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48838U -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48838U
CN205348838U CN201620065516.9U CN201620065516U CN205348838U CN 205348838 U CN205348838 U CN 205348838U CN 201620065516 U CN201620065516 U CN 201620065516U CN 205348838 U CN205348838 U CN 205348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ablature
pillar stand
sliding component
stand
s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655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鹏刚
边兆伟
张风亮
贠作义
史继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CADEMY OF ARCHITECTONICS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CADEMY OF ARCHITECTON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CADEMY OF ARCHITECTONICS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CADEMY OF ARCHITECTONICS
Priority to CN2016200655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48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48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488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包括上横梁、位于上横梁正下方的下横梁和左右两个能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进行左右平移的竖向支撑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为矩形钢管;上横梁、下横梁和两个竖向支撑立柱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每个竖向支撑立柱均为由下立柱、位于下立柱正上方的上立柱、连接于下立柱与上立柱之间的连接套筒和带动连接套筒进行旋转的手动旋转机构组成的高度可调节立柱;上立柱顶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上横梁上的上滑移件,下立柱底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下横梁上的下滑移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对混凝土置换区域周侧混凝土楼板进行可靠支撑,并能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目前,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框剪结构也称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现如今,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已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在剪力墙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多采用置换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剪力墙加固。在混凝土置换前,需对剪力墙置换区域周侧的混凝土楼板进行支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满堂脚手架进行支撑,此方法施工流程复杂,投入成本高、不经济,且脚手架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对混凝土置换区域周侧混凝土楼板进行可靠支撑,并能多次重复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位于上横梁正下方的下横梁和左右两个能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进行左右平移的竖向支撑立柱,两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为矩形钢管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两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每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均为由下立柱、位于下立柱正上方的上立柱、连接于下立柱与上立柱之间的连接套筒和带动连接套筒进行旋转的手动旋转机构组成的高度可调节立柱,所述手动旋转机构安装在连接套筒的中部;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均为圆形钢管且二者的外径相同,所述上立柱下部和下立柱上部与连接套筒之间均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上部内侧为供上立柱下部安装的上螺纹孔且其下部内侧为供下立柱上部安装的下螺纹孔,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纹孔均为单线螺纹且二者的螺距相同;
所述上立柱顶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上横梁上且能沿上横梁进行左右移动的上滑移件,所述下立柱底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下横梁上且能沿下横梁进行左右移动的下滑移件,所述上滑移件与所述下滑移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为组装式滑移件;所述上滑移件与上横梁之间以及所述下滑移件与下横梁之间均通过定位杆进行连接,所述定位杆呈水平布设且其与上横梁呈垂直布设;所述组装式滑移件包括水平钢板和两个对称安装在水平钢板前后两侧的侧挡板,两个所述侧挡板与水平钢板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二者中部均开有一个供定位杆安装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滑移件的水平钢板固定在上立柱顶端,所述上滑移件的两个所述侧挡板分别位于上横梁的前后两侧;所述下滑移件的水平钢板固定在下立柱底端,所述下滑移件的两个所述侧挡板分别位于下横梁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均由左至右开有多个供定位杆安装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圆孔。
