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19630U - 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 Google Patents

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19630U
CN205219630U CN201520971322.0U CN201520971322U CN205219630U CN 205219630 U CN205219630 U CN 205219630U CN 201520971322 U CN201520971322 U CN 201520971322U CN 205219630 U CN205219630 U CN 205219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mble
fixed head
mould
impeller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13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UTOMOBILE POWDER METALLU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on Automobile & Tractor Industry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on Automobile & Tractor Industry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on Automobile & Tractor Industry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13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19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19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19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安装在设有下模和升降机构的模具中,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直顶、顶针、以及安装在模具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直顶的上端一侧设有左右延伸的孔模凸起;所述顶针的上端用于与待脱模件相抵靠;所述直顶下端固接于直顶固定板,所述顶针下端固接于顶针固定板,所述直顶固定板位于顶针固定板的下方、且直顶固定板与升降机构相连接;所述直顶固定板的侧边活动连接有二次顶出推动件,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外两端能相对于直顶固定板上下跷动,且二次顶出推动件的外端位于所述限位凸起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顶脱模,脱模时占用空间较小。

Description

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两次顶出的模具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塑料制品,例如,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壶,其内部具有多个由筋板分隔成的腔室,且腔室之间通过设置在筋板上的通孔相连通。此类塑料制品,在利用注塑模具加工时,通常采用斜顶脱模机构进行脱模,同时斜顶脱模机构设置在各个腔室中。然而,斜顶脱模机构结构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且脱模时需要一定的退出空间。因此,受上述现有技术中斜顶脱模机构的限制,此类塑料制品的腔室必须具有较大空间。而对于一些类似上述塑料制品,其腔室空间越小、或是说腔室分布越密,其产品的整体强度越高,产品质量越好。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斜顶脱模机构,因所需空间较大,无法加工出具有密度更大、空间更小的腔室的塑料制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脱模时所需空间较小的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安装在设有下模和升降机构的模具中,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上下延伸的直顶、上下延伸的顶针、以及安装在模具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直顶的上端一侧设有左右延伸的孔模凸起,所述孔模凸起用于嵌在待脱模件的通孔中;所述顶针的上端用于与待脱模件相抵靠;所述直顶下端固接于直顶固定板,所述顶针下端固接于顶针固定板,所述直顶固定板位于顶针固定板的下方、且直顶固定板与升降机构相连接;所述直顶固定板的侧边活动连接有二次顶出推动件,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外两端能相对于直顶固定板上下跷动,且二次顶出推动件的外端位于所述限位凸起的下方;
脱模时,所述模具的升降机构驱动直顶固定板向上升起,直顶固定板推动顶针固定板同时向上升起;当二次顶出推动件的外端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靠后,二次顶出推动件的内端向上跷动、推动顶针固定板相对于直顶固定板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直顶固定板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块,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与固定块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包括两块与固定块铰接的跷跷板,两块跷跷板分别位于固定块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的内外两端处均铰接有滑轮,用于分别与顶针固定板和限位凸起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包括设在外端的传动臂部和设在内端的顶针作用臂部,所述传动臂部与顶针作用臂部的连接点为二次顶出推动件与直顶固定板的活动连接点,所述传动臂部的长度L1小于顶针作用臂部的长度L2。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臂部和顶针作用臂部之间形成夹角α,且90°〈α〈180°。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模具中的导向套,所述直顶和/或顶针穿设在导向套中。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模具中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用于限制直顶固定板上升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直顶的上端与待脱模件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孔模凸起呈圆台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次脱模,第一次先使待脱模件与下模脱离,从而使待脱模件具有再次脱模时所需的形变空间,使得在第二次脱模时,直顶能直接从待脱模件上脱离,从而实现了直顶脱模,且脱模时采用直顶,其与现有技术中的斜顶相比,占用空间较小,并且不需要退出距离,很好地满足了目前一些具有小的腔室空间、且腔室分布较密的冷却液壶对模具和脱模机构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圈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在第一次脱模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在第二次脱模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二次顶出推动件与直顶固定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二次顶出推动件的正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直顶
