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9346U - 一种引线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19346U CN205319346U CN201521038846.0U CN201521038846U CN205319346U CN 205319346 U CN205319346 U CN 205319346U CN 201521038846 U CN201521038846 U CN 201521038846U CN 205319346 U CN205319346 U CN 2053193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decorative cover
- utility
- lateral surface
- box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内固定有一待密封的电器件,所述引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且所述盒体通过所述内侧面固定于所述密封壳的侧壁上,所述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盖圈,所述盖圈固定于所述外侧面上,且所述盖圈上开设有若干个引线孔,以使所述电器件的接线端依次穿过所述内侧面、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引线孔与外界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接线端直接与外界连接时,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由接线端的连接缝隙渗入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中,而对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造成干扰,甚至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技术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线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针对特殊车辆气压ABS/ESC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位置往往需要被放在恶劣环境中,而此时气压ABS/ESC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必须密封,以避免外界的灰尘或水不能进入壳体内部。
然而,由于传统的气压ABS/ESC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一般在驾驶舱仪表盘里面,少数在发动机仓等防水防尘的位置,因此传统的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并不具备防水防尘功能。而当针对特殊车辆而言,由于实际需求需要将气压ABS/ESC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安装在某些恶劣环境(特定位置)中时,因传统的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不具备防水防尘功能,使得工作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的接线端直接与外界连接时,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由接线端的连接缝隙渗入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中,而对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造成干扰,甚至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盒,通过将电器件的接线端依次穿过引线盒的内侧面、外侧面和引线孔与外界设备连接,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接线端直接与外界连接时,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由接线端的连接缝隙渗入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中,而对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造成干扰,甚至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内固定有一待密封的电器件,所述引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且所述盒体通过所述内侧面固定于所述密封壳的侧壁上,所述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盖圈,所述盖圈固定于所述外侧面上,且所述盖圈上开设有若干个引线孔,以使所述电器件的接线端依次穿过所述内侧面、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引线孔与外界设备连接;其中,所述盖圈上开设有第二凸起,且所述盖圈通过所述第二凸起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可选的,所述引线盒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凸起通过在所述第二凹槽内顶压所述第二密封圈,以将所述盒体和所述盖圈二者之间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是橡胶圈。
可选的: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密封壳的侧壁之间的固定连接是焊接。
可选的:所述盖圈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盒,通过将电器件的接线端依次穿过引线盒的内侧面、外侧面和引线孔与外界设备连接,并通过在盒体的外侧面上开设第二凹槽,在盖圈的上开设第二凸起,使得所述盖圈通过所述第二凸起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二凹槽上。