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74562U - 一种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74562U
CN205274562U CN201620012613.1U CN201620012613U CN205274562U CN 205274562 U CN205274562 U CN 205274562U CN 201620012613 U CN201620012613 U CN 201620012613U CN 205274562 U CN205274562 U CN 205274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plate
travelling belt
millimeters
light
support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126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蕾
代伟
杨溢
苗贺
刘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126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74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74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7456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0405 priority patent/WO2017117969A1/zh
Priority to US15/327,040 priority patent/US10138072B2/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 B65G2203/044Opt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40Safety features of loads, equipment or person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送装置,涉及传送技术领域,用于防止被传送产品从传送带末端跌落而损伤。该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传送带末端两侧的光线发生器和光线接收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线发生器和所述光线接收器之间的挡板,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光线接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光线接收器反馈的被传送产品已传送至传送带末端的信号控制所述传送带停止移动,所述挡板上设有透光孔以使所述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挡板的下边缘与所述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小于被传送产品的厚度,并在被传送产品的顶撞下所述挡板可沿所述传送带的输料方向移动,阻挡所述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本实用新型用于传送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送装置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用设备,通常包括传送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被传送产品传送至传送带末端之前,需要及时将被传送产品从传送带上取走,防止被传送产品从传送带末端跌落而损伤。
为解决该问题,现有的传送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传感器包括分别设置于传送带末端两侧的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控制器和红外线接收器连接,用于根据红外线接收器反馈的被传送产品已传送至传送带末端的信号控制传送带停止移动。具体地,具有上述结构的传送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对传送带进行控制:当被传送产品未传送至传送带末端时,被传送产品不会遮挡红外线发生器所发出的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红外线,传送带正常输料;当被传送产品传送至传送带末端时,被传送产品会遮挡红外线发生器所发出的红外线,使红外线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会向控制器反馈被传送产品已传送至传送带末端的信号,控制器根据该反馈信号及时控制传送带停止移动,防止被传送产品从传送带末端跌落而损伤。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被传送产品的厚度小于红外线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时,即使被传送产品已经传送至传送带末端,被传送产品也无法遮挡红外线发生器所发出的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红外线,使传送带仍然正常输料,无法起到防止被传送产品从传送带末端跌落而损伤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用于防止被传送产品从传送带末端跌落而损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送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传送带末端两侧的光线发生器和光线接收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线发生器和所述光线接收器之间的挡板,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光线接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光线接收器反馈的被传送产品已传送至传送带末端的信号控制所述传送带停止移动,所述挡板上设有透光孔以使所述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挡板的下边缘与所述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小于被传送产品的厚度,并在被传送产品的顶撞下所述挡板沿所述传送带的输料方向移动,阻挡所述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
