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1387U - 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 Google Patents
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61387U CN205261387U CN201520911083.XU CN201520911083U CN205261387U CN 205261387 U CN205261387 U CN 205261387U CN 201520911083 U CN201520911083 U CN 201520911083U CN 205261387 U CN205261387 U CN 2052613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ind area
- led lamp
- hunch
- lamp housing
- arched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所述灯壳整体呈碗状,包括侧壁以及位于侧壁的后端的形状相同的第一拱起部分和与其相接的第二拱起部分,所述第一拱起部分的尾端与第二拱起部分的首端位于同一端,所述第一拱起部分的首端与第二拱起部分的尾端位于同一端;第一拱起部分和第二拱起部分均具有一个最高点,它们的最高点分别偏离它们的中心;所述第一拱起部分和第二拱起部分的内表面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根据灯壳整体的内凹形状形成不同的倾斜面,所述灯壳的内表面的两个最高点所在的区域分别作为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两颗LED灯的反射面,非最高点的每一个区域均作为LED灯的折射面。所述盲区提示LED灯总成包括上述灯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外后视镜组件包括位于车身左侧的左后视镜以及右后视镜,车主利用它们可以分别获取左外侧和右外侧的外部信息,起到安全辅助的作用。左后视镜及右后视镜均包括壳体以及嵌设于壳体上的镜体,所述镜体包括镜架以及安装于镜架上的镜片,所述镜片通过镜架嵌设在壳体的开口处。传统的汽车的外后视镜功能较为单一,并且车主通过外后视镜不能获取到左右盲区附近的外部信息,因此增大了安全隐患。也有一些汽车在车身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右盲区传感器,但是传统的左右盲区传感器的报警一般通过在车内设置蜂鸣器进行报警,蜂鸣器声音大、报警时间长,用户体验度较差。一般情况下,司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司机仍然习惯通过外后视镜来观察车况,因此在外后视镜上增加用于对盲区传感器感应到信号时进行提醒的装置,形成新的外后视镜成为了极大多数司机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在左后视镜以及右后视镜的壳体内部分别安装一个盲区提示LED灯总成,位于左后视镜的壳体内的被称为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位于右后视镜的壳体内的被称为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现有的各种提示灯的灯壳的作用仅仅为一个壳体,用于装载灯总成的电路板,它的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化的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壳,整体呈碗状,包括侧壁以及位于侧壁的后端的形状相同的第一拱起部分和与其相接的第二拱起部分,所述第一拱起部分的尾端与第二拱起部分的首端位于同一端,所述第一拱起部分的首端与第二拱起部分的尾端位于同一端;第一拱起部分和第二拱起部分均具有一个最高点,它们的最高点分别偏离它们的中心;所述第一拱起部分和第二拱起部分的内表面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根据灯壳整体的内凹形状形成不同的倾斜面,所述灯壳的内表面的两个最高点所在的区域分别作为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两颗LED灯的反射面,非最高点的每一个区域均作为LED灯的折射面。
作为优化,所述灯壳的外表面设计为由若干纵横交错的凸棱分割呈若干相互拼接的矩形块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盲区提示LED灯总成,所述的灯壳。
本实用新型的灯壳以及包含该灯壳的盲区提示LED灯总成,所述灯壳的外表面设计为由若干纵横交错的凸棱分割呈若干相互拼接的类矩形块的结构,采用该结构可以方便脱模,并且纵横交错的凸棱增加了灯壳的强度,使灯壳满足相关强度要求。本实施例的盲区提示LED灯安装于汽车外后视镜的壳体内,上述灯壳可以使得两颗LED灯的光源能够被反射面所反射后,反射的光束正好对准镜片上的透明窗,非最高点的每一个区域均作为LED灯的折射面,如此,LED灯发出的光源被折射后发射到透明镜片上。综上,本灯壳的结构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外,还极大的增强了LED灯射出的光的亮度,便于车主观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外后视镜组件中的右后视镜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安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爆炸图。
图6是外后视镜组件第二实施例中右后视镜的正视图。
