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0969U - 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0969U
CN205220969U CN201520975305.4U CN201520975305U CN205220969U CN 205220969 U CN205220969 U CN 205220969U CN 201520975305 U CN201520975305 U CN 201520975305U CN 205220969 U CN205220969 U CN 205220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pecial
gear
driven lever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53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文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9753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0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0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0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尤其是比现行的人力车相应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大幅提高,更省力,车速更大。它是在中心轴外套次中心轴,在次中心轴的二端配置有单向传系统和链盘或齿轮,次中心轴外是车轮鼓及车轮,车轮鼓一端有轮驱动轮,动力输出轮由一组中间轮组合体与车轮内的车轮鼓上的轮驱动轮相连,中间轮组合体附着在固定在车体上的中间轮组合体轴上;单向传系统分三大部分:滑齿圈和跳动牙圈、异形轮,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有轮子(齿轮或链轮),另一个跳动牙圈与中心轴的一端固定,中心轴的另一端为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异形轮上有与跳动牙数相等的凹槽。踩一个脚踏杆,另一个脚踏杆同步反转上升。左右脚踏杆如此循环往复地在80-180°范围内上下运动,而位于次中心轴上的链轮(或齿轮)始终向一个方向不间断地转动,从而带动车前进。由于脚踏杆始终在力的效率较高的范围内运动。当需倒退车时,转动异形轮,异形轮上的图凸起将跳动牙压入凹穴内而不顶滑齿。

Description

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尤其是比现行的人力车相应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提高30%~~50%,连同因其符合脚科学运动而省力30%~50%,力臂变幅极大,能轻易骑上长陡坡。
技术背景
目前,人们公知的人力车动力接收与变速装置的构造是:以固定长度的脚踏杆、中心轴及链盘为动力接收装置,改变主动链盘和从动链盘大小比为变速系统。这两大系统都有极大缺陷。前者,在脚从上到下移动过程中,只有当脚踏杆中心线与力的方向呈90°角时,力的效率最大。在其余各点的力的效率较小且其大小随脚踏杆心线与力的方向夹角的变化和车负荷及阻力的变化而变化。左右脚踏杆在上下点各20°以上的范围内,力的效率几乎为零。所以,人力效率极低;也正是脚踏杆是转圆圈,既限制了脚踏杆的长度【即限制了力臂】,又增加了车高度,从而增加了车行使的危险。后者,由于是以改变主从动链盘大小比为变速系统来改变力臂。所以,在大力臂时,为保证车最低速度,脚必须快速振动。但是,人力与发动机等力有本质的区别:即人有知觉知疲劳,当脚快速振动一定时间后,人就疲劳以致无法继续工作。同时,此变速系统结构复杂,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人力车的人力效率和既快捷变速又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它不仅使力的转化效率提高30%~~50%,连同因其符合脚科学运动而省力30%~50%,力臂变幅极大,能轻易骑上长陡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心轴外套次中心轴,在次中心轴的二端配置有单向传系统和动力输出轮,次中心轴外是车轮鼓及车轮,车轮鼓一端有轮驱动轮,动力输出轮由一组中间轮组合体与车轮内的车轮内的车轮鼓上的轮驱动轮相连,中间轮组合体附着在固定在车体上的中间轮组合体轴上;单向传系统分三大部分:滑齿圈、跳动牙圈、异形轮,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有轮子,另一个跳动牙圈与中心轴的一端固定,中心轴和次中心轴的另一端为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二个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分别与左右脚踏杆相连;次中心轴附着在车体上;滑齿圈固定在次中心轴的二端,跳动牙圈上有数个跳动牙;单向传系统的外层为滑齿圈,单向传系统的内层为跳动牙圈;或单向传系统的外层为跳动牙圈,单向传系统的内层为滑齿圈;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的轮子是齿轮I或伞齿轮I或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的轮子是链轮I;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位于中心轴的一端,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的一个链轮III固定在中心轴上,此链轮III与另一个齿轮II及链轮II组含体【轮子II】中的链轮II相连,此组合体中的齿轮II与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的齿轮I相啮合;或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位于中心轴的一端,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的一个伞齿轮III固定在中心轴上,此伞齿轮III与固定在位于跳动牙圈上的伞齿轮I由一个中间伞齿轮II相连;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的一个轮子III(22)固定在中心轴(12)上,此轮子III(22)与固定在位于滑齿圈上的轮子I由一个轮子II相连,轮子II(21)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轴上,联动系统中间轴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轮座上;异形轮上有与跳动牙数相等的凹槽;脚踏杆由两节内外相套组成,两节间有一弹簧,内层上有滑齿,外套上有跳动牙,跳动牙与控制键相连。装配时,一侧的脚踏杆在上方,另一侧的脚踏杆在下方。工作时,脚踩位于上方的脚踏杆(假定右侧的脚踏杆在上),此处的单向传系统转动,次中心轴也转动,次中心轴上的动力输出轮【链轮(或齿轮)】也转动,其带动车轮转动从而驱车前进。当右侧的单向传系统使次中心轴转动时,另一侧的单向传系统的固定在次中心轴上的滑齿圈随次中心轴转动,而跳动牙圈不随滑齿圈转动,在右侧的单向转系统的跳动牙圈随脚踏杆转动时,固定在其上的中心轴也转动,而中心轴另一端的连动系统中的轮子III【链轮III(或齿轮III)或伞齿轮III】也转动,此轮子III【链轮III(或齿轮III)或伞齿轮III】带动连动系统中的相应部件转动,相应的轮子II带动此侧的单向传系统的位于跳动牙圈上的轮子I转动,跳动牙圈也转动,位于跳动牙圈上的脚踏杆也就与右侧的脚踏杆同步反转而上升,当右侧的脚踏杆下降120°左右到达下止点时,左侧的脚踏杆也同步上升120°左右到达上止点。同样,踩左脚踏杆时,右脚踏杆也同步反转上升。左右脚踏杆如此循环往复地在120°左右范围内上下运动,而位于次中心轴上的动力输出轮【链轮(或齿轮)】始终向一个方向不间断地转动,从而带动车前进。由于脚踏杆始终在力的效率较高【60%——100%】的范围内运动,取消了像现有人力车的脚踏杆在力的效率较低【0——60%】的范围内运动。所以,驱车前进的力不仅强度大,而且力是连续的。当车上坡或负荷较大时,伸缩式脚踏杆伸长,力臂变长,从而使车有很大的推力;当车上坡或负荷较大时,伸缩式脚踏杆伸长,力臂变长,从而使车有很大的推力,而脚也不必快速振动也能为保证车有较高速度;当车下坡或负荷较小时,伸缩式脚踏杆缩短,力臂变短,脚行程减小,即使保持脚较低的行程,脚踏杆的振动频率也较高,或伸缩式脚踏杆长短不变,力臂也不变,脚行程不变,但加大驱车传动比,从而使车有更高的车速。但当需倒退车时,转动异形轮,异形轮上的凸起将跳动牙压入凹穴内而不顶滑齿。
这样,固定在次中心轴上的滑齿圈可以随次中心轴上的动力输出轮【链轮或齿轮】反转,而跳动牙圈及脚踏杆也不动。这样车就可以任意方向转动包括反转倒退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此结构,将变速与提高力的效率集于一体,使车省力和力更强大车速更大,可谓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分析:
图1: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
