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6634U -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16634U CN205416634U CN201521041733.6U CN201521041733U CN205416634U CN 205416634 U CN205416634 U CN 205416634U CN 201521041733 U CN201521041733 U CN 201521041733U CN 205416634 U CN205416634 U CN 2054166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tter coat
- fibre
- absorbent material
- oil
- retard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所述吸油棉包括PE防漏层、吸油层和阻燃层,所述PE防漏层沿吸油层的四周边缘复合固定,所述吸油层形成于PE防漏层表面,所述吸油层由吸油高分子纤维和热粘结纤维形成的长丝进行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织造形成纤网,并对纤网进行针刺形成,所述阻燃层形成于吸油层上表面,所述阻燃层由柔性涂覆布、粘合层和阻燃材料组成,所述阻燃材料通过粘合层涂覆在柔性涂覆布上。本实用新型吸油棉既具有良好的吸油特性、阻燃特性,又增加了吸油棉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且不掉毛、不分层、不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污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背景技术
当海面发生石油泄露,或工厂发生漏油对附件河道造成污染时,一般有三种去除油污的方法,一是分散法,即采用油分散剂,打碎油膜,使其变成微粒,分散到水相中去,油分散剂加快了油的微粒化过程,使油沿垂直方向扩散,不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从而不去粘附船舶,礁石和海岸线。使用分散剂增加了油的表面积,加速了油的生物降解。但分散剂往往毒性较大,溢油面积大时,化油效率不高,且仅适用于海面石油泄露的处理。二是凝固法,即采用凝油剂,迅速提高油的粘度,使浮油结成块状物,便于回收,凝固法不如分散法用的普遍,因为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回收困难。三是吸附法,即采用吸油材料将油吸附,从而达到清理油污染的目的。吸附法是解决油污染的根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油污染的效果,且吸附的油污还可通过加工回收。
吸油材料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经过科技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原先研究的重点无机材料、天然有机材料由于吸油性较差,吸水量多而逐渐离开人们的视野,现在研究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功能高分子的制备上。目前,国内外均有合成吸油树脂的开发,但侧重点不同,其合成原料可以分为丙烯酸酯类和a-烯烃类。由于后者价格昂贵,故多使用丙烯酸酯类物质合成。
现有的高分子吸油材料虽然很少吸水而且只选择性地吸油,但在使用过程中受压易漏油,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这些吸油材料在吸附油污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来指示吸附油污的多少,因而不能直观的判断吸油材料是否吸附饱和,实际使用中往往做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吸油材料的吸附容量,造成浪费。另外,化学合成或化学改性的吸油材料存在严重的缺陷:(1)材料自身就是生物不可降解(或生物不可完全降解)的材料,清除油污的同时又再度污染环境;(2)产品制备工艺复杂,成本昂贵;(3)产品中常有副产物的残留,大部分副产物为表面活性剂,工业生产的废水自身就是危害环境;(4)传统吸油棉并不能防止静电,而在吸油棉中积聚的静电进行放电会使吸附的油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制造出阻燃的吸油棉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克服现有的吸油棉具有静电导致吸附油之后的吸油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所述吸油棉包括PE防漏层、吸油层和阻燃层,所述PE防漏层沿吸油层的四周边缘复合固定,所述吸油层形成于PE防漏层表面,所述吸油层由吸油高分子纤维和热粘结纤维形成的长丝进行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织造形成纤网,并对纤网进行针刺形成,所述阻燃层形成于吸油层上表面,所述阻燃层由柔性涂覆布、粘合层和阻燃材料组成,所述阻燃材料通过粘合层涂覆在柔性涂覆布上。
进一步地,所述PE防漏层的厚度为15-50mm,所述吸油层的厚度为5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吸油层表面具有锥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纤维的原料为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进一步地,所述长丝中热粘结纤维的含量为5%-25%。
进一步地,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和所述热粘结纤维的直径比在5:1-7:1,所述热粘结纤维的长度是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长度的1/5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热粘结纤维的表层为高度氧化、分子重量低的退化聚烯烃,内层为极小的氧化、分子重量大的退化聚烯径,中层为中级氧化的退化聚烯烃。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吸油棉结合针刺生产工艺,既具有良好的吸油特性,又增加了吸油棉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且不掉毛、不分层、不脱落。
2、本实用新型的吸油棉可以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吸油棉具有非常好的阻燃效果,解决了吸油棉吸油之后易燃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结构示意图。
图中:1-PE防漏层,2-吸油层,3-阻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所述吸油棉包括PE防漏层1、吸油层2和阻燃层3,所述PE防漏层1沿吸油层2的四周边缘复合固定,所述PE防漏层1的厚度为15mm,所述吸油层2形成于PE防漏层1表面,所述吸油层2表面具有锥形孔,所述吸油层2的厚度为50mm,所述吸油层2由吸油高分子纤维和热粘结纤维形成的长丝进行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织造形成纤网,并对纤网进行针刺形成,所述阻燃层3形成于吸油层2上表面,所述阻燃层3由柔性涂覆布、粘合层和阻燃材料组成,所述阻燃材料通过粘合层涂覆在柔性涂覆布上。
所述高分子纤维的原料为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长丝中热粘结纤维的含量为5%。
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和所述热粘结纤维的直径比在5:1,所述热粘结纤维的长度是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长度的1/6。
所述热粘结纤维的表层为高度氧化、分子重量低的退化聚烯烃,内层为极小的氧化、分子重量大的退化聚烯径,中层为中级氧化的退化聚烯烃。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所述吸油棉包括PE防漏层1、吸油层2和阻燃层3,所述PE防漏层1沿吸油层2的四周边缘复合固定,所述PE防漏层1的厚度为50mm,所述吸油层2形成于PE防漏层1表面,所述吸油层2表面具有锥形孔,所述吸油层2的厚度为200mm,所述吸油层2由吸油高分子纤维和热粘结纤维形成的长丝进行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织造形成纤网,并对纤网进行针刺形成,所述阻燃层3形成于吸油层2上表面,所述阻燃层3由柔性涂覆布、粘合层和阻燃材料组成,所述阻燃材料通过粘合层涂覆在柔性涂覆布上。
