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5662U - 一种井及集水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井及集水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75662U CN205475662U CN201620311739.9U CN201620311739U CN205475662U CN 205475662 U CN205475662 U CN 205475662U CN 201620311739 U CN201620311739 U CN 201620311739U CN 205475662 U CN205475662 U CN 2054756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water
- well room
- room
- drain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3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2615 aggreg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748 Basalt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40 slow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5156 Dehydr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5 industri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井及集水井,井包括底板、井室、井筒调节块、井圈和井盖,底板、井室、井筒调节块、井圈和井盖自下而上依次连接,底板和井室的下部一体浇筑而成;井室侧壁上设有进水孔。集水井,包括沉沙井和取水井,沉沙井和取水井采用上述井,沉沙井和取水井之间连接有第一集水井室,沉沙井和第一集水井室通过上过水孔连通在一起,第一集水井室通过下过水孔和取水井的进水孔与取水井连通,沉沙井、取水井和第一集水井室的井室上部的侧壁上还设有通气孔。这种井和集水井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雨水天气可收集雨水,避免城市内涝发生;土壤干旱时候,可将井中储存的雨水抽出对绿化带进行灌溉,缓解干旱,变废为宝,为城市节约水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井和一种集水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方面,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越来越大,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缺水严重。而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中大量的楼房建筑硬化地面,阻碍了雨水直接渗透回大地,宝贵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直接进入江河中,得不到有效利用,地下水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补充,造成城市的土壤时常处于缺水状态,加重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排水系统常常处于泥沙杂物淤积过多的状态,雨季时会造成排水不畅,使得路面积水严重,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城市遭遇暴雨时,排水不及时,会造成城市内洪涝灾害,危及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及一种集水井,可以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资源,有效储存利用雨水,变废为宝,并可缓解排水系统的污物的淤积和堵塞的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井,包括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包括:底板、井室、井筒调节块、井圈和井盖,所述底板、所述井室、所述井筒调节块、所述井圈和所述井盖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井室的下部一体浇筑而成;所述井室侧壁上设有进水孔。
优选的,所述井室包括至少一个渗水井室和/或至少一个储水井室,所述储水井室位于所述井室下部,所述渗水井室和所述储水井室之间、所述储水井室之间和所述渗水井室之间通过企口相互配合连接,所述渗水井室可使所述渗水井室内部的水渗透到所述井室周围的土壤中;所述储水井室可储存排水系统排入到所述井室内部的水。
优选的,所述储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河沙和钢筋;所述渗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和纤维,或,所述渗水井室的材料与所述储水井室的材料相同,所述渗水井室的井室侧壁上均布有渗水孔。
优选的,所述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井室的上部和所述井筒调节块的下部连接,所述井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井筒调节块的截面面积,所述盖板从所述井筒调节块下部的内壁延伸至所述井室的外壁,所述盖板盖住所述井室的一部分,所述井室的上部与所述盖板一体浇筑而成,所述井筒调节块和所述井圈之间通过企口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储水井室在企口处设置有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井室和所述井筒调节块的内壁设置踏步孔,所述踏步孔内安装有U形踏步件,所述U形踏步件呈两列交错设置在所述井室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井室和所述井筒调节块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关于所述井室或所述井筒调节块的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