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2861U - 一种中和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和沉淀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72861U CN205472861U CN201620076346.4U CN201620076346U CN205472861U CN 205472861 U CN205472861 U CN 205472861U CN 201620076346 U CN201620076346 U CN 201620076346U CN 205472861 U CN205472861 U CN 2054728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neutralizing tank
- cell body
- draft tube
- neutraliz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和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内安装有支架,支架上设有中心导流筒,中心导流筒中设有中和罐,池体与中心导流筒间设有第一环形通道,中心导流筒与中和罐间设有第二环形通道,中和罐连通有废水管,中和罐内设有混合装置;中和罐口设有第一堰板,中和罐口低于中心导流筒上端;池体内设有出水槽。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多套工艺设备一体化设置,减少了设备数量,前期设备投资费用低,降低了耗电量,节能减排且环保;占地面积少,降低了生产成本;中和、混合、沉淀及净化效果好;设备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安装及操作步简单,可用于新、旧项目;PH检测仪和自控装置可精确控制反应,节约药剂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和沉淀池。
背景技术
当前,在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首先废水通常采用酸碱中和法进行在中和池中处理,通过加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生石灰、消石灰、电石渣等)与水中的酸反应,通过搅拌器搅拌,使pH值达到均匀的合适值。中和液通过设于上部的溢流管溢流入中间池,中间池底部一侧设有中间泵,中和液通过中间泵打入沉淀池中,进行重力分离沉淀,最终以泥渣形式分离沉淀于底部,通过重力作用将泥渣压入污泥池,之后泥渣进行后续操作;而澄清水由沉淀池内上部的溢流口溢流排出。假如没有中间池,由泵直接接于中和池上部的溢流管,则当液面低于溢流管时,会产生汽蚀现象损坏泵,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中间池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现有的中和沉淀设备具有带搅拌器的中和池、中间池、中间泵和沉淀池,有些系统甚至还需有液位计、传感器、联锁装置及自控系统;多个设备前期投资费用高,占地面积大,耗电量大,管理烦杂,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设备数量少的、前期设备投资费用低的、耗电量低的、占地面积少的、管理简单的、可降低生产成本的、节能减排且环保的中和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和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内安装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导流筒,中心导流筒中安装有顶部敞口的中和罐,池体与中心导流筒之间设有第一环形通道,中心导流筒与中和罐之间设有第二环形通道,中和罐连通有用于输入废水的废水管,中和罐内设有混合装置;中和罐罐口的周边设有第一堰板,中和罐的罐口低于中心导流筒的上端;池体内壁上部还设有出水槽,出水槽一侧设有第二堰板,第一堰板的溢流口不低于第二堰板的溢流口。
当废水管中的废水输入中和罐中后,此时往中和罐投放酸或碱,以中和废水,使废水pH值达到合适值;混合装置再使废水PH值进一步均质化。废水源源不断地输入,促使PH中性均质化的废水通过第一堰板的溢流口溢流而出。由于中和罐的罐口低于中心导流筒的上端,所以溢流出的废水不会从中心导流筒上端进入池体,而向下从第二环形通道进入池体,中心导流筒起到了折流的作用,避免了废水中的污渣未经沉淀而通过池体进入出水槽,防止池体沉淀短路。在池体内部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分离污泥和澄清水,污泥沉淀往下,澄清水在池体内的上部,重力分离沉淀效果好,易净化废液。
