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2467U -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2467U
CN205332467U CN201620082924.5U CN201620082924U CN205332467U CN 205332467 U CN205332467 U CN 205332467U CN 201620082924 U CN201620082924 U CN 201620082924U CN 205332467 U CN205332467 U CN 205332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affle
air
motor
r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29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829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2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2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2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其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外壳、左导流块、右导流块及驱动装置,风道外壳内限定出送风风道;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位于送风风道内,并安装在风道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以将送风风道分隔成多个风道支路;驱动装置安装在风道外壳上,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和与该电机相连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分别与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相连,以将同一电机的转动同时传递给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采用同一电机驱动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同步转动,有效保证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的同步性及转动角度的一致性,有效控制送风角度的精准性;并且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和包括该风道组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采用贯流风道进行送风的立式空调器,通常在蜗壳的出风口处增加左右挡风件和左右导流块,以形成多个出风口,并采用两个电机分别驱动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来实现对出风口的风量及送风角度进行调节,然而由于制造精度或装配精度不够,很难有效保证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的同步性及转动角度的一致性,影响送风角度的精准性,从而影响了整个空调器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证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角度的同步性,从而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并节约制造成本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外壳,所述风道外壳内限定出送风风道;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位于所述送风风道内,并安装在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以将所述送风风道分隔成多个风道支路;和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风道外壳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相连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左导流块和所述右导流块相连,以将同一所述电机的转动同时传递给所述左导流块和所述右导流块。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风道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用于分隔送风风道的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并采用同一电机驱动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的同步转动,来有效调节各风道支路出口的风量及送风角度,从而实现多种送风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有效保证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的同步性及转动角度的一致性,从而有效控制送风角度的精准性,提升整体空调器的品质;并且在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的同时,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依次水平布置的齿轮,相邻两个所述齿轮相啮合,多个所述齿轮中的一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和左齿环和右齿环,所述左齿环与所述左导流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左齿环与位于最左侧的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右齿环与所述右导流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右齿环与位于最右侧的所述齿轮相啮合。
采用齿轮和齿环的配合传动方式,有效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避免左右导流块运动到某个位置后继续发生摆动;并且使左右导流块实现不同角度的精确定位,进一步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导流块的上端设有左连接轴,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上开设有左安装孔,所述左连接轴穿过所述左安装孔,并与所述左齿环固定连接;所述右导流块的上端设有右连接轴,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上开设有右安装孔,所述右连接轴穿过所述右安装孔,并与所述右齿环固定连接。
左右导流块的上端分别设有连接轴,风道外壳的顶板上开设有分别与左右导流块的连接轴对应的安装孔,以实现左右导流块可转动地定位在风道外壳上,保证左右导流块的顺畅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上设有安装槽,多个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上方固定有齿轮盖,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齿轮盖上,且所述齿轮盖上设有供所述电机轴穿过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供所述左齿环和所述右齿环穿入所述安装槽内的避让缺口。
