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7361U - 充电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充电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7361U
CN205407361U CN201620193582.4U CN201620193582U CN205407361U CN 205407361 U CN205407361 U CN 205407361U CN 201620193582 U CN201620193582 U CN 201620193582U CN 205407361 U CN205407361 U CN 205407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ssion
connectivity port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otective case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935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治清
杨字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7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73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保护壳,其适用于容置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一背面及二相对侧面,且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背面。充电保护壳包括壳体、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壳体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共同地包覆电子装置的二相对侧面及背面。充电线圈配置在壳体的第二部分。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充电线圈且可拆卸地电性连接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充电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保护壳,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充电保护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主要通过有线充电器将固定式电源(例如市电)所提供的电能充入电子装置中。就可携式电子装置而言,受限于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的规格的不同,不同型号或品牌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法共用相同的有线充电器,因此,使用者往往须因应不同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携带不同的有线充电器,进而造成使用上的困扰。是以,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利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对可携式电子装置充电,其中为达到无线充电的功能,可携式电子装置需额外与无线充电线圈模块连接。由于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模块是裸露地直接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外部,因此有易脱落以及不美观等问题。此外,由于无线充电线圈模块需占据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仅具有一个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的情况下,可携式电子装置在充电时将无法再与其他电子装置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提供一种充电保护壳,其至少可改善现有易脱落以及不美观等问题。
本新型的一种充电保护壳,其适用于容置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一背面及二相对侧面,且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背面。充电保护壳包括壳体、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壳体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共同地包覆电子装置的二相对侧面及背面,并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互卡合。充电线圈配置在壳体的第二部分。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充电线圈且可拆卸地电性连接电子装置。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件,且第二部分具有对应所述至少第一卡合件的至少一第二卡合件。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部分更具有凹槽。凹槽用以容纳信号传递模块。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具有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信号传递模块包括电路板、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路板电性连接充电线圈。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可拆卸地插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使充电线圈能够经由信号传递模块提供电力至电子装置。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插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时,充电线圈依序经由电路板、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而提供电力至电子装置。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更具有至少一开孔,使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能够经过至少一开孔插入至对应的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经由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电子装置。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插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时,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依序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路板、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而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分别为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USBport),且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分别为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器(USBconnector)。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部份容纳且部分包覆充电线圈。
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更包括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配置在充电线圈与电子装置之间,且充电线圈位于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
基于上述,由于充电线圈整合于充电保护壳中,因此可避免使用者直接看见裸露的充电线圈,且可避免充电线圈在充电时因外力冲击而脱落,因此充电保护壳可改善现有易脱落以及不美观等问题。在一实施例中,透过信号传递模块的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的设置,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可经由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从而可解决现有电子装置在充电时无法再与其他电子装置连接的问题。
为让本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充电保护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充电保护壳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3是电子装置与图1中充电保护壳的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4A是电子装置与图1中充电保护壳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4B是组装有充电保护壳的电子装置与其他电子装置连接前的示意图。
图5是图4A中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充电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充电保护壳
110:壳体
112:第一部分
114:第二部分
116:第三部分
120:充电线圈
130:信号传递模块
132:电路板
134: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
136: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
138:信号传递线路
139:电子元件
200:电子装置