由于第一堰板的溢流口不低于第二堰板的溢流口,所以随着废水管中的废水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和罐中的废水会不断漫过第一堰板溢流依次通过第二环形通道、第一环形通道进入池体,进一步促使池体上部的澄清水漫过第二堰板、溢流进出水槽;最终出水槽中的澄清水通过设于池体外侧的排水口排出,以保证池体中的液面始终处于正常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中和罐位于中心导流筒中间,中和罐的罐口为敞口,第一堰板省去中间提升池和提升泵,同时,周边均匀溢流消解了进水流速,增强了中 心导流筒的作用。中和罐运行时罐体处于水体中,巧妙利用水的浮力作为支撑,节约了占地面积,也解决了改造项目池顶无法承重的难题。本实用新型将中和、混合和沉淀工艺组合在一起,即多套不同工艺设备一体化设置,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中间池和中间泵,减少了设备数量,减少了前期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耗电量,节能减排且环保。只需一个工艺池的占地面积,即可同时满足多个工艺步骤,占地面积少,管理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溢流的方式,实现废水在同一液面,即不用设置中间泵,所以不需为防止泵的汽蚀而设置的液位计、传感器、联锁装置及自控系统等自控装置,进一步减少了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耗电量,可靠性高。
具体地,混合装置具有用于输入空气的进气管,进气管连通有若干曝气管,每根曝气管的曝气方向均斜向下、且朝向两侧。
通过设于中和罐罐底的曝气管向罐底两侧曝气,使废水管中输入的废水与投放的中和剂进一步进行上下翻腾、均匀混合中和,使废水均质化中和,H+浓度趋于均匀;还促使均质化的废水向上通过第一堰板溢出。若干曝气管可在罐底设置成排管型式,曝气口均匀设置,促使废水的均质化效果更佳,均质更全面,混合更充分。本实用新型的混合装置改变了以往搅拌器型式的搅拌方式,降低了耗电量,不需使用搅拌器、支架、联轴器、减速机及电机等设备,进一步减少了设备和机构数量,降低了投资成本。
具体地,中和罐内的底部设有排液口、用于启闭排液口的开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中和罐的罐内外液位的高度一致下,可通过罐外的浮力抵消罐内的同液位的废液重量;即池体安装处的材料仅承受中和罐罐体重量。如果未设置排液口,当在安装、拆卸或其他情况下,中和罐外的液面低于中和罐内的液面,甚至低于罐底时;中和罐内高于罐外的废液重量加 上中和罐本体的重量,可能会使中和罐安装处的材料,产生屈服;长期如此材料也会产生疲劳失效。因此,当在安装、拆卸或其他情况下,只需开启开关装置,开启排液口,形成U型连通管类似的结构,保证中和罐内外的液面高度一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液口,保证了设备可靠性,材料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开关装置包括封闭排液口的盖板和拉绳,盖板一端与中和罐底面铰接,拉绳一端系于盖板另一端上,拉绳的另一端设于池体外的一侧,盖板的密度大于废水的密度,盖板位于中和罐内。当需要开启盖板时,只需在池体外侧牵拉拉绳的另一端,拉绳即会将与中和罐底面铰接的盖板拉开;此时罐内、外即在底部连通,液位即可在用一高度。罐内的盖板的密度大于废水的密度,可防止盖板浮起,操作简单,密封效果好。
具体地,池体底部设有排泥口,排泥口连通有排泥管,排泥管连通有污泥池,污泥池安装于池体外的侧面上,污泥池的底部连通有抽泥泵。
本实用新型中,在池体内,通过重力分离作用,将废水中的泥渣沉降成污泥。由于废水源源不断地输入,重力势能促使底部的污泥依次通过排泥口、排泥管,并压入污泥池中;同时抽泥泵进行不断地抽出污泥。本实用新型将污泥池安装于池体外的侧面,设备一体化设置,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占地面积,安装、管理及拆运简便;自动化分离污泥,重力分离效果好。
优选地,第一堰板为齿形堰板;出水槽环向贴合于池体壁面上,第二堰板设于出水槽内侧。当中和罐罐内液面低于堰顶时,此时堰只起挡水作用;当罐内液面高于堰顶时,水就从堰顶溢过;水经过齿形堰板的抬挡作用,把大型杂质(泡沫、塑料袋、水中的悬浮物等)阻挡在中和罐内,流经齿形堰板的水就相对干净,达到初步净化水的目的。进一步地,第二堰 板也可为齿形堰板,水质净化效果更佳。此时,只需用撩杆撩起被阻挡的大型杂质,即可进一步操作,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池体上部环向设置的出水槽,制造简单;且充分利用池体的空间,即中和后的废水从中央向下流动,再向上进入池体沉淀,最后澄清液流动至池体四周,水质澄清效果好。
