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1674U - 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51674U CN205351674U CN201620077827.7U CN201620077827U CN205351674U CN 205351674 U CN205351674 U CN 205351674U CN 201620077827 U CN201620077827 U CN 201620077827U CN 205351674 U CN205351674 U CN 2053516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duct
- duct assembly
- flow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送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风道组件;其中,每个风道组件包括风道、风机及导控装置。风道的一端设置为进风口,另一端设置为出风口;风机设置在风道中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处;导控装置设置在风道的进风口处。当风道组件工作时,导控装置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由进风口导入风道中。当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导控装置封闭风道的进风口。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送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避免空调设备内腔的气流扰动处于停止工作状态的风机风叶而导致异常噪音的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
背景技术
目前,双贯流空调设备具有两个用于送风的风机系统。具体地,如图1所示,双贯流空调器2设置有上出风口21、下出风口22及进风口23;其中,上出风口21、下出风口22分别位于进风口23的上侧和下侧;并且上出风口21、下出风口22与进风口23之间的距离较近;在双贯流空调设备安装后,上出风口21位于靠近天花板1的位置处。当双贯流空调设备制冷时,由于进风口23和上出风口21、下出风口22的气流压差较大,使得上出风口21、下出风口22的气流容易倒吸入进风口23,从而导致双贯流空调设备的出风口区域形成冷凝水和气流的回流损失。当双贯流空调设备制热时,由于气流的热胀冷缩以及上出风口21距离天花板1较近,使得热气流容易上漂,从而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
现有技术通过在某个风叶的出口区域处设置挡板的方式以防止出风口的气流倒吸入进风口,并通过单独控制其中一个贯流风叶运动的方式来防止出风口的热气流上漂,从而减小能量的损失。
但是,无论出风口区域是否设置有挡板,当控制其中一个风机系统的贯流风叶运行时,由于两个风机系统的风道中内部存在压力差异的影响,另外一个贯流风叶会在气流带动下自动运转,从而导致气流在空调设备的室内空腔回转而出现异常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主要目的在于使送风装置中的每个风道组件彼此独立,并防止送风装置的风道内出现异常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用在空调设备上,用于将空调设备内腔中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输送至室内;所述送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风道组件;其中,每个风道组件包括:
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设置为进风口,另一端设置为出风口;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中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处;
导控装置,所述导控装置设置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
其中,当所述风道组件工作时,所述导控装置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导入所述风道中;
当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所述导控装置封闭所述风道的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导控装置包括多个排列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的导流片;其中,
当所述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所述多个导流片形成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封闭门;
当所述风道组件工作时,所述任意两个导流片之间存在用于使气流通过的间隙,且所述导流片对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其进入所述风道中。
优选地,所述封闭门为圆弧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贯流风叶和用于驱动所述贯流风叶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导控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导流片动作的第二电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同一电机。
优选地,所述风道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送风方向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送风方向不同。
优选地,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所述相邻的两个风道组件的壳体通过连接板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正对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处;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其中,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外壳上的出风口的数量一致,且对应连通;
其中,室内的气流从所述外壳上的进风口进入空调设备内部,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送风装置输送至室内。
优选地,当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时,所述空调设备外壳上的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空调设备外壳上进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空调设备外壳上进风口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通过在每个风道组件中风道的进风口处设置一导控装置,使得风道组件之间彼此独立,不存在相互影响。当其中一个或几个风道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而处于停止工作状态的风道组件中的风叶在导控装置的作用下与空调设备室内腔的气流隔离,不会在气流的带动下自转,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设备的风道内出现异常噪音的情形发生。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控装置通过包括排列在风道进风口处的导流片,一方面在风道组件工作时,处于间隔设置状态的导流片可以对空调设备内腔的气流进行导流,从而改善风叶运行时叶片进口气流的流动方向,减小气流阻碍分离,即减小运行风机在进风口区域的气流分离损失。另一方面,在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导流片形成封闭风道进风口的封闭门,可以将气流与风机叶片完全隔开,避免气流对风机叶片的扰动而产生的异常噪声。