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5999U - 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05999U
CN205205999U CN201520940833.6U CN201520940833U CN205205999U CN 205205999 U CN205205999 U CN 205205999U CN 201520940833 U CN201520940833 U CN 201520940833U CN 205205999 U CN205205999 U CN 205205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gravel
grass planting
planting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408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彬
薛丹
刘欢
徐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Tianhong municipal Tsukito design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408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05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05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059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54Roof garden systems; Roof covering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32Roof garden system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的调蓄和净化系统。该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包括生态屋顶、生物滞留层、蓄水槽、植草沟、雨水花园及透水铺装。生物滞留池与生态屋顶通过落水管相连通,经生态屋顶净化的水可通过落水管流入生物滞留池;蓄水槽与生物滞留池相连通,经生物滞留池净化的水可流入蓄水槽中;植草沟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经植草沟净化的水可流入城市排水管网;经雨水花园净化的水可流入城市排水管网中;透水铺装环绕雨水花园设置,并靠近植草沟设置,渗入透水铺装的水可流入植草沟中,未渗入透水铺装的水可流入雨水花园和植草沟中。上述雨水的调蓄和净化系统能够使得雨水能够被综合利用,且有效地改善土地集约化城市小区雨洪和面源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的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城市硬化加剧,彻底改变了原有地表生态,带来了雨水径流加剧、雨水资源浪费严重、地下水得不到及时有效补给、地质灾害时常发生、面源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LID(LowImpact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模式的雨水综合利用因其在雨水径流污染、水文循环修复、洪峰流量控制等方面的显著效益,已成为“低碳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人、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满足民生需求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目前的LID技术尚不完善,还不能有效地改善土地集约化城市小区雨洪和面源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土地集约化城市小区雨洪和面源污染的问题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一种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包括:
生态屋顶,设置于建筑物的屋顶上;
生物滞留池,靠近所述建筑物设置,并与所述生态屋顶通过落水管相连通,其中,经所述生态屋顶净化的水可通过所述落水管流入所述生物滞留池;
蓄水槽,与所述生物滞留池相连通,所述蓄水槽用于存储经所述生物滞留池净化后的水,其中,经所述生物滞留池净化的水可流入所述蓄水槽中;
植草沟,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经所述植草沟净化的水可流入所述城市排水管网中;
雨水花园,与所述植草沟间隔设置,且所述雨水花园与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经所述雨水花园净化的水可流入所述城市排水管网中;及
透水铺装,环绕所述雨水花园设置,并靠近所述植草沟设置,其中,渗入所述透水铺装的水可流入所述植草沟中,未渗入所述透水铺装的水可流入所述雨水花园和所述植草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屋顶包括防渗层、聚乙烯层、第一砾石层、过滤层、第一土壤层和第一植物,所述防渗层、所述聚乙烯层、所述第一砾石层、所述过滤层、所述第一土壤层依次铺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上,所述第一植物种植于所述第一土壤层中,其中,所述第一砾石层上设有与所述落水管相连通的第一排水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第二砾石层、第一透水土工布层、第二土壤层以及种植于所述第二土壤层中的第二植物,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第二土壤层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二砾石层上,所述第二砾石层上设有