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6620U -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6620U
CN205406620U CN201620151330.5U CN201620151330U CN205406620U CN 205406620 U CN205406620 U CN 205406620U CN 201620151330 U CN201620151330 U CN 201620151330U CN 205406620 U CN205406620 U CN 205406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holding piece
pieces
connec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513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承友
郑于炼
邓平华
王鹏
郭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513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6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6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6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极耳连接引脚包括极柱连接件以及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引接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引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件相连,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引接部连接,所述夹持部包括连接片以及两块夹持片,两块所述夹持片相对设置,且两块所述夹持片通过所述连接片相连,两块所述夹持片相对的两侧均存在夹持区,且两块所述夹持片的夹持区之间的间距大于极耳的厚度,形成夹持极耳的夹持空间,其中至少一块所述夹持片上存在一区域被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使所述区域对应的所述夹持空间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极耳的厚度。本申请能够有效地保证极耳与引脚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安全性能高。

Description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的这种应用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做出了贡献。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同时电动汽车对为其提供能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电芯的裸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处于两侧,通过将顶盖引脚与极耳进行超声波焊接或电阻焊接方式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将电芯电流由内部导通至电芯外部,一般情况下,出于安全考虑,顶盖上会设置有薄弱的安全阀结构,以保证电芯在失效状态下安全阀可以打开及时将电芯内部的气体排出,避免出现爆炸等安全事故。但是在极耳与引脚进行激光焊接时,焊接的频率会使安全阀失效。
同时,对于高功率型电芯,需求电芯的内阻较小,对于顶盖结构,其电阻主要部分是引脚的结构电阻,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截面成反比。对于电芯结构,其长、宽反向空间已被限制,一般通过增大引脚厚度来降低电阻。但超声波焊接可进行焊接的总厚度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当焊接厚度大于2~3mm时,将出现虚焊等焊接不良,影响电芯的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能够有效地保证极耳与引脚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安全性能高。
本申请所提供的极耳连接引脚,包括极柱连接件以及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引接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引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件相连,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引接部连接,所述夹持部包括连接片以及两块夹持片,两块所述夹持片相对设置,且两块所述夹持片通过所述连接片相连,两块所述夹持片相对的两侧均存在夹持区,且两块所述夹持片的夹持区之间的间距大于极耳的厚度,形成夹持极耳的夹持空间,其中至少一块所述夹持片上存在一区域被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使所述区域对应的所述夹持空间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极耳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引接部与其中一块所述夹持片相连。
优选地,所述引接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片集成为一体结构,与所述引接部相对的另一所述夹持片上存在一区域被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使所述夹持空间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极耳的厚度。
优选地,与所述引接部一体设置的所述夹持片的长度大于另一所述夹持片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引接部与所述连接片相连。
优选地,每块所述夹持片上的所述区域均被朝向另一块所述连接片弯折,并使所述夹持区与另一块所述夹持片之间的间距减少。
优选地,两块所述夹持片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片的长度小于所述夹持片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引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件相互垂直。
基于上述极耳连接引脚,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极耳、顶盖、极柱以及极耳连接引脚,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电芯的顶部,所述极耳由所述电芯的侧部伸出,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极柱穿过所述顶盖,所述极柱连接件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极耳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内,两个所述连接片分别位于所述极耳的两个外侧,其中至少一块所述夹持片上的区域被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并使所述夹持空间的宽度减少至不大于所述极耳的厚度。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极耳连接引脚可以有效地保证极耳与引脚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简单可靠,不会对引脚的厚度进行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电芯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耳连接引脚夹紧前的裸电芯装配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耳连接引脚夹紧后的裸电芯装配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前的极耳连接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后的极耳连接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前的极耳连接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后的极耳连接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极耳连接引脚;
10-极柱连接件;
20-夹持件;
201-引接部;
202-夹持部;
2021-连接片;
2022-夹持片;
2-极耳;
3-极柱;
4-电芯;
5-顶盖。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如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连接引脚1,包括极柱连接件10以及夹持件20,夹持件20包括引接部201以及夹持部202,引接部201与极柱连接件10相连,夹持部202与引接部201连接,夹持部202包括连接片2021以及两块夹持片2022,两块夹持片2022相对设置,且两块夹持片2022通过连接片2021相连,两块夹持片2022相对的两侧均存在夹持区,且两块夹持片2022的夹持区之间的间距大于极耳2的厚度,形成夹持极耳2的夹持空间,其中至少一块夹持片2022上存在一区域被朝向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使所述区域对应的夹持空间的宽度不大于极耳2的厚度,其中,区域位于夹持区和夹持片2022与连接片2021相连的部位之间的任何位置。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引接部201与其中一块夹持片2022相连。而另一块夹持片位于夹持区以及夹持片2022与连接片2021相连的部位之间的区域被朝向另一块连接片2021弯折,这样,当极耳位于两个夹持片2022之间时,将能够弯折的夹持片朝向极耳2弯折,并使得此夹持片与极耳2紧贴,继续压紧此夹持片,使得两个夹持片2022将极耳夹紧。
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引接部201与其中一个夹持片2022集成为一体结构,与引接部201相对的另一夹持片2022上存在一区域被朝向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使夹持空间的宽度不大于极耳2的厚度,其中,区域位于夹持区和夹持片2022与连接片2021相连的部位之间的任何位置。
这样设置,由于减少了零件的数量,也避免了焊接的工序,从而使得结构和加工过程变得更加简单。
其中,与引接部201一体设置的夹持片2022的长度大于另一夹持片2022的长度。这样设置,也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两个夹持片2022配合的更加紧密,防止极耳2从夹持片2022处脱落。
如图8和图9所示,也可以将引接部201与连接片2021相连。每块夹持片2022位于夹持区和夹持片2022与连接片2021相连的部位之间任何位置的区域均能够被朝向另一块连接片2021弯折,并使夹持区与另一块夹持片2022之间的间距减少。
