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5189U - 污泥焚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泥焚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5189U
CN205245189U CN201521092219.5U CN201521092219U CN205245189U CN 205245189 U CN205245189 U CN 205245189U CN 201521092219 U CN201521092219 U CN 201521092219U CN 205245189 U CN205245189 U CN 205245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ln
hopper
joint
outlet
au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22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力南
罗天贵
程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Guang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Guang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Guang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Guang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922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5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5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518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它包括鼓风机、燃烧器、支撑架、平台及依次连接的焙烧窑、烘干窑和尾气处理系统;焙烧窑和烘干窑的窑体为卧式倾斜设置且相互连通,且相互连通;焙烧窑和烘干窑的窑身上分别通过平台支撑,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焙烧窑的一端设有第一上料装置,中支撑架下部设有第一下料装置,烘干窑靠近中支撑架的一端设有第二上料装置,烘干窑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处设有第二下料装置,第二下料装置经混合传输系统与第一上料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具有稳定化、无害化的显著优点,污泥在干化焚烧过程中所有的病菌、病原体均被彻底杀灭,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被彻底氧化分解,重金属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污泥焚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固体废物污泥产生量急剧增加,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处置已十分重要。目前污泥的处理主要有填埋处理和焚烧处理两种方式。由于在填埋处理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条件要求苛刻,处理不好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污泥焚烧处理具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显著优点。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干化焚烧方法投资大,设备复杂、焚烧效率普遍偏低、而且焚烧过程中尾气污染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优化现有生产工艺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污泥焚烧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它包括鼓风机、燃烧器、支撑架、平台及依次连接的焙烧窑、烘干窑和尾气处理系统;焙烧窑和烘干窑的窑体均为卧式倾斜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支撑架分为高、中、低三个高度,焙烧窑的窑体两端分别架设在高支撑架和中支撑架上,烘干窑窑体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中支撑架和低支撑架上,焙烧窑和烘干窑的窑身分别由平台支撑,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焙烧窑的一端设有第一上料装置,所述中支撑架下部设有第一下料装置,烘干窑靠近中支撑架的一端设有第二上料装置,烘干窑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处设有第二下料装置,第二下料装置经混合传输系统与第一上料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均包括送料绞龙和漏斗,漏斗的底部设有一下料管,下料管斜插入窑体内。
优选;所述第一下料装置包括与焙烧窑出料口连接的连接段、第一下料斗和刮板输送机,所述第一下料斗的顶部为进料口,底部为出料口,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冷却水池,出料口通过接头与所述刮板输送机的传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的内部向下倾斜设有格栅,第一下料斗的一侧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与格栅的斜面相对。
