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3775U -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3775U
CN205483775U CN201620019753.1U CN201620019753U CN205483775U CN 205483775 U CN205483775 U CN 205483775U CN 201620019753 U CN201620019753 U CN 201620019753U CN 205483775 U CN205483775 U CN 205483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counter
force suppor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197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
仝海军
滕海杰
韩畅
徐经林
任重远
周文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197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3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3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377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力支架结构,用以解决现有作动器反力支架结构不具备升降功能,难以满足作动器不同角度的测试条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支架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设置有滑槽;与作动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通过滑槽与框架结构连接,包括相对于框架固定的第一状态和沿滑槽相对于框架结构移动的第二状态;分别与所述框架结构和所述连接板连接的升降驱动结构,所述连接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滑槽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力支架结构解决了现有作动器反力支架不具备升降功能的问题,从而确保作动器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高度,满足作动器不同角度的测试条。

Description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动器反力支架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作动器设备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行业,这种作动器的原理是一端固定在反力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到试验测试对象上,通过电、气、液以及混合能源为动力,对试验测试对象施加载荷,测试其刚度和耐久性能,已达到对试验对象的考核验证。
针对反力支座的设计需要具有以下的能力:1、拥有一定的刚性,确保在作动器施加载荷的过程中,支架不能有变形;2、拥有可升降的功能,确保作动器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高度,与试验测试对象相互匹配,满足不同角度的测试条件;3、轻便、使用灵活、便于移动,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但现有反力支座难以同时满足上述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力支架结构,用以解决现有作动器反力支架结构不具备升降功能,难以满足作动器不同角度的测试条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力支架结构,用于与作动器连接,所述反力支架结构包括:
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滑槽;
与作动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包括相对于所述框架固定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移动的第二状态;
分别与所述框架结构和所述连接板连接的升降驱动结构,所述连接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滑槽移动。
其中,所述框架结构包括:
底座;
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朝向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滑槽,且两个所述滑槽平行设置;
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的横梁。
其中,所述滑槽为T型滑槽结构,所述连接板通过T型螺栓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
其中,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包括:
螺旋杆,所述螺旋杆插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螺纹孔中,延伸方向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螺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手摇轮,与所述螺旋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螺旋杆的第一端通过一轴承结构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其中,所述轴承结构包括:
套设于所述螺旋杆的第一端上的轴承本体;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套设于所述轴承本体上,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套设于所述螺旋杆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的第一圆盘结构;
套设于所述螺旋杆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的第二圆盘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轴承本体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盘结构和所述第二圆盘结构之间。
其中,所述螺旋杆与所述手摇轮通过键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作动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力支架结构,连接板通过框架结构上的滑槽与框架结构连接,包括相对于所述框架固定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移动的第二状态,在连接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升降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滑槽移动,解决了现有作动器反力支架不具备升降功能的问题,从而确保作动器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高度,满足作动器不同角度的测试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力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滑槽,12-底座,13-第一立板,14-第二立板,15-横梁,2-连接板,21-连接孔,31-螺旋杆,32-手摇轮,33-轴承本体,34-连接块,35-第一圆盘结构,36-第二圆盘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有作动器反力支架结构不具备升降功能,难以满足作动器不同角度的测试条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力支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框架结构、连接板及升降驱动结构,其中,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滑槽11;连接板2与作动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包括相对于所述框架固定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移动的第二状态,且所述连接板2上设置有连接孔21,所述连接板2通过所述连接孔21与所述作动器连接;升降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框架结构和所述连接板2连接,所述连接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连接板2沿所述滑槽11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力支架结构,连接板通过框架结构上的滑槽与框架结构连接,包括相对于所述框架固定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移动的第二状态,在连接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升降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滑槽移动,解决了现有作动器反力支架不具备升降功能的问题,从而确保作动器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高度,满足作动器不同角度的测试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底座12、第一立板13、第二立板14和横梁15。其中,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14,所述第一立板13和所述第二立板14朝向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滑槽11,且两个所述滑槽11平行设置;横梁15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13和所述第二立板14远离所述底座12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2设置有开孔,底座12通过该开孔固定于铁地板上,增强了框架结构的刚性,确保在作动器施加载荷的过程中,支架不会变形。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14在底座12的第一表面上相对、平行设置,且第一立板13和所述第二立板14朝向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滑槽11,连接板2通过该滑槽11可沿框架移动,解决了现有作动器反力支架不具备升降功能的问题,从而确保作动器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高度,满足作动器不同角度的测试条件。
