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2185U - 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72185U
CN205472185U CN201620117644.3U CN201620117644U CN205472185U CN 205472185 U CN205472185 U CN 205472185U CN 201620117644 U CN201620117644 U CN 201620117644U CN 205472185 U CN205472185 U CN 205472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arm
bar
bar portion
hook assembly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176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亮宅
广濑稔
王宙
姜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sheng Fujitec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sheng Fujitec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sheng Fujitec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sheng Fujitec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176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72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72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72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本实用新型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用于设置于电梯的轿门并且与在电梯的层门安装的门球配合来控制轿门的开关,该轿门锁同步门刀包括能够调整各刀臂与锁钩组件之间的距离的至少一个联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应对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的轿门锁同步门刀以及采用该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电梯。

Description

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门锁同步门刀及采用该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交通运输工具,在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设备而不可或缺。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梯己经成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在现有技术的电梯中,由于国家标准对轿门锁同步门刀中各刀臂的长度的限制,因此无法应对电梯的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而且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应对各种情况下的不同距离参数要求的灵活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应对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的轿门锁同步门刀以及采用该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电梯。
为了实现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轿门锁同步门刀,所述轿门锁同步门刀用于设置于电梯的轿门,并且所述轿门锁同步门刀与在所述电梯的层门安装的门球配合来控制所述轿门的开关,所述轿门锁同步门刀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用于固定于所述轿门;固定刀臂,所述固定刀臂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固定刀臂 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触发刀臂,所述触发刀臂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并且位于所述固定刀臂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安装空间中,使得所述触发刀臂能够与所述固定刀臂贴合和分离;活动刀臂,所述活动刀臂与所述固定刀臂、所述触发刀臂间隔开地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活动刀臂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使得所述活动刀臂能够朝向和远离所述固定刀臂运动;动锁钩组件;静锁钩组件,所述静锁钩组件能够与所述动锁钩组件扣合和分离;第一联动机构,所述第一联动机构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联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触发刀臂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动锁钩组件固定;以及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二联动机构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刀臂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为能够与所述静锁钩组件接触和分离的自由端,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触发刀臂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能够调整自身长度的第一长度调整机构,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活动刀臂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能够调整自身长度的第二长度调整机构。
优选地,在所述轿门锁同步门刀安装于所述轿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联动机构、所述第二联动机构、所述动锁钩组件和所述静锁钩组件均位于所述固定刀臂、所述触发刀臂和所述活动刀臂的上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扣钩杆,所述扣钩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动锁钩组件固定于所述扣钩杆的一端;以及第一长度调整杆,作为所述第一长度调整机构的所述第一长度调整杆的一端与所述扣钩杆的另一端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长度调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触发刀臂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更优选地,在所述扣钩杆与所述底板的转动连接的部位处,在所述扣钩杆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更优选地,所述第一长度调整杆包括彼此固定且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与所述扣钩杆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杆部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杆部固定的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第二杆部的一端与所述触发刀臂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杆部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杆部的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和所述