
S12 球面 无穷 0.3000 -- --
S13 球面 无穷 -- -- --
表8
表9
f1(mm) 3.37 f(mm) 5.04
f2(mm) 3.45 Fno 2.80
f3(mm) -2.26 TTL(mm) 4.48
f4(mm) -5.28 HFOV(deg) 26.6
f5(mm) 30.59
实施例4
请结合图16~图20,在实施例4中,摄远镜头满足下面表10-12的条件:
表10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 --
S1 非球面 1.3647 0.5428 1.54,56.1 0.0203
S2 非球面 3.7790 0.0300 -- 3.3423
S3 非球面 2.6273 0.5654 1.54,56.1 0.0399
S4 非球面 -5.5482 0.0651 -- 1.3702
S5 非球面 -3.0244 0.2219 1.64,23.5 -13.2231
S6 非球面 2.9172 0.2484 -- 17.3621
STO 球面 无穷 0.9254 -- --
S7 非球面 53.5648 0.2200 1.54,56.1 7.3824
S8 非球面 3.5830 0.3365 -- -58.7596
S9 非球面 -2.8475 0.8945 1.64,23.5 -1.6258
S10 非球面 -2.7657 0.2199 -- -3.1754
S11 球面 无穷 0.1100 1.52,64.2 --
S12 球面 无穷 0.3000 -- --
S13 球面 无穷 -- -- --
表11
表12
f1(mm) 3.62 f(mm) 5.24
f2(mm) 3.35 Fno 2.80
f3(mm) -2.27 TTL(mm) 4.68
f4(mm) -7.04 HFOV(deg) 25.6
f5(mm) 28.25
实施例5
请结合图21~图25,在实施例5中,摄远镜头满足下面表13-15的条件:
表13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 --
S1 非球面 1.3834 0.5269 1.54,56.1 0.0140
S2 非球面 3.9648 0.0300 -- 4.0557
S3 非球面 2.6934 0.5783 1.54,56.1 0.0872
S4 非球面 -5.7559 0.0646 -- 5.1405
S5 非球面 -3.0909 0.2200 1.64,23.5 -17.2330
S6 非球面 2.9365 0.2585 -- 18.0732
STO 球面 无穷 0.9575 -- --
S7 非球面 14.0860 0.2248 1.54,56.1 7.3824
S8 非球面 3.3064 0.3156 -- -58.7596
S9 非球面 -2.9294 0.8739 1.64,23.5 -0.3179
S10 非球面 -2.9693 0.2199 -- -1.8671
S11 球面 无穷 0.1100 1.52,64.2 --
S12 球面 无穷 0.3000 -- --
S13 球面 无穷 -- -- --
表14
表15
f1(mm) 3.63 f(mm) 5.20
f2(mm) 3.44 Fno 2.80
f3(mm) -2.30 TTL(mm) 4.68
f4(mm) -7.97 HFOV(deg) 26.8
f5(mm) 44.58
实施例6
请结合图26~图30,在实施例6中,摄远镜头满足下面表16-18的条件:
表16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 --
S1 非球面 1.5628 0.3029 1.54,56.1 0.2178
S2 非球面 1.8835 0.0300 -- 2.4880
S3 非球面 1.4403 0.8628 1.54,56.1 0.1044
S4 非球面 -5.6866 0.0606 -- 5.0000
S5 非球面 -3.4560 0.2200 1.64,23.5 -10.5814
S6 非球面 3.1956 0.1140 -- 5.0000
STO 球面 无穷 1.1250 -- --
S7 非球面 -10.6409 0.2200 1.54,56.1 5.0000
S8 非球面 5.7406 0.1876 -- -58.7596
S9 非球面 -4.2588 0.9272 1.64,23.5 0.7501
S10 非球面 -5.6648 0.2200 1.2884
S11 球面 无穷 0.1100 1.52,64.2 --
S12 球面 无穷 0.3000 -- --
S13 球面 无穷 -- -- --
表17
表18
f1(mm) 12.61 f(mm) 5.20
f2(mm) 2.20 Fno 2.80
f3(mm) -2.54 TTL(mm) 4.68
f4(mm) -6.80 HFOV(deg) 26.5
f5(mm) -35.90
实施例7
请结合图31~图35,在实施例7中,摄远镜头满足下面表19-21的条件:
表19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 --
S1 非球面 1.3527 0.7066 1.54,56.1 -0.0404
S2 非球面 -2.1740 0.0300 -- -60.5643
S3 非球面 -2.5120 0.3035 1.54,56.1 -99.0000
S4 非球面 -4.3904 0.0600 -- 3.4150
S5 非球面 -3.6416 0.2200 1.64,23.5 -14.2144
S6 非球面 2.5746 0.2031 -- 5.0000
STO 球面 无穷 1.0861 -- --
S7 非球面 -308.3535 0.2500 1.54,56.1 5.0000
S8 非球面 3.9636 0.2439 -- -58.7596
S9 非球面 -4.2032 0.9468 1.64,23.5 0.5554
S10 非球面 -4.4346 0.2199 -- -0.5862
S11 球面 无穷 0.1100 1.52,64.2 --
S12 球面 无穷 0.3000 -- --
S13 球面 无穷 -- -- --
表20
表21
f1(mm) 1.64 f(mm) 5.20
f2(mm) -11.41 Fno 2.80
f3(mm) -2.31 TTL(mm) 4.68
f4(mm) -7.17 HFOV(deg) 26.6
f5(mm) 207.13
在实施例1-7中,各条件式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 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75<TTL/f<1.0;
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f为该摄远镜头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5<R1/R4<0;
其中,R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0<f12/f3<-0.5;
