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9712U - 一种鼻假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鼻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9712U
CN205359712U CN201520627017.XU CN201520627017U CN205359712U CN 205359712 U CN205359712 U CN 205359712U CN 201520627017 U CN201520627017 U CN 201520627017U CN 205359712 U CN205359712 U CN 205359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se
bridge
colonnade
prosthesi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270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蒙德伍
苏全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ee-Dimen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Big Nation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Three-Dimen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Big Nation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626023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5359712(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ee-Dimen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Big Nation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Three-Dimen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Big Nation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5206270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9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9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9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假体,包括鼻梁和设置在鼻梁上的固合结构,该鼻梁包括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贴合的贴合面和与人体鼻梁皮肤组织贴合的外侧面;固合结构为在鼻梁上设置的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群、或柱列与沉孔群结构,柱列顶面构成其设置侧的贴合面或外侧面的全部或局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鼻假体鼻梁上设置固合结构,使鼻假体鼻梁与人体鼻组织紧密结合,克服了鼻假体鼻梁易发生移动、鼻部塑形容易变形的缺陷,并提高了美容效果的防识别性。

Description

一种鼻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鼻部塑形的鼻假体。
背景技术
鼻器官的塑形美容通常需要使用鼻假体。如图1所示,通常,鼻假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鼻梁2、鼻尖3和鼻小柱4结构,鼻梁2包括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贴合的贴合面5和与人体鼻梁皮肤组织贴合的外侧面6。如图2所示,通过美容手术,将鼻假体1设置在美容者的鼻梁8、鼻尖、鼻小柱的肌肉组织与皮肤组织之间,通过鼻假体鼻梁2对美容者鼻梁8的外形进行塑形,达到改变其鼻梁形状的美容效果。
由于供美容手术使用的鼻假体材料件是大批量生产的,其外部形状和尺寸都是根据人体鼻部长度尺寸分类划分成几个型号统一进行生产,因此,同一型号鼻假体材料件的外部形状和尺寸是相同的。手术时,为了将鼻假体材料件的形状和尺寸修正到与美容者鼻部形状和尺寸吻合的程度,通常由美容手术者根据美容者鼻部形状和尺寸,手工对鼻假体材料件进行切削修正,使鼻假体材料件的形状和尺寸与美容者鼻部形状和尺寸尽量吻合。受美容手术者的技术水平、手术经验和手术时的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手工对鼻假体材料件进行修正使鼻假体与美容者鼻部形状和尺寸吻合的程度差异甚大,影响鼻假体与鼻部组织的贴合,从而使手术质量难以保证。
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利用激光三维雕刻技术对鼻假体材料件进行雕刻加工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美容者鼻梁的形状和尺寸数据,通过激光设备使用获取数据对鼻假体材料件的鼻梁进行雕刻加工,得到鼻梁形状和尺寸与美容者鼻梁形状和尺寸高度吻合的鼻假体,提高了鼻假体与美容者鼻梁的吻合度。
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鼻假体仍存在如下缺陷:
首先,由于现有鼻假体鼻梁与鼻部肌肉组织贴合的贴合面和与鼻梁皮肤组织贴合的外侧面为平滑的光面,手术后鼻假体鼻梁与鼻部肌肉组织和鼻梁皮肤组织之间难以相互结合,受外力作用,常常会引起鼻假体鼻梁发生移动,导致鼻部塑形变形,严重影响美容手术效果。
