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6616U -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6616U
CN205266616U CN201521049081.0U CN201521049081U CN205266616U CN 205266616 U CN205266616 U CN 205266616U CN 201521049081 U CN201521049081 U CN 201521049081U CN 205266616 U CN205266616 U CN 205266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mal
pedal
module
chair
protective clo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490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菲
程涛
王全军
董延生
关勇彪
王和枚
韩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Priority to CN2015210490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6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6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661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包括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固定椅和保护衣,固定椅设在操作箱内,且操作箱配套设有对动物的反应行为进行测试的试验器材;固定椅包括椅座和椅背,保护衣的背部设有容纳体表留置管的保护盒,保护盒能够固定在椅背上,用于通过保护盒对保护衣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动物的固定,以通过试验器材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测试。通过本实用新型整套的试验系统可以全面地满足试验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简化了试验过程,从而降低试验成本;而且试验过程中只需通过固定动物的背部就能实现身体的固定,不限制四肢自由活动,能够更准确地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监测。

Description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人灵长类动物行为试验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人类近亲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猴具有较高的智商,是研究药物反应的理想动物模型。猴的行为学试验包括自主摄取食料行为、静脉自身给药行为等,即动物通过条件反射性行为获得食物或者静脉注射的成瘾性药物作为奖赏。而静脉注射均需要将管线从体表皮肤穿出,并留置在皮肤表面,以便连接输液泵或电刺激仪等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情况,留置的管线可能需要在动物身上长期留置,该过程一般在单独的操作箱内完成。
由于猴是具有较高智商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清醒时四肢非常灵活有力,因而在对猴进行试验时,一般会采用固定装置将猴固定,并对体表留置管线进行保护,以防止其将留置管线拉扯损毁或者咬烂,而且根据试验要求,动物需要保持清醒和四肢的活动度,以完成对动物反应行为的监测。目前采用的固定装置大多是猴固定椅,其具有保护体表留置装置的功能,是一种为动物体内埋置术后保护穿出皮肤体表留置部位不受破坏而将猴局部身体固定的类似椅子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将猴固定,第一种是将猴的四肢、腰部和颈部分别通过固定带固定在座椅上,使猴的活动受限以保护体表留置管线。但是此种固定椅对猴的颈部固定后可能妨碍其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反应从而影响试验效果,而且此种固定椅仅适用于短时间的一次性实验,因为长时间对猴的身体和四肢束缚容易导致焦虑,而且猴离开固定椅后,身上无任何管线保护措施,因此不适用于长期(如数天,甚至数月)的反复进行实验。另一种是先给猴穿上带有拉链的保护衣,保护衣上设有供管线引出的开口,然后再固定在座椅上,但是目前的保护衣穿着较为困难,拉链设计易夹住猴体毛,卡死,不利于反复使用;而且留置管出口小,当保护衣有小幅度挪动时即容易损坏体表留置管。
而且,上述的猴固定椅在放在操作箱内进行试验时,首先要对空间尺寸的配合进行考虑,还需要设计单独的紧固装置将座椅固定在操作箱内。而现有的操作箱一般依靠进口,价格昂贵,而且操作箱内的部分模块布局不太合理;另外,国外做试验的猴与国内试验用猴体型差别较大,难以适应目前试验的需求,因而需要研究一套适合对国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反应行为进行测试的试验系统,以方便试验中的各种需求,例如:固定动物、保护留置管线、给食料、静脉注射、动物在条件反射时的操作行为以及试验结果记录等,以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试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能够全面并方便地满足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中的各种操作需求,并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试验结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包括: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A、固定椅B和保护衣C,
所述固定椅B设在所述操作箱A内,且所述操作箱A配套设有对动物的反应行为进行测试的试验器材A.5;
所述固定椅B包括椅座B.1和椅背B.2,所述保护衣C的背部设有容纳体表留置管的保护盒C.2,所述保护盒C.2能够固定在所述椅背B.2上,用于通过所述保护盒C.2对所述保护衣C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所述动物的固定,以通过所述试验器材A.5对所述动物的行为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A还包括操作箱主体和隔板A.1,所述试验器材A.5包括信号刺激模块、反应记录模块A.7和奖赏模块,其中:
所述隔板A.1位于所述操作箱主体内部,并将所述操作箱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区A.2和后区A.3,所述前区A.2用于放置所述固定椅B;
所述信号刺激模块设在所述后区A.3,用于对所述动物进行外界刺激;
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设于所述后区A.3或所述操作箱A外,用于对所述动物的操作进行记录;