将多个齿轮作为一个齿轮组安装在风道外壳的顶板设有的安装槽内,并采用齿轮盖盖设在安装槽上,保证多个齿轮工作的可靠性,并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安装槽内影响多个齿轮的正常传动;避让缺口的设置,以保证左右齿环分别与多个齿轮进行正常啮合传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偶数个所述齿轮,多个所述齿轮的齿数相等,且所述左齿环和所述右齿环为对称设置在多个所述齿轮的两侧的扇形齿环,以使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左导流块和所述右导流块同步反向转动。
传动组件包括偶数个齿数相等的齿轮,且左右齿环为对称设置在多个齿轮两侧的扇形齿环,以实现左右导流块的同步、反向转动,进一步保证送风的平稳性,并通过左右导流块的同步、反向转动,来有效调整送风角度,实现多种送风方式;并且左右齿环均设计成扇形齿环,一方面减小了左右齿环的占用空间,使得整个传动组件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另一方面,可通过合理设计扇形齿环的中心角大小,来有效控制左右导流块的最大转动角度,从而使左右导流块转动角度的控制更加精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水平布置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相啮合、且齿数相等,两个所述齿轮中的一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左皮带和右皮带,所述左皮带分别与所述左导流块、位于左侧的所述齿轮相连,以通过所述左皮带将所述电机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左导流块;所述右皮带分别与所述右导流块、位于右侧的所述齿轮相连,以通过所述右皮带将所述电机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右导流块。
采用齿轮和皮带的配合传动方式,有效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避免左右导流块运动到某个位置后继续发生摆动,使左右导流块实现不同角度的精确定位,进一步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并实现左右导流块的同步、反向转动,进一步保证送风的平稳性,并通过左右导流块的同步、反向转动,来有效调整送风角度,实现多种送风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左侧的所述齿轮设有向下延伸的左齿轮轴,所述左齿轮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一皮带槽,所述左导流块的上端设有左连接轴,所述左连接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二皮带槽,所述左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一皮带槽和所述第二皮带槽上;位于右侧的所述齿轮设有向下延伸的右齿轮轴,所述右齿轮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三皮带槽,所述右导流块的上端设有右连接轴,所述右连接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四皮带槽,所述右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三皮带槽和所述第四皮带槽上。
左皮带套设在左导流块和位于左侧的齿轮上的皮带槽上,右皮带套设在右导流块和位于右侧的齿轮上的皮带槽上,保证左右皮带工作的可靠性及传动的平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上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上方固定有齿轮盖,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齿轮盖上,且所述齿轮盖上设有供所述电机轴穿过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供所述左皮带、所述右皮带穿入所述安装槽内的避让缺口。
将两个齿轮作为一个齿轮组安装在风道外壳的顶板设有的安装槽内,并采用齿轮盖盖设在安装槽上,保证两个齿轮工作的可靠性,并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安装槽内影响两个齿轮的正常传动;避让缺口的设置,以保证左右皮带分别与两个齿轮进行正常传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蜗壳及位于所述蜗壳两侧的左蜗舌和右蜗舌,所述蜗壳分别与所述左蜗舌、所述右蜗舌之间限定出所述送风风道,所述左导流块位于所述蜗壳和所述左蜗舌之间,所述右导流块位于所述蜗壳和所述右蜗舌之间,以分别将所述送风风道分隔成两个所述风道支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两个贯流风轮及换热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竖直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贯流风轮安装在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贯流风轮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贯流风轮将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吹入风道组件上的送风风道内,并由送风风道的出风口吹出,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风道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用于分隔送风风道的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并采用同一电机驱动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的同步转动,来有效调节各风道支路出口的风量及送风角度,从而实现多种送风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有效保证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的同步性及转动角度的一致性,从而有效控制送风角度的精准性,提升整体空调器的品质;并且在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的同时,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风道组件中去除齿轮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风道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风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风道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风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两个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风道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风道组件去除齿轮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D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风道外壳,101送风风道,102安装槽,1021避让缺口,103齿轮盖,104蜗壳,105左蜗舌,106右蜗舌,201左导流块,2011左连接轴,2012第二皮带槽,202右导流块,2021右连接轴,2022第四皮带槽,301电机,302齿轮,3021第一皮带槽,3022第三皮带槽,303左齿环,304右齿环,305左皮带,306右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如图1、图2、图12和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外壳10、左导流块201、右导流块202和驱动装置。
其中,风道外壳10内限定出送风风道101;