图2: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实施例II的结构示意图。
图3: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实施例III的结构示意图。
图4: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实施例IV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异形轮,2、左单向传系统的滑齿圈;3、左脚踏杆;4、左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5、车体;6、车轮;7、轮驱动轮【可以是链轮或齿轮】;8、中间轮组合体;9、动力输出轮【可以是链轮或齿轮】;10、中间轮组合体轴,11、次中心轴;12、中心轴;13、右脚踏杆;14、右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15、异形轮;16、右单向传系统的滑齿圈;17、车轮鼓;18、联动系统轮子II座;19、联动系统轮子II轴;20、轮子I【可以是齿轮I或伞齿轮I】;21、轮子II【可以是齿轮II及链轮II组合体或伞齿轮II】;22、轮子III【可以是齿轮III或伞齿轮III】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心轴(12)外套次中心轴(11),在次中心轴(11)的二端配置有单向传系统的滑齿圈(2,16)和动力输出轮(9),次中心轴(11)外是车轮鼓(17)及车轮(6),车轮鼓(17)一端有轮驱动轮(7),动力输出轮(9)由一组中间轮组合体(8)与车轮(6)内的车轮鼓(17)上的轮驱动轮(7)相连,中间轮组合体(8)附着在固定在车体上的中间轮组合体轴(10)上;单向传系统分三大部分:滑齿圈(2,16)、跳动牙圈(4,14)、异形轮(1,15),其中一个跳动牙圈(4或14)配有齿轮I(20),另一个跳动牙圈(14或4)与中心轴(12)的一端固定,中心轴(12)的另一端为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18,19,20,21,22);二个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4和14)分别与左右脚踏杆(3,13)相连;跳动牙圈(4,14)上有数个跳动牙;单向传系统的外层为跳动牙圈(4,14),单向传系统的内层为滑齿圈(2,16);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的一个链轮III(22)固定在中心轴(12)上,此链轮III(22)与固定在位于跳动牙圈(4,14)上的齿轮I(20)由一个齿轮II与链轮II组合体(21)相连,齿轮II与链轮II组合体(21)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轴(19)上,联动系统中间轴(19)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轮座(18)上;异形轮(10)上有与跳动牙数相等的凹槽;脚踏杆(3,13)由两节内外相套组成,两节间有一弹簧,内层上有滑齿,外套上有跳动牙,跳动牙与控制键相连。装配时,一侧的脚踏杆(3或13)在上方,另一侧的脚踏杆(13或3)在下方。工作时,脚踩位于上方的脚踏杆(13)(假定右侧的脚踏杆在上),此处的单向传系统(14,15,16)转动,次中心轴(11)也转动,次中心轴(11)上的动力输出轮(9)也转动,该动力输出轮(9)通过中间轮组合体(8)带动车轮(6)的转动从而驱车前进。当右侧的单向传系统(14,15,16)使次中心轴(11)转动时,另一侧的单向转系统(1,2,4)的固定在次中心轴(11)上的滑齿圈(2)随次中心轴(11)转动,而跳动牙圈(4)不随滑齿圈(2)转动,在右侧的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16)随脚踏杆(13)转动时,固定在其上的中心轴(12)也转动,而中心轴(12)另一端的连动系统中的链轮III(22)也转动,此链轮III(22)带动连动系统中的相应部件转动,相应的齿轮II与链轮II组合体(21)带动此侧的单向传系统的位于跳动牙圈(4)上的链轮I(20)转动,跳动牙圈(4)也转动,位于跳动牙圈(4)上的脚踏杆(3)也就与右侧的脚踏杆(13)同步反转而上升,当右侧的脚踏杆(13)下降120°左右到达下止点时,左侧的脚踏杆(3)也同步上升120°左右到达上止点。同样,踩左脚踏杆(3)时,右脚踏杆(13)也同步反转上升。左右脚踏杆(3,13)如此循环往复地在120°左右范围内上下运动,而位于次中心轴上的动力输出轮(7)始终向一个方向不间断地转动,从而带动车前进。