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75408U -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75408U
CN205275408U CN201520945266.3U CN201520945266U CN205275408U CN 205275408 U CN205275408 U CN 205275408U CN 201520945266 U CN201520945266 U CN 201520945266U CN 205275408 U CN205275408 U CN 205275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limbing
oxidation pond
oxidation
buried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452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ibowei Wat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ibowei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ibowei Wat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ibowei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452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75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75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754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体化设备,一体化设备包括若干氧化池,氧化池位于一体化设备内,氧化池内设有用于增氧装置,增氧装置设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通过进气管连通地表,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减少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在曝气管的使用,减少其在曝气管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因为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利用的曝气管较少,这不会占据很多氧化池的空间,借此可增加氧化池内所盛装的溶液,增加了氧化池内好氧菌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了本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化粪池、调节池、格栅、厌氧池、氧化池、二沉池和梯井,其中,梯井连通氧化池与地表;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厌氧池和氧化池,其中,厌氧池、氧化池和二沉池均设置同一箱体内其依次相互连通,该箱体称为一体化设备,而调节池通过曝气管与该一体化设备的进水端连通;而生物接触氧化池为整套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核心部位,生物接触氧化法实质是给水体充氧,在好氧菌的作用下,细菌不断分解有机物来达到净水的目的。而在氧化池中对加大氧化池溶液的含氧量起着绝对性作用的是风机,现有技术中,一般先将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先埋藏在地表下,同时,为增加氧化池溶液的含氧量,通常在氧化池中设有用于增大氧气转换率的增氧装置,故在本实施例中,常将风机设置在地表,然后利用曝气管将风机与氧化池连通,借此增大氧化池溶液中的氧气转换率。
但是,这样做时,曝气管必须深入氧化池内部,风机在工作时,风机会吸收外界的空气,通过曝气管早氧化池内喷出,以将氧气溶于氧化池内的溶液;而在现有技术中,为增加氧化池内溶液溶解氧气的速率,常需要在氧化池内布置很长的曝气管,以便曝气管能够竟可能多的与氧化池内的溶液接触。
然而,这样做会采用很多的曝气管,这一方面会增加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在曝气管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氧化池内曝气管过多,会占据很多氧化池的空间,导致氧化池内所盛装的溶液的量过少,减少了氧化池内好氧菌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本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成本且可有效提高氧气转移率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体化设备,所述一体化设备包括若干氧化池,所述氧化池位于一体化设备内,所述氧化池内设有用于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设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所述射流式水下曝气机通过进气管连通地表。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气管呈螺旋状设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一体化设备的梯井呈螺旋状设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梯井的内壁固定有若干爬杆组,每个所述爬杆组包括两个分别供双手把持的爬杆。
进一步设置,所述爬杆组沿梯井的螺旋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设置,每个所述爬杆组包括两个爬杆,所述爬杆的横截面呈正方形设置。
进一步设置,每个所述爬杆表面设有用于增加手部与爬杆摩擦力的握持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曝气机可使氧化池内的溶液搅动与充氧同时进行,气泡细密,既可获得较高的氧气转移率,又具有叶轮无堵塞等优点。强有力的单向液流,造成有效的对流循环,且电机负荷随水位的变化很小,安装简单,成本低,维护简捷便利。此外,利用曝气机以增加氧化池内氧气的溶解率时,因为曝气机自带曝气管,故在利用曝气机时不需要额外的安装曝气管,可减少本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中曝气管的使用,借此,可减少使用曝气管的成本;而且,因为曝气机中的曝气管的体积较小,故曝气机安装于氧化池内时,可有效地减少氧化池内曝气管所占据的空间,即可氧化池可容纳更多的溶液,即可有效的增加本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化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中:1、一体化设备;2、地表;3、氧化池;4、梯井;5、爬杆;6、潜水电泵;7、进气管;8、扩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体化设备1,一体化设备1包括若干氧化池3,氧化池3位于一体化设备1内,氧化池3内设有用于增氧装置,增氧装置设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通过进气管7连通地表2。
其中,射流式水下曝气机属于曝气机的其中,曝气机包括射流式水下曝气机和离心式水下曝气机,其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也可用于河道、湖泊等地表2水的处理、地下水除铁除锰的给水处理;可用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曝气搅拌、调节池均质搅拌、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好氧池曝气、混凝池搅拌、化学法的反应池搅拌均合等场合。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射流式水下曝气机。
结合图3所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主要由潜水电泵6、文丘里管、扩散管8、进气管7及消音器等组成。QSB型射流式水下曝气机的安装形式分为移动式和自耦式两种。移动式安装方式是将水下曝气机安装于池底,依靠自重定位,具有安装位置可以变动、灵活、成本低廉等特点。自耦式安装是将曝气装置和专用的底座固定在水池的底部,在池顶安装好配套的支撑块,用导轨使两者相连,潜水电泵6与特定支架连接好后沿导轨下滑到底座出口位置,通过泵自重,自动耦合并密封。自耦式安装无需安装或检修人员进入水池即可提升和安装电泵。在本实施例中,射流式水下曝气机可选用移动式和自耦式的任意一种均可,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移动式安装射流式水下曝气机。
而射流式水下曝气机适用于深水曝气、生化池的曝气兼搅拌、污泥曝气兼搅拌、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QSB型射流式水下曝气机可在下列条件下正常连续运行:1、最高介质温度不超过40℃;2、介质的PH值在5~9;3、介质密度不超过1150kg/m3。通过潜水泵产生的水流经过喷嘴形成高速水流,在喷嘴周围形成负压由进气管7吸入空气,经混合室与水流混合,在喇叭形的扩散管8内产生水气混合流,高速喷射而出,夹带许多气泡的水流在较大面积和深度的水域内涡旋搅拌,完成曝气,并且其轴功率不随潜水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进气量可以调节。
