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3902U -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3902U
CN205483902U CN201620219288.6U CN201620219288U CN205483902U CN 205483902 U CN205483902 U CN 205483902U CN 201620219288 U CN201620219288 U CN 201620219288U CN 205483902 U CN205483902 U CN 205483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gas
gas cylinder
connec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92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郜时旺
张国祥
荆铁亚
王金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Huane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Huan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Huan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202192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3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3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3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气瓶和第二气瓶,第一气瓶和第二气瓶的出口均连接至岩心室的输入端,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标定管、真空泵和活塞容器,岩心室的输出端连接至气体样品收集器,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真空泵、标定管和回压控制系统,其中,活塞容器设置有油浴装置、注入泵和压力传感器,岩心室位于恒温箱内,连接有围压泵,岩心室的输入、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模拟并测试不同状态的CO2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对页岩气的置换效果,同时可利用该实验装置进行页岩岩心对页岩气或CO2的吸附、解析实验,研究页岩岩心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气体吸附、解析规律。

Description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CO2开发页岩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新的页岩气开发技术——CO2置换页岩气,是目前世界上页岩气开发研究热点之一。CO2置换页岩气主要是利用CO2与页岩的吸附强度高于CH4,CO2能置换吸附在页岩上的CH4,在提高产量和生产速率的同时,不会使页岩层产生粘土膨胀、水锁等效应,实现CO2部分埋存,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具有较大优势,将成为未来页岩气高效开发的新技术。
然而,目前关于CO2置换甲烷的测试研究大多是针对煤岩的,针对页岩的研究很少,对于专门模拟测试CO2置换页岩气的系统与设备,现在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产品销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可以模拟并测试不同状态的CO2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对页岩气的置换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该实验装置进行页岩岩心对页岩气或CO2的吸附、解析实验,研究页岩岩心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气体吸附、解析规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气瓶1和第二气瓶7,所述第一气瓶1和第二气瓶7的出口均连接至岩心室24的输入端,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标定管14、第一真空泵17和第一活塞容器19,岩心室24的输出端连接至气体样品收集器43,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真空泵30、 第二标定管32和回压控制系统44,其中:
所述第一气瓶1依次连接第一阀2、第一过滤器3、第一流量计4、第二阀5和第一单向阀6,第一单向阀6的出口连接第五阀13和第六阀15。
所述第二气瓶7依次连接第二阀5、第二过滤器9、第二流量计10、第四阀11和第二单向阀12,第二单向阀12的出口连接第五阀13和第六阀15。
所述第一标定管14用于标定第一活塞容器19的体积,以及从第二阀5和第四阀11至第八阀22之间的管路体积,第一标定管14的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6和第二单向阀12的出口,且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五阀13,出口连接第六阀15。
所述第一真空泵17连接至第一活塞容器19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16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8。
所述第一活塞容器19位于油浴装置20中并连接有第一注入泵21,第一活塞容器19连接在第六阀15与第八阀22之间,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8。