所述奖赏模块设于所述后区A.3或者所述操作箱A外,用于根据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对所述动物给予相应的奖赏。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A还包括踏板模块,所述踏板模块设于所述后区A.3或者所述操作箱A外,所述踏板模块与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动物对所述踏板模块的操作,并通过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记录所述动物的操作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盒A.13和踏板A.14,所述踏板盒A.13安装于所述后区A.3,所述踏板A.14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所述踏板盒A.13内,所述弹性机构能够实现所述踏板A.14的复位,所述踏板A.14部分露出所述踏板盒A.13,所述踏板A.14的露出部分位于所述前区A.2,以使所述动物能够按压。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A的顶部外侧设有安装平台A.12,所述踏板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A.12上,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盒A.13、踏板A.14、杠杆A.15、弹簧A.16和链条A.17,所述踏板A.14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所述踏板盒A.13内,所述弹性机构能够实现所述踏板A.14的复位,所述踏板A.14部分地露出所述踏板盒A.13,所述杠杆A.15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平台A.12上,另一端搭接在所述踏板A.14的露出部分,所述弹簧A.16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A.12和所述杠杆A.15的中部之间,所述链条A.17连接在所述弹簧A.16和所述杠杆A.15的中部的连接处,所述链条A.17穿过所述弹簧A.16并悬挂于所述前区A.2,以使所述动物能够拉拽。
进一步地,所述奖赏模块包括食料递送模块和/或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其中所述食料递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动物投递食物或者药物颗粒,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用于向所述动物的静脉注射液体药物,所述食料递送模块和/或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与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信号连接,以根据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对所述动物进行喂食或者自动给药。
进一步地,在所述操作箱A的前区A.2的一侧设有探出式食槽A.10,以方便所述动物抓取食物,所述食料递送模块与所述探出式食槽A.10相互配合,以将所述食物投入所述探出式食槽A.10内。
进一步地,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包括注射泵和推进机构,根据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能够控制所述推进机构向所述注射泵施加预设进给量。
进一步地,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还包括管线,所述管线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动物的体表皮肤内,另一端与所述注射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A的前区A.2还设有指示灯或喇叭,所述指示灯或喇叭与所述信号刺激模块电连接,以对所述动物进行光或声刺激。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A的前区A.2的箱壁上设有换气孔、照明灯A.8和摄像头A.9。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主体和所述隔板A.1均采用隔音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前区A.2的下部或两侧还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安装所述固定椅B,且与所述固定椅B相应位置的结构配合形成滑动结构,以使所述固定椅B能够拉出或推入所述前区A.2。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椅B包括:椅座B.1和椅背B.2,所述椅背B.2上设有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位于所述椅座B.1上方,能够与所述保护盒C.2相适配,用于通过所述保护盒C.2对所述保护衣C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所述动物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椅背B.2从顶端起开设所述孔状结构,还包括挡杆B.25,用于将所述保护盒C.2从所述椅背B.2的顶端推入所述孔状结构后,对所述保护盒C.2的上端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椅背B.2包括:固定板B.21和滑动板B.22,所述固定板B.21从顶端起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动板B.22嵌设在所述导向槽内并能沿所述导向槽上下滑动以实现对所述保护盒C.2固定位置的高度调整,所述孔状结构设在所述滑动板B.22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B.22从顶端起开设所述孔状结构,还包括挡杆B.25,用于将所述保护盒C.2从所述固定板B.21的顶端推入所述孔状结构后,对所述保护盒C.2的上端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椅B还包括保护杆B.24,所述保护杆B.24搭接在所述导向槽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椅B还包括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用于限制所述保护盒C.2沿所述固定椅B的前后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椅座B.1可上下滑动地设在所述椅背B.2的一侧以实现所述椅座B.1的高度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椅B还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杆B.4,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杆B.4的一端与所述椅座B.1的自由端连接,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椅背B.2上,所述椅座B.1、所述椅背B.2和所述第一加强杆B.4形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椅B还包括钢制中通管,所述钢制中通管设在所述椅背B.2后方的两侧,用于布置穿行的所述体表留置管。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衣C包括:保护衣本体C.1,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后背部开设有露出动物后背的孔以便于设置所述体表留置管,在所述孔的外侧设有所述保护盒C.2。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盒C.2设有可开启的后盖C.3。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衣本体C.1后背部内设有钢板C.12,所述孔设置在所述钢板C.12上,所述保护盒C.2与所述钢板C.1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衣C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左右两侧的包裹部,所述包裹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的粘条C.13。
