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5223U -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5223U
CN205365223U CN201620132760.2U CN201620132760U CN205365223U CN 205365223 U CN205365223 U CN 205365223U CN 201620132760 U CN201620132760 U CN 201620132760U CN 205365223 U CN205365223 U CN 205365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securing member
connector
radiator
cool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327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庆新
刘阳
孙永权
杨彦彬
茅君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Dianka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Tian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Branch Beijing Dearcc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Branch Beijing Dearcc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Branch Beijing Dearcc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327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5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5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52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包括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散热器设置于冷凝器的一侧,冷却风扇设置于冷凝器的另一侧,散热器与冷凝器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冷凝器与冷却风扇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冷凝器与车身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冷却结构模块化,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气流从前保进气格栅进入,依次经过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实现制冷,冷却风扇选择性启动,可以使冷却风扇的启动次数达到最小限度,布局更加合理、综合工况更加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汽车主机厂在开发电动车时,均沿用了现有发动机的冷却方式,按照布置方式,气流从前保进气格栅进入,依次经过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均单独与车身安装,安装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并且,冷却风扇的启动较为频繁,浪费电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包括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风扇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凝器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从电机及其控制器实际散热量需求设计出发,结合空调冷却系统中冷凝器的散热需求,将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等模块化,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从车身上拆卸或安装,气流从前保进气格栅进入,依次经过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在空调开启制冷的时候,冷却风扇开启,天气不热且不需要开启空调制冷时,根据需要选择冷却风扇是否开启,可以尽可能少得启动冷却风扇,从而实现整车运行省电。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冷凝器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为过冷区扁管,所述散热器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过冷区扁管的高度。
散热器的尺寸较小,可以降低功耗,实现整车运行省电,过冷区扁管不被散热器所遮挡,各部分之间互不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下半部分。
一般情况下,风流会从冷凝器的下半部分进入,因此,将散热器设置于冷凝器的下半部分可以确保风流从散热器经过,以便于更好地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的两端均设置有竖向且用于与车身连接安装的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集流管和车身之间。
减震垫与车身配合安装,将整个冷却模块安装于车身内,可以减小冷却模块的晃动,安装后的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集流管之间通过第一紧固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紧固机构为至少四个且分布于所述冷凝器的横向两端,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Y型件、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预埋螺母,所述Y型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弧形件和固定件,所述弧形件为弧形且与所述集流管贴合,所述弧形件与所述集流管之间刚性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预埋螺母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预埋螺母配合。
Y型件与集流管之间刚性连接,Y型件与散热器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预埋螺母连接,散热器与冷凝器之间可以拆卸,制作、安装等较为简便,方便拆卸维修等。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件与所述集流管之间焊接。
焊接使得弧形件和集流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冷凝器之间通过第二紧固机构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为至少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和底端,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风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
第二紧固机构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得冷却风扇和冷凝器可拆卸连接,方便部件的更换和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二预埋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底端,或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底端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至少两个,所述冷凝器的顶端或底端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紧固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紧固件卡设于所述冷凝器的边缘,所述第二预埋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预埋螺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卡接。
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结构不同,且第一紧固件与第一连接件、第二紧固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方式不同,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二连接件卡接于第二紧固件,再将第二紧固件卡设于冷凝器的边缘,然后将第一紧固件嵌设于第一滑槽内,并使用第二紧固螺栓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一紧固件固定即可。当然,先安装第一紧固件与第一连接件,然后再将第二紧固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接也是可以的。这种方式只需要旋拧第一紧固件上的第二紧固螺栓即可,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的固定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提高安装效率,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所述冷凝器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U型件和挡块,所述挡块设置于所述U型件的内部,所述挡块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U型件的内侧壁与所述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嵌设所述第二滑槽侧壁的嵌入槽。
U型件卡接于第二滑槽的外侧,挡块嵌设于第二滑槽的内部,U型件与挡块之间夹紧第二滑槽的侧壁,防止冷却风扇晃动,确保冷却模块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竖向贯穿所述第二紧固件且横截面为凸字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孔对应的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的横截面为凸字形。