具体地,中心导流筒下方设有用于反射从中和罐中溢流出的废水水流的反射板,反射板安装于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为四个圆周均布的腿式支座,均匀受力,中心导流筒和中和罐安装稳定。中心导流筒下方的反射板,可使上方沉降的泥渣和废水混合物进一步反射至池体内的中部,进行重力分离,可进一步使池体内的废水进行均质化分离,可避免污泥过度集中,分离效果好。优选地,反射板为锥面朝上的锥型反射板,反射效果更佳。
具体地,中心导流筒中设有预埋件和用于固定中和罐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通过多个预埋件安装于中心导流筒中,中和罐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耳座,中和罐通过多个耳座安装于安装组件上,每个耳座与安装组件的安装面之间设有若干调整垫片。
耳座可使中和罐罐体进一步安装固定,设备稳定性好;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导流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先设置的预埋件便于安装组件的安装,安装简单;由于中心导流筒土建和预埋件的制作偏差,可能导致安装组件的安装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设置调整垫片可调整耳座的安装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可调性好。
进一步地,安装组件包括井字架和口字架,井字架安装于中心导流筒底部,口字架设于中心导流筒内的上部;中和罐穿过口字架、并安放于井 字架上;中和罐通过多个耳座安装于口字架上。
中和罐穿过口字架,可使中和罐进一步限位,限位效果好;井字架上仅适用于在中和罐内、外同液位时的罐体安放。井字架和口字架同时支撑中和罐,受力均匀且安装稳定。
具体地,中和罐罐壁上对称设有一对吊耳,便于中和罐的起吊和安装。
具体地,还包括控制器,废水管上连通有中和剂管,中和罐中设有PH检测仪,PH检测仪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中和剂管的开关。
当PH检测仪实时检测中和罐中H+离子浓度,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当H+离子浓度偏离预定值后,控制器控制中和剂管的开关,即控制中和剂管中的中和剂投放量,使废水管中的废水与中和剂管中的中和剂中和后的H+离子浓度趋于预定值;PH检测仪和自控装置的设置,可以精确控制反应,节约药剂用量。
具体地,中和剂管具有敞口管和滴入管,敞口管一端通过三通与一侧的废水管连通,三通的下部为混合液出口;敞口管另一端设有喇叭口,喇叭口大口朝上且超出中和罐的液面,滴入管管口设于喇叭口正上方。三通和上部喇叭口的作用为:1.药剂和水充分混合,2.药剂从喇叭口滴加,调试时可以直观的观测加药情况,3避免停车时虹吸造成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步骤如下:
1.首先池体内部为空置无废液,然后安装支架,再在支架上端安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心导流筒,此时各预埋件均已安装到位;污泥池一侧的抽泥泵也同时安装完毕;
2.在中心导流筒底部安装井字架,在井字架下方安装反射板;
3.在井字架上方的中心导流筒内壁上安装口字架;
4.再将中和罐穿过口字架、并通过耳座安放于井字架上,并用调整垫片适当调整耳座安装面高度;最后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其余剩下的零部件,安装完后,盖板需处于打开状态;然后打开废水管的进水阀,将废水输送入中和罐和池体内;
5.由于盖板处于打开状态,所以中和罐的罐体内、外的液面即会等液位上升;当液位上升至第一堰板的溢流口时,松开拉绳的另一端,使盖板将排液口封闭,此时废水管的废水还在源源不断的输入,即可使废水在中和罐内进行中和、混合和沉淀。
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操作的步骤简单;当需拆卸时,只需按以上步骤倒置操作。安装后,设备一体化设置,减少了设备数量,操作简便,使用的占地面积小,降低了耗电量,减少了生产成本,中和、沉淀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新项目,最主要的是还可用于旧项目设备的改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和沉淀池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和罐位于中心导流筒中间,中和罐的罐口为敞口,第一堰板省去中间提升池和提升泵,同时,周边均匀溢流消解了进水流速,增强了中心导流筒的作用。