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3407U - 电力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83407U
CN205283407U CN201520706237.1U CN201520706237U CN205283407U CN 205283407 U CN205283407 U CN 205283407U CN 201520706237 U CN201520706237 U CN 201520706237U CN 205283407 U CN205283407 U CN 205283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terminal
power inverter
heat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062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广田雅之
孔剑飞
山崎正
井掘敏
滨埜晃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Nanjing Co Ltd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Nanjing Co Ltd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Nanjing Co Ltd,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044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90177U/zh
Priority to CN201520706237.1U priority patent/CN205283407U/zh
Priority to CN201520805036.7U priority patent/CN205490168U/zh
Priority to CN201520805249.XU priority patent/CN205490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83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83407U/zh
Priority to JP2016177765A priority patent/JP2017055650A/ja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为了避免IGBT模块等主元件和将其电连接的端子的温度上升而增大母线的一部分,为此,母线彼此的绝缘距离是必要的,因此,空间的确保成为必要。再有,换气用的通风孔成为必要。一种电力转换装置,是具备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顺变器、将由上述顺变器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平滑化的平滑化电容器、以及将由上述平滑化电容器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逆变器的电力转换装置,还具备电连接于上述逆变器的功率模块的热管,上述热管接触于该电力转换装置的筐体。

Description

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例如对电动机等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转换装置中,例如,IGBT模块等的主元件的内部的配线由于焦耳热而发热,并向模块的端子热传导,因此,模块的端子的温度变高。另外,由于模块的端子和在电力转换装置内部电连接于模块的端子的配线材料之间的接触电阻,模块的端子发热,温度局部变高。
因此,为了提高散热效率,一般进行以下方法:增大配线材料和模块的端子的连接面积,为了将作为配线材料使用的母线也作为散热片来活用而增大母线的一部分并将其在装置内通过空气冷却来进行冷却。
这样,作为扩大母线的散热面积,将线本身经由绝缘材料而固定于冷却器来进行热应对的方法,例如有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2003-404188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698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避免IGBT模块等主元件和将其电连接的端子的温度上升而增大母线的一部分,为此,母线彼此的绝缘距离是必要的,因此,空间的确保成为必要。再有,换气用的通风孔成为必要。再有,由于增大母线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认为母线变大至必要以上从而价格变高。
另外,为了增大配线材料与模块端子的连接面积,端子间的绝缘距离是必要的,但是,端子间距离由模块决定,因此,难以仅通过空间来确保绝缘距离。因此,有必要设置绝缘材料来确保绝缘距离。因此,部件增多,耗费组装工时,因此,可以认为价格增大。再有,由于有必要在装置内部设置用于散热的空间,因而产品的大小不得不变大。
在本申请中,以提供不使装置大型化并且低价格的电力转换装置为课题。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如以下所述解决上述课题。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具备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顺变器、将由所述顺变器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平滑化的平滑化电容器、以及将由所述平滑化电容器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逆变器的电力转换装置,还具备电连接于所述逆变器的功率模块的热管(heatpipe)以及电连接于所述热管的端子台,所述热管连接于该电力转换装置的筐体。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不使装置大型化并且低价格的电力转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电路结构图的例子。
图2是现有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立体结构模式图的例子。
图3是现有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立体结构模式图的其它的例子。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的例子。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热管的例子。
图5a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PM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5b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PM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6a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端子台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6b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端子台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7a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平滑化电容器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7b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平滑化电容器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8a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二极管模块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8b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二极管模块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9a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9b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10a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功率继电器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10b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功率继电器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11a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BRD晶体管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11b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BRD晶体管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12a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电阻器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12b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电阻器连接有热管的实施例。
图13a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PM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3b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PM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4a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端子台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4b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端子台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5a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平滑化电容器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5b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平滑化电容器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6a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二极管模块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6b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二极管模块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7a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7b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8a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功率继电器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8b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功率继电器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9a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BRD晶体管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19b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BRD晶体管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20a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电阻器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图20b是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电阻器的热管的引绕方法的例子。