所述岩心室24位于恒温箱25内,连接有围压泵26,岩心室24的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23和第八阀22,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三压力传感器27和第九阀28。
所述第二真空泵30连接至岩心室24的出口且连接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十阀29、第九阀28和第三压力传感器27。
所述第二标定管32用于标定从第九阀28至第十五阀41之间的管路体积,第二标定管32连接于第九阀28与回压阀33之间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一阀31。
所述回压控制系统44包括回压阀33、第二活塞容器36、第二注入泵37和第三气瓶40。所述第三气瓶40,依次连接第十四阀39、第三流量计38、第十三阀35、第二活塞容器36和第二注入泵37,第十三阀35连接回压阀33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二阀34。
所述气体样品收集器43依次连接第四流量计42、第十五阀41和回压阀33。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所有连接管路均采用316L管路,以防CO2对管路的酸性腐蚀;且连接第二阀5和第四阀11到气体样品收集器43之间的所有管路,用保温材料缠绕包裹。
基于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CO2置换页岩气及页岩对页岩气或CO2吸附解析模拟测试,其中,CO2置换页岩气模拟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图1的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设备,对恒温箱25和油浴装置20设定实验温度。
步骤2,检测实验装置密封性。
步骤3,标定第一活塞容器19的体积以及从第二阀5和第四阀11至第八阀22之间的管路体积。
步骤4,标定从第九阀28至第十五阀41之间的管路体积。
步骤5,对装置进行抽真空,设置回压阀33的压力。
步骤6,向页岩岩心中注入CH4气体至饱和。
步骤7,对装置进行抽真空,注CO2置换CH4
步骤8,收集气体样品,处理实验数据。
步骤9,改变实验设定的温度、压力,重复以上步骤,可以得到压力—采气量之间的关系、温度—采气量之间的关系等,从而研究不同状态的CO2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对页岩气的置换效果。
页岩岩心对页岩气或CO2的吸附、解析实验,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图1的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设备,对恒温箱25和油浴装置20设定实验温度。
步骤2,检测实验装置密封性。
步骤3,标定第一活塞容器19的体积以及从第二阀5和第四阀11至第八阀22之间的管路体积。
步骤4,标定从第九阀28至第十五阀41之间的管路体积。
步骤5,对装置进行抽真空,设置回压阀33的压力。
步骤6,向页岩岩心注入CH4/CO2至饱和。
步骤7,降压解析,处理实验数据。
步骤8,改变实验设定的温度、压力,重复以上步骤,可得到时间—吸附量/解析量之间的关系,压力—吸附量/解析量之间的关系,温度—吸附量/解析量之间的关系等,从而研究页岩岩心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气体吸附、解析规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专用于模拟并测试不同状态的CO2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对页岩气的置换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该实验装置进行页岩岩心对页岩气或CO2的吸附、解析实验,研究页岩岩心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气体吸附、解析规律。另外,还可以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CO2压裂或CO2吞吐实验。
(2)第一注入泵22和第二注入泵37,不仅可以为系统管路起到增压的作用,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规格型号,设定排量,调节泵的流量。
(3)本实用新型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采用适当内径的管线;二是采用标定管标定体积,第一标定管14用于标定第一活塞容器19的体积以及从第二阀5和第四阀11至第八阀22之间的管路体积,第二标定管32用于标定从第九阀28至第十五阀41之间的管路体积,可以有效减小测量的误差。
(4)本实用新型的恒温箱25和围压泵26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岩心室24的温度和压力,模拟地层某个深度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5)本实用新型采用围压泵26控制岩心室24内岩心围压。实验中此围压应始终大于驱替压力。防止围压过低时,不能有效模拟真实的驱替置换过程。
(6)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样品收集器43可以方便定时定量收集气体样品, 再利用色谱分析仪分析气体样品的成分及比例。
(7)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所有连接管路均采用316L管路,以防CO2对管路的酸性腐蚀;且连接第二阀5和第四阀11到气体样品收集器43之间的所有管路,用保温材料缠绕包裹,便于防止热量传递、散失等引起的测试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模拟测试系统,包括第一气瓶1和第二气瓶7,其出口均连接至岩心室24的输入端,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标定管14、第一真空泵17和第一活塞容器19,岩心室24的输出端连接至气体样品收集器43,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真空泵30、第二标定管32和回压控制系统44,其中:
第一气瓶1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气瓶接入数量,存放时应将气瓶瓶口向下倾斜存放,便于稳定地存储与输出甲烷。第一气瓶1依次连接第一阀2、第一过滤器3、第一流量计4、第二阀5和第一单向阀6。第一过滤器3的作用是除去原始甲烷气体中混杂的水蒸气等杂质,提纯获得高纯度甲烷气体。第一单向阀6可以防止流体倒流,其出口连接第五阀13和第六阀15。
第二气瓶7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气瓶接入数量,存放时应将气瓶瓶口向下倾斜存放,便于稳定地存储与输出CO2。第二气瓶7依次连接第二阀5、第二过滤器9、第二流量计10、第四阀11和第二单向阀12。第二过滤器9的作用是除去原始CO2气体中混杂的水蒸气等杂质,提纯获得高纯度CO2气体。第二单向阀12可以防止流体倒流,其出口连接第五阀13和第六阀15。
第一标定管14用于标定第一活塞容器19的体积以及从第二阀5和第四阀11至第八阀22之间的管路体积,第一标定管14的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6和第二单向阀12的出口,且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五阀13,出口连接第六 阀15。
第一真空泵17连接至第一活塞容器19且连接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七阀16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8。
第一活塞容器19位于油浴装置20中并连接有第一注入泵21,第一注入泵21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规格型号,设定排量,能够调节泵的流量。第一活塞容器19连接在第六阀15与第八阀22之间,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8。
岩心室24位于恒温箱25内,连接有围压泵26,岩心室24的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23和第八阀22,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三压力传感器27和第九阀28。恒温箱25和围压泵26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岩心室24的温度和压力,模拟地层某个深度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实验中此围压应始终大于驱替压力,防止围压过低时,不能有效模拟真实的驱替置换过程。
第二真空泵30连接至岩心室24的出口且连接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十阀29、第九阀28和第三压力传感器27。
第二标定管32用于标定从第九阀28至第十五阀41之间的管路体积,第二标定管32连接于第九阀28与回压阀33之间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一阀31。
回压控制系统44包括回压阀33、第二活塞容器36、第二注入泵37和第三气瓶40。第三气瓶40,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气瓶接入数量,存放时应将气瓶瓶口向下倾斜存放,便于稳定地存储与输出氦气。第三气瓶40依次连接第十四阀39、第三流量计38、第十三阀35、第二活塞容器36和第二注入泵37。第二注入泵37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规格型号,设定排量,能够调节泵的流量。第十三阀35连接回压阀33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二阀34。
气体样品收集器43依次连接第四流量计42、第十五阀41和回压阀33。气体样品收集器43可以方便定时定量收集气体样品,再利用色谱分析仪分析气体样品的成分及比例。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流量计4、第二流量计10、第三流量计38、第一压力传感器18、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三压力传感器27以及恒温箱25均连接数字采集控制卡,可以将采集的压力、温度和流量数据处理生成原始数据报表,分析报表以及曲线图,同时生成数据库文件格式以便用户灵活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连接管路均采用316L管路,以防CO2对管路的酸性腐蚀;且连接第二阀5和第四阀11到气体样品收集器43之间的所有管路,用保温材料缠绕包裹,便于防止热量传递、散失等引起的测试误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根据前述CO2置换页岩气模拟测试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按照图1的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设备,对恒温箱25和油浴装置20设定实验温度。
步骤2,检测实验装置密封性。
关闭装置的所有阀门,打开第一阀2、第二阀5和第六阀15,将第一气瓶1的CH4气体转入第一活塞容器19中,用第一注入泵21对第一活塞容器19增压到设定压力。关闭第一阀2、第二阀5和第六阀15,待稳定后,缓慢打开第八阀22,使高压CH4气体缓慢转入岩心室24中,对实验系统进行试压工作,确定其密封性良好。
步骤3,标定第一活塞容器19的体积以及从第二阀5和第四阀11至第八阀22之间的管路体积。
打开第六阀15、第七阀16和第八阀22,利用第一真空泵17对第一活塞容器19及管路进行抽真空,关闭第六阀15、第七阀16和第八阀22,读出第一标定管14内液面初始高度,打开第五阀13,第一标定管14内液面高度上升,液面上升体积所要标定的体积V1。关闭第五阀13。
步骤4,标定从第九阀28至第十五阀41之间的管路体积。
打开第十阀29,利用第二真空泵30对管路进行抽真空,关闭第十阀29,读出第二标定管32内液面初始高度,打开第十一阀31,第二标定管32内液 面高度上升,液面上升体积即所要标定的管路体积V2。关闭第十一阀31。
步骤5,对装置进行抽真空,设置回压阀的压力。
利用围压泵26加一定的低围压,打开第六阀15、第八阀22和第九阀28,利用第一真空泵17和第二真空泵30对装置进行抽真空,关闭所有阀门,再利用围压泵26增加围压到实验要求。打开第十三阀35、第十四阀39,将第三气瓶40的氦气转入第二活塞容器36中,用第二注入泵37对第二活塞容器36增压到设定压力,待稳定之后,缓慢打开第十二阀34,让气体缓慢充满回压阀33中的腔体,保持回压阀33的压力不变。