井室或所述井筒调节块上的所述吊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吊装孔的高度高于所述井室或所述井筒调节块的重心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孔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时,所述进水孔的流水底与排水管道的流水底位于同一平面上,或所述进水孔的流水底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水管道的流水底的位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水井,包括沉沙井和取水井,所述沉沙井和所述取水井分别为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井,所述沉沙井的井室侧壁上的所述进水孔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所述沉沙井和所述取水井之间连接有第一集水井室,所述沉沙井的上部和所述第一集水井室的上部分别设有上过水孔,所述沉沙井和所述第一集水井室通过所述上过水孔连通在一起,所述第一集水井室的下部设有下过水孔,所述取水井的进水孔设置在所述取水井的下部,所述第一集水井室通过所述下过水孔和所述取水井的进水孔与所述取水井连通,所述沉沙井、所述取水井和所述第一集水井室的井室上部的侧壁上还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集水井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井室和所述取水井之间的第二集水井室,所述第二集水井室的下部设有两个下过水孔,
所述第二集水井室为一个时,所述第二集水井室与所述第一集水井室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连通,所述第二集水井室通过其下过水孔和所述取水井的所述进水孔连通;
所述第二集水井室为至少两个时:
各所述第二集水井室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并行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水井室和所述取水井之间,
或,各所述第二集水井室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相互串联连通在所述第一集水井室和所述取水井之间;
所述第二集水井室的井室上部的侧壁上还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上过水孔与所述沉沙井的所述进水孔距离所述底板的高度相同,所述上过水孔内安装有隔油管,所述隔油管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集水井室内,另一端距离所述底板的距离小于所述上过水孔距离所述底板的距离,使沉沙井内的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漂浮于水面上而不能进入到隔油管内;所述沉沙井只包括渗水井室,所述第一集水井室、所述第二集水井室和所述取水井均包括至少一个渗水井室和/或至少一个储水井室,所述储水井室位于所述井室下部,所述渗水井室和所述储水井室之间、所述储水井室之间和所述渗水井室之间通过企口相互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井的进水孔可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雨天可以收集雨水,缓解雨季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减缓或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平时,可将所储存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将井设置于绿化带附近,土壤干旱的时候,可以将井中储存的雨水抽出对绿化带进行灌溉,缓解干旱,或将水抽出冲洒马路,变废为宝,为城市节约水资源。发生内涝后,可将土壤中饱和的水分渗入井中排入排水系统,平衡土壤水分。本实施例中的井可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简单灵活省工省时省成本,质量可靠,可拆可装反复使用。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井还可包括渗水井,在无雨时,渗水井中的水可以不断通过井壁渗透到周围土壤中,补充周围土壤的水分,缓解土壤的干旱,通过土壤中水分的不断蒸发,可进一步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进一步的,储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河沙和钢筋;所述渗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和纤维。骨料材料之间的具有一定的缝隙,具有较强的硬度,纤维使得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和柔性,渗水井室由粗骨料、水 泥和纤维混合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渗水性能,并能保证较强的抗压抗拉性能;或,所述渗水井室的材料与所述储水井室的材料相同,所述渗水井室的井室侧壁上均布有渗水孔,则可保证渗水井室的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可以向周围的土壤中渗水。储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河沙和钢筋,钢筋可保证储水井室具有较强的支撑强度,可以对设置在其上部的渗水井室起到支撑作用;河沙可将骨料之间的缝隙填充,因此,储水井室不会渗水,可实现储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水井,包括沉沙井和取水井,沉沙井和取水井分别为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井,沉沙井的井室侧壁上的进水孔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可增大储水量,提高渗水效果,实现大储水、大渗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水系统的沉沙作用,减轻或避免排水系统的堵塞。