由于传感器包括设置于传送带末端两侧的光线发生器和光线接收器,以及设置于光线发生器和光线接收器之间的挡板,控制器和光线接收器连接,用于根据光线接收器反馈的被传送产品已传送至传送带末端的信号控制传送带停止移动,挡板上设有透光孔以使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穿过,挡板的下边缘与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小于被传送产品的厚度,并在被传送产品的顶撞下挡板沿传送带的输料方向移动,阻挡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因此,当被传送产品传送至传送带末端时,被传送产品会与挡板的下边缘接触,从而在被传送产品的顶撞下挡板沿传送带的输料方向移动,使透光孔的位置偏移,从而使挡板阻挡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使光线接收器无法接收到光线,光线接收器会向控制器反馈被传送产品已传送至传送带末端信号,控制器根据该反馈信号及时控制传送带停止移动,防止被传送产品从传送带末端跌落而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种传送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种传送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传送带;2—传感器;21—光线发生器;
22—光线接收器;23—挡板;231—透光孔;
232—安装孔;2321—第一子安装孔;2322—第二子安装孔;
3—控制器;4—被传送产品;5—支撑轴;
51—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装置,如图1所示,该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1、传感器2和控制器3,其中,传感器2包括设置于传送带1末端两侧的光线发生器21和光线接收器22,以及设置于光线发生器21和光线接收器22之间的挡板23,控制器3和光线接收器22连接,用于根据光线接收器22反馈的被传送产品4已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的信号控制传送带1停止移动,挡板23上设有透光孔231以使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穿过,挡板23的下边缘与传送带1之间的间隙小于被传送产品4的厚度,并在被传送产品4的顶撞下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阻挡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
其中,上述“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包括多种情形,例如,挡板23可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平移,或者,挡板23可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转动,或者,挡板23既可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平移,也可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当透光孔231的半径过大时,挡板23需要移动较大的距离才能遮挡住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容易导致传送带1不能及时停止移动,存在被传送产品4仍然会从传送带1末端跌落而损伤的风险;当透光孔231的半径过小时,外界轻微的扰动(例如,生产车间里的气流扰动)就会使挡板23移动而遮挡住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使传送带1停止移动,导致产品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因此,透光孔231的半径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挡板23的尺寸)进行合理地设置。
此外,挡板23的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防静电层,从而可以避免挡板23和被传送产品4摩擦产生静电,进而能够防止静电对被传送产品4造成损伤。另外,挡板23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使挡板23的重量较轻,从而使被传送产品4较容易带动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示例性地,挡板23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由于传感器包括设置于传送带1末端两侧的光线发生器21和光线接收器22,以及设置于光线发生器21和光线接收器22之间的挡板23,控制器3和光线接收器22连接,用于根据光线接收器22反馈的被传送产品4已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的信号控制传送带1停止移动,挡板23上设有透光孔231以使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穿过,挡板23的下边缘与传送带1之间的间隙小于被传送产品4的厚度,并在被传送产品4的顶撞下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阻挡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因此,当被传送产品4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时,被传送产品4会与挡板23的下边缘接触,从而在被传送产品4的顶撞下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使透光孔231的位置偏移,从而使挡板23阻挡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使光线接收器22无法接收到光线,光线接收器22会向控制器3反馈被传送产品4已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信号,控制器3根据该反馈信号及时控制传送带1停止移动,防止被传送产品4从传送带1末端跌落而损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送装置除具有以上有益效果外,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装置中,由于光线发生器21和光线接收器22分别设置于传送带1末端的两侧,从而当被传送产品4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时,被传送产品4不会与光线发生器21或者光线接收器22接触,使光线发生器21和光线接收器22均不会被撞坏,保证了传感器2的正常使用。
此外,如图2所示,传感器2还可以包括位于传送带1末端上方且横跨传送带1的支撑轴5,支撑轴5的轴向与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之间有大于零度的夹角,且挡板23安装在支撑轴5上,从而可以通过支撑轴5实现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的移动。
其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支撑轴5的轴向与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之间的夹角不为90度时,可能会存在被传送产品4未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就与挡板23的下边缘接触的问题,导致传送带1意外停止移动的状况出现,使产品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当支撑轴5的轴向与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无论被传送产品4放置于传送带1上的哪个位置,被传送产品4只有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才能与挡板23的下边缘接触,不会导致传送带1意外停止移动的状况出现,保证了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支撑轴5的轴向与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