所述高分子纤维的原料为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长丝中热粘结纤维的含量为25%。
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和所述热粘结纤维的直径比在7:1,所述热粘结纤维的长度是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长度的1/7。
所述热粘结纤维的表层为高度氧化、分子重量低的退化聚烯烃,内层为极小的氧化、分子重量大的退化聚烯径,中层为中级氧化的退化聚烯烃。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所述吸油棉包括PE防漏层1、吸油层2和阻燃层3,所述PE防漏层1沿吸油层2的四周边缘复合固定,所述PE防漏层1的厚度为30mm,所述吸油层2形成于PE防漏层1表面,所述吸油层2表面具有锥形孔,所述吸油层2的厚度为100mm,所述吸油层2由吸油高分子纤维和热粘结纤维形成的长丝进行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织造形成纤网,并对纤网进行针刺形成,所述阻燃层3形成于吸油层2上表面,所述阻燃层3由柔性涂覆布、粘合层和阻燃材料组成,所述阻燃材料通过粘合层涂覆在柔性涂覆布上。
所述高分子纤维的原料为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长丝中热粘结纤维的含量为15%。
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和所述热粘结纤维的直径比在6:1,所述热粘结纤维的长度是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长度的1/8。
所述热粘结纤维的表层为高度氧化、分子重量低的退化聚烯烃,内层为极小的氧化、分子重量大的退化聚烯径,中层为中级氧化的退化聚烯烃。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吸油棉结合针刺生产工艺,既具有良好的吸油特性,又增加了吸油棉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且不掉毛、不分层、不脱落。
2、本实用新型的吸油棉可以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吸油棉具有非常好的阻燃效果,解决了吸油棉吸油之后易燃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棉包括PE防漏层(1)、吸油层(2)和阻燃层(3),所述PE防漏层(1)沿吸油层(2)的四周边缘复合固定,所述吸油层(2)形成于PE防漏层(1)表面,所述吸油层(2)由吸油高分子纤维和热粘结纤维形成的长丝进行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织造形成纤网,并对纤网进行针刺形成,所述阻燃层(3)形成于吸油层(2)上表面,所述阻燃层(3)由柔性涂覆布、粘合层和阻燃材料组成,所述阻燃材料通过粘合层涂覆在柔性涂覆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PE防漏层(1)的厚度为15-50mm,所述吸油层(2)的厚度为5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层(2)表面具有锥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和所述热粘结纤维的直径比在5:1-7:1,所述热粘结纤维的长度是所述吸油高分子纤维长度的1/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粘结纤维的表层为高度氧化、分子重量低的退化聚烯烃,内层为极小的氧化、分子重量大的退化聚烯径,中层为中级氧化的退化聚烯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41733.6U CN205416634U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41733.6U CN205416634U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16634U true CN205416634U (zh) | 2016-08-03 |
Family
ID=5651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4173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6634U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166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79889A (zh) * | 2015-12-15 | 2016-04-13 | 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
CN108016093A (zh) * | 2017-12-05 | 2018-05-11 | 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防静电阻燃吸油棉 |
-
2015
- 2015-12-15 CN CN201521041733.6U patent/CN2054166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79889A (zh) * | 2015-12-15 | 2016-04-13 | 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
CN108016093A (zh) * | 2017-12-05 | 2018-05-11 | 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防静电阻燃吸油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83898B (zh) | 一种防漏变色吸附棉 | |
CN104437434A (zh) | 一种防漏高效吸油棉 | |
Lei et al. | Durable superhydrophobic cotton fabric for oil/water separation | |
CN205323785U (zh) | 一种防静电高韧性吸油棉 | |
CN105478090A (zh) | 一种防静电高韧性吸油棉 | |
CN105799291B (zh) | 一种新型吸油棉 | |
CN205416634U (zh) |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 |
CN104725662B (zh) | 一种亲油性聚氨酯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5340823U (zh) | 一种防静电高密度吸油棉 | |
CN105479889A (zh) | 一种柔性阻燃针刺吸油棉 | |
CN204261681U (zh) | 一种防漏变色吸附棉 | |
CN205416630U (zh) | 一种防漏针刺吸油棉 | |
Nguyen et al. | Highlights of oi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rise of oil-absorbing materials in ocean cleaning strategy | |
KR102216859B1 (ko) | 라돈 차단 효과가 우수한 방수시트 | |
CN203792822U (zh) | 一次成型复合土工膜 | |
CN105500860A (zh) | 一种防漏针刺吸油棉 | |
CN101838979B (zh) | 一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快速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207646713U (zh) | 一种水面油膜吸收装置 | |
CN104441856B (zh) | 一种变色吸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98725A (zh) | 一种防静电高密度吸油棉 | |
CN105799290B (zh) | 一种用于清理水上油花的复合吸油棉 | |
CN205323378U (zh) | 一种能够过滤水中杂质的吸油过滤网 | |
Xia et al. |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fabric surfaces for oil-water separation and extension of functionalization | |
CN204051235U (zh) |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厂尾气处理的滤料 | |
CN207877274U (zh) | 一种新型吸油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