图7是基于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安全辅助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外后视镜组件包括左后视镜以及右后视镜。所述左后视镜及右后视镜均包括壳体以及嵌设于壳体上的镜体,所述镜体包括镜架1以及安装于镜架1上的镜片2,所述镜片2通过镜架1嵌设在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壳体、镜体的结构及形状均与现有的形状相同或相似,此处便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后视镜还包括安装于其壳体内的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在所述右后视镜的镜片2的右上角位置处设置有一供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的光源射出的第一透明窗21,所述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位于所述右后视镜的壳体内与所述第一透明窗21对应的位置处,以便于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的光源能够透过右后视镜的镜片2向外射出。所述左后视镜还包括安装于其壳体内的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图未示出),在所述左后视镜的镜片2的左上角位置处还设置有供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光源射出的第二透明窗(图未示出),所述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位于所述左后视镜的壳体内与所述第二透明窗对应的位置处,以便于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光源能够透过左后视镜的镜片2向外射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窗21包括用于标示所属的汽车(下称本车)形状的第一长方形窗211、位于第一长方形窗211的右下侧且用于标示位于本车右后侧的非本车的形状的第二长方形窗212。所述第二透明窗包括用于标识本车形状的第三长方形窗、位于第三长方形窗左下侧且用于标示位于本车左后侧的非本车的形状的第四长方形窗。
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长方形窗的长度方向上的边与地面相垂直或接近垂直,第一至第四长方形窗的宽度方向上的边与地面相平行或接近。如此,能够更形象的标示出本车与非本车的形状、位置关系,提高用户的识别率,使用户观察后能一目了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窗21还包括设置于镜片2上位于第一长方形窗211和第二长方形窗212之间的位置处的呈无线感应状的第一感应提示窗213,所述第一感应提示窗213呈两弧形条状,靠近第二长方形窗212的弧形条的长度大于靠近第一长方形窗211的弧形条的长度;所述第二透明窗还包括设置于镜片2上位于第三长方形窗和第四长方形窗之间的位置处的呈无线感应状的第二感应提示窗,所述第二感应提示窗亦呈两弧形条状,靠近第四长方形窗的弧形条的长度大于靠近第三长方形框的弧形条的长度。如此,当光源射出时,第一透明窗21和第二透明窗能够更形象的示出位于左盲区和右盲区附近的车辆,表示本车感应到有非本车位于左盲区和/或右盲区附近。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窗21和第二透明窗的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去除镜片2背面的相应位置处的电镀层,使去除部分与透明窗形状相应即可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窗21和第二透明窗。
本实施例中,在镜片2以及镜架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除去镜片2上的雾气的加热片(图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的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结构简单、安装工序简单。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以及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结构和功能均相同,它们的设置位置均相同。本实施例以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为例以对其结构进行详细阐述。所述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包括灯本体31以及用于将灯本体31安装于右后视镜的镜架1上的安装结构。
所述灯本体31包括由后到前(所述后是指镜片2和镜架1的背面方向,所述前是指镜片2的正面方向)依次设置的灯壳311、电路板312、透光板313以及用于封闭灯壳311的封闭结构314,所述电路板312和透光板313依次安装在灯壳311内,通过所述封闭结构314将所述电路板312和透光板313封闭于所述灯壳311内,在所述电路板312上设置有两颗LED灯。其中:
所述灯壳311的开口端朝向镜架1,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壳311既具有容置电路板312以及透光板313的作用,还具有反射碗的作用。所述灯壳311整体呈开口朝向镜架1的碗状,其包括侧壁311a以及位于侧壁311a的后端的形状相同的第一拱起部分311b和与其相接的第二拱起部分311c,所述第一拱起部分311b的尾端与第二拱起部分311c的首端位于同一端,所述第一拱起部分311b的首端与第二拱起部分311c的尾端位于同一端。第一拱起部分311b和第二拱起部分311c的均具有一个最高点,它们的最高点分别偏离它们的中心。