符号的说明
1.端子台、1a.端子部(输入侧)、1b.端子部(输出侧)、2.顺变器、3.平滑电容器、4.涌入电流抑制电路、4a.限流电阻器、4b.继电器或者半导体开关元件、5.逆变器、6.BRD用晶体管、7.BRD用电阻器、11.电路基板、12.二极管模块、13.功率模块、14.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15.铝电解电容器、16.主电路端子台、17.限流电阻器、18.母线或者电线、19.模块连接部、20.筐体盒、21.下部开口部、22.上部开口部、23.侧面开口部、24.冷却片、40.热管、41a.压接端子、42.压扁热管的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形状、51a.压接端子、51b.压接端子、52.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54.PM的端子、55.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61a.压接端子、61b.压接端子、62.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4.端子台的端子、65.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71a.压接端子、71b.压接端子、72.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74.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5.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81a.压接端子、81b.压接端子、82.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84.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5.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91a.压接端子、91b.压接端子、92.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94.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5.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01a.压接端子、101b.压接端子、102.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3.功率继电器、104.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5.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11a.压接端子、111b.压接端子、112.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3.BRD晶体管、114.BRD晶体管的端子、115.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21b.压接端子、122.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3.基板、124.电阻器、125.连接用的金属件、126.螺钉、127.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变换器(inverter)装置的代表性的电路结构图。在该变换器装置所具备的电路,从电源等经由端子台1的端子部1a而施加交流电压。所施加的交流电压被顺变器2整流,并被平滑电容器3平滑。在变换器装置的启动时向平滑电容器3涌入的电流大,因此,被由限流电阻器4a和继电器或者半导体开关元件4b等构成的涌入电流抑制电路4抑制。被平滑的平滑电容器3的两端电压通过逆变器5而被转换为所期望的频率的交流电压,并经由端子台1的端子部1b而被输出。
还有,BRD晶体管6是用于在电力转换装置中由电阻器7消耗由来自电动机的再生制动产生的电气中的、在电力转换装置内未消耗完、进而在平滑电容器3中存储不完而成为过剩的电的开关的作用的半导体。
图2以及图3是变换器装置的立体结构模式图。图2是图3的分解图。在该图2以及图3中,在筐体盒20内,收纳有电路基板11和二极管模块12、功率模块13、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14、铝电解电容器15、主电路端子台16、限流电阻器17、冷却片24等,作为主电路配线,由母线或者电线18连接。
还有,图2、3的16相当于图1的端子台1(1a为输入侧的端子部,1b为输出侧的端子部),图2、3的二极管模块12相当于图1的顺变器2,图2、3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14相当于图1的半导体开关元件4b,图2的限流电阻器17相当于图1的限流电阻器4a,图2的电解电容器15相当于图1的平滑电容器3,图2、3的功率模块13相当于图1的逆变器5。
在筐体盒20,在上表面设置有上部开口部22,在下表面设置有下部开口部21,根据需要在侧面设置有侧面开口部23。冷却空气从下部开口部21和侧面开口部23流入到装置内部,由电路基板11或母线加热的空气从上部开口部22排出。另外,母线18由模块连接部19而连接于功率模块13。功率模块13连接于冷却片24。从功率模块13的半导体元件发热的热进行热传导,在冷却片24进行热交换,并向冷却片24周围的空气散热。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4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所使用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热管是利用由蒸发和冷凝产生的潜热移动提高热的移动效率并使热从加热部向冷却部移动的技术·结构。利用该热管,与一般的铜的圆棒相比,可以说可以得到达到100倍的热输送性能。
在这些图中,40a表示热管,41a表示压接端子。
在图4a的热管40a,安装有压接端子41a。通过将压接端子41a安装于电力转换装置内的发热的部分,从而热从压接端子41a热传导,进而向热管40a传递。热管40a或压接端子41a通常由铜、铜合金、铝等的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形成,因此,是电气传导体。因此,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40a不仅作为热传导用的部件,而且能够兼具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的作用。
另外,在热管40a安装有压接端子41a,从而能够通过螺钉等直接地安装于电力转换装置内部的发热部,因而也实现了安装性良好等的效果。
图4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所使用的热管具体化的情况下的其他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40是热管,42是压扁热管的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部分。
图4b的热管40的前端部42成为压扁热管的前端部而在热管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设置了圆形的孔的形状。
通过将热管的前端部42安装于电力转换装置内部的发热的部分,从而热从热管的前端部42热传导,进而向热管40传递。热管40通常由铜、铜合金、铝等的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形成,因此,是电气传导体。因此,图4b所示的热管40不仅作为热传导用的部件,而且能够兼具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的作用。
另外,热管40的前端部42被压扁而开有孔,从而能够通过螺钉等直接地安装于电力转换装置内部的发热部,因而也实现了安装性良好等的效果。
<实施例1>
图5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5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51a的热管,13表示功率模块(PM),54表示PM的端子。13的功率模块(PM)是在电力转换装置中作为逆变器而转换为所期望的频率的交流电压的半导体模块,作为半导体的元件一般使用功率晶体管、IGBT等。还有,图5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51a的热管52与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41a的热管40a相同。
在PM的端子5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而连接有带有压接端子51a的热管52。
如果电流从PM的端子54流到PM13,则在PM的端子54与压接端子51a之间,由于接触电阻、或者PM13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而产生热,PM端子5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带有压接端子51a的热管52连接于PM13,因此,使PM的端子54的热向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52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PM的端子5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3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5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3表示功率模块(PM),54表示PM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的壁。
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52与图2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PM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输出的电动机等,因此,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52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52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PM的端子54的温度。
再有,能够抑制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上升,因此,实现了为了使导电体的温度为相同程度而能够减小作为导电体的热管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2>
图5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5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3表示功率模块(PM),54表示PM的端子。还有,图5b所示的热管55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在PM的端子5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连接有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55。
