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0107U -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0107U
CN205360107U CN201520901554.9U CN201520901554U CN205360107U CN 205360107 U CN205360107 U CN 205360107U CN 201520901554 U CN201520901554 U CN 201520901554U CN 205360107 U CN205360107 U CN 205360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port
link
intervalve
allo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015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凡
张传海
唐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015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0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0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0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及以该血液净化装置构建的血液净化系统,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中,血液净化装置包括吸附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及过滤单元。吸附单元包括吸附柱。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及三通换向阀,第一连接端与吸附单元的出口端固定密封连接,三通换向阀用于有选择地连通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的端口中的任意两个端口。过滤单元包括滤柱,过滤单元的进口端与第二连接端固定密封连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与操作方便性。

Description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及以该血液净化装置构建的血液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疗法是由血液透析、放血疗法等技术发展而来的临床治疗技术,在二十世纪后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
血液净化疗法中的核心技术是血液成分的分离,目前,主流的分离技术有离心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与吸附分离技术。
其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产品是使用一定孔径大小的中空纤维膜填充制成的滤器,对不同分子量的物质进行分离,常用的滤器有血液透析器、血浆分离器及血浆成分分离器。其具有分离效率高、电解质平衡易于调节等优点;但也存在相对特异性不足,往往难以兼顾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亲疏水性质的目标物质的缺点,使得需要进行重复治疗,不仅提高了治疗成本,也使患者的耐受性急剧降低。
从目标物质的角度,离心分离与膜分离的设计思路相近,优劣相似,区别仅在于实现的技术不同,但由于离心分离对设备与环境要求较高,目前除了一些特殊使用场景,已较少使用。
吸附分离是将吸附剂填充到吸附器内,制成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再将血液从人体引出,以血液灌流或血浆灌流的方式通过吸附柱,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地吸附其中一种或几种致病物质的一种作用方式,常用的吸附器有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一次性使用内毒素吸附器、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DNA免疫吸附柱、血脂吸附柱、白细胞吸附柱等。其具有能够对目标物质形成相对特异性的吸附分离并去除的优点,但也存在电解质平衡难以调节的缺点。在分离效率上,膜分离与吸附分离各有自身的优势,取决于被分离物质本身的性质。
对于一些疾病,其致病物质通常由几种性质各不相同的物质组成,甚至多达到几百种,这给单独使用某一分离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因此,能够将膜分离和吸附分离技术进行结合,综合利用二者的优点,一直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当前的做法是通过血液管路将吸附器与滤器连接进行联合治疗。如图1所示为一种使用体外循环管路连接灌流器与透析器进行联合治疗的组合型人工肾,其由流出人体的动脉管、灌流器、透析器、连接管路015及流入人体的静脉管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动脉管在血液流动方向上依次设有通过管路连接的动脉端01、血泵02、动脉壶03及设于动脉壶03上的动脉壶侧管04;静脉管在血液流动方向上依次设有通过管路连接的静脉壶012和静脉端014,以及设于静脉壶012上的静脉壶侧管013;灌流器07前端的血嘴通过连接端口06与动脉管的后端口连接,并在连接端口06与动脉管的后端口间设有一安全夹05;连接管路015的一个连接端08连接血液灌流器07后端的血嘴,另一个连接端010连接透析器011前端的血嘴,连接管路015上设有一安全夹09;透析器011后端的血嘴与静脉管的前端口相连接。该血液净化系统的临床治疗方式为先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2小时,再单独进行血液透析2小时,通过血泵02的工作将动脉血抽出经过灌流器07与透析器011或只经过透析器011的净化之后再经过静脉管,将经过去毒、去水、电解质交换后已净化的血液输回人体内,暂时起到替代人体肾脏功能的作用。
在整个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血液在体外循环的路径比较长,增加血液与有菌环境接触的概率,增加潜在的安全风险。此外,在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停机,拆下灌流器及相关管路,进行回血操作,在拆卸灌流器的过程中,需要断开血液回路,进行拆卸、短接等一系列操作,这在临床上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如果操作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血液丢失,增加病菌侵入到患者血液中的几率,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使用膜分离技术与吸附分离技术优点的血液净化装置,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上述血液净化装置构建的血液净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吸附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及过滤单元。吸附单元包括吸附柱。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及三通换向阀,第一连接端与吸附单元的出口端固定密封连接,三通换向阀用于有选择地连通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的端口中的任意两个端口。过滤单元包括滤柱,过滤单元的进口端与第二连接端固定密封连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整个血液净化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具备血液吸附与血液过滤功能,通过三通换向阀有选择地连通三个连接端口中的任意两个端口,从而可根据需要选择进行单独的血液吸附治疗或血液过滤治疗,还可选择血液吸附与血液过滤的联合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血液净化治疗。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与血液管路的连接方式简单,在简化操作的同时,提高使用安全性及净化速率。通过连接控制单元的控制,使吸附单元的内腔环境与过滤单元的内腔环境相互隔离,避免吸附柱内可能存在的吸附剂碎片进入过滤柱内,对滤膜的过滤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可以按滤膜与吸附剂对存储环境湿度的不同要求,对应地实现干湿保存。
