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5066U -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15066U
CN205315066U CN201521034718.9U CN201521034718U CN205315066U CN 205315066 U CN205315066 U CN 205315066U CN 201521034718 U CN201521034718 U CN 201521034718U CN 205315066 U CN205315066 U CN 205315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lubricating oil
reduces discharging
heat exchange
tai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347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宇波
黄相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10347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15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15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15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它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尾气通道和润滑油通道;所述尾气通道与发动机尾气通路连接,所述润滑油通道与发动机润滑油回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现有发动机的排放及油耗。

Description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能量转换机构,它把空气和燃油按比例混合雾化成可燃混合气引入气缸,然后将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膨胀产生高压推动活塞作功,最后排出燃烧后的尾气。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较低,其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随尾气或冷却系统耗散掉。减排节油发动机内部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需使用润滑油来润滑,然而润滑油的粘度对润滑油内部及与发动机机件的摩擦有较大的影响,润滑油的粘度大会增加摩擦,进而会增加燃油的消耗。另一方面,如果润滑油的粘度太小,不能在运动副之间形成完整的油膜,也会增加摩擦,从而增加燃油消耗。目前,未见有专用于控制发动机润滑油温度从而控制其黏度来降低燃油消耗的装置面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这种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润滑油温度来控制发动机润滑油粘度,达到降低燃油消耗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尾气通道和润滑油通道;所述尾气通道与发动机尾气通路连接,所述润滑油通道与发动机润滑油回路连接。
上述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尾气通道内设置有带导流腔室的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开设有冷润滑油进口和热润滑油出口,所述冷润滑油进口和所述热润滑油出口与所述导流腔室连通形成所述润滑油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件具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以及所述换热单元和所述热交换器内壁之间具有供尾气通过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之间围合形成窄长的导流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板具有迂回弯曲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在所述导流腔室内形成导流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板具有与所述隆起部相应的凹入部。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壳体上设置有尾气流量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壳体内设置有尾气旁路,所述尾气旁路通过隔离板与所述尾气通道相隔离。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通入发动机尾气和发动机润滑油回路的润滑油的热交换器,从而能利用发动机尾气与发动机润滑油进行热交换,可使发动机润滑油升温,发动机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合适的发动机润滑油温度会降低润滑油内部及发动机机件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同时,还能确保润滑处于最佳状态,以降低了发动机的磨损,提高了发动机寿命。
2、将内设润滑油通道的热交换件设置在尾气通道内,可使尾气能全方位的与流经热交换件内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从而充分有效的利用尾气的余热。
3、设置多个换热单元,以分流润滑油,能实现更快速的加热。
4、换热单元由两个换热板围合成,便于加工制造,窄长的导流腔室能使润滑油得到更均匀的加热。
5、换热板设置带凹槽的迂回弯曲隆起部,可增加换热面积。
6、另一换热板设置与隆起部相应的凹入部,限制尾气从隆起部和凹入部之间的间隙通过,延长尾气流通时间,以更充分的利用尾气的热能。
7、热交换壳体设置尾气旁路和流量控制阀,能提高装置的集成度,减少装配空间和装配工序。
8、使用尾气加热润滑油,能大大缩短热机时间,从而降低CO和HC的排放,有效减少了城市污染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至图5所示的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主要包括热交换器1、换热件5和尾气流量控制阀;热交换壳体1包括筒体1-2和安装在筒体1-2两端的端盖1-1,两端的端盖1-1分别开设有尾气入口、尾气出口,筒体1-2内设置有隔离板1-3,隔离板1-3将筒体1-2分隔出尾气通道7和尾气旁路8,参见图5;换热件5设置在尾气通道7内,换热件5连接有冷润滑油进口2和热润滑油出口3,冷润滑油进口2和热润滑油出口3与换热件5内的导流腔室连通形成润滑油通道6,润滑油通道6用于通入发动机润滑油回路的润滑油,尾气通道7通入发动机尾气;尾气流量控制阀安装在热交换壳体1上,本实施例的尾气流量控制阀包括阀轴4和控制尾气旁路8开合的阀片4-1,阀轴4由电机驱动,其它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可以采用电磁阀或其它结构的机械阀。