优选;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为直接头,第二接头为弯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横截面宽度与第一下料斗出料口的横截面宽度一致,第一接头的横截面宽度小于第二接头的横截面宽度,所述刮板输送机的传输入口端斜插入冷却水池中;
所述排渣口的下方设有渣料导向槽,所述渣料导向槽包括一向下倾斜的导向板和设置在导向板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二接头的下部设于入冷却水池中且设有若干个溢流孔。
优选;所述第二下料装置包括与烘干窑出料口连接的过渡段和第二下料斗,所述第二下料斗为漏斗结构,所述第二下料斗的顶部为进料口,底部为出料口,出料口的两侧均设有出料绞龙,所述第二下料斗的内部向下倾斜设有震动筛,震动筛的震源设置在第二下料斗的一侧,所述第二下料斗位于震源的另一侧设有渣料出口,渣料出口与震动筛的斜面相对,所述出料绞龙的末端设有传输出口,过渡段的一侧还设有观察口。
优选;所述混合传输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送料绞龙、混合加料装置、双轴搅拌机、压球机和输送皮带,输送皮带的传输出口与漏斗连接。
优选;所述混合加料装置包括进料装置和进煤装置,所述送料绞龙的壳体上依次设有两个加料口,两个加料口分别与加料装置及加煤装置连接,所述加料装置及加煤装置均包括加料斗、进料绞龙、驱动电机和支承架,所述加料斗设置在进料绞龙的壳体上,所述进料绞龙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并通过支撑架支撑;另一端为与第二传输绞龙内部连通的输出口。
优选;所述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旋风除尘器、降温脱硫装置、袋式除尘器和抽风机。
优选;所述降温脱硫装置包括反应塔、设置反应塔顶部的尾气进口管道和设置在反应塔下部一侧的尾气出口管道,所述反应塔内设有若干个喷雾管道,每个喷雾管道上均设有一排喷雾嘴,喷雾嘴的出口朝下,所述反应塔的一侧设有反应料罐和反应料输送管路,反应料罐的出料口经反应料输送管路接入尾气进口管道,反应料输送管路的管路出口指向反应塔的尾气进口;
所述反应料罐包括活性炭粉罐和消石灰粉罐,活性炭粉罐和消石灰粉罐的出口经管道连通后经出料阀门接入吹风管道;
所述反应料输送管路包括吹风机和吹风管道,吹风机的出风口指向反应塔的尾气进口。
进一步优选;所述喷雾管道的喷雾源为设置在反应塔一侧的水箱及设置在水箱上的雾化器;雾化器的进口与水箱内部连接,出口经喷雾总管后与若干个喷雾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具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显著优点,污泥在干化焚烧过程中所有的病菌、病原体均被彻底杀灭,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被彻底氧化分解,重金属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通过将焙烧窑多余的热量传递给烘干窑进行烘干,再传输至焙烧窑进行焚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降温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鼓风机1,燃烧器2,支撑架3,平台4,焙烧窑5,烘干窑6,第一下料装置7,第二下料装置8,混合传输系统9,旋风除尘器10、降温脱硫装置11、袋式除尘器12,抽风机13;
7-1、第一下料斗7-2,格栅7-3,第一接头7-4,第二接头7-5,刮板输送机7-6,冷却水池7-7-7,支架7-8,传输出口7-9,电机7-10,清理口7-11;
过渡段8-1,第二下料斗8-2,出料绞龙8-3,传输出口8-4,驱动电机8-5,观察口8-6,震动筛8-7,渣料出口8-8,震动电机8-9;
送料绞龙9-1,混合加料装置9-2,双轴搅拌机9-3,压球机9-4,输送皮带9-5;
加料斗9-21,进料绞龙9-22,过渡接头9-23,支承架9-24,输出口9-25,挡板9-26,驱动电机9-27;
反应塔11-1、尾气进口管道11-2,尾气出口管道11-3,喷雾管道11-4,喷雾嘴11-5,出料阀门11-6,吹风机11-7,吹风管道11-8,活性炭粉罐11-9,消石灰粉罐11-10,水箱11-12,雾化器11-13;喷雾总管11-14,喷雾阀门11-15,排渣阀门11-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7所示。
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它包括鼓风机1、燃烧器2、支撑架3、平台4及依次连接的焙烧窑5、烘干窑6和尾气处理系统;焙烧窑5和烘干窑6的窑体均焙烧窑5和烘干窑6的窑体均为卧式倾斜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支撑架3分为高、中、低三个高度,焙烧窑5窑体的两端分别架设在高支撑架和中支撑架上,烘干窑6窑体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中支撑架和低支撑架上,焙烧窑5和烘干窑6的窑身分别通过平台4支撑,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焙烧窑5的一端设有第一上料装置,所述中支撑架下部设有第一下料装置7,烘干窑6靠近中支撑架的一端设有第二上料装置,烘干窑6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处设有第二下料装置8,第二下料装置8经混合传输系统9与第一上料装置的进料口连接。其中,焙烧窑多余的热量传递给烘干窑先进行烘干,再传输至焙烧窑进行焚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均包括送料绞龙和漏斗,漏斗的底部设有一下料管,下料管斜插入窑体内。