一个具体的方案为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筒体及设于该筒体的侧壁上的旁接管。筒体的一轴向端构成上述第一连接端,另一轴向端构成上述第二连接端,旁接管远离筒体的一端构成上述第三连接端。三通换向阀置于筒体的内腔内。结构简单且有效,并可减少体外血液管路的长度,以减少在血液管路中循环的血流量,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现象。
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筒体的一轴向端内侧面形成有第一内螺纹,另一轴向端内侧面形成有第二内螺纹。吸附柱出口端的外侧面形成有与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螺纹配合,吸附单元的出口端与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滤柱的进口端外侧面形成有与第二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纹配合,过滤单元的进口端与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且有效,便于组装。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三通换向阀包括阀体及置于该阀体阀腔内的阀芯。阀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第一连接端端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通孔的外端口连通,第二连接端端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通孔的外端口连通,第三连接端端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三通孔的外端口连通。阀芯通过绕旋转轴的旋转,有选择地连通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内端口中的任意两个内端口。
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筒体及设于该筒体的侧壁上的旁接管。筒体的一轴向端构成上述第一连接端,另一轴向端构成上述第二连接端,旁接管远离筒体的一端构成上述第三连接端。三通换向阀置于筒体的内腔内。沿筒体的轴向由第一连接端指向第二连接端的方向,第一连接管为一自第一连接端端口至第一通孔的外端口逐渐收缩的喇叭状管结构。沿筒体的轴向由第二连接端指向第一连接端的方向,第二连接管为一自第二连接端端口至第二通孔的外端口逐渐收缩的喇叭状管结构。可缩小连接控制单元的尺寸。
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阀芯内的血液通道内径为1毫米至20毫米。
一个优选的方案为连接控制单元包括两个第三连接端及两个相互串联的三通换向阀。沿血液从吸附单元出口流向过滤单元进口的方向,第一个三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吸附单元的出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二个三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一个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第二个三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过滤单元的进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二个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阀芯为三通结构、扇形结构或弧形管道结构。其中,三通结构为一内部形成有三通管道的圆柱状体、球状体或圆台状体;扇形结构的圆心角为90度至150度;弧形管道结构为一内部形成有弧形管道的圆柱状体、球状体或圆台状体。阀芯的结构简单且有效。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净化系统包括体外循环管路及连接在该体外循环管路中的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包括动脉管与静脉管。血液净化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描述的血液净化装置。
一个具体的方案为体外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血液分配器、第一中间管和第二中间管。动脉管的后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静脉管的前端口与过滤单元的出口连通;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吸附单元的进口连通;第二中间管的一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第一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一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一三通管、设于第一中间管上的第一安全夹及设于第二中间管上的第二安全夹。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体外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血液分配器、第二血液分配器、第一中间管、第二中间管、第三中间管及外连管;动脉管的后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静脉管的前端口与过滤单元的出口连通;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吸附单元的进口连通;第二中间管的一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三中间管的一端口与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外连管的一端口与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一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一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一三通管、设于第一中间管上的第一安全夹及设于第二中间管上的第二安全夹;第二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二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二三通管及设于外连管上的第三安全夹。
