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1713U - 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 - Google Patents
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11713U CN205411713U CN201520963579.1U CN201520963579U CN205411713U CN 205411713 U CN205411713 U CN 205411713U CN 201520963579 U CN201520963579 U CN 201520963579U CN 205411713 U CN205411713 U CN 2054117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ltilayer film
- radio isotope
- radiosiotope
- film
- poly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方面的发明。用于制造该种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的高分子材料为:聚胺酯、硅像胶、医用乳胶材料,形成该种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需要将上述高分子材料通过溶剂溶解并和放射性同位素125I混合成放射性高分子溶液用于制造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需要将上述高分子材料通过溶剂溶解形成高分子溶液用于制造多层膜中的基层膜及外层保护膜。上述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需借助载体进行临床应用。该载体为: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圆柱形网状支架、镍钛管激光雕刻成的圆柱形网状支架或植入人体的硅胶材料。上述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及多层膜中的基层膜及外层保护膜需按覆盖于载体上基底膜、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保护膜的次序喷涂、浸渍或浇覆并经干燥设备干燥而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通过某种载体将该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植入人体腔道治疗人体腔道因肿瘤或良性病变造成的管腔狭窄疾病。
背景技术
国内外学者对血管、上消化道、气管、前列腺、胆胰恶性肿瘤的腔内放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报道逐渐增多。Montemaggi等通过PTCD或ERCP技术植入胆管支架或胰管支架,并同时放置鼻胰管引流,通过引流管将高剂量的放射源铱-192置入胆、胰管内行腔内放疗治疗晚期胆管癌或晚期胰腺癌。该种治疗方式结合外放疗或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主要的缺点就是在两到三周内不得不重复几次,且需长时间在体外留置一个外导管,给病人带来很大不便且容易引起感染。真正的腔内放射治疗首先出现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其方法是将32P或166Ho均匀涂在支架上,通过β射线作用治疗和防止冠脉再狭窄。
目前临床可利用的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有211At、212Bi等发射α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和32P、47Sc、64Cu、89Sr、90Y、105Rh、111Ag、117mSn、131I、149Pm、153Sm、166Ho、177Lu、186Re、188Re等发射β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近年来,由于发射低能俄歇电子的放射性同位素如67Ga、123I、125I、201Tl等具有高的线性能量转换(LET)和在生物组织中射程短等优点,因此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32P、125I、198Au和192Ir等放射性同位素研制成“种子”或“膨胀架”植入血管狭窄处,对动脉管壁上的疤痕组织平滑肌细胞增生或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射线“老化”处理,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再狭窄很有应用潜力的方法,此外125I和103Pd“种子”对治疗前列腺癌也很有成效。
目前医疗器械设计制造单位经常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造人体管腔支架,这类管腔支架目前在食管、胆管、气管、前列腺等部位广泛应用。经检索国内外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人体病变治疗的工艺方式有:(1)直接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病变部位;(2)使用物理方式将放射性同位素固定在“米粒”大小的钛管内,使用激光焊接方式将钛管两端封闭,再将钛管通过某种方式植入到人体病变部位;(3)使用化学工艺将放射性同位素结合到载体表面,再将载体植入人体管腔病变部位;(4)使用物理方式选择一种医用高分子材料与放射性同位素混合成胶状,将胶状物刷涂至载体表面并固化,最后将载体植入人体管腔病变部位。而用于人体管腔病变治疗的通常只能选择第四种工艺方式。第一种方式无法形成产品,只能在临床研究课题中应用且必须通过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批或者申报放射性药品生产。第二种方式通常应用在人体实体瘤治疗实例中,例:肝癌、肺癌,无法将其安全应用至管腔肿瘤或管腔良性病变部位。第三种方式经检验机构检定经过化学工艺生产后载体的力学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无法应用于临床。第四种方式尚无审批产品应用于临床,理论上最适合用于设计制造人体管腔肿瘤或管腔良性病变治疗的产品。
面对如此众多的放射性同位素植入应用,结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年来对植入人体的放射类产品审批情况,检索已在临床“研究性应用”的多种放射性同位素植入产品的研究资料,很多研究资料仅仅重视了该种应用的有效性,几乎没有研究者重视该种应用的安全性。目前使用刷涂、电镀等工艺将放射性同位素结合到载体上,再实施临床应用的众多产品均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泄漏的重大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放射性植入物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医用放射性植入物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医用放射植入物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医用放射同位素植入物存在的缺陷,重新设计一种用于治疗或抑制人体管腔肿瘤或病变组织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并选择合适的载体将该种多层膜植入到人体管腔病变部位。所谓的载体是指目前国内外通用的食管、气管、胆管、幽门、前列腺等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圆柱形网状支架或镍钛管激光雕刻成的圆柱形网状支架,如果与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结合,就可克服管腔蠕动、收缩作用,将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牢固固定在靶组织周围(受照射的部位),将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的泄漏降到最低,并进行持续性的内照射,使近距离治疗更安全、可靠和易于防护,使多发、常见的人体管腔肿瘤或管腔良性病变得到广泛治疗。用于制造该种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的高分子材料一般选用:聚胺酯、硅像胶、医用乳胶材料,形成该种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需要将上述高分子材料通过溶剂溶解并和放射性同位素125I混合成放射性高分子溶液用于制造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