所述灯壳311的外表面设计为由若干纵横交错的凸棱分割呈若干相互拼接的类矩形块的结构,采用该结构可以方便脱模,并且纵横交错的凸棱增加了灯壳311的强度,使灯壳311满足相关强度要求。
所述灯壳311的第一拱起部分311b和第二拱起部分311c内表面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根据灯壳311的内凹形状形成不同的倾斜面,每一个区域呈与外表面的相应的类矩形块形状相匹配的类矩形。所述灯壳311的内表面的两个最高点所在的区域分别作为两颗LED灯的反射面,反射面所反射的光束正好对准镜片2上的第一透明窗21,非最高点的每一个区域均作为LED灯的折射面,如此,LED灯发出的光源被折射后发射到透明镜片2上,因此,本灯壳311的结构极大的增强了LED灯射出的光的亮度。
在所述灯壳311的内表面设置有两个定位柱311d,其中一个定位柱311d固定于第一拱起部分311b的内表面,其中另一个定位柱311d固定于第二拱起部分311c的内表面,两个定位柱311d固定位于灯壳311的内表面的两个对角上。两个定位柱311d的延伸端的端面与所述灯壳311朝向镜架1的一端(前端)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即定位柱311d不凸出于灯壳311的前端面。如此,便于后续的封闭结构314对电路板312以及透光板313进行密封,并且使装配成型后的灯壳311的整体性更好,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巧。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311d靠近灯壳311的内表面的一段(后段)的外径大于远离灯壳311的内表面的一段(前段)的外径,较大外径的一段用于抵挡电路板312,较小外径的一段的轴向长度与电路板312和透光板313重叠时的总厚度相等,如此,较大外径的一端与封闭结构314分别从前后方向对电路板312以及透光板313进行限位,防止电路板312和透光板313在定位柱311d的轴向上窜动,而定位柱311d从径向方向上对电路板312和透光板313进行限位,防止电路板312和透光板313在定位柱311d的径向方向上窜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壳311一体注塑成型,在灯壳311的内表面上均镀有能够提高折射反射光亮度的镀层,例如铝等等。
所述电路板312的形状与所述灯壳311的内空形状相匹配,所述两颗LED灯设置有电路板312朝向灯壳311的一面。在所述电路的两个对角上开设有与两个定位柱311d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312a,在所述电路板312上相应于镜片2的第一透明窗21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折射光、反射光射出的第一导光口312b,所述第一导光口312b的形状与位于相应镜片2上的透明窗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
所述透光板313形状及大小均与电路板312相同,在所述透光板313上相应于两个定位柱311d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孔313a,所述第二定位孔313a与定位柱311d相匹配,在装配时,该第二定位孔313a分别套设在两个定位柱311d上,以防止透光板313在定位柱311d的径向方向上窜动。所述透光板313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能够透光的材质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结构314为形状与所述灯壳311的开口形状相匹配的双面胶,双面胶的正投影面积略大于灯壳311的正投影面积,如此,在利用双面胶密封灯壳311时,双面胶的边缘粘于灯壳311的侧壁311a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双面胶上相应于第一导光口312b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导光口314a,当所述双面胶与灯壳311粘合后,第二导光口314a与第一导光口312b相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采用不透光的胶布,例如采用黑色的双面胶。如此,使折射和反射的光源仅能够通过第一导光口312b和第二导光口314a射到相应的镜片2上的透明窗上。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腔321,所述安装腔321位于镜架1的背面。具体地的:在所述镜架1上相应于所述第一透明窗21的位置处开设有一形状与所述灯本体31的正投影形状相匹配的安装窗口321a,由所述安装窗口321a的各个边缘分别向远离镜架1的背向方向延伸有折边,各个折边围合形成一用于安装所述灯本体31的安装腔321,各个折边为安装腔321的腔侧壁321b,上述安装窗口321a、腔侧壁321b形成上述安装腔321。
在所述安装窗口321a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分别开设有缺口321c,所述缺口321c由所述安装窗口321a的内边缘向外开设;在所述安装腔321的两个相对的腔侧壁321b上相邻于所述缺口321c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凹槽321d,所述凹槽321d由腔侧壁321b相邻于所述安装窗口321a的一面向远离所述安装窗口321a的一面开设。