上述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杆的前后两端均装有一个限位螺母,两个所述限位螺母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挡板外侧。
上述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180mm~220mm。
上述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手动旋转机构为十字形构件,所述十字形构件由两根位于同一水平上的直杆连接而成,所述十字形构件位于连接套筒中部,两根所述直杆的外端均伸出至连接套筒外侧,且连接套筒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均开有供所述直杆穿出的通孔。
上述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侧挡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为矩形钢板,所述水平钢板为矩形钢板。
上述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侧挡板与水平钢板之间均通过合页进行连接。
上述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立柱的长度小于上立柱的长度,所述下立柱的长度为1m~1.1m,所述上立柱的长度为1.4m~1.5m;所述下立柱和上立柱的外径均为Φ110mm~Φ130mm且其壁厚均为9mm~11mm。
上述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横梁的长度为1.1m~1.3m,所述上横梁的横截面宽度为110mm~130mm且其横截面高度为110mm~130mm。
上述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套筒的长度为250mm~350mm且其壁厚为9mm~11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使用操作简便且支撑方便,能简便、快速进行支撑,并且通过旋转连接套筒对竖向支撑立柱进行伸缩,满足两个楼板之间的支撑需求。
3、使用效果好且使用方式灵活,能多次重复使用,并且结构整体性能好,支撑效果好,承载能力高。同时,由于竖向支撑立柱与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均通过组装式滑移件进行连接,因为能简便、快速对两个竖向支撑立柱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宽度混凝土置换区域的支撑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对混凝土置换区域周侧混凝土楼板进行可靠支撑,并能多次重复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竖向支撑立柱;1-1—下立柱;1-2—上立柱;
1-3—连接套筒;2—上横梁;3—下横梁;
4-1—水平钢板;4-2—侧挡板;5—定位杆;
6—第一安装孔;7—第二安装孔;8—限位螺母;
9—十字形构件;10—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横梁2、位于上横梁2正下方的下横梁3和左右两个能在上横梁2与下横梁3之间进行左右平移的竖向支撑立柱1,两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均为矩形钢管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两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每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均为由下立柱1-1、位于下立柱1-1正上方的上立柱1-2、连接于下立柱1-1与上立柱1-2之间的连接套筒1-3和带动连接套筒1-3进行旋转的手动旋转机构组成的高度可调节立柱,所述手动旋转机构安装在连接套筒1-3的中部;所述上立柱1-2和下立柱1-1均为圆形钢管且二者的外径相同,所述上立柱1-2下部和下立柱1-1上部与连接套筒1-3之间均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套筒1-3的上部内侧为供上立柱1-2下部安装的上螺纹孔且其下部内侧为供下立柱1-1上部安装的下螺纹孔,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纹孔均为单线螺纹且二者的螺距相同。
所述上立柱1-2顶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上横梁2上且能沿上横梁2进行左右移动的上滑移件,所述下立柱1-1底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下横梁3上且能沿下横梁3进行左右移动的下滑移件,所述上滑移件与所述下滑移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为组装式滑移件。所述上滑移件与上横梁2之间以及所述下滑移件与下横梁3之间均通过定位杆5进行连接,所述定位杆5呈水平布设且其与上横梁2呈垂直布设。所述组装式滑移件包括水平钢板4-1和两个对称安装在水平钢板4-1前后两侧的侧挡板4-2,两个所述侧挡板4-2与水平钢板4-1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二者中部均开有一个供定位杆5安装的第一安装孔6。所述上滑移件的水平钢板4-1固定在上立柱1-2顶端,所述上滑移件的两个所述侧挡板4-2分别位于上横梁2的前后两侧。所述下滑移件的水平钢板4-1固定在下立柱1-1底端,所述下滑移件的两个所述侧挡板4-2分别位于下横梁3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上均由左至右开有多个供定位杆5安装的第二安装孔7,所述第二安装孔7为圆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6为长条形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5的前后两端均装有一个限位螺母8,两个所述限位螺母8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挡板4-2外侧。
并且,所述定位杆5的长度为175mm~180mm。