值得一提的是,换热件5具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换热单元,换热单元的结构一致,可以根据换热效率需要增减换热单元的数量;如图4和图5所示,换热单元之间以及换热单元和热交换壳体1内壁、隔离板1-3之间具有供尾气通过的空间。换热单元可以为管件。本实施例的换热单元包括相围合的第一换热板5-2和第二换热板5-1,第一换热板5-2和第二换热板5-1之间围合形成窄长的导流腔室,第一换热板5-2具有迂回弯曲的隆起部5-22,隆起部5-22在导流腔室内形成导流凹槽;第二换热板5-1具有凹入部5-11,相邻换热板的第一换热板5-2的隆起部5-22与相对的第二换热板5-1的凹入部5-1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换热板5-2和第二换热板5-1设有入油接口和出油接口,第二换热板5-1的入油接口和出油接口压入相邻换热单元的第一换热板5-2,以使换热单元相连通;优选的,第一换热板5-2和第二换热板5-1均设置有与气流方向或润滑油流向呈一定角度的筋。
将本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安装在发动机系统中,使发动机尾气通路与热交换壳体1的尾气通道7和尾气旁路8连通,发动机润滑油回路与换热件5的润滑油通道6连通。工作时,驱动尾气流量控制阀使阀片4-1关闭尾气旁路8,尾气从热交换壳体1的尾气入口进入尾气通道7,尾气通道7从换热单元之间以及换热单元与壳体内壁、隔离板1-3之间的间隙流过,与换热件5内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后,从热交换壳体1另一端的尾气出口排出;上述过程中,冷润滑油从换热件5的冷润滑油进口2进入润滑油通道,并通过各第二换热板5-1的入油接口分流到各换热单元,进入到各换热单元内的润滑油沿窄长的导流腔室向另一端的出油接口流动,流动过程中与尾气进行热交换,被加热的润滑油从换热件5的热润滑油出口3进入发动机的润滑通道内。当进入发动机润滑通道的润滑油温度过高时,控制尾气流量控制阀,使发动机尾气全部从尾气旁路8通过,再经消声器排出从而停止加热润滑油。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尾气通道和润滑油通道;所述尾气通道与发动机尾气通路连接,所述润滑油通道与发动机润滑油回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通道内设置有带导流腔室的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开设有冷润滑油进口和热润滑油出口,所述冷润滑油进口和所述热润滑油出口与所述导流腔室连通形成所述润滑油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具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之间以及所述换热单元和所述热交换壳体内壁之间具有供尾气通过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之间围合形成窄长的导流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具有迂回弯曲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在所述导流腔室内形成导流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板具有与所述隆起部相应的凹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尾气流量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内设置有尾气旁路,所述尾气旁路通过隔离板与所述尾气通道相隔离。
CN201521034718.9U 2015-12-14 2015-12-14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Active CN205315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4718.9U CN205315066U (zh) 2015-12-14 2015-12-14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4718.9U CN205315066U (zh) 2015-12-14 2015-12-14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15066U true CN205315066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185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34718.9U Active CN205315066U (zh) 2015-12-14 2015-12-14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15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4823A (zh) * 2015-12-14 2016-04-13 黄相之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4823A (zh) * 2015-12-14 2016-04-13 黄相之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54298A1 (en) Cylinder hea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590943B (zh) 一种车用柴油供给系统
KR101674871B1 (ko) 자동차 내연 기관의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장치
CN107313872A (zh) 内燃发动机的气缸盖
CN103334820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热控制系统及热控制方法
CN205315066U (zh)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CN203394622U (zh)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系统
CN201486617U (zh) 具有汽缸盖和汽缸体的装置
CN206448889U (zh) 双气道柴油机进气管
CN106593611A (zh) 一种活塞发动机冷却结构
CN109252990B (zh) 满足汽油压燃全工况对进气温度要求的进气温度控制系统
CN206448886U (zh) 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
CN20336228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热控制系统
CN105626187A (zh) 排气余热回收式加热装置
CN105484823A (zh) 发动机减排节油装置
CN205638638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6014579B (zh) 内燃机的废气管以及具有这种废气管的内燃机
CN105332783B (zh) 水冷柴油机集成式轴心对称布置的冷却系统
CN211781967U (zh) 一种翅片换热式模温机
CN204627799U (zh) Egr冷却结构
CN207554225U (zh) 一种高冷却效率的egr冷却器
CN207686871U (zh) 发动机的高压冷端egr系统
CN105781667A (zh) 冷却液与机油热交换装置
CN105863835B (zh) 发动机
CN200964903Y (zh) 发动机气缸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