中和罐运行时罐体处于水体中,巧妙利用水的浮力作为支撑,节约了占地面积,也解决了改造项目池顶无法承重的难题;本实用新型将中和、混合和沉淀工艺组合在一起,即多套不同工艺设备一体化设置,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中间池和中间泵,减少了设备数量,减少了前期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耗电量,节能减排且环保;只需一个工艺池的占地面积,即可同时满足多个工艺步骤,占地面积少,管理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溢流的方式,实现废水在同一液面,即不用设置中间泵,所以不需为防止泵的汽蚀而设置 的液位计、传感器、联锁装置及自控系统等自控装置,进一步减少了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耗电量,可靠性高;
2.若干曝气管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混合装置改变了以往搅拌器型式的搅拌方式,降低了耗电量,不需使用搅拌器、支架、联轴器、减速机及电机等设备,进一步减少了设备和机构数量,降低了投资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液口,可保证设备可靠性,材料的稳定性;
4.盖板的密度大于废水的密度,可防止盖板浮起,密封效果好;设置拉绳,操作简单;
5.本实用新型将污泥池安装于池体外的侧面,设备一体化设置,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占地面积,安装、管理及拆运简便;自动化分离污泥,重力分离效果好;
6.第一堰板为齿形堰板;可把大型杂质(泡沫、塑料袋、水中的悬浮物等)阻挡在中和罐内,流经齿形堰板的水就相对干净,达到初步净化水的目的;只需用撩杆撩起被阻挡的大型杂质,即可进一步操作,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
7.三个以上圆周均布的腿式支座,均匀受力,中心导流筒和中和罐安装稳定;反射板可使上方沉降的泥渣和废水混合物进一步反射至池体内的中部,进行重力分离,可进一步使池体内的废水进行均质化分离,可避免污泥过度集中,分离效果好;
8.预埋件便于安装组件的安装,耳座可使中和罐罐体进一步安装固定,设备稳定性好;调整垫片可调整耳座的安装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可调性好;
9.中和罐穿过口字架,可使中和罐进一步限位,限位效果好;井字 架和口字架同时支撑中和罐,受力均匀且安装稳定;设置吊耳,便于中和罐的起吊和安装;
10.PH检测仪实时检测中和罐中H+离子浓度,再由控制器控制中和剂管中的中和剂投放量,使废水与中和剂中和后的H+离子浓度趋于预定值;PH检测仪和自控装置的设置,可以精确控制反应,节约药剂用量;
11.三通和上部喇叭口的作用为:1.药剂和水充分混合,2.药剂从喇叭口滴加,调试时可以直观的观测加药情况,3避免停车时虹吸造成回流;
12.本实用新型安装拆卸简单,可用于新项目,最主要的是还可用于旧项目设备的改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和沉淀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和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在盖板打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和沉淀池的安装时第一步骤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和沉淀池的安装时第二步骤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和沉淀池的安装时第三步骤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有混合装置的中和罐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有混合装置的中和罐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装置的仰视图;
图15是图14的A-A剖视图。