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设于灯壳311的两相对的侧壁311a的外表面上且与两个凹槽321d安装配合的一挂接块322以及一扣接块323,当灯本体31通过所述安装窗口321a安装于所述安装腔321内时,所述扣接块323的后侧表面抵于其中一个凹槽321d的槽底,所述挂接块322的后侧表面抵于其中另一个凹槽321d的槽底。两个凹槽321d的槽底从后方分别抵住挂接块322以及扣接块323,以使得灯本体31不能继续向后移动,在该方向上对灯本体31的后方进行限位。灯本体31的前端通过镜片2的背面进行限位。灯本体31的外侧的限位通过安装腔321的腔侧壁321b的内侧面以及灯壳311的外侧面进行限位,灯本体31安装于所述安装腔321内时,灯壳311的外侧面通过双面胶与所述安装腔321的内侧面相粘合,从而起到对灯本体31的各个侧面进行限位和固定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本体31的前端面至后端面的总长度与所述安装腔321的腔侧壁321b的宽度相匹配,当灯本体31安装于安装腔321内时,第一拱起部分311b和第二拱起部分311c的最高点不外凸于所述腔侧壁321b的后端面所在的平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扣接块323的一端固接于灯壳311的侧壁311a的外表面上,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扣接块323呈向前方(朝向镜片2的方向)拱起的弧形块状,如此可以防止扣接块323从相应的凹槽321d中脱落。所述挂接块322的段面呈三角形状,由灯壳311的相应侧壁311a的前端向后且向外倾斜形成,该三角形状的挂接块322的后侧表面抵设于相应凹槽321d的槽底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下述步骤安装盲区指示灯:
第一步、灯本体31的组装,该步骤中包括:
1)电路板312的两个第一定位孔312a与位于灯壳311内表面的两个定位柱311d对准,使第一定位孔312a套分别套设于两个定位柱311d上,使电路板312的内表面抵设在两个定位柱311d的较大外径段的后段位置处,其中,灯壳311的内表面镀有能够增加LED光线强度的镀层,电路板312相应于第一透明窗21的位置开设有形状与第一透明窗21轮廓相匹配的第一导光口312b;所述镀层为铝镀层;
2)将透光板313的两个第二定位孔313a与所述两个定位柱311d对准,使第二定位孔313a分别套设于两个定位柱311d上,进而使透光板313位于电路板312的前面并与电路板312重叠,其中,重叠的电路板312与透光板313的总厚度与定位柱311d的较小外径的一段的轴向长度相等,并且透光板313不外凸于灯壳311的前端所在的面;
3)采用形状与灯壳311的正投影形状相匹配的黑色双面胶与透光板313的前面和灯壳311的外侧面粘接,由此完成灯本体31的安装,其中,在黑色双面胶上相应于第一导光口312b的位置开设有形状与第一导光口312b相同的第二导光口314a。
第二步、灯本体31的安装,本步骤包括:
1)将灯本体31安装于安装腔321内,具体为将灯壳311的第一及第二拱起部分311c朝后,使灯本体31由前向后穿过所述安装窗口321a,并使挂接块322和扣接块323的后侧表面分别抵于两个相应的凹槽321d的槽底,以从后方对灯本体31进行限位,其中,将灯本体31安装在安装腔321内后,粘于灯壳311的外侧面上的双面胶的粘于安装腔321的腔侧壁321b的内表面;
2)将镜片2安装于镜架1的前面,使双面胶的前面粘接在镜片2的背面,由此完成灯本体31的安装以及镜片2的安装。
本安装方法,基于上述安装结构以及灯本体31的小体积的优势,因此无需设计更多的安装件,节省了安装零件以及安装时间,简化了安装流程,利用简单的安装腔321即可对灯本体31的侧面及后方进行限位,利用安装腔321与镜片2的配合即可对灯本体31的前面进行固定和限位。
请参见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组件第二实施例中右后视镜的正视图。本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本实施例中,可选择的在镜片2上设置透明窗。本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区别在于:在右后视镜和左后视镜的镜片2的边缘处还均设置有用于分别标示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均处于除雾状态的第三透明窗23,第三透明窗23的形状可采用现有的除雾提示标记相同。本实施例还包括设于右后视镜壳体内的右除雾提示灯总成以及设于左后视镜壳体内的左除雾提示灯总成,所述左除雾提示灯总成和右除雾提示灯总成的结构均相同,设置位置相似,除雾提示灯总成的结构可以采用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相同的结构,唯一需要改变的是设于电路板312上和双面胶上的导光通道需要修改为与第三透明窗23外轮廓相匹配的形状。因此,此处便不再对除雾灯总成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见图7,图7是基于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安全辅助系统的框图。基于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安全辅助系统包括设于汽车车身的左侧盲区位置处的左盲区传感器41、设于所述车身的右盲区位置处的右盲区传感器42、转向开关43、与所述左盲区传感器41、右盲区传感器42以及转向开关43均电连接的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以及上述的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和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和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作为本安全辅助系统的报警装置的一种,对车主起到提示、提醒、警示作用,当相应侧的提示灯光亮起,则表明该侧的盲区附近有非本车车辆。