其中,f12为该第一透镜和该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0<(CT1+CT2)/CT5<1.5;
其中,CT1为该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为该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为该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0<f3/f<0;
-2.0<f4/f<-0.5;
其中,f3为该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R1/R6<1.0;
其中,R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R5+R6)/(R5-R6)| ≤0.2;
其中,R5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Dr1r6/TTL<0.5;
其中,Dr1r6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2.5<f45/f<-1.0;
其中,f45为该第四透镜和该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该摄远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9<f2/R3<2.0;
其中,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R3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CN201620226934.1U 2016-03-22 2016-03-22 摄远镜头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85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6934.1U CN205485021U (zh) 2016-03-22 2016-03-22 摄远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6934.1U CN205485021U (zh) 2016-03-22 2016-03-22 摄远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5021U true CN205485021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51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26934.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85021U (zh) 2016-03-22 2016-03-22 摄远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50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232A (zh) * 2016-03-22 2016-05-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远镜头
CN110727082A (zh) * 2019-10-15 2020-01-24 合肥嘉东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0mm定焦工业镜头
WO2021127898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232A (zh) * 2016-03-22 2016-05-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远镜头
CN110727082A (zh) * 2019-10-15 2020-01-24 合肥嘉东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0mm定焦工业镜头
WO2021127898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868B (zh) 摄像透镜和设置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201926811U (zh) 光学摄影镜头组
CN102681148B (zh) 影像撷取镜片组
CN205049802U (zh) 超广角镜头
CN202693894U (zh) 光学影像系统组
CN105607232B (zh) 摄远镜头
CN203773129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5572848A (zh) 摄远镜头
CN203773143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该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2854607B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组
CN203745712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该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982835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5204144A (zh) 超广角镜头
CN103576295A (zh)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CN105022145A (zh) 摄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204790153U (zh) 摄像镜头
CN104635325A (zh) 成像光学镜头组
CN103592746A (zh) 影像镜片系统组
CN102109659A (zh) 光学单元及摄像装置
CN104166220A (zh) 3d交互式镜头
CN104570292A (zh) 影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205049806U (zh) 长焦镜头
CN206039010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5487201A (zh) 超薄镜头
CN102193177B (zh) 可变焦距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