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6002U - 一种人体工学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体工学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6002U
CN205386002U CN201620055223.2U CN201620055223U CN205386002U CN 205386002 U CN205386002 U CN 205386002U CN 201620055223 U CN201620055223 U CN 201620055223U CN 205386002 U CN205386002 U CN 205386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eadrest
gear
bracer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52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okai Wenyi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okai Wenyi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okai Wenyi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okai Wenyi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552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6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6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60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工学椅,解决了头枕不能对驼背用户的头部、颈部支撑,造成舒适度降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人体工学椅,包括靠背、头枕、座体和支架,所述的靠背与座体通过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的头枕与靠背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头枕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靠背通过升降组件连接,所述的支撑块上设有用于移动头枕的伸缩组件和用于驱动伸缩组件运动的传动组件,达到了对驼背用户的头部、颈部支撑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人体工学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办公家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人体工学椅。
背景技术
人体工学椅设计大方,独特、时尚、轻巧,是普遍应用于现代家庭、娱乐、网吧、酒店、休闲、会议室、办公电脑台一类新型环保健康椅。设计原则释放自然,人性调节,适合多种体型调节性;材质上主要采用环保材料。
目前,申请号为201420742407.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办公椅,它包括靠背、坐垫以及安装到坐垫下的支脚,靠背包括支撑靠架、腰靠和弯臂,所述支撑靠架包括环形架和连接架,连接架连接于环形架中部,环形架的下端通过弯臂与支架连接,环形架的上方设有头枕,头枕通过调节架与环形架连接,环形架的上端后侧设有调节槽,调节架的下部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纵向导向连接于调节槽内,且通过调节螺栓定位固接。调节架的两端设有铰臂,铰臂分别与所述头枕的后端两侧铰接。这种办公椅虽然结构简单,但通过上述设置,头枕只能够沿着调节槽上下移动,以及通过铰臂进行翻转运动,但是对于有些驼背的用户来说,用户的背部已经与靠背贴紧之后,但是头部、颈部却无法和头枕接触,造成用户坐在坐垫上,头部和颈部无法得到放松,降低了用户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驼背用户的颈部与头部进行支撑的人体工学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工学椅,包括靠背、头枕、座体和支架,所述的靠背与座体通过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的头枕与靠背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头枕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靠背通过升降组件连接,所述的支撑块上设有用于移动头枕的伸缩组件和用于驱动伸缩组件运动的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靠背与座体通过支架连接,使支架对靠背支撑,再在头枕和靠背之间设置支撑块,使支撑块与靠背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使头枕通过支撑块支撑,由于驼背用户的背部较弯,用户坐在座体上,用户的背部与靠背接触之后,头部与颈部往往不能与头枕接触,使头部、颈部得不到放松,降低了用户的舒适度,所以在支撑块上设置用于头枕移动的伸缩组件以及用于驱动伸缩组件运动的传动组件,使头枕通过伸缩组件往前后方向移动,使头枕能够与用户的颈部、头部接触,从而使用户能够得到放松,提升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伸缩组件包括支撑管和支杆,所述支撑管与头枕铰接,所述的支杆置于支撑管中且与支撑管通过螺纹配合,所述的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的支杆置于第一定位孔中且支撑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管与头枕铰接,使得头枕能够沿铰接处进行翻转,进行多角度调节,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通过将支撑管与支杆螺纹配合,再在支撑块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支杆置于第一定位孔中且与支撑块转动连接,当支杆转动,由于螺纹的传动作用,就可以使支撑管沿前后方向发生移动,从而使头枕随着支撑管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动杆,所述的支撑块中开设有容纳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孔、容纳腔和第二定位孔依次连通,所述的第一齿轮与支杆连接,所述的转动杆穿设在第二定位孔中且与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块中开设第二定位孔和容纳腔,将第一齿轮和支杆连接,第二齿轮和转动杆连接,使转动杆与第二定位孔配合,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置于容纳腔中,可以防止因裸露在外部而容易与别的设备发生碰撞而损坏,当转动杆转动,第一齿轮随着第二齿轮的转动而转动,使支杆随着第一齿轮发生转动,继而使头枕随着支撑管通过螺纹的作用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