更具体的方案为还包括血浆吸附器,过滤单元为血浆分离器。血浆分离器的血浆出口与血浆吸附器的进口连通,血浆吸附器的出口与静脉管的前端口连通。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还包括血浆分离器,过滤单元为血浆成分分离器。体外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血液分配器、第二血液分配器、第一中间管、第二中间管、第三中间管及外连管;动脉管的后端口与血浆分离器的进口连通,静脉管前端口与血浆分离器的出口连通;一连接管的一端口与血浆分离器的血浆出口连通,另一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吸附单元的进口连通;第二中间管的一端口与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三中间管的一端口与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外连管的一端口与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连接管一端口与血浆成分分离器的分离出口连通,另一端口与静脉管的前端口连通;第一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一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一三通管、设于第一中间管上的第一安全夹及设于第二中间管上的第二安全夹;第二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二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二三通管及设于外连管上的第三安全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血液净化系统的体外循环管路与灌流器及透析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体外循环管路与血液净化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吸附单元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连接控制单元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过滤单元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阀芯与阀体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阀杆与阀体之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阀杆与阀体之间的限位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血液净化装置与体外循环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三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中血液净化装置与体外循环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进行单独血液透析治疗时的血液循环示意图;
图1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三实施例进行治疗时的血液循环示意图;
图1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四实施例进行治疗时的血液循环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五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五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三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五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六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一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六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三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六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中三通换向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中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中的吸附单元与过滤单元同时进行独立预冲的预冲液循环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八实施例中阀芯与阀体之间的密封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九实施例中阀芯与阀体之间的密封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血液净化系统中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主要涉及吸附单元与过滤单元之间的连接控制结构,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性,并简化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血液净化系统的其他部分结构根据现有产品进行设计。
以下各实施例主要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净化系统,由于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净化装置,在血液净化系统实施例的说明中已包含对血液净化装置实施例的说明。
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
血液净化系统由血液净化装置和体外循环管路组成,其中,体外循环管路具有将血液从患者体内引出的动脉管及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的静脉管。
参见图2,沿血液在管路中的行进方向,动脉管依次设有通过血液管路连接的动脉端11、血泵12与动脉壶13,并在动脉壶13上设有动脉壶侧管14;静脉管依次设有通过血液管路连接的静脉壶16与静脉端18,并在静脉壶16上设有静脉壶侧管17。血液净化装置2由吸附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与过滤单元构成。
参见图3,吸附单元21为一吸附器,由吸附柱217,安装在吸附柱217上端端口的封口组件,安装在吸附柱217的下端端口处的滤网218、密封平垫219,及盛装于吸附柱217的容纳腔内的吸附剂构成。吸附剂可以选自树脂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碳化树脂吸附剂、天然高分子吸附剂等血液吸附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吸附器为内部容纳有中性大孔吸附树脂的一次性使用的血液灌流器。
吸附柱217的上端端口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外螺纹2172,内侧面形成有内轴肩2171;下端端口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2174,内侧面形成有内轴肩2173。
封口组件由滤网216、密封平垫215、端盖214、锁紧螺母213、锥形密封塞212及盖帽211构成。滤网由环状网架2161及固定在网架2161的下端口处的网片2162构成。锁紧螺母213的侧面形成有与外螺纹2172相匹配的内螺纹2131。
端盖214的盖体2140为一圆板形结构,其径向中央处设有血嘴2141及与血嘴2141共轴布置的第一环状耦合壁2142,第一环状耦合壁2142的内侧面形成有内螺纹。血嘴2141为鲁尔接头。形成于第一环状耦合壁2142上的内螺纹用于与动脉管的后端口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脱、掉落等问题,确保安全使用。
盖帽211为一圆柱状结构,其具有在圆柱状结构的一轴向端上敞口的容纳腔2110,容纳腔2110的底部凸起形成有第二环状耦合壁2111,第二环状耦合壁2111的内腔用于容纳锥形密封塞212,锥形密封塞212与该容纳腔过盈配合。第二环状耦合壁2111的外侧面上形成有与第一环状耦合壁2142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参见图4,连接控制单元22由筒体225、第一连接管223、换向阀224、旁接管226、旁接管盖帽227及第二连接管228构成。筒体225的上轴向端构成第一连接端221,其内侧面形成有与第一外螺纹2174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2211,第一连接端221的内侧面根部处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平垫219的环形安装槽2212。第一连接管223为一由第一连接端221的端口向下逐渐收缩形成的喇叭状管结构。
