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3013U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3013U
CN205383013U CN201620094157.XU CN201620094157U CN205383013U CN 205383013 U CN205383013 U CN 205383013U CN 201620094157 U CN201620094157 U CN 201620094157U CN 205383013 U CN205383013 U CN 205383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layers
exhaust passageway
resettlement section
valv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41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健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3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3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装置,抑制废气通路的内壁面的结露水的产生。该阀装置具备:壳体(1),其形成有使废气通过的废气通路(8);阀体(9),其对废气通路(8)进行开闭;阀轴(5),其固定于阀体(9);以及阀轴支承部件(6),其将阀轴(5)支承为可动,在该阀装置中,使壳体(1)的废气通路(8)的壁为二层构造(13),从而抑制来自壳体(1)外部的热传导,由此能够抑制废气通路(8)的内壁面的结露水的产生。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供废气通过的通路进行开闭的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供废气通过的通路进行开闭的废气再循环阀等阀装置中,壳体的废气通路壁由一层构造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5625号公报
现有的阀装置存在如下课题:由于壳体的废气通路壁由一层构造构成,所以容易从外部受到热量的影响,若因壳体内外的温度差而使得废气被冷却,则会在废气通路的内壁面产生结露水。
该结露水是促进废气通路的内壁面的腐蚀的重要因素。另外,若与结露水混合的积碳等附着于对废气的流量进行调整的阀体与阀座之间的缝隙、或者附着于将阀轴支承为可动的阀轴支承部件与阀轴之间的缝隙,则会产生流量特性以及阀体的落座位置的变动,还会产生阀轴支承部件与阀轴的粘合等。由此,存在阀装置的性能劣化进而导致功能不全的问题。
作为针对壳体的废气通路的内壁面的腐蚀对策,例举出了表面处理的追加或者材料的变更等,但是若考虑废气通路的内部环境,则要求兼备耐热性、耐酸性以及强度等的性质,若实施满足上述性质的腐蚀对策,则实际情况是成本会大幅度上升。另外,积碳等朝废气通路的内壁面的附着也是取决于附着物的性状的现象,因此迫使对策的构建变得困难。以往,为了抑制废气中的水分含量而实施了改善发动机侧的燃烧状况等的对策,但这并不算是抑制废气通路的内壁面的结露产生的根本对策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废气通路的内壁面的结露水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阀装置具备:壳体,其形成有使废气通过的废气通路;阀体,其对废气通路进行开闭;阀轴,其固定于阀体;以及阀轴支承部件,其将阀轴支承为可动,壳体的废气通路的壁为二层构造,且在层与层之间设置有空间。
另外,上述二层构造由一个部件构成。
另外,上述二层构造的层与层之间的上述空间被密封。
另外,上述二层构造的上述空间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
另外,在上述废气通路的壁形成有阀座以及收容部,上述阀座供上述阀体抵接,上述收容部收容上述阀轴支承部件,上述二层构造设置于上述废气通路的壁中的形成有上述阀座或者上述收容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
另外,上述阀装置作为使来自内燃机的排气侧的废气向该内燃机的进气侧再循环的废气再循环阀而被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使废气通路的壁为二层构造,所以抑制来自外部的热传导,从而能够抑制废气通路的内壁面的结露水的产生。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壳体;2...收容部;3...弹簧;4...空间;5...阀轴;6...阀轴支承部件;7...阀座;8...废气通路;8a...入口侧通路;8b...出口侧通路;9...阀体;10...盘状部件;11...促动器;12...促动器轴;13...二层构造;14a、14b、14c...层间空间;15...一层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阀装置的二层构造的放大图。
图3是用于帮助理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参考例,并且是表示壳体由一层构造构成的阀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阀装置的二层构造的放大图。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阀装置是在车辆中设置于供废气流动的配管并对该废气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装置。例如,在将该阀装置用作废气再循环阀的情况下,阀装置配置于从内燃机的排气侧经由冷却器并向该内燃机的进气侧连接的配管的冷却器的下游,并调整被冷却器冷却的废气向内燃机的进气侧再循环的流量。
在阀装置所具有的壳体1形成有使废气通过的废气通路8。在废气通路8的内壁面形成有供阀体9抵接的阀座7,以该阀座7为边界从而将废气通路8划分为入口侧通路8a与出口侧通路8b。另外,在废气通路8的内壁面形成有贯通孔,从而与设置有弹簧3的空间4连通。该贯通孔是使阀轴5贯通的孔,并且也是收容将阀轴5支承为沿轴向可动的阀轴支承部件6的收容部2。在阀轴5的一端部固定有阀体9,通过使阀体9与阀座7抵接,从而关闭废气通路8,通过使该阀体9从阀座7离开,从而打开废气通路8。图1以及图2表示废气通路8关闭的状态。
另外,在壳体1固定有促动器11,该促动器11使阀轴5朝向使阀体9从阀座7离开的开阀方向执行动作。该促动器11的促动器轴12沿轴向执行动作,从而将阀轴5向开阀方向按压。另一方面,使阀轴5朝向使阀体9与阀座7抵接的闭阀方向执行动作的弹簧3设置于促动器11与阀轴支承部件6之间的空间4。并且在该空间4配置有固定于阀轴5的盘状部件10,弹簧3的作用力经由盘状部件10向阀轴5传递,从而使阀体9向闭阀方向执行动作。
废气流量同阀体9与阀座7之间的缝隙的开口面积具有相关关系,阀体9与阀座7之间的缝隙的开口面积同阀体9的行程量具有相关关系。阀体9的行程量能够通过促动器11以及弹簧3来进行控制。即,废气流量的调整通过控制阀体9的行程量来实现。