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中的至少一方为长孔,通过穿过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和所述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的固定件将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弯折杆,所述弯折杆的弯折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弯折杆的一端为所述自由端;以及第二长度调整杆,作为所述第二长度调整机构的所述第二长度调整杆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杆的另一端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长度调整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刀臂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更优选地,在所述弯折杆与所述底板的转动连接的部位处,在所述弯折杆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更优选地,所述第二长度调整杆包括彼此固定且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的第三杆部和第四杆部,所述第三杆部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杆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杆部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杆部固定的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第四杆部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刀臂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四杆部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杆部的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和所述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中的至少一方为长孔,通过穿过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和所述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的固定件将所述第三杆部和所述第四杆部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更优选地,在所述弯折杆的所述自由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静锁 钩组件接触和分离的滚轮,并且所述静锁钩组件固定于所述电梯的门机,所述静锁钩组件包括与所述动锁钩组件的扣钩扣合和分离的锁扣、与所述动锁钩组件的第一开关触点接合和分离的第二开关触点以及与所述自由端接触和分离的悬臂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应对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的轿门锁同步门刀以及采用该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电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分解结构图;
图2A示出了轿门关闭到位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B示出了轿门关闭到位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A示出了轿门正常开启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B示出了轿门正常开启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A示出了在轿厢外开启轿门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B示出了在轿厢外开启轿门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5A示出在非平层区域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B示出在非平层区域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
2:固定刀臂
3:触发刀臂
4:活动刀臂
5:动锁钩组件501:扣钩502:第一开关触点
6:静锁钩组件601:锁扣602:第二开关触点603:悬臂片
7:第一联动机构701:扣钩杆702:第一长度调整杆7021:第一杆部7022:第二杆部703:第一弹性件
8:第二联动机构801:弯折杆802:第二长度调整杆8021:第三杆部8022:第四杆部803:第二弹性件804:滚轮
901:第一杆902:第二杆903:第三杆904:第四杆905:第五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突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结构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分解结构图;图2A示出了轿门关闭到位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B示出了轿门关闭到位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平面图。参照图1至图2B(主要如图1和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轿门锁同步门刀设置于电梯的轿门,并且该轿门锁同步门刀与在电梯的层门安装的门球配合来控制轿门的开关。
如图所示,该轿门锁同步门刀包括:底板1,其固定于轿门;固定刀臂2,其固定于底板1,在固定刀臂2与底板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触发刀臂3,其能 够相对于底板1转动地安装于底板1并且位于固定刀臂2与底板1之间的安装空间,使得触发刀臂3能够与固定刀臂2贴合和分离;活动刀臂4,其与固定刀臂2、触发刀臂3间隔开地安装于底板,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于底板1转动使得活动刀臂4能够朝向和远离固定刀臂2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固定刀臂2、触发刀臂3和活动刀臂4彼此平行地配置;动锁钩组件5;以及静锁钩组件6,其与动锁钩组件5扣合和分离。当电梯的轿门关闭或开启时,该静锁钩组件6与动锁钩组件5对应地扣合和分离。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刀臂3通过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杆901、第二杆902安装于底板1,即第一杆901、第二杆902的一端与触发刀臂3可转动地连接而另一端与底板1可转动地连接。因此,该触发刀臂3、第一杆901、第二杆902、底板1形成第一连杆机构,触发刀臂3可以在第一杆901和第二杆902的作用下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刀臂4通过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杆903、第四杆904安装于底板1,即第三杆903、第四杆904的一端与活动刀臂4可转动地连接而另一端与底板1可转动地连接。因此,该活动刀臂4、第三杆903、第四杆904、底板1形成第二连杆机构,活动刀臂4可以在第三杆903和第四杆904的作用下摆动。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轿门锁同步门刀包括第一联动机构7,例如通过销等使第一联动机构7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底板1,第一联动机构7的一端与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一联动机构7的另一端与动锁钩组件5固定。实际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机构7的一端通过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五杆905而间接地与触发刀臂3连接,该第五杆905通过螺栓等与第二杆902直接固定在一起。该轿门锁同步门刀还包括第二联动机构8,例如通过销等使其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底板1,第二联动机构8的一端与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二联动机构8的另一端为与静锁钩组件6接触和分离的自由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联动机构8的一端与活动刀臂4是直接连 接的。其中,为了实现长度可调整的目的,第一联动机构7还包括与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能够调整自身长度的第一长度调整机构702,第二联动机构8还包括与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能够调整自身长度的第二长度调整机构802。这样,能够实现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可调整的目的。