旁接管226设于筒体225的侧壁且二者的中心轴线相互正交,其远离筒体225的一端为第三连接端。第三连接端上设有血嘴2261及与血嘴2261共轴布置的第三环状耦合壁2262,第三环状耦合壁2262位于血嘴2261的外周外,血嘴2261为一鲁尔接头。旁接管盖帽227用于封闭第三连接端的端口,其为一圆柱状结构,具有在圆柱状结构的一个轴向端敞口的容纳腔2270,容纳腔2270的底面凸起形成有第四环状耦合壁2271,第四环状耦合壁2271的内腔用于容纳锥形密封塞2272,第四环状耦合壁2271的外侧面上形成有与第三环状耦合壁2262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筒体225的下轴向端构成第二连接端229。第二连接端229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内螺纹2291,其根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环形密封圈2293的密封圈安装槽2292。第二连接管228为一由第二连接端229的端口向上逐渐收缩形成的喇叭状管结构。
换向阀224为设于筒体225的内腔中部的三通换向阀,其阀体2240具有一圆柱状的阀腔2241,在阀腔2241内置有可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2242,阀芯2242的外周面与阀腔2241侧壁面密封配合,阀芯2242与阀杆(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阀杆的一端伸出筒体225外,用于驱动阀芯2242绕其旋转轴旋转。阀芯2242内设三通结构,即该阀芯2242为实心圆柱,其中部沿着径向设有贯通阀芯2242的直通孔和沿着阀芯径向且与直通孔垂直的侧通孔,侧通孔一端与直通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阀芯2242的表面,直通孔与侧通孔构成阀芯2242内部的血液通道。
阀体2240上设有第一通孔22401、第二通孔22402及第三通孔22403,第一通孔22401的外端口套接于第一连接管223的小直径端外并与之密封固定连接,第二通孔22402的外端口套接于第二连接管228的小直径端外并与之密封固定连接,第三通孔22403的外端口套接于旁接管226位于筒体225内腔内的一端外并与之密封固定连接。旁接管226也构成本例的第三连接管。
参见图5,过滤单元23内部容纳有血液过滤膜,如透析膜、血浆分离膜、血浆成分分离膜等。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单元23为内部容纳有透析膜的血液透析器,其由透析柱231、端盖232、弹性密封圈234、盖帽235、透析液入口盖帽2316及透析液出口盖帽2314构成。其中,透析柱231为本例的滤柱。
透析柱231的进口端2311的外侧面形成有用于与第二连接端229固定连接的第二外螺纹。透析柱231的容纳腔内容纳有中空纤维膜2317,中空纤维膜可为聚砜纤维膜、聚醚砜纤维膜、聚丙烯纤维膜、聚丙烯腈纤维膜、聚酰胺纤维膜、聚偏氟乙烯纤维膜、聚四氟乙烯纤维膜或纤维素纤维膜。在透析柱231容纳腔的两端部设有粘接胶层2312,在两粘接胶层2312之间且位于二者旁边处设有透析液出口2313及透析液进口2315,透析液出口2313由透析液出口盖帽2314封闭,透析液进口2315由透析液入口盖帽2316密封。端盖232的圆板状盖体的径向中央处设有血嘴2321及与血嘴2321共轴布置的第五环状耦合壁2322,第五环状耦合壁2322位于血嘴2321的外周外,血嘴2321用于与静脉管的前端口相连接。盖帽235通过设于其内环状耦合壁上的外螺纹与第五环状耦合壁的耦合而封闭血嘴2321。
参见图6至图8,阀杆22421与阀芯2242一体设置,且阀芯2242设置于阀体2240的阀腔2241内,阀腔2241的侧壁上形成有止挡圈安装槽22412、22413。压于阀芯2242与止挡圈安装槽22412之间的止挡圈22422,及压于阀芯2242与止挡圈安装槽22413之间的止挡圈22423,用于防止阀芯2242从阀腔2241中滑出。阀杆22421的外端部上形成有三角形状的扭柄22424。阀杆22421上固定有一弹性簧片22425,阀腔2241靠近阀杆22421一端与弹性密封圈22423之间的侧壁上对应的形成有与弹性簧片22425相配合的三个凹槽2254、2255及2256,凹槽2254、2255和2256的位置分别与阀体2240中的第一通孔22401、第三通孔22403和第二通孔22402的位置相对应,弹性簧片22425与侧通孔外端口的位置相对应。随着阀杆22421绕自身中心轴线的旋转,簧片22425发生弯曲并进入或退出其中一个凹槽中,从而对阀杆22424与阀腔2241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即对阀芯2242上直通孔或者侧通孔与阀体2240上的第一通孔22401、第二通孔22402、第三通孔22403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吸附柱217、连接控制单元22及透析柱231均由透明或半透明、耐γ射线辐照或高压蒸汽灭菌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比如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血液净化装置2的组装过程如下:
(1)、将吸附单元21、连接控制单元22及过滤单元23预装好。
(2)、通过阀杆驱动阀芯2242绕旋转轴旋转至只连通第一连接管223与旁接管226或只连通第二连接管228与旁接管226,优选连通第一连接管223与旁接管226,断开第二连接管228。
(3)、将滤网218置于内轴肩2173的端面上并将密封平垫219置于环形安装槽2212上,通过第一内螺纹2211与第一外螺纹2174的螺纹配合,实现吸附单元21与连接控制单元22的固定密封连接。
(4)、将弹性密封圈2293置于密封圈安装槽2292上,通过第二内螺纹2293与第二外螺纹的螺纹配合,实现过滤单元23与连接控制单元21的固定密封连接。
(5)、将组装好的血液净化装置2进行整体消毒及包装。
当然,步骤(3)和(4)顺序可颠倒进行。在组装好之后的存储及运输过程中,阀芯2242保持在只连通第一连接管223与旁接管226或只连通第二连接管228与旁接管226。即吸附柱217的内腔与透析柱231的内腔保持完全隔绝的状态,一方面是以防由于吸附柱217中吸附剂的碎片进入透析柱231中的中空纤维膜上,破坏过滤膜。另一方面,吸附柱217与透析柱231的存储方式可能不同,比如透析柱231内部通常为干态保存,而吸附柱217的内部为湿态保存或干态保存,对二者内腔环境进行隔离,有效确保二者均在最佳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对于吸附柱217的湿态保存,根据吸附剂特性,可选择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磷酸缓冲溶液、Tris缓冲溶液、焦亚硫酸钠溶液等保存液。
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之前,需要对吸附单元21与过滤单元23进行预冲,通常为分别对二者进行预冲,也可为进行直接联合预冲。
参见图9,将血液净化装置2与体外血液管路进行连接,动脉管100的后端口与第一三通管101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一中间管109的一端口与第一三通管101的第二接口连接,另一端口与血嘴2141连接;第二中间管104的一端口与第一三通管101的第三接口连接,另一端口与第二三通管105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三中间管111的一端口与第二三通管105的第二接口连接,另一端口与旁接管226上的血嘴2261连接;外连管106的一端口与第二三通管105的第三接口连接;静脉管108的前端口与血嘴2321连接。第一中间管109上设有第一安全夹102;第二中间管104上设有第二安全夹103;外连管106单设有第三安全夹107。外连管106另一端口常用于与废液袋连接。第一三通管101、第一安全夹102及第二安全夹103构成本实施例的第一血液分配器。第二三通管105及第三安全夹107构成本实施例的第二血液分配器。
分别预冲过程如下:
(1)、如图9及图10所示,连接好管路后,通过阀杆驱动阀芯2242旋转至第一连接管223与旁接管226连通,第二连接管228为断开状态,此时簧片22425位于凹槽2254内。动脉管100远离吸附单元21一端与预冲液源连接,关闭第二安全夹103,打开第一安全夹102和第三安全夹107,预冲液通过动脉管100、第一中间管109、血嘴2141向吸附单元21的内腔注入,再由第一连接管223、阀芯2242内管道、旁接管226、第三中间管111并从外连管106排出进入废液袋中,从而对吸附柱内部吸附剂进行单独预冲。
(2)、完成对吸附柱的预冲后,关闭第安全夹102及第三安全夹107,打开第二安全夹103,同时旋转阀杆驱动阀芯2242,如图11所示,使第二连接管228与旁接管226连通,第一连接管为断开状态,此时簧片22425位于凹槽2256内。预冲液由动脉管100、第二中间管104、第三中间管111、旁接管226进入连接控制单元,经第二连接管228进入过滤单元23的内腔,再从血嘴2321经静脉管108排出,完成对透析柱内中空纤维膜内部的预冲。同时,经透透析液入口管(图中未示出),析液入口2315向透析柱容纳腔中注入预冲液,预冲液从透析液出口2313经透析液出口管(图中未示出)排出,完成对透析膜容纳腔的的预冲。预冲时,静脉管108远离血液净化装置2一端与废液袋连接,待预冲结束后再将废液袋取下。
采用分别单独预冲,为防止吸附柱217内的吸附剂碎片随预冲液进入中空纤维膜上,对中空纤维膜造成破坏。
吸附柱和透析柱单独预冲结束后,可根据需要对二者再进行联合预冲。进行联合预冲时,如图12所示,旋转阀杆驱动阀芯2242旋转至第一连接管223与第二连接管228连通,旁接管226为断开状态,此时簧片22425位于凹槽2255内。打开第一安全夹102,关闭第二安全夹103和第三安全夹107,预冲液由动脉管100、第一中间管109、经血嘴2141进入吸附柱,经过连接控制单元22的第一连接管223、阀芯2242及第二连接管228后进入透析柱,最后由血嘴2321经静脉管排出,完成对吸附柱与透析柱的联合预冲。
也可先对过滤单元23进行单独预冲,然后再对吸附单元21进行单独预冲,只需根据不同的单独预冲顺序调整管路上的安全夹夹闭状态。
直接联合预冲过程如下:
连接好管路后,静脉管108与预冲液源连接,关闭第二安全夹103和第三安全夹107,预冲液先注满透析柱内腔,接着旋转阀杆使第二连接管228与第一连接管223连通,旁路管226为断开状态。预冲液经连接控制单元22内的第二连接管228、阀芯2242及第一连接管223后进入吸附单元21内,再由第一中间管109、动脉管100排出进入废液袋中。使预冲液先经过过滤单元23再由吸附单元21上的血嘴2141经第一中间管109、动脉管100排出,有效地防止吸附柱217内的吸附剂碎片随预冲液进入中空纤维膜上,对中空纤维膜造成破坏。
预冲结束后,采用该血液净化系统进行血液净化的过程如下:
(1)保持联合预冲时的管路连接状态,安全夹的启闭状态,及连接控制单元的通断状态,即第一连接管223与第二连接管228连通,旁接管路226为断开状态,第二安全夹103及第三安全夹107均处于关闭状态,而第一安全夹102处于开启状态;动脉管100远离血液净化装置2一端与患者动脉连接,血液经体外循环管路依次进入经吸附单元21及过滤单元23进行联合治疗,再经静脉管108输回患者体内,治疗时长通常为2个小时。
(2)联合治疗结束后,如图2所示,关闭设于动脉端11上的安全夹110,通过动脉壶13上的动脉壶侧管14与延长管连接,延长管另一端与生理盐水源连接,进行回血操作,将吸附单元21中的血液回流回患者体内,从而避免患者的血液流失。
(3)当吸附柱内部的血液排完之后,将延长管拆卸下来,关闭第一安全夹102,打开安全夹110和第二安全夹103,旋转阀杆驱动阀芯2242旋转至第二连接管223与旁接管226连通,第一连接管223为断开状态,血液流经动脉管100、第二中间管104、第三中间管111、旁接管226、阀芯2242及第二连接管228后进入透析柱内的中空纤维膜进行透析,然后由静脉管108输回患者体内,完成单独血液透析治疗,整个透析过程时长通常为2个小时。
(4)当单独透析治疗结束后,需进行回血操作,回血时,将动脉端11上的穿刺针与患者分离,然后与生理盐水源连接,直至血液从动脉管100、第二中间连管104、第三中间管111、连接控制单元22、过滤单元23、静脉管108、中排尽后,关闭血泵12,将静脉端18上的穿刺针与患者分离,完成整个血液净化治疗过程。
在该实施例中,吸附柱217内所填充的吸附剂的粒径为0.01毫米至2毫米,优选为0.5毫米至1.2毫米,进一步优选为0.6毫米至0.8毫米。吸附柱217中吸附剂的容量为10毫升至500毫升,优选为10毫升至300毫升,更优选为20毫升至50毫升。
透析柱231中的中空纤维膜的孔径为20kD-60kD分子量。
阀芯2242内的直通孔和侧通孔内径为1毫米至20毫米,优选为4至10毫米,更优选为6毫米或8毫米。
吸附柱217中盛装中性大孔吸附树脂,透析柱231中容纳为透析膜,二者配合使用,先经吸附柱217,去除大中分子量毒素,接着在透析柱中的透析膜上除去小分子量毒素,可同时去除不同分子量的毒素。
与现有的血液净化装置相比,本血液净化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在一次治疗中可去除多种毒素,提高血液净化效率:由于该血液净化装置同时具备吸附器与滤器的功能,本实施例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功能,根据各自去除毒素的不同,可清除多种不同性质的致病物质,为血液净化治疗提供了更为彻底的净化解决方案。
(2)提高安全性,增加对患者的保护:相比于现有血液净化产品的管路中循环血液较多,容易造成患者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本血液净化装置有效地减少管路中的循环血液量。
(3)利用连接控制单元中三通换向阀,更好地实现保存和预冲操作:实现保存液的独立保存及单独预冲等功能,而且在保存过程中,吸附单元内的保存液及吸附剂碎片不会对过滤单元产生不良影响;在分别单独预冲过程中,吸附单元中的吸附剂碎片也不会对过滤单元中的中空纤维膜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本血液净化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4)该血液净化装置的使用更便利:在单独的吸附器产品与单独的滤器产品联用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多次拆接管路,而其拆接过程非常繁琐,容易出错。对于本血液净化装置,可在阀杆外端周围分别标示“单独使用吸附单元”、“单独使用过滤单元”、“联合使用”等标语,只需要旋转阀杆,即可轻松实现地不同使用方式的切换,方便快捷,不容易出错。
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3及图14,与血液净化装置3连接的体外循环管路具有动脉管341、第一中间管347、第二中间管345和静脉管346。其中,动脉管341的后端口与第一三通管342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一中间管347的一端口与第一三通管342的第二接口连接,另一端口与吸附单元31上的血嘴311连接;第二中间管345的一端口与第一三通管342的第三接口连接,另一端口与旁接管326上的血嘴3261连接;静脉管346的前端口连接于过滤单元33的血嘴331上。第一中间管347上设有第一安全夹343;第二中间管345上设有第二安全夹344。第一三通管342、第一安全夹343及第二安全夹344构成本实施例的第一血液分配器。
参见图13,血液净化装置3的预冲方式采用直接联合预冲。在开始预冲前,关闭第二安全夹344,打开第一安全夹343打开,预冲液源与静脉管346远离血嘴331的一端连接,连接控制单元32中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旁接管326为断开状态,预冲液经静脉管346、过滤单元33、第二连接管、阀芯、第一连接管、吸附单元31、第一中间管347及动脉管341并排至废液袋中,完成对血液净化装置3的联合预冲。在血液净化装置3的预冲过程结束后,将连接控制单元32中的第二连接管与旁接管326连通,第一连接管为断开状态,打开第二安全夹344,关闭第一安全夹343,使预冲液从过滤单元33进入连接控制单元32,经旁接管326、第二中间管345,并从动脉管341排出至废液带中,完成对第二中间管的345的预冲。