这里,在图3中,作为用于帮助理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参考例,示出了壳体1由一层构造构成的阀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在图3的参考例中,废气通路8的壁为一层构造,容易从壳体1的外部受到热量的影响。因此,因壳体1外部与废气通路8内部的废气之间的温度差而使得废气被冷却,从而在废气通路8的内壁面产生结露水。该结露水是促进废气通路8的内壁面的腐蚀的重要因素。另外,与结露水混合的积碳等附着于阀体9与阀座7之间的缝隙,或者附着于阀轴5与阀轴支承部件6之间的缝隙,从而产生流量特性以及阀体9的落座位置的变动,还会产生阀轴5与阀轴支承部件6的粘合等。由此,存在阀装置的性能劣化进而导致功能不全的情况。
因此,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阀装置中,构成为使壳体1的废气通路8的壁为二层构造13,并在层与层之间设置密封的层间空间14a、14b、14c。与作为壳体1的材料的铁或铝等的热传导率相比,层间空间14a、14b、14c内的空气的热传导率较低,因此抑制从壳体1外部向废气通路8的热传导,从而能够抑制废气通路8的内壁面的结露水的产生。
既可以使废气通路8的壁全都为二层构造13,也可以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使废气通路8的壁的一部分为二层构造13,而使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15。在使废气通路8的壁的一部分为二层构造13的情况下,优选至少使具有流量设定或者部件保持等重要功能的构造附近的废气通路8的壁为二层构造13。
在图1以及图2的例子中,通过使废气通路8的内壁中的形成有供阀体9抵接的阀座7的部分由二层构造13构成,从而能够抑制阀座7附近的结露水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积碳等附着于阀座7与阀体9之间的缝隙。另外,通过使废气通路8的内壁中的形成有收容阀轴支承部件6的收容部2的部分由二层构造13构成,从而能够抑制阀轴支承部件6附近的结露水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积碳等附着于阀轴5与阀轴支承部件6之间的缝隙。
此外,在图1以及图2的例子中,刻意使废气通路8的入口侧以及出口侧的壁由一层构造15构成,从而使结露水的产生集中在由一层构造15构成的部分的内壁面,由此能够抑制在阀座7以及阀轴支承部件6附近的结露水的产生。
壳体1的二层构造13既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以由两个部件构成。在由一个部件构成二层构造13的情况下,例如在壳体1的铸造时,将可溶性型芯插入到成为层间空间14a、14b、14c的部分,并在铸造后取出可溶性型芯,从而形成层间空间14a、14b、14c。或者,例如利用脱炭处理在壳体1的表面与内部设置熔点差,并通过加热仅使内部溶出,从而形成层间空间14a、14b、14c。也可以通过上述以外的方法以一个部件构成二层构造13。
另外,不仅通过密封二层构造13的层间空间14a、14b、14c,还通过使层间空间14a、14b、14c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热传导率,从而有效地抑制结露水的产生。
此外,二层构造13以及层间空间14a、14b、14c的形状以及位置并不限定于图1以及图2所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与壳体1的外形或者设置阀装置的内燃机侧的布局等相配合地变更。另外,层间空间14a、14b、14c可以是各自独立的三个空间,也可以是相互连通的一个空间。
综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在具备如下部件,即:形成有使废气通过的废气通路8的壳体1、对废气通路8进行开闭的阀体9、固定于阀体9的阀轴5、以及将阀轴5支承为可动的阀轴支承部件6的阀装置中,使壳体1的废气通路8的壁为二层构造13,并在层与层之间设置层间空间14a、14b、14c,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壳体1外部的热传导,从而能够抑制废气通路8的内壁面上的结露水的产生。由此,防止废气通路8的内壁面的腐蚀、流量特性以及阀体9的落座位置的变动、以及阀轴5与阀轴支承部件6的粘合等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阀装置的性能的劣化,甚至功能不全。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通过密封二层构造13的层与层之间的层间空间14a、14b、14c,并使该层间空间14a、14b、14c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来自壳体1外部的热传导,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结露水的产生。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通过在废气通路8的壁中的形成有阀座7或者收容部2的至少一方的部分设置二层构造13,并使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15,从而使结露水的产生集中在由一层构造15构成的部分的内壁面,由此能够抑制阀座7以及阀轴支承部件6之类的具有重要功能的部件附近的结露水的产生。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出了作为使从内燃机的排气侧通过了冷却器的废气向该内燃机的进气侧再循环的废气再循环阀而被使用的用途,但并不限定于该用途,能够用于在车辆中调整废气流量的整体用途。
对于废气再循环阀,存在使被上述那样的冷却器冷却了的摄氏100度~200度左右的低温的废气向内燃机的进气侧再循环的废气再循环阀、以及不经由冷却器而使摄氏700度~800度左右的高温的废气向内燃机的进气侧再循环的废气再循环阀。低温的废气与高温的废气相比,容易产生结露水,因此,通过使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阀装置来用于低温的废气,能够有效地抑制结露水的产生。另一方面,高温的废气与低温的废气相比,难以产生结露水,但存在招致阀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热劣化的问题。因此,在使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阀装置来用于高温的废气的情况下,通过使冷却水等在二层构造13的层间空间14a、14b、14c内流动,从而能够保护阀装置的构成部件,使其免于因热量而导致的损伤。另外,能够与设置该阀装置的内燃机侧的布局相配合地在任意的位置形成用于使冷却水等在层间空间14a、14b、14c内流动的出入口。此外,优选形成为使层间空间14a、14b、14c相互连通而使冷却水等容易流动的构造。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通过使阀轴5沿轴向往复动作来对废气通路8进行开闭的构造的阀装置,但也可以是通过使阀轴5绕轴做旋转动作来对废气通路8进行开闭的构造的阀装置。另外,促动器11只要是马达或者螺线管等能够产生使阀轴5执行动作的驱动力的装置就可以是任意的。
除了上述以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其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的变形、或者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的省略。

