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39105U -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 Google Patents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39105U
CN205239105U CN201521011383.9U CN201521011383U CN205239105U CN 205239105 U CN205239105 U CN 205239105U CN 201521011383 U CN201521011383 U CN 201521011383U CN 205239105 U CN205239105 U CN 205239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umbrella frame
umbrella
upper body
artic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113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弩
刘妙娜
张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10113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39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39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391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伞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包括上杆体、下杆体和第一伞骨架,下杆体位于上杆体下方且与上杆体间隔且同轴设置。第一伞骨架以上杆体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第一伞骨架连接在上杆体与下杆体之间。下杆体具有凹腔,上杆体能够沿其轴线上下相对该下杆体移动,当上杆体向下移动时其底部能够移入凹腔内并将第一伞骨架撑开,当上杆体向上移动时其底部移离凹腔并将第一伞骨架收拢。与现有技术对比,该自展式汽车遮阳伞,撑开后整体重心低,稳定性好,伞面与汽车顶部形成空气隔热层,便于空气流动,具有较好的遮阳和散热效果;上述遮阳伞可凭借上杆体自身重力自然下落,以实现自动撑伞,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伞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背景技术
车辆长期处在阳光下强光照射,饱受日晒之苦,对于车身油漆,轮胎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不仅让车上的很多部件老化,而且车内温度极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车内的有毒分子会异常活跃,污染物就会成倍增多,从而对车主造成了健康威胁。
目前,传统的汽车遮阳伞主要由伞柄、伞骨和安装在伞骨上的伞面组成,如中国专利ZL201320132053.X公开的“汽车遮阳伞”,将遮阳伞撑开,放置于汽车顶部,起到遮阳效果,降低车内气温。但是,由于伞柄的长度过长,当其设在汽车顶部上后,遮阳伞的整体高度较高,结构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遮阳伞,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遮阳伞撑开后整体高度较高,结构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晃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包括:
一上杆体;
一下杆体,所述下杆体位于所述上杆体下方且与上杆体间隔且同轴设置;以及
一第一伞骨架,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所述第一伞骨架连接在所述上杆体与所述下杆体之间;
所述下杆体具有供所述上杆体的底部移入和移出且在移入时使所述第一伞骨架撑开并在移出时使所述第一伞骨架收拢的凹腔。
进一步地,所述上杆体上于所述第一伞骨架上方设置有随所述第一伞骨架撑合而同时撑合的第二伞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伞骨架包括多组第一伞骨组件,多组所述第一伞骨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每组所述第一伞骨组件均包括内伞骨、外伞骨、副伞骨和支骨,副伞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上杆体上,其外端铰接于所述内伞骨;所述内伞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下杆体上,其外端铰接于所述外伞骨;所述支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副伞骨,其外端与所述外伞骨的内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伞骨架包括多组第二伞骨组件,多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并与多组所述第一伞骨组件一一对应;每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均包括面伞骨和撑骨,所述面伞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上杆体顶部,所述撑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面伞骨,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副伞骨。
进一步地,所述上杆体与所述下杆体之间连接有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所述支撑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端铰接在所述上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端铰接在所述下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伞骨架包括多组第二伞骨组件,多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所述上杆体与所述下杆体之间连接有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所述支撑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并与多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一一对应;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端铰接在所述上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端铰接在所述下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每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均包括面伞骨和撑骨,所述面伞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上杆体顶部,所述撑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面伞骨,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端用于与汽车顶部抵接并将所述汽车多足遮阳伞支撑在该汽车的顶部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