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78487U -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78487U
CN205378487U CN201620005475.4U CN201620005475U CN205378487U CN 205378487 U CN205378487 U CN 205378487U CN 201620005475 U CN201620005475 U CN 201620005475U CN 205378487 U CN205378487 U CN 205378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ramework
shielding device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054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ingfu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ingfu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ingfu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ingfu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054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78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78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78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屏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包括:框架和电磁屏蔽网,所述电磁屏蔽网设置在所述框架围设而成的屏蔽区内,且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电磁屏蔽网用于屏蔽电磁源干扰,所述框架用于与电站的进、出风口连接。由于电磁屏蔽网能够屏蔽电磁源干扰,因此,通过框架将该电磁屏蔽网设置在电站屏蔽电磁干扰的薄弱环节——进风口和出风口处,有效地保障了电站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电压、电流等的稳定性,避免了电站的正常工作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

Description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屏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紧密,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能源。而方舱电站作为一种新型供电装备,以其能适应多种运输形式,机动性好等优点,从而保障在复杂、恶劣的环境或者其他不适宜电网供电的情况下的正常用电,在供电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方舱电站周围的环境是复杂不可控制的,这是因为各种电磁干扰源尤其是辐射干扰源(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等)会不同程度的辐射出电磁波。
在常规方舱电站的进、出风口处均没有设置电磁屏蔽装置,这就会使方舱电站的电压、电流等性能,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从而影响方舱电站的稳定性和正常工作。而方舱电站的进、出风口又是其屏蔽外界电磁干扰的薄弱环节,如果不加以改善,将很难避免来自外界电磁辐射的干扰。另外,方舱电站内部的设备噪音也会通过进、出风口扩散至方舱的外部,污染外部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干扰屏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电站的进、出风口处没有设置电磁屏蔽装置,而使电站的屏蔽性能存在薄弱环节,使电站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电压、电流等性能容易受到外界辐射干扰源(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等)辐射出的电磁波的干扰,进而影响电站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包括:框架和电磁屏蔽网,所述电磁屏蔽网设置在所述框架围设而成的屏蔽区内,且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电磁屏蔽网用于屏蔽电磁源干扰,所述框架用于与电站的进、出风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屏蔽网与所述框架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屏蔽网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框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设置在所述卡接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外框和分隔楞,所述分隔楞设置在所述外框上,将所述屏蔽区分隔成多个单元格,且每个所述单元格内均设置有所述电磁屏蔽网。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或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屏蔽网的网孔为六角形或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屏蔽网和所述框架均由铝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屏蔽网的表面附有锡层或者镍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消声器,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包括:框架和电磁屏蔽网,电磁屏蔽网设置在框架围设而成的屏蔽区内,且与框架连接;电磁屏蔽网能够屏蔽电磁源干扰,框架用于与电站的进、出风口连接。由于电磁屏蔽网能够屏蔽电磁源干扰,因此,通过框架将该电磁屏蔽网设置在电站屏蔽电磁干扰的薄弱环节——进风口和出风口处,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电站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电压、电流等的稳定性,避免了电站的正常工作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10-框架111-外框112-分隔楞
120-电磁屏蔽网130-第一单元格140-第二单元格
150-第三单元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主视图。下面仅以方舱电站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包括框架110和电磁屏蔽网120,电磁屏蔽网120设置在框架110围设而成的屏蔽区内,且与框架110连接,电磁屏蔽网120用于屏蔽电磁源干扰,框架110用于与电站的进、出风口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有效的弥补了方舱电站屏蔽电磁干扰的薄弱环节,保障了方舱电站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电压、电流等的稳定性,避免了方舱电站的正常工作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同时,网状的电磁屏蔽网120还兼顾了电磁屏蔽和良好通风的双重作用,而且组装简单,规格可变换,使用更加简单灵活,可用于任意一种方舱电站的进、出风口。