11孔模凸起
2顶针
3待脱模件
31通孔
4直顶固定板
41固定块
5顶针固定板
6二次顶出推动件
61滑轮
62跷跷板
621传动臂部
622顶针作用臂部
7限位凸起
8下模
81导向套
82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安装在设有下模8和升降机构的模具中,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上下延伸的直顶1、上下延伸的顶针2、以及安装在模具上的限位凸起7,直顶1的上端一侧设有左右延伸的孔模凸起11,孔模凸起11用于嵌在待脱模件3的通孔31中;顶针2的上端用于与待脱模件3相抵靠;直顶1下端固接于直顶固定板4,顶针2下端固接于顶针固定板5,直顶固定板4位于顶针固定板5的下方、且直顶固定板4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直顶固定板4的侧边活动连接有二次顶出推动件6,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外两端能相对于直顶固定板4上下跷动,且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外端位于限位凸起7的下方、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内端位于直顶固定板4和顶针固定板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脱模时,如图3所示,模具的升降机构驱动直顶固定板4向上升起,直顶固定板4通过二次顶出推动件6推动顶针固定板5同时向上升起,直顶固定板4带动直顶1同步向上升起、顶针固定板5带动顶针2同步向上升起,在直顶1和顶针2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待脱模件3与模具的下模8脱离,从而完成了第一次脱模、且使待脱模件3具有再次脱模时所需的形变空间;如图4所示,直顶固定板4、顶针固定板5和二次顶出推动件6继续上移,当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外端与限位凸起7相抵靠后,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内端向上跷动、推动顶针固定板5相对于直顶固定板4向上移动,从而使顶针2相对于直顶1向上移动,顶针2继续推动待脱模件3,从而使待脱模件3与直顶1脱离。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直顶脱模,其脱模时所需空间较小,满足了例如具有更密腔室的冷却液壶等产品的加工需求。
如图5所示,直顶固定板4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块41,二次顶出推动件6通过销轴与固定块41铰接,从而实现上述二次顶出推动件6与直顶固定板4的活动连接。
如图5所示,上述二次顶出推动件6包括两块与固定块41铰接的跷跷板62,两块跷跷板62分别位于固定块41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块41两侧对称设置两块跷跷板62,从而保证上述销轴、以及固定块41受力均匀,并保证二次顶出推动件6与固定块41铰接的灵活性。
如图5所示,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内外两端处均铰接有滑轮61,位于二次顶出推动件6内端的滑轮61用于和顶针固定板5相抵靠,位于二次顶出推动件6外端的滑轮61用于和限位凸起7相抵靠,以减小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内外两端分别与顶针固定板5和限位凸起7相抵靠时的摩擦力。
如图6所示,二次顶出推动件6包括设在外端的传动臂部621和设在内端的顶针作用臂部622,传动臂部621与顶针作用臂部622的连接点为二次顶出推动件6与直顶固定板4的活动连接点,即为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摆动支点。传动臂部621的长度L1小于顶针作用臂部622的长度L2,在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外端向下跷动同样距离下,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内端将向上跷上更高的距离,从而保证直顶1与待脱模件3完全脱离。
如图6所示,在未进行脱模时,上述传动臂部621处于水平设置状态。同时,上述传动臂部621和顶针作用臂部622之间形成夹角α,且90°〈α〈180°,从而使上述传动臂部621处于向上跷起状态,以增大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外端在第二脱模过程中向下跷动的距离。
另外,为增强上述直顶1和顶针2的支撑强度、以及直顶1和顶针2上下移动的平稳性,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模具中的导向套81,直顶1和顶针2穿设在导向套81中。
如图1所示,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模具中的限位柱82,限位柱82用于限制直顶固定板4上升的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直顶1的上端与待脱模件3相抵靠,在第一次脱模过程中,直顶1和顶针2均给待脱模件3施加向上的推力,以使待脱模件3与下模8相脱离。
另外,为便于在第二次脱模过程中,直顶1与待脱模件3顺利脱开,如图2所示,直顶1孔模凸起11呈圆台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安装在设有下模(8)和升降机构的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上下延伸的直顶(1)、上下延伸的顶针(2)、以及安装在模具上的限位凸起(7),所述直顶(1)的上端一侧设有左右延伸的孔模凸起(11),所述孔模凸起(11)用于嵌在待脱模件(3)的通孔(31)中;所述顶针(2)的上端用于与待脱模件(3)相抵靠;所述直顶(1)下端固接于直顶固定板(4),所述顶针(2)下端固接于顶针固定板(5),所述直顶固定板(4)位于顶针固定板(5)的下方、且直顶固定板(4)与升降机构相连接;所述直顶固定板(4)的侧边活动连接有二次顶出推动件(6),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外两端能相对于直顶固定板(4)上下跷动,且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外端位于所述限位凸起(7)的下方;