以此将接线端从电器件中向外引出时的外围空间进行密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没有特定的引线盒,而使得接线端直接与外界连接时,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由接线端的连接缝隙渗入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中,而对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造成干扰,甚至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将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时,密封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将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时,密封壳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将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时,密封壳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将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时,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的贴合关系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将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时,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的贴合关系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将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时,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的贴合关系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壳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壳中,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的贴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壳中,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在容置空间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盒,通过将电器件的接线端依次穿过引线盒的内侧面、外侧面和引线孔与外界设备连接,并通过在盒体的外侧面上开设第二凹槽,在盖圈的上开设第二凸起,使得所述盖圈通过所述第二凸起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二凹槽上。以此将接线端从电器件中向外引出时的外围空间进行密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没有特定的引线盒,而使得接线端直接与外界连接时,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由接线端的连接缝隙渗入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中,而对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造成干扰,甚至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技术缺陷。
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线盒做详细说明,以支持本实用新型所要结局的技术问题。下面,首先通过对应用有引线盒的密封壳做详细说明,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线盒做辅助说明。
具体而言,请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有引线盒3的密封壳包括: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和引线盒3。
其中,所述第二本体2内设置有一容置空间21,以放置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待密封的电器件),所述第一本体1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2上,以盖合所述容置空间21。这里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可以采用类似于笔记本电脑中键盘部分和屏幕部分二者转动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即,连接后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可相对于转动,通过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开启或者关闭来实现容置空间21的封闭或者敞开。当然,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转动固定连接的方式仅是二者连接方式中的一种。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还可以采用螺栓或者螺钉直接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可如图1所示,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的锁紧或者拆卸来实现容置空间21的封闭或者敞开。
然而,无论通过哪一种连接方式,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盖合部位处总是会有一条直线型的缝隙存在。该直线型的缝隙可以理解为两块板子面对面的拼合在一起,然而在拼合部位处始终存在一并没有完全密封的缝隙,该缝隙即可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直线型缝隙。而正是由于该直线型的缝隙存在,使得即使通过转动的固定连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螺钉连接而处于盖合状态下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与外界也并非完全隔离。也即容置空间21与外界之间并非完全隔离,最终导致被放置在容置空间21中的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待密封的电器件)与外界之间并非完全隔离。这样就使得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极易通过上述直线型的缝隙进入容置空间21内,而造成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出现故障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因此,请继续参见图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是在上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转动的固定连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螺钉连接的基础之上,在第一本体1上开设第一凸起24,在所述第二本体2上开设第一凹槽11,且使得所述第一本体1通过所述第一凸起24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一凹槽上11,以达到将所述容置空间21完全密封的目的。其中,图4-6为由第一凸起24和第一凹槽11所构成的第一密封机构243示意图。