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通过设计包括排列在风道进风口处导流片的导控装置,实现工作时可以对气流进行导流的效果,停止工作时将气流与风道中的风叶完全隔开的目的,从而避免气流对处于停止工作状态的风叶进行扰动导致风道产生异常噪音的情形发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设备的安装效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设备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设备处于风挡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设备处于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用在空调设备上,用于将空调设备内腔中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输送至室内。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送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风道组件。每个风道组件包括风道41、风机及导控装置43。其中,风道41的一端设置为用于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进入风道41中的进风口。风道41的另一端设置为用于将进入风道41中的气流输送至室内的出风口44。风机设置在风道中靠近风道41的进风口的位置处,一方面在导控装置的配合下使换热后的气流进入风道41中,另一方面将风道41中的气流由出风口44输送至室内。导控装置43设置在风道41的进风口处。其中,当风道组件工作时,导控装置43对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其由风道的进风口导入风道41中。当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导控装置封闭风道41的进风口,以将空调设备内腔的气流与风道41中的风机隔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通过在每个风道组件中风道的进风口处设置一导控装置,使得风道组件之间彼此独立,不存在相互影响。当其中一个或几个风道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处于停止工作状态的风道组件中的风叶在导控装置的作用下与空调设备室内腔的气流隔离,不会在气流的带动下自转,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设备的风道内出现异常噪音的情形发生。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还包括壳体,风道设置在壳体中,较佳地,任意相邻的两个风道组件的壳体通过连接板连接。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的每个风道组件的送风方向不同,以扩大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从而增强空调设备的舒适度。
实施例2
较佳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与上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导控装置43包括多个排列在风道41的进风口处的导流片430。其中,当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导控装置43所包括的多个导流片430形成封闭风道41进风口的封闭门,以将气流与风道41中的风机隔离。较佳地,所述封闭门为圆弧状结构。
当风道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导控装置43的导流片430彼此间隔设置(即,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片430之间均存在用于使气流通过的间隙),并且每个导流片430均对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其进入风道41中。其中,图2中的虚线指示的是导流片430关闭时对应的位置。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导控装置的多个导流片430根据风机中风叶的叶片角度而设置成不同的安装方向,以对气流起到导流的效果。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导控装置43的导流片430设置成流线形叶片状结构,以很好地将气流导流入风道41中。
本实施例中的导控装置通过包括上述排列在风道进风口处的导流片,一方面在风道组件工作时,处于间隔设置状态的导流片可以对空调设备内腔的气流进行导流,从而改善风叶运行时叶片进口气流的流动方向,减小气流阻碍分离,即减小运行风机在进风口区域的气流分离损失。另一方面,在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导流片形成封闭风道进风口的封闭门,可以将气流与风机叶片完全隔开,避免气流对风机叶片的扰动而产生的异常噪声。
实施例3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2所示,风机包括第一电机和风叶42,本实施例中的风叶42优选为贯流风叶。而导控装置43还包括用于驱动导流片430转动的第二电机。
较佳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同一电机。通过这样设置能很好地使风机和导控装置43的工作状态同步。即只要该风道组件的风机停止运转,导控装置43就会封闭该风道组件的风道。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的导控装置还包括连接杆(图中未示出),多个导流片均设置在连接杆上,且能相对连接杆转动。当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连接杆上的多个导流片处于第一位置,即导流片彼此相连成封闭风道进风口的封闭门。当风道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导流片处于第二位置,即导流片彼此间隔设置,以将气流从导流片之间的间隙中导入风道中。
实施例4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如图3所示,第一风道组件包括风道411、风机及导控装置431;风机包括贯流风叶421,风道411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441。第二风道组件包括风道412、风机及导控装置432;风机包括贯流风叶422,风道412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442。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组件的送风方向和第二风道组件的送风方向不同,这样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增大,提高空调设备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道组件的壳体451与第二风道组件的壳体452通过连接板46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主要针对双贯流空调设备设计。当本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安装在空调设备上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道组件用于连接空调设备的上出风口,第二风道组件用于连接空调设备的下出风口。
本实施例及上述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在应用到空调设备上时,空调设备在使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部分风道组件或全部风道组件送风,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空调设备出风口气流容易倒吸入进风口中以及热气流容易上漂产生较大能力损失问题的同时,还能避免风道内出现气流异常噪声。
实施例5