块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孔与第一定位孔连通,所述的导向孔中固定有凸起,所述的支撑管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凸起与凹槽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块上设置导向孔,将导向孔和第一定位孔连通,再在导向孔中固定有凸起,在支撑管的外壁上设置和凸起匹配的凹槽,当支杆旋转,由于支杆与支撑管通过螺纹配合,支杆与支撑管之间会有一定的摩擦,会使支撑管随着支杆发生旋转,而凸起和凹槽的设置可以避免支撑管沿支杆径向转动,从而使支撑管沿着支杆的轴向移动,且导向孔的设置,可以避免螺纹裸露在外部而容易使异物进入到螺纹中,造成支杆与支撑管无法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的设置,使用户能够更加便利的旋转转动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升降组件包括支柱和紧固件,所述的靠背上开设有引导孔和限位孔,所述的引导孔和限位孔连通,所述的支柱穿设在引导孔中且与支撑块连接,所述的紧固件穿设在限位孔中且与支柱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靠背上设置与支柱相匹配的引导孔,将支柱与支撑块连接,将支柱置于引导孔中,再在靠背上设置限位孔,将限位孔和引导孔连通,使紧固件穿过限位孔和支柱抵触设置,由于紧固件与支柱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防止支柱发生移动,起到对支柱的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座体上固定有用于支撑手臂的扶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扶手的设置,使用户可以将手臂放置扶手上,使扶手对手臂进行支撑,使手臂放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座体通过滚轮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方便了用户搬运本人体工学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块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组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头枕;10、支撑块;101、第一定位孔;102、第二定位孔;103、容纳腔;104、导向孔;105、凸起;2、靠背;3、座体;31、扶手;32、滚轮;4、支架;5、伸缩组件;51、支撑管;511、凹槽;52、支杆;6、传动组件;61、第一齿轮;62、第二齿轮;63、转动杆;631、把手;7、升降组件;71、支柱;72、引导孔;73、限位孔;7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人体工学椅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人体工学椅,包括靠背2、头枕1、座体3和支架4,其中,头枕1所在方向为上方,滚轮32所在方向为下方,靠背2与座体3通过所述支架4连接,使靠背2通过支架4进行支撑,头枕1与靠背2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头枕1的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与靠背2通过升降组件7连接,通过升降组件7的升降作用,可以使头枕1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
但是往往会有部分的用户具有驼背的问题,用户的背部与靠背2接触之后,使头部与头枕1的距离较远,头部和颈部却无法与头枕1接触,容易造成用户久坐之后颈部不适,所以在支撑块10上设有用于移动头枕1的伸缩组件5,以及用于驱动伸缩组件5运动的传动组件6,使头枕1随着伸缩组件5前后移动,使头枕1得以对用户的颈部、头部支撑,使用户得到舒适,不仅能够使驼背的用户使用,同时也能够让正常的用户使用本人体工学椅。
如图2所示,在支撑块10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01、第二定位孔102和容纳腔103,第一定位孔101、容纳腔103和第二定位孔102依次连通,伸缩组件5包括支撑管51和支杆52,所述的支杆52置于支撑管51中且与支撑管51通过螺纹配合,所述的支杆52置于第一定位孔101中且支撑块10转动连接,传动组件6包括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62和转动杆63,第一齿轮61与支杆52连接,所述的转动杆63置于第二定位孔102中且端部与第二齿轮62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61与第二齿轮62相啮合,当用户旋转转动杆63,转动杆63带动第二齿轮62发生转动,由于第二齿轮62和第一齿轮61啮合,第一齿轮61就可以随着第二齿轮62发生转动,继而第二齿轮62带动支杆52发生旋转,由于支杆52与支撑管51通过螺纹配合,支撑管51就可以随着螺纹的传动,前后移动,头枕1随着支撑管51进行前后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有些用户坐在座体3上,往后靠的速度较快,使头部对头枕1的冲力较大,由于螺旋伞齿轮传递扭力大,传递效率高且瞬时传动比精确,所以采用螺旋伞齿轮作为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且螺旋伞齿轮的设置,可以改变力的传动方向,使得转动杆63可以放置在支撑块10的左右两侧,方便用户坐在座体3上,就可以对转动杆63进行旋转,使头枕1调整到较舒适的位置,为了避免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发生生锈现象而难以发生旋转,可以在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上涂抹少量润滑油。
由于金属的齿轮相啮合时,金属与金属碰撞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而聚氨酯材质便于加工,且作为齿轮啮合时不会产生噪音,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均采用聚氨酯材质制成。
而支撑管51与头枕1铰接设置,通过将支撑管51与头枕1铰接,使头枕1可以沿着铰接处发生转动,使头枕1能够适应不同的用户。
为了方便用户旋转转动杆63,在转动杆63上固定有一个把手631,在第二定位孔102中放置有一个轴承,使转动杆63和轴承配合,使用户旋转转动杆63更为省力。
如图3所示升降组件7包括支柱71和紧固件74,所述的靠背2上开设有引导孔72和限位孔73,所述的引导孔72和限位孔73连通,所述的引导孔72和支柱71相匹配,所述支柱71与支撑块10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的紧固件74穿过限位孔73和支柱71抵触设置,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作为紧固件74,限位孔73的内壁上设置有和螺栓相匹配的螺纹,将支柱71放置在引导孔72中,将螺栓穿过限位孔73,使螺栓的螺杆部分和支柱71抵触设置,使螺栓和支柱71之间产生静摩擦,对支柱71位置进行固定,防止支柱71因重力作用而发生移动。
同时,也可以在支柱71径向上设置多个和螺栓相匹配的孔,将螺栓穿过限位孔73,使螺栓的螺杆部分置于孔中,从而防止支柱71移动,相对上述方案来说,这种方案使支柱71的固定更为牢固。
同样的,在支柱71径向上设置多和螺栓相匹配的螺纹孔,使螺栓穿过限位孔73和螺纹孔相配合。
