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1332U -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1332U
CN205421332U CN201520907440.5U CN201520907440U CN205421332U CN 205421332 U CN205421332 U CN 205421332U CN 201520907440 U CN201520907440 U CN 201520907440U CN 205421332 U CN205421332 U CN 205421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teel pipe
overlapping
steel
core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074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重
杨开
杨苏
陈巍
张宇
刘涛
刘忠池
梁艳文
林如涛
刘照华
周炜
陈立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074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1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1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1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包括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和筏板顶标高以上的钢管混凝土叠合墙,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包括先行幅段与后续幅段,该先行幅段和后续幅段之间为刚性连接;筏板顶标高以上的钢管混凝土叠合墙包括钢管、设置于钢管外围的叠合墙,以及所述叠合墙之间的连梁;钢管伸入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中。本实用新型采用地连墙与钢管混凝土叠合墙相结合形式,提高了地下室剪力墙的压弯和受剪承载力,且大大缩短了筏板顶标高以下的地连墙钢筋笼高度,有效避免了单幅地连墙钢筋笼吊重过大,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与地下结构都面临着深基坑工程的问题。逆作法就是一项近几年发展起来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与传统的深基坑施工方法相比,逆作法具有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缩短建设周期等诸多优点,它克服了常规临时支护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经济手段。
现阶段,高层、超高层建筑地下室逆作法施工逐渐增多,其中核心筒地下连续墙作为逆作法永久结构支护技术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尚未有地下连续墙作为核心筒基础的先例。
使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核心筒的基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地下连续墙分幅位置与核心筒墙体约束边缘构件及墙体开洞的位置保持一致比较困难;地下连续墙幅段之间钢筋连通难度大;单幅墙片钢筋笼的总长度与重量均较大,需要分段吊装;地下连续墙长度大,对施工垂直度偏差要求高;地下室楼面梁与楼面板需通过地下连续墙中预埋钢筋与地下连续墙连接,施工难度大;在墙体折角部位,成槽时容易出现塌孔等等问题。
因此,为了使地下连续墙在结构设计上能更好的满足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的要求,有必要研发一种更加合理并且便于施工的核心筒逆作地下连续墙,已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力合理、便于施工且承载力高的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从而克服现有的地下连续墙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包括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和筏板顶标高以上的钢管混凝土叠合墙,
所述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包括先行幅段与后续幅段,该先行幅段和后续幅段之间为刚性连接;
所述筏板顶标高以上的钢管混凝土叠合墙包括钢管、设置于钢管外围的叠合墙,以及所述叠合墙之间的连梁;
所述钢管伸入所述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钢管之间设有与所述叠合墙同宽的暗梁,所述暗梁中设置有H型钢,所述H型钢固定连接在设置于所述钢管外壁的外环节点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管混凝土叠合墙上部还设置有转换梁,所述转换梁中设置有H型钢,所述H型钢固定连接在设置于所述钢管外壁的外环节点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环节点的外环宽度不小于所述暗梁宽度的0.7倍。
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管的外壁上设有沿轴向固定的连接板,所述叠合墙中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拉筋、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位于所述钢管之间的水平分布筋通过所述连接板与钢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梁中间部分的纵筋通过所述连接板与钢管焊接,其两侧部分的纵筋锚固在所述叠合墙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梁两侧部分的纵筋锚固在所述叠合墙中的锚固长度不小于laE。
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管伸入所述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中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钢管外径的3倍。
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管外壁上还设置有抗剪栓钉。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地下连续墙与钢管混凝土叠合墙相结合形式,可大大缩短筏板顶标高以下的地连墙部分钢筋笼高度,有效避免了单幅地连墙钢筋笼吊重过大,降低施工难度,减小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并且由钢管混凝土柱与叠合墙共同形成钢管混凝土叠合墙,可大大提高核心筒剪力墙的压弯和受剪承载力。