进一步地,通过支撑轴5实现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的移动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实施方式一,支撑轴5可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挡板23紧密安装在支撑轴5上,当被传送产品4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时,被传送产品4与挡板23接触,进而使挡板23带动支撑轴5一起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从而使挡板23上的透光孔231的位置偏移,进而使得挡板23能够遮挡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使光线接收器22无法接收到光线,光线接收器22会向控制器3反馈被传送产品4已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信号,控制器3根据该反馈信号及时控制传送带1停止移动,防止被传送产品4从传送带1末端跌落而损伤。
支撑轴5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的方式可以为:支撑轴5可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平移,传送带的输料方向也就是传送带将被传送的产品需要传送至目的地的方向,或者,支撑轴5可转动。示例性地,为了使支撑轴5可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平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送装置还需要包括设置于传送带1末端两侧的相匹配的滑槽和滑块,支撑轴5的两端固定在滑块上,进而可以通过滑块在滑槽中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的平移,实现支撑轴5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的平移;为了使支撑轴5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送装置还需要包括设置于传送带1末端两侧的轴承,支撑轴5的两端安装在轴承的内圈中,进而可以通过轴承的转动,实现支撑轴5的转动。
实施方式二,支撑轴5固定在传送带1末端上方且横跨传送带1,挡板23枢转安装在支撑轴5上,当被传送产品4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时,被传送产品4会与挡板23接触,进而使挡板23绕支撑轴5转动,从而使挡板23遮挡光线发生器21发出的光线,使光线接收器22无法接收到光线,光线接收器22会向控制器3反馈被传送产品4已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信号,控制器3根据该反馈信号及时控制传送带1停止移动,防止被传送产品4从传送带1末端跌落而损伤。示例性地,为了实现支撑轴5在传送带1末端上方的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送装置还需要包括设置于传送带1末端两侧的固定座,支撑轴5的两端固定在固定座上。
其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由于挡板23可以绕支撑轴5转动,从而使得被传送产品4从传送带1末端取走后,挡板23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动,进而恢复到其初始位置(即挡板23上的透光孔231可以使光线穿过的位置),不需要通过外力使挡板23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可以节约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支撑轴5固定在传送带1末端上方且横跨传送带1,挡板23枢转安装在支撑轴5上。
当然,通过支撑轴5实现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以上两种,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当支撑轴5固定在传送带1末端上方且横跨传送带1,挡板23枢转安装在支撑轴5上时,如图3所示,支撑轴5上可以设有环形卡槽51,挡板上设置有安装孔232,挡板23的安装孔232卡在环形卡槽51中,并可相对支撑轴5转动,从而使环形卡槽51能够限制挡板23在支撑轴5的轴向上的移动,从而使挡板23始终可以位于传送带1末端上方的设定区域内,保证了被传送产品4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时,被传送产品4能够与挡板23的下边缘接触。
具体地,环形卡槽51的宽度应略大于挡板23的厚度,从而使挡板23能够卡在环形卡槽51中,且使得挡板23与环形卡槽51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从而使得被传送产品4能够较容易带动挡板23绕支撑轴5转动,避免因挡板23与环形卡槽51之间的配合过紧而无法转动的状况出现。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安装孔23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安装孔2321和第二子安装孔2322,第一子安装孔2321位于第二子安装孔2322的上方,第一子安装孔2321的半径小于支撑轴5的半径,且大于支撑轴5上环形卡槽51所在位置处的半径,支撑轴5上环形卡槽51所在位置处卡在第一子安装孔2321中,进而使挡板23能够较为稳定地卡在环形卡槽51中,从而可以防止挡板23在绕支撑轴5转动的过程中从环形卡槽51中脱离,从而使环形卡槽51能够更好地限制挡板23在支撑轴5的轴向上的移动。
将如图4所示的挡板23组装在如图3所示的支撑轴5上的过程如下:首先将支撑轴5穿过挡板23上的第二子安装孔2322,直到支撑轴5上环形卡槽51所在位置处与第二子安装孔2322相重合,然后将支撑轴5向上提,以使支撑轴5上环形卡槽51所在位置处卡在第一子安装孔2321中。
此外,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具体实施,下面对挡板23与支撑轴5的具体尺寸做举例说明。
示例性地,挡板23为长方体,挡板23的长度为39.8毫米~40.2毫米,挡板23的宽度为19.8毫米~20.2毫米,挡板23的厚度为2.8毫米~3.2毫米,透光孔231的半径为2.5毫米~3.5毫米,环形卡槽51的宽度为3毫米~4毫米,第一子安装孔2321的半径为3.5毫米~4.5毫米,第二子安装孔2322的半径为4.5毫米~5.5毫米,支撑轴5的半径为4毫米~5毫米,支撑轴5上环形卡槽51所在位置处的半径为3毫米~4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对具体的挡板23与支撑轴5来说,上述环形卡槽51的宽度应大于挡板23的厚度以使挡板23能够卡在环形卡槽51中,例如,当挡板23的厚度为3.2毫米时,环形卡槽51的宽度应大于3.2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4毫米。类似地,挡板23与支撑轴5中其它部位的具体尺寸也存在相应的约束关系,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挡板2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各挡板23等间隔安装在支撑轴5上,从而使无论将被传送产品4放置在传送带1上哪个位置,被传送产品4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时,被传送产品4均会与挡板23的下边缘接触,从而被传送产品4会带动挡板23沿传送带1的输料方向移动,使透光孔231的位置偏移,从而使挡板23能够遮挡光线发生器21所发出的光线,使光线接收器22无法接收到光线,光线接收器22会向控制器3反馈被传送产品4已传送至传送带1末端信号,控制器3根据该反馈信号及时控制传送带1停止移动,防止被传送产品4从传送带1末端跌落而损伤。