所述第一下料装置7包括与焙烧窑5出料口连接的连接段7-1、第一下料斗7-2和刮板输送机7-6,所述第一下料斗7-2的顶部为进料口,底部为出料口,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冷却水池7-7-7,出料口通过接头与所述刮板输送机7-6的传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7-2的内部向下倾斜设有格栅7-3,第一下料斗7-2的一侧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与格栅7-3的斜面相对,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头7-4和第二接头7-5,所述第一接头7-4为直接接头,第二接头7-5为弯接头,所述第二接头7-5的横截面宽度与第一下料斗7-2出料口的横截面宽度一致,第一接头7-4的横截面宽度小于第二接头的横截面宽度,所述刮板输送机7-6的传输入口端斜插入冷却水池7-7-7中,所述第一下料斗7-2的内部向下倾斜设有格栅7-3,第一下料斗7-2的一侧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与格栅7-3的斜面相对,所述排渣口的下方设有渣料导向槽,所述渣料导向槽包括一向下倾斜的导向板和设置在导向板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二接头7-5的下部设于入冷却水池7-7中且设有若干个溢流孔。所述刮板输送机7-6的出料端设有电机7-10,传输出口7-9设置在出料端的附近,传输入口端通过支架7-8支撑使进料端斜插入冷却水池7-7-7中,所述第二接头5的上部设有清理口7-11,通过下料斗导入水中迅速降温处理,再通过刮板输送机输送,可以有效对物料进行冷却。
所述第二下料装置8包括与烘干窑6出料口连接的过渡段8-1和第二下料斗8-2,所述第二下料斗8-2为漏斗结构,所述第二下料斗8-2的顶部为进料口,底部为出料口,出料口的两侧均设有出料绞龙8-3,所述第二下料斗8-2的内部向下倾斜设有震动筛8-7,震动筛8-7的震源设置在第二下料斗8-2的一侧,所述第二下料斗8-2位于震源的另一侧设有渣料出口8-8,渣料出口8-8与震动筛8-7的斜面相对,所述出料绞龙8-3的传输出口8-4位于距离其另一末端20cm处,过渡段8-1的一侧还设有观察口8-6。所述震源为震动电机8-9。出料绞龙8-3的驱动电机8-5通过支撑架设置在出料绞龙8-3的另一末端。通过设置震动筛可剔除焚烧后污泥中夹带的硬质物质(如砖块、石块、金属块等)并通排渣口收集,小颗粒料则通过出料绞龙输送出料,整个输送过程在密封环境下进行,有效避免了粉尘飘出影响厂区环境及危及工人安全的情况。
所述混合传输系统9包括依次连接的送料绞龙9-1、混合加料装置9-2、双轴搅拌机9-3、压球机9-4和输送皮带9-5,输送皮带9-5的传输出口与漏斗连接。
所述混合加料装置9-2包括进料装置和进煤装置,所述送料绞龙9-1的壳体上依次设有两个加料口,两个加料口分别与加料装置及加煤装置连接,所述加料装置及加煤装置均包括加料斗9-21、进料绞龙9-22、驱动电机9-27和支承架9-24,所述加料斗9-21设置在进料绞龙9-22的壳体上,所述进料绞龙9-22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9-27并通过支撑架9-24支撑;另一端为与第二传输绞龙内部连通的输出口9-25。所述进料漏斗的两侧均设有挡板9-26。所述进料斗与进料绞龙9-22之间设有过渡接头9-23,过渡接头9-23的上端为平面,下端为与进料绞龙9-22壳体表面连接的斜面。通过本装置实现了进料、进煤的机械化,易于控制煤料比例和进料速度,提高了进料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所述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旋风除尘器10、降温脱硫装置11、袋式除尘器12和抽风机13。
所述降温脱硫装置11包括反应塔11-1、设置反应塔11-1顶部的尾气进口管道11-2和设置在反应塔11-1下部一侧的尾气出口管道11-3,所述反应塔11-1内设有若干个喷雾管道11-4,每个喷雾管道11-4上均设有一排喷雾嘴11-5,喷雾嘴11-5的出口朝下,尾气进口管道11-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1-11,所述反应塔11-1的一侧设有反应料罐和反应料输送管路,反应料罐的出料口经反应料输送管路接入尾气进口管道11-2,反应料输送管路的管路出口指向反应塔11-1的尾气进口,所述反应料罐包括活性炭粉罐11-9和消石灰粉罐11-10,活性炭粉罐11-9和消石灰粉罐11-10的出口经管道连通后经出料阀门11-6接入吹风管道11-8,所述反应料输送管路包括吹风机11-7和吹风管道11-8,吹风机11-7的出风口指向反应塔11-1的尾气进口。所述喷雾管道11-4的喷雾源为设置在反应塔11-1一侧的水箱11-12及设置在水箱11-12上的雾化器11-13;雾化器11-13的进口与水箱11-12内部连接,出口经喷雾总管11-14后与若干个喷雾管道11-4连接。所述每个喷雾管道11-4上均设有喷雾阀门11-15,所述反应塔11-1的底部呈倒锥形,倒锥形的底部为排渣口,排渣口处设有排渣阀门11-16。采用喷雾的半干方式对焚烧尾气进行净化处理,脱酸剂采用消石灰粉,用来脱除烟气中的SOX、NOX、HCl等酸性气体,同时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用来脱除烟气中的二恶英、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运行可靠、净化率高,石灰消耗量低,不产生废水,反应残余物可直接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步骤:
1.污泥经烘干窑上料机输送至烘干窑中烘干脱水处理,烘干窑温度控制在120-180℃,烘干窑热源为焙烧窑余热提供;
2.烘干窑设有一定的倾斜度(15°),装有变频电机控制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停的旋转,使污泥在烘干窑内向出口移动,通过调节转速来控制污泥在烘干窑内烘干时间;
3.污泥经过烘干窑烘干后含水10%-25%从烘干窑下料口排出,经加料装置和加煤装置输送机运输至送料绞龙9-1;
4.在煤料混合机中通过定量给煤粉,物料与煤粉混合后进入双轴搅拌机中进一步的混合均匀,煤粉主要起到还原物料中的重金属,使重金属成稳定态,针对不同的物料加入不同比例的煤粉;