这样,当极耳位于两片夹持片2022之间时,两个夹持片2022均可朝向对方的方向弯折,从而将极耳夹紧。
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两块夹持片对称设置,这样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夹紧极耳,另一方面对称设置使得电芯容易安装。
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片2021的长度小于夹持片2022的长度。
这是由于夹持片2022在夹紧极耳2时,是向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加力,而连接片2021与两个夹持片2022均垂直设置,连接片2021对夹持片2022施加了一个与夹持片2022夹紧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将连接片2021的长度设置成小于夹持片2022的长度,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相反的作用力,从而也就使得极耳2被夹持片2022夹持的更加紧密。
在本申请中,引接部201与极柱连接件10相互垂直,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如图1至图5所示,基于上述极耳连接引脚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4、极耳2、顶盖5、极柱3以及极耳连接引脚1,顶盖5位于电芯4的顶部,极耳2由电芯4的侧部伸出,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极柱3穿过顶盖5,极柱连接件10与极柱3连接,极耳2位于夹持空间内,连接片2021位于极耳2的外侧,两个连接片2021分别位于极耳2的两侧,其中至少一块夹持片2022位于夹持区以及夹持片2022与连接片2021相连的部位之间的区域被朝向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并使夹持空间的宽度减少至不大于极耳2的厚度,加紧极耳2。
其中,本申请中的二次电池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锌离子电池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连接件以及夹持件,
所述夹持件包括引接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引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件相连,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引接部连接,
所述夹持部包括连接片以及两块夹持片,两块所述夹持片相对设置,且两块所述夹持片通过所述连接片相连,两块所述夹持片相对的两侧均存在夹持区,且两块所述夹持片的夹持区之间的间距大于极耳的厚度,形成夹持极耳的夹持空间,
其中至少一块所述夹持片上存在一区域被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使所述区域对应的所述夹持空间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极耳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接部与其中一块所述夹持片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接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片集成为一体结构,与所述引接部相对的另一所述夹持片上存在一区域被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使所述夹持空间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极耳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引接部一体设置的所述夹持片的长度大于另一所述夹持片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接部与所述连接片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夹持片上的所述区域均被朝向另一块所述连接片弯折,并使所述夹持区与另一块所述夹持片之间的间距减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夹持片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长度小于所述夹持片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件相互垂直。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极耳、顶盖、极柱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引脚,
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电芯的顶部,所述极耳由所述电芯的侧部伸出,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极柱穿过所述顶盖,所述极柱连接件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极耳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内,两个所述连接片分别位于所述极耳的两个外侧,其中至少一块所述夹持片上的区域被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内部弯折,并使所述夹持空间的宽度减少至不大于所述极耳的厚度。
CN201620151330.5U 2016-02-29 2016-02-29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Active CN205406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1330.5U CN205406620U (zh) 2016-02-29 2016-02-29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1330.5U CN205406620U (zh) 2016-02-29 2016-02-29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6620U true CN205406620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2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51330.5U Active CN205406620U (zh) 2016-02-29 2016-02-29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66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8182A (zh) * 2018-01-12 2018-04-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汽车
WO2019104928A1 (zh) * 2017-11-28 2019-06-06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极柱的侧焊软连接片
WO2021184491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4928A1 (zh) * 2017-11-28 2019-06-06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极柱的侧焊软连接片
US11557817B2 (en) 2017-11-28 2023-01-17 Changzhou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Lateral-weld soft connector having pole column
CN107968182A (zh) * 2018-01-12 2018-04-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汽车
CN107968182B (zh) * 2018-01-12 2023-1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汽车
WO2021184491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US11450931B2 (en) 2020-03-18 2022-09-20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for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0267U (zh) 电芯以及二次电池
EP3512003B1 (en) Component for collecting current and battery
CN208014793U (zh) 连接构件和充电电池
CN108598353A (zh) 充电电池
CN108198989A (zh) 连接构件和充电电池
CN205406620U (zh)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CN204230337U (zh) 一种电池连接片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电池包
CN202395111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
KR20150071117A (ko) 차량의 고전압배터리
CN102683755A (zh) 一种新型高电压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5355139U (zh) 二次电池
US2021032829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205385061U (zh) 二次电池
CN203003335U (zh) 箔极耳锂离子电池极耳预焊焊头
CN210607438U (zh) 一种锂电池极耳
CN209329016U (zh) 单片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动力电池盖板
CN20430389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采样结构
CN201084777Y (zh) 锂电池极片结构
CN101209507B (zh) 使用铜极耳的锂电池
CN205355135U (zh)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4966619U (zh) 二次电池
CN204230333U (zh) 一种电池连接片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电池包
CN105591061A (zh)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836859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蝴蝶焊用垫片
CN206340596U (zh) 一种汇流板及应用该汇流板的软包电芯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