优选地,如图所示,在轿门锁同步门刀安装于轿门的状态下,第一联动机构7、第二联动机构8、动锁钩组件5和静锁钩组件6均位于固定刀臂2、触发刀臂3和活动刀臂4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一联动机构7包括:扣钩杆701,扣钩杆701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底板1,动锁钩组件5固定于扣钩杆701的一端;以及第一长度调整杆702,作为第一长度调整机构的第一长度调整杆702的一端与扣钩杆701的另一端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一长度调整杆702的另一端与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优选地,在扣钩杆701与底板1的转动连接的部位处,在扣钩杆701与底板1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703,该第一弹性件703优选地为盘簧。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703对扣钩杆701施加沿逆时针方向的力,使得第一弹性件703除在触发刀臂3落下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之外,还起到了增加动锁钩组件5的稳定性的作用,保证了第一开关触点502与第二开关触点602接触良好,且有效避免了轿门锁在振动的情况下动锁钩组件5发生抖动,出现接触不良,从而导致危险的产生。
为了实现长度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度调整杆702包括彼此固定且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的第一杆部7021和第二杆部7022。第一杆部7021的一端与扣钩杆701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一杆部7021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第二杆部7022固定的两个圆形的安装孔,第二杆部7022的一端与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二杆部7022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第一杆部7021的两个圆形安装孔一一对应的两个长圆形的安装孔。各长圆形 的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杆部7022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各长圆形的安装孔的宽度优选地与上述的圆形的安装孔的直径相等。通过分别穿过上述两个圆形的安装孔和两个长圆形的安装孔的固定件(通常为螺栓等)将第一杆部7021和第二杆部7022固定在一起。当需要对第一长度调整杆702进行长度调整时,可以使长圆形安装孔的不同部分与圆形安装孔对准再使用固定件对第一杆部7021和第二杆部7022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联动机构8包括:弯折杆801,弯折杆801的弯折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底板1,弯折杆801的一端为自由端;以及第二长度调整杆802,作为第二长度调整机构的第二长度调整杆802的一端与弯折杆801的另一端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二长度调整机构802的另一端与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在弯折杆801与底板1的转动连接的部位处,在弯折杆801与底板1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803,该第二弹性件803同样优选地为盘簧。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件803对弯折杆801施加沿顺时针方向的力,其能够在活动刀臂4落下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
为了实现长度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长度调整杆802包括彼此固定且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的第三杆部8021和第四杆部8022,第三杆部8021的一端与弯折杆801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三杆部8021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第四杆部8022固定的两个圆形的安装孔。第四杆部8022的一端与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四杆部8022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第三杆部8021的两个圆形的安装孔一一对应的两个长圆形的安装孔。通过穿过两个长圆形的安装孔和两个圆形的安装孔的固定件(通常为螺栓等)将第三杆部8021和第四杆部8022固定在一起。第二长度调整杆802的长度调整方式与第一长度调整杆702的长度调整方式相同。
另外,优选地,在弯折杆801的自由端设置有能够与静锁钩组件6接触和分离的滚轮804,以该滚轮804作为第二联动机构8的受力部位,以下说明第 二联动机构8通过滚轮804受力的过程。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动锁钩组件5包括彼此固定的扣钩501和第一开关触点502。而静锁钩组件6包括与所述扣钩501扣合和分离的锁扣601、与第一开关触点502接合和分离的第二开关触点602以及悬臂片603。
具体地,第一开关触点502用于与静锁钩组件6的第二开关触点602吸合,形成安全回路,从而验证轿门是否锁紧。当第一开关触点502与第二开关触点602吸合时,轿门锁同步门刀可以形成安全回路,表示轿门正常锁紧,从而电梯正常上下运行;当第一开关触点502与第二开关触点602断开时,轿门锁同步门刀不能形成安全回路,轿门为开启或非正常关闭状态,电梯不会上下运行。另外,动锁钩组件5与静锁钩组件6之间的距离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确保在轿门关闭时,扣钩501能够处于水平位置,且距离锁扣601有一定的距离,避免轿门关闭时动锁钩组件5与静锁钩组件6相互影响,从而保证轿门正常开关运行稳定顺畅。此外,该静锁钩组件6固定于电梯的门机,当轿门锁同步门刀的其它部件沿着门机滑动的过程中,第二联动机构8的滚轮804会受到该悬臂片603的反作用力,进而带动活动刀臂4的运动以实现轿门的不同动作。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轿门锁同步门刀的具体结构。以下将参照图2A至图5B说明该轿门锁同步门刀在轿门处于不同状态下时的各种工作状态。
轿门锁同步门刀的工作状态
如图2A至图2B所示,在轿门关闭时,除了静锁钩组件6以外,轿门锁同步门刀的其它部件沿着门机向接近静锁钩组件6的方向滑动。第二联动机构8能够通过滚轮804而在悬臂片603的推动下带动活动刀臂4朝向远离固定刀臂2的方向运动,以使活动刀臂4与门球(门球固定于电梯的层门,图中未显示,下同)分离。而门球带动触发刀臂3朝向远离固定刀臂2的方向运动,从而带 动动锁钩组件5朝向与静锁钩组件6扣合的方向运动。当轿门处于正常关闭状态时,第一开关触点502与第二开关触点602吸合形成安全回路,电梯可以正常运行。