另一方面,如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设备,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包括外壳31、换热器33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外壳31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32。换热器33设置在外壳31内且正对进风口32的位置处。送风装置设置在外壳31内。其中,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外壳31上的出风口的数量一致,且对应连通。其中,室内的气流从空调设备外壳31上的进风口32进入空调设备内部,经换热器33换热后由送风装置输送至室内。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通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即本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风道组件之间彼此独立,不存在相互影响,且能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风道内出现异常噪音的情形发生;以及减小运行风机在进风口区域的气流分离损失。
实施例6
如图3至图6所示,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设备,与实施例5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相应地,空调设备外壳上的出风口为两个,分别为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且,第一风道组件的出风口441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组件的出风口442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其中,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空调设备外壳上进风口32的上方,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空调设备外壳上进风口32的下方。
另外,图3至图6所示的空调设备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一风道组件的出风口441重合,空调设备的第二出风口与第二风道组件的出风口441重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在实际安装中,第一出风口为空调设备的上出风口,其位于靠近天花板的位置处;第二出风口为空调设备的下出风口。空调设备的进风口32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
实施例7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送风方法,该空调设备的送风方法主要采用实施例5或实施例6的空调设备将空调设备内腔中经换热器33换热后的气流输送至室内。
较佳地,当空调设备停止工作时,空调设备上的风道组件均停止工作。如图3所示,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均停止工作。具体地,第一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1停止运转,导控装置431封闭风道411的进风口,使空调设备内腔的内流无法通过风道411。第二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2停止运转,导控装置432封闭风道412的进风口,使空调设备内腔的气流无法进入风道412中。
较佳地,当所述空调设备处于风挡模式时,空调设备上的所有风道组件均处于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具体地,第一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1运转,同时导控装置431的导流叶打开,使得空调设备中经换热器33换热后的部分气流导入风道411中,再经风机的运转使其由出风口441输送至室内。第二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2运转,同时导控装置432的导流叶打开,使得空调设备中经换热器33换热后的另一部分气流导入风道412中,再经风机的运转使其由出风口442输送至室内。
较佳地,当空调设备的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且空调设备制冷时,第一风道组件处于工作状态,第二风道组件停止工作。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1运转,同时导控装置431的导流叶打开,使得经换热器33换热后的气流全部导入风道411中,再经风机的运转使其由出风口441输送至室内。第二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2停止运转,导控装置432封闭风道的进风口。在此,由于导控装置432第二风道组件中风道的封闭作用,使得空调设备内的气流无法进入第二风道组件中,第二风道组件由于没有气流做功和气流扰动力,保持静止状态,消除了第二风道组件的风道中的异常噪音。另外,由于空调设备在制冷模式下只有一个风道组件工作,因此,空调设备在制冷模式下不会出现出风口的气流倒吸入进风口的现象。
在此,空调设备制冷时还可以通过如下模式实现:即使第一风道组件停止工作、第二风道组件处于工作状态(该种模式可以参见图6所示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二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2运转,同时导控装置432的导流叶打开,使空调设备中经换热器33换热后的气流全部导入风道中,再经风机的运转使其由出风口442输送至室内。第一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1停止运转,导控装置431封闭第一风道组件中风道的进风口。该种模式同样能消除空调设备风道中的异常噪音,且不会出现出风口的气流倒吸入进风口的现象。
较佳地,当空调设备的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且空调设备制热时,第二风道组件处于工作状态,第一风道组件停止工作。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二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2运转,同时导控装置432的导流叶打开,使空调设备中经换热器33换热后的气流全部导入风道412中,再经风机的运转使其由出风口442输送至室内。第一风道组件的贯流风叶421停止运转,导控装置431封闭第一风道组件中风道的进风口。由于第一风道组件中的风道进风口处于闭合状态,空调设备内的气流无法进入第一风道组件中的风道中,从而消除了第二风道组件的风道中的异常噪音。另外,由于空调设备中的热气流全部经第二风道组件的出风口442输送至室内(即,从空调设备的下出风口输出)以实现制热的效果,空调设备的上出风口没有热气流吹出,这样可以防止热气流上漂,避免能量的损失。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空调设备以及空调设备的送风方法通过设计包括排列在风道进风口处导流片的导控装置,实现工作时可以对气流进行导流的效果,停止工作时将气流与风道中的风叶完全隔开的目的,从而避免气流对处于停止工作状态的风叶进行扰动导致风道产生异常噪音的情形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送风装置,用在空调设备上,用于将空调设备内腔中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输送至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风道组件;其中,每个风道组件包括:
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设置为进风口,另一端设置为出风口;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中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处;
导控装置,所述导控装置设置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
其中,当所述风道组件工作时,所述导控装置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导入所述风道中;
