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1937U - 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及其防扭转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及其防扭转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21937U CN205221937U CN201521095893.9U CN201521095893U CN205221937U CN 205221937 U CN205221937 U CN 205221937U CN 201521095893 U CN201521095893 U CN 201521095893U CN 205221937 U CN205221937 U CN 2052219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ximity switch
- torsion
- transfer device
- load
- check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及其防扭转检测系统,该防扭转检测系统包括接近开关和控制单元,接近开关设置于管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扭转极限位置,以检测所述输送带扭转使其左边缘或右边缘到达扭转极限位置时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触发信号发出警报或控制管带式输送机停机;其中,扭转极限位置位于输送带的前部展开段和/或后部展开段上方,并位于输送带的成管段的垂向中心线所在的纵向平面内,其与成管段的端部的距离为4R~6R,R代表成管段的管半径。该扭转检测系统检测输送带关键位置的扭转程度,当其超过扭转极限位置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技术人员及时纠偏,或者是直接控制管带式输送机停机,从而提高管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带式输送机成管段的防扭转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及其防扭转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环保已成为现代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日趋重要的社会问题。物料输送过程中和转运点处的粉尘飞扬及沿途遗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物料搬运设计、制造、使用及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
基于环保考虑,将散状物料包裹在强制形成管状输送带内进行输送的一类特殊的管带式输送机应运而生。
管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原理与普通带式输送机基本相同,即通过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张紧环状输送带,由移动灵活的托辊作为输送带的支撑,并由驱动装置驱动主动滚筒使其带动输送带移动。普通带式输送机和管带式输送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平形或槽形截面的输送带上输送物料,而后者则在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间设置卷压装置,通过该卷压装置输送带将由平形或槽形截面的展开段沿垂直于物料输送方向强制卷成管状的成管段,通过该成管段输送物料,当接近卸料位置时,该成管段又逐渐展开为平形或槽形截面的展开段,以便卸料。
然而,管带式输送机的机械结构决定了它的固有缺点,即运转过程中的扭转。管带式输送机在运转过程中的扭转过大至超过其允许的扭转极限位置时,将会出现物料散落事故。
有鉴于此,如何及时获取管带式输送机的扭转情况,以便技术人员根据扭转情况调节输送带的位置使其处于正常输送状态,从而提高输送机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带式输送机的防扭转检测系统,以及时检测其输送带的扭转程度,当扭转程度达到扭转极限值时发出报警或控制管带式输送机停机,从而保证其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防扭转检测系统的管带式输送机。
该管带式输送机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包括接近开关和控制单元,所述接近开关设置于所述管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扭转极限位置,以检测所述输送带扭转使其左边缘或右边缘到达所述扭转极限位置时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发出警报或控制所述管带式输送机停机;
所述扭转极限位置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前部展开段和/或后部展开段上方,并位于所述输送带的成管段的垂向中心线所在的纵向平面内,其与所述成管段的端部的距离为4R~6R,R代表所述成管段的管半径。
该扭转检测系统检测输送带关键位置的扭转程度,当其达到扭转极限位置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技术人员纠偏,或者是直接控制管带式输送机停机,从而提高管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接近开关为光电接近开关。
可选地,所述接近开关为漫反射光电接近开关。
可选地,所述接近开关具体为具有背景抑制功能的漫反射光电接近开关。
可选地,所述接近开关通过安装架固连于所述管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依次固连的左支腿、顶梁和右支腿,所述左支腿和所述右支腿均与所述机架固连,所述接近开关连接于所述顶梁上。
可选地,所述接近开关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梁。
可选地,所述接近开关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梁。
除上述防扭转检测系统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和相对于所述机架移动并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带,沿输料方向上,所述输送带由展开段逐渐过渡为管状成管段,再由成管段逐渐过渡为展开段。该管带式输送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
