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46728U - 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46728U CN205446728U CN201620192161.XU CN201620192161U CN205446728U CN 205446728 U CN205446728 U CN 205446728U CN 201620192161 U CN201620192161 U CN 201620192161U CN 205446728 U CN205446728 U CN 2054467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spool
- valve body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包括阀体、安装在阀体内部的阀杆以及安装在阀杆上的阀芯,所述阀体内部设有与阀芯配合的副阀腔,所述阀芯插入副阀腔内部且相对于副阀腔做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所述阀芯上设有连通阀体内部的进水孔以及连通副阀腔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始终位于副阀腔内部,所述阀体上设有贯穿阀体且连通副阀腔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排水孔配合,这样可以防止低温阀体内积水结冰,保证阀门的正常工作,也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阀门多用于供水系统,长期使用后阀门的阀体内部会有积水残留。尤其在冬季或气温比较低的供水系统中,阀体内的积水易结冰,进而影响阀门的正常使用,也会降低阀门的使用寿命。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排出积水且提高阀门使用寿命的阀门的排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包括阀体、安装在阀体内部的阀杆以及安装在阀杆上的阀芯,所述阀体内部设有与阀芯配合的副阀腔,所述阀芯插入副阀腔内部且相对于副阀腔做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所述阀芯上设有连通阀体内部的进水孔以及连通副阀腔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始终位于副阀腔内部,所述阀体上设有贯穿阀体且连通副阀腔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排水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进水孔设置在阀芯的上表面上;所述排水孔设置在阀芯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副阀腔设置在阀体中心,所述阀体和副阀腔通过两个加强筋连接,所述副阀腔的内部凹设有若干环形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阀芯配合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设置在加强筋上,且排水槽为阶梯槽。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的上表面凸伸形成若干导引柱;所述阀体上安装有位于阀芯上方且与阀芯密封配合的阀座,所述阀座内部凸设有若干对位于导引柱两侧的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套设在阀杆上;所述阀杆一端连接在阀体上;所述阀门包括与阀杆另一端连接的启动连杆;所述阀杆在启动连杆的带动下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所述阀芯在阀杆的转动下使得阀芯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上靠近启动连杆的一端安装有位于阀芯和阀杆之间的传递件,所述传递件与阀芯通过螺纹配合,所述传递件套在阀杆外侧且相对阀杆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部还设有套在阀杆外侧的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连接阀体底部且插入阀芯中,所述限位套管位于传递件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端还连接有上阀体,所述启动连杆位于上阀体中。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阀门关闭后,阀体内的积水通过进水孔进入阀芯和副阀腔内,阀芯上的排水孔与阀体上的排水槽对齐,积水通过排水孔和排水槽排出,这样可以防止低温阀体内积水结冰,保证阀门的正常工作,也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阀门的排水装置在非排水的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门的排水装置在排水的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门的排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3描述本实用新型阀门的排水装置的结构和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包括阀体1、安装在阀体1内部的阀杆2、安装在阀杆2上的阀芯3、设置在阀体1内部且与阀芯3配合的副阀腔4、设置在阀芯3上且连通阀体1内部的进水孔5和连通副阀腔4的排水孔6以及贯穿阀体1且连通副阀腔4的排水槽7。
本实用新型的阀门为供水栓。所述阀门还包括连接在阀体1上端的上阀体8以及与阀杆2连接且位于上阀体8中的启动连杆9。所述阀体1与上阀体8通过扣合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启动连杆9带动阀杆2在水平方向上旋转。
所述阀杆2一端伸入阀体1的副阀腔4内且安装在副阀腔4上;另一端连接启动连杆9。所述阀杆2的下端是插在副阀腔上且自由转动。所述阀杆2的上端也是插入到启动连杆9中且固定连接。
所述阀芯3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进水孔5设置在阀芯3的上表面上;所述排水孔6设置在阀芯3的侧面(即圆周面)上。所述阀芯3的上表面凸伸形成若干导引柱10。所述阀体1上安装有位于阀芯3上方且与阀芯3密封配合的阀座11。所述阀座11内部凸设有若干对位于导引柱10两侧的限位块12(详参图3)。导引柱10和限位块12相互配合限制了阀芯3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所述阀芯3在阀杆2的转动下使得阀芯3相对于阀杆2做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所述阀芯3插入副阀腔4内部且也相对于副阀腔4做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