其次,由于鼻假体材料通常采用硅橡胶,存在透光性,因此,美容者术后当鼻部邻近光源时,从侧面观察,可发现美容者设置鼻假体的鼻梁部存在透光现象,使美容效果的防识别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鼻假体,克服现有鼻假体存在与鼻部肌肉组织和鼻梁皮肤组织之间难以相互结合,易发生术后鼻假体移动,导致鼻部塑形变形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鼻假体,包括鼻梁,该鼻梁包括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贴合的贴合面和与人体鼻梁皮肤组织贴合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该鼻梁上的固合结构,该固合结构为在该鼻梁上设置的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群、或柱列与沉孔群结构,所述柱列的顶面构成其设置侧的贴合面或外侧面的全部或局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中,所述固合结构为沿所述鼻梁贴合面向鼻梁外侧面设置的阵列通孔;或所述固合结构为沿所述鼻梁贴合面向鼻梁外侧面设置的阵列通孔和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侧设置的阵列沉孔,该阵列沉孔的孔与该阵列通孔的孔相互间隔交错。
在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中,所述固合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的阵列柱列;或所述固合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的阵列柱列和设置在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的阵列沉孔;或所述固合结构为分别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和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的阵列柱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中,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柱列的柱B横向尺寸相同,柱A的高度大于柱B的高度;或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柱列的柱B高度相同,柱A的横向尺寸小于柱B的横向尺寸;或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柱列的柱B,柱A高度大于柱B高度,柱A横向尺寸小于柱B的横向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中,所述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或柱列与沉孔群在其设置的所述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上全面设置;或所述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或柱列与沉孔群在其设置的所述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上沿鼻梁长度分段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中,所述鼻梁沿边缘设置带状光滑区;所述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或柱列与沉孔群在其设置的所述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上位于该光滑区包围的区域内全面设置;或所述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或柱列与沉孔群在其设置的所述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上位于该光滑区包围的区域内沿鼻梁长度分段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中,包括连接在所述鼻梁上的鼻尖;或包括鼻尖和鼻小柱,所述鼻梁、鼻尖和鼻小柱依次连接成人体鼻部形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
1.由于在鼻假体鼻梁上设置了固合结构,手术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和人体鼻梁皮肤组织与鼻假体鼻梁贴合,经术后回复期,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将生长填补固合结构的凹陷部分,使得鼻假体鼻梁与鼻梁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相互嵌合,结合牢固,从而克服因鼻假体鼻梁表面光滑难以与鼻梁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紧密结合,易发生移动,使鼻部塑形变形的缺陷;
2.在鼻假体鼻梁上设置通孔、沉孔、柱列等结构,改变了光线在鼻假体鼻梁中的传递路径,使光线在鼻假体鼻梁中传递时发生漫射,从而降低鼻假体鼻梁的透光性,提高了美容效果的防识别性;
3.固合结构采用通孔结构,使术后鼻梁组织分泌的体液容易流入孔内,使鼻梁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更容易生长,使鼻假体鼻梁与鼻梁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结合更紧密;
4.固合结构能够保证鼻假体鼻梁贴合面柔软,能够与鼻梁肌肉组织更好地贴合;同时能够保证鼻假体鼻梁贴合面硬度低、外侧面硬度高,利于鼻假体鼻梁与鼻梁肌肉组织贴合的同时保证鼻梁外侧的硬度;
5.在鼻假体鼻梁沿边缘设置带状光滑区,可以保证鼻假体鼻梁边缘不会与鼻梁肌肉组织嵌合,便于需要时取出鼻假体。
附图说明
图1是鼻假体常用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使用鼻假体进行鼻部美容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基本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基本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5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基本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实施例五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鼻梁贴合面全面布置通孔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鼻梁贴合面沿鼻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孔阵列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鼻梁贴合面周边边缘设置窄边光带、内部区域全部设置通孔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鼻梁贴合面周边边缘设置窄边光带、内部区域沿鼻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孔阵列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可以采用如图3、图4、图5所示的三种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可以只有鼻梁2部分,鼻梁包括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贴合的贴合面5和与人体鼻梁皮肤组织贴合的外侧面6。