其中:1.中和罐,11.第一堰板,12.排液口,13.盖板,14.拉绳,15.耳座,16.吊耳,17.PH检测仪;2.水槽,21.第二堰板;3.废水管,31.中和剂管,311.敞口管,312.滴入管,313.喇叭口;41.排泥口,42.排泥管,43.污泥池,44.抽泥泵;51.进气管,52.曝气管;61.中心导流筒,62.支架,63.井字架,64.口字架,65.预埋件,66.调整垫片,67.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1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和沉淀池的具体实施例,包括池体,池体内安装有支架62,支架62上安装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导流筒61,中心导流筒61中安装有顶部敞口的中和罐1,池体与中心导流筒61之间设有第一环形通道,中心导流筒61与中和罐1之间设有第二环形通道,中和罐1连通有用于输入废水的废水管3,中和罐1内设有混合装置;中和罐1罐口的周边设有第一堰板11,中和罐1的罐口低于中心导流筒61的上端;池体内壁上部还设有出水槽2,出水槽2一侧设有第二堰板21,第一堰板11的溢流口不低于第二堰板21的溢流口。
当废水管3中的废水输入中和罐1中后,此时往中和罐1投放酸或碱,
以中和废水,使废水pH值达到合适值;混合装置再使废水PH值进一步均质化。废水源源不断地输入,促使PH中性均质化的废水通过第一堰板11的溢流口溢流而出。由于中和罐1的罐口低于中心导流筒61的上端,所以溢流出的废水不会从中心导流筒61上端进入池体,而向下从第二环形通道进入池体,中心导流筒61起到了折流的作用,避免了废水中的污渣未经沉淀而通过池体进入出水槽2,防止池体沉淀短路。在池体内部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分离污泥和澄清水,污泥沉淀往下,澄清水在池体内的上部,重力分离沉淀效果好,易净化废液。
由于第一堰板11的溢流口不低于第二堰板21的溢流口,所以随着废水管3中的废水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和罐1中的废水会不断漫过第一堰板11溢流依次通过第二环形通道、第一环形通道进入池体,进一步促使池体上部的澄清水漫过第二堰板21、溢流进出水槽2;最终出水槽2中的澄清水通过设于池体外侧的排水口排出,以保证池体中的液面始终处于正常位置。
本实施例的中和罐1位于中心导流筒61中间,中和罐1的罐口为敞口,第一堰板11省去中间提升池和提升泵,同时,周边均匀溢流消解了进水流速,增强了中心导流筒61的作用。中和罐1运行时罐体处于水体中,巧妙利用水的浮力作为支撑,节约了占地面积,也解决了改造项目池顶无法承重的难题。本实施例将中和、混合和沉淀工艺组合在一起,即多套不同工艺设备一体化设置,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中间池和中间泵,减少了设备数量,减少了前期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耗电量,节能减排且环保。只需一个工艺池的占地面积,即可同时满足多个工艺步骤,占地面积少,管理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溢流的方式,实现废水在同一液面,即不用设置中间泵,所以不需为防止 泵的汽蚀而设置的液位计、传感器、联锁装置及自控系统等自控装置,进一步减少了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耗电量,可靠性高。
具体地,混合装置具有用于输入空气的进气管51,进气管51连通有若干曝气管52,每根曝气管52的曝气方向均斜向下、且朝向两侧。
通过设于中和罐1罐底的曝气管52向罐底两侧曝气,使废水管3中输入的废水与投放的中和剂进一步进行上下翻腾、均匀混合中和,使废水均质化中和,H+浓度趋于均匀;还促使均质化的废水向上通过第一堰板11溢出。若干曝气管52可在罐底设置成排管型式,曝气口均匀设置,促使废水的均质化效果更佳,均质更全面,混合更充分。本实施例的混合装置改变了以往搅拌器型式的搅拌方式,降低了耗电量,不需使用搅拌器、支架、联轴器、减速机及电机等设备,进一步减少了设备和机构数量,降低了投资成本。
具体地,中和罐1内的底部设有排液口12、用于启闭排液口12的开关装置。
本实施例的中和罐1的罐内外液位的高度一致下,可通过罐外的浮力抵消罐内的同液位的废液重量;即池体安装处的材料仅承受中和罐1罐体重量。如果未设置排液口12,当在安装、拆卸或其他情况下,中和罐1外的液面低于中和罐1内的液面,甚至低于罐底时;中和罐1内高于罐外的废液重量加上中和罐1本体的重量,可能会使中和罐1安装处的材料,产生屈服;长期如此材料也会产生疲劳失效。因此,当在安装、拆卸或其他情况下,只需开启开关装置,开启排液口12,形成U型连通管类似的结构,保证中和罐1内外的液面高度一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排液口12,保证了设备可靠性,材料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开关装置包括封闭排液口12的盖板13和拉绳14,盖板13一端与中和罐1底面铰接,拉绳14一端系于盖板13另一端上,拉绳14的另一端设于池体外的一侧,盖板13的密度大于废水的密度,盖板13位于中和罐1内。当需要开启盖板13时,只需在池体外侧牵拉拉绳14的另一端,拉绳14即会将与中和罐1底面铰接的盖板13拉开;此时罐内、外即在底部连通,液位即可在用一高度。罐内的盖板13的密度大于废水的密度,可防止盖板13浮起,操作简单,密封效果好。
