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对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特别涉及一种管子对接工装。
背景技术
在化工行业中,由于管道连接的需要,需要对管道中各个管件进行对接,并且在对各管件进行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将相邻的两个管件的待焊部位进行对准,并在对准后对待焊部位进行焊接。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对管件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是采用肉眼的方式判断管件是否对准,因而导致对接不够精确,并且在焊接的过程中,由于被焊接的两个管件的待焊部位在焊接后极易出现错位的现象。另外,在对两个管件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距离无法掌控,因而导致待焊部位形成的焊接面积大小不一,无法满足工艺的需求。
因此,如何方便工作人员在对两个管件的待焊部位进行焊接时,能够实现两个管件的精确对接,提升工作效率,并使得两个管件的待焊部位在焊接后能满足工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子对接工装,方便了工作人员在对两个管件的待焊部位进行焊接时,能够实现两个管件的精确对接,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使得两个管件的待焊部位在焊接后能满足工艺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管子对接工装,该管子对接工装包含套筒本体,而所述套筒本体的头端和尾端为不封闭的,并分别能够被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插入,且所述套筒本体内还设有抵住所述第一管件的定位片,且所述定位片隔开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其中,所述套筒本体的筒壁有部分被切除形成槽体,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的待焊部位有部分从所述套筒本体的槽体中暴露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套筒本体内设有定位片,且套筒本体的头端和尾端是不封闭的,因而使得套筒本体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被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插入后,第一管件被定位片抵住,并且由于套筒本体的筒壁有部分被切除形成槽体,因而使得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待焊部位有部分从槽体中暴露出来,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将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进行精准对接后,可以对待焊部位进行焊接,避免焊接后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焊接部位出现错位,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管件对接时的焊接作业,提升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开设有N个,且以所述套筒本体的中心等距环绕分布;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由于套筒本体上开设有多个槽体,使得套筒本体在被插入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时,可以减少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时遇到的阻力,不但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在套筒本体内进行插拔,还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在槽体中的待焊部位的位置进行调整。
并且,为了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工艺需求对第二管件在套筒本体中位置进行移动和调整,所述槽体整体向所述套筒本体的尾端延伸,并直接暴露套筒本体的尾端的端面,构成一U形槽。
进一步的,为了简化套筒本体的结构,并保证套筒本体的定位片在抵住第一管件时,能承受住管件对接过程中第一管件的冲击的,所述定位片为一整个环形结构;或者,所述定位片设有M个并以所述套筒本体的中心等距环绕分布;其中,所述M为大于1的自然数。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工作人员在对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待焊部位进行焊接时的焊接精度,所述槽体的槽壁上等距设有刻度线。由于槽壁上等距设有刻度线,因而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刻度线来精确调节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待焊部位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在焊接后,可以满足工艺的需求。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进行对接,所述管子对接工装还包含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外缘表面上的把手。
进一步的,在工作人员利用套筒本体对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增强工作人员对套筒本体的握持力。所述把手包含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外缘表面的第一握持部、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外缘表面的第二握持部;其中,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在所述套筒本体上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件为直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件为直管或弯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子对接工装在对接管件时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套筒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管子对接工装在对接管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管子对接工装,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管子对接工装包含套筒本体1,而套筒本体1的头端和尾端为不封闭的,并分别能够被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插入,且套筒本体1内还设有抵住第一管件2的定位片1-1。其中,定位片1-1用于隔开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另外,套筒本体1的筒壁有部分被切除形成槽体4。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套筒本体1内设有定位片1-1,且套筒本体1的头端和尾端是不封闭的,因而使得套筒本体1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被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插入后,第一管件2可以被定位片1-1抵住第一管件2,并且由于套筒本体1的筒壁有部分被切除形成槽体4,因而使得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的待焊部位(图中未标注)有部分从槽体4中暴露出来,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将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进行精准对接后,可以对待焊部位进行焊接,避免焊接后的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的焊接部位出现错位,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管件对接时的焊接作业,提升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套筒本体1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槽体4,并且以套筒本体1的中心等距环绕分布。而定位片1-1被设置在相邻槽体4之间的套筒本体1的内壁上,并且定位片1-1与套筒本体1的尾端之间的距离要小于槽体4的长度,其中,从图2中可以看出,定位片1-1可以由多个片体构成,并且各片体以套筒本体1的中心等距环绕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片1-1的数量可以是与槽体4的数量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等同的,并且槽体4和定位片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定,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由此可知,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在插入筒本体1后并被定位片1-1,可以使得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的待焊部位可以暴露出来,并且使得定位片1-1可以受住管件对接过程中第一管件2的冲击。并且,由于槽体4可以减少在套筒本体1中插入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时遇到的阻力,不但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在套筒本体1内进行插拔,还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在槽体4中的待焊部位的位置进行调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片1-1还可以为一整个环形结构,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的说明和限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套筒本体1的槽体4整体向套筒本体1的尾端延伸,并直接暴露套筒本体1尾端的端面,构成一U形槽。
由此可知,由于套筒本体1的槽体4的形状呈U形,且U形的开口被暴露在套筒本体1尾端,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在工作人员利用套筒本体1插入第二管件3的过程中,套筒本体1上靠近U形槽体4开口的部位对第二管件3的夹持力较小,而远离U形槽体4的开口的部位对第二管件3的夹持力较大,从而可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的工艺需求对第二管件3在套筒本体1中位置进行移动和调整,使得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的待焊部位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对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在焊接后的外观造成影响。
另外,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对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进行对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本体1外缘表面上还设有把手。
并且,在作业的过程中,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在被插入套筒本体1后,工作人员可能需要拎起套筒本体1,但因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的自身重力的作用导致工作人员难以对套筒本体1进行握持,因而为了增强工作人员对套筒本体1的握持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套筒本体1外缘表面分别对称分布设置第一握持部1-3和第二握持部1-4,以构成套筒本体1的把手,因而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双手对套筒本体1进行握持,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作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件2为直管,而第二管件3可以为直管,也可以为弯管。
本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管子对接工装,而本第二实施方式是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本体1的槽体4的槽壁上等距设有刻度线(图中未标注)。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槽壁上等距设有刻度线,因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将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分别从头端和尾端插入套筒本体1后,可以根据刻度线来精确调节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的待焊部位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管件2和第二管件3在焊接后,可以满足工艺的需求。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第一管件2插入套筒本体1后被定位片1-1抵住,因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定位片1-1上设置一个基准面,并以此基准面来设置槽壁上的刻度,保证工作人员在将第二管件3插入套筒本体1后,可以根据刻度线对第二管件3与第一管件2的待焊部位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的控制。更具体的说,在实际操作中,基准面可以设置在定位片1-1抵住第一管件2的一侧,也可以是设置在定位片1-1靠近第二管件3的一侧上,还可以是设置在定位片1-1中间等等,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