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1可以由鼻梁2和鼻尖3构成,鼻尖3与鼻梁2的端部连接。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1还可以由鼻梁2、鼻尖3和鼻小柱4构成,鼻梁2、鼻尖3和鼻小柱4依次连接成人体鼻部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鼻假体的鼻梁设置了固合结构,该固合结构采用在鼻梁上设置的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结构,实现鼻假体术后与人体鼻梁组织的紧密结合:
1、通孔群
2、柱列
3、通孔群和柱列
4、通孔群和沉孔群
5、柱列与沉孔群
上述柱列的顶面构成该柱列设置一侧的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的全部或局部。
以下以“鼻梁+鼻尖+鼻小柱”构成的鼻假体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结构进行说明,各实施例的鼻梁结构均适用于“鼻梁”结构的鼻假体和“鼻梁+鼻尖”结构的鼻假体。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1包括鼻梁2、鼻尖3、鼻小柱4,鼻梁2设置固合结构,该固合结构为沿鼻梁2的贴合面5向鼻梁外侧面6设置的阵列通孔11。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阵列通孔11沿整个贴合面5设置。阵列通孔11采用该设置方式的好处是:鼻梁2的贴合面5及外侧面6在整个表面上能够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和鼻梁皮肤组织良好结合。不利之处:一是在鼻梁的周边边缘上,存在边缘尖锐的不完整孔,该部分结构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和鼻梁皮肤组织发生嵌合,结合异常牢固,当美容者术后需要更换新的假体、重新塑形时,取出原鼻假体的难度较大,增加了美容者的痛苦;二是沿整个贴合面5设置阵列通孔11使得鼻假体鼻梁2的硬度偏软,不能满足希望鼻假体鼻梁硬度较硬的美容者的要求。
为此,如图12所示,鼻梁2沿边缘设置带状的光滑区14,在光滑区14围合的区域设置阵列通孔11。这样,采用带状的光滑区14的鼻梁2的边缘光滑,不会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和鼻梁皮肤组织发生嵌合,在需要更换鼻假体时容易将鼻假体取出。
为了解决鼻假体鼻梁2硬度偏软的问题,如图11所示,在鼻梁贴合面沿鼻梁长度分段间隔设置阵列通孔11,在间隔区域不设置通孔11。采用该结构可提高鼻假体鼻梁2的硬度。
如图13所示,在鼻假体鼻梁2上设置沿边缘设置带状的光滑区14,并在光滑区14围合的区域内沿鼻梁长度分段间隔设置阵列通孔11,可同时解决鼻假体鼻梁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和鼻梁皮肤组织发生嵌合的问题和鼻假体鼻梁2硬度偏软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阵列通孔11可采用其它结构的通孔群代替。例如,可采用沿鼻梁对称中线对称分布的通孔群,也可以采用在鼻梁端部、中部、近鼻尖部设置通孔群来替代阵列通孔11。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鼻假体鼻梁上的固合结构为:沿鼻梁贴合面5向鼻梁外侧面6设置阵列通孔11,同时在鼻梁贴合面5侧设置阵列沉孔12,阵列沉孔12的孔与阵列通孔11的孔相互间隔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在鼻梁贴合面5侧设置阵列沉孔12,一方面使得鼻梁贴合面5的硬度降低,保证鼻梁贴合面5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良好贴合,同时保证鼻梁外侧面较贴合面具有更高的硬度,满足塑形要求;另一方面,可保证鼻梁贴合面5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结合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的阵列通孔11和阵列沉孔12同样可采用如图10至图13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阵列通孔11和阵列沉孔12可采用其它结构的通孔群和沉孔群代替。例如,可采用沿鼻梁对称中线对称分布的通孔群和沉孔群,也可以采用在鼻梁端部、中部、近鼻尖部设置通孔群和沉孔群来替代阵列通孔11和阵列沉孔12。
本实施例的阵列沉孔12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采用阵列柱列结构替代,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
本实施例的阵列沉孔12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在鼻梁外侧面上,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发明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鼻假体鼻梁上的固合结构为:在鼻梁贴合面5一侧设置的阵列柱列13,阵列柱列13的顶面构成设置阵列柱列13部分的鼻梁贴合面5的一部分。
由于阵列柱列13由多根独立的柱构成,每根柱的端部为自由端,容易变形,每根柱的强度和硬度可通过改变柱的横向尺寸和高度进行调整,柱的横截面形状可采用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固合结构采用在鼻梁贴合面5一侧设置阵列柱列13结构,可获得较柔软的鼻梁贴合面,保证鼻梁贴合面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良好贴合,同时保证鼻梁外侧面较贴合面更高的硬度,满足塑形要求。