2.本实用新型使地下室部分核心筒墙体厚度与筏板以下地连墙厚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地连墙的承载力,减小对伴桩的需求,基础传力更加直接,同时缓解伴桩引起对筏板抗剪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减小筏板厚度。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筏板顶标高以下核心筒地下连续墙的结构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筏板顶标高以下核心筒地下连续墙幅段间连接节点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墙的结构布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下连续墙施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墙中连梁配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墙中配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叠合墙中水平钢筋与钢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叠合墙中暗梁的H型钢与圆钢管的连接节点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是一种将地下连续墙与钢管混凝土叠合墙相结合的地连墙,包括筏板顶标高以下的地下连续墙和筏板顶标高以上的钢管混凝土叠合墙。
参照附图1和2可见,筏板顶标高以下的地下连续墙包括先行幅段1与后续幅段2,由于该地下连续墙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承受的水平剪力小,所以各幅段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如采用常规H型钢接头3连接。施工时,先行幅段1的两侧端部分别焊接H型钢接头3,其先行幅段1钢筋笼的水平分布筋焊接在H型钢接头3的翼缘上。其先行幅段1与后续幅段2中钢筋采用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
参照附图3和4可见,筏板顶标高以上的钢管混凝土叠合墙包括钢管4、设置于钢管外围的叠合墙5,以及各段叠合墙之间的连梁6。该钢管4应伸入筏板顶标高以下的地下连接墙中,其伸入长度不小于3倍钢管外径。
施工时,钢管4应与先行幅段1或后续幅段2的钢筋笼进行有效连接,再一同吊装入槽。浇注混凝土时,槽段内混凝土浇筑高度为筏板顶标高处,钢管内也需浇筑混凝土,待地下室逆作阶段施工时,同时施工钢管外包的叠合墙5和连梁6。
参照附图6和7所示,钢管4的外壁上沿轴向设置连接板10,叠合墙5的钢筋布置包括拉筋12、水平分布筋13和竖向分布筋14,钢管4之间的水平分布筋13通过连接板10与钢管4焊接,该结构有利于增强叠合墙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其中,钢筋采用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
该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还需在首层设置转换梁,该转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共同承担地上结构顺作的竖向荷载。为保证转换梁8与钢管混凝土柱4有效连接,在转换梁8内需设置H型钢。
还为了进一步增强逆作施工过程中钢管柱的稳定性,在钢管4之间设置与叠合墙5同宽的暗梁7,暗梁7中设置H型钢11保证暗梁7与钢管4的有效连接。
参照附图8和9所示,钢管4与暗梁7和转换梁8中的H型钢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外环节点15,该外环节点15的外环宽度不小于0.7倍的暗梁宽度,其牛腿与H型钢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螺栓数量按抗剪等强原则确定。该外环节点15是在逆作阶段焊接安装,安装时需定位准确,钢管4的表面需清理干净,保证外环板与钢管的有效连接。
参照附图5所示,连梁6中的纵向钢筋9可通过不同方式与叠合墙5连接,中间部分的纵筋9通过连接板10与钢管4焊接连接,两侧部分的纵筋9锚固在钢管外包的叠合墙5中,其锚固长度不小于laE。
还可在钢管4的外壁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抗剪栓钉,增强钢管4与叠合墙体5的整体性。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合理设置钢管4的数量,以满足逆作时承载力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划分待挖的地下连续墙槽段,在槽口位置处设置导墙;
(2)进行成槽作业,同时采取措施防止槽壁坍塌,如使用泥浆护壁,形成不同长度的各槽段;
(3)根据要求分段制作先行幅段1的钢筋笼,在先行幅段1的钢筋笼两端部分别设置H型钢3,并将先行幅段1上部的空钢管与钢筋笼有效连接,保证吊装时的稳定性,同时吊装槽内;
(4)浇筑先行幅段1及空钢管4内混凝土,完成先行幅段1和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并在肥槽内回填砂石,振捣密实,随后开挖和施工后续幅段2和其上的钢管混凝土柱;
(5)安装转换梁8中的H型钢梁,施工首层型钢混凝土转换梁8,该转换梁8和钢管混凝土柱4共同承担地上顺作的核心筒竖向荷载;施工首层梁板结构,并预留取土口,方便开挖地下室逆作阶段土方;
(6)开挖地下土方,施工地下一层结构时,地下土方开挖至地下一层标高以下,并清除肥槽中填充的砂石,安装外环节点15、暗梁7中H型钢梁11,以及布置叠合墙5和连梁6的钢筋,浇筑混凝土,完成叠合墙5、连梁6和地下一层梁板结构;
(7)随后自上而下逐层完成圆钢管混凝土叠合墙外包混凝土5和地下梁板结构,直至筏板封底。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筏板顶标高以下的地连墙部分钢筋笼高度大大缩短,可有效避免单幅地连墙钢筋笼吊重过大,降低施工难度,减小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且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叠合墙共同形成钢管混凝土柱组合剪力墙,可大大提高核心筒剪力墙的压弯和受剪承载力。
(2)本实用新型在钢管外表面设置抗剪栓钉,且与叠合墙通过多排水平钢筋连接,使该地连墙的结构整体性强,还可以有效减小施工偏差对核心筒完成尺寸的影响,并使地下室墙体开洞、连梁钢筋的锚固问题容易得到解决。
(3)本实用新型钢管柱的位置设置与地连墙分幅位置彼此独立,可以避免其相互影响,且该钢管柱位置可与地面以上墙内型钢位置保持一致,使传力效果更加明确。
(4)本实用新型使地下室部分核心筒墙体厚度与筏板以下地连墙厚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地连墙的承载力,减小对伴桩的需求,基础传力更加直接,同时缓解伴桩引起对筏板抗剪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减小筏板厚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和筏板顶标高以上的钢管混凝土叠合墙,