与所述蓄水槽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其中,所述生物滞留池中的水可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土壤层、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第二砾石层后,从所述第二排水管排出至所述蓄水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槽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植草沟环绕所述蓄水槽设置,以使所述蓄水槽中过多的水可从所述溢流口流出而进入所述植草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槽上设置有自动浇灌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草沟包括第三砾石层、第一砂石层、第三土壤层以及种植于所述第三土壤层中的第三植物,所述第三砾石层上设有与所述城市排水管网连通的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一砂石层和第三土壤层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三砾石层上,其中,所述植草沟中的水可依次流经所述第三土壤层、所述第一砂石层和所述第三砾石层后,从所述第三排水管排出至所述城市排水管网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花园包括第四砾石层、第二透水土工布层、第二砂石层、第四土壤层、枯木覆盖层以及种植于所述第四土壤层中的第四植物,所述第四砾石层上设有与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的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二透水土工布层、所述第二砂石层、所述第四土壤层和所述枯木覆盖层依次铺设于所述第四砾石层上,其中,所述雨水花园中的水可依次流经所述枯木覆盖层、所述第四土壤层、所述第二砂石层、所述第二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第四砾石层后,从所述第四排水管排出至所述城市排水管网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铺装包括土基层、透水垫层、透水基层、水泥砂浆层和透水砖层,所述透水垫层、所述透水基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和所述透水砖层依次铺设于所述土基层上,所述透水垫层上设有通向所述植草沟的第五排水管,所述透水垫层为砾石层或粗砂层,所述透水基层为碎石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雨水花园中的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的一端伸出所述雨水花园,另一端与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所述雨水花园中的过多的水可通过所述溢流管道流入所述城市排水管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管道远离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的一端的开口上盖设有溢流帽。
上述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设置生态屋顶,使用落水管将生态屋顶与生物滞留池连通,并将蓄水槽与生物滞留池连通,以使落到生态屋顶上的水经生态屋顶净化后能够流入到生物滞留池中,而经生物滞留池净化后的水能够流到蓄水槽中,被蓄水槽储存起来以循环利用;通过设置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的植草沟和雨水花园,以及环绕雨水花园、且靠近植草沟设置的透水铺装,使渗入透水铺装的水可流入植草沟中,未渗入透水铺装的水可流入雨水花园和植草沟中,以使雨水能够流入到植草沟和雨水花园中,经植草沟和雨水花园净化后排入到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的分流和净化,有效地减少了地面上的雨水,从而实现雨水的调蓄和净化,使得雨水能够被综合利用,并有效地改善土地集约化城市小区雨洪和面源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的生态屋顶的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的生物滞留池的剖面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的生物滞留池与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的植草沟的剖面图;
图7为图1所示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的设置有溢流管道和溢流帽的雨水花园的剖面图;
图8为图1所示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的透水铺装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10,为一种基于LID的土地集约化城市建筑小区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该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10包括生态屋顶100、落水管200、生物滞留池300、蓄水槽400、植草沟500、雨水花园600及透水铺装700。
请一并参阅图3,生态屋顶100设置于建筑物20的屋顶上。具体的,生态屋顶100包括防渗层110、聚乙烯层120、第一砾石层130、过滤层140、第一土壤层150和第一植物160。
防渗层110铺设于建筑物20的屋顶上。防渗层110可以防止水渗透到屋顶上。其中,防渗层110为混凝土层。
聚乙烯层120铺设于防渗层110上。聚乙烯层120起到保护防渗层110的作用。
第一砾石层130铺设于聚乙烯层120上。第一砾石层130上设有第一排水管170。