杆体的底部移入所述下杆体的凹腔时,所述面伞骨内端与所述内伞骨内端之间的间距为10-20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伞骨架上铺设有第一伞面,所述第一伞面的中央具有一镂空区;所述第二伞骨架上铺设有于所述自展式汽车遮阳伞撑开时覆盖所述镂空区的第二伞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杆体的底部设置有真空吸盘、弹性硅胶或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采用上杆体和下杆体,当上杆体向下移动时其底部能够移入凹腔内并将第一伞骨架撑开,当上杆体向上移动时其底部移离凹腔并将第一伞骨架收拢,这样,遮阳伞撑开后整体重心低,稳定性好,伞面与汽车顶部形成空气隔热层,便于空气流动,具有较好的遮阳和散热效果;上述该遮阳伞可借上杆体自身重力自然下落,以实现自动撑伞,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架设在汽车顶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收拢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收拢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撑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撑开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收拢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收拢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撑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撑开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撑开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省略伞面且处于撑开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上杆体
2:下杆体3:第一伞骨架
4:第一伞面11:第一铰接座
12:第二铰接座2a:凹腔
21:第三铰接座30:第一伞骨组件
31:内伞骨32:外伞骨
33:副伞骨34:支骨
4a:镂空区5:第二伞骨架
50:第二伞骨组件51:面伞骨
52:撑骨6:第二伞面
13:第四铰接座22:五铰接座
7:支撑组件71:第一支撑杆
72:第二支撑杆200:汽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包括上杆体、下杆体和第一伞骨架,下杆体位于上杆体下方且与上杆体间隔且同轴设置。第一伞骨架以上杆体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第一伞骨架连接在上杆体与下杆体之间。下杆体具有凹腔,上杆体能够沿其轴线上下相对该下杆体移动,当上杆体向下移动时其底部能够移入凹腔内并将第一伞骨架撑开,当上杆体向上移动时其底部移离凹腔并将第一伞骨架收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采用上杆体和下杆体,当上杆体向下移动时其底部能够移入凹腔内并将第一伞骨架撑开,当上杆体向上移动时其底部移出凹腔并将第一伞骨架收拢,这样,遮阳伞撑开后整体较低,由于整体高度较矮、重心较低,因此放置后稳定性好,不容易受到风力影响而产生晃动,遮阳效果好,另外第一伞骨架采用折叠设计,便于车内存放。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主要包括上杆体1、下杆体2、第一伞骨架3和铺设在第一伞骨架3上的第一伞面4。
上杆体1,大致呈圆柱状,采用金属材料(当然也可以用塑料、木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上杆体1为实心结构(当然,也可以是中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上杆体1上安装有两个铰接座,分别为自上而下套接在上杆体1外周的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12,其中,第二铰接座12大致位于上杆体1高度的三份之二处,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12均采用塑料制成,并通过紧配合、螺钉等一切的现有固定方式安装在上杆体1上,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12的外周分别开设有朝下开口的多个铰接槽,多个铰接槽沿着各铰接座的周向间隔布置。
下杆体2,大致呈圆柱状,采用金属材料(当然也可以用塑料、木料或其他材料)制成,其位于上杆体1下方且与上杆体1间隔且同轴设置,用来支撑上述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下杆体2具有与上杆体1相匹配的一个凹腔2a(下杆体2当然也可以是中空管体,其内部形成容纳上杆体1底部的凹腔2a),下杆体2的外壁的顶端套设有第三铰接座21,第三铰接座21以紧配合、螺钉等一切的现有固定方式固定在下杆体2上,第三铰接座21的外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多个铰接槽,多个铰接槽沿着第三铰接座21的周向间隔布置。
第一伞骨架3,以上杆体1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第一伞骨架3连接在上杆体1与下杆体2之间。第一伞骨架3包括多组第一伞骨组件30,多组第一伞骨组件30环绕该上杆体1的轴线呈间隔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一伞骨组件30均包括一个内伞骨31、一个外伞骨32、一个副伞骨33和一个支骨34,内伞骨31、外伞骨32和副伞骨33均为但不局限于型材,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支骨34为但不局限于铁丝。副伞骨33的内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12的铰接槽内,副伞骨33的外端铰接于内伞骨31的中部。内伞骨31的内端铰接于第三铰接座21的铰接槽内,内伞骨31的外端铰接于外伞骨32的内端,外伞骨32的外端形成自由端。支骨34的内端铰接于副伞骨33,支骨34的外端与外伞骨32的内端铰接。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伞骨架3撑开时铺设在其上的伞面展开后大致呈长方形,因此,各伞骨具有不同的长短,在汽车长度方向上的伞骨长度较长,在汽车宽度方向上的伞骨长度较短。
当然,上杆体1上也可以仅使用一个铰接座,即仅使用第一铰接座11,各组第一伞骨组件30的副伞骨33内端分别铰接于第一铰接座11的铰接槽内,这样,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的整体高度可设计得更低,结构更加稳定。
第一伞面4,由遮光面料编制而成,展开后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当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腰形或方形),其长宽尺寸为2.1mX1.4m,因此其被撑起时亦呈长方形。第一伞面4通过针线缝制在第一伞骨架3上,由第一伞骨架3撑开和收拢。这样,遮盖面积大,可覆盖整个车顶,遮阴效果好。在第一伞面4的表面还可涂覆有一层发光材料,能对太阳光进行反射。