具体地,池体底部设有排泥口41,排泥口41连通有排泥管42,排泥管42连通有污泥池43,污泥池43安装于池体外的侧面上,污泥池43的底部连通有抽泥泵44。
本实施例中,在池体内,通过重力分离作用,将废水中的泥渣沉降成污泥。由于废水源源不断地输入,重力势能促使底部的污泥依次通过排泥口41、排泥管42,并压入污泥池43中;同时抽泥泵44进行不断地抽出污泥。本实施例将污泥池43安装于池体外的侧面,设备一体化设置,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占地面积,安装、管理及拆运简便;自动化分离污泥,重力分离效果好。
优选地,第一堰板11为齿形堰板;出水槽2环向贴合于池体壁面上,第二堰板21设于出水槽2内侧。当中和罐1罐内液面低于堰顶时,此时堰只起挡水作用;当罐内液面高于堰顶时,水就从堰顶溢过;水经过齿形堰板的抬挡作用,把大型杂质(泡沫、塑料袋、水中的悬浮物等)阻挡在中和罐1内,流经齿形堰板的水就相对干净,达到初步净化水的目的。进一步地,第二堰板21也可为齿形堰板,水质净化效果更佳。此时,只需用撩杆撩起被阻挡的大型杂质,即可进一步操作,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 池体上部环向设置的出水槽2,制造简单;且充分利用池体的空间,即中和后的废水从中央向下流动,再向上进入池体沉淀,最后澄清液流动至池体四周,水质澄清效果好。
具体地,中心导流筒61下方设有用于反射从中和罐1中溢流出的废水水流的反射板67,反射板67安装于支架62上。本实施例的支架62为四个圆周均布的腿式支座,均匀受力,中心导流筒61和中和罐1安装稳定。中心导流筒61下方的反射板67,可使上方沉降的泥渣和废水混合物进一步反射至池体内的中部,进行重力分离,可进一步使池体内的废水进行均质化分离,可避免污泥过度集中,分离效果好。优选地,反射板67为锥面朝上的锥型反射板67,反射效果更佳。
具体地,中心导流筒61中设有预埋件65和用于固定中和罐1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通过多个预埋件65安装于中心导流筒61中,中和罐1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耳座15,中和罐1通过多个耳座15安装于安装组件上,每个耳座15与安装组件的安装面之间设有若干调整垫片66。
耳座15可使中和罐1罐体进一步安装固定,设备稳定性好;优选地,本实施例的中心导流筒6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先设置的预埋件65便于安装组件的安装,安装简单;由于中心导流筒61土建和预埋件65的制作偏差,可能导致安装组件的安装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设置调整垫片66可调整耳座15的安装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可调性好。
进一步地,安装组件包括井字架63和口字架64,井字架63安装于中心导流筒61底部,口字架64设于中心导流筒61内的上部;中和罐1穿过口字架64、并安放于井字架63上;中和罐1通过多个耳座15安装于口字架64上。
中和罐1穿过口字架64,可使中和罐1进一步限位,限位效果好;井字架63上仅适用于在中和罐1内、外同液位时的罐体安放。井字架63和口字架64同时支撑中和罐1,受力均匀且安装稳定。
具体地,中和罐1罐壁上对称设有一对吊耳16,便于中和罐1的起吊和安装。
具体地,还包括控制器,废水管3上连通有中和剂管31,中和罐1中设有PH检测仪17,PH检测仪17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中和剂管31的开关。
当PH检测仪17实时检测中和罐1中H+离子浓度,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当H+离子浓度偏离预定值后,控制器控制中和剂管31的开关,即控制中和剂管31中的中和剂投放量,使废水管3中的废水与中和剂管31中的中和剂中和后的H+离子浓度趋于预定值;PH检测仪17和自控装置的设置,可以精确控制反应,节约药剂用量。
具体地,中和剂管31具有敞口管311和滴入管312,敞口管311一端通过三通与一侧的废水管3连通,三通的下部为混合液出口;敞口管311另一端设有喇叭口313,喇叭口313大口朝上且超出中和罐1的液面,滴入管312管口设于喇叭口313正上方。三通和上部喇叭口的作用为:1.药剂和水充分混合,2.药剂从喇叭口滴加,调试时可以直观的观测加药情况,3避免停车时虹吸造成回流。
本实施例的安装步骤如下:
1.如图8和图9所示,首先池体内部为空置无废液,然后安装支架62,再在支架62上端安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心导流筒61,此时各预埋件65均已安装到位;污泥池43一侧的抽泥泵44也同时安装完毕;