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位于送风风道101内,并安装在风道外壳10的顶板和底板之间,以将送风风道101分隔成多个风道支路;
驱动装置安装在风道外壳10上,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301和与电机301相连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分别与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相连,以将同一电机301的转动同时传递给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风道外壳10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用于分隔送风风道101的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并采用同一电机301驱动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的同步转动,来有效调节各风道支路出口的风量及送风角度,从而实现多种送风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有效保证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转动的同步性及转动角度的一致性,从而有效控制送风角度的精准性,提升整体空调器的品质;并且在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的同时,减少了电机301的使用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风道外壳10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蜗壳104及位于蜗壳104两侧的左蜗舌105和右蜗舌106,蜗壳104分别与左蜗舌105、右蜗舌106之间限定出送风风道101,左导流块201位于蜗壳104和左蜗舌105之间,右导流块202位于蜗壳104和右蜗舌106之间,以分别将送风风道101分隔成两个风道支路。
具体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当电机301通过齿轮302和左右齿环303、304的配合传动,带动左右导流块201、202转动至其后端与蜗壳104的侧壁相抵接的位置时,如图4和图5所示,左右导流块201、202将靠近中间位置的风道支路关闭,相应地将两侧的风道支路打开,并且两侧的风道支路处于最大开启状态;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电机301通过齿轮302和左右齿环303、304的配合传动,带动左右导流块201、202转动至其后端与左右蜗舌105、106的侧壁相抵接的位置时,如图8和图9所示,左右导流块201、202将靠近两侧位置的风道支路关闭,相应地将靠近中间位置的风道支路打开,并且靠近中间位置的风道支路处于最大开启状态;而当左右导流块201、202的后端既不与蜗壳104抵接,也不与左右蜗舌105、106相抵接时,位于中间的风道支路和位于两侧的风道支路均处于开启状态,并且通过左右导流块201、202来调整风道支路的开度,由此实现多种送风方式,满足用户对空调送风方式多样化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传动组件包括:多个依次水平布置的齿轮302及左齿环303和右齿环304。其中,相邻两个齿轮302相啮合,多个齿轮302中的一齿轮302与电机301的电机轴相连;左齿环303与左导流块201固定连接,且左齿环303与位于最左侧的齿轮302相啮合;右齿环304与右导流块202固定连接,且右齿环304与位于最右侧的齿轮302相啮合。
采用齿轮302和齿环的配合传动方式,有效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避免左右导流块201、202运动到某个位置后继续发生摆动;并且使左右导流块201、202实现不同角度的精确定位,进一步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左导流块201的上端设有左连接轴2011,风道外壳10的顶板上开设有左安装孔,左连接轴2011穿过左安装孔,并与左齿环303固定连接;右导流块202的上端设有右连接轴2021,风道外壳10的顶板上开设有右安装孔,右连接轴2021穿过右安装孔,并与右齿环304固定连接。
左右导流块201、202的上端分别设有连接轴,风道外壳10的顶板上开设有分别与左右导流块201、202的连接轴对应的安装孔,以实现左右导流块201、202可转动地定位在风道外壳10上,保证左右导流块201、202的顺畅转动。
再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风道外壳10的顶板上设有安装槽102,多个齿轮302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102内,安装槽102的上方固定有齿轮盖103,电机301固定在齿轮盖103上,且齿轮盖103上设有供电机轴穿过的安装通孔;安装槽102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供左齿环303和右齿环304穿入安装槽102内的避让缺口1021。
将多个齿轮302作为一个齿轮302组安装在风道外壳10的顶板设有的安装槽102内,并采用齿轮盖103盖设在安装槽102上,保证多个齿轮302工作的可靠性,并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安装槽102内影响多个齿轮302的正常传动;避让缺口1021的设置,以保证左右齿环304分别与多个齿轮302进行正常啮合传动。
优选地,传动组件包括偶数个齿轮302,多个齿轮302的齿数相等,且左齿环303和右齿环304为对称设置在多个齿轮302的两侧的扇形齿环,以使电机301驱动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同步反向转动。
传动组件包括偶数个齿数相等的齿轮302,且左右齿环304为对称设置在多个齿轮302两侧的扇形齿环,以实现左右导流块201、202的同步、反向转动,进一步保证送风的平稳性,并通过左右导流块201、202的同步、反向转动,来有效调整送风角度,实现多种送风方式;并且左右齿环304均设计成扇形齿环,一方面减小了左右齿环304的占用空间,使得整个传动组件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另一方面,可通过合理设计扇形齿环的中心角大小,来有效控制左右导流块201、202的最大转动角度,从而使左右导流块201、202转动角度的控制更加精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6所示,传动组件包括:两个水平布置的齿轮302、左皮带305和右皮带306。
其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两个齿轮302相啮合、且齿数相等,两个齿轮302中的一齿轮302与电机301的电机轴相连;左皮带305分别与左导流块201、位于左侧的齿轮302相连,以通过左皮带305将电机301的转动传递给左导流块201;右皮带306分别与右导流块202、位于右侧的齿轮302相连,以通过右皮带306将电机301的转动传递给右导流块202。
采用齿轮302和皮带的配合传动方式,有效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避免左右导流块201、202运动到某个位置后继续发生摆动,使左右导流块201、202实现不同角度的精确定位,进一步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并实现左右导流块201、202的同步、反向转动,进一步保证送风的平稳性,并通过左右导流块201、202的同步、反向转动,来有效调整送风角度,实现多种送风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位于左侧的齿轮302设有向下延伸的左齿轮轴,左齿轮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一皮带槽3021,左导流块201的上端设有左连接轴2011,左连接轴2011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二皮带槽2012,左皮带305套设在第一皮带槽3021和第二皮带槽2012上;位于右侧的齿轮302设有向下延伸的右齿轮轴,右齿轮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三皮带槽3022,右导流块202的上端设有右连接轴2021,右连接轴2021设有沿其周向的第四皮带槽2022,右皮带306套设在第三皮带槽3022和第四皮带槽2022上。