为了解决电磁屏蔽网120与框架110的连接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将电磁屏蔽网120与框架110卡接。
更进一步地,卡接又分为有卡接结构和无卡接结构两种。
有卡接结构的情况,即电磁屏蔽网12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卡接块,框架11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接槽,卡接块设置在卡接槽的内部。卡接块可以为边缘有倒角(使卡接块插入更加方便、准确)的柱状体,卡接槽的尺寸、形状与卡接块配合,这种连接方式更加快捷而且准确性高。
具体地,框架110每条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卡结槽,电磁屏蔽网120的各侧面相应位置设置对应的卡接块。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此处也可以是卡接块的变形方式,例如:卡接条。
无卡接结构的情况,为了便于描述,如图1所示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从左到右的三个单元格依次定义为:第一单元格130、第二单元格140和第三单元格150。以第一单元格为例:电磁屏蔽网120与框架110在外形和尺寸上相互配合,框架110将电磁屏蔽网120的位置限定在框架110的内部,实现二者之间形状和尺寸上的卡接,将二者组装在一起。具体为:框架110的三边焊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开口的方形,将尺寸相符的电磁屏蔽网120放入其中,二者紧配,再将框架110的开口边焊接封闭,构成一个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单元格。这种连接方式使电磁屏蔽网120和框架110的制作和组装操作起来都更加简单。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框架110每条边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胶粘,或者其他可以将框架110的每条边连接在一起且满足电磁屏蔽要求的方式。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电磁屏蔽网120与框架1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胶粘。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电磁屏蔽网120与框架1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焊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框架110包括外框111和分隔楞112,分隔楞112设置在外框111上,将屏蔽区分隔成多个单元格,且每个单元格内均设置有电磁屏蔽网120。
为了解决电磁干扰屏蔽装置自身尺寸的局限性,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在外框111上设置分隔楞112从而将屏蔽区分隔成第一单元格130、第二单元格140和第三单元格150;需要说明的是,单元格的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具体地,分隔楞112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相邻单元格的公共边。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第一单元格130的框架为封闭的四边形,第二单元格140和第三单元格150的外框均为第四边开口的四边形,将第二单元格140的开口边两平行边的截面与第一单元格130上的分隔楞112焊接,再将第三单元格150的开口边两平行边的截面与第二单元格140上的分隔楞112焊接,每个单元格内均设置有电磁屏蔽网120,构成如图1所示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将电磁屏蔽装置分隔成多个单元格,使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应用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进、出风口的不同尺寸使用一个或者多个单元格,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分隔楞112与外框11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
为了解决电磁干扰屏蔽装置与方舱电站进、出风口的连接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框架110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用于电磁干扰屏蔽装置与方舱电站的连接,固定孔的个数根据需要而定。
优选地,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框架110的两横边上各设置两个孔。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框架上的固定孔为螺纹孔或通孔。电磁干扰屏蔽装置与方舱电站的进、出风口的连接方式不同时固定孔的形式也不同。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与方舱电站的进、出风口之间为螺纹连接,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框架110固定孔为螺纹孔,方舱电站进、出风口对应框架110固定孔的位置设置的孔为通孔。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框架110固定孔为通孔,方舱电站进、出风口对应框架110固定孔的位置设置的孔为螺纹孔。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电磁干扰屏蔽装置与方舱电站之间铆接连接,框架110的固定孔和方舱电站进、出风口对应位置设置的孔均通孔。
为了解决电磁干扰屏蔽装置良好通风与屏蔽外界电磁干扰不能兼具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电磁屏蔽网120的网孔为六角形或方形。
优选地,电磁屏蔽网120的网孔为六角形,这样的电磁屏蔽网110可以形成很大的通风面积,同时又能有效的屏蔽外界电磁辐射干扰。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电磁屏蔽网120的网孔为圆形。
为了使电磁干扰屏蔽装置能够均衡各方面优势,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电磁屏蔽网120和框架110均由铝制材料制成。铝制电磁屏蔽网具有通风量大、重量轻、抗电化腐蚀性能较好的突出优点。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电磁屏蔽网120和框架110均为钢制,铝制和钢制使两种结构各有优点,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为了使电磁屏蔽网120内部具有更好的导电连续性和抗腐蚀性,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电磁屏蔽网120的表面附有锡层或者镍层。这使得组成电磁屏蔽网120的每个网孔之间形成连续导电层,避免了因缝隙造成电磁屏蔽网120屏蔽性能的下降问题,从而保证了电磁干扰屏蔽装置的良好屏蔽性能。