当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所述导控装置封闭所述风道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控装置包括多个排列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的导流片;其中,
当所述风道组件停止工作时,所述多个导流片形成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封闭门;
当所述风道组件工作时,所述任意两个导流片之间存在用于使气流通过的间隙,且所述导流片对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其进入所述风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门为圆弧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贯流风叶和用于驱动所述贯流风叶转动的第一电机;
所述导控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流片动作的第二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同一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送风方向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送风方向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风道组件的壳体通过连接板连接。
8.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正对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处;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其中,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外壳上的出风口的数量一致,且对应连通;
其中,室内的气流从所述外壳上的进风口进入空调设备内部,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送风装置输送至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时,所述空调设备外壳上的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空调设备外壳上进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空调设备外壳上进风口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77827.7U CN205351674U (zh) | 2016-01-25 | 2016-01-25 | 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77827.7U CN205351674U (zh) | 2016-01-25 | 2016-01-25 | 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51674U true CN205351674U (zh) | 2016-06-29 |
Family
ID=5618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7782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51674U (zh) | 2016-01-25 | 2016-01-25 | 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5167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5678A (zh) * | 2016-01-25 | 2016-05-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装置、空调设备以及空调设备的送风方法 |
CN110594862A (zh) * | 2019-09-20 | 2019-12-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
-
2016
- 2016-01-25 CN CN201620077827.7U patent/CN20535167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5678A (zh) * | 2016-01-25 | 2016-05-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装置、空调设备以及空调设备的送风方法 |
CN105605678B (zh) * | 2016-01-25 | 2019-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装置、空调设备以及空调设备的送风方法 |
CN110594862A (zh) * | 2019-09-20 | 2019-12-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
CN110594862B (zh) * | 2019-09-20 | 2023-10-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05678B (zh) | 一种送风装置、空调设备以及空调设备的送风方法 | |
CN212362203U (zh) |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WO2017107820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8413500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0360616A (zh) |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WO2006009047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2339440U (zh)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5091083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 | |
WO2014199590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05351674U (zh) | 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 |
CN204555003U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11706917A (zh)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8253535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4611958U (zh) | 一种混流空调 | |
JP5762317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20522755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JP2015158318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0796291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5020833A (zh) | 厂房换气装置 | |
JP2017062095A (ja) |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CN204006431U (zh) | 空调室外机与新风联动系统 | |
KR20160003418A (ko) | 선박용 공조시스템 | |
CN108386905B (zh) | 空调 | |
KR101443631B1 (ko) |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 |
CN113074414B (zh) | 新风机风道结构及新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32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