其中,上述挡板23的数量与被传送产品4的尺寸有关,当被传送产品4的尺寸较小时,挡板23的数量应较多;当被传送产品4的尺寸较大时,挡板23的数量可以较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传送带末端两侧的光线发生器和光线接收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线发生器和所述光线接收器之间的挡板;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光线接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光线接收器反馈的被传送产品已传送至传送带末端的信号控制所述传送带停止移动;所述挡板上设有透光孔以使所述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挡板的下边缘与所述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小于被传送产品的厚度;并在被传送产品的顶撞下所述挡板沿所述传送带的输料方向移动,阻挡所述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位于所述传送带末端的上方且横跨所述传送带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轴向与所述传送带的输料方向之间有大于零度的夹角,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挡板等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的轴向与所述传送带的输料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支撑轴可沿所述传送带的输料方向移动,所述挡板紧密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的轴向与所述传送带的输料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支撑轴固定,所述挡板可动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上设有环形卡槽,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挡板的安装孔安装在所述环形卡槽中,并可相对所述支撑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厚度为2.8毫米~3.2毫米,所述环形卡槽的宽度为3毫米~4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安装孔和第二子安装孔,所述第一子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子安装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子安装孔的半径小于所述支撑轴的半径,且大于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环形卡槽所在位置处的半径,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环形卡槽所在位置处卡在所述第一子安装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安装孔的半径为3.5毫米~4.5毫米,所述第二子安装孔的半径为4.5毫米~5.5毫米,所述支撑轴的半径为4毫米~5毫米,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环形卡槽所在位置处的半径为3毫米~4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长方体,所述挡板的长度为39.8毫米~40.2毫米,所述挡板的宽度为19.8毫米~20.2毫米,所述透光孔的半径为2.5毫米~3.5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表面上设有防静电层。
CN201620012613.1U 2016-01-04 2016-01-04 一种传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74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12613.1U CN205274562U (zh) 2016-01-04 2016-01-04 一种传送装置
PCT/CN2016/090405 WO2017117969A1 (zh) 2016-01-04 2016-07-19 传送装置
US15/327,040 US10138072B2 (en) 2016-01-04 2016-07-19 Product convey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12613.1U CN205274562U (zh) 2016-01-04 2016-01-04 一种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74562U true CN205274562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59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1261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74562U (zh) 2016-01-04 2016-01-04 一种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8072B2 (zh)
CN (1) CN205274562U (zh)
WO (1) WO201711796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7969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装置
CN106986187A (zh) * 2017-05-19 2017-07-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设备
CN107892131A (zh) * 2017-12-13 2018-04-10 广东嘉能可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产品积留的传送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0161A (zh) * 2017-10-25 2018-02-23 浙江好时加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护垫自动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5339A (en) * 1967-12-11 1969-12-23 Fairbank Morse Inc Article spacing system