为了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第一伞面4的中央具有一镂空区4a,上杆体1上于第一伞骨架3上方设置有随第一伞骨架3撑合而同时撑合的第二伞骨架5,第二伞骨架5上铺设有第二伞面6,第二伞面6的大小为于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撑开时至少能够覆盖镂空区4a。第二伞骨架5包括多组第二伞骨组件50,多组第二伞骨组件50环绕该上杆体1的轴线呈间隔排列并与多组第一伞骨组件30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二伞骨组件50均包括一个面伞骨51和一个撑骨52,面伞骨51和撑骨52均为但不局限于型材,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面伞骨51的内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11的铰接槽内,面伞骨51的外端形成自由端。撑骨52的一端铰接于面伞骨51,其另一端铰接于副伞骨33。第二伞面6的材质与第一伞面4基本相同,第二伞面6通过针线缝制在各面伞骨51上,并能随面伞骨51撑开和收拢。
在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整体撑开时,即上杆体1的底部移入下杆体2的凹腔2a内后,第一伞面4和第二伞面6基本铺平,面伞骨51内端与内伞骨31内端之间留有一定间距,该间距为10-20cm,使得第一伞面4和第二伞面6之间形成散热空间,这样,第一伞面4与汽车200顶部之间的热量能够经镂空区4a由散热空间流动到外界大气中,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另外,第一伞面4和第二伞面6之间形成的散热空间,也可以供空气穿过,以减少伞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降低风阻,从而提高了防风性能,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并且,流经该处的空气会加速热量的发散。
图2和图3所示为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处于收拢状态,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上杆体1与下杆体2之间距离最远,下杆体2可以作为手把,方便使用者携带使用。当需要使用时,将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竖直放置在汽车200顶部,上杆体1受重力影响,会向下移动至下杆体2的凹腔2a处,此过程不需要人为操作,使用十分方便。在上杆体1的带动下,使得第一伞骨组件30和第二伞骨组件50一同向外撑开,同时,带动第一伞面4和第二伞面6撑开。图4和图5所示为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处于撑开状态,上杆体1的底部移入凹腔2a内,在下杆体2的凹腔2a内还可设置如弹片等锁合件,在上和下杆体1、2连接后使两者固定。
为了便于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放置在汽车200顶部,下杆体2的底部设置有真空吸盘、弹性硅胶或防滑垫。
实施例二
下面结合附图6至图9仅就与实施例一中不同之处作详细说明。
图6和图7所示为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处于收拢状态,上杆体1与下杆体2之间距离最远。图8和图9所示为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处于撑开状态,上杆体1的底部移入凹腔2a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杆体1上还安装有第四铰接座13,第四铰接座13间隔设置在第二铰接座12下方,第四铰接座13的外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多个铰接槽,多个铰接槽沿着第四铰接座13的周向间隔布置。下杆体2上还安装第五铰接座22,第五铰接座22间隔设置在第三铰接座21下方,第五铰接座22的外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多个铰接槽,多个铰接槽沿着第五铰接座22的周向间隔布置。上杆体1与下杆体2之间连接有多组支撑组件7,多组支撑组件7环绕该上杆体1的轴线呈间隔排列。每组支撑组件7均包括第一支撑杆71和第二支撑杆72,第一支撑杆71和第二支撑杆72均为但不局限于型材,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第一支撑杆71的内端铰接在上杆体1的第四铰接座13铰接槽内。第二支撑杆72的内端铰接在下杆体2的第五铰接座22铰接槽内,第二支撑杆72的外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杆71。第一支撑杆71的外端能够在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撑开时向下且向外移动,并与汽车200顶部抵接,形成支撑点,从而将汽车多足遮阳伞支撑在该汽车的顶部上。这样,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放置更稳定,不容易被风吹翻,遮阳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下面结合附图10仅就与前述实施例中不同之处作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零部件采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应的附图标记。本实施例中的上杆体1上安装有两个铰接座,分别为自上而下套接在上杆体1外周的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12。下杆体2上也安装有两个铰接座,分别为自上而下套接在下杆体2外周的第三铰接座21和第五铰接座22。
各组第一伞骨组件30中的副伞骨33内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11的铰接槽内,副伞骨33的外端铰接于内伞骨31的中部。内伞骨31的内端铰接于第三铰接座21的铰接槽内,内伞骨31的外端铰接于外伞骨32的内端,外伞骨32的外端形成自由端。支骨34的内端铰接于副伞骨33,支骨34的外端与外伞骨32的内端铰接。
上杆体1与下杆体2之间连接有多组支撑组件7,各组支撑组件7均包括第一支撑杆71和第二支撑杆72,然而,第一支撑杆71的长度与第二实施例中不同。第一支撑杆71的内端铰接在第二铰接座12的铰接槽内。第二支撑杆72的内端铰接在下杆体2的第五铰接座22铰接槽内,第二支撑杆72的外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杆71的外端。
各组第二伞骨组件50中的面伞骨51的内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11的铰接槽内,面伞骨51的外端形成自由端。撑骨52的一端铰接于面伞骨51,其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杆71。
支撑组件7具有带动第二伞骨架5撑开和收拢的作用,另外,在多个支撑组件7的约束下,上杆体1相对下杆体2的移动更加平稳,在上杆体1受重力向下移动时,上杆体1的底部能够精确地移入凹腔2a中。
上述的结构,整体高度更低,稳定性更好,另外,具有较好的散热功能。
实施例四
下面结合附图11仅就与前述实施例中不同之处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结构与实施例三中的结构相似,然而,第一支撑杆71的长度与第三实施例中不同,但支撑组件7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似。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72的外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杆71的中部,第一支撑杆71的外端形成自由端,第一支撑杆71的外端能够在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撑开时向下且向外移动,并与汽车200顶部抵接,形成支撑点,从而将汽车多足遮阳伞支撑在该汽车的顶部上。这样,自展式汽车遮阳伞100放置更稳定,不容易被风吹翻,遮阳效果更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杆体;
一下杆体,所述下杆体位于所述上杆体下方且与上杆体间隔且同轴设置;以及