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第一集水井室和沉沙井的上过水孔与沉沙井的进水孔距离所述底板的高度相同,即位于同一水平的高度上,上过水孔内安装有隔油管,隔油管一端伸入到第一集水井室内,另一端的位置低于上过水孔的位置,沉沙井内的水位等于或高于上过水孔的高度时,沉沙井内的水才会进入到第一集水井室内,此时沉沙井内的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会漂浮于水面上,而隔油管另一端即进水端的位置是低于上过水孔的位置的,因此,隔油管的进水端也必然是低于水面的高度的,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浮于水面上,水面等于或高于上过水孔的高度,高于隔油管的进水端,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则不能进入到隔油管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井的左视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集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井室、21-井室下部、22-井室中部、23-井室上部、24-进水孔、25-上过水孔、3-盖板、4-井筒调节块、5-井圈、6-企口、7-踏步孔、8-吊装孔、9-井盖、10-沉沙井、101-上过水孔、102-隔油管、11-取水井、12-第一集水井室、121-下过水孔、122-通气孔、13-第二集水井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及一种集水井,可以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资源,有效储存利用雨水,变废为宝,并可缓解排水系统的污物的淤积和堵塞的状况。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多个构件,多个构件包括底板1、井室2、井筒调节块4、井圈5和井盖9,底板1、井室2、井筒调节块4、井圈5和井盖9自下而上依次连接,底板1和井室下部21一体浇筑而成;井室2侧壁上设有进水孔24,进水孔24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
井室2包括至少一个渗水井室和/或至少一个储水井室,渗水井室可使渗水井室内部的水渗透到井室周围的土壤中;储水井室可储存排水系统排入到井室内部的水。本实施例中,井室下部21为储水井室,井室上部23为渗水井室,井室中部22可根据当地储水或渗水的需求设为储水井室和渗水井室,井室中部22可以根据水量需求的大小设置一个或多个渗水井室或储水井室,渗水井室和储水井室之间通过企口6相互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井室2也可只包括一种井室,即井室2中只设置渗水井室,或只设置储水井室,储水井室之间通过企口6相互配合连接,渗水井室之间通 过企口6相互配合连接。本实施例中,若只设置储水井室,则储水井室顶部在企口6处设置有密封条,可提高井室2的密封性,避免水的渗漏。
本申请中实施例中提供的井,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雨天可以收集雨水,缓解雨季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减缓或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干旱少雨的季节,将井设置于绿化带附近,可以将储水井中储存的雨水抽出对绿化带进行灌溉,缓解干旱,喷洒马路,冲刷降温,变废为宝,为城市节约水资源。内涝后可将土壤中饱和的水分渗入井中排入排水系统。井盖9可开启,工作人员可定期对本实施例中的井进行检修和保养,延长井的使用寿命。
在无雨时,渗水井中的水可以不断通过井壁渗透到周围土壤中,补充周围土壤的水分,缓解土壤的干旱,补充地下水,通过土壤中水分的不断蒸发,可进一步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本实施例中井筒调节块4,需根据盖板3到地面的距离来确定井筒调节块的个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井筒调节块4具有不同的规格,其高度包括9cm、12cm、18cm、36cm、72cm等不同规格,井筒调节块可具体为圆筒状,直径为60-80cm。
储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河沙和钢筋;渗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和纤维,本实施例中的纤维可具体为玄武岩纤维和/或玻璃纤维。骨料材料之间的具有一定的缝隙,具有较强的硬度,纤维使得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拉和柔性,渗水井室由粗骨料、水泥和纤维混合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渗水性能,并能保证较强的抗拉和柔性;或,渗水井室的材料与储水井室的材料相同,渗水井室的井室侧壁上均布有渗水孔,则可保证渗水井室的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可以向周围的土壤中渗水。储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河沙和钢筋,钢筋可保证储水井室具有较强的支撑强度,河沙可将骨料之间的缝隙填充,因此,储水井室不会渗水,可实现储水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构件还包括盖板3,盖板3与井室上部23和井筒调节块4的下部连接,井室2的截面面积大于井筒调节块4的截面面积,盖板3从井筒调节块4下部的内壁延伸至井室2的外壁,盖板3盖住井室2的一部分,井室上部23与盖板3一体浇筑而成,井筒调节块4和井圈5之间通过企口6相互配合连接;
储水井室可在企口6处设置密封条,提高储水井室的密封性能。
井室2和井筒调节块4的内壁设置有踏步孔7,踏步孔7内安装有U形踏步件,踏步孔7具有两个孔,U形踏步件插入到踏步孔7的两个孔内即可;U形踏步件呈两列交错设置在井室内壁上,检修人员可以通过U形踏步件进入到井内部,对井进行检修,检修人员可以踩在U型踏步件上,并用手抓住位于检修人员上侧的U型踏步件,安全的进入到井室内部。
本实施例中井室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具体为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多边形。井室2和井筒调节块4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吊装孔8,吊装孔8关于井室2或井筒调节块4的中心对称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吊装孔的形状可具体为圆形。