本发明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其特征在于:由基层膜、放射性同位素膜及外层保护膜按次序覆盖而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根据上节所述的基层膜、外层保护膜,其特征在于:由基于聚碳酸酯的Carbothane热塑性聚氨酯或Pell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制造。
根据前所述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其特征在于:高分子膜由基于聚碳酸酯的热塑性聚氨酯Carbothane制造。
根据前所述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放射性同位素采用125I、103Pd或32P。
根据前所述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其特征在于:可根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数据和肿瘤形态适形定制。
本发明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制造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列步骤:
(1)将热塑性聚氨酯Carbothane颗粒溶解于溶剂四氢呋喃中形成聚氨酯Carbothane溶解液;
(2)将热塑性聚氨酯Pellethane颗粒溶解于溶剂四氢呋喃中形成Pellethane溶解液;
(3)使用微量移液器将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滴入步骤(1)制得的Carbothane溶解液中,摇晃3分钟使其混合均匀,形成放射性同位素和热塑性聚氨酯Carbothane的混合液;
(4)将步骤(1)或(2)制得的聚氨酯溶解液采用喷涂或浇注的方式附着在玻璃材质的基底上,在干燥设备中以60℃、30分钟的条件干燥,形成基层膜;
(5)将步骤(3)制得的混合液采用喷涂或浇注的方式附着在步骤(4)制得的基层膜上,形成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在空气中干燥至固体状态,紧接实施步骤(6);
(6)将步骤(1)或(2)制得的聚氨酯溶解液采用喷涂或浇注的方式附着在步骤(5)制得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上,形成外层保护膜,置入干燥设备中以60℃、30分钟的条件干燥结束后制得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大大降低了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的泄漏,更适合人体永久植入的特点用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治疗病变组织。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本发明的结构确比现有的医用放射植入物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更能亦远非现有的医用放射植入物所可比拟,较现有的医用放射植入物更具有技术上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本发明的设计人研究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医用放射植入物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发明既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医用放射植入物确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较现有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单,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第一种实例应用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第二种实例应用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三种实例应用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实例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制造方法,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编织的支架作为载体制备图1、图2、图3所示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镍钛合金支架。
请参阅说明书图1、图2、图3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实施例一,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的制造步骤如下:
(1)将热塑性聚氨酯Carbothane颗粒溶解于溶剂四氢呋喃中形成聚氨酯Carbothane溶解液;
(2)将热塑性聚氨酯Pellethane颗粒溶解于溶剂四氢呋喃中形成Pellethane溶解液;
(3)使用微量移液器将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滴入步骤(1)制得的Carbothane溶解液中,人工摇晃3分钟使其混合均匀,形成放射性同位素和热塑性聚氨酯Carbothane的混合液;
(4)将步骤(1)或(2)制得的聚氨酯溶解液采用喷涂或浇注的方式附着于套在玻璃棒上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3表面,在干燥设备中以60℃、30分钟的条件干燥,形成基层膜;
(5)将步骤(3)制得的混合液采用喷涂或浇注的方式附着在步骤(4)制得的基层膜上,形成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采用浇注工艺方式时需在浇注时旋转镍钛合金支架;如拟制造适形治疗用支架,一般采用在基底膜上喷涂某种形状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的方法,喷涂或浇注结束后在空气中干燥至固体状态,紧接实施步骤(6);
(6)将步骤(1)或(2)制得的聚氨酯溶解液采用喷涂或浇注的方式附着在步骤(5)制得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膜上,形成外层保护膜,将整个镍钛支架连同玻璃棒置入干燥设备中以60℃、30分钟的条件干燥结束后制得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2,制造完成后可加入回收线1。
上述制得的实施例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125I,放射活度为1.85E+8Bq。
上述制得的实施例按GB15849-1995《密封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方法》热液体浸泡检验方法测得的泄漏率为2.7E-7。
上述制得的实施例经多家临床研究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应用至约50例的食管梗阻患者,患者植入上述实施例后一个月、两个月的血液毒性、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异常。