结合图3所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由潜水电泵6及喷射口组成,从而使水体搅动与充氧同时进行,气泡细密,既可获得较高的氧气转移率,又具有叶轮无堵塞等优点。强有力的单向液流,造成有效的对流循环,且电机负荷随水位的变化很小,安装简单,成本低,维护简捷便利。这样做,就可以省去曝气管的大量使用,借此,在利用曝气机时不需要额外的安装曝气管,可减少本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中曝气管的使用,从而可减少使用曝气管的成本;而且,因为曝气机中的曝气管的体积较小,故曝气机安装于氧化池3内时,可有效地减少氧化池3内曝气管所占据的空间,即可氧化池3可容纳更多的溶液,即可有效的增加本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的效率。
结合图1所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中的进气管7的一端连通地表2,其另一端连通射流式水下曝气机,此外,进气管7呈螺旋状设置,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在射流式水下曝气机大量的将空气传递至氧化池3内的溶液时,呈螺旋状设置的进气管7可有效减缓空气的流动速率,避免在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溶液中好氧菌的生存环境,借此,可有效的保障好氧菌的生存环境;而且,呈螺旋状设置的进气管7可有效的减少外界的杂物自进气管7进入氧化池3,提高了氧化池3内溶液的纯度,提高了溶液中好氧菌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本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的污水处理速率。
此外,根据图2所示,一体化设备1还设有若干梯井4,所梯井4一端与地表2连通,其另一端与氧化池3连通,梯井4呈螺旋状设置,当一体化设备1与地表2连通时,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避免氧化池3内的气体与地表2空气产生快速对流,避免危险的发生,呈螺旋状设置的梯井4,可有效的减缓氧化池3内的气体与地表2的空气产生对流的速率,提高了本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安全性能。
结合图2所示,而梯井4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爬杆组,爬杆组沿梯井4的螺旋方向分布,且每个爬杆组包括两个供双手把持的的爬杆5,具体的,每一梯井4设有7个爬杆组,在本实施例中,同一爬杆组中的两个相对梯井4的中心轴线对称,当操作人员通过爬杆5在梯井4内上下时,使得操作人员一边的手或脚可以把持住位于梯井4中的一边爬杆5,然后操作人员另一边的手或脚可以把持住位于梯井4中的另一边爬杆5,使得操作人员的手脚可以相互交替,使得操作人员的爬上和爬下动作更加的省力。
其中,结合图2所示,每个爬杆5的横截面呈正方形设置,即每个爬杆5成正棱柱设置,当人员的脚踩踏在爬杆5上时,鞋底的防滑纹会与爬杆5上的棱边部分或者全部卡合,借此可有效的避免人员的脚踏在爬杆5上时发生滑倒的现象,而且每个爬杆5表面设有握持部,以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可示范性的设置为若干凹槽,当然,握持部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凸起,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握持部的结构做强制性限定;另外凹槽的开口端呈圆形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人员在利用爬杆5在梯井4内上下时,人员的手掌握住爬杆5时,与爬杆5接触的手掌会有部分挤进凹槽,从而将凹槽内的气体挤出,导致凹槽内的气压小于手掌外的气压,借此,可增加手掌与爬杆5之间的把持力度,提高了安全性能,而每个凹槽的开口端呈圆形设置,这样的设置是因为现有技术中,圆形槽的加工难度最小,可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体化设备,所述一体化设备包括若干氧化池,所述氧化池位于一体化设备内,所述氧化池内设有用于增氧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增氧装置设为射流式水下曝气机,所述射流式水下曝气机通过进气管连通地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进气管呈螺旋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其特征为:所述一体化设备的梯井呈螺旋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其特征为:所述梯井的内壁固定有若干爬杆组,每个所述爬杆组包括两个分别供双手把持的爬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其特征为:所述爬杆组沿梯井的螺旋方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其特征为:每个所述爬杆组包括两个爬杆,所述爬杆的横截面呈正方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其特征为:每个所述爬杆表面设有用于增加手部与爬杆摩擦力的握持部。
CN201520945266.3U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75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5266.3U CN205275408U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5266.3U CN205275408U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75408U true CN205275408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6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4526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75408U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75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12089B1 (ko) 고속 고효율 폭기장치
CN102161554B (zh)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和ao-sbr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06901995U (zh)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KR101012273B1 (ko) 고효율의 선회와류식 표면포기장치를 이용한 하폐수의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170577B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设备
US8056887B2 (en) Apparatus for surface mixing of gasses and liquids
CN105129968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推进式曝气设备
KR101750449B1 (ko) 고정형 속도가변식 표면포기장치와 부유식 배출장치를 이용한 sbr공법의 소규모 하 폐수 처리장치 및 공정
CN108423827A (zh) 黑臭水体处理一体化净化设备
CN102010062A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系统
CN201512452U (zh) 一种采用双层节能型氧化沟的mbr装置
KR100882818B1 (ko) 폭기조
CN201914974U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系统
CN205275408U (zh)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设备
CN101913701B (zh) 一种微孔曝气氧化沟
CN210528571U (zh) 一种使用纳米曝气技术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备
CN204417219U (zh) 一种深水曝气装置
CN103058457B (zh) 一种用于mbr膜污染控制及补充曝气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683221B2 (en) Gas injection and recyc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208087301U (zh) 适合小型化设备化的曝气型一体化氧化沟
CN207391096U (zh) 完全混合型氧化沟状微孔曝气生化反应器
CN202519135U (zh) 污水处理及污泥浓缩一体化系统
CN102951729B (zh) 一种曝气系统
CN205933393U (zh) 一种节能型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CN205710084U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