吊装孔8的高度高于井室2或井筒调节块4的重心的高度,可使得井室2或井筒调节块4在吊装时更容易,吊装更稳固,不会发生井室2或井筒调节块4翻转或倾斜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中的吊装孔8的位置在满足吊装所需要的强度的同时,吊装孔8越靠近井室2或井筒调节块4的顶部位置,则吊装时越稳固。
进水孔24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时,进水孔24的流水底与排水管道的流水底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进水孔24的流水底的位置低于排水管道的流水底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使得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更容易排入到本实施例中的井中。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集水井,包括沉沙井10和取水井11,沉沙井10和取水井11分别为实施例一中的井,沉沙井10的井室侧壁上的进水孔24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沉沙井10和取水井11之间连接有第一集水井室12,沉沙井10的上部和第一集水井室12的上部分别设有上过水孔25,沉沙井10和第一集水井室12通过上过水孔25连通在一起,第一集水井室12的下部设有下过水孔121,取水井11的进水孔24设置在取水井11的下部,第一集水井室12通过下过水孔121和取水井11的进水孔24与取水井11连通,沉沙井10、取水井11和第一集水井室12的井室上部的侧壁上还设有通气孔122。 各个相连接的井室之间设置通气孔122,可以在抽取井室内部的水的时候,平衡井室内部和井室外的气压,方便井室内部的储水抽出。
上过水孔25设置在沉沙井10的上部,雨水在井室内可储存一定的高度,可以将雨水中的泥沙进行充分的沉降;下过水孔121设置在井室下部,从取水井内抽取井室内部储存的雨水时,各集水井中储水可通过下过水孔不断的流入取水井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水井,可以通过进水孔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连,将排水系统中的雨水输入到多个井室内部,实现雨水的储存,增大了储水量,实现大储水、大渗水,减缓城市排水系统疏的内涝,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缓城市排水系统疏通时间,减轻或避免排水系统的堵塞,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水井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水井室12和取水井11之间的第二集水井室13,第二集水井室13的下部设有两个下过水孔121;
第二集水井室13为一个时,第二集水井室13与第一集水井室12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121连通,第二集水井室13通过其下过水孔121和取水井11的进水孔24连通;
第二集水井室13为至少两个时:
各第二集水井室13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121并行连接在第一集水井室12和取水井11之间,取水井11的进水孔24与其中一个第二集水井室13相连接,取水井1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其他第二集水井室13的下过水孔121相对应的下过水孔121,其他第二集水井室13与取水井11之间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121连通;
或,各第二集水井室13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121相互串联连通在第一集水井室12和取水井11之间;
第二集水井室13的井室上部的侧壁上还设有通气孔122。
由于沉沙井10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直接相连,雨水中的泥沙大部分沉降在沉沙井内。
上过水孔101与沉沙井10的进水孔24距离底板的高度相同,上过水孔101内安装有隔油管102,隔油管102一端伸入到第一集水井室12内,另一端
的位置低于上过水孔101的位置,使沉沙井10内的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漂浮于水面上而不能进入到隔油管102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集水井室12和沉沙井10的上过水孔101的流水底与沉沙井10的进水孔24的流水底距离底板的高度相同,即上过水孔101与沉沙井10的进水孔24位于同一水平的高度上,上过水孔101内安装有隔油管102,隔油管102一端伸入到第一集水井室12内,另一端的位置低于上过水孔101的位置,沉沙井10内的水位等于或高于上过水孔101的高度时,沉沙井10内的水才会进入到第一集水井室12内,此时沉沙井10内的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会漂浮于水面上,而隔油管102另一端即进水端的位置是低于上过水孔101的位置的,因此,隔油管102的进水端也必然是低于水面的高度的,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浮于水面上,水面等于或高于上过水孔101的高度,高于隔油管102的进水端,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则不能进入到隔油管102内。
本实施例中的隔油管102可以具体为塑料管、PVC管或水泥管。
沉沙井10只包括渗水井室,第一集水井室12、第二集水井室13和取水井11均包括至少一个渗水井室和/或至少一个储水井室,储水井室位于井室下部,渗水井室和储水井室之间、储水井室之间和渗水井室之间通过企口6相互配合连接,渗水井室可使渗水井室内部的水渗透到井室周围的土壤中;储水井室可储存排水系统排入到所述井室内部的水。