如果电流从PM的端子54流到PM13,则在PM的端子54与热管55之间,由于接触电阻、或者PM13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而产生热,PM端子5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55连接于PM13,因此,使PM的端子54的热向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55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PM的端子5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3b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5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3表示功率模块(PM),54表示PM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热管55与图2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PM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输出的电动机等,因此,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热管55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热管55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PM的端子5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3>
图6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6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6表示端子台,64表示端子台的端子。
16的端子台是在电力转换装置中通过从电源等连接配线,另外连接向电动机等的配线,从而进行与装置内部的连接的部件。
还有,图6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2与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41a的热管40a相同。
在端子台的端子6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而连接有带有压接端子61a的热管62。
如果电流从端子台的端子64流到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2,则由于端子台的端子64与压接端子61a之间的接触电阻,端子台的端子6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2连接于端子台的端子64。由此,使在端子台的端子64产生的热向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2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端子台的端子6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4a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6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6表示端子台,64表示端子台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2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DM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输出的电动机等,因此,连接于端子台16。另外,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2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由此,热通过热传导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2的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实现了能够降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62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端子台的端子6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4>
图6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6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形状的热管,16表示端子台,64表示端子台的端子。还有,图6b所示的热管65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
在端子台的端子6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连接有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形状的热管65。
如果电流从端子台的端子64流到端子台16,则由于端子台的端子64与热管65之间的接触电阻,端子台的端子6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热管65,从而使端子台的端子64的热向热管65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65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端子台的端子6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4b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6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6表示端子台,64表示端子台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还有,图14b所示的热管65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
热管65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二极管模块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输出的电动机等,因此,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65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热管65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端子台的端子6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5>
图7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7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71a的热管,15表示铝电解电容器,74表示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15的铝电解电容器是在电力转换装置中设置于顺变器与逆变器之间并对电流进行整流化的电路的一部分。还有,图7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72与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41a的热管40a相同。
在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而连接有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72。
如果电流从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流到铝电解电容器15,则由于在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与压接端子71a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或者铝电解电容器15内部的发热,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72,从而使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的热向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72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5a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7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5表示铝电解电容器,74表示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72,一端连接于铝电解电容器15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铝电解电容器的另一端。
另外,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72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72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6>
图7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7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形状的热管,15表示铝电解电容器,74表示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还有,图7b所示的热管75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
在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连接有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75。
如果电流从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流到铝电解电容器15,则由于在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与热管75的连接部位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或者铝电解电容器15内部的发热,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热管75,从而使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15的热向热管75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5b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7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5表示铝电解电容器,74表示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的壁。
热管75,一端连接于铝电解电容器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铝电解电容器的另一端。