进一步地,所述包裹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左侧的第一包裹部C.9和第二包裹部C.10,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右侧的第三包裹部C.8,所述第三包裹部C.8能够粘贴在所述第二包裹部C.10上,所述第一包裹部C.9能够粘贴在所述第三包裹部C.8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衣C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肩部两侧向前延伸的肩带C.6,在所述肩带C.6靠近所述保护衣本体C.1的一端内设有软质钢板C.5,所述肩带C.6远离所述保护衣本体C.1的另一端与所述包裹部粘接或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由前向后套穿的外套,用于套设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的外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通过在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内设置固定椅,在试验时可以给动物穿上配套的保护衣,该保护衣背部设有容纳体表留置管的保护盒,通过将保护盒固定在椅背上,就可以对保护衣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动物的固定,并通过操作箱中的各种试验器材对动物的反应行为进行测试。通过本实用新型整套的试验系统就可以较为全面地满足试验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简化了试验过程,从而能够降低试验成本;而且试验过程中只需通过固定动物的背部就能实现身体的固定,不限制四肢自由活动,能够更准确地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中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中踏板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的右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中隔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中动物固定椅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中保护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1-隔板;A.2-前区;A.3-后区;A.4-挡板;A.5-器材箱;A.6-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7-反应记录模块;A.8-照明灯;A.9-摄像头;A.10-探出式食槽;A.11-穿线孔;A.12-安装平台;A.13-踏板盒;A.14-踏板;A.15-杠杆;A.16-弹簧;A.17-链条;A.18-穿孔;A.19-排风扇;A.20-移动轮;A.21-滑轨;
B.1-椅座;B.2-椅背;B.21-固定板;B.22-滑动板;B.23-滑槽;B.24-保护杆;B.25-挡杆;B.26-第一蝴蝶螺丝;B.3-第二蝴蝶螺丝;B.4-第一加强杆;B.5-底板;B.6-滑动条;B.7-第二加强杆;
C.1-保护衣本体;C.2-保护盒;C.3-后盖;C.4-销孔;C.5-软质钢板;C.6-肩带;C.61-螺栓孔;C.7-螺栓;C.8-第三包裹部;C.9-第一包裹部;C.10-第二包裹部;C.12-钢板;C.13-粘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和“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究一套适合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反应行为进行测试的试验系统,以简化试验中的各种操作需求,并获得较为准确的试验结果,例如能够方便地对动物进行固定,保护体表留置管线,给食或静脉注射,固定猴、保护留置管线、给食、静脉注射、方便动物操作以及试验结果记录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包括:成套设置的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A、固定椅B和保护衣C,固定椅B设在操作箱A内,且操作箱A配套设有对动物的反应行为进行测试的试验器材A.5;固定椅B包括椅座B.1和椅背B.2,保护衣C的背部设有容纳体表留置管的保护盒C.2,保护盒C.2能够固定在椅背B.2上,用于通过保护盒C.2对保护衣C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动物的固定,以通过试验器材A.5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测试。其中,动物在试验时处于清醒状态,动物可以优先选择非人灵长类动物,例如猴子或者猩猩等,不同种类的猴子如恒河猴、石蟹猴或者猕猴等都可以使用此种试验系统。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试验系统,需要在试验时可以给动物穿上配套的保护衣,并通过背部的保护盒对体表留置管进行保护,然后使动物蹲坐在椅座上,同时将保护盒固定在椅背上,这样就限制了动物身体的运动,不容易使动物产生太强的焦虑感,而且动物离开固定椅后,也可对体表留置管进行保护,因而适合于长期反复进行试验。通过固定保护盒,就可以对保护衣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动物的固定,并通过操作箱中的各种试验器材对动物的反应行为进行测试。通过此种试验系统就可以较为全面地满足试验过程中的各种需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各个单独的部分进行选型、匹配接口、连接所带来的麻烦,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试验过程,从而能够降低试验成本;而且试验过程中只需通过固定动物的背部就能实现身体的固定,不限制动物四肢的自由活动,能够更准确地对动物的反应和行为进行监测。