本实施例中的储水井室的材料和结构与实施例一种的储水井室和渗水井室相同的材料和结构,储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河沙和河沙;渗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和纤维,本实施例中的纤维可具体为玄武岩纤维和/或玻璃纤维。骨料材料之间的具有一定的缝隙,具有较强的硬度,纤维使得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拉和柔性,渗水井室由粗骨料、水泥和纤维混合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渗水性能,并能保证较强的抗拉和柔性。储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河沙和钢筋,钢筋可保证储水井室具有较强的支撑强度,河沙可将骨料之间的缝隙填充,因此,储水井室不会渗水,可实现储水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集水井的进水孔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下雨时,雨水流入排水系统,并经由进水孔进入到沉沙井10内,当沉沙井10内的水位上升至上过水孔101的流水底的高度时,沉沙井10内的水通过隔油管102流入 到第一集水井室12内,当第一集水井室12内的水位升至其下过水孔121时,第一集水井室12内得水流入到第二集水井室13内,当第二集水井室13内的水位升至其下过水孔121时,第二集水井室13内的水流入到取水井11内,当取水井11内的水位升至其下过水孔121时,第一集水井室12、第二集水井室13和取水井11内部的水则同时上升,且其水位都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当第一集水井室12、第二集水井室13和取水井11内部的水位上升至上过水孔的流水底时,若暴雨继续,且排水系统的下游排水不畅,排水系统的水位还继续上升,则排水系统还继续向集水井内部排水,沉沙井10、第一集水井室12、第二集水井室13和取水井11内部的水位继续上升,且保持统一水平面高度同时上升,直至井室顶部。雨停后,排水系统水位下降时,由于集水井内的水位高于排水管的流水底,则集水井内的水会通过沉沙井的进水孔排出,直至集水井内的水位高度与排水管的流水底相平,集水井内的水不再继续向外排出。集水井内的渗水井室内的水会渗透进入周围土壤中,补充土壤水分;而储水井室内部的水则得以储存,留作土壤干旱时抽出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沉沙井10沉积了雨水中的大部分泥沙,第一集水井室12和第二集水井室13可以对从沉沙井10内流出的水进行进一步的沉沙,雨水经过多次沉沙后进入到取水井11内,使得取水井11内的雨水水质提高,含沙量少。雨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都在沉沙井10内部,抽取井室内部的雨水时,从取水井11内部进行,而不从沉沙井10内部抽取,避免将沉沙井10内的泥沙、浮物和浮油抽出。沉沙井10的井盖可以打开,从而定期对其进行清理,以保证沉沙井的清洁度以及收集的雨水的洁净度。因此,第一集水井室、第二集水井室的下过水孔都设置在井室的下部,取水井的进水孔也设置在井室的下部,从取水井内抽取井室内部储存的雨水时,各集水井中的储水可通过下过水孔不断的流入取水井中,增大了水容量,而且也不会将井室底部的沉沙抽出,取出的水的水质更好。沉沙井10只包括渗水井室,沉沙井10内储存的雨水可以通过渗透的方式进入到周围的土壤中。整个集水井的雨水利用率很高,节约了水资源,且保护环境。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 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包括:底板、井室、井筒调节块、井圈和井盖,所述底板、所述井室、所述井筒调节块、所述井圈和所述井盖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井室的下部一体浇筑而成;所述井室侧壁上设有进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室包括至少一个渗水井室和/或至少一个储水井室,所述储水井室位于所述井室下部,所述渗水井室和所述储水井室之间、所述储水井室之间和所述渗水井室之间通过企口相互配合连接,所述渗水井室可使所述渗水井室内部的水渗透到所述井室周围的土壤中;所述储水井室可储存排水系统排入到所述井室内部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河沙和钢筋;所述渗水井室的材料包括粗骨料、水泥和纤维,或,所述渗水井室的材料与所述储水井室的材料相同,所述渗水井室的井室侧壁上均布有渗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井室的上部和所述井筒调节块的下部连接,所述井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井筒调节块的截面面积,所述盖板从所述井筒调节块下部的内壁延伸至所述井室的外壁,所述盖板盖住所述井室的一部分,所述井室的上部与所述盖板一体浇筑而成,所述井筒调节块和所述井圈之间通过企口相互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室和所述井筒调节块的内壁设置踏步孔,所述踏步孔内安装有U形踏步件,所述U形踏步件呈两列交错设置在所述井室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室和所述井筒调节块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关于所述井室或所述井筒调节块的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井室或所述井筒调节块上的所述吊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吊装孔的高度高于所述井室或所述井筒调节块的重心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与排水系统的排 水管道相连时,所述进水孔的流水底与排水管道的流水底位于同一平面上,或所述进水孔的流水底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水管道的流水底的位置。