预冲结束后进行联合治疗,如图14所示,动脉管341与患者动脉连接,静脉管346患者静脉连接,连接控制单元32中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旁接管326为断开状态,打开第一安全夹343,关闭第二安全夹344,进行灌流和透析联合治疗2h。联合治疗结束后,进行回血,将吸附单元31中的血液回流回患者体内,然后将旋转阀芯,使连接控制单元32的旁接管326与第二连接管连通,第一连接管为断开状态,关闭第一安全夹343,打开第二安全夹344,进行单独透析治疗2h,然后进行回血,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无需拆卸管路及连接管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此外,在联合治疗过程中,吸附单元31发生堵塞等问题时,可以关闭第一安全夹343并打开第二安全夹344进行单独血液透析,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
血液净化系统第三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5,过滤单元43为一血浆分离器,其滤柱内容纳有血浆分离膜,吸附单元41中容纳有中性大径孔吸附树脂,血浆分离器的血浆出口431经连接管与血浆吸附器44的进口端连接,血浆吸附器44的出口端通过连接管和三通管连接于静脉管的中部,以使血浆分离器43的出口432中排出的血液有形成分与血浆汇合后再输回患者体内。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血液流经树脂吸附净化后,再经由血浆分离膜将血液分为血浆和有形成分,血浆再经过血浆吸附器、血浆成分分离器等其他特异性的血浆吸附器44处理后,与血液有形成分混合,输回患者体内;实现毒素的广谱治疗与关键致病物质的特异性去除相结合。
血液净化系统第四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6,过滤单元53为血浆成分分离器,其内部容纳有血浆成分分离膜,吸附单元51内盛装吸附树脂。动脉管55与血浆分离器54进口端连接,静脉管56与血浆分离器54有形成分出口端连接;血浆分离器54上的血浆出口端541通过连接管501与吸附单元51的入口端连接;血浆成分分离器53的分离出口531通过管路502与静脉管56连接,而血浆成分分离器53的分离出的分子量大于白蛋白的致病物质则通过管路503排出。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血液经过血液分离器54后分为血浆和有形成分,血浆部分流经血液净化装置5,先经过吸附剂特异性的去除分子量小于白蛋白的致病物质,再经过血浆成分分离膜去除分子量大于白蛋白的致病物质,实现对毒素的彻底清除,然后再将处理后的血浆与血液有形成分混合,输回人体;实现在对大分子致病物质全面清除的同时,去除中小分子的致病物质。
血液净化系统第五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7至图19,阀芯6242为一圆心角为90度至150度的扇形结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中相邻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即三者均匀地分布在阀腔侧壁的上。
如图17所示,当阀芯6242绕旋转轴旋转至其侧壁堵住第二通孔的内端口时,第一连接管623与旁接管626连通,换向阀处于第一连接状态。
如图18所示,当阀芯6242绕旋转轴旋转至其侧壁堵住第三通孔的内端口时,第二连接管628与第一连接管623连通,换向阀处于第三连接状态。
如图19所示,当阀芯6242绕旋转轴旋转至其侧壁堵住第一通孔的内端口时,第二连接管628与旁接管626连通,换向阀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血液净化系统第六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20至图22,阀芯7242为圆柱形或者球形结构,阀芯7242内形成有一圆弧管道72421。
如图20所示,当阀芯7242绕旋转轴旋转至连接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时,第一连接管723与旁接管726通过圆弧管道72421连通,换向阀处于第一连接状态。
如图21所示,当阀芯7242绕旋转轴旋转至连通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时,第二连接管728与第一连接管723通过圆弧管道72421连通,换向阀处于第三连接状态。
如图22所示,当阀芯7242绕旋转轴旋转至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时,第二连接管728与旁接管726通过圆弧管道72421连通,换向阀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23及图24,在连接控制单元82中,采用换向阀组替代上述换向阀,其中,换向阀组由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的两个换向阀串联构成,即由第一换向阀8241与第二换向阀8242构成,第一换向阀8241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二换向阀8242上的第一通孔通过连接管8232进行连通。
该血液净化装置的预冲过程如下:
参见图23至图25,第一换向阀8241中第一连接管8231与旁接管8261连通,而第二换向阀8242中第二连接管8282与旁接管8262连通,通过旁接管8261与旁接管8262同时对应地向吸附单元81与过滤单元83输送预冲液,分别对二者进行独立预冲。
治疗时,通过将换向阀8241与换向阀8242切换为相应的连接状态,从而构建出联合治疗或单独透析治疗的通路,以进行联合治疗或单独透析治疗。
血液净化系统第八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八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26,三通换向阀中的阀腔910为一圆台型结构,阀芯911的外形与阀腔910的内侧壁面相匹配,通过锁紧螺母912使阀芯911的外侧面与阀腔910的内侧面相互抵靠配合,实现阀腔910与阀芯911的密封配合及防止阀芯911在使用过程中从阀腔910中滑出。
血液净化系统第九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九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27,三通换向阀中的阀腔920内形成有内轴肩9201,阀芯921上对应位置处形成有外轴肩9211,通过内轴肩9201与外轴肩9211的相互配合,实现阀芯921与阀腔920的密封配合,有效地防止阀芯921从阀腔920中滑出。
血液净化系统第十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系统第十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对于如图9所示的血液净化装置2体外循环管路结构与方式还可采用以下连接结构与方式,第一三通101及第二三通105均为流量可控制的三通,比如旋塞三通,并略去第一安全夹102、第二安全夹103及第三安全夹107。第一三通101构成本实施例的第一血液分配器,第二三通管105构成本实施例的第二血液分配器。
在单独预冲吸附单元21时,将第一三通102旋转至动脉管100与第一中间管109连通,第二中间管104为断开状态,连接控制单元22中的第一连接管与旁接管226连通,第二三通105旋转至第三中间管111与外连管106连通,第二中间管104为断开状态。单独预冲过滤单元时,将第一三通102旋转至动脉管100与第二中间管104连通,第一中间管109为断开状态;连接控制单元22中第二连接管与旁接管226连通,第二三通105旋转至第二中间管104与旁接管226连通,外连管106为断开状态。
在联合治疗时,第一三通102旋转至动脉管100与第一中间管109连通,连接控制单元22中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通,第二三通105旋转至第二中间管104与第三连接管111连通,外连管106为断开状态。单独进行透析治疗时,将第一三通102旋转至动脉管100与第二中间管104连通,第一中间管109断开状态,连接控制单元22中第二连接管与旁接管226连通,第二三通105保持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是通过在吸附单元与过滤单元间设置具有三通换向阀的连接控制单元,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性,并简化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根据本构思,三通换向阀及过滤单元的结构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