DE2909292C2 (de) * 1979-03-09 1985-01-03 Bernhard Beumer Maschinenfabrik Kg, 4720 Beckum Aufgabevorrichtung zum Aufgeben einzelner Stückgüter auf einen angetriebenen Aufnahmeförderer
AT391438B (de) * 1982-10-25 1990-10-10 Sticht Fertigungstech Stiwa Teilezufuehr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montage- bzw. verpackungsmaschinen
JPH02143115A (ja) 1988-11-25 1990-06-01 Omron Tateisi Electron Co 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
JPH02143118A (ja) 1988-11-25 1990-06-01 Omron Tateisi Electron Co 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
US5142135A (en) * 1990-10-19 1992-08-25 Allen-Bradley Company, Inc. Optical sensor projecting an image of the sensor for alignment purposes
US5230418A (en) * 1992-11-12 1993-07-27 Interroll Holding A.G. Photo-optic attachment for conveyor rollers
IT1286970B1 (it) * 1996-03-11 1998-07-24 Metalprogetti Snc Sistema di identificazione automatica della posizione dei colli caricati su di un impianto di trasporto ed impianto di trasporto
JP2005231745A (ja) * 2001-06-27 2005-09-02 Ito Denki Kk ゾーンコントローラ
DE10226663A1 (de) * 2002-06-14 2003-12-24 Sick Ag Verfahren zum Auffinden von Gegenständen auf einer Trägerebene
CN2871453Y (zh) 2005-12-19 2007-02-21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将炭块从输送线转台上推到接收装置的定位装置
WO2008107892A1 (en) * 2007-03-06 2008-09-12 Advanced Vision Technology (Av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contour of an object on a moving conveyor belt
US9470510B2 (en) * 2012-03-29 2016-10-18 Biomerieu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fallen containers suitable for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evaluation of microorganism growth in test samples
CN203382145U (zh) 2013-04-28 2014-01-08 苏州北新矿棉板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板系统
CN203529387U (zh) * 2013-10-14 2014-04-09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一种成品箱传送转向装置
CN203624464U (zh) 2014-01-03 2014-06-04 北京燕雅鼎信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限位防撞保护装置
CN205274562U (zh) 2016-01-04 2016-06-0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7969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装置
US10138072B2 (en) 2016-01-04 2018-11-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oduct conveying device
CN106986187A (zh) * 2017-05-19 2017-07-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设备
CN106986187B (zh) * 2017-05-19 2019-08-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设备
CN107892131A (zh) * 2017-12-13 2018-04-10 广东嘉能可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产品积留的传送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17969A1 (zh) 2017-07-13
US20180208403A1 (en) 2018-07-26
US10138072B2 (en) 201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74562U (zh) 一种传送装置
CN107181118A (zh) 基于动态的组合式智能移动agv及其对接方法
CN206232053U (zh) 一种零部件传送装置
CN101516748B (zh) 输送系统
CN105836438B (zh) 一种落料点自动调整装置、自动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01214883A (zh) 一种用于接收/递送作物盆架的装置和方法
CN104986574A (zh) 一种导向装置和传送装置
CN205151021U (zh) 一种室内货物输送机器人
CN104249914A (zh) 一种速度可调的自清洁输送机
CN201777646U (zh) 一种宽度可调节的输送装置
CN108408466A (zh) 一种小型通用全自动纸箱堆码机
CN208868778U (zh) 一种煤矿用水平输送装置
CN107039846A (zh) 一种组合式智能移动设备及其对接模块
CN204611226U (zh) 智能全遥控摄像机脚架云台
CN105540192A (zh) 一种用于产品跨厂房传输的传输系统
CN205328125U (zh) 一种码垛机输送机构
CN205499521U (zh) 用于玻璃瓶的清洗输送设备
CN207100117U (zh) 一种清粪带传送装置及清粪带传送系统
CN207792268U (zh) 一种收料装置及切割设备
CN202924353U (zh) 一种可以自动纠偏的台车输送系统
KR101346912B1 (ko) 기어 감속형을 이용한 지능형 무인 반송 장치
CN205132676U (zh) 一种对边机检测单元的调节架体
CN202296128U (zh) 内穿式钢丝输送带动态消磁架装置
ES2732372T3 (es) Un aparato para moler material particulado
CN105923344A (zh) 一种带式运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