8.一种集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沙井和取水井,所述沉沙井和所述取水井分别为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井,所述沉沙井的井室侧壁上的所述进水孔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相连接,所述沉沙井和所述取水井之间连接有第一集水井室,所述沉沙井的上部和所述第一集水井室的上部分别设有上过水孔,所述沉沙井和所述第一集水井室通过所述上过水孔连通在一起,所述第一集水井室的下部设有下过水孔,所述取水井的进水孔设置在所述取水井的下部,所述第一集水井室通过所述下过水孔和所述取水井的进水孔与所述取水井连通,所述沉沙井、所述取水井和所述第一集水井室的井室上部的侧壁上还设有通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井室和所述取水井之间的第二集水井室,所述第二集水井室的下部设有两个下过水孔;
所述第二集水井室为一个时,所述第二集水井室与所述第一集水井室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连通,所述第二集水井室通过其下过水孔和所述取水井的所述进水孔连通;
所述第二集水井室为至少两个时:
各所述第二集水井室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并行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水井室和所述取水井之间,
或,各所述第二集水井室通过各自的下过水孔相互串联连通在所述第一集水井室和所述取水井之间;
所述第二集水井室的井室上部的侧壁上还设有通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过水孔与所述沉沙井的所述进水孔距离所述底板的高度相同,所述上过水孔内安装有隔油管,所述隔油管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集水井室内,另一端距离所述底板的距离小于所述上过水孔距离所述底板的距离,使沉沙井内的水中的漂浮物和浮油漂浮于水面上而不能进入到隔油管内;
所述沉沙井只包括渗水井室,所述第一集水井室、所述第二集水井室和所述取水井均包括至少一个渗水井室和/或至少一个储水井室,所述储水井室位于所述井室下部,所述渗水井室和所述储水井室之间、所述储水井室之间和所述渗水井室之间通过企口相互配合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11739.9U CN205475662U (zh) | 2016-04-14 | 2016-04-14 | 一种井及集水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11739.9U CN205475662U (zh) | 2016-04-14 | 2016-04-14 | 一种井及集水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75662U true CN205475662U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40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31173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75662U (zh) | 2016-04-14 | 2016-04-14 | 一种井及集水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7566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5461A (zh) * | 2016-04-14 | 2016-07-06 | 日照市东兴城市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井及集水井 |
-
2016
- 2016-04-14 CN CN201620311739.9U patent/CN20547566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5461A (zh) * | 2016-04-14 | 2016-07-06 | 日照市东兴城市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井及集水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35461A (zh) | 一种井及集水井 | |
CN104563060B (zh) | 兼顾截流、调蓄、排涝功能的堤岸及改善水环境的方法 | |
CN104499560A (zh) | 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 | |
CN203487428U (zh) | 多功能公路道边管道 | |
CN106013400A (zh) |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 |
CN203361233U (zh) | 一种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 | |
CN205475662U (zh) | 一种井及集水井 | |
CN203256886U (zh) | 防杂物溢流的检查井 | |
JP2010037863A (ja) | 植栽型浸透トレンチ | |
CN110700386A (zh)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带有补给地下水功能的雨水井 | |
CN208280161U (zh) | 防堵塞型加筋透水混凝土复合挡土墙结构 | |
CN201704774U (zh) | 基于节地环保的下挖通道调蓄式渗井排水装置 | |
CN207828737U (zh) | 一种绿化带 | |
CN206916893U (zh) | 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 |
CN214460937U (zh) | 交通枢纽雨水花园结构 | |
CN100501019C (zh) | 地面集雨快速引蓄渗地的排水装置 | |
CN209652959U (zh) | 连通器式基坑降排水结构 | |
CN204311551U (zh) | 组合型雨水渗井 | |
CN204919660U (zh) | 雨水收集装置 | |
KR100984372B1 (ko) | 차도측 빗물 저류 및 침투시설 | |
CN209958480U (zh) | 一种景区绿化蓄水池结构 | |
CN109610265B (zh) | 一种地埋市政广场雨水收集系统 | |
CN209115282U (zh) | 一种近海水域区自动抽水装置 | |
KR100994672B1 (ko) | 만수 경고 기능이 있는 우수 저류조 | |
CN110924381A (zh) |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