下面将对试验系统中的三个主要部分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给出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首先,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A是整个试验系统的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的操作箱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5所示的各个视图,操作箱A包括操作箱主体、隔板A.1和试验器材A.5,试验器材A.5包括信号刺激模块、反应记录模块A.7和奖赏模块,其中:隔板A.1位于操作箱主体内部,并将操作箱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区A.2和后区A.3,前区A.2用于放置固定椅B;信号刺激模块设在后区A.3,用于对动物进行外界刺激;反应记录模块A.7设于后区A.3或操作箱A外,用于对动物的操作进行记录;奖赏模块设于后区A.3或者操作箱A外,用于根据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对动物给予相应的奖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板A.1,将操作箱A的内部空间分为前区A.2和后区A.3,其中前区A.2用于放置动物,而其它试验器材A.5,比如信号刺激模块、反应记录模块A.7和奖赏模块可以放置在后区A.3或者操作箱A外,这样利用隔板A.1将动物与试验用器材分隔开来,使布局更加合理,可以避免动物抓碰或者损坏试验用器材,避免相关的连接线路被动物拽断,影响试验的正常进行。
为了对动物的条件反射性行为进行检测和记录,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A还包括踏板模块,踏板模块设于后区A.3或者操作箱A外,踏板模块与反应记录模块A.7信号连接,用于接收动物对踏板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反应记录模块A.7记录动物的操作数据。
踏板模块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可以让动物踩踏踏板,然后记录踏板被按下的次数;也可以选择更加符合动物的生活和动作习性的方式,让动物拉拽链条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踏板模块包括踏板盒A.13和踏板A.14,踏板盒A.13安装于后区A.3,踏板A.14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踏板盒A.13内,弹性机构能够实现踏板A.14的复位,踏板A.14部分露出踏板盒A.13,踏板A.14的露出部分位于前区A.2,以使动物能够按压。
该实施例中的踏板模块可以将踏板盒A.13布置在后区A.3内,只要踏板A.14部分地露出前区A.2,以使动物能够对踏板A.14进行按压即可;当然也可以将踏板盒A.13布置在操作箱A外,但这需要再设计相关的联动结构,以使得动物在前区A.2按压踏板A.14,位于操作箱A外的踏板盒A.13仍然能够感应到踏板A.14被按压的次数,并通过反应记录模块A.7进行记录。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操作箱A的顶部外侧设有安装平台A.12,踏板模块设置于安装平台A.12上,踏板模块包括踏板盒A.13、踏板A.14、杠杆A.15、弹簧A.16和链条A.17,踏板A.14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踏板盒A.13内,弹性机构能够实现踏板A.14的复位,踏板A.14部分地露出踏板盒A.13,杠杆A.15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平台A.12上,另一端搭接在踏板A.14的露出部分,弹簧A.16设置于安装平台A.12和杠杆A.15的中部之间,链条A.17连接在弹簧A.16和杠杆A.15的中部的连接处,链条A.17穿过弹簧A.16并悬挂于前区A.2,以使动物能够拉拽。穿孔A.18设在弹簧A.16的端部,也可供动物拉拽,或者可将链条A.17穿过穿孔A.18进行固定。
该实施例中,当动物在前区A.2内向下拉拽链条A.17时,与链条A.17连接的杠杆A.15被拉动,由于杠杆A.15的一端与踏板A.14的露出部分相互搭接,因此踏板A.14被联动地按下,反应记录模块A.7即记录一次数据。另外,由于弹簧A.16被压缩,当动物离开链条A.17后,杠杆A.15在弹簧A.16的作用下回弹,踏板A.14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复位。
这种通过让动物拉拽链条来记录其行为特性的结构更加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来说,它们对于链条有着更加敏感的操作本能,因此这种结构更加具有普适性。另外,踏板模块可以设置两个,以使动物通过按压左侧踏板或者右侧踏板、左侧链条或者右侧链条均可被反应记录模块A.7记录。
奖赏模块包括食料递送模块和/或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其中食料递送模块用于向动物投递食物或者药物颗粒,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用于向动物的静脉注射液体药物,食料递送模块和/或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与反应记录模块A.7信号连接,以根据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对动物进行喂食或者自动给药。
其中,食料递送模块可以布置于后区A.3内,也可以布置在操作箱A外。食料递送模块可以向动物投递食物、药片或者药物颗粒等。在所述前区A.2一侧设有探出式食槽A.10,以方便所述动物抓取食物,所述食料递送模块与所述探出式食槽A.10相互配合,以将所述食物投入所述探出式食槽A.10内。食料递送模块内可以设置喂食通道,该喂食通道与探出式食槽A.10配合,喂食通道可以直接与探出式食槽A.10连接,当食料递送模块接收到喂食指令时,食料递送模块即释放食物,食物通过喂食通道进入探出式食槽A.10内;当然,喂食通道也可以不与探出式食槽A.10直接连接,而是位于探出式食槽A.10的上方,当食料递送模块释放食物时,食物能够正好掉落至探出式食槽A.10内。相比于现有的嵌入式食槽,上述实施例中的探出式食槽A.10更加有利于动物进行抓取食物。
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包括注射泵和推进机构,根据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能够控制推进机构向注射泵施加预设进给量。其中推进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机等。
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可以设置于后区A.3内,也可以设置于操作箱A外,比如可以设置在操作箱A顶部外侧的安装平台A.12上,这样有利于随时观察注射泵的给药情况。
为了实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与动物之间更好地连接,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还包括管线,管线的一端穿设在动物的体表皮肤内,另一端与注射泵连接。一般做试验用的动物,比如猴子,是具有较高智商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其四肢较为灵活,如果不对管线加以保护,很容易被猴子损毁,因此对猴进行固定后,可将管线的一端穿设在猴子体表皮肤,然后将管线从猴子后侧腰部穿出,还可以给猴穿上特制的保护衣C,以固定和保护管线,最后用弹性软钢管与注射泵连接,即实现了管线与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的连接。为了防止猴在试验的过程中损坏穿行的管线,可以在椅背B.2的后方的两侧设置钢制中通管,用于布置穿行的留置管,防止猴爪将管线抓坏。
另外,所述前区A.2还可以设有指示灯或喇叭,指示灯或喇叭与信号刺激模块电连接,以对所述动物进行光或声刺激。
试验用的动物作为一种活体,需要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需要创造尽可能舒适的生活条件,比如可以在前区A.2的箱壁上设置换气孔、照明灯A.8和摄像头A.9,其中换气孔用于给动物所处的前区A.2通风换气,照明灯A.8用于给动物提供照明,摄像头A.9可以用来记录动物的行为动作。