另外,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75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热管75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铝电解电容器的端子7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7>
图8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8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81a的热管,12表示二极管模块,84表示二极管模块的端子。12的二极管模块是用于在电力转换装置内作为顺变器进行整流的半导体模块。还有,图8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82与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41a的热管40a相同。
在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而连接有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82。
如果电流从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流到二极管模块12,则由于在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与压接端子81a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或者二极管模块12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82,从而使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的热向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82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6a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8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表示二极管模块,84表示二极管模块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82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二极管模块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输出的电动机等,因此,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82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82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8>
图8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8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2表示二极管模块,84表示二极管模块的端子。还有,图8b所示的热管85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
在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连接有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85。
如果电流从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流到二极管模块12,则由于在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与热管85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或者二极管模块12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热管85,从而使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的热向热管85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6b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8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2表示二极管模块,84表示二极管模块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热管85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二极管模块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输出的电动机等,因此,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热管85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热管85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二极管模块的端子8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9>
图9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9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4表示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94表示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14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是在电力转换装置中,由于在电源投入时,流到平滑电容器的涌入电流变大,因而作为防止其的涌入防止电流电路而与限流电阻器一起使用的半导体模块。还有,图9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92与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41a的热管40a相同。
在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而连接有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92。
如果电流从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流到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14,则由于在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与压接端子91a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或者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14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92,从而使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的热向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92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7a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9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4表示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94表示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92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92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92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10>
图9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9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4表示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94表示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还有,图9b所示的热管95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
在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连接有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95。
如果电流从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流到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14,则由于在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与热管95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或者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14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热管95,从而使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的热向热管95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7b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9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4表示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94表示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热管95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热管95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热管95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半导体开关元件模块的端子9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11>
图10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10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3表示功率继电器,104表示功率继电器的端子。
103的功率继电器是在电力转换装置中,由于在电源投入时,流到平滑电容器的涌入电流变大,因而作为防止其的涌入防止电流电路而与限流电阻器17一起使用的继电器。
还有,图10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2与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41a的热管40a相同。
在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而连接有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2。