实际加工时,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7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7之间的间距为180mm~220mm。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7之间的间距为2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旋转机构为十字形构件9,所述十字形构件由两根位于同一水平上的直杆连接而成,所述十字形构件位于连接套筒1-3中部,两根所述直杆的外端均伸出至连接套筒1-3外侧,且连接套筒1-3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均开有供所述直杆穿出的通孔。
实际加工时,所述直杆为圆柱形钢棒,且两根所述直杆焊接固定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挡板4-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为矩形钢板,所述水平钢板4-1为矩形钢板。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挡板4-2与水平钢板4-1之间均通过合页10进行连接。
实际加工时,所述下立柱1-1的长度小于上立柱1-2的长度,所述下立柱1-1的长度为1m~1.1m,所述上立柱1-2的长度为1.4m~1.5m;所述下立柱1-1和上立柱1-2的外径均为Φ110mm~Φ130mm且其壁厚均为9mm~11mm。所述上横梁2的长度为1.1m~1.3m,所述上横梁2的横截面宽度为110mm~130mm且其横截面高度为110mm~130mm。所述连接套筒1-3的长度为250mm~350mm且其壁厚为9mm~1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立柱1-1和上立柱1-2的外径均为Φ121mm且其壁厚均为10mm。所述下立柱1-1的长度为1054mm,所述上立柱1-2的长度为1454mm。所述上横梁2的长度为1.2m,所述上横梁2的横截面宽度和横截面高度均为120mm。所述连接套筒1-3的长度为300mm且其壁厚为10mm。
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下立柱1-1和上立柱1-2的外径、长度和壁厚、上横梁2的长度、横截面宽度和横截面高度以及连接套筒1-3的长度和壁厚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挡板4-2的长度均为150mm且其宽度为130mm,所述水平钢板4-1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50mm。
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侧挡板4-2和水平钢板4-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实际使用时,根据需加固剪力墙上需进行混凝土置换的混凝土置换区域的位置,将本实用新型支撑于所述混凝土置换区域内侧,并支撑于位于需加固剪力墙上下两侧的两个楼板之间。支撑之前,通过十字形构件9旋转连接套筒1-3,且连接套筒1-3旋转过程中带动下立柱1-1和上立柱1-2同步进行旋转,此时下立柱1-1向上移动且上立柱1-2向下移动,以对竖向支撑立柱1进行收缩,并使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小于两个所述楼板的竖向间距;之后,将本实用新型竖向放置于两个所述楼板之间并向前移动至所述混凝土置换区域内侧;随后,通过十字形构件9反向旋转连接套筒1-3,并带动下立柱1-1向下移动且上立柱1-2向上移动,以对竖向支撑立柱1进行伸长,并使本实用新型紧固支撑于两个所述楼板之间,这样便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过程。
支撑完成后,对所述混凝土置换区域的混凝土进行置换。因而,实际操作简便,通过旋转连接套筒1-3对竖向支撑立柱1进行伸缩,满足两个所述楼板之间的支撑需求。由于竖向支撑立柱1与上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均通过所述组装式滑移件进行连接,因为能简便、快速对两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宽度混凝土置换区域的支撑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2)、位于上横梁(2)正下方的下横梁(3)和左右两个能在上横梁(2)与下横梁(3)之间进行左右平移的竖向支撑立柱(1),两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均为矩形钢管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两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每个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均为由下立柱(1-1)、位于下立柱(1-1)正上方的上立柱(1-2)、连接于下立柱(1-1)与上立柱(1-2)之间的连接套筒(1-3)和带动连接套筒(1-3)进行旋转的手动旋转机构组成的高度可调节立柱,所述手动旋转机构安装在连接套筒(1-3)的中部;所述上立柱(1-2)和下立柱(1-1)均为圆形钢管且二者的外径相同,所述上立柱(1-2)下部和下立柱(1-1)上部与连接套筒(1-3)之间均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套筒(1-3)的上部内侧为供上立柱(1-2)下部安装的上螺纹孔且其下部内侧为供下立柱(1-1)上部安装的下螺纹孔,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纹孔均为单线螺纹且二者的螺距相同;
所述上立柱(1-2)顶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上横梁(2)上且能沿上横梁(2)进行左右移动的上滑移件,所述下立柱(1-1)底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下横梁(3)上且能沿下横梁(3)进行左右移动的下滑移件,所述上滑移件与所述下滑移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为组装式滑移件;所述上滑移件与上横梁(2)之间以及所述下滑移件与下横梁(3)之间均通过定位杆(5)进行连接,所述定位杆(5)呈水平布设且其与上横梁(2)呈垂直布设;所述组装式滑移件包括水平钢板(4-1)和两个对称安装在水平钢板(4-1)前后两侧的侧挡板(4-2),两个所述侧挡板(4-2)与水平钢板(4-1)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二者中部均开有一个供定位杆(5)安装的第一安装孔(6);所述上滑移件的水平钢板(4-1)固定在上立柱(1-2)顶端,所述上滑移件的两个所述侧挡板(4-2)分别位于上横梁(2)的前后两侧;所述下滑移件的水平钢板(4-1)固定在下立柱(1-1)底端,所述下滑移件的两个所述侧挡板(4-2)分别位于下横梁(3)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上均由左至右开有多个供定位杆(5)安装的第二安装孔(7),所述第二安装孔(7)为圆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5)的前后两端均装有一个限位螺母(8),两个所述限位螺母(8)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挡板(4-2)外侧。