如图1所示,前区A.2还设有穿线孔A.11,便于动物身上的管线与后区A.3内相关试验器材A.5之间的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操作箱A的前区2还可以设置排风扇A.19,以加速前区A.2内的空气交换;操作箱A的底部可以设置移动轮A.20,方便操作箱A的移动。
如图5所示,在隔板A.1的中央可以设置空洞,然后用挡板A.4部分地挡住该空洞,该挡板A.4位于前区A.2的一侧可以安装指示灯或者喇叭等器材,挡板A.4位于后区A.3的一侧可以安装各种试验器材A.5,试验器材A.5可以包括信号刺激模块、反应记录模块A.7和奖赏模块等。挡板A.4可采用不锈钢板制成,强度更大,避免由于动物的抓取而损坏。
为了避免动物受到外界噪音的干扰或者避免动物给外界环境造成噪音污染,操作箱主体和隔板A.1均采用隔音材料。
从图1看,该操作箱A的前后两面均为双开门设计,相比于单侧开门,双开门的设计使开门动作更加便捷,占用空间小,视野范围广。
优选地,隔板A.1与前门平行,距离后门约三分之一长度,前区较大,用于放置固定椅B和动物,后区较小,放置试验器材A.5等。
通过上述给出的多个对本实用新型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的实施例,可以看到此种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可以节省昂贵的进口费用;布局合理;更加符合国内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大小;通过动物抓取链条的动作而产生奖赏效应的操作,更符合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活和动作习性,有助于更快的训练养成试验操作习惯。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箱A可以与固定椅B配合使用,在试验时固定椅B需要放入操作箱A中,为了方便将固定椅沿图6中箭头D所示方向拉出以将动物固定,再推进操作箱A以便进行数据采集或行为测试,同时也方便取出进行清洁整理,在前区A.2的下部或两侧还设有卡合部,卡合部用于安装固定椅B,且与固定椅B相应位置的结构配合形成滑动结构,以使固定椅B能够拉出或推入前区A.2。
对于一种具体的结构,如图1和图6所示,在固定椅B下方底板B.5的两侧设置凸出的滑动条B.6,将该滑动条B.6卡入操作箱A前区A.2下部两侧的滑轨A.21,就能通过滑动条B.6在滑轨A.21内运动以实现固定椅B沿着操作箱A的深度方向滑动,滑动条B.6上设有一系列插孔,可以与操作箱A底部两侧的插孔配合,根据动物体型大小,调节固定椅在前区A.2里与隔板A.1之间的前后距离,在调整完毕后,可以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椅B紧固,以使固定椅B更加稳固。在其它结构形式中,还可在底板B.5的两侧设置导轨或滚轮,在操作箱A中设置滑轨A.21,或者将底板B.5和操作箱A中对应的结构对调设置。
在描述了操作箱A与固定椅B的配合部分的连接结构之后,下面将给出固定椅B可以采用的实施例。此种固定椅B需要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衣C配套使用,如图7所示,保护衣C的背部中央设有保护盒C.2,在试验时,需要将保护衣C包裹在动物的身体上,在调整到松紧合适的位置用粘条C.13固定牢固,再将肩带C.6绕过动物的肩部通过粘条C.13固定,这时保护盒C.2位于动物的背部,动物体表的留置管从保护盒C.2内穿出以进行保护。
与该保护衣C相配合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固定椅B包括:椅座B.1和椅背B.2,椅背B.2垂直于底板B.5设置,椅座B.1固定在椅背B.2的中部或者中下部区域。而且椅背B.2上设有孔状结构,孔状结构位于椅座B.1上方,能够与保护盒C.2相适配,用于通过保护盒C.2对保护衣C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动物的固定。其中,孔状结构与保护盒C.2的形状相适应,需要满足保护盒C.2在孔状结构内不发生旋转,优选地,保护盒C.2为方盒,相应地孔状结构为方孔,这种配合形状制作简单,而且保护盒C.2不会在孔状结构内发生旋转,从而对保护衣C稳定可靠地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椅,通过在椅背B.2上设置孔状结构,在试验时可以将保护衣C背部的保护盒C.2固定在该孔状结构内,从而通过保护盒C.2对保护衣C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动物的固定,避免动物身体灵活转动而导致留置管打结或损坏。此种固定椅B能够方便地对动物的身体进行固定,以对体表的留置管进行保护而不被破坏,但是不限制颈部和四肢的自由活动,而且固定椅B为开放空间,空间开阔使动物的压迫感较小,可以避免动物长期被束缚而引起焦虑或者妨碍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从而提高试验中对动物的反应行为监测的准确性,以获得更真实的试验结果。
在一个操作较为方便的实施例中,椅背B.2从顶端起开设孔状结构,还包括挡杆B.25,用于将保护盒C.2从椅背B.2的顶端推入孔状结构后,对保护盒C.2的上端进行限位。该实施例不需要将保护盒C.2完全对准孔状结构后再插入,只需从椅背B.2上端的开口处装入保护盒C.2,再将挡杆B.25进行固定,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灵活性极高,要将其准确地定位在某个位置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本实施例的安装方式仅需要实现左右方向的对准,因而使得安装更为便捷。对于该实施例,需要将保护盒C.2设计为上下等宽或者上宽下窄的形状,才能从上方顺利地将保护盒C.2从椅背B.2的上端开口处推入孔状结构中。
目前现有技术中一些用于固定猴的座椅一般不具备高度调节功能,只能适用于特定范围体重的猴,对于体型偏大或者偏小的猴均需要重新设计猴固定椅。对于另外一些进口的猴固定椅,只能适用于1~2kg重的小型猴,不适合国内试验用猴的体型大小,国内试验用猴为恒河猴或者石蟹猴,体重一般至少3~5kg,恒河猴成年体重可增至8~9kg。
因而为了适应不同体型大小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将固定椅B设计为高度可调的形式,如图6所示,椅背B.2包括:固定板B.21和滑动板B.22,固定板B.21从顶端起设有导向槽,整体呈“凹”形结构,滑动板B.22嵌设在导向槽内并能沿导向槽上下滑动以实现对保护盒C.2固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孔状结构设在滑动板B.22上。
优选地,滑动板B.22从顶端起开设孔状结构,还包括挡杆B.25,用于将保护盒C.2从固定板B.21的顶端推入孔状结构后,对保护盒C.2的上端进行限位。
为了实现滑动板B.22在固定板B.21上的位置调整,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可以在滑动板B.22的两侧设计滑槽B.23,并将固定板B.21中导向槽的两个侧边嵌入滑槽B.23内,以实现滑动板B.22能够沿着固定板B.21平稳调节。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也可以在固定板B.21上设置滑槽,而将滑动板B.22嵌设在滑槽中。进一步地,在调整到位后,需要将滑动板B.22可靠地固定在固定板B.21上,例如,可以在滑动板B.22和固定板B.2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一系列离散的孔,在高度调整到位后通过紧固件穿设相应的孔组进行固定;还可以在滑动板B.22或固定板B.21上设置长孔以进行连续调节,并通过第一蝴蝶螺丝B.26进行固定,采用蝴蝶螺丝在拧紧和松开时操作较为便捷,可进行手动调整,无需配合其它辅助工具。