2.如图10所示,在中心导流筒61底部安装井字架63,在井字架63下方安装反射板67;
3.如图11所示,在井字架63上方的中心导流筒61内壁上安装口字架64;
4.如图6所示,再将中和罐1穿过口字架64、并通过耳座15安放于井字架63上,并用调整垫片66适当调整耳座15安装面高度;最后安装本实施例的其余剩下的零部件,安装完后,盖板13需处于打开状态;然后打开废水管3的进水阀,将废水输送入中和罐1和池体内;
5.由于盖板13处于打开状态,所以中和罐1的罐体内、外的液面即会等液位上升;当液位上升至第一堰板11的溢流口时,松开拉绳14的另一端,使盖板13将排液口12封闭,此时如图2所示;此时废水管3的废水还在源源不断的输入,即可使废水在中和罐1内进行中和、混合和沉淀。
本实施例安装和操作的步骤简单;当需拆卸时,只需按以上步骤倒置操作。安装后,设备一体化设置,减少了设备数量,操作简便,使用的占地面积小,降低了耗电量,减少了生产成本,中和、沉淀效果好;本实施例可用于新项目,最主要的是还可用于旧项目设备的改造。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安装有支架(62),所述支架(62)上安装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导流筒(61),所述中心导流筒(61)中安装有顶部敞口的中和罐(1),所述池体与中心导流筒(61)之间设有第一环形通道,中心导流筒(61)与中和罐(1)之间设有第二环形通道,所述中和罐(1)连通有用于输入废水的废水管(3),所述中和罐(1)内设有混合装置;所述中和罐(1)罐口的周边设有第一堰板(11),所述中和罐(1)的罐口低于中心导流筒(61)的上端;所述池体内壁上部还设有出水槽(2),所述出水槽(2)一侧设有第二堰板(21),所述第一堰板(11)的溢流口不低于第二堰板(21)的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具有用于输入空气的进气管(51),所述进气管(51)连通有若干曝气管(52),每根曝气管(52)的曝气方向均斜向下、且朝向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罐(1)内的底部设有排液口(12)、用于启闭排液口(12)的开关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封闭排液口(12)的盖板(13)和拉绳(14),所述盖板(13)一端与中和罐(1)底面铰接,所述拉绳(14)一端系于盖板(13)另一端上,所述拉绳(14)的另一端设于池体外的一侧,所述盖板(13)的密度大于废水的密度,所述盖板(13)位于中和罐(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排泥口(41),所述排泥口(41)连通有排泥管(42),所述排泥管(42)连通有污泥池(43),所述污泥池(43)安装于池体外的侧面上,所述污泥池(43)的底部连通有抽泥泵(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堰板(11)为齿形堰板;所述出水槽(2)环向贴合于池体壁面上,所述第二堰板(21)设于出水槽(2)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流筒(61)下方设有用于反射从中和罐(1)中溢流出的废水水流的反射板(67),所述反射板(67)安装于支架(6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流筒(61)中设有预埋件(65)和用于固定中和罐(1)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通过多个预埋件(65)安装于中心导流筒(61)中,所述中和罐(1)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耳座(15),所述中和罐(1)通过多个耳座(15)安装于安装组件上,每个耳座(15)与安装组件的安装面之间设有若干调整垫片(6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井字架(63)和口字架(64),所述井字架(63)安装于中心导流筒(61)底部,所述口字架(64)设于中心导流筒(61)内的上部;所述中和罐(1)穿过口字架(64)、并安放于井字架(63)上;所述中和罐(1)通过多个耳座(15)安装于口字架(64)上;所述中和罐(1)罐壁上对称设有一对吊耳(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废水管(3)上连通有中和剂管(31),所述中和罐(1)中设有PH检测仪(17),所述PH检测仪(17)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中和剂管(31)的开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76346.4U