左皮带305套设在左导流块201和位于左侧的齿轮302上的皮带槽上,右皮带306套设在右导流块202和位于右侧的齿轮302上的皮带槽上,保证左右皮带306工作的可靠性及传动的平稳性。
再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4所示,风道外壳10的顶板上设有安装槽102,两个齿轮302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102内,安装槽102的上方固定有齿轮盖103,电机301固定在齿轮盖103上,且齿轮盖103上设有供电机轴穿过的安装通孔;安装槽102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供左皮带305、右皮带306穿入安装槽102内的避让缺口1021。
将两个齿轮302作为一个齿轮302组安装在风道外壳10的顶板设有的安装槽102内,并采用齿轮盖103盖设在安装槽102上,保证两个齿轮302工作的可靠性,并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安装槽102内影响两个齿轮302的正常传动;避让缺口1021的设置,以保证左右皮带306分别与两个齿轮302进行正常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外壳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外壳内设有两个贯流风轮及换热器;风道组件竖直设在外壳内,贯流风轮安装在风道组件上,换热器位于贯流风轮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贯流风轮将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吹入风道组件上的送风风道101内,并由送风风道101的出风口吹出,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风道外壳10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用于分隔送风风道101的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并采用同一电机301驱动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的同步转动,来有效调节各风道支路出口的风量及送风角度,从而实现多种送风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有效保证左导流块201和右导流块202转动的同步性及转动角度的一致性,从而有效控制送风角度的精准性,提升整体空调器的品质;并且在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的同时,减少了电机301的使用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风道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用于分隔送风风道的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并采用同一电机驱动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的同步转动,来有效调节各风道支路出口的风量及送风角度,从而实现多种送风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有效保证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转动的同步性及转动角度的一致性,从而有效控制送风角度的精准性,提升整体空调器的品质;并且在保证送风角度的精准性的同时,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外壳,所述风道外壳内限定出送风风道;
左导流块和右导流块,位于所述送风风道内,并安装在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以将所述送风风道分隔成多个风道支路;和
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风道外壳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相连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左导流块和所述右导流块相连,以将同一所述电机的转动同时传递给所述左导流块和所述右导流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多个依次水平布置的齿轮,相邻两个所述齿轮相啮合,多个所述齿轮中的一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和
左齿环和右齿环,所述左齿环与所述左导流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左齿环与位于最左侧的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右齿环与所述右导流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右齿环与位于最右侧的所述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导流块的上端设有左连接轴,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上开设有左安装孔,所述左连接轴穿过所述左安装孔,并与所述左齿环固定连接;
所述右导流块的上端设有右连接轴,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上开设有右安装孔,所述右连接轴穿过所述右安装孔,并与所述右齿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上设有安装槽,多个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上方固定有齿轮盖,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齿轮盖上,且所述齿轮盖上设有供所述电机轴穿过的安装通孔;
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供所述左齿环和所述右齿环穿入所述安装槽内的避让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偶数个所述齿轮,多个所述齿轮的齿数相等,且所述左齿环和所述右齿环为对称设置在多个所述齿轮的两侧的扇形齿环,以使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左导流块和所述右导流块同步反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两个水平布置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相啮合、且齿数相等,两个所述齿轮中的一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
左皮带和右皮带,所述左皮带分别与所述左导流块、位于左侧的所述齿轮相连,以通过所述左皮带将所述电机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左导流块;所述右皮带分别与所述右导流块、位于右侧的所述齿轮相连,以通过所述右皮带将所述电机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右导流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位于左侧的所述齿轮设有向下延伸的左齿轮轴,所述左齿轮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一皮带槽,所述左导流块的上端设有左连接轴,所述左连接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二皮带槽,所述左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一皮带槽和所述第二皮带槽上;