由于上述防扭转检测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包括该防扭转检测系统的管带式输送机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带式输送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防扭转检测系统、输送带和机架三者间装配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和2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1机架、2输送带、Af前部展开段、Ar后部展开段、B成管段、3接近开关、4安装架、41左支腿、42右支腿、43顶梁、44L字型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带式输送机的防扭转检测系统,用于及时检测其输送带的扭转程度,当扭转程度超过扭转极限位置时发出报警信号或控制管带式输送机停机,从而保证管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防扭转检测系统的管带式输送机。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扭转检测系统的具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均以输送带为参照,以与输送带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为纵向,在纵向上,输送方向所指向的方向为前,与输送方向相背的方向为后;在水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在横向上,沿输送方向看,处于左手边的方向为左,处于右手边的方向为右;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为垂向,在垂向上,靠近地面的方向为下,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另外,说明书附图中箭头“←”代表输送带的输送方向。
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带式输送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防扭转检测系统、输送带和机架三者间装配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管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1和相对于该机架1移动并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带2;沿输料方向上,输送带2由后部展开段Ar逐渐过渡为管状成管段B,再由成管段B逐渐过渡为前部展开段Af。
其中,机架1、输送带2和驱动输送带2相对于机架1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将输送带2由展开段逐渐卷压至成管段B的卷压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而本文在此仅对其发明点—防扭转检测系统的具体结构加以详述。
结合图1和图2可知,防扭转检测系统包括接近开关3和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接近开关3设置于管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2的扭转极限位置,该扭转极限位置位于输送带2的前部展开段Af和后部展开段Ar的上方,并位于输送带2的成管段B的垂向中心线所在的纵向平面内,且其与成管段B端部的距离L为4R~6R,R代表成管段B的管半径。
当输送带2逆转,至其左边缘或右边缘到达该扭转极限位置时,接近开关3发出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触发信号发出警报,以通知技术人员及时纠正输送管至正常状态,或者是该控制单元直接控制管带式输送机停机。
如前所述,接近开关3的数量为2个,2个接近开关3中一者设置于输送带2的前部展开段Af上方,另一者设置于输送带2的后部展开段Ar上方。
可以理解,根据接近开关3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两种防扭转检测系统,分别为:
第一种:接近开关3的数量为1个,其设置于输送带2的前部展开段Af上方;
第二种:接近开关3的数量为1个,其设置于输送带2的后部展开段Ar上方。
可以理解,这两种防扭转检测系统仅在输送带2的前部展开段Af或后部展开段Ar的关键位置设置接近开关3,通过相应地接近开关判断输送带2的前部展开段Af或后部展开段Ar的扭转程度,再根据判断结构发出报警或直接控制管带式输送机停机,结构简单、成本低。
与这两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防扭转检测系统相比,图1示出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则包括两个接近开关3,这两个接近开关3分别设置于输送带2的前部展开段Af和后部展开段Ar的扭转极限位置,从而形成了两个检测点,以便反应输送带2在成管段B的真实扭转情况,从而提高防扭转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度。
当然,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输送带2的实际长度等参数,从上述三种防扭转检测系统中选用适宜的类型。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接近开关3具体为光电式接近开关。光电式接近开关是将发光器件与光电器件装在同一个检测头内,当输送带2扭转,至其左边缘或右边缘位于其下方时,光电器件接收到反射光强度发生变化后便发出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检测到该触发信号后发出警报或直接控制管带式输送机停机。
可以理解,在满足检测功能及安装要求基础上,该接近开关3亦可为电容式接近开关、超声波接近开关或微波接近开关。
进一步地,由于输送带2通常为工作面较为粗糙的胶带,为此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采用漫反射光电接近开关,通过检测收光信号的强弱来检测输送带2的有无,也即输送带2表面越粗糙其检测精度越高。
更进一步,由于输送带2通常为黑色胶带,较亮的背景色将会对检测精度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具体实施方式中接近开关3具体为具有背景抑制功能的漫反射光电接近开关,以抑制背景色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继而提高防扭转检测系统的灵敏度。
另外,请继续参见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接近开关3通过安装架4连接于管带式输送机的机架1上,该安装架4包括固连的左支腿41、右支腿42和顶梁43,其中,顶梁43上固连有L字型安装板44,该L字型安装板44的垂直板焊接固连于顶梁43上,其水平板则用于连接接近开关3。左支腿41和右支腿42两者则固连于管带式输送机的机架1上。
进一步,为了便于拆装,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接近开关3具体通过螺柱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L字型安装板44。