本实施例的阵列柱列13同样可采用如图10至图13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阵列柱列13可采用其它结构的柱列代替。例如,可采用沿鼻梁对称中线对称分布的柱列,可以采用在鼻梁端部、中部、近鼻尖部设置柱列来替代阵列柱列13。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鼻假体鼻梁上的固合结构为:分别在鼻梁贴合面5一侧和鼻梁外侧面6一侧设置阵列柱列131、阵列柱列132。每根柱的强度和硬度可通过改变柱的横向尺寸和高度进行调整,为实现鼻梁贴合面5的硬度低于鼻梁外侧面6的硬度的目的,可采用:
1、保证设置在鼻梁贴合面5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鼻梁外侧面6一侧柱列的柱B横向尺寸相同,柱A的高度大于柱B的高度。
2、保证设置在鼻梁贴合面5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鼻梁外侧面6一侧柱列的柱B高度相同,柱A的横向尺寸小于柱B的横向尺寸。
3、保证设置在鼻梁贴合面5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鼻梁外侧面6一侧柱列的柱B,柱A高度大于柱B高度,柱A横向尺寸小于柱B的横向尺寸。
本实施例的阵列柱列131、132同样可采用如图10至图13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阵列柱列131、132可采用其它结构的柱列代替。例如,可采用沿鼻梁对称中线对称分布的柱列,也可以采用在鼻梁端部、中部、近鼻尖部设置柱列来替代阵列柱列131、132。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鼻假体鼻梁上的固合结构为:在鼻梁贴合面5一侧设置阵列柱列13,在鼻梁外侧面6一侧设置阵列沉孔12。
采用该固合结构,可保证鼻假体鼻梁贴合面一侧硬度小于鼻梁外侧面一侧硬度。
本实施例的阵列柱列13、阵列沉孔12同样可采用如图10至图13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阵列柱列13、阵列沉孔12可采用其它结构的柱列和沉孔群代替。例如,可采用沿鼻梁对称中线对称分布的柱列和沉孔群,也可以采用在鼻梁端部、中部、近鼻尖部设置柱列和沉孔群来替代阵列柱列13和阵列沉孔12。
在其他实施例中,鼻假体鼻梁上的固合结构采用“在鼻梁贴合面5一侧设置阵列沉孔12,在鼻梁外侧面6一侧设置阵列柱列13”结构,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鼻假体可采用如下制造方法通过激光在鼻假体鼻梁上加工出设置在鼻梁上的固合结构,即: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群、或柱列与沉孔群结构,柱列的顶面构成其设置侧的贴合面或外侧面的全部或局部。
如图14所示,在该鼻假体制造方法中,激光加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鼻假体鼻梁的待加工区划分成加工层;
步骤B、将激光焦距调整到待加工孔或待加工柱列的加工层;
步骤C、对当前加工层需加工孔或柱列的位置进行加工作业;
步骤D、如果当前加工层为最后一层,结束加工作业;否则,将激光焦距调整到下一加工层,返回步骤C。
上述加工层可以是一层、两层、三层或多层。

Claims (8)

1.一种鼻假体,包括鼻梁,该鼻梁包括与人体鼻梁肌肉组织贴合的贴合面和与人体鼻梁皮肤组织贴合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该鼻梁上的固合结构,该固合结构为在该鼻梁上设置的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群、或柱列与沉孔群结构,所述柱列的顶面构成其设置侧的贴合面或外侧面的全部或局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合结构为沿所述鼻梁贴合面向鼻梁外侧面设置的阵列通孔;
或所述固合结构为沿所述鼻梁贴合面向鼻梁外侧面设置的阵列通孔和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侧设置的阵列沉孔,该阵列沉孔的孔与该阵列通孔的孔相互间隔交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合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的阵列柱列;
或所述固合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的阵列柱列和设置在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的阵列沉孔;
或所述固合结构为分别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和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的阵列柱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假体,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柱列的柱B横向尺寸相同,柱A的高度大于柱B的高度;
或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柱列的柱B高度相同,柱A的横向尺寸小于柱B的横向尺寸;
或设置在所述鼻梁贴合面一侧柱列的柱A与设置在所述鼻梁外侧面一侧柱列的柱B,柱A高度大于柱B高度,柱A横向尺寸小于柱B的横向尺寸。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鼻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或柱列与沉孔群在其设置的所述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上全面设置;
或所述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或柱列与沉孔群在其设置的所述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上沿鼻梁长度分段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鼻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沿边缘设置带状光滑区;