位于右侧的所述齿轮设有向下延伸的右齿轮轴,所述右齿轮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三皮带槽,所述右导流块的上端设有右连接轴,所述右连接轴设有沿其周向的第四皮带槽,所述右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三皮带槽和所述第四皮带槽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上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上方固定有齿轮盖,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齿轮盖上,且所述齿轮盖上设有供所述电机轴穿过的安装通孔;
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供所述左皮带、所述右皮带穿入所述安装槽内的避让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蜗壳及位于所述蜗壳两侧的左蜗舌和右蜗舌,所述蜗壳分别与所述左蜗舌、所述右蜗舌之间限定出所述送风风道,所述左导流块位于所述蜗壳和所述左蜗舌之间,所述右导流块位于所述蜗壳和所述右蜗舌之间,以分别将所述送风风道分隔成两个所述风道支路。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两个贯流风轮及换热器;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竖直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贯流风轮安装在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贯流风轮的后方。
CN201620082924.5U 2016-01-26 2016-01-26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Active CN205332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2924.5U CN205332467U (zh) 2016-01-26 2016-01-26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2924.5U CN205332467U (zh) 2016-01-26 2016-01-26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2467U true CN205332467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2924.5U Active CN205332467U (zh) 2016-01-26 2016-01-26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246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6288A (zh) * 2016-08-01 2016-12-0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108253543A (zh) * 2018-03-21 2018-07-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风机组件与立式空调器
CN112393396A (zh) * 2020-10-19 2021-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833458A (zh) * 2020-12-31 2021-05-2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风结构、空调器及扫风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08253543B (zh) * 2018-03-21 2024-06-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风机组件与立式空调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6288A (zh) * 2016-08-01 2016-12-0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108253543A (zh) * 2018-03-21 2018-07-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风机组件与立式空调器
CN108253543B (zh) * 2018-03-21 2024-06-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风机组件与立式空调器
CN112393396A (zh) * 2020-10-19 2021-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393396B (zh) * 2020-10-19 2022-0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833458A (zh) * 2020-12-31 2021-05-2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风结构、空调器及扫风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2833458B (zh) * 2020-12-31 2022-04-0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风结构、空调器及扫风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4163B (zh) 立式空调
CN205332467U (zh)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CN103912915B (zh) 空气调节器
CN209558559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105066250B (zh) 立式空调器
CN209763278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196305A (zh)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CN204404472U (zh) 送风装置及其空调
CN104807093A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936412U (zh) 新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03395988U (zh) 立式空调
CN205351704U (zh) 空调器及其面框组件
CN208579499U (zh) 风管机
CN206330253U (zh) 一种改进风道切换结构的暖风机
CN209365844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调节组件
CN205332468U (zh)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CN2069052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575272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939607U (zh) 一种导流装置以及空调
CN205245340U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6073395U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柜机
CN207230880U (zh) 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及其空调器
CN2064788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09380U (zh) 导风板驱动装置和空调器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