如果电流从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流到功率继电器103,则由于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与压接端子101a之间的接触电阻、或者功率继电器103内部的发热,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2,从而使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的热向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2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8a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10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3表示功率继电器,104表示功率继电器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2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功率继电器103,另一端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2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02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12>
图10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10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03表示功率继电器,104表示功率继电器的端子。还有,图10b所示的热管105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
在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连接有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05。
如果电流从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流到功率继电器103,则由于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与热管105之间的接触电阻、或者功率继电器103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热管105,从而使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的热向热管105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8b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10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03表示功率继电器,104表示功率继电器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热管105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功率继电器103,另一端连接于端子台16。
另外,热管105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热管105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功率继电器的端子10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13>
图11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11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3表示BRD晶体管,114表示BRD晶体管的端子。再有,使用图1的变换器装置的代表性的电路结构图来进行说明。图11a的113相当于图1的6。
113的BRD晶体管是用于在电力转换装置中由图1所示的7的电阻器来消耗由来自电动机的再生制动产生的电气中的、在电力转换装置内未消耗完、进而在平滑电容器中存储不完而成为过剩的电的开关的作用的半导体。还有,图11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2与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41a的热管40a相同。
在BRD晶体管的端子11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而连接有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5。
如果电流从BRD晶体管的端子114流到BRD晶体管113,则由于BRD晶体管的端子114与压接端子111a之间的接触电阻、或者BRD晶体管113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BRD晶体管113的端子11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2,从而使BRD晶体管的端子114的热向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2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BRD晶体管的端子114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9a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11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3表示BRD晶体管,114表示BRD晶体管的端子,20表示筐体盒。
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2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BRD晶体管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端子台16。另外,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2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12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BRD晶体管的端子113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14>
图11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11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13表示BRD晶体管,114表示BRD晶体管的端子。还有,图11b所示的热管115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
在BRD晶体管的端子114,作为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连接有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15。
如果电流从BRD晶体管的端子114流到BRD晶体管113,则由于BRD晶体管的端子114与热管115之间的接触电阻、或者BRD晶体管113内部的配线的焦耳热,BRD晶体管的端子114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热管115,从而使BRD晶体管113的端子的热向热管115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BRD晶体管113的端子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19b是将本实用新型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115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13表示BRD晶体管,114表示BRD晶体管的端子,20表示筐体的壁。
热管115与图3的18所示的母线相同,一端连接于BRD晶体管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端子台16。另外,热管115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的壁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的壁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热管115的温度等的效果。由此,能够降低BRD晶体管的端子114的温度。再有,由于导电体(热管)的温度下降,因此,实现了能够减小导电体的导电面积等的效果。
<实施例15>
图12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12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3表示基板,124表示电阻器,125表示连接用的金属件,126表示螺钉。123的基板表示图2的11的电源基板或13的主电路基板等功率系基板。另外,124的电阻器表示电力用电阻器。124的电阻器被配置于123的基板,用于检测用电路。检测用电路由124的电阻器、检测用IC等构成。利用124的电阻器将主电路的电流、电压下降至适当的值,并取入到设置于123的基板上检测用IC。还有,图12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2与图4a所示的带有压接端子41a的热管40a相同。
在基板123上,配置有电阻器124,由于电流流过,因而电阻器124发热。然后,该热由配置于基板123的图案进行热传导,向连接用金属件125传递,并与在此连接的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2相连。连接用金属件125和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2通过螺钉126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2,从而使在基板123上产生的电阻器124的热向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2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基板123上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20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122表示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3表示基板,124表示电阻器,125表示连接用的金属件,126表示螺钉,20表示筐体盒。
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2,一端连接于基板上的端子(电阻器),另一端连接于基板上的其他的端子。另外,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2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带有压接端子的热管122的温度等的效果。因此,实现了基板123的温度能够下降等的效果。
<实施例16>
图12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127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23表示基板,124表示电阻器,125表示连接用的金属件,126表示螺钉。还有,图12b所示的热管127与图4b所示的热管40相同。
在基板123上,配置有电阻器124,由于电流流过,因而电阻器124发热。然后,该热由配置于基板123的图案进行热传导,向连接用金属件125传递,并与在此连接的热管127相连。连接用金属件125和热管127通过螺钉126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热管127,从而使在基板123上产生的电阻器124的热向热管127热传导,能够利用热管的效果来移动热。由此,与使用一般的铜的圆棒进行传导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基板123上的温度等的效果。