210: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
300:其他电子装置
310: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
1122:第一卡合件
1142:第二卡合件
DS:显示面
G:凹槽
H:开孔
O:开口
S1:第一侧面
S2:第二侧面
S3:第三侧面
S4:第四侧面
SB:背面
A-A’:剖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充电保护壳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图1的充电保护壳组装后的示意图,其中图2省略绘示图1中壳体的第三部分,以清楚表示壳体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之间的相对配置关系。图3是电子装置与图1中充电保护壳的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A是电子装置与图1中充电保护壳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B是组装有充电保护壳的电子装置与其他电子装置连接前的示意图。图5是图4A中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5,充电保护壳100适于容置电子装置200。电子装置200包含一背面SB及二相对侧面(包括第一侧面S1以及第二侧面S2),且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背面SB。电子装置200可为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等,但不以此为限。充电保护壳100除了可提供电子装置200适当的保护(如防刮、耐冲击)之外,还可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
具体地,充电保护壳100包括壳体110、充电线圈120以及信号传递模块130。壳体110为组合式的壳体,其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112以及第二部分114。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112与第二部分114共同地包覆电子装置200的二相对侧面(如第一侧面S1以及第二侧面S2)及背面SB。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除了包覆电子装置200的第一侧面S1以及第二侧面S2之外,还包覆电子装置200的另一相对侧面(如第三侧面S3以及第四侧面S4),且壳体110具有开口O。开口O暴露出电子装置200的显示面DS,亦即显示面DS未被壳体110遮蔽。在电子装置200为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面DS可以是显示装置输出影像光束的表面。在电子装置200为触控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面DS可以是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操作面。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第一部分112可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件1122,且第二部分114可具有对应所述至少第一卡合件1122的至少一第二卡合件1142。举例而言,第一卡合件1122与第二卡合件1142可以分别是公、母卡勾,且第一卡合件1122与第二卡合件1142可具有相同的数量。在组合壳体110时,可先将第二部分114包覆电子装置200的第二侧面S2,再使第一部分112由电子装置200的第一侧面S1往第二侧面S2移动,并使第一卡合件1122与第二卡合件1142相互卡合。然而,第一卡合件1122与第二卡合件1142的具体型态、数量及组合方式不限于上述。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
充电线圈120配置在壳体110的第二部分114。如图2及图5所示,充电线圈120例如是配置在第二部分114上,且充电线圈120未覆盖第一部分112,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三部分116。如图5所示,第三部分116配置在第二部分114上,且充电线圈120位于第三部分116与第二部分114之间。举例而言,第三部分116例如是可拆卸地设置在图2所示的开口O上,而遮蔽住位于其下方的充电线圈120。换句话说,本实施例可透过第三部分116的设置,使充电线圈120设置于第三部分116与第二部分114之间,再将电子装置200设置于第三部分116上,亦即,第三部分116配置于电子装置200与充电线圈120之间。如此,除了可提升壳体110视觉上的一致性之外,还可提供充电线圈120适当的保护。然而,第三部分116的型态可依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例如第三部分116同时覆盖第一部分112及第二部分114。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16也可设置有至少一孔洞(未绘示),以便于组装。
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充电保护壳100可省略第三部分116。换句话说,充电保护壳100的壳体110A可由第一部分112及第二部分114A构成,其中第二部分114A容纳且部分包覆充电线圈120,使得使用者无法以肉眼直接看到充电线圈120。
请再参照图1至图5,信号传递模块130电性连接充电线圈120且可拆卸地电性连接电子装置200。信号传递模块130可配置在壳体110中。如图1、图2及图5所示,第二部分114可具有凹槽G。凹槽G可用以容纳信号传递模块130,且信号传递模块130可通过实体构件(如电子线路)与电子装置200连接。
具体地,电子装置200具有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210。信号传递模块130包括电路板132、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134以及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其中电路板132电性连接充电线圈120。在本实施例中,信号传递模块130可通过实体构件(如电子线路)与充电线圈120连接。具体地,信号传递模块130可进一步包括信号传递线路138,且信号传递线路138设置于电路板132以电性连接信号传递模块130与充电线圈120。信号传递线路138可以是软性印刷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134与电路板132电性连接且可配置在电路板132上。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134可拆卸地插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210,以使充电线圈120能够经由信号传递模块130电性连接且提供电力至电子装置200。具体地,当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134插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210时,充电线圈120可依序经由电路板132、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134以及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210而电性连接并且提供电力至电子装置200。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210可为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而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134可为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器,其中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以及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种类可视设计需求而定。举例而言,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可以是USBType-C连接端口,而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器可以是USBType-C连接器,但不以此为限。
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与电路板132电性连接且可配置在电路板132上。第二部分114可更具有至少一开孔H,使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310能够经过所述至少一开孔H插入至对应的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以经由信号传递模块130电性连接电子装置200。具体地,当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310插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时,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310可依序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电路板132、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134以及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210而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200。
因此,透过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310便可使其他电子装置300(如电脑、随身硬碟等)电性连接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如此,可解决当现有电子装置在充电时,由于唯一的信号传递端口已被使用,导致现有电子装置无法同时再连接到其他电子装置的问题。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的种类可与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210相同或不同。此外,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亦可为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其中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的种类可视设计需求而定。举例而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亦可以是USBType-C连接端口,但不以此为限。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位于第二侧电子装置200的第二侧边S2,然而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6的数量及其配置位置不以此为限。