此时,将第一本体1通过所述第一凸起24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一凹槽11上,可以理解为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盖合部位处存在一弯折型(垂直型)的缝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弯折型缝隙相比于直线型缝隙而言,其阻碍能力更强。也即,针对直线型缝隙而言,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可以通过该直线型缝隙直接流入第二本体2中,也即流入容置空间21内。而针对弯折型的缝隙而言,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的确是可以通过弯折型缝隙的一侧流入弯折型缝隙中,然而,正是由于弯折型缝隙的弯折型结构,使得液体或者灰尘进入弯折型缝隙后积累在弯折型缝隙的凹陷部位处,也即,液体或者灰尘停留并积累在第一凹槽11的最底部。此处可以理解杯子积水的原理,当水从杯口的一侧流入杯中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就很难自动的从杯口的另一侧流出,除非积满整杯水。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第一凹槽11中出现“积满整杯水”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在第一凹槽11中固定有一第一密封圈4,可如图4所示。通过该第一密封圈4对第一凹槽11的槽内空间进行填充,并通过第一凸起24在第一凹槽11中对第一密封圈4进行挤压,以实现将容置空间21完全密封。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作为优选,请继续参见图4-5,所述第一凸起24可以包括:第一顶压面241和第一贴合面242。其中,所述第一顶压面241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相接触,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顶压所述第一密封圈4。所述第一贴合面242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侧壁相接触,且所述第一顶压面241的表面呈圆弧状,即具有一定的圆弧曲率。将第一顶压面241设计成圆弧状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第一凸起24与第一密封圈4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性能。可将图5和图6结合来分析,当第一顶压面241的表面呈平面时,可如图6所示,此时第一凸起24与第一密封圈4的接触面积即为接触平面的面积,也即第一凹槽11的槽口面积。而当第一顶压面241的表面呈圆弧状时,可如图5所示,此时第一凸起24与第一密封圈4的接触面积即为接触弧面的面积,也即大于第一凹槽11的槽口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当第一凸起24与第一密封圈4的接触面积越大,则第一凸起24与第一凹槽11之间的贴合度就更高,也即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能就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均可以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本体的边缘部位包括:第一上边缘12、第二上边缘13、第三上边缘14和第四上边缘15。所述第一凸起24开设在所述第一上边缘12上、所述第二上边缘13上、所述第三上边缘14上和/或所述第四上边缘15上。所述第二本体2的边缘部位包括:第一下边缘25、第二下边缘26、第三下边缘27和第四下边缘28;所述第一凹槽11开设在所述第一下边缘25上、所述第二下边缘26上、所述第三下边缘27上和/或所述第四下边缘28上。
其中,第一上边缘12、第二上边缘13、第三上边缘14和第四上边缘15上所开设的第一凸起24合围形成一个凸起圈。第一下边缘25、第二下边缘26、第三下边缘27和第四下边缘28上所开设的第一凹槽11合围形成一个凹槽圈。这样使得所形成的凸起圈和所形成的凹槽圈完全匹配贴合。具体为:所述第一上边缘12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凸起24与所述第一下边缘25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凹槽11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上边缘13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凸起24与所述第二下边缘26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凹槽11紧密贴合,所述第三上边缘14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凸起24与所述第三下边缘27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凹槽11紧密贴合,和/或所述第四上边缘15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凸起24与所述第四下边缘28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凹槽11紧密贴合。
当然,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呈方形结构也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并非局限。当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呈其他如圆形、椭圆形等结构也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的密封性能,充分利用弯折型缝隙相比于直线型缝隙所带来的高密封性能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设在第一本体1上的第一凸起24可以是若干个,开设在第二本体2上的第一凹槽11也可以是若干个,且第一凸起24的数量和第一凹槽11的数量完全相同。可以理解为开设在第一本体1上有若干个上述凸起圈,且若干个凸起圈从第一本体1的边缘部位朝向第一本体1的中心部位等间距排列分布(凸起圈的内径逐渐减小),在第二本体2上有若干个与凸起圈相对应的凹槽圈。即若干个凹槽圈从第二本体2的边缘部位朝向第二本体2的中心部位等间距排列分布(凹槽圈的内径逐渐减小),这样就使得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盖合部位处存在若干条弯折型的缝隙,每一条弯折型的缝隙可以理解为是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的一次阻碍,最终通过若干条弯折型缝隙的若干次阻碍,使得第二本体2内的容置空间21完全密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第一凸起24位于第一本体1上,第一凹槽11位于第二本体2上时,可以理解为此时第一本体1为密封壳的壳盖部分,第二本体2为密封壳的壳体部分。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第一凸起24也可以位于第二本体2上,那么此时第一凹槽11则位于第一本体1上。