一第一伞骨架,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所述第一伞骨架连接在所述上杆体与所述下杆体之间;
所述下杆体具有供所述上杆体的底部移入和移出且在移入时使所述第一伞骨架撑开并在移出时使所述第一伞骨架收拢的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体上于所述第一伞骨架上方设置有随所述第一伞骨架撑合而同时撑合的第二伞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骨架包括多组第一伞骨组件,多组所述第一伞骨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每组所述第一伞骨组件均包括内伞骨、外伞骨、副伞骨和支骨,副伞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上杆体上,其外端铰接于所述内伞骨;所述内伞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下杆体上,其外端铰接于所述外伞骨;所述支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副伞骨,其外端与所述外伞骨的内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伞骨架包括多组第二伞骨组件,多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并与多组所述第一伞骨组件一一对应;每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均包括面伞骨和撑骨,所述面伞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上杆体顶部,所述撑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面伞骨,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副伞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体与所述下杆体之间连接有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所述支撑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端铰接在所述上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端铰接在所述下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伞骨架包括多组第二伞骨组件,多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所述上杆体与所述下杆体之间连接有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所述支撑组件环绕该所述上杆体的轴线呈间隔排列并与多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一一对应;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端铰接在所述上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端铰接在所述下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每组所述第二伞骨组件均包括面伞骨和撑骨,所述面伞骨的内端铰接于所述上杆体顶部,所述撑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面伞骨,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端用于与汽车顶部抵接并将所述汽车多足遮阳伞支撑在该汽车的顶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杆体的底部移入所述下杆体的凹腔时,所述面伞骨内端与所述内伞骨内端之间的间距为10-20cm。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骨架上铺设有第一伞面,所述第一伞面的中央具有一镂空区;所述第二伞骨架上铺设有于所述自展式汽车遮阳伞撑开时覆盖所述镂空区的第二伞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展式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杆体的底部设置有真空吸盘、弹性硅胶或防滑垫。
CN201521011383.9U 2015-12-08 2015-12-08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39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1383.9U CN205239105U (zh) 2015-12-08 2015-12-08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1383.9U CN205239105U (zh) 2015-12-08 2015-12-08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39105U true CN205239105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38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1138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39105U (zh) 2015-12-08 2015-12-08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391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6022A (zh) * 2015-12-08 2016-03-23 张弩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6022A (zh) * 2015-12-08 2016-03-23 张弩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1206A (zh) 一种带滑车的遮阳棚
CN205239105U (zh)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CN202176152U (zh) 一种帐篷
CN203912733U (zh) 一种新型种植棚
CN205825454U (zh)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太阳灶
WO2014107992A1 (zh) 一种自动高顶帐篷支架
CN105416022B (zh) 自展式汽车遮阳伞
CN108643688B (zh) 一种旅游帐篷
CN105501104A (zh) 带彩色大屏幕的扩展式房车
CN106894675B (zh) 一种遮篷
CN202190858U (zh) 大型高强度的户外遮阳伞
CN103742886A (zh) 龙灯内胆及龙灯烛台安装方法
CN206791865U (zh) 一种室外遮阳伞
CN207262253U (zh) 一种室外景观照明灯
CN210353516U (zh) 支撑架和户外遮阳伞
CN108843121B (zh) 便于收纳的户外速搭建帐篷
CN105464464A (zh) 一种车载易搭帐篷
CN107300338B (zh) 用于冷却塔的高位收水装置
CN211736103U (zh) 一种阳光房顶部遮阳结构
CN100436743C (zh) 组合式凉篷
CN204774564U (zh) 用于车顶的遮阳伞可收折支撑架
CN100444761C (zh) 一种活动太阳伞
CN103618225A (zh) 一种户外检修防雨罩
CN205577595U (zh) 一种帐篷屋檐架杆机构
CN107726193A (zh) 一种内部加强路灯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