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5139U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55139U CN205355139U CN201620151308.0U CN201620151308U CN205355139U CN 205355139 U CN205355139 U CN 205355139U CN 201620151308 U CN201620151308 U CN 201620151308U CN 205355139 U CN205355139 U CN 2053551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electrode
- secondary cell
- ring wall
- f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顶盖、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隔膜,第一电极具有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涂覆部分和不存在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未涂覆部分,第二电极具有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涂覆部分和不存在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未涂覆部分;第一极柱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未涂覆部分电连接,第二极柱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未涂覆部分电连接;第一未涂覆部分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夹持部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夹持槽,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置在夹持槽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二次电池的这种应用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做出了贡献。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同时电动汽车对为其提供能量的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高功率型电芯,需求电芯的内阻较小,对于顶盖结构,其电阻主要部分是连接板的结构电阻,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截面成反比。对于电芯结构,其长、宽反向空间已被限制,一般通过增大连接板厚度来降低电阻。但超声波焊接可进行焊接的总厚度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当焊接厚度大于2~3mm时,将出现虚焊等焊接不良,影响电芯的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极与连接板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安全性能高。
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包括电芯、顶盖、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隔膜,所述第一电极具有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涂覆部分和不存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未涂覆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具有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涂覆部分和不存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未涂覆部分;所述第一极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未涂覆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未涂覆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一未涂覆部分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夹持槽,所述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夹持槽内。
优选地,所述电芯为绕卷电芯,所述第一未涂覆部分还包括顶部环壁,所述顶部环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顶端连接,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顶部环壁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顶部环壁位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优选地,所述避让缺口为矩形缺口。
优选地,所述顶部环壁为圆弧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未涂覆部分还包括底部环壁,所述底部环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底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环壁为圆弧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引接件,所述第一引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引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接件包括第一弯折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引接件的相接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极耳连接组件可以有效地保证极耳与连接板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简单可靠,不会对连接板的厚度进行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电芯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电芯装配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绕卷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紧状态的绕卷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紧状态的绕卷电芯与连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芯;
11-第一极柱;
12-第二极柱;
13-夹持部;
2-顶盖;
3-连接板;
31-第一连接板;
32-第二连接板;
4-顶部环壁;
5-避让缺口;
6-底部环壁;
7-引接件;
71-第一引接件;
72-第二引接件;
8-弯折部分。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二次电池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顶盖2、第一极柱11、第二极柱12、第一连接板31以及第二连接板32;电芯1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隔膜,第一电极具有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涂覆部分和不存在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未涂覆部分,第二电极具有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涂覆部分和不存在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未涂覆部分;第一连接板31与第一电极的第一未涂覆部分电连接,第一未涂覆部分和第二未涂覆部分均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夹持部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夹持槽,连接板3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置在夹持槽内。
第一电极可以是正电极,也可以是负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相应地为负电极或正电极。
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可以有效地保证电极与连接板3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简单可靠,不会对连接板3的厚度进行限制。同时,由于连接板3设置在夹持槽内,与连接板3设置在夹持槽外相比,可以减小第一未涂覆部分、第二未涂覆部分的宽度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电芯1为绕卷电芯1,第一未涂覆部分和第二未涂覆部分分别还包括顶部环壁4,顶部环壁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持部的顶端连接,其中顶部环壁4为圆弧状结构。
现有电芯1通过卷绕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卷绕而成。其中,正负极极片分为涂覆部分、未涂覆部分;涂覆部分涂有活性物质,未涂覆部分通过顶盖2连接板3与极柱电连接,实现将电芯1内部的电流传向电芯1外部。由于正负极极片涂有活性物质,会导致涂覆部分的厚度大于未涂覆部分的厚度。当卷绕成型后,在自由状态下,各圈的未涂覆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为了让电芯1与极柱实现连接,一般在连接时通常会将电极的未涂覆部分压紧,在压紧的过程中,电极的未涂覆部分的顶部环壁4也会被压紧,而这样就会使该区域靠里的涂覆部分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活性物质脱落,活性物质脱落便会在电芯1内部形成颗粒物而影响到电芯1的性能,甚至会使电芯1发生内部短路的安全风险。然而本申请通过在连接板3上设置与电极的未涂覆部分上的顶部环壁4配合的避让缺口5,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缺陷。
如图3所示,连接板3对应顶部环壁4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5,顶部环壁4位于避让缺口5内。
这样,通过将连接板3增加避让缺口5,使连接板3与裸电芯1装配时,不会与裸电芯1的圆弧区进行干涉,不需要将圆弧区的电极的未涂覆部分压紧。同时,避让缺口5也能够起到保险丝的功能,当发生电池短路时,连接板3上避让缺口5所处位置会率先熔断,从而中断回路。
该避让缺口5尺寸大于裸电芯1圆弧区电极的未涂覆部分的尺寸,同时连接部分的宽度设定在一范围内,使得圆弧区电极的未涂覆部分不会与连接板3发生干涉。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避让缺口5为矩形缺口。通过在此处设置矩形缺口,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顶部环壁4配合,当然避让缺口5的形状可以随顶部环壁4的外形的改变而相应的改变。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未涂覆部分和第二未涂覆部分还包括底部环壁6,底部环壁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持部的底端连接。底部环壁6也为圆弧状结构。这样,两个环壁的设置使得增强了两个夹持部的夹持效果。