图3A示出了轿门正常开启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B示出了轿门正常开启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平面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开启轿门时,除了静锁钩组件6以外,轿门锁同步门刀的其它部件沿着门机向远离静锁钩组件6的方向滑动。第二联动机构8与悬臂片603脱离接触,活动刀臂4朝向固定刀臂2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通过门球推动触发刀臂3朝向固定刀臂2的方向运动。固定刀臂2限制触发刀臂3运动过度,最终触发刀臂3与固定刀臂2相贴合。触发刀臂3带动动锁钩组件5朝向与静锁钩组件6分离的方向运动。当轿门处于正常开启状态时,第一开关触点502与第二开关触点602分离以断开安全回路,电梯不能运行。
图4A示出了在轿厢外开启轿门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示出了在轿厢外开启轿门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平面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当电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在轿厢的外部打开轿门时(例如从层门侧),活动刀臂4能够在门球的推动下朝向远离固定刀臂2的方向运动。同时,活动刀臂4带动触发刀臂3朝向固定刀臂2的方向运动,以使触发刀臂3带动动锁钩组件5朝向与静锁钩组件6分离的方向运动,以开启轿门。另外,活动刀臂4在向远离固定刀臂2的方向运动时,可以设置限位部件来限定活动刀臂运动过度。
图5A示出了在非平层区域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B示出了在非平层区域时图1中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状态的平面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当电梯位于非平层区域时,动锁钩组件5的扣钩501与静锁钩组件6的锁扣601完全锁住,门球与活动刀臂4和触发刀臂3均不接触且不相互作用,动锁钩组件5无法向远离静锁钩组件6的方向运动,在轿厢内不能打 开轿门。因此,在电梯位于非平层区域时,能有效防止轿厢内人员在电梯非平层区把轿门打开,或电梯在上下运动过程中或其它干扰开门信号误操作而把轿门打开,从而杜绝轿厢内人员在非平层区时坠落的危险。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结构和各种工作状态,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这种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电梯。
(其它)
虽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如上记载,但是仍需要说明的是:
1.在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起到将各部件固定到轿门上的作用的底板1实际上包括彼此分离的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固定于轿门,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均是用于将其它部件固定于轿门。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该底板1可以一体地固定于轿门。
2.虽然未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在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刀臂2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直接固定于底板1。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固定刀臂2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于底板1。
3.虽然在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触发刀臂3和活动刀臂4分别通过多个不同的杆901、902、903、904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底板1。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触发刀臂3和活动刀臂4可以分别通过一个杆或大于两个的杆安装于底板1。
4.虽然在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长度调整的方式是通过采用相互对应的不同种类的安装孔(圆形的安装孔和长圆形的安装孔)来实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实现长度调整。
5.另外,关于本实用新型电梯门同步门刀的运行原理和过程还可以参考本申请人于2015年11月13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520904780.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内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应对锁钩组件与各 刀臂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锁钩组件与各刀臂之间的距离的轿门锁同步门刀以及采用该轿门锁同步门刀的电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轿门锁同步门刀,所述轿门锁同步门刀用于设置于电梯的轿门,并且所述轿门锁同步门刀与在所述电梯的层门安装的门球配合来控制所述轿门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门锁同步门刀包括:
底板(1),所述底板(1)用于固定于所述轿门;
固定刀臂(2),所述固定刀臂(2)固定于所述底板(1),所述固定刀臂(2)与所述底板(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触发刀臂(3),所述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1)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1)并且位于所述固定刀臂(2)与所述底板(1)之间的安装空间中,使得所述触发刀臂(3)能够与所述固定刀臂(2)贴合和分离;
活动刀臂(4),所述活动刀臂(4)与所述固定刀臂(2)、所述触发刀臂(3)间隔开地安装于所述底板(1),所述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1)转动使得所述活动刀臂(4)能够朝向和远离所述固定刀臂(2)运动;
动锁钩组件(5);
静锁钩组件(6),所述静锁钩组件(6)能够与所述动锁钩组件(5)扣合和分离;
第一联动机构(7),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1),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的一端与所述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的另一端与所述动锁钩组件(5)固定;以及
第二联动机构(8),所述第二联动机构(8)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1),所述第二联动机构(8)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机构(8)的另一端为能够与所述静锁钩组件(6)接触和分离的自由端,
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包括与所述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能够调整自身长度的第一长度调整机构(702),所述第二联动机构(8)包括与所述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能够调整自身长度的第二长度调整机构(8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轿门锁同步门刀安装于所述轿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所述第二联动机构(8)、所述动锁钩组件(5)和所述静锁钩组件(6)均位于所述固定刀臂(2)、所述触发刀臂(3)和所述活动刀臂(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包括:
扣钩杆(701),所述扣钩杆(701)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1),所述动锁钩组件(5)固定于所述扣钩杆(701)的一端;以及