优选地,上述滑槽11为T型滑槽结构,所述连接板2通过T型螺栓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型滑槽结构在保证连接板2与框架结构紧固连接的前提下,实现连接板沿框架结构移动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包括:螺旋杆31及手摇轮32。其中,所述螺旋杆31插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螺纹孔中,延伸方向与所述滑槽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连接;手摇轮32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杆31与所述手摇轮32通过键连接,当转动手摇轮32时,手摇轮32带动螺旋杆31旋转,进而由螺旋杆31带动连接板2上下移动,实现连接板2沿框架结构移动的目的。
优选地,为减少螺旋杆31在旋转过程中与连接板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螺旋杆31与连接板2之间通过轴承结构连接。如图2所示,该轴承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上的轴承本体33;连接块34,所述连接块34套设于所述轴承本体33上,且所述连接块34与所述连接板2固定连接;套设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连接块34的上表面的第一圆盘结构35;套设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连接块34的下表面的第二圆盘结构36;其中,所述连接块34与所述轴承本体33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盘结构35和所述第二圆盘结构36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轴承本体33套设于螺旋杆31的第一端,连接块34内开设有安装槽,轴承本体33通过安装于该安装槽内实现与连接块34的套设连接,且连接块34通过螺栓与连接板2固定连接,第一圆盘结构35和第二圆盘结构36分别压设于连接块3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接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圆盘结构35、连接块34、轴承本体33及第二圆盘结构36并用螺母固定,实现轴承本体33与连接块34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板13、所述第二立板14及所述连接板2上均设置有减重孔,该减重孔大大减轻了反力支架的重量,使得反力支架更加灵活,且便于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力支架结构,与传统反力支架相比,所占用空间小,高度调节灵活,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反力支架结构,用于与作动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支架结构包括:
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滑槽(11);
与作动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2),其中,所述连接板(2)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包括相对于所述框架固定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移动的第二状态;
分别与所述框架结构和所述连接板(2)连接的升降驱动结构,所述连接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连接板(2)沿所述滑槽(1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
底座(12);
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2)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14),所述第一立板(13)和所述第二立板(14)朝向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滑槽(11),且两个所述滑槽(11)平行设置;
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13)和所述第二立板(14)远离所述底座(12)的一端连接的横梁(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为T型滑槽结构,所述连接板(2)通过T型螺栓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包括:
螺旋杆(31),所述螺旋杆(31)插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螺纹孔中,延伸方向与所述滑槽(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连接;
手摇轮(32),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通过一轴承结构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结构包括:
套设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上的轴承本体(33);
连接块(34),所述连接块(34)套设于所述轴承本体(33)上,且所述连接块(34)与所述连接板(2)固定连接;
套设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连接块(34)的上表面的第一圆盘结构(35);
套设于所述螺旋杆(31)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连接块(34)的下表面的第二圆盘结构(36);
其中,所述连接块(34)与所述轴承本体(33)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盘结构(35)和所述第二圆盘结构(3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31)与所述手摇轮(32)通过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上设置有连接孔(21),所述连接板(2)通过所述连接孔(21)与所述作动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13)和所述第二立板(14)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力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上设置有减重孔。
CN201620019753.1U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83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19753.1U CN205483775U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19753.1U CN205483775U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3775U true CN205483775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6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19753.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83775U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37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6764A (zh) * 2016-01-11 2016-04-0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CN111829894A (zh) * 2020-06-24 2020-10-27 山东大学 一种岩土多场测量试验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6764A (zh) * 2016-01-11 2016-04-0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CN105466764B (zh) * 2016-01-11 2019-01-18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CN111829894A (zh) * 2020-06-24 2020-10-27 山东大学 一种岩土多场测量试验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3775U (zh)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CN206191226U (zh) 计算机显示器安装设备
CN105271047A (zh) 一种底座角度可调的千斤顶
CN101993004A (zh) 一种带防旋转装置的吊钩
CN105466764B (zh) 一种反力支架结构
CN201560067U (zh) 秤杆式吊装设备
CN208081452U (zh) 一种具有旋转升降功能的医疗检查台
CN201002955Y (zh) 升降机构
CN208378305U (zh) 一种轻量化单腿支撑房车电动千斤顶支架
CN201010402Y (zh) 一种液压电梯的结构
CN113369976B (zh) 一种具有降低机床共振的装置
CN208982954U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调节装置
CN206616501U (zh) 吸盘升降摆动机构
CN102505587B (zh) 一种铁路编组场专用钢轨起吊装置
CN208748446U (zh) 一种多功能顶升装置
CN201254418Y (zh) 施工升降机底盘装置
CN207024556U (zh) 一种挂壁式丝杆升降篮球架
CN110295757A (zh)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平台
CN206203728U (zh) 塔吊吊杆高度可调装置
CN206051427U (zh) 一种用于列车不落轮探伤的升降装置
CN204713959U (zh) 一种具有承重结构的旋转输送装置
CN108620972A (zh) 一种组装式办公桌桌面抛光装置
CN201358111Y (zh) 一种可调节的施工升降机支撑底盘
CN206280380U (zh) 一种锁止器
CN204727483U (zh) 一种起重机用定滑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