其中,二次电池还包括引接件7,所述引接件7包括第一引接件71,第一引接件7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1电连接,第一引接件71的另一端与第一极柱11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电极的第一未涂覆部分与第一极柱11电连接。通常,将引接件7与连接板3相互垂直设置,且位于顶盖2正下方,即第一引接件71与第一连接板31相互垂直;这样设置,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安装。
当然,也可以使连接板3还包括第二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2位于电芯1的与第一连接板31相对的一侧。第二连接板32与第二电极的第二未涂覆部分电连接。相应地,引接件7也包括第二引接件72,第二引接件7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32电连接,第二引接件72的另一端与第二极柱12连接。从而使得第二电极的第二未涂覆部分与第二极柱12电连接。这里也将第二引接件72与第二连接板32相互垂直。
在本申请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引接件71与第一连接板31一体设置;第二引接件72与第二连接板32一体设置。
这样就减少了零件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引接件7和连接板3脱离而使得电极的未涂覆部分和极柱不能保持正常连接。
将如图4所示卷绕后裸电芯1与带有上述结构连接板3的顶盖2进行装配,通过超声波焊接将中间区域电极的未涂覆部分压紧,超声波焊印位于裸电芯1圆弧区以下。因此也就避免了传统的电芯1,在装配时,需将圆弧区的电极的未涂覆部分压紧(如图5和图6所示),才可以使得电极的未涂覆部分跟极柱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引接件7中部一侧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分8,弯折部分8与连接板3连接。
这样能够使引接件7与连接板3过渡连接,从而可以更易于安装。当然,引接件7也可以在端部向下弯折,并分别与连接板3连接或与分别与连接板3一体设置。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避让缺口5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连接板3的顶部和底部,其中,顶部环壁4位于连接板3的顶部的避让缺口5内,底部环壁6位于连接板3的底部的避让缺口5内。这样,由于连接板3的两端都会与电极的未涂覆部分顶部和底部的避让缺口5卡接,这也就使得连接板3得到了进一步的固定。
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不需要将圆弧区的电极的未涂覆部分压紧,就可以使得电极的未涂覆部分跟极柱连接。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顶盖、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
所述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隔膜,所述第一电极具有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涂覆部分和不存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未涂覆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具有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涂覆部分和不存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未涂覆部分;
所述第一极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未涂覆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未涂覆部分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未涂覆部分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夹持槽,
所述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夹持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绕卷电芯,所述第一未涂覆部分还包括顶部环壁,所述顶部环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顶端连接,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顶部环壁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顶部环壁位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缺口为矩形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环壁为圆弧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未涂覆部分还包括底部环壁,所述底部环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底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环壁为圆弧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引接件,所述第一引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引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接件包括第一弯折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引接件的相接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51308.0U CN205355139U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二次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51308.0U CN205355139U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二次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55139U true CN205355139U (zh) | 2016-06-29 |
Family
ID=56183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51308.0U Active CN205355139U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二次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5513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46526A (zh) * | 2017-11-17 | 2018-04-20 |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带有翻转片的导电块结构 |
CN108110158A (zh) * | 2017-11-17 | 2018-06-01 |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电池的顶盖结构 |
CN112310569A (zh) * | 2019-10-29 | 2021-02-02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装置及加工方法 |
-
2016
- 2016-02-29 CN CN201620151308.0U patent/CN2053551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46526A (zh) * | 2017-11-17 | 2018-04-20 |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带有翻转片的导电块结构 |
CN108110158A (zh) * | 2017-11-17 | 2018-06-01 |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电池的顶盖结构 |
CN112310569A (zh) * | 2019-10-29 | 2021-02-02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装置及加工方法 |
CN112310569B (zh) * | 2019-10-29 | 2022-03-1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装置及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74487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1106300B (zh) |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 |
CN206379415U (zh) | 二次电池 | |
CN105762322A (zh) | 二次电池 | |
CN207353371U (zh) | 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软连接结构 | |
CN108598353A (zh) | 充电电池 | |
CN205355139U (zh) | 二次电池 | |
CN205582984U (zh) | 二次电池顶盖 | |
CN111509150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 | |
CN205429100U (zh) | 锂离子电芯 | |
CN205385061U (zh) | 二次电池 | |
US10476048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8199072A (zh) | 充电电池 | |
CN206412408U (zh) |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芯 | |
CN210182508U (zh) |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 |
CN208889752U (zh) | 电池及其盖板组件、转接片 | |
CN205882078U (zh) | 一种锂电池的组装结构 | |
CN207602676U (zh) | 极耳、电芯及软包锂离子电池 | |
CN103219524B (zh) | 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箔片、正极极片及电池 | |
CN205406620U (zh) | 极耳连接引脚及二次电池 | |
CN206992213U (zh) | 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绝缘弹片 | |
CN203839448U (zh) | 一种侧面引出单极耳的圆柱形电芯 | |
CN202695639U (zh) | 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 | |
CN219329319U (zh) | 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08368603U (zh) | 一种全极耳引流结构件和全极耳卷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