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4409U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64409U CN205264409U CN201521065859.7U CN201521065859U CN205264409U CN 205264409 U CN205264409 U CN 205264409U CN 201521065859 U CN201521065859 U CN 201521065859U CN 205264409 U CN205264409 U CN 2052644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mi
- layer
- stranded
- metal monofilament
- condu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其结构为:线芯外包裹第一半导电层,第一半导电层外包裹外绝缘层,外绝缘层外包裹第二半导电层,第二半导电层外包裹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外包裹外护套;所述线芯是由两种导体绞合构成,这两种导体分别为裸导体和绝缘导体;所述裸导体由多根金属单丝绞合构成;所述绝缘导体为多根金属单丝绞合后外包内绝缘层构成;线芯中填充有填充料。本电缆的本线缆耐高压、柔软和轻便特性均能满足工业和医疗X光机用以及CT机中相关电缆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方案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压直流电缆。
背景技术
在X光机(工业&医疗)&CT机中,高压发生器和X射线球管是分开设置的,两者之间通过两条特质额度多芯耐高压导线连接在一起,一般称之为HV。
CABLE。它的作用是将高压发生器产生的直流高压送到X射线球管的两端,并把灯丝加热电压送到X射线球管的灯丝。该线缆的要求是耐高压、柔软和轻便,目前没有特别适用的产品,多是采用其它类型线缆替代使用,其适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高压直流电缆要求具有极其有益的屏蔽性能,在中产运行时不会对周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同时该电缆要具有非常优异的柔软特性,方便日常使用。为了实现本电缆的这些性能要求,本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其结构为:线芯外包裹第一半导电层,第一半导电层外包裹外绝缘层,外绝缘层外包裹第二半导电层,第二半导电层外包裹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外包裹外护套;所述线芯是由两种导体绞合构成,这两种导体分别为裸导体和绝缘导体;所述裸导体由多根金属单丝绞合构成;所述绝缘导体为多根金属单丝绞合后外包内绝缘层构成;线芯中填充有填充料。
所述外绝缘料是乙丙橡胶绝缘料。
所述裸导体中,各根金属单丝自内而外分为多层,每层金属单丝中的相邻两根金属单丝相互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中,内、外层金属单丝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的绞合方向相反;外层金属单丝层绞合节径比不大于导体外径的15倍,以确保电缆的柔软性。
所述绝缘导体中,各根金属单丝自内而外分为多层,每层金属单丝中的相邻两根金属单丝相互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中,内、外层金属单丝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的绞合方向相反;外层金属单丝层绞合节径比不大于导体外径的15倍,以确保电缆的柔软性。
内绝缘层为挤包在绞合后的金属单丝外;
绝缘导体和裸导体中,中心层为1根或多根相同直径的金属单丝绞合而成。优选中心层为2~5根相同直径的金属单丝绞合而成。
所述填充料为棉线。所述内绝缘层的绝缘料为氟塑料(要求通过UL认证);内绝缘层厚度为0.3mm~0.35mm(可通过3.5kV/5min浸水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所述线芯中绞合导体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导体外径。
所述第一和第二半导电层都是绕包半导电带或挤包半导电料。
若采用半导电带绕包,则半导电带为玻璃布基带上压胶半导电材料(特多龙或尼龙)的结构。第一和第二半导电层都是绕包半导电带,绕包的平均搭盖率不小于15%,最小搭盖率不小于5%,保证电缆在弯曲时不会产生半导电带漏包的情况。
以半导电尼龙带为例,在使用前应进行烘干,烘干温度(50~60)℃,烘干时间不少于24h。烘干待冷至常温后及时扎紧袋口、密封,同时烘干过的半导电带应在12h使用完,对于生产过程中未使用完并且已开封的环保型半导电尼龙带应及时进行密封保存。环保型半导电尼龙带缆芯应在绕包完成后72h内转入下道工序进行生产。(绕包带接头必须用环保型半导电胶水进行粘接,不允许用胶带或502胶水及其他胶水进行粘接)。
(所述半导电层的指标为:表面电阻≤1×103Ω,抗张强度≥100N/10mm,断裂伸长率≥20%)。
所述编织层的编织丝为直径0.12mm的镀锡铜丝,编织密度不小于90%(优选94%)。
镀锡铜丝并线应放线张力调整均匀,不得有松紧不匀现象,排线应紧实、无交叉、压线、堆线及乱线现象。单根镀锡铜线接头采用冷焊或银焊,焊接点应光滑、无毛刺、扭结并牢固。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断根、断股引起的毛头必须修理到根部。同时所有接头都需要每1米允许更换金属线锭1次。同一位置不允许出现两处修理,每处修理地方应至少间隔1米。编织接头朝外,不允许接头朝内,刺伤绝缘。
所述外护套的材料为采用雾面柔软型PVC护套料;护套厚度为1.20mm。
本高压直流电缆,在导体上都包覆有高电压性能塑料作为内绝缘层组成绝缘线芯,多根绝缘线芯及裸导体采用合理的电缆结构绞合成缆,并用棉线进行填充,在成缆层外绕包半导电层组成缆芯,缆芯外采用柔软型橡皮绝缘材料做外绝缘层,绝缘层外绕包半导电层,半导电从外进行编织,在编织缆芯外包覆有塑料外护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绝缘导体1、内绝缘层2、填充3、裸导体4、第一半导电层5、外绝缘层6、第二半导电层7、编织层8、外护套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例中,
一种压直流电缆的结构为:线芯外包裹第一半导电层,第一半导电层外包裹外绝缘层,外绝缘层外包裹第二半导电层,第二半导电层外包裹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外包裹外护套;所述线芯是由两种导体绞合构成,这两种导体分别为裸导体和绝缘导体;所述裸导体由多根金属单丝绞合构成;所述绝缘导体为多根金属单丝绞合后外包内绝缘层构成;线芯中填充有填充料。