当车上坡或负荷较大时,伸缩式脚踏杆伸长,力臂变长,从而使车有很大的推力,而脚也不必快速振动也能为保证车有较高速度;当车下坡或负荷较小时,伸缩式脚踏杆缩短,力臂变短,脚行程减小,即使保持脚较低的行程,脚踏杆的振动频率也较高,或伸缩式脚踏杆长短不变,力臂也不变,脚行程不变,但加大驱车传动比,从而使车有更高的车速。当需倒退车时,转动异形轮(1,15),异形轮(1,15)上的凸起将跳动牙压入凹穴内而不顶滑齿(2,16)。这样,固定在次中心轴(11)上的滑齿圈(1,15)可以随次中心轴(11)上的动力输出轮(7)反转,而跳动牙圈(1,15)及脚踏杆(3,13)也不动。这样车轮就可以任意方向转动包括反转倒退车。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心轴(12)外套次中心轴(11),在次中心轴(11)的二端配置有单向传系统的滑齿圈(2,16)和动力输出轮(9),次中心轴(11)外是车轮鼓(17)及车轮(6),车轮鼓(17)一端有轮驱动轮(7),动力输出轮(9)由一组中间轮组合体(8)与车轮(6)内的车轮鼓(17)上的轮驱动轮(7)相连,中间轮组合体(8)附着在固定在车体上的中间轮组合体轴(10)上;单向传系统分三大部分:滑齿圈(2,16)、跳动牙圈(4,14)、异形轮(1,15),其中一个跳动牙圈(4或14)配有齿轮I(20),另一个跳动牙圈(14或4)与中心轴(12)的一端固定,中心轴(12)的另一端为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18,19,20,21,22);二个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4和14)分别与左右脚踏杆(3,13)相连;跳动牙圈(4,14)上有数个跳动牙;单向传系统的内层为跳动牙圈(4,14),单向传系统的外层为滑齿圈(2,16);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的一个链轮III(22)固定在中心轴(12)上,此链轮III(22)与固定在位于跳动牙圈(4,14)上的齿轮I(20)由一个齿轮II与链轮II组合体(21)相连,齿轮II与链轮II组合体(21)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轴(19)上,联动系统中间轴(19)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轮座(18)上;异形轮(10)上有与跳动牙数相等的凹槽;脚踏杆(3,13)由两节内外相套组成,两节间有一弹簧,内层上有滑齿,外套上有跳动牙,跳动牙与控制键相连。装配时,一侧的脚踏杆(3或13)在上方,另一侧的脚踏杆(13或3)在下方。工作时,脚踩位于上方的脚踏杆(13)(假定右侧的脚踏杆在上),此处的单向传系统(14,15,16)转动,次中心轴(11)也转动,次中心轴(11)上的动力输出轮(9)也转动,该动力输出轮(9)通过中间轮组合体(8)带动车轮(6)的转动从而驱车前进。当右侧的单向传系统(14,15,16)使次中心轴(11)转动时,另一侧的单向转系统(1,2,4)的固定在次中心轴(11)上的滑齿圈(2)随次中心轴(11)转动,而跳动牙圈(4)不随滑齿圈(2)转动,在右侧的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16)随脚踏杆(13)转动时,固定在其上的中心轴(12)也转动,而中心轴(12)另一端的连动系统中的链轮III(22)也转动,此链轮III(22)带动连动系统中的相应部件转动,相应的齿轮II与链轮II组合体(21)带动此侧的单向传系统的位于跳动牙圈(4)上的链轮I(20)转动,跳动牙圈(4)也转动,位于跳动牙圈(4)上的脚踏杆(3)也就与右侧的脚踏杆(13)同步反转而上升,当右侧的脚踏杆(13)下降120°左右到达下止点时,左侧的脚踏杆(3)也同步上升120°左右到达上止点。同样,踩左脚踏杆(3)时,右脚踏杆(13)也同步反转上升。左右脚踏杆(3,13)如此循环往复地在120°左右范围内上下运动,而位于次中心轴上的动力输出轮(7)始终向一个方向不间断地转动,从而带动车前进。当车上坡或负荷较大时,伸缩式脚踏杆伸长,力臂变长,从而使车有很大的推力,而脚也不必快速振动也能为保证车有较高速度;当车下坡或负荷较小时,伸缩式脚踏杆缩短,力臂变短,脚行程减小,即使保持脚较低的行程,脚踏杆的振动频率也较高,或伸缩式脚踏杆长短不变,力臂也不变,脚行程不变,但加大驱车传动比,从而使车有更高的车速。当需倒退车时,转动异形轮(1,15),异形轮(1,15)上的凸起将跳动牙压入凹穴内而不顶滑齿(2,16)。这样,固定在次中心轴(11)上的滑齿圈(1,15)可以随次中心轴(11)上的动力输出轮(7)反转,而跳动牙圈(1,15)及脚踏杆(3,13)也不动。这样车轮就可以任意方向转动包括反转倒退车。