优选地,对于在椅背B.2上开设孔状结构或者导向槽的实施例,还可设置保护杆B.24,在将猴固定好后,将保护杆B.24搭接在导向槽的上端,这样可以防止猴在活动过程中被椅背B.2上端的尖锐部伤害。
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分别实现了对保护盒C.2沿固定椅B的宽度和高度方向进行固定,进一步地,还可设置紧固部件,紧固部件用于限制保护盒C.2沿固定椅B的前后方向运动。在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中,如图7所示,在保护盒C.2上沿水平方向开设上下两个平行的销孔C.4,同时在滑动板B.22的侧面与销孔C.4相应的位置也开设孔,当保护盒C.2完全嵌入到孔状结构中时,用L形销钉插入以限制保护盒C.2沿固定椅B的前后方向运动,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紧固件进行限位,这样保护盒C.2沿任意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均被限制,从而能够可靠地对保护衣C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动物的可靠固定,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采用腰洞固定方式的固定椅,使猴的活动度大,容易因转动过度而损坏连接猴身体的管线。
在固定椅B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椅座B.1可上下滑动地设在椅背B.2的一侧以实现椅座B.1的高度调整。该实施例可以使固定椅B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体型的猴,可与滑动板B.22的调整配合使用,滑动板B.22的上下移动可以实现对保护盒C.2固定位置的调整,而椅座B.1的上下移动可实现对猴蹲坐高度的调整,例如,对于体型较小的猴,在试验时为了够到操作箱A顶部的链条A.17,就需要将椅座B.1调高。其中,椅座B.1可以设计为平板结构,也可以通过若干钢管焊接形成平台。优选地,为了防止固定椅B因强度不足而被成年猴的剧烈活动损坏,整个固定椅都B可用钢材料制成,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具体地,通过钢管焊接构建整个固定椅B的框架结构,包括固定板B.21、B.椅座21和底板B.5,滑动板B.22采用钢板。
为了进一步增加固定椅B的强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椅B还可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杆B.4,每个第一加强杆B.4的一端与椅座B.1的自由端连接,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连接在椅背B.2上,椅座B.1、椅背B.2和第一加强杆B.4形成三角形结构。为了确保椅座B.1在位置调整后能够可靠地固定,可在椅座B.1两端和两个第一加强杆4与椅背B.2的连接处设置第二蝴蝶螺丝B.3,在调整到位后将第二蝴蝶螺丝B.3旋紧。进一步地,还可设置两个第二加强杆B.7,每个第二加强杆B.7的一端与底板B.5的自由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椅背B.2上,从而使底板B.5、椅背B.2和第二加强杆B.7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增加固定椅的抗变形能力。
另外,在固定椅B的底部还可设置抽拉式托盘,用于接取试验过程中动物的排泄物或者其它污物,以便方便打扫清理,保持整洁。
接下来将对本实用新型试验系统中的保护衣C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7所示的保护衣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衣C包括:保护衣本体C.1,在保护衣本体C.1后背部开设有露出动物后背的孔以便于设置体表留置管,在孔的外侧设有保护盒C.2。
由于后背是动物最难以触摸到的地方,通过在保护衣本体的后背部开设有露出动物后背的孔来设置体表留置管,使得动物无法触及到位于后背的体表留置管,而在孔的外侧设有容纳体表留置管的保护盒C.2作为体表留置管的出口,体表留置管能够容纳在保护盒C.2内,即使动物有小幅度挪动时体表留置管仍能保持不受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固定保护盒C.2来固定动物,相较于将动物的四肢进行固定的方式,动物的情绪波动较小,动物更能自主地通过四肢活动来表达其反应情况,获得的试验值更能接近真实值,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优选地,保护盒C.2为可开启的结构,例如保护盒C.2设有可开启的后盖C.3,在打开后盖C.3后可以便于调整或拆卸体表留置管等其他线路,保护盒C.2内的体表留置管可以与外部输液器管连接,不必使用铁管及万向旋转组件,节约成本。在保护盒C.2上可以设置螺栓C.7来保证后盖C.3固定设置在保护盒C.2上来保护保护盒C.2内的体表留置管。
作为一个更优的实施例,保护衣本体C.1后背部内设有钢板C.12,孔设置在钢板C.12上,保护盒C.2与钢板C.12固定连接,通过在保护衣本体C.1后背部内设钢板C.12,动物的后背能够平贴在钢板上,便于从设置在钢板C.12上孔的位置处设置体表留置管进行试验。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保护衣C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保护衣本体C.1左右两侧的包裹部,包裹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的粘条C.13。如图7所示,将保护衣C设计成类似马甲状的结构形式,以便于动物穿着,保护衣C前部为左右片式,采用水平设置的多道粘条C.13粘贴,可根据动物形体大小任意调整保护衣C包裹的松紧程度,以保证保护衣C贴身固定,具有较高的可调性,而且不存在拉链导致的体毛阻塞的问题,为动物提供了舒适的试验环境。
更加具体地,包裹部包括设在保护衣本体C.1左侧的第一包裹部C.9和第二包裹部C.10,以及设在保护衣本体C.1右侧的第三包裹部C.8,第三包裹部C.8能够粘贴在第二包裹部C.10上,第一包裹部C.9能够粘贴在第三包裹部C.8上,通过设置三层依次左右粘贴的包裹部,粘贴更牢固,提高动物撕开包裹部的难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当然,还可以设置更多层左右依次粘贴的结构获得更好的固定性能。
作为对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保护衣C还可包括在保护衣本体C.1肩部两侧向前延伸的肩带C.6,在肩带C.6靠近保护衣本体C.1的一端内设有软质钢板C.5,肩带C.6远离保护衣本体C.1的另一端与包裹部粘接,或通过设置螺栓孔C.61与第一包裹部9设置的螺栓孔C.91配合实现螺栓连接,肩带C.6的设置能够使保护衣C更牢靠地包裹动物,而软质钢板C.5能够防止动物咬断肩带C.6,降低被破坏的可能性。
作为对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再一步改进,保护衣C还可由前向后套穿的外套,也可叫作反穿衣,用于套设在保护衣本体C.1的外侧,外套由前向后套设在保护衣本体C.1外侧,在后背处相连接,动物无法触及到后背来解开外套,进一步加大动物撕开包裹部的难度,更进一步提高保护衣的紧固可靠性。
对于实际中采用的一个试验系统,操作箱A的最大外廓尺寸(长×宽×高)为74×84×124cm,操作空间大,防止动物因空间狭小引起其情绪焦虑紧张而影响试验结果。安装在操作箱A中的固定椅B的最大外廓尺寸(长×宽×高)为55×30×73cm,实际猴活动的空间大于该尺寸。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A)、固定椅(B)和保护衣(C),