所述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包括先行幅段与后续幅段,该先行幅段和后续幅段之间为刚性连接;
所述筏板顶标高以上的钢管混凝土叠合墙包括钢管、设置于钢管外围的叠合墙,以及所述叠合墙之间的连梁;
所述钢管伸入所述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之间设有与所述叠合墙同宽的暗梁,所述暗梁中设置有H型钢,所述H型钢固定连接在设置于所述钢管外壁的外环节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叠合墙上部还设置有转换梁,所述转换梁中设置有H型钢,所述H型钢固定连接在设置于所述钢管外壁的外环节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节点的外环宽度不小于所述暗梁宽度的0.7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外壁上设有沿轴向固定的连接板,所述叠合墙中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拉筋、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位于所述钢管之间的水平分布筋通过所述连接板与钢管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中间部分的纵筋通过所述连接板与钢管焊接,其两侧部分的纵筋锚固在所述叠合墙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伸入所述筏板顶标高以下的核心筒地下连续墙中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钢管外径的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外壁上还设置有抗剪栓钉。
CN201520907440.5U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Active CN205421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7440.5U CN205421332U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7440.5U CN205421332U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1332U true CN205421332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1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07440.5U Active CN205421332U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13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7887A (zh) * 2021-09-23 2022-01-21 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筒的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7887A (zh) * 2021-09-23 2022-01-21 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筒的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34739U (zh) 端部钢板连接定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CN204370431U (zh) 一种咬合长短桩围护结构
CN104947682A (zh) 一种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及其装置
CN207228617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的混凝土浇筑模板抗浮结构
CN208486404U (zh)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的混凝土剪力墙
CN205387754U (zh) 一种新型钢管混泥土结构用预制节点
CN208702421U (zh) 一种下穿既有桩基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
CN104005414B (zh) 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撑立柱的施工方法
CN205421332U (zh)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CN205024719U (zh) 桩基础与地下连续墙一体化的逆作法施工竖向支撑体系
CN204311457U (zh)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用组合式支护体系
CN208563658U (zh) 一种预制格构组合剪力墙装配单体
CN212248256U (zh) 前墙后桩联合支护的梁式连接结构
CN102392417A (zh) 双悬臂大钢管承重支架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2139604U (zh) 基坑支护用现浇异型钢筋混凝土桩芯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CN105298147A (zh) 超深基坑螺旋下降物料快速运输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CN205742151U (zh) 一种逆作施工的地下连续墙结构
CN206036408U (zh) 横跨基坑的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结构
CN213682141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2248255U (zh) 一种前墙后桩双排支护的板式连接结构
CN211006701U (zh) 桩墙合一的基坑支护结构
CN106592632A (zh) 一种逆作法施工地下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722392U (zh) 一种剪力墙结构的模板构造
CN203654297U (zh) 一种逆作法中柱体钢筋的连接结构
CN102677679A (zh) 建筑基坑用现浇异型钢筋混凝土桩芯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44, No. 19 Che Zhuang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19 Che Kung Chuang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