在座体3的两侧固定有用于支撑手臂的扶手31,当用户坐在座体3上,手臂可以放置在扶手31上,对扶手31进行放松。
为了方便用户搬运本人体工学椅,在座体3的下方设置有滚轮32,在滚轮32和座体3之间有用于驱动座体3升降的气缸,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移动灵活性,将万向轮作为滚轮32。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用户的舒适度,在座体3上、扶手31、靠背2以及头枕1上均设置有海绵或者棉质品等具有缓冲的物件所制成的缓冲层,且在缓冲层的表面裹有皮制品制成的防滑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人体工学椅,包括靠背(2)、头枕(1)、座体(3)和支架(4),所述的靠背(2)与座体(3)通过所述支架(4)连接,所述的头枕(1)与靠背(2)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头枕(1)的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与靠背(2)通过升降组件(7)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块(10)上设有用于移动头枕(1)的伸缩组件(5)和用于驱动伸缩组件(5)运动的传动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椅,其特征是:所述的伸缩组件(5)包括支撑管(51)和支杆(52),所述支撑管(51)与头枕(1)铰接,所述的支杆(52)置于支撑管(51)中且与支撑管(51)通过螺纹配合,所述的支撑块(10)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01),所述的支杆(52)置于第一定位孔(101)中且支撑块(10)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椅,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组件(6)包括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62)和转动杆(63),所述的支撑块(10)中开设有容纳腔(103)和第二定位孔(102),所述的第一定位孔(101)、容纳腔(103)和第二定位孔(102)依次连通,所述的第一齿轮(61)与支杆(52)连接,所述的转动杆(63)穿设在第二定位孔(102)中且与第二齿轮(62)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61)与第二齿轮(62)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椅,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块(10)上开设有导向孔(104),所述的导向孔(104)与第一定位孔(101)连通,所述的导向孔(104)中固定有凸起(105),所述的支撑管(51)外壁上开设有凹槽(511),所述的凸起(105)与凹槽(511)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椅,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杆(63)远离第二齿轮(62)的一端固定有把手(6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椅,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组件(7)包括支柱(71)和紧固件(74),所述的靠背(2)上开设有引导孔(72)和限位孔(73),所述的引导孔(72)和限位孔(73)连通,所述的支柱(71)穿设在引导孔(72)中且与支撑块(10)连接,所述的紧固件(74)穿设在限位孔(73)中且与支柱(71)抵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椅,其特征是:所述的座体(3)上固定有用于支撑手臂的扶手(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椅,其特征是:所述的座体(3)通过滚轮(32)支撑。
CN201620055223.2U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人体工学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86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5223.2U CN205386002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人体工学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5223.2U CN205386002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人体工学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6002U true CN205386002U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8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522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86002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人体工学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6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81057C (en) Powered rocker and glider recliner linkage mechanisms
US8398168B2 (en) Powered glider recliner linkage mechanism
US8398165B2 (en) Powered rocker recliner linkage mechanism
CN202536740U (zh) 坐躺二用椅
CN103479112A (zh) 一种转椅底盘
CN204599905U (zh) 坐卧两用办公椅
CN204132865U (zh) 坐卧两用办公椅
CN205386002U (zh) 一种人体工学椅
JP2011036454A (ja) ストレッチ椅子
WO2023061066A1 (zh) 一种座椅
CN103330404B (zh) 一种设有多功能调节装置的转椅
CN102356959B (zh) 具有头枕的椅子
KR101056745B1 (ko) 의자용 좌판 틸팅장치
CN2927857Y (zh) 轴控自动的床椅
CN209004571U (zh) 一种按摩椅
CN201683444U (zh) 按摩椅扶手联动机构
CN114468644B (zh) 一种可调节的舒适型办公椅
CN203234377U (zh) 可调摇椅
CN206025756U (zh) 一种座椅休闲搁脚装置
CN104856493A (zh) 一种多用办公座椅
CN219331140U (zh) 一种办公椅
CN209360103U (zh) 一种可调扶手架的折叠办公椅座垫
CN220512535U (zh) 一种沙发结构
CN214258662U (zh) 一种可调节式靠垫
CN220344031U (zh) 一种坐深可调节的沙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