所述外绝缘料是乙丙橡胶绝缘料,其配方(质量份数)为:
乙丙橡胶——100份;氧化锌——5份;硅油——1份;防老剂(TMD,2,2,4-三甲基-1,2-二氧化喹啉聚合体)——1份;陶土(煅烧)——65份;DCP(过氧化二异丙苯)——3.3份。
所述裸导体中,各根金属单丝自内而外分为多层,每层金属单丝中的相邻两根金属单丝相互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中,内、外层金属单丝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的绞合方向相反;外层金属单丝层绞合节径比不大于导体外径的15倍。本例中金属单丝为1.25mm2/根×50根。
所述绝缘导体中,各根金属单丝自内而外分为多层,每层金属单丝中的相邻两根金属单丝相互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中,内、外层金属单丝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的绞合方向相反;外层金属单丝层绞合节径比不大于导体外径的15倍。内绝缘层为挤包在绞合后的金属单丝外。本例中金属单丝为1.8mm2/根×19根。
绝缘导体和裸导体中,中心层为1根或多根(本例为2~5根)相同直径的金属单丝绞合而成。填充料为棉线。
内绝缘层的绝缘料为氟塑料(要求通过UL认证);内绝缘层厚度为0.3mm~0.35mm(需通过3.5kV/5min浸水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所述线芯中绞合导体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导体外径。
所述第一和第二半导电层都是绕包半导电带或挤包半导电料;(所述半导电层的要求为:表面电阻≤1×103Ω,抗张强度≥100N/10mm,断裂伸长率≥20%)。
所述编织层的编织丝为直径0.12mm的镀锡铜丝,编织密度不小于90%(本例优选94%)。
所述外护套的材料为采用雾面柔软型PVC护套料(无特殊要求);本例中护套厚度为1.20mm。
缆芯:所有导体(包括绝缘导体及裸导体)的金属单线均采用正规绞合,即用同一直径的单线,按同心圆的方式,一层一层的有规则绞合,每一层的绞向相反,再它们的上面再绞合一层或几层单线。填充采用棉线进行填充,由多根棉线进行绞合,在弯曲的过程中可以确保棉线有较好的张弛性,保证电缆弯曲的柔软性。
内绝缘材料选择:绝缘选用电性能机械性能优异的塑料绝缘材料。内绝缘材料为氟塑料材料,通过UL认证。该氟塑料绝缘层厚度可以为0.3mm,通过3.5kV/5min浸水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外绝缘材料:保证电缆的柔软性及能承受高电压直流的特性。
专有的结构设计:电缆需保证局部放电性能,设计专有的电缆结构,即外绝缘内外均采用半导电带进行绕包(或挤包半导电层),均化电场,避免局部场强集中,造成放电,甚至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击穿。采用半导电带的话,则半导电带采用玻璃布基带,后进行半导电材料(特多龙或尼龙)压胶制作,要求具有良好的表面电阻,表面电阻≤1×103Ω,以确保有更好的均化电场。机械性能中的抗张强度≥100N/10mm,断裂伸长率≥20%,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以保证绕包工艺的实现。
编织工艺:采用极细型编织丝,在保证编织密度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电缆的柔软性。编织丝选用标称直径0.12mm编织丝,编织密度不于90%,采用32锭情形编织机。同时对于编织丝接头采用外挑头工艺,避免编织丝接头造成外绝缘损伤。
护套材料选择:采用雾面柔软型PVC护套材料,保证电缆整体的柔软性。护套厚度通常标称厚度1.20mm,既保证了电缆的柔软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机械保护性能。
裸导体和绝缘导体均采用正规绞合,保证导体的柔软性,同时可以确保导体光洁,不起浮丝,这样确保氟塑料绝缘击EPR绝缘在高电压(120kV直流或50kV交流)的条件下不会出现击穿。
电缆填充采用棉线填充,该填充不易吸潮,同时柔韧性好,采用细棉线弹重紧密,缆芯间无间隙,在成品电缆时,施加75kV直流或31.3kV交流条件下电缆局放不超过200pc。
通过测试,本电缆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耐高压:直流电压测试120kV/15min;
柔软性:
Claims (8)
1.一种高压直流电缆,其特征是结构为:线芯外包裹第一半导电层,第一半导电层外包裹外绝缘层,外绝缘层外包裹第二半导电层,第二半导电层外包裹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外包裹外护套;
所述线芯是由两种导体绞合构成,这两种导体分别为裸导体和绝缘导体;所述裸导体由多根金属单丝绞合构成;所述绝缘导体为多根金属单丝绞合后外包内绝缘层构成;线芯中填充有填充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电缆,其特征是
所述裸导体中,各根金属单丝自内而外分为多层,每层金属单丝中的相邻两根金属单丝相互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中,内、外层金属单丝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的绞合方向相反;最外层金属单丝层绞合节径比不大于导体外径的15倍,以确保电缆的柔软性;
所述绝缘导体中,各根金属单丝自内而外分为多层,每层金属单丝中的相邻两根金属单丝相互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中,内、外层金属单丝紧密贴合;相邻两层金属单丝的绞合方向相反;最外层金属单丝层绞合节径比不大于导体外径的15倍,以确保电缆的柔软性;
内绝缘层为挤包在绞合后的金属单丝外;
绝缘导体和裸导体中,中心层为1根或多根相同直径的金属单丝绞合而成;