CN205472861U (zh) | 2016-01-26 | 2016-01-26 | 一种中和沉淀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76346.4U CN205472861U (zh) | 2016-01-26 | 2016-01-26 | 一种中和沉淀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72861U true CN205472861U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1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7634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72861U (zh) | 2016-01-26 | 2016-01-26 | 一种中和沉淀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728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02623A (zh) * | 2016-01-26 | 2016-04-20 | 何旭红 | 一种中和沉淀池 |
-
2016
- 2016-01-26 CN CN201620076346.4U patent/CN2054728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02623A (zh) * | 2016-01-26 | 2016-04-20 | 何旭红 | 一种中和沉淀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1066791A1 (zh) | 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9665608A (zh) | 一种气提搅拌式高密度澄清池及澄清方法 | |
CN205472861U (zh) | 一种中和沉淀池 | |
CN108675566A (zh) |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5502623B (zh) | 一种中和沉淀池 | |
CN209081513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沉淀分离器 | |
CN202945075U (zh) | 组合气浮装置 | |
CN209618965U (zh) | 一种气提搅拌式高密度澄清池 | |
CN112591894B (zh) | 一种水处理生物脱氮反应器 | |
CN104843931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0237250U (zh) | 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 | |
CN207072835U (zh) | 一体化成套气浮滤池装置 | |
KR101672022B1 (ko) | 에스비알 공법에 의한 하수처리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장치 | |
CN206853199U (zh) | 一种折伞式活性污泥沉淀器 | |
CN205472860U (zh) | 一种化学反应沉淀器 | |
CN2475727Y (zh) | 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313316U (zh) | 适合生活污水处理的智能化控制的调节装置 | |
CN211302343U (zh) | 一种新型斜管沉淀式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7103216U (zh) | 一种一体化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6038831U (zh) | 一种新型sbr工艺出水装置 | |
CN217025563U (zh) | 一种多功能集装箱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试验装置 | |
KR101741655B1 (ko) | 에스비알 공법에 의한 수처리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장치 | |
CN117800460B (zh) | 一种便于处理废水的荧光剂缩合反应系统 | |
KR100456661B1 (ko) | 상등액 배출장치 | |
CN210825616U (zh)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