Claims (13)

1.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形成有使废气通过的废气通路;
阀体,其对所述废气通路进行开闭;
阀轴,其固定于所述阀体;以及
阀轴支承部件,其将所述阀轴支承为可动,
所述壳体的所述废气通路的壁为二层构造,且在层与层之间设置有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层构造由一个部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层构造的层与层之间的所述空间被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层构造的层与层之间的所述空间被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层构造的所述空间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层构造的所述空间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废气通路的壁形成有阀座以及收容部,所述阀座供所述阀体抵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阀轴支承部件,
所述二层构造设置于所述废气通路的壁中的形成有所述阀座或者所述收容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废气通路的壁形成有阀座以及收容部,所述阀座供所述阀体抵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阀轴支承部件,
所述二层构造设置于所述废气通路的壁中的形成有所述阀座或者所述收容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废气通路的壁形成有阀座以及收容部,所述阀座供所述阀体抵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阀轴支承部件,
所述二层构造设置于所述废气通路的壁中的形成有所述阀座或者所述收容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废气通路的壁形成有阀座以及收容部,所述阀座供所述阀体抵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阀轴支承部件,
所述二层构造设置于所述废气通路的壁中的形成有所述阀座或者所述收容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废气通路的壁形成有阀座以及收容部,所述阀座供所述阀体抵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阀轴支承部件,
所述二层构造设置于所述废气通路的壁中的形成有所述阀座或者所述收容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废气通路的壁形成有阀座以及收容部,所述阀座供所述阀体抵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阀轴支承部件,
所述二层构造设置于所述废气通路的壁中的形成有所述阀座或者所述收容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其他部分为一层构造。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装置作为使来自内燃机的排气侧的废气向该内燃机的进气侧再循环的废气再循环阀而被使用。
CN201620094157.XU 2015-09-01 2016-01-29 阀装置 Active CN2053830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1998A JP2017048711A (ja) 2015-09-01 2015-09-01 バルブ装置
JP2015-171998 2015-09-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3013U true CN205383013U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4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4157.XU Active CN205383013U (zh) 2015-09-01 2016-01-29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48711A (zh)
CN (1) CN20538301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48711A (ja)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7478B (zh) 混入型的废气再循环阀及其安装系统
CN103946499B (zh) 用于冷却计量阀的装置
US20090314266A1 (en) EGR device
CN102456642A (zh) 功率半导体系统
JP5001752B2 (ja) Egrクーラバイパス切替システム
JP2010538233A5 (zh)
CN101849157A (zh) 热交换器,特别是油冷却器
WO2016079938A1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通風構造
CN108369078A (zh) 热交换器
JP2007107389A (ja) エンジンのegrバルブ装置
JP2014523657A5 (zh)
CN104895659A (zh) 一种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
US20170268455A1 (en) Water jacket for cylinder head
US20150139633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eating device
CN205383013U (zh) 阀装置
CN103547790A (zh) 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再循环模块
CN204299727U (zh) 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阀
JP2007092597A (ja) エンジン
CN204082310U (zh) 中冷器、发动机、汽车及船舶
CN204783221U (zh) 一种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
CN107559074A (zh) 尿素溶液喷射器模块
JP2009250174A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排気ガス還流装置
JP6193653B2 (ja) Egrクーラ
KR101307322B1 (ko) 자동차 배기열 회수장치
WO2013121699A1 (ja) 熱交換器のタン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