实施例二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2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实施例二,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实体瘤手术中切除肿瘤组织后,可将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1包裹在填充物表面2(如图4所示)后植入术后组织空腔,在填充外科手术切除所留的组织空腔基础上,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且放射性同位素的泄漏率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有效防止了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泄漏后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
上述术后空腔可以是乳腺癌导致的乳房局部切除所留的组织空腔、脑瘤导致的局部切除所留的组织空腔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
1.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其特征在于:由基层膜、放射性同位素膜及外层保护膜按次序干燥覆盖成整体而成,上述基层膜、外层保护膜由聚碳酸酯的Carbothane热塑性聚氨酯或Pell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制造;上述放射性同位素膜由基于聚碳酸酯的Carbothane热塑性聚氨酯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放射性同位素膜的放射性同位素采用125I、103Pd或32P。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63579.1U CN205411713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63579.1U CN205411713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11713U true CN205411713U (zh) | 2016-08-03 |
Family
ID=56536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6357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1713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117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42904A (zh) * | 2017-12-06 | 2018-05-18 | 沈阳 | 一种近距适形内照射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
-
2015
- 2015-11-30 CN CN201520963579.1U patent/CN20541171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42904A (zh) * | 2017-12-06 | 2018-05-18 | 沈阳 | 一种近距适形内照射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228188B1 (ko) | 방사성 스텐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US20100030127A1 (en) | Duct stent for carrying miniature radioactive particle sources | |
CN209236465U (zh) | 一种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抑瘤因子的支架 | |
US20090304587A1 (en) |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for internal local radiotherapy | |
US20130266508A1 (en) |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for coating radioisotope and chemotherapeutic agent to treat cancer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 |
US20190091486A1 (en) | Three-dimensional precise intracavitary radiotherapy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ing tumours | |
CN102125717A (zh) | 携带放射性粒子胆道内引流管 | |
Wang et al. | Clinical study on using 125I seeds articles combined with bili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 |
De La Puente et al. | Delivery systems for brachytherapy | |
CN205411713U (zh) | 放射性同位素高分子多层膜 | |
Kiseleva et al. | Gold‐Enhanced Brachytherapy by a Nanoparticle‐Releasing Hydrogel and 3D‐Printed Subcutaneous Radioactive Implant Approach | |
Guo et al. | A Functional Stent Encapsulating Radionuclide in Temperature‐Memory Spiral Tubes for Malignant Ste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 |
CN100571794C (zh) | 可降解放射胆管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92388A (zh) | 放射性管腔支架 | |
KR101686628B1 (ko) | 약물 및 광열요법이 가능한 하이브리드 스텐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 |
Lin et al. | Novel silicone-coated 125I seeds for the treatment of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 |
CN105030394B (zh) | 可携带内照射粒子装置及其制造模具和制造方法 | |
Dahiya | Brachytherapy: a review | |
CN201643386U (zh) | 前列腺近距放疗NiTi支架 | |
CN100450553C (zh) | 可降解放射性海绵及其制造工艺 | |
Sun et al. | Dual Functional Radioactive Gel‐Microspheres for Combinatorial Radioembolization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
CN201168080Y (zh) | 可重复使用的人体管腔支架 | |
WO2011018792A1 (en) | Brachytherapy radioactive seed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m | |
CN106512197B (zh) | 一种放射性管腔支架 | |
CN104225774A (zh) | 携带碘-125粒子条的放射性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