图20b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127表示压扁前端部而设置了孔的热管,123表示基板,124表示电阻器,125表示连接用的金属件,126表示螺钉,20表示筐体盒。
热管127,一端连接于基板上的端子,另一端连接于基板上的其他的端子。另外,热管127的一部分接触于筐体盒20,热通过热传导从该接触面向筐体盒20传递,从而实现了能够降低热管127的温度等的效果。因此,实现了基板的温度能够下降等的效果。
<总结>
如以上的实施例所述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热管兼具用于电气传导的配线材料和用于热冷却的热传导材料的双方的作用,因此,实现了提供不使电力转换装置大型化而也能够提高冷却性能的电力转换装置等的效果。
还有,一般来说,与热管接触的筐体的壁部分有必要通过绝缘管或绝缘板等来谋求与热管之间的绝缘。
另外,导体的温度上升极限值由例如JISC8480规定。

Claims (4)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具备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顺变器、将由所述顺变器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平滑化的平滑化电容器、以及将由所述平滑化电容器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逆变器的电力转换装置,
还具备电连接于所述逆变器的功率模块的热管,
所述热管接触于该电力转换装置的筐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连接于所述逆变器的功率模块的热管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端子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在端部具备压接端子,并经由所述压接端子而电连接于所述功率模块以及所述端子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在端部开有孔,并经由所述孔的部分而电连接于所述功率模块以及所述端子台。
CN201520706237.1U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3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4439.XU CN20549017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706237.1U CN20528340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5036.7U CN205490168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5249.XU CN20549016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JP2016177765A JP2017055650A (ja) 2015-09-11 2016-09-12 電力変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6237.1U CN20528340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5470.5U Division CN205430065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2194.7U Division CN205356158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4052.4U Division CN205356159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4054.3U Division CN205336120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5036.7U Division CN205490168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5249.XU Division CN20549016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4439.XU Division CN20549017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83407U true CN205283407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6793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443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017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503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0168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70623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340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524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016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443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017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2080503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0168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524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0167U (zh) 2015-09-11 2015-09-11 电力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55650A (zh)
CN (4) CN20549017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71680B1 (fr) * 2017-09-28 2019-10-18 Aciltek Onduleur compact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tel onduleur
DE112018007612T5 (de) * 2018-05-14 2021-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eistungsumwandlungsvorrichtung
JP6760691B1 (ja) * 2019-05-10 2020-09-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7096231B2 (ja) * 2019-12-13 2022-07-05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電力変換装置
JP2024004714A (ja) * 2022-06-29 2024-01-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3488A (en) * 1976-05-26 1977-11-30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Cooled bus bar
JPH0339859Y2 (zh) * 1984-08-30 1991-08-22
JPH11354955A (ja) * 1998-06-11 1999-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
JP2004006603A (ja) * 2002-03-26 2004-01-08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半導体パワーデバイス
JP2004095530A (ja) * 2002-06-20 2004-03-2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パイプブスバー、その絶縁被覆方法及び絶縁被覆構造
JP2005123265A (ja) * 2003-10-14 2005-05-1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パワーデバイス冷却装置及びモータ駆動用インバータユニット
JP5558930B2 (ja) * 2010-06-09 2014-07-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Led素子の放熱構造
JP5814852B2 (ja) * 2012-04-09 2015-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90177U (zh) 2016-08-17
JP2017055650A (ja) 2017-03-16
CN205490168U (zh) 2016-08-17
CN205490167U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83407U (zh) 电力转换装置
US8355244B2 (en)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US8693197B2 (en) Heat sink device
CN107493687A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07786070B (zh) 智能功率模块、电机控制器和车辆
CN105474767A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05332461B (zh) 发电砖
CN108735509A (zh) 一种高散热电动汽车用薄膜电容器
CN203746664U (zh) 电容装置
CN215421305U (zh) 冷却结构、充电装置及车辆
CN203352459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驱动控制的变换器装置
EP3579396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10165907A (zh) 一种应用于车载储能式导轨电车的多功能高密度功率单元
CN208570361U (zh) 高散热电动汽车用薄膜电容器
CN210183285U (zh) 接线盒、光伏组件和幕墙
CN202196771U (zh) 用于电动汽车半导体的新型双面冷却器
CN205430065U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205356158U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205336120U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205356159U (zh) 电力转换装置
Yang et al. Immersion oil cooling method of discrete SiC power device in electric vehicle
CN210578283U (zh) 一种车载单管并联模块
JP2019022357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EP3376658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214043944U (zh) 冷却的半导体开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