也即,此时,第二本体2通过第一凸起24紧密地贴合在第一凹槽11上,可以理解为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盖合部位处存在一弯折型(垂直型)的缝隙。与第一凸起24位于第一本体1上,第一凹槽11位于第二本体2上时原理相同。为了避免在第一凹槽11中出现“积满整杯水”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可以在第一凹槽11中固定有一第一密封圈4。通过该第一密封圈4对第一凹槽11的槽内空间进行填充,并通过第一凸起24在第一凹槽11中对第一密封圈4进行挤压,以实现将容置空间21完全密封。
同样的,设置在第二本体2上的所述第一凸起24可以包括:第一顶压面241和第一贴合面242。其中,所述第一顶压面241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相接触,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顶压所述第一密封圈4。所述第一贴合面242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侧壁相接触,且所述第一顶压面241的表面呈圆弧状,即具有一定的圆弧曲率。将第一顶压面241设计成圆弧状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第一凸起24与第一密封圈4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性能。
当第一凸起24位于第二本体2上,第一凹槽11则位于第一本体1上时,此时第一上边缘12、第二上边缘13、第三上边缘14和第四上边缘15上所开设的第一凹槽11合围形成一个凹槽圈。第一下边缘25、第二下边缘26、第三下边缘27和第四下边缘28上所开设的第一凸起24合围形成一个凸起圈。这样使得所形成的凸起圈和所形成的凹槽圈完全匹配贴合。具体为:所述第一上边缘12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一下边缘25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凸起24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上边缘13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下边缘26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凸起24紧密贴合,所述第三上边缘14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三下边缘27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凸起24紧密贴合,和/或所述第四上边缘15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四下边缘28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凸起24紧密贴合。此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呈方形结构也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并非局限。当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呈其他如圆形、椭圆形等结构也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的密封性能,充分利用弯折型缝隙相比于直线型缝隙所带来的高密封性能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设在第一本体1上的第一凹槽11可以是若干个,开设在第二本体2上的第一凸起24也可以是若干个,且第一凸起24的数量和第一凹槽11的数量完全相同。可以理解为开设在第一本体1上有若干个上述凹槽圈,且若干个凹槽圈从第一本体1的边缘部位朝向第一本体1的中心部位等间距排列分布(凹槽圈的内径逐渐减小),在第二本体2上有若干个与凹槽圈相对应的凸起圈。即若干个凸起圈从第二本体2的边缘部位朝向第二本体2的中心部位等间距排列分布(凸起圈的内径逐渐减小),这样就使得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盖合部位处存在若干条弯折型的缝隙,每一条弯折型的缝隙可以理解为是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的一次阻碍,最终通过若干条弯折型缝隙的若干次阻碍,使得第二本体2内的容置空间21完全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3及图7-8,所述引线盒3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2的侧面。即图2所示的第二本体2的第二下边缘26所在的侧壁上。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的接线端23穿过所述引线盒3与外界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引线盒3包括:盒体41和盖圈42。
其中,所述盒体41包括内侧面411和外侧面412,且所述盒体41通过所述内侧面411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2的侧壁上,所述外侧面412上开设有第二凹槽4121。所述盖圈42固定于所述外侧面412上,且所述盖圈42上开设有若干个引线孔421,以使所述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的接线端23依次穿过所述内侧面411、所述外侧面412和所述引线孔421与外界设备连接。其中,所述盖圈42上开设有第二凸起422,且所述盖圈42通过所述第二凸起422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二凹槽4121上。图8为由第二凸起422和第二凹槽4121所构成的第二密封机构423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容置空间21内,由于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渗入。此时,当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的接线端23与外界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接线端23的传输线束外接时在连接部位造成容置空间21出现漏气的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线盒3,来完成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的接线端23的引线操作。
具体而言,通过将盒体41设计成圆环状,即内侧面411和外侧面412内部相通,已形成一通槽便于接线端23引出。同时,在盖圈42上开设若干个引线孔421便于引出后的接线端23从引线孔中顺利穿出。其中,盒体41的内侧面411与第二本体2的侧壁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设计,外侧面412与盖圈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的密封原理相同,在盒体41和盖圈42之间:
在盖圈42上开设第二凸起422,在所述外侧面412上开设第二凹槽4121,且使得所述盖圈42通过所述第二凸起422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二凹槽上4121上。其中,图8为由第二凸起422和第二凹槽4121所构成的第二密封机构423示意图。
此时,将盖圈42通过所述第二凸起422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二凹槽4121上,可以理解为盖圈42和外侧面412在盖合部位处存在一弯折型(垂直型)的缝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弯折型缝隙相比于上述直线型缝隙而言,其阻碍能力更强。也即,针对直线型缝隙而言,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可以通过该直线型缝隙直接流入盖圈42中,也即流入盒体41内。而针对弯折型的缝隙而言,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的确是可以通过弯折型缝隙的一侧流入弯折型缝隙中,然而,正是由于弯折型缝隙的弯折型结构,使得液体或者灰尘进入弯折型缝隙后积累在弯折型缝隙的凹陷部位处,也即,液体或者灰尘停留并积累在第二凹槽4121的最底部。此处可以理解杯子积水的原理,当水从杯口的一侧流入杯中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就很难自动的从杯口的另一侧流出,除非积满整杯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第二凹槽4121中出现“积满整杯水”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在第二凹槽4121中固定有一第二密封圈5,可如图2或图8所示。通过该第二密封圈5对第二凹槽4121的槽内空间进行填充,并通过第二凸起422在第二凹槽4121中对第二密封圈5进行挤压,以实现将盒体41的内部空间完全密封。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作为优选,请继续参见图8,所述第二凸起422可以包括:第二顶压面4221和第二贴合面4222。其中,所述第二顶压面4221与所述第二密封圈5相接触,以在所述第二凹槽4121内顶压所述第二密封圈5。所述第二贴合面4221与所述第二凹槽4121的内侧壁相接触,且所述第二顶压面4221的表面呈圆弧状,即具有一定的圆弧曲率。将第二顶压面4221设计成圆弧状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第二凸起422与第二密封圈5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如图1或图7所示,所述盒体41和盖圈42均可以呈方形结构。所述盒体41的边缘部位包括:第五上边缘、第六上边缘、第七上边缘和第八上边缘。所述第二凹槽4121开设在所述第五上边缘上、所述第六上边缘上、所述第七上边缘上和/或所述第八上边缘上。所述盖圈42的边缘部位包括:第五下边缘、第六下边缘、第七下边缘和第八下边缘。所述第二凸起422开设在所述第五下边缘上、所述第六下边缘上、所述第七下边缘上和/或所述第八下边缘上。
其中,第五上边缘、第六上边缘、第七上边缘和第八上边缘上所开设的第二凹槽4121合围形成一个凹槽圈。第五下边缘、第六下边缘、第七下边缘和第八下边缘上所开设的第二凸起422合围形成一个凸起圈。这样使得所形成的凸起圈和所形成的凹槽圈完全匹配贴合。同样的,所述盒体41和所述盖圈42呈方形结构也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并非局限。当所述盒体41和所述盖圈42呈其他如圆形、椭圆形等结构时也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盒体41和所述盖圈42之间的密封性能,充分利用弯折型缝隙相比于直线型缝隙所带来的高密封性能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设在所述盒体41上的第二凹槽4121可以是若干个,开设在所述盖圈42上的第二凸起422也可以是若干个,且第二凹槽4121的数量和第二凸起422的数量完全相同。可以理解为开设在盖圈42上有若干个上述凸起圈,且若干个凸起圈从所述盖圈42的边缘部位朝向所述盖圈42的中心部位等间距排列分布(凸起圈的内径逐渐减小),在盒体41上有若干个与凸起圈相对应的凹槽圈。即若干个凹槽圈从盒体41的边缘部位朝向盒体41的中心部位等间距排列分布(凹槽圈的内径逐渐减小),这样就使得在所述盒体41和所述盖圈42的盖合部位处存在若干条弯折型的缝隙,每一条弯折型的缝隙可以理解为是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的一次阻碍,最终通过若干条弯折型缝隙的若干次阻碍,使得所述盒体41内的圆环状通槽完全密封。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凸起422位于盖圈42上,第二凹槽4121位于盒体41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第二凸起422也可以位于盒体41上,第二凹槽4121可位于盖圈42上。其交替原理与上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中第一凸起24、第一凹槽11的交替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引线盒3中,对于引线孔421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引线孔421设计成锥型状,即使得引线孔421包括一圆筒端和一锥形端。圆筒端作为进线端使得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的接线端23由圆筒端进入,锥形端作为出线端使得进入到引线孔421的接线端23由锥形端伸出。这样锥形端相对于外界空间呈倒三角结构,缩小锥形端的端口与外界空间的相通面积,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的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液滴或者灰尘从锥形端的端口进入引线孔421中。作为优选,锥形端中也可以固定一个环状的垫圈,以达到进一步对锥形端的端口进行密封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而言,现有技术中的气压ABS/ESC系统一般均为6通道(或以上),若带扩展功能如ASR等,电子控制单元所需针脚更多。而目前的气压ABS/ESC系统电子控制单元接插口采用一体式结构,由于针脚多,接插口设计局限,体积偏大,误差补偿量小,从而导致机械稳定性差,车辆在振动的环境下容易出现破坏,结合力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这一现象,将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采用气压分离式接插头布局结构,有效的避免了针脚多所导致的设计局限。同时为了便于防水布局,提高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的防水性能。