所述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或柱列与沉孔群在其设置的所述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上位于该光滑区包围的区域内全面设置;
或所述通孔群和/或柱列、或通孔群与沉孔、或柱列与沉孔群在其设置的所述鼻梁贴合面或外侧面上位于该光滑区包围的区域内沿鼻梁长度分段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所述鼻梁上的鼻尖;或包括鼻尖和鼻小柱,所述鼻梁、鼻尖和鼻小柱依次连接成人体鼻部形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所述鼻梁上的鼻尖;或包括鼻尖和鼻小柱,所述鼻梁、鼻尖和鼻小柱依次连接成人体鼻部形状。
CN201520627017.XU 2015-08-19 2015-08-19 一种鼻假体 Active CN205359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27017.XU CN205359712U (zh) 2015-08-19 2015-08-19 一种鼻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27017.XU CN205359712U (zh) 2015-08-19 2015-08-19 一种鼻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9712U true CN205359712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60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27017.XU Active CN205359712U (zh) 2015-08-19 2015-08-19 一种鼻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97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8614A (zh) * 2015-08-19 2015-11-25 深圳市大族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74744A (zh) * 2017-05-03 2017-07-25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鼻假体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8614A (zh) * 2015-08-19 2015-11-25 深圳市大族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028682A1 (zh) * 2015-08-19 2017-02-23 深圳市大族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74744A (zh) * 2017-05-03 2017-07-25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鼻假体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8614A (zh) 一种鼻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PH1202055020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ulti-focus ultrasound therapy
CN205359712U (zh) 一种鼻假体
CN106377343A (zh) 一种3d打印颅骨修补钛网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140B (zh) 一种机电控制自动刮痧机构
EP2636392A1 (de) Vorrichtung zur Tinnitusbehandlung
CN104720939B (zh) 一种鼻假体及加工方法
WO2009032985A1 (en) Methodology for non-surgical facial sculpting and lift
CN105030371B (zh) 一种下巴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06769U (zh) 微创手术的通道
CN201894449U (zh) 一种保健枕
CN203107661U (zh) 经络剑针
CN203417255U (zh) 锁定颌面重建型接骨板
CN202173143U (zh) 砭石耳窝保健养生枕
DE102020124899A1 (de) Fußbad mit Licht, insbesondere Blaulicht, sowie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zwei Füßen
DE102011102480A1 (de) Schröpf- und Saugwellenapplikator mit mehreren Kammern
CN207654422U (zh) 一种用于松筋治疗的动筋针
Goldman Micro fat grafting for post lumpectomy and breast reconstruction deformities: pearls for success
Kang Lifting effect of sequential autologous fat injection (SAFI) in three patients with small and flat malar bones
CN105078612A (zh) 一种太阳穴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51152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酒
DE202015006268U1 (de) Nicht zu versenkendes Magnetimplantat zur Fixation von K-HGs
AT515357B1 (de) Beschallungs- und Bestrahlungsvorrichtung
CN208640980U (zh) 防滑下颌假体
CN204394661U (zh) 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锁定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