步骤6,向页岩岩心中注入CH4气体至饱和。
打开第一阀2、第二阀5和第六阀15,将第一气瓶1的CH4气体转入第一活塞容器19中,用第一注入泵21对第一活塞容器19增压到设定压力。关闭第一阀2、第二阀5和第六阀15,待稳定后,缓慢打开第八阀22,使高压CH4气体缓慢转入岩心室24中,为了让气体得到充分的扩散及吸附,可将围压值设置相对较低,持续注入的时间视岩心大小而定。然后关闭第八阀22,让气体在岩心中得到充分扩散和最大程度的吸附,利用围压泵26增加围压到实验要求。
步骤7,对装置进行抽真空,注CO2置换CH4
设置油浴装置20的温度达到实验要求,对装置进行抽真空(同步骤5)。打开第三阀8、第四阀11和第六阀15,将第二气瓶7的CO2气体转入第一活塞容器19中,用第一注入泵21对第一活塞容器19增压到设定压力。关闭第三阀8、第四阀11和第六阀15,待稳定后,缓慢打开第八阀22,使CO2流体缓慢转入岩心室24中,注入适量的CO2后,关闭第八阀22。保证CO2在岩心的时间足够长,以达到充分置换CH4的目的。
步骤8,收集气体样品,处理实验数据。
打开第九阀28和第十五阀41,同时调节回压阀33的压力,使回压阀33的压力逐渐降低,且保持回压阀33有一定的降压速率。置换结束后,再次注 入CO2置换剩余CH4,反复置换直至气体样品中CH4的量足够小,且相对稳定。利用气体样品采集器43对采出气体每隔相同的一段时间,定量多次取样,再利用色谱分析仪分析气体样品的成分及比例,加上第二标定管32标定的出口管路体积V2,可以得到不同时间的累积采气量。
CH4/CO2岩心注入质量的计算:将第一标定管14标定的体积V1,和第一活塞容器中活塞前进的体积V3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换算成CH4/CO2的质量m1和m3,利用第一流量计4/第二流量计10得到CH4/CO2的总注入质量m,(m-m1+m3)即为CH4/CO2的岩心注入质量。
对采集的数据(温度、压力、流量)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可得到时间—采出CH4/CO2量之间的关系、时间—CH4采出率之间的关系等,从而分析CO2置换页岩气的效果。
步骤9,改变实验设定的温度、压力,重复以上步骤,可以得到压力—采气量之间的关系、温度—采气量之间的关系等,从而研究不同状态的CO2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对页岩气的置换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根据前述页岩岩心对页岩气或CO2的吸附、解析模拟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图1的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设备,对恒温箱25和油浴装置20设定实验温度。
步骤2,检测实验装置密封性。
关闭装置的所有阀门,打开第一阀2、第二阀5和第六阀15,将第一气瓶1的CH4气体转入第一活塞容器19中,用第一注入泵21对第一活塞容器19增压到设定压力。关闭第一阀2、第二阀5和第六阀15,待稳定后,缓慢打开第八阀22,使高压CH4气体缓慢转入岩心室24中,对实验系统进行试压工作,确定其密封性良好。
步骤3,标定第一活塞容器19的体积以及从第二阀5和第四阀11至第 八阀22之间的管路体积。
打开第六阀15、第七阀16和第八阀22,利用第一真空泵17对第一活塞容器19及管路进行抽真空,关闭第六阀15、第七阀16和第八阀22,读出第一标定管14内液面初始高度,打开第五阀13,第一标定管14内液面高度上升,液面上升体积所要标定的体积V1。关闭第五阀13。
步骤4,标定从第九阀28至第十五阀41之间的管路体积。
打开第十阀29,利用第二真空泵30对管路进行抽真空,关闭第十阀29,读出第二标定管32内液面初始高度,打开第十一阀31,第二标定管32内液面高度上升,液面上升体积即所要标定的管路体积V2。关闭第十一阀31。
步骤5,对装置进行抽真空,设置回压阀的压力。
利用围压泵26加一定的低围压,打开第六阀15、第八阀22和第九阀28,利用第一真空泵17和第二真空泵30对装置进行抽真空,关闭所有阀门,再利用围压泵26增加围压到实验要求。打开第十三阀35、第十四阀39,将第三气瓶40的氦气转入第二活塞容器36中,用第二注入泵37对第二活塞容器36增压到设定压力,待稳定之后,缓慢打开第十二阀34,让气体缓慢充满回压阀33中的腔体,保持回压阀33的压力不变。
步骤6,向页岩岩心注入CH4/CO2至饱和。
注CH4:打开第一阀2、第二阀5和第六阀15,将第一气瓶1的CH4气体转入第一活塞容器19中,用第一注入泵21对第一活塞容器19增压到设定压力。关闭第一阀2、第二阀5和第六阀15,待稳定后,缓慢打开第八阀22,使高压CH4气体缓慢转入岩心室24中。
注CO2:打开第三阀8、第四阀11和第六阀15,将第二气瓶7的CO2气体转入第一活塞容器19中,用第一注入泵21对第一活塞容器19增压到设定压力。关闭第三阀8、第四阀11和第六阀15,待稳定后,缓慢打开第八阀22,使CO2流体缓慢转入岩心室24中。
为了让气体得到充分的扩散及吸附,可将围压值设置相对较低,持续注 入的时间视岩心大小而定。然后关闭第八阀22,让气体在岩心中得到充分扩散和最大程度的吸附,利用围压泵26增加围压到实验要求。
步骤7,降压解析,处理实验数据。
打开第九阀28和第十五阀41,同时调节回压阀33的压力,使回压阀33的压力逐渐降低,且保持回压阀33有一定的降压速率。利用第四流量计42可以得到不同时间的气体解析量。对采集的数据(温度、压力、流量)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可得到CH4/CO2对页岩的吸附/解析曲线。
步骤8,改变实验设定的温度、压力,重复以上步骤,可得到时间—吸附量/解析量之间的关系,压力—吸附量/解析量之间的关系,温度—吸附量/解析量之间的关系等,从而研究页岩岩心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气体吸附、解析规律。

Claims (9)

1.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瓶(1)和第二气瓶(7),第一气瓶(1)和第二气瓶(7)的出口均连接至岩心室(24)的输入端,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标定管(14)、第一真空泵(17)和第一活塞容器(19),岩心室(24)的输出端连接至气体样品收集器(43),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真空泵(30)、第二标定管(32)和回压控制系统(44),其中:
所述第一活塞容器(19)位于油浴装置(20)中并连接有第一注入泵(21),第一活塞容器(19)连接在第六阀(15)与第八阀(22)之间,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8);
所述岩心室(24)位于恒温箱(25)内,连接有围压泵(26),岩心室(24)的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23)和第八阀(22),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三压力传感器(27)和第九阀(28);
所述回压控制系统(44)包括回压阀(33)、第二活塞容器(36)、第二注入泵(37)和第三气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瓶(1)依次连接第一阀(2)、第一过滤器(3)、第一流量计(4)、第二阀(5)和第一单向阀(6),第一单向阀(6)的出口连接第五阀(13)和第六阀(15);所述第二气瓶(7)依次连接第二阀(5)、第二过滤器(9)、第二流量计(10)、第四阀(11)和第二单向阀(12),第二单向阀(12)的出口连接第五阀(13)和第六阀(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定管(14)用于标定第一活塞容器(19)的体积,以及从第二阀(5)和第四阀(11)至第八阀(22)之间的管路体积,第一标定管(14)的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6)和第二单向阀(12)的出口,且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 五阀(13),出口连接第六阀(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泵(17)连接至第一活塞容器(19)且连接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七阀(16)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泵(30)连接至岩心室(24)的出口且连接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十阀(29)、第九阀(28)和第三压力传感器(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定管(32)用于标定从第九阀(28)至第十五阀(41)之间的管路体积,第二标定管(32)连接于第九阀(28)与回压阀(33)之间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一阀(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瓶(40)依次连接第十四阀(39)、第三流量计(38)、第十三阀(35)、第二活塞容器(36)和第二注入泵(37),第十三阀(35)连接回压阀(33)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二阀(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样品收集器(43)依次连接第四流量计(42)、第十五阀(41)和回压阀(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中所有连接管路均采用316L管路,以防CO2对管路的酸性腐蚀;且连接第二阀(5)和第四阀(11)到气体样品收集器(43)之间的所有管路,用保温材料缠绕包裹。
CN201620219288.6U 2016-03-21 2016-03-21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Active CN205483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9288.6U CN205483902U (zh) 2016-03-21 2016-03-21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9288.6U CN205483902U (zh) 2016-03-21 2016-03-21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3902U true CN205483902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53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9288.6U Active CN205483902U (zh) 2016-03-21 2016-03-21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390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1648A (zh) * 2016-03-21 2016-06-08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644820A (zh) * 2016-12-29 2017-05-10 重庆科技学院 滑溜水作用下页岩气解吸附能力测试仪
CN107976529A (zh) * 2017-12-28 2018-05-01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N108362614A (zh) * 2018-01-19 2018-08-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测量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过程中扩散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08735063A (zh) * 2018-05-29 2018-11-0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模拟地下储气库垫层气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9444378A (zh) * 2018-12-12 