所述固定椅(B)设在所述操作箱(A)内,且所述操作箱(A)配套设有对动物的反应行为进行测试的试验器材(A.5);
所述固定椅(B)包括椅座(B.1)和椅背(B.2),所述保护衣(C)的背部设有容纳体表留置管的保护盒(C.2),所述保护盒(C.2)能够固定在所述椅背(B.2)上,用于通过所述保护盒(C.2)对所述保护衣(C)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所述动物的固定,以通过所述试验器材(A.5)对所述动物的行为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箱(A)还包括操作箱主体和隔板(A.1),所述试验器材(A.5)包括信号刺激模块、反应记录模块(A.7)和奖赏模块,其中:
所述隔板(A.1)位于所述操作箱主体内部,并将所述操作箱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区(A.2)和后区(A.3),所述前区(A.2)用于放置所述固定椅(B);
所述信号刺激模块设在所述后区(A.3),用于对所述动物进行外界刺激;
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设于所述后区(A.3)或所述操作箱(A)外,用于对所述动物的操作进行记录;
所述奖赏模块设于所述后区(A.3)或者所述操作箱(A)外,用于根据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对所述动物给予相应的奖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箱(A)还包括踏板模块,所述踏板模块设于所述后区(A.3)或者所述操作箱(A)外,所述踏板模块与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动物对所述踏板模块的操作,并通过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记录所述动物的操作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盒(A.13)和踏板(A.14),所述踏板盒(A.13)安装于所述后区(A.3),所述踏板(A.14)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所述踏板盒(A.13)内,所述弹性机构能够实现所述踏板(A.14)的复位,所述踏板(A.14)部分露出所述踏板盒(A.13),所述踏板(A.14)的露出部分位于所述前区(A.2),以使所述动物能够按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箱(A)的顶部外侧设有安装平台(A.12),所述踏板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A.12)上,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盒(A.13)、踏板(A.14)、杠杆(A.15)、弹簧(A.16)和链条(A.17),所述踏板(A.14)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所述踏板盒(A.13)内,所述弹性机构能够实现所述踏板(A.14)的复位,所述踏板(A.14)部分地露出所述踏板盒(A.13),所述杠杆(A.15)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平台(A.12)上,另一端搭接在所述踏板(A.14)的露出部分,所述弹簧(A.16)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A.12)和所述杠杆(A.15)的中部之间,所述链条(A.17)连接在所述弹簧(A.16)和所述杠杆(A.15)的中部的连接处,所述链条(A.17)穿过所述弹簧(A.16)并悬挂于所述前区(A.2),以使所述动物能够拉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奖赏模块包括食料递送模块和/或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其中所述食料递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动物投递食物或者药物颗粒,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用于向所述动物的静脉注射液体药物,所述食料递送模块和/或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与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信号连接,以根据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对所述动物进行喂食或者自动给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包括注射泵和推进机构,根据所述反应记录模块(A.7)所记录的操作数据,所述静脉注射自动给药模块(A.6)能够控制所述推进机构向所述注射泵施加预设进给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箱(A)的前区(A.2)还设有指示灯或喇叭,所述指示灯或喇叭与所述信号刺激模块电连接,以对所述动物进行光或声刺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区(A.2)的下部或两侧还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安装所述固定椅(B),且与所述固定椅(B)相应位置的结构配合形成滑动结构,以使所述固定椅(B)能够拉出或推入所述前区(A.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B.2)上设有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位于所述椅座(B.1)上方,能够与所述保护盒(C.2)相适配,用于通过所述保护盒(C.2)对所述保护衣(C)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所述动物的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B.2)从顶端起开设所述孔状结构,还包括挡杆(B.25),用于将所述保护盒(C.2)从所述椅背(B.2)的顶端推入所述孔状结构后,对所述保护盒(C.2)的上端进行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11任一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椅(B)还包括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用于限制所述保护盒(C.2)沿所述固定椅(B)的前后方向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11任一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B.1)可上下滑动地设在所述椅背(B.2)的一侧以实现所述椅座(B.1)的高度调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椅(B)还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杆(B.4),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杆(B.4)的一端与所述椅座(B.1)的自由端连接,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椅背(B.2)上,所述椅座(B.1)、所述椅背(B.2)和所述第一加强杆(B.4)形成三角形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衣(C)包括:保护衣本体(C.1),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后背部开设有露出动物后背的孔以便于设置所述体表留置管,在所述孔的外侧设有所述保护盒(C.