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7)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7)之间的间距为180mm~220m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旋转机构为十字形构件(9),所述十字形构件由两根位于同一水平上的直杆连接而成,所述十字形构件位于连接套筒(1-3)中部,两根所述直杆的外端均伸出至连接套筒(1-3)外侧,且连接套筒(1-3)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均开有供所述直杆穿出的通孔。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挡板(4-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为矩形钢板,所述水平钢板(4-1)为矩形钢板。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挡板(4-2)与水平钢板(4-1)之间均通过合页(10)进行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柱(1-1)的长度小于上立柱(1-2)的长度,所述下立柱(1-1)的长度为1m~1.1m,所述上立柱(1-2)的长度为1.4m~1.5m;所述下立柱(1-1)和上立柱(1-2)的外径均为Φ110mm~Φ130mm且其壁厚均为9mm~11mm。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2)的长度为1.1m~1.3m,所述上横梁(2)的横截面宽度为110mm~130mm且其横截面高度为110mm~130mm。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1-3)的长度为250mm~350mm且其壁厚为9mm~11mm。
CN201620065516.9U 2016-01-22 2016-01-22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48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5516.9U CN205348838U (zh) 2016-01-22 2016-01-22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5516.9U CN205348838U (zh) 2016-01-22 2016-01-22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48838U true CN205348838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8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6551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48838U (zh) 2016-01-22 2016-01-22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488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527A (zh) * 2018-12-25 2019-04-19 海门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中间层竖向及水平构件置换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527A (zh) * 2018-12-25 2019-04-19 海门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中间层竖向及水平构件置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9280U (zh) 钢柱筒架交替支撑钢平台爬升防倾装置
CN205348836U (zh) 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液压支撑装置
CN105507612B (zh) 一种高层建筑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液压支撑方法
CN105672693A (zh) 一种高层建筑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方法
CN106592775A (zh) 一种高精度预埋件加固安装装置及方法、用途
CN205348838U (zh)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CN204001650U (zh) 建筑用悬挑式脚手架
CN205348839U (zh) 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支撑装置
CN102926554B (zh) 钢挂座模板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CN205348835U (zh)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液压支撑装置
CN102619535A (zh) 隧道折叠式加宽台车
CN205348837U (zh) 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简易式液压支撑装置
CN205369981U (zh) 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简易式支撑装置
CN104196263A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撑体系
CN203430009U (zh) 一种施工悬挂挂篮
CN204000632U (zh) 一种基于反力架的沙箱预压装置
CN203257080U (zh) 一种建筑施工可调式悬挑支撑装置
CN219420248U (zh) 一种建筑工程临时施工用电缆架空布设装置
CN206616843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支撑装置
CN203080922U (zh) 用于现浇砼大截面梁施工的支模架系统
CN207003972U (zh) 一种移动式施工操作平台
CN212613661U (zh) 一种附着式脚手架用三角斜撑结构
CN104878933A (zh) 超屋面幕墙吊篮支撑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法
CN213594986U (zh) 一种装配式竖向pc构件存放架
CN106760566A (zh) 一种高度可变型进出料平台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