所述左盲区传感器41设于车身左侧位于左后车轮的后上方的位置处,所述右盲区传感器42设于车身右侧位于右后车轮的后上方的位置处。
所述转向开关43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结构的转向开关43,所述转向开关43为单刀双掷开关,其具有一动端、第一及第二不动端,当转向杆向左打时,所述动端与第一不动端连通,当所述转向杆向右打时,所述动端与第二不动端连通。
所述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可以与现有的任何一车辆的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结构相同或相似,所述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具有与所述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所述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还具有与所述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和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分别电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电信号输出端子,所述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还具有与左盲区传感器41以及右盲区传感器42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具体地:当所述动端与第一不动端连通时,表示车主向左拨转向杆,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一输入端子被连通,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一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发出电控信号控制左盲区传感器41开始工作,当左盲区传感器41的输入端接收到电控信号后开始进行检测工作,当左盲区传感器41未检测到左盲区附近的非本车车辆时,反馈一个电信号至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一电信号输出端子不发出电信号至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又或者发出一个低电平信号),以使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电源呈断开状态;当左盲区传感器41检测到左盲区附近的非本车车辆时,反馈另一个电信号至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一电信号输出端子发出电信号以使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电源连通,从而使左盲区提示LED灯总成得电后发出LED光,LED光透过左后视镜的镜片2上的第二透明窗射出,车主即可通过此提示知晓左盲区有非本车车辆。
同理,当所述动端与第二不动端连通时,表示车主向右拨转向杆,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二输入端子被连通,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二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发出电控信号控制右盲区传感器42开始工作,当右盲区传感器42的输入端接收到电控信号后开始进行检测工作,当右盲区传感器42未检测到右盲区附近的非本车车辆时,反馈一个电信号至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二电信号输出端子不发出电信号至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以使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的电源呈断开状态;当右盲区传感器42检测到右盲区附近的非本车车辆时,反馈另一个电信号至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二电信号输出端子发出电信号以使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的电源连通,从而使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得电后发出LED光,LED光透过右后视镜的镜片2上的第一透明窗21射出,车主即可通过此提示知晓右盲区有非本车车辆。
上述结构和功能可以通过电路来实现控制左盲区传感器41、右盲区传感器42检测与否。例如当转向杆向左拨时,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第一电控信号输出端子发出高电平控制左盲区传感器41开始检测工作,向右拨时,第二电控信号输出端子发出高电平控制右盲区传感器42开始检测工作。又或者通过控制左、右盲区传感器42的电源的通断来控制左、右盲区传感器42的工作与否。如此,需要在第一及第二电信号输出端子分别接一个继电器,以使左、右盲区传感器42的电源分别根据第一及第二电信号输出端子的动作来接通电源。同理,左、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的电源控制亦可分别通过继电器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此处便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上述方案解决了车主在准备变道或者转向之前无法观测到相应的盲区是否有非本车车辆的问题,在转向时提供更多安全辅助,极大的提高了车身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车主带来更多方便,提高了车主的满意度以及体验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电连接的蜂鸣器45,它与左、右盲区提示LED灯总成3一并作为报警装置的并行方案,当检测到左、右盲区附近有非本车车辆时,蜂鸣器45报警。