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衣本体(C.1)后背部内设有钢板(C.12),所述孔设置在所述钢板(C.12)上,所述保护盒(C.2)与所述钢板(C.12)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衣(C)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左右两侧的包裹部,所述包裹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的粘条(C.1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左侧的第一包裹部(C.9)和第二包裹部(C.10),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右侧的第三包裹部(C.8),所述第三包裹部(C.8)能够粘贴在所述第二包裹部(C.10)上,所述第一包裹部(C.9)能够粘贴在所述第三包裹部(C.8)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衣(C)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肩部两侧向前延伸的肩带(C.6),在所述肩带(C.6)靠近所述保护衣本体(C.1)的一端内设有软质钢板(C.5),所述肩带(C.6)远离所述保护衣本体(C.1)的另一端与所述包裹部粘接或螺栓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前向后套穿的外套,用于套设在所述保护衣本体(C.1)的外侧。
CN201521049081.0U 2015-12-16 2015-12-16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66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9081.0U CN205266616U (zh) 2015-12-16 2015-12-16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9081.0U CN205266616U (zh) 2015-12-16 2015-12-16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6616U true CN205266616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5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49081.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66616U (zh) 2015-12-16 2015-12-16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66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933A (zh) * 2015-12-16 2016-03-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CN114403018A (zh) * 2021-12-31 2022-04-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应激实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933A (zh) * 2015-12-16 2016-03-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CN114403018A (zh) * 2021-12-31 2022-04-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应激实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66616U (zh)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CA2796450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reducing ruminant methane production
EP2709442B1 (en) Vaccine and health-related applications for ruminant breath monitoring system
CN105393933B (zh) 非人灵长类动物反应行为试验系统
JP2008531058A (ja) 動物による餌の摂取をモニタするための装置とシステム
KR101635577B1 (ko) 가축 몰이용 프리 펜스
CN205266575U (zh) 非人灵长类动物自身给药系统操作箱
EP1665928B1 (en) Device comprising a disposable bag for the collection of animal excrement
US20230404039A1 (en) Gas monitoring device
Petrov et al. Dynorphin A (1–13) and responsiveness of the newborn rat to a surrogate nipple: Immediat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and reinforcement effects in conditioning
US9021991B2 (en) Windowed muzzle system
CN205124679U (zh) 动物睡眠剥夺装置
JPH1175598A (ja) サル用飼育ケージ及びサル捕獲具
US10172326B1 (en) Cat muzzle with a jugular furrow access system
US5894815A (en) Boredom-reducing feeding device for caged animals
US20070156070A1 (en) IV Compatible limb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WO201206518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rtable fluid delivery for animals
CN214801724U (zh) 一种简便的增殖放流槽
JP2012044870A (ja) 播種器具
JP2015057981A (ja) 野生動物捕獲システム
CN210642048U (zh) 一种适用于柑橘木虱饲养的养虫笼
JP6003962B2 (ja) 動物用の生体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DE2416829C3 (d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Signalisierung des Geburtsbeginns bei Tieren
CN210445306U (zh) 动物接尿器
CN213269247U (zh) 一种基于农村养殖的防护围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