5.物料与煤粉在压球机中压球造粒;
6.压成球的物料经过输送皮带运输至第一上料装置的进料口
7.物料通过漏斗及下料管进入焙烧窑中;
8.焙烧窑窑头部位带有燃烧器,由外通天燃气提供能源,点燃物料并保持焙烧窑内温度在1000-1150℃;窑头设有鼓风机,鼓入空气帮助燃烧,多余热量进入烘干窑中烘干污泥;
9.焙烧窑设有一定的倾斜度(15°),装有变频电机控制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停的旋转,使物料在焙烧窑内向出口移动,通过调节转速来控制物料在焙烧窑内焚烧时间,以确保污泥经过烘干和焚烧后处理完全;
10.焚烧后的物料由焙烧窑出料口排出,经水淬降温后通过刮板式输送机输出,送至料仓;
11.烘干窑后段按顺序装有旋风除尘器、降温脱硫装置、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可处理掉3um以上的粉尘颗粒,降温脱硫装置通过消石灰和活性炭吸附掉焚烧尾气中产生的酸性气体(SOX、NOX、HCl)、重金属、二恶英等,袋式除尘器过滤掉尾气中的极细颗粒;
12.窑头装有鼓风机、袋式除尘器后接有引风机,采用变频控制。热量及烟气按照:焙烧窑—烘干窑—旋风除尘器—降温脱硫装置—袋式除尘器的顺序流动,保持整个系统内部为负压,通过控制鼓风机及引风机转速来调节气流大小,确保排除的尾气无污染排放;
13.经过完全净化后的尾气由烟囱外排。

Claims (10)

1.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鼓风机(1)、燃烧器(2)、支撑架(3)、平台(4)及依次连接的焙烧窑(5)、烘干窑(6)和尾气处理系统;焙烧窑(5)和烘干窑(6)的窑体均为卧式倾斜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支撑架(3)分为高、中、低三个高度,焙烧窑(5)的窑体两端分别架设在高支撑架和中支撑架上,烘干窑(6)窑体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中支撑架和低支撑架上,焙烧窑(5)和烘干窑(6)的窑身分别由平台(4)支撑,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焙烧窑(5)的一端设有第一上料装置,所述中支撑架下部设有第一下料装置(7),烘干窑(6)靠近中支撑架的一端设有第二上料装置,烘干窑(6)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处设有第二下料装置(8),第二下料装置(8)经混合传输系统(9)与第一上料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均包括送料绞龙和漏斗,漏斗的底部设有一下料管,下料管斜插入窑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装置(7)包括与焙烧窑(5)出料口连接的连接段(7-1)、第一下料斗(7-2)和刮板输送机(7-6),所述第一下料斗(7-2)的顶部为进料口,底部为出料口,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冷却水池(7-7),出料口通过接头与所述刮板输送机(7-6)的传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7-2)的内部向下倾斜设有格栅(7-3),第一下料斗(7-2)的一侧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与格栅(7-3)的斜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头(7-4)和第二接头(7-5),所述第一接头(7-4)为直接头,第二接头(7-5)为弯接头,所述第二接头(7-5)的横截面宽度与第一下料斗(7-2)出料口的横截面宽度一致,第一接头(7-4)的横截面宽度小于第二接头的横截面宽度,所述刮板输送机(7-6)的传输入口端斜插入冷却水池(7-7)中;
所述排渣口的下方设有渣料导向槽,所述渣料导向槽包括一向下倾斜的导向板和设置在导向板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二接头(7-5)的下部设于入冷却水池(7-7)中且设有若干个溢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料装置(8)包括与烘干窑(6)出料口连接的过渡段(8-1)和第二下料斗(8-2),所述第二下料斗(8-2)为漏斗结构,所述第二下料斗(8-2)的顶部为进料口,底部为出料口,出料口的两侧均设有出料绞龙(8-3),所述第二下料斗(8-2)的内部向下倾斜设有震动筛(8-7),震动筛(8-7)的震源设置在第二下料斗(8-2)的一侧,所述第二下料斗(8-2)位于震源的另一侧设有渣料出口(8-8),渣料出口(8-8)与震动筛(8-7)的斜面相对,所述出料绞龙(8-3)的末端设有传输出口(8-4),过渡段(8-1)的一侧还设有观察口(8-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传输系统(9)包括依次连接的送料绞龙(9-1)、混合加料装置(9-2)、双轴搅拌机(9-3)、压球机(9-4)和输送皮带(9-5),输送皮带(9-5)的传输出口与漏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加料装置(9-2)包括进料装置和进煤装置,所述送料绞龙(9-1)的壳体上依次设有两个加料口,两个加料口分别与加料装置及加煤装置连接,所述加料装置及加煤装置均包括加料斗(9-21)、进料绞龙(9-22)、驱动电机(9-27)和支承架(9-24),所述加料斗(9-21)设置在进料绞龙(9-22)的壳体上,所述进料绞龙(9-22)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9-27)并通过支撑架(9-24)支撑;另一端为与第二传输绞龙内部连通的输出口(9-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旋风除尘器(10)、降温脱硫装置(11)、袋式除尘器(12)和抽风机(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脱硫装置(11)包括反应塔(11-1)、设置反应塔(11-1)顶部的尾气进口管道(11-2)和设置在反应塔(11-1)下部一侧的尾气出口管道(11-3),所述反应塔(11-1)内设有若干个喷雾管道(11-4),每个喷雾管道(11-4)上均设有一排喷雾嘴(11-5),喷雾嘴(11-5)的出口朝下,所述反应塔(11-1)的一侧设有反应料罐和反应料输送管路,反应料罐的出料口经反应料输送管路接入尾气进口管道(11-2),反应料输送管路的管路出口指向反应塔(11-1)的尾气进口;