本实施例中的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包括用于检测方向柱转动角度的转角传感器46以及助力电机47,所述转角传感器46的信号输出端子与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助力电机47的输入端子与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的输出端子电连接。本结构可以实现:当检测到本车的相应侧盲区附近有非本车车辆时,并且转角传感器46检测到方向柱在往相应侧转动时,助力转向控制装置44立即控制助力电机47反向转动或者锁止,防止方向柱向相应侧转动,进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灯壳,整体呈碗状,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以及位于侧壁的后端的形状相同的第一拱起部分和与其相接的第二拱起部分,所述第一拱起部分的尾端与第二拱起部分的首端位于同一端,所述第一拱起部分的首端与第二拱起部分的尾端位于同一端;第一拱起部分和第二拱起部分均具有一个最高点,它们的最高点分别偏离它们的中心;所述第一拱起部分和第二拱起部分的内表面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根据灯壳整体的内凹形状形成不同的倾斜面,所述灯壳的内表面的两个最高点所在的区域分别作为盲区提示LED灯总成的两颗LED灯的反射面,非最高点的每一个区域均作为LED灯的折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的外表面设计为由若干纵横交错的凸棱分割呈若干相互拼接的矩形块的结构。
3.一种盲区提示LED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11083.XU CN205261387U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11083.XU CN205261387U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61387U true CN205261387U (zh) | 2016-05-25 |
Family
ID=56002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1108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61387U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61387U (zh) |
-
2015
- 2015-11-16 CN CN201520911083.XU patent/CN2052613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49271A (en) |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with multiple signal means | |
US4488141A (en) | Glass pane for an automobile rear view window | |
EP3428510B1 (en) | Lamp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 |
CN205256189U (zh) | 安装结构以及盲区提示灯总成 | |
KR20100015297A (ko) | 인디케이터 라이트를 구비한 외부 리어뷰 미러 | |
CN203419073U (zh) | 一种倒车摄像头的保护壳 | |
CN105329158A (zh) | 汽车安全辅助系统中的盲区提示灯总成 | |
JP2004001710A (ja) | サイドミラーカバー並びにサイドミラー本体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られるランプ | |
CN106627379A (zh) | 汽车变道盲区报警信号控制系统及装置 | |
CN205256165U (zh) | 外后视镜组件 | |
CN205256164U (zh) | 基于盲区提示灯总成的安全辅助系统 | |
CN205256163U (zh) | 安装于汽车外后视镜的视觉提醒灯 | |
CN105351852B (zh) | 车辆转向辅助用灯具 | |
CN105329157A (zh) | 盲区报警灯总成的灯壳以及盲区报警灯总成 | |
CN105313788A (zh) | 盲区报警灯总成 | |
CN105313787A (zh) | 具有盲区提示功能的汽车的外后视镜 | |
CN105438078A (zh) | 盲区报警灯总成以及固定结构 | |
CN205261387U (zh) | 灯壳以及盲区提示led灯总成 | |
CN105346460A (zh) | 汽车安全辅助方法 | |
CN205256190U (zh) | 盲区提示灯总成 | |
CN213599298U (zh) | 一种隐藏式转向灯 | |
CN209876773U (zh) | 一种车灯组件及车辆 | |
CN105365683A (zh) | 具有盲区提醒功能的安全辅助转向系统 | |
CN105313771A (zh) | 盲区提示灯总成的安装方法 | |
JPH1021499A (ja) | 異常接近警告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