Claims (13)

1.血液净化装置,包括吸附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及过滤单元;
所述吸附单元包括吸附柱;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柱;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及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吸附单元的出口端固定密封连接,所述三通换向阀用于有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口与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端口中的任意两个端口;
所述过滤单元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筒体及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的旁接管;
所述筒体的一轴向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轴向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旁接管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
所述三通换向阀置于所述筒体的内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轴向端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另一轴向端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内螺纹;
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的外侧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螺纹配合,所述吸附单元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
所述滤柱的进口端的外侧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纹配合,所述过滤单元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通换向阀包括阀体及置于所述阀体的阀腔内的阀芯;
所述阀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端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端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外端口连通;
所述阀芯通过绕旋转轴的旋转,有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内端口、所述第二通孔的内端口及所述第三通孔的内端口中的任意两个内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筒体及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的旁接管;
所述筒体的一轴向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轴向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旁接管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
所述三通换向阀置于所述筒体的内腔内;
沿所述筒体的轴向由所述第一连接端指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管为一自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口至所述第一通孔的外端口逐渐收缩的喇叭状管结构;
沿所述筒体的轴向由所述第二连接端指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一自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口至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端口逐渐收缩的喇叭状管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内的血液通道的内径为1毫米至2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控制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第三连接端及两个相互串联的所述三通换向阀;
沿血液从所述吸附单元的出口流向所述过滤单元的进口的方向,第一个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吸附单元的出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二个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一个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
第二个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过滤单元的进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二个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为三通结构、扇形结构或弧形管道结构;
所述三通结构为一内部形成有三通管道的圆柱状体、球状体或圆台状体;
所述扇形结构的圆心角为90度至150度;
所述弧形管道结构为一内部形成有弧形管道的圆柱状体、球状体或圆台状体。
9.血液净化系统,包括体外循环管路及连接在所述体外循环管路中的血液净化装置;
所述体外循环管路包括动脉管与静脉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净化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血液净化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外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血液分配器、第一中间管和第二中间管;
所述动脉管的后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静脉管的前端口与所述过滤单元的出口连通;
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吸附单元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二中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
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一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一三通管、设于所述第一中间管上的第一安全夹及设于所述第二中间管上的第二安全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外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血液分配器、第二血液分配器、第一中间管、第二中间管、第三中间管及外连管;
所述动脉管的后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静脉管的前端口与所述过滤单元的出口连通;
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吸附单元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二中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