另外,信号传递模块130还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子元件139。所述至少一电子元件139与电路板132电性连接且配置在电路板132上,其可以是微控制器或其他有源元件或无源元件。
综上所述,由于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整合于充电保护壳中,因此可避免使用者直接看见充电线圈,且可避免充电线圈在充电时因外力冲击而脱落,进而充电保护壳可改善现有易脱落以及不美观等问题。在一实施例中,透过信号传递模块的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的设置,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的其他电子装置可经由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从而可解决现有电子装置连接充电线圈时无法同时连接其他电子装置的问题。
虽然本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保护壳,适用于容置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一背面及二相对侧面,且该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该背面,包括:
一壳体,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互相卡合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共同地包覆该电子装置的该二相对侧面及该背面;
一充电线圈,配置在该壳体的该第二部分;以及
一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该充电线圈且可拆卸地电性连接该电子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件,且该第二部分具有对应该至少第一卡合件的至少一第二卡合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第二部分更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用以容纳该信号传递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电子装置具有一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该信号传递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一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充电线圈,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且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可拆卸地插入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使该充电线圈能够经由该信号传递模块提供电力至该电子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当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插入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时,该充电线圈依序经由该电路板、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而提供电力至该电子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第二部分更具有至少一开孔,使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能够经过该至少一开孔插入至对应的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经由该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该电子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当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插入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时,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依序经由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该电路板、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而电性连接至该电子装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及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分别为一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且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分别为一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第二部份容纳且部分包覆该充电线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壳体更包括一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配置在该充电线圈与该电子装置之间,且该充电线圈位于该第三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
CN201620193582.4U 2015-07-16 2016-03-14 充电保护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073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432 2015-07-16
TW104211432U TWM509994U (zh) 2015-07-16 2015-07-16 充電保護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7361U true CN205407361U (zh) 2016-07-27

Family

ID=5485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9358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07361U (zh) 2015-07-16 2016-03-14 充电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04992U (zh)
KR (1) KR20170000383U (zh)
CN (1) CN205407361U (zh)
TW (1) TWM50999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066B (zh) * 2018-11-07 2020-07-11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轉換裝置以及具有無線充電轉換裝置的保護殼
JP7117265B2 (ja) * 2019-04-23 2022-08-12 矢継 正信 別基板を格納して利用可能なスマートホンケー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4992U (ja) 2016-06-30
TWM509994U (zh) 2015-10-01
KR20170000383U (ko)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7674B2 (en) Desktop charger
US7623182B2 (en) Camera interface module
US20150137738A1 (en) Desk storage device with power charging function
US20200295801A1 (en) Wall plate data/power exchange system
CN103812157A (zh) 应用于可携式移动通讯装置的充电装置
CN205407361U (zh) 充电保护壳
WO2015191577A1 (en) Modulariz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051907A (zh) 一种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护套组件
EP2632018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harging device
CN204577749U (zh) 电连接器
CN203773402U (zh) 数据采集模块智能机箱
US20210242695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207320881U (zh)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保护壳
CN206517404U (zh) 点菜机
CN210607942U (zh) 一种多接口合一的多功能数据线转接头
CN204706725U (zh) 一种充电数据线
CN204760578U (zh) 一种软硬结合板叠卡结构
TWM463005U (zh) 嵌合式無線充電發射裝置
CN203135518U (zh) 多功能手机充电器
CN205544473U (zh) 一种携带有转接头的移动电源
CN204272189U (zh) 具有行动电源的保护壳
CN211180802U (zh) 一种能够安装平板电脑的智能带负荷测试分析装置
CN215344555U (zh) 用于音频采集设备的数据传输设备
CN105406566A (zh) 电子产品组合体和电子设备
CN106856338A (zh) 壁挂式充电器、电子装置及其组合与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