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心轴(12)外套次中心轴(11),在次中心轴(11)的二端配置有单向传系统的滑齿圈(2,16)和动力输出轮(9),次中心轴(11)外是车轮鼓(17)及车轮(6),车轮鼓(17)一端有轮驱动轮(7),动力输出轮(9)由一组中间轮组合体(8)与车轮(6)内的车轮鼓(17)上的轮驱动轮(7)相连,中间轮组合体(8)附着在固定在车体上的中间轮组合体轴(10)上;单向传系统分三大部分:滑齿圈(2,16)、跳动牙圈(4,14)、异形轮(1,15),其中一个跳动牙圈(4或14)配有伞齿轮I(20),另一个跳动牙圈(14或4)与中心轴(12)的一端固定,中心轴(12)的另一端为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18,19,20,21,22);二个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4和14)分别与左右脚踏杆(3,13)相连;跳动牙圈(4,14)上有数个跳动牙;单向传系统的外层为跳动牙圈(4,14),单向传系统的内层为滑齿圈(2,16);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的一个伞齿轮III(22)固定在中心轴(12)上,此伞齿轮III(22)与固定在位于跳动牙圈(4,14)上的伞齿轮I(20)由一个伞齿轮II(21)相连,伞齿轮II(21)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轴(19)上,联动系统中间轴(19)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轮座(18)上;异形轮(10)上有与跳动牙数相等的凹槽;脚踏杆(3,13)由两节内外相套组成,两节间有一弹簧,内层上有滑齿,外套上有跳动牙,跳动牙与控制键相连。装配时,一侧的脚踏杆(3或13)在上方,另一侧的脚踏杆(13或3)在下方。工作时,脚踩位于上方的脚踏杆(13)(假定右侧的脚踏杆在上),此处的单向传系统(14,15,16)转动,次中心轴(11)也转动,次中心轴(11)上的动力输出轮(9)也转动,该动力输出轮(9)通过中间轮组合体(8)带动车轮(6)的转动从而驱车前进。当右侧的单向传系统(14,15,16)使次中心轴(11)转动时,另一侧的单向转系统(1,2,4)的固定在次中心轴(11)上的滑齿圈(2)随次中心轴(11)转动,而跳动牙圈(4)不随滑齿圈(2)转动,在右侧的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16)随脚踏杆(13)转动时,固定在其上的中心轴(12)也转动,而中心轴(12)另一端的连动系统中的伞齿轮III(22)也转动,此伞齿轮III(22)带动连动系统中的相应部件转动,相应的伞齿轮II(21)带动此侧的单向传系统的位于跳动牙圈(4)上的伞齿轮I(20)转动,跳动牙圈(4)也转动,位于跳动牙圈(4)上的脚踏杆(3)也就与右侧的脚踏杆(13)同步反转而上升,当右侧的脚踏杆(13)下降120°左右到达下止点时,左侧的脚踏杆(3)也同步上升120°左右到达上止点。同样,踩左脚踏杆(3)时,右脚踏杆(13)也同步反转上升。左右脚踏杆(3,13)如此循环往复地在120°左右范围内上下运动,而位于次中心轴上的动力输出轮(7)始终向一个方向不间断地转动,从而带动车前进。当车上坡或负荷较大时,伸缩式脚踏杆伸长,力臂变长,从而使车有很大的推力,而脚也不必快速振动也能为保证车有较高速度;当车下坡或负荷较小时,伸缩式脚踏杆缩短,力臂变短,脚行程减小,即使保持脚较低的行程,脚踏杆的振动频率也较高,或伸缩式脚踏杆长短不变,力臂也不变,脚行程不变,但加大驱车传动比,从而使车有更高的车速。当需倒退车时,转动异形轮(1,15),异形轮(1,15)上的凸起将跳动牙压入凹穴内而不顶滑齿(2,16)。这样,固定在次中心轴(11)上的滑齿圈(1,15)可以随次中心轴(11)上的动力输出轮(7)反转,而跳动牙圈(1,15)及脚踏杆(3,13)也不动。这样车轮就可以任意方向转动包括反转倒退车。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心轴(12)外套次中心轴(11),在次中心轴(11)的二端配置有单向传系统的滑齿圈(2,16)和动力输出轮(9),次中心轴(11)外是车轮鼓(17)及车轮(6),车轮鼓(17)一端有轮驱动轮(7),动力输出轮(9)由一组中间轮组合体(8)与车轮(6)内的车轮鼓(17)上的轮驱动轮(7)相连,中间轮组合体(8)附着在固定在车体上的中间轮组合体轴(10)上;单向传系统分三大部分:滑齿圈(2,16)、跳动牙圈(4,14)、异形轮(1,15),其中一个跳动牙圈(4或14)配有伞齿轮I(20),另一个跳动牙圈(14或4)与中心轴(12)的一端固定,中心轴(12)的另一端为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18,19,20,21,22);二个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4和14)分别与左右