所述第三中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
所述外连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
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一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一三通管、设于所述第一中间管上的第一安全夹及设于所述第二中间管上的第二安全夹;
所述第二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二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二三通管及设于所述外连管上的第三安全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血浆吸附器;
所述过滤单元为血浆分离器;
所述血浆分离器的血浆出口与所述血浆吸附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血浆吸附器的出口与所述静脉管的前端口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血浆分离器;
所述过滤单元为血浆成分分离器;
所述体外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血液分配器、第二血液分配器、第一中间管、第二中间管、第三中间管及外连管;
所述动脉管的后端口与所述血浆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所述静脉管前端口与所述血浆分离器的出口连通;
一连接管的一端口与所述血浆分离器的血浆出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
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吸附单元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二中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一接口连通;
所述第三中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端口连通;
所述外连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血液分配器的第三接口连通;
另一连接管一端口与所述血浆成分分离器的分离出口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静脉管的前端口连通;
所述第一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一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一三通管、设于所述第一中间管上的第一安全夹及设于所述第二中间管上的第二安全夹;
所述第二血液分配器包括第二旋塞三通,或包括第二三通管及设于所述外连管上的第三安全夹。
CN201520901554.9U 2015-11-12 2015-11-12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Active CN205360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1554.9U CN205360107U (zh) 2015-11-12 2015-11-12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1554.9U CN205360107U (zh) 2015-11-12 2015-11-12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0107U true CN205360107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6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01554.9U Active CN205360107U (zh) 2015-11-12 2015-11-12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01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4158A (zh) * 2015-11-12 2016-01-06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4158A (zh) * 2015-11-12 2016-01-06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CN105214158B (zh) * 2015-11-12 2018-06-29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93631B1 (de) Regenerierbares filter zur extrakorporalen behandlung partikelhaltiger flüssigkeiten und deren anwendung
CN204275132U (zh) 一种可同步实现透析与灌流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
CN105214156B (zh) 血液净化装置及系统
CN105214158A (zh)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CN203507201U (zh) 分离式血液透析吸附器
CN105343954A (zh) 复合血液净化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5360107U (zh)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系统
CN108114333B (zh) 血液净化装置、血液净化系统及其预冲方法
CN205515729U (zh) 血液净化装置及系统
CN205108526U (zh) 血液净化装置及系统
CN204766771U (zh) 一种血液灌流器及体外血液循环管路系统
CN111035826A (zh) 一种膜分离与灌流耦合的血液净化装置
CN204379871U (zh) 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系统
CN205460102U (zh)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系统
AU736826B2 (en) An apparatu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removal of elements, especially exogenous antibodies, from blood or plasma
CN205360105U (zh) 血浆吸附系统及其用管路
CN105214157B (zh) 血液净化装置及系统
CN205073372U (zh) 复合血液净化装置
CN206526329U (zh) 血液净化装置和血液净化系统
CN205360101U (zh) 血液净化系统及其用管路
CN205108525U (zh) 血液净化装置及系统
CN209075645U (zh) 血液毒素吸附器
CN100500229C (zh) 一种多功能体外血液治疗仪
CN220125214U (zh) 一种体外循环管路和血液净化系统
CN206492050U (zh) 一种血浆循环加速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80 Zhuhai hi tech Zone No. six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98

Patentee after: Jianfan Bio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80 Zhuhai hi tech Zone No. six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98

Patentee before: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