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4491U - 万用表 - Google Patents

万用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4491U
CN205484491U CN201620135392.7U CN201620135392U CN205484491U CN 205484491 U CN205484491 U CN 205484491U CN 201620135392 U CN201620135392 U CN 201620135392U CN 205484491 U CN205484491 U CN 205484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board
elastic component
pole contact
negative pole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353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剑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Huasheng Technology Industry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VERBEST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VERBEST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VERBEST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353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4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4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4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万用表,包括底壳体以及置于底壳体内的PCB板,底壳体的底面朝向PCB板凸伸形成容置槽,容置槽内分别设有与电源组件电联接的正极触片与负极触片,正极触片与负极触片穿设于容置槽朝向PCB板伸出,PCB板与正极触片之间设有若干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一弹性件,PCB板与负极触片之间设有若干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二弹性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万用表,通过设于PCB板上的第一弹性件采用抵顶于正极触片以及第二弹性件抵顶于负极触片的方式,从容置于底壳体的容置槽内的电源组件取电,避免了二者之间因外力而造成的断路,提高了电连接的有效性,同时,降低了该过程的可操作性难度,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万用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用表。
背景技术
万用表是一种带有整流器的、可以测量交、直流电流、电压以及电阻等多种电学参量的磁电式仪器。万用表包括电源组件与电源组件电连接的PCB板,通常利用电导线分别点焊于PCB板与电源组件上实现通路,这样的电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虚焊,不良率高且返工困难;第二、易受到外力影响出现断裂的情况;第三、在万用表内的电导线易发生相互缠绕,一旦出现断路,排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用表,旨在提高现有万用表的电源组件与PCB板的电连接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万用表,包括底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底壳体内的PCB板,所述底壳体的底面朝向所述PCB板凸伸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电源组件,所述容置槽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的正极触片与负极触片,所述正极触片与所述负极触片均穿设于所述容置槽朝向所述PCB板伸出,所述PCB板与所述正极触片之间设有若干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PCB板与所述负极触片之间设有若干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二弹性件。具体地,所述正极触片与所述负极触片均为呈“L”型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电连接于电源组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电连接于所述PCB板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出于所述容置槽外且平行于所述PCB板。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正极触片的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负极触片的第二连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限位所述第一弹性件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PCB板与所述正极触片之间设有两个用于电性连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PCB板与所述负极触片之间设有两个用于电性连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柱状金属弹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提供的万用表,通过设于PCB板上的第一弹性件抵顶于正极触片以及第二弹性件抵顶于负极触片的方式,从容置于底壳体的容置槽内的电源组件取电,避免了正极触片与第一弹性件之间或负极触片与第二弹性件之间因外力而造成的断路,提高了电连接的有效性,降低了该过程的可操作性难度,生产效率高,同时,消除了采用导线连接的各种弊端,如占用内部空间、易出现相互缠绕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用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用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用表,包括底壳体1以及置于底壳体1内的PCB板12,底壳体1的底面朝向PCB板12凸伸形成容置槽11,容置槽11内设有电源组件(图中未示),容置槽11内分别设有与电源组件电联接的正极触片32与负极触片31,正极触片32与负极触片31穿设于容置槽11朝向PCB板12伸出,PCB板12与正极触片32之间设有若干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一弹性件41,PCB板12与负极触片31之间设有若干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二弹性件4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用表,通过设于PCB板12上的第一弹性件41采用抵顶于正极触片32以及第二弹性件42抵顶于负极触片31的方式,从容置于底壳体1的容置槽11内的电源组件取电,避免了二者之间因外力而造成的断路,提高了电连接的有效性,降低了该过程的可操作性难度,生产效率高,同时,消除了采用导线连接的各种弊端,如占用内部空间、易出现相互缠绕等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图4,正极触片32与负极触片31均为呈“L”型的金属片,金属片包括电连接于电源组件的第一连接部321以及电连接于PCB板12的第二连接部322,第二连接部322伸出于容置槽11外且平行于PCB板12。这里,第一连接部321置于容置槽11内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4,第一弹性件41一端固定连接于PCB板12上,第一弹性件41的另一端抵顶于正极触片32的第二连接部322上,第二弹性件42一端固定连接于PCB板12上,第二弹性件42的另一端抵顶于负极触片31的第二连接部322上。这样,PCB板12通过第一弹性件41与第二弹性件42分别取电形成通电回路。优选地,图中未示出,金属片的第二连接部322上设有限位第一弹性件41或第二弹性件42的凹槽。当第一弹性件41或第二弹性件42抵顶于金属片的第二连接部322时,防止第一弹性件41或第二弹性件42与金属片的第二连接部322因点接触而脱出,提高二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请参考图1,PCB板12与正极触片32之间设有两个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一弹性件41。PCB板12与负极触片31之间设有两个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二弹性件42。根据实际具体需求,可增加多个第一弹性件41与第二弹性件42,不仅限于两个。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一弹性件41与第二弹性件42均为柱状金属弹针。这样,第一弹性件41或第二弹性件42始终保持抵顶金属片的抵顶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万用表,包括底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底壳体内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的底面朝向所述PCB板凸伸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电源组件,所述容置槽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的正极触片与负极触片,所述正极触片与所述负极触片均穿设于所述容置槽朝向所述PCB板伸出,所述PCB板与所述正极触片之间设有若干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PCB板与所述负极触片之间设有若干用于电性连接的第二弹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触片与所述负极触片均为呈“L”型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电连接于电源组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电连接于所述PCB板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出于所述容置槽外且平行于所述PCB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正极触片的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负极触片的第二连接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限位所述第一弹性件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与所述正极触片之间设有两个用于电性连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与所述负极触片之间设有两个用于电性连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柱状金属弹针。
CN201620135392.7U 2016-02-23 2016-02-23 万用表 Active CN205484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5392.7U CN205484491U (zh) 2016-02-23 2016-02-23 万用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5392.7U CN205484491U (zh) 2016-02-23 2016-02-23 万用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4491U true CN205484491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7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5392.7U Active CN205484491U (zh) 2016-02-23 2016-02-23 万用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4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6240B2 (en) Battery cell interconnect and voltage sen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ssembly
CN101769952B (zh) 二次电池模块的电压检测装置
CN106250872A (zh) 一种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5900673U (zh) 一种无电线锂电芯组件
JP2013225457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取付構造
JP2017122739A5 (zh)
CN206349421U (zh) 电池仓及电子烟
CN205484491U (zh) 万用表
CN204391163U (zh) 一种锂电池防短路保护套
CN106684043B (zh) 一种防静电igbt模块
CN205724286U (zh) 多功能转换夹
CN104584398B (zh) 用于电机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CN207398248U (zh) 一种铜排连接组件、电池组合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05067982B (zh) 引线与器件间焊点的检验装置
CN206354440U (zh) 电极组件及电子烟
CN206179968U (zh) 一种电池组件
CN106208029A (zh) 电源防接反电路
CN208060615U (zh) 手持式高压验电器
CN110024491A (zh) 印刷电路板和用于制造印刷电路板的方法
CN205335474U (zh) 具有防盗功能的充电接口
CN207572444U (zh) 一种可弯曲一体板电池组
CN203482030U (zh) 可调整引脚位置的仪表电机
CN111987249A (zh)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203871599U (zh) 超薄型前插板式高寿命连接器
CN205946456U (zh) 一种电机pcb板的防撞装置和具有该防撞装置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white Wangsong White Road industrial area 19 Building five Piovan lette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ity Huasheng Technology Industr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white Wangsong White Road industrial area 19 Building five Piovan lette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verbest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