脚踏杆(3,13)相连;跳动牙圈(4,14)上有数个跳动牙;单向传系统的外层为滑齿圈(2,16),单向传系统的内层为跳动牙圈(4,14);左右脚踏杆连动系统的一个伞齿轮III(22)固定在中心轴(12)上,此伞齿轮III(22)与固定在位于跳动牙圈(4或14)上的伞齿轮I(20)由一个伞齿轮II(21)相连,伞齿轮II(21)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轴(19)上,联动系统中间轴(19)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轮座(18)上;异形轮(10)上有与跳动牙数相等的凹槽;脚踏杆(3,13)由两节内外相套组成,两节间有一弹簧,内层上有滑齿,外套上有跳动牙,跳动牙与控制键相连。装配时,一侧的脚踏杆(3或13)在上方,另一侧的脚踏杆(13或3)在下方。工作时,脚踩位于上方的脚踏杆(13)(假定右侧的脚踏杆在上),此处的单向传系统(14,15,16)转动,次中心轴(11)也转动,次中心轴(11)上的动力输出轮(9)也转动,该动力输出轮(9)通过中间轮组合体(8)带动车轮(6)的转动从而驱车前进。当右侧的单向传系统(14,15,16)使次中心轴(11)转动时,另一侧的单向转系统(1,2,4)的固定在次中心轴(11)上的滑齿圈(2)随次中心轴(11)转动,而跳动牙圈(4)不随滑齿圈(2)转动,在右侧的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16)随脚踏杆(13)转动时,固定在其上的中心轴(12)也转动,而中心轴(12)另一端的连动系统中的伞齿轮III(22)也转动,此伞齿轮III(22)带动连动系统中的相应部件转动,相应的伞齿轮II(21)带动此侧的单向传系统的位于跳动牙圈(4)上的伞齿轮I(20)转动,跳动牙圈(4)也转动,位于跳动牙圈(4)上的脚踏杆(3)也就与右侧的脚踏杆(13)同步反转而上升,当右侧的脚踏杆(13)下降120°左右到达下止点时,左侧的脚踏杆(3)也同步上升120°左右到达上止点。同样,踩左脚踏杆(3)时,右脚踏杆(13)也同步反转上升。左右脚踏杆(3,13)如此循环往复地在120°左右范围内上下运动,而位于次中心轴上的动力输出轮(7)始终向一个方向不间断地转动,从而带动车前进。当车上坡或负荷较大时,伸缩式脚踏杆伸长,力臂变长,从而使车有很大的推力,而脚也不必快速振动也能为保证车有较高速度;当车下坡或负荷较小时,伸缩式脚踏杆缩短,力臂变短,脚行程减小,即使保持脚较低的行程,脚踏杆的振动频率也较高,或伸缩式脚踏杆长短不变,力臂也不变,脚行程不变,但加大驱车传动比,从而使车有更高的车速。当需倒退车时,转动异形轮(1,15),异形轮(1,15)上的凸起将跳动牙压入凹穴内而不顶滑齿(2,16)。这样,固定在次中心轴(11)上的滑齿圈(1,15)可以随次中心轴(11)上的动力输出轮(7)反转,而跳动牙圈(1,15)及脚踏杆(3,13)也不动。这样车轮就可以任意方向转动包括反转倒退车。

Claims (10)

1.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中心轴外套次中心轴,在次中心轴的二端配置有单向传系统和动力输出轮,次中心轴外是车轮鼓及车轮,车轮鼓一端有轮驱动轮,动力输出轮由一组中间轮组合体与车轮内的车轮鼓上的轮驱动轮相连,中间轮组合体附着在固定在车体上的中间轮组合体轴上;单向传系统分三大部分:滑齿圈、跳动牙圈、异形轮,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有轮子,另一个跳动牙圈与中心轴的一端固定;中心轴和次中心轴的另一端为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二个单向传系统的跳动牙圈分别与左右脚踏杆相连;次中心轴附着在车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滑齿圈固定在次中心轴的二端;跳动牙圈上有数个跳动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单向传系统的外层为滑齿圈,单向传系统的内层为跳动牙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单向传系统的外层为跳动牙圈,单向传系统的内层为滑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的轮子是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的轮子是链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位于中心轴的一端,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的一个链轮III固定在中心轴上,此链轮III与另一个齿轮II及链轮II组含体中的链轮II相连,此组合体中