卡接孔与卡接头配合,卡接头可以设置为现有的弹片结构,即卡接头上设置有弹片,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卡接头伸入卡接孔内后,弹片钩住第二连接件并锁紧,卡接头无法从卡接孔内拔出,卡接孔的形状使得卡接头不容易转动,结构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冷却结构模块化,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气流从前保进气格栅进入,依次经过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实现制冷,冷却风扇选择性启动,可以使冷却风扇的启动次数达到最小限度,布局更加合理、综合工况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冷却模块轴测图;
图2为图1的背部轴测图;
图3为图1的底部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散热器101;冷凝器102;冷却风扇103;第一紧固件104;第二紧固件105;第二紧固螺栓106;第一滑槽107;第一连接件108;第二连接件109;卡接头110;第二滑槽111;卡接部112;U型件113;挡块114;集流管115;减震垫116;Y型件117;第一紧固螺栓1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冷却模块轴测图;图2为图1的背部轴测图;图3为图1的底部示意图;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包括散热器101、冷凝器102和冷却风扇103,散热器101设置于冷凝器102的一侧,冷却风扇103设置于冷凝器102的另一侧。
冷凝器102与冷却风扇103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优选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冷却风扇103和冷凝器102之间通过第二紧固机构和连接件连接,第二紧固件105为至少四个且分别设置于冷凝器102的顶端和底端,连接件固定设置于冷却风扇103,连接件与第二紧固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
第二紧固机构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得冷却风扇103和冷凝器102可拆卸连接,方便部件的更换和维修。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二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件104、第二紧固件105、第二预埋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栓106,第一紧固件104位于冷凝器102的顶端且第二紧固件105位于冷凝器102的底端,或第一紧固件104位于冷凝器102的底端且第二紧固件105位于冷凝器102的顶端,第一紧固件104和第二紧固件105均为至少两个,冷凝器102的顶端或底端设置有第一滑槽107,第一紧固件104嵌设于第一滑槽107内,第二紧固件105卡设于冷凝器102的边缘,第二预埋螺母设置于第一紧固件104,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08和第二连接件109,第一连接件108与第一紧固件104对应,第二连接件109与第二紧固件105对应,第一连接件108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紧固螺栓106穿过第二通孔且与第二预埋螺母配合,第二连接件109与第二紧固件105卡接。
第一紧固件104与第二紧固件105的结构不同,且第一紧固件104与第一连接件108、第二紧固件105与第二连接件109的连接方式不同,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二连接件109卡接于第二紧固件105,再将第二紧固件105卡设于冷凝器102的边缘,然后将第一紧固件104嵌设于第一滑槽107内,并使用第二紧固螺栓106将第一连接件108和第一紧固件104固定即可。当然,先安装第一紧固件104与第一连接件108,然后再将第二紧固件105与第二连接件109卡接也是可以的。这种方式只需要旋拧第一紧固件104上的第二紧固螺栓106即可,第二连接件109与第二紧固件105之间的固定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提高安装效率,省时省力。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二连接件109与第二紧固件105之间的卡接方式:第二紧固件105设置有卡接孔,卡接孔竖向贯穿第二紧固件105且横截面为凸字形,第二连接件109的底部设置有与卡接孔对应的卡接头110,卡接头110的横截面为凸字形。当然,二者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卡接方式,并不局限于这一种。
卡接孔与卡接头110配合,卡接头110可以设置为现有的弹片结构,即卡接头110上设置有弹片,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卡接头110伸入卡接孔内后,弹片钩住第二连接件109并锁紧,卡接头110无法从卡接孔内拔出,卡接孔的形状使得卡接头110不容易转动,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滑槽107位于冷凝器102的顶端,冷凝器10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槽111,第二紧固件105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112,卡接部112包括U型件113和挡块114,挡块114设置于U型件113的内部,挡块114嵌设于第二滑槽111内,U型件113的内侧壁与挡块114之间设置有用于嵌设第二滑槽111侧壁的嵌入槽。
U型件113卡接于第二滑槽111的外侧,挡块114嵌设于第二滑槽111的内部,U型件113与挡块114之间夹紧第二滑槽111的侧壁,防止冷却风扇103晃动,确保冷却模块的结构稳定性。
冷凝器102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冷凝器102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冷凝器102的两端均设置有竖向的集流管115,集流管115用于与车身连接安装,集流管115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减震垫116,减震垫116设置于集流管115和车身之间。
减震垫116与车身配合安装,将整个冷却模块安装于车身内,可以减小冷却模块的晃动,安装后的结构更加稳定。
散热器101与冷凝器102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二者之间优先采用可拆卸连接。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散热器10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冷凝器102高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散热器101设置于冷凝器102的下半部分,冷凝器102的底部为过冷区扁管,散热器101的底部高度高于过冷区扁管的高度。
散热器101的尺寸较小,可以降低功耗,实现整车运行省电,过冷区扁管不被散热器101所遮挡,各部分之间互不干扰,一般情况下,风流会从冷凝器102的下半部分进入,因此,将散热器101设置于冷凝器102的下半部分可以确保风流从散热器101经过,以便于更好地散热。
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散热器101和集流管115之间通过第一紧固机构连接,第一紧固机构为至少四个且分布于冷凝器102的横向两端,第一紧固机构包括Y型件117、第一紧固螺栓118和第一预埋螺母,Y型件117包括相互连接的弧形件和固定件,弧形件为弧形且与集流管115贴合,弧形件与集流管115之间刚性连接,优选为焊接,焊接使得弧形件和集流管115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稳定。
固定件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预埋螺母设置于散热器101,第一紧固螺栓118穿过第一通孔且与第一预埋螺母配合。
Y型件117与集流管115之间刚性连接,Y型件117与散热器10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18和第一预埋螺母连接,散热器101与冷凝器102之间可以拆卸,制作、安装等较为简便,方便拆卸维修等。
从电机及其控制器实际散热量需求设计出发,结合空调冷却系统中冷凝器102的散热需求,将散热器101、冷凝器102和冷却风扇103等模块化,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从车身上拆卸或安装,气流从前保进气格栅进入,依次经过散热器101、冷凝器102和冷却风扇103,与现有的气流经过方式存在差别,在空调开启制冷的时候,冷却风扇103开启,天气不热且不需要开启空调制冷时,根据需要选择冷却风扇103是否开启,可以尽可能少得启动冷却风扇103,从而实现整车运行省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风扇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凝器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冷凝器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为过冷区扁管,所述散热器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过冷区扁管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下半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两端均设置有竖向且用于与车身连接安装的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集流管和车身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集流管之间通过第一紧固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紧固机构为至少四个且分布于所述冷凝器的横向两端,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Y型件、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预埋螺母,所述Y型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弧形件和固定件,所述弧形件为弧形且与所述集流管贴合,所述弧形件与所述集流管之间刚性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预埋螺母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预埋螺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件与所述集流管之间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冷凝器之间通过第二紧固机构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