可以理解,在满足拆装需求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该接近开关3亦可通过卡接等机械领域常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与安装架4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管带式输送机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近开关(3)和控制单元,所述接近开关(3)设置于所述管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2)的扭转极限位置,以检测所述输送带(2)扭转使其左边缘或右边缘到达所述扭转极限位置时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发出警报或控制所述管带式输送机停机;
所述扭转极限位置位于所述输送带(2)的前部展开段(Af)和/或后部展开段(Ar)上方,且位于所述输送带(2)的成管段(B)的垂向中心线所在的纵向平面内,其与所述成管段(B)的端部的距离L为4R~6R,R代表所述成管段(B)的管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3)为光电接近开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3)为漫反射光电接近开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3)具体为具有背景抑制功能的漫反射光电接近开关。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3)通过安装架(4)固连于所述管带式输送机的机架(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包括依次固连的左支腿(41)、顶梁(43)和右支腿(42),所述左支腿(41)和所述右支腿(42)均与所述机架(1)固连,所述接近开关(3)连接于所述顶梁(43)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梁(4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3)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梁(43)。
9.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和相对于所述机架移动并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带;沿输料方向上,所述输送带由展开段逐渐过渡为管状成管段,再由成管段逐渐过渡为展开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防扭转检测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95893.9U CN205221937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及其防扭转检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95893.9U CN205221937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及其防扭转检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21937U true CN205221937U (zh) | 2016-05-11 |
Family
ID=55897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95893.9U Active CN205221937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及其防扭转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2193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6887A (zh) * | 2020-01-19 | 2020-05-15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带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1232591A (zh) * | 2020-01-19 | 2020-06-05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带监测装置及方法 |
-
2015
- 2015-12-24 CN CN201521095893.9U patent/CN2052219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6887A (zh) * | 2020-01-19 | 2020-05-15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带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1232591A (zh) * | 2020-01-19 | 2020-06-05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带监测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21937U (zh) | 一种管带式输送机及其防扭转检测系统 | |
CN103964027B (zh) | 定数分装机 | |
CN204807175U (zh) | 一种杀虫剂防漏装整箱自动称重检查装置 | |
CN103144939B (zh) | 一种用于管状输送机的扭转检测装置及扭转检测方法 | |
CN203753487U (zh) | 一种双工位条烟外观六面检测系统 | |
CN207222854U (zh) | 一种带链条检测装置的传输设备 | |
CN107377863A (zh) | 一种带链条检测装置的传输设备 | |
CN206384242U (zh) | 一种包装机条盒纸供给到位检测装置 | |
CN203753488U (zh) | 一种条烟外观六面检测设备 | |
CN109607144A (zh) | 一种轨道输送线及输送方法 | |
CN103332516B (zh) | 一种全自动上光机印张重叠检测系统 | |
CN104534188A (zh) | 大口径缠绕管及其缠绕方法 | |
CN204751468U (zh) | 一种板材输送防跑偏装置及干燥机 | |
CN208413077U (zh) | 一种跑偏检测装置及输送机 | |
CN206031938U (zh) | 条烟姿态自动检测装置 | |
CN203305368U (zh) | 用于检测滚筒正反转的模拟装置 | |
CN2700241Y (zh) | 烟箱缺条、烟条缺包微波检测装置 | |
CN203699263U (zh) | 一种带光电开关的输送装置 | |
CN205844209U (zh) | 一种复印纸出料视检装置 | |
CN110153047A (zh) | 一种用于片状物料的吸取式次品剔除装置 | |
CN204453003U (zh) | 一种新型香烟条盒到位检测装置 | |
CN104741323A (zh) | 一种汽车燃油箱照相对比检测方法 | |
CN204937659U (zh) | 面膜机的剔废机构 | |
CN204660796U (zh) | 一种玻璃管产品分流转运输送设备 | |
CN204321437U (zh) | 波板焊缝自动对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