所述反应料罐包括活性炭粉罐(11-9)和消石灰粉罐(11-10),活性炭粉罐(11-9)和消石灰粉罐(11-10)的出口经管道连通后经出料阀门(11-6)接入吹风管道(11-8);
所述反应料输送管路包括吹风机(11-7)和吹风管道(11-8),吹风机(11-7)的出风口指向反应塔(11-1)的尾气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管道(11-4)的喷雾源为设置在反应塔(11-1)一侧的水箱(11-12)及设置在水箱(11-12)上的雾化器(11-13);雾化器(11-13)的进口与水箱(11-12)内部连接,出口经喷雾总管(11-14)后与若干个喷雾管道(11-4)连接。
CN201521092219.5U 2015-12-25 2015-12-25 污泥焚烧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45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2219.5U CN205245189U (zh) 2015-12-25 2015-12-25 污泥焚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2219.5U CN205245189U (zh) 2015-12-25 2015-12-25 污泥焚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5189U true CN205245189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4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221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45189U (zh) 2015-12-25 2015-12-25 污泥焚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51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3311A (zh) * 2015-12-25 2016-03-23 江西省广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泥焚烧系统
CN114433498A (zh) * 2022-01-18 2022-05-06 北矿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给料结构、均匀布料系统和布料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3311A (zh) * 2015-12-25 2016-03-23 江西省广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泥焚烧系统
CN114433498A (zh) * 2022-01-18 2022-05-06 北矿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给料结构、均匀布料系统和布料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95964A1 (zh) 一种垃圾与半干污泥协同焚烧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10560019A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废活性炭再生方法
CN104973597A (zh) 一种活性炭生产方法
CN105371283A (zh) 一种污泥干化焚烧工艺
CN105000557A (zh) 一种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生产方法
CN205245189U (zh) 污泥焚烧系统
CN109574451A (zh) 一种污泥干化综合利用的方法
JP2009072730A (ja) 粉体混合処理手段を有する集塵機及び粉体混合処理方法
CN214598257U (zh) 一种干法的废气脱硫装置
CN111151118B (zh) 一种采用小苏打干法脱硫的锅炉烟气脱硫系统
CN102557378B (zh) 一种污泥干化工艺
CN105546549A (zh) 一种垃圾脱氯装置及其脱氯方法
CN103288328B (zh) Pta活性污泥烘干、焚烧的方法及设备
CN105423311B (zh) 污泥焚烧系统
CN104973598A (zh) 一种活性炭生产装置
CN105036126A (zh) 一种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装置
CN205174379U (zh) 一种干化焚烧系统
CN204388087U (zh) 抗菌素菌渣能源化处理设备系统
CN204769831U (zh) 一种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成套系统
CN104315823B (zh) 一种兰炭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CN202613934U (zh) 一种煤干燥装置
CN209584111U (zh) 一种过热蒸汽无氧碳化有机物综合系统
CN207391290U (zh) 建筑陶粒生产机构
CN206935105U (zh) 一种用于去除烟气中的粉尘和so2的烟气处理系统
CN105036128A (zh) 一种林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8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