所述阀芯3上靠近启动连杆9的一端安装有位于阀芯3和阀杆2之间的传递件13。所述传递件13采用铜螺母,其与阀芯3通过螺纹配合固定。所述传递件13套在阀杆2外侧且相对阀杆2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由于阀杆2的水平方向运动,便为传递件10提供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力,但是由于阀芯3的水平方向上的限位,所以最后只剩竖直方向上的力,进而传递件13与阀芯3共同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所述副阀腔4为中空的球体,且设置在阀体1中心。所述阀体1和副阀腔4通过两个加强筋14连接。所述副阀腔4的内部凹设有若干环形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设有与阀芯配合的密封圈16。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密封圈16。
所述副阀腔4内部还设有套在阀杆2外侧的限位套管17。所述限位套管17固定连接副阀腔4的底部且插入阀芯3的内部。所述限位套管17位于传递件13下方,这样可以限制传递件13的行程,进而限制了阀芯3的行程。
所有排水孔6始终位于副阀腔4内。
所述排水槽7为阶梯槽,且设置在加强筋14上。在竖直方向上,排水槽7设置在两个密封圈16中。
本实用新型阀门的排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的非排水状态,阀门的阀芯3开启,无需排水,阀芯3与副阀腔1由密封圈13密封,排水孔6与排水槽7断开不排水;阀芯3上浮,阀门渐渐关闭,排水孔6与排水槽7渐渐对齐;如图2所示的排水状态,阀门关闭,排水孔6与排水槽7连通,阀体1的积水通过进水孔5进入阀芯3内部,由排水孔6和排水槽7排出。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包括阀体、安装在阀体内部的阀杆以及安装在阀杆上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部设有与阀芯配合的副阀腔,所述阀芯插入副阀腔内部且相对于副阀腔做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所述阀芯上设有连通阀体内部的进水孔以及连通副阀腔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始终位于副阀腔内部,所述阀体上设有贯穿阀体且连通副阀腔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排水孔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进水孔设置在阀芯的上表面上;所述排水孔设置在阀芯的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腔设置在阀体中心,所述阀体和副阀腔通过两个加强筋连接,所述副阀腔的内部凹设有若干环形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阀芯配合的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设置在加强筋上,且排水槽为阶梯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上表面凸伸形成若干导引柱;所述阀体上安装有位于阀芯上方且与阀芯密封配合的阀座,所述阀座内部凸设有若干对位于导引柱两侧的限位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套设在阀杆上;所述阀杆一端连接在阀体上;所述阀门包括与阀杆另一端连接的启动连杆;所述阀杆在启动连杆的带动下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所述阀芯在阀杆的转动下使得阀芯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靠近启动连杆的一端安装有位于阀芯和阀杆之间的传递件,所述传递件与阀芯通过螺纹配合,所述传递件套在阀杆外侧且相对阀杆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部还设有套在阀杆外侧的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连接阀体底部且插入阀芯中,所述限位套管位于传递件下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端还连接有上阀体,所述启动连杆位于上阀体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091080 | 2015-12-29 | ||
CN201521109108 | 2015-12-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46728U true CN205446728U (zh) | 2016-08-10 |
Family
ID=56602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92161.XU Active CN205446728U (zh) | 2015-12-29 | 2016-03-14 | 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467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17514A (zh) * | 2021-11-22 | 2022-02-08 | 台州市艾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式防冻水龙头 |
-
2016
- 2016-03-14 CN CN201620192161.XU patent/CN2054467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17514A (zh) * | 2021-11-22 | 2022-02-08 | 台州市艾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式防冻水龙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46728U (zh) | 一种阀门的排水装置 | |
CN101761686A (zh) | 一种在承压水箱上设置的进排气专用阀 | |
CN204282524U (zh) | 一体化闸门泵 | |
CN205226418U (zh) | 一种防沙水泵底阀密封结构 | |
CN203176505U (zh) | 电磁液压组合常闭阀门 | |
CN203979600U (zh) | 进排气阀 | |
CN204878983U (zh) | 双向液压操作的液压阀 | |
CN204834742U (zh) | 一种蓄电池灌酸用控制装置 | |
CN203822605U (zh) | 一种防漏压水井 | |
CN205678187U (zh) | 一种稳定性强的单向阀 | |
CN203429710U (zh) | 真空抑制器用排气隔水装置 | |
CN203023553U (zh) | 止回式节水阀 | |
CN203151290U (zh) | 一种电机的端盖机构 | |
CN204403544U (zh) | 一种防漏阀门 | |
CN204827905U (zh) | 用于手动式抽油机的出油口组件 | |
CN203174678U (zh) | 一种用于无负压设备的真空抑制器 | |
CN104235377A (zh) | 一种加强型密封圈 | |
CN203963134U (zh) | 凸耳式缓闭止回阀 | |
CN202787484U (zh) | 不锈钢浮箱拍门 | |
CN207848464U (zh) | 一种静水压力试验机用注水阀 | |
CN203718024U (zh) | 一种可承受高压的直通式隔膜阀 | |
CN209180144U (zh) | 一种装有安全阀的压机夹具控制油路 | |
CN209781754U (zh) | 一种船用生活污水三通旋阀 | |
CN202927060U (zh) | 密封性好的快开排泥阀 | |
CN204114562U (zh) | 轻烃液化气脱水器启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