为至少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和底端,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风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二预埋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底端,或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底端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至少两个,所述冷凝器的顶端或底端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紧固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紧固件卡设于所述冷凝器的边缘,所述第二预埋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预埋螺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所述冷凝器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端部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U型件和挡块,所述挡块设置于所述U型件的内部,所述挡块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U型件的内侧壁与所述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嵌设所述第二滑槽侧壁的嵌入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竖向贯穿所述第二紧固件且横截面为凸字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孔对应的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的横截面为凸字形。
CN201620132760.2U 2016-02-22 2016-02-22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65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2760.2U CN205365223U (zh) 2016-02-22 2016-02-22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2760.2U CN205365223U (zh) 2016-02-22 2016-02-22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5223U true CN205365223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1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276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65223U (zh) 2016-02-22 2016-02-22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522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7345A (zh) * 2018-01-24 2018-08-03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前端冷却模块
CN108988396A (zh) * 2018-07-14 2018-12-11 许昌学院 一种虚拟同步发电机
CN109466278A (zh) * 2018-12-21 2019-03-15 湖北美瑞特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及车身连接架、风机与冷凝器固定方法
CN112177747A (zh) * 2020-09-30 2021-01-05 陈钦展 具有液冷辅助散热的汽车冷却风扇
CN112606656A (zh) * 2020-12-22 202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的冷却装置和混合动力汽车
CN114132160A (zh) * 2021-12-13 2022-03-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冷却风扇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7345A (zh) * 2018-01-24 2018-08-03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前端冷却模块
CN108988396A (zh) * 2018-07-14 2018-12-11 许昌学院 一种虚拟同步发电机
CN109466278A (zh) * 2018-12-21 2019-03-15 湖北美瑞特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及车身连接架、风机与冷凝器固定方法
CN109466278B (zh) * 2018-12-21 2024-04-02 湖北美瑞特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及车身连接架、风机与冷凝器固定方法
CN112177747A (zh) * 2020-09-30 2021-01-05 陈钦展 具有液冷辅助散热的汽车冷却风扇
CN112606656A (zh) * 2020-12-22 202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的冷却装置和混合动力汽车
CN114132160A (zh) * 2021-12-13 2022-03-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冷却风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5223U (zh)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CN103496310B (zh) 无风道模块化电动客车空调机组
CN101404444B (zh) 一种轻轨车牵引变流器通风系统及其安装拆卸方法
CN20250160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电机的拆装结构
CN2733590Y (zh) 带有引流罩的散热装置
CN214647436U (zh) 驻车空调
CN202757353U (zh) 冷凝器组件和空调室外机
CN104296263A (zh) 一种变频移动空调
CN203718985U (zh) 用于固定变频空调室外机的散热器的连接板
CN203928191U (zh) 空调室外机及采用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
CN203116181U (zh) 空调室外机散热装置
CN112177747A (zh) 具有液冷辅助散热的汽车冷却风扇
CN105953403A (zh) 安装架及贯流风轮组件
CN201961122U (zh) 电动式中型客车用空调装置
CN205825227U (zh) 空调柜机
CN217303013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组的支架组件、空调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CN215705544U (zh) 一种汽车空调斜置式鼓风机安装结构
CN213713257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739581U (zh) 空调压缩机的安装支架
CN214822460U (zh) 一种单风机驻车空调
CN218001681U (zh) 一种防雪罩、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0980090U (zh) 一种风管机
CN2385256Y (zh) 方便拆卸的空调风机架
CN215260481U (zh) 箱体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96070U (zh) 一种具有夏季降温的空调服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28

Address after: 3120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coastal city Shangyu District Hai Zhen Ma Huanlu No. 398 Science Park building A room 1403-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electric caffe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60, No. 6 street, Bai Yang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BRANCH, BEIJING DIANKA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20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coastal city Shangyu District Hai Zhen Ma Huanlu No. 398 Science Park building A room 1403-1

Patentee after: Tian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0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coastal city Shangyu District Hai Zhen Ma Huanlu No. 398 Science Park building A room 1403-1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electric caffe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7

Address after: Room 1001, 10 / F, building F1, Lugu Yuyuan, No.27 Wenxuan Road, Changsha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Dianka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0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coastal city Shangyu District Hai Zhen Ma Huanlu No. 398 Science Park building A room 1403-1

Patentee before: Tian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