2019-03-08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co2-水-岩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4062191A (zh) * 2021-11-17 2022-02-1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二元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置换吸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1648A (zh) * 2016-03-21 2016-06-08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651648B (zh) * 2016-03-21 2018-11-09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644820A (zh) * 2016-12-29 2017-05-10 重庆科技学院 滑溜水作用下页岩气解吸附能力测试仪
CN107976529A (zh) * 2017-12-28 2018-05-01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N107976529B (zh) * 2017-12-28 2023-09-29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N108362614A (zh) * 2018-01-19 2018-08-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测量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过程中扩散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08362614B (zh) * 2018-01-19 2020-03-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测量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过程中扩散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08735063A (zh) * 2018-05-29 2018-11-0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模拟地下储气库垫层气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9444378A (zh) * 2018-12-12 2019-03-08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co2-水-岩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4062191A (zh) * 2021-11-17 2022-02-1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二元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置换吸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3902U (zh)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CN105651648B (zh) 一种置换及吸附解析模拟测试系统及方法
WO2021227384A1 (zh) 一种超重力水合物研究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8490156B (zh) 高温高压条件下混合气体驱油埋存量实验测试方法
CN203011791U (zh) 一种瓦斯吸附解吸试验装置
CN111257202A (zh) 一种含吸附气条件下页岩压裂液强制渗吸及返排实验方法
CN109459341B (zh) 一种有机质生物气产出的实验装置与方法
CN102944666A (zh) 页岩气藏开采模拟实验装置
CN114354809B (zh) 一种二氧化碳脉冲驱替置换甲烷的实验系统及实验评价方法
CN109470616B (zh) 岩石多功能渗流测试系统
CN106066291A (zh) Co2置换页岩气及页岩对页岩气或co2的吸附解析模拟测试系统与方法
CN207439876U (zh) 一种页岩水化作用强度定量评价装置
CN113338874B (zh) 一种co2与抑制剂交替注入开采甲烷并封存co2的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4897857A (zh) 一种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液伤害测试系统与方法
CN204024612U (zh) 一种多煤层合采的煤层气井筒气液两相流模拟装置
CN205719852U (zh) Co2置换页岩气及页岩对页岩气或co2的吸附解析模拟测试装置
CN114720655A (zh) 同时测量岩心不同赋存状态气体产出特征的系统及方法
CN113724570A (zh) 一种模拟二氧化碳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并封存的装置及方法
CN114441407A (zh) 低渗煤岩co2驱替过程动态可视化模拟试验系统与方法
CN210948653U (zh) 一种快速评价页岩气井产能的装置
CN204789223U (zh) 一种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液伤害测试装置
CN216562233U (zh) 一种模拟二氧化碳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并封存的装置
CN205532579U (zh) 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
CN208255182U (zh) 一种测试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液性能的实验装置
CN209690138U (zh) 一种混合气体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变形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