为了解决方舱电站发电机组产生的噪音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还包括消声器,消声器设置在框架110上。为了将电磁屏蔽装置设置在进、出风口内,消声器的外形尺寸应不大于框架110的外形尺寸,消声器沿网孔高度方向的投影,也不超过框架110沿该方向的投影范围。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消声器与框架110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消声器与框架110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消声器与框架110之间采用铆接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消声器与框架110之间采用胶粘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消声器与框架11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消声器与框架11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消声器与框架110之间采用插接连接。
对于大功率的发电机组由于本身噪声较大,因此方舱电站的进、出风口在满足良好通风的条件下,不仅要有效的屏蔽外界电磁干扰还要实现较大降噪量才能使机组的噪声水平满足当前环保的要求。而进、出风口产生的孔洞,导致漏声,即形成了进气噪声区和排气噪声区。为了防止噪声从进、出风风口向外界传播,在进、出风口设置消声器,保证在进、出风顺畅的前提下,达到所需要的消声效果。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消声器采用多通道折板式阻性消声器。折板式阻性消声器由于拐角的存在使噪声不能直接通过消声器,从而有效提高消声效果,达到消声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噪声从进、出风口向外界传播,使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在兼具良好的通风、屏蔽外界电磁干扰的同时又降低了设备噪声对外界的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电磁屏蔽网,所述电磁屏蔽网设置在所述框架围设而成的屏蔽区内,且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电磁屏蔽网用于屏蔽电磁源干扰,所述框架用于与电站的进、出风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网与所述框架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网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框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设置在所述卡接槽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外框和分隔楞,所述分隔楞设置在所述外框上,将所述屏蔽区分隔成多个单元格,且每个所述单元格内均设置有所述电磁屏蔽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或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网的网孔为六角形或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网和所述框架均由铝制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网的表面附有锡层或者镍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声器,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CN201620005475.4U 2016-01-04 2016-01-04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Active CN205378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5475.4U CN205378487U (zh) 2016-01-04 2016-01-04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5475.4U CN205378487U (zh) 2016-01-04 2016-01-04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78487U true CN205378487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05475.4U Active CN205378487U (zh) 2016-01-04 2016-01-04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784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483A (zh) * 2016-12-26 2017-05-2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设备通风孔
CN107787174A (zh) * 2016-12-16 2018-03-09 曾小丽 一种电磁屏蔽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7174A (zh) * 2016-12-16 2018-03-09 曾小丽 一种电磁屏蔽网
CN106714483A (zh) * 2016-12-26 2017-05-2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设备通风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4741U (zh) 一种通信用电磁屏蔽户外机柜
CN105763076A (zh) 一种水冷型功率单元
CN205378487U (zh)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CN208723794U (zh) 光伏逆变器
CN204257722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组合支架
CN203368399U (zh) 可拆式太阳能接线盒
CN208657188U (zh) 一种封装式屏蔽盒
CN213603049U (zh) 一种电磁兼容柜
CN202050240U (zh) 一种电源避雷箱
CN205248408U (zh) 一种内插扣盖式衰减器模块
US11683918B2 (en) Power electronics module with improved space utilization and thermal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CN201387802Y (zh) 平面变压器
CN203674342U (zh) 一种模块化的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CN204517639U (zh) 抽屉式矿用变频器电容组模块
CN107316957A (zh) 一种一体式盖板及采用上述盖板的二次电池
CN205488269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池仓
CN215833844U (zh) 一种中频双电源机箱
CN213845651U (zh) 一种接口转换器
CN212720041U (zh) 一种外壳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装置
CN206709324U (zh) 一种控制器安装板及空调器
CN202268392U (zh) 锂电池芯壳
CN215498324U (zh) 一种一体化便携式移动电源箱
CN209593835U (zh) 一种电源和设备
CN216361087U (zh) 一种耐高温型汽车用钣金型腔密封结构
CN207893612U (zh) 一种免布线空调箱检修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