的齿轮I与其中一个跳动牙圈配的齿轮相啮合,齿轮II及链轮II组含体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轴上,联动系统中间轴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轮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位于中心轴的一端,左右脚踏杆联动系统的一个伞齿轮III固定在中心轴上,此伞齿轮III与固定在位于跳动牙圈上的伞齿轮I由一个中间伞齿轮II相连,伞齿轮II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轴上,联动系统中间轴附着在联动系统中间轮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异形轮上有与跳动牙数相等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是:脚踏杆由两节内外相套组成,两节间有一弹簧,内层上有滑齿,外套上有跳动牙,跳动牙与控制键相连。
CN201520975305.4U 2015-12-01 2015-12-01 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Active CN205220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5305.4U CN205220969U (zh) 2015-12-01 2015-12-01 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5305.4U CN205220969U (zh) 2015-12-01 2015-12-01 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0969U true CN205220969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9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5305.4U Active CN205220969U (zh) 2015-12-01 2015-12-01 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0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20308A (ja) 往復直線運動から一方向円運動への変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乗り物
CN104527899A (zh) 一种双曲柄连杆往复自行车
CN205220969U (zh) 配特殊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CN203047492U (zh) 一种液压传动自行车
CN2797187Y (zh) 人力车动力接收与特殊变速装置
CN201211920Y (zh) 采用丁字形驱动臂的人力驱动机械装置
CN203666899U (zh) 人力直线往复滑动踏板驱动装置及运用其的自行车
CN203497089U (zh) 自行车
CN100420606C (zh) 增力装置及其省力三轮车
CN101224778A (zh) 人力脚蹬省力驱动装置
CN201151459Y (zh) 具有省力效果的人力脚蹬装置
CN210555399U (zh) 一种省力自行车
CN103419885A (zh) 自行车的驱动系统及自行车
CN2913168Y (zh) 人力车动力接收装置
JPWO2006001450A1 (ja) トグルジョイント駆動機構
CN201136567Y (zh) 齿传省力自行车
CN202320701U (zh) 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
CN206679179U (zh) 往复脚踏齿轮传动自行车
CN103043175B (zh) 一种液压传动自行车
CN202935498U (zh) 简易独轮自行车
CN103738453A (zh) 人力直线往复滑动踏板驱动装置
CN2597322Y (zh) 直线蹬踏脚踏车驱动机构
CN206766271U (zh) 一种无链条自行车的传动结构
WO2016189554A2 (en) Supportive motion assembly for bicycle drivetrain
CN201280202Y (zh) 一杆两用动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Guo Wencha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