第一长度调整杆(702),作为所述第一长度调整机构的所述第一长度调整杆(702)的一端与所述扣钩杆(701)的另一端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长度调整杆(702)的另一端与所述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扣钩杆(701)与所述底板(1)的转动连接的部位处,在所述扣钩杆(701)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70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长度调整杆(702)包括彼此固定且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的第一杆部(7021)和第二杆部(7022),
所述第一杆部(7021)的一端与所述扣钩杆(701)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杆部(7021)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杆部(7022)固定的至少两个安装孔,
所述第二杆部(7022)的一端与所述触发刀臂(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杆部(7022)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杆部(7021)的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
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和所述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中的至少一方为长孔,
通过穿过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和所述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的固定件将所述第一杆部(7021)和所述第二杆部(7022)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8)包括:
弯折杆(801),所述弯折杆(801)的弯折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1),所述弯折杆(801)的一端为所述自由端;以及
第二长度调整杆(802),作为所述第二长度调整机构的所述第二长度调整杆(802)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杆(801)的另一端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长度调整机构(802)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杆(801)与所述底板(1)的转动连接的部位处,在所述弯折杆(801)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80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长度调整杆(802)包括彼此固定且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的第三杆部(8021)和第四杆部(8022),
所述第三杆部(8021)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杆(801)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杆部(8021)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杆部(8022)固定的至少两个安装孔,
所述第四杆部(8022)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刀臂(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四杆部(8022)的另一端的重叠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杆部(8021)的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
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和所述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中的至少一方为长孔,
通过穿过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和所述至少两个附加安装孔的固定件将所述第三杆部(8021)和所述第四杆部(8022)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杆(801)的所述自由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静锁钩组件(6)接触和分离的滚轮(804),并且
所述静锁钩组件(6)固定于所述电梯的门机,所述静锁钩组件(6)包括与所述动锁钩组件(5)的扣钩(501)扣合和分离的锁扣(601)、与所述动锁钩组件(5)的第一开关触点(502)接合和分离的第二开关触点(602)以及与所述自由端接触和分离的悬臂片(603)。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轿门锁同步门刀。
CN201620117644.3U 2016-02-05 2016-02-05 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Active CN205472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17644.3U CN205472185U (zh) 2016-02-05 2016-02-05 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17644.3U CN205472185U (zh) 2016-02-05 2016-02-05 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72185U true CN205472185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75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17644.3U Active CN205472185U (zh) 2016-02-05 2016-02-05 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72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3605B (zh) 一种电梯集成轿门锁的异步门刀
KR101206600B1 (ko) 가이드 레일에 대한 이탈방지 구조를 갖는 호차
WO2017031829A1 (zh) 一种电梯门刀
US9739080B2 (en) Devi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sliding door
CN107069521B (zh) 一种开关柜
CN105197380B (zh) 一种翻转锁止结构
CN103287953A (zh) 一种电梯集成轿门锁异步门刀装置
KR101835308B1 (ko) 엘리베이터 승강로 도어 락 및 이를 위한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03738820B (zh) 一种防止人坠落的电梯门锁紧装置
JP2020534225A (ja) かごドアロック付きのエレベータのドアマシン装置
CN205257744U (zh) 一种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CN205472185U (zh) 轿门锁同步门刀及电梯
CN102398833B (zh) 电梯轿门锁同步门刀
KR20100119031A (ko)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구동 개폐장치
CN210366556U (zh) 一种电梯门锁装置
CN203998555U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功能的电梯门刀装置
CN102981353A (zh) 一种前维护翻转机构
CN205616411U (zh) 一种电梯门刀装置
JP6195589B2 (ja) ホーム柵
KR20090008877U (ko) 착, 탈이 용이한 미닫이 도어
CN203833440U (zh) 一种防止人坠落的电梯门锁紧装置
CN107010519A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带轿门锁的同步门刀装置
CN207713229U (zh) 一种电梯轿门门刀及解锁装置
CN105668394A (zh) 一种自锁型电梯组件
KR101333052B1 (ko) 슬라이드 도어의 슬라이더 장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