具体而言,可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压ABS电子控制单元22包括电路板221和若干个插接头222。其中,电路板221固定于容置空间21内。若干个插接头222采用分离式的固定方式在电路板221上自由独立布局,以便于节省空间。同时,接插头222和电路板221之间除了针脚焊接外,进一步的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辅助固定,以达到防止针脚虚脱的技术效果。更进一步的,为了有效的对电路板221和若干个插接头222在容置空间21中防水布局,作为优选,电路板221的底部还至少固定有三个防水柱223,使得电路板221通过防水柱223固定于容置空间21内。其中,电路板221和防水柱223之间的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以达到防止电路板221脱落的目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水柱223具有柔性功能,可以是橡胶防水柱,或者弹簧防水柱,以对电路板221起到减震的作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引线盒,应用于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内固定有一待密封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且所述盒体通过所述内侧面固定于所述密封壳的侧壁上,所述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盖圈,所述盖圈固定于所述外侧面上,且所述盖圈上开设有若干个引线孔,以使所述电器件的接线端依次穿过所述内侧面、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引线孔与外界设备连接;其中,所述盖圈上开设有第二凸起,且所述盖圈通过所述第二凸起紧密地贴合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盒还包括: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凸起通过在所述第二凹槽内顶压所述第二密封圈,以将所述盒体和所述盖圈二者之间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圈是橡胶圈。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密封壳的侧壁之间的固定连接是焊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圈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8846.0U CN205319346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一种引线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8846.0U CN205319346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一种引线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19346U true CN205319346U (zh) | 2016-06-15 |
Family
ID=56186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38846.0U Active CN205319346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一种引线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193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46866A (zh) * | 2017-01-25 | 2018-07-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器盒及空调器 |
-
2015
- 2015-12-14 CN CN201521038846.0U patent/CN2053193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46866A (zh) * | 2017-01-25 | 2018-07-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器盒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27422A (zh) | 电子控制装置的框体以及电气连接器 | |
CN105392318A (zh) | 一种应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密封壳 | |
CN110289519A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插座 | |
CN205355380U (zh) | 一种分离式接插头结构 | |
CN205319346U (zh) | 一种引线盒 | |
CN206149617U (zh) | 电子控制单元 | |
CN103403350A (zh) | 电动压缩机 | |
CN202840086U (zh) | Usb插座组件 | |
CN106025903A (zh) | 一种开关设备及其防爆膜的防护装置 | |
CN202711993U (zh) | 开关外壳 | |
CN107425332A (zh) | 一种汽车高压端子连接密封结构 | |
CN106004717A (zh) | 一种线束护套及蓄电池安装支架 | |
CN103812077A (zh) | 一种电缆连接装置 | |
CN202749029U (zh) | 一种电能表铅封结构 | |
CN206237241U (zh) | 一种电动压缩机的电机引出线的密封结构 | |
CN212458459U (zh) | 一种集成式感知装置 | |
CN209730714U (zh) | 一种防爆接线盒 | |
CN211403932U (zh) | 接口的防水结构以及led显示屏 | |
CN203387084U (zh) | 电动汽车用高压配电箱 | |
US20200227906A1 (en) | Wiring cover assembly and compressor | |
CN202617547U (zh) | 一种封闭或狭窄操作空间之间的密封、防爆的引线结构 | |
CN217308015U (zh) | 一种防爆应急控制箱 | |
CN201682715U (zh) | 一种控制盒 | |
CN210609941U (zh) | 一种防尘防水的车载终端 | |
CN215269338U (zh) | 油量执行器屏蔽板安装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430073 No. 299, Guanggu Avenue,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Yuanfe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9, Guanggu Avenue,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14 Patentee before: WUHAN YOUFI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