线芯中,绞合导体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导体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直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导体和裸导体中,中心层为2~5根相同直径的金属单丝绞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填充料为棉线;所述内绝缘层的绝缘料为氟塑料;所述外绝缘料是乙丙橡胶绝缘料;所述第一和第二半导电层都是绕包半导电带或挤包半导电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直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和第二半导电层都是绕包半导电带,该半导电带为玻璃布基带上压胶半导电材料的结构;绕包的平均搭盖率不小于15%,最小搭盖率不小于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编织层的编织丝为直径0.12mm的镀锡铜丝,编织密度不小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直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为9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外护套的材料为采用雾面柔软型PVC护套料;护套厚度为1.2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5859.7U CN205264409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5859.7U CN205264409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64409U true CN205264409U (zh) | 2016-05-25 |
Family
ID=5600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65859.7U Active CN205264409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6440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7922A (zh) * | 2015-12-18 | 2016-03-23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和绝缘料 |
CN110021453A (zh) * | 2019-05-13 | 2019-07-16 |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可靠柔性抗扭低压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086231A (zh) * | 2020-09-17 | 2020-12-15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 | 高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12-18 CN CN201521065859.7U patent/CN2052644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7922A (zh) * | 2015-12-18 | 2016-03-23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和绝缘料 |
CN105427922B (zh) * | 2015-12-18 | 2017-04-26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方法 |
CN110021453A (zh) * | 2019-05-13 | 2019-07-16 |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可靠柔性抗扭低压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086231A (zh) * | 2020-09-17 | 2020-12-15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 | 高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67254B (zh) | 具有超软铝导体的电动汽车内部用双护套高压连接电缆及制作方法 | |
CN205264409U (zh)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 | |
CN102332336B (zh) | 核电站用耐热屏蔽型电力电缆 | |
CN107154285A (zh) | 一种高电能传输装备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及电缆 | |
CN206758178U (zh) | 一种中压变频电缆 | |
CN102097164A (zh) | 游动控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95139B (zh) | 高可靠性通信电源用软电缆 | |
CN105427922B (zh)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方法 | |
CN104751961B (zh) | 一种耐扭曲自承式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9200003A (ja) | 高電圧電子機器用ケーブル | |
CN201698798U (zh) | 柔软抗拉型电缆 | |
CN105006282A (zh) | 一种智慧能源动车组用薄壁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2097177B (zh) | 游动电力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9708669U (zh) | 一种多功能耐弯曲疲劳的医疗设备用线缆 | |
CN202196596U (zh) | 游动控制电缆 | |
CN214476484U (zh) | 一种新能源车内用耐振动柔性高压电缆 | |
CN103762019A (zh) | 抗电磁干扰软电缆及制备方法 | |
CN213400594U (zh) | 一种导电线材及导电线 | |
CN212010391U (zh) | 抗拉伸型高频多芯电缆 | |
CN207602246U (zh) | 一种橡塑绝缘阻燃耐磨软电缆 | |
CN209691431U (zh) | 一种耐高压耐高辐射剂量率的长寿命补偿电缆 | |
CN205609234U (zh) | 电气柜内用高抗电磁干扰电缆 | |
CN106128576A (zh) | 超柔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462936A (zh) | 抗拉伸型高频多芯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85464B (zh) | 一种智慧能源动车组用标准壁电缆及生产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