脱模时,所述模具的升降机构驱动直顶固定板(4)向上升起,直顶固定板(4)推动顶针固定板(5)同时向上升起;当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外端与所述限位凸起(7)相抵靠后,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内端向上跷动、推动顶针固定板(5)相对于直顶固定板(4)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固定板(4)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块(41),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6)与固定块(4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6)包括两块与固定块(41)铰接的跷跷板(62),两块跷跷板(62)分别位于固定块(41)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6)的内外两端处均铰接有滑轮(61),用于分别与顶针固定板(5)和限位凸起(7)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推动件(6)包括设在外端的传动臂部(621)和设在内端的顶针作用臂部(622),所述传动臂部(621)与顶针作用臂部(622)的连接点为二次顶出推动件(6)与直顶固定板(4)的活动连接点,所述传动臂部(621)的长度(L1)小于顶针作用臂部(622)的长度(L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部(621)和顶针作用臂部(622)之间形成夹角α,且90°〈α〈1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模具中的导向套(81),所述直顶(1)和/或顶针(2)穿设在导向套(81)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模具中的限位柱(82),所述限位柱(82)用于限制直顶固定板(4)上升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1)的上端与待脱模件(3)相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模凸起(11)呈圆台形。
CN201520971322.0U 2015-11-30 2015-11-30 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Active CN205219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1322.0U CN205219630U (zh) 2015-11-30 2015-11-30 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1322.0U CN205219630U (zh) 2015-11-30 2015-11-30 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19630U true CN205219630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94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1322.0U Active CN205219630U (zh) 2015-11-30 2015-11-30 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196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825A (zh) * 2016-08-29 2016-11-30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模具二次顶出连杆结构
CN111421769A (zh) * 2020-05-29 2020-07-17 常州华威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顶出方向的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825A (zh) * 2016-08-29 2016-11-30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模具二次顶出连杆结构
CN111421769A (zh) * 2020-05-29 2020-07-17 常州华威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顶出方向的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87045U (zh) 一种多功能吊顶
CN205219630U (zh) 模具两次顶出脱模机构
CN203921819U (zh) 移动送料装置
CN201761022U (zh) 一种模具的摆动直顶抽芯机构
CN201470849U (zh) 一种连铸机的铸坯导向装置
CN105731287A (zh) 一种简易提升机
CN202021730U (zh) 退出机构
CN205250216U (zh) 食品加工脱模机及生产线
CN205416261U (zh) 一种分步斜顶结构
CN204322446U (zh) 一种设有斜顶块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7747283U (zh) 一种用于胶囊生产线中烘箱的升降机构
CN205343419U (zh) 一种半龙门式移动布料机
CN209566401U (zh) 一种三动开模架
CN107030246A (zh) 一种曲面产品铆接模具
CN204249264U (zh) 一种斜顶顶出机构
CN202193511U (zh) 一种单笼施工升降机配重体框架
CN203831639U (zh) 一种多方向侧向抽芯的模具
CN203844053U (zh) 砌块脱模装置
CN206827746U (zh) 能够实时托住自动化机械带料的装置
CN105150463B (zh) 节能倒灌机构
CN207142576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CN206242435U (zh) 一种高铁电缆槽脱模装置
CN205936123U (zh) 绳轮式电动玻璃升降器
CN103934935B (zh) 砌块脱模装置
CN207002154U (zh) 一种流延膜机的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839, old Shanghai Qingping highway,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anyi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No. 839, old Shanghai Qingping highway,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nion Automobile & Tractor Industry Trad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2

Address after: 201908 No. 1299 East Luo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UTOMOBILE POWDER METALLU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702, Shanghai Qingpu District Old Shanghai Qing Ping highway 839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IANYI AUTO PAR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