过滤层140铺设于第一砾石层130上。过滤层140起到水过滤的作用。其中,过滤层140可以为聚酯纤维布层。
第一土壤层150铺设于过滤层140上。第一植物160种植于第一土壤层150中。
落水管200与第一排水管170相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4,生物滞留池300靠近建筑物20设置,并与生态屋顶100通过落水管200相连通,其中,经生态屋顶100净化的水可通过落水管200流入生物滞留池300。具体的,生物滞留池300靠近建筑物20的墙壁设置。其中,生物滞留池300位于落水管200远离第一排水管170的一端的下方。
具体的,生物滞留池300包括第二砾石层310、第一透水土工布层320、第二土壤层330以及第二植物340。第二砾石层310上设有第二排水管350。第一透水土工布层320铺设于第二砾石层310上。第一透水土工布层320起到水过滤的作用。第二土壤层330铺设于第一透水土工布层320上。第二植物340种植于第二土壤层330中。具体的,第二土壤层330靠近落水管200设置。即从落水管200流出的水直接落在第二土壤层330上。
其中,生物滞留池300中的水可依次流经第二土壤层330、第一透水土工布层320和第二砾石层310后,从第二排水管350排出。
蓄水槽400与生物滞留池300相连通,蓄水槽400用于存储经生物滞留池300净化后的水,其中,经生物滞留池300净化的水可流入蓄水槽400中。具体的,蓄水池与第二排水管350相连通,第二排水管350排出的水流入蓄水槽400中。
进一步的,蓄水槽400上设置有自动浇灌装置(图未示)。通过自动浇灌装置可将蓄水槽400中的水用于小区的绿化以及道路的冲洗。
进一步的,蓄水槽400上还设有溢流口410,以使蓄水槽400中过多的水能够从溢流口410溢出。
植草沟500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经植草沟500净化的水可流入城市排水管网。具体的,植草沟500环绕蓄水槽400设置,以使蓄水槽400中过多的水可从溢流口410流出而进入植草沟500中。
具体的,植草沟500包括第三砾石层510、第一砂石层520、第三土壤层530和第三植物540。第三砾石层510上设有与城市排水管网连通的第三排水管550。第一砂石层520铺设于第三砾石层510上。第三土壤层530铺设于第一砂石层520上,第三植物540种植于第三土壤层530中。其中,植草沟500中的水可依次流经第三土壤层530、第一砂石层520和第三砾石层510后,从第三排水管550排出至城市排水管网中。
雨水花园600与植草沟500间隔设置,且雨水花园600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经雨水花园600净化的水可流入城市排水管网中。
具体的,雨水花园600包括第四砾石层610、第二透水土工布层620、第二砂石层630、第四土壤层640、枯木覆盖层650以及第四植物660。第四砾石层610上设有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的第四排水管670。第二透水土工布层620铺设于第四砾石层610上。第二透水土工布层620起到水过滤的作用。第二砂石层630铺设于第二透水土工布层620上。第四土壤层640铺设于第二砂石层630上。枯木覆盖层650铺设于第四土壤层640上。第四植物660种植于第四土壤层640中。其中,雨水花园600的水可依次流经枯木覆盖层650、第四土壤层640、第二砂石层630、第二透水土工布层620和第四砾石层610后,从第四排水管670排出至城市排水管网中。
进一步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10还包括设置于雨水花园600中的溢流管道800,溢流管道800的一端伸出雨水花园600的枯木覆盖层650,另一端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雨水花园600中的过多的水可通过溢流管道800流入城市排水管网,以防止雨洪造成雨水过多来不及渗透的问题。
进一步的,溢流管道800远离城市排水管网的一端的开口上盖设有溢流帽900。设置溢流帽900能够防止溢流管道800被大颗粒的物质堵塞,以保证溢流管道800的畅通。
透水铺装700环绕雨水花园600设置,并靠近植草沟500设置,其中,渗入透水铺装700的水可流入植草沟500中,未渗入透水铺装700的水可流入雨水花园600和植草沟500中。
具体的,透水铺装700包括土基层710、透水垫层720、透水基层730、水泥砂浆层740和透水砖层750。透水垫层720、透水基层730、水泥砂浆层740和透水砖层750依次铺设于土基层710上。
透水垫层720为砾石层或粗砂层。透水垫层720上设有通向植草沟500的第五排水管760。具体的,第五排水管760排出的水流到植草沟500的第三土壤层530上。
其中,透水基层730为碎石层。
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透水砖层750的高度高于植草沟500的第三土壤层530的高度,以便于透水砖层750上的水能够顺利的流到雨水花园600中。
上述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10实现雨水的调蓄和净化具体如下:
雨水依次经生态屋顶100的第一土壤层150、过滤层140和第一砾石层130净化后,从第一排水管170排出;
从第一排水管170排出的水通过落水管200流入到生物滞留池300中,依次经生物滞留池300的第二土壤层330、第一透水土工布层320和第二砾石层310净化后,再从第二排水管350排出;
直接落入到生物滞留池300中的雨水也依次经生物滞留池300的第二土壤层330、第一透水土工布层320和第二砾石层310净化后,再从第二排水管350排出;
从第二排水管350排出的水流到蓄水槽400中;
当蓄水槽400中的水过多时,蓄水槽400中的水从溢流口410溢流出来,并流入到植草沟500中,依次经植草沟500的第三土壤层530、第一砂石层520和第三砾石层510净化后,再从第三排水管550排出;
直接落到植草沟500中的雨水也依次经植草沟500的第三土壤层530、第一砂石层520和第三砾石层510净化后,再从第三排水管550排出;
落到透水铺装700上的雨水渗入到透水铺装700内部后,依次经透水砖层750、水泥砂浆层740、透水基层730和透水垫层720后,从第五排水管760排出;
从第五排水管760排出的水流入植草沟500中,依次经植草沟500的第三土壤层530、第一砂石层520和第三砾石层510净化后,再从第三排水管550排出;
未渗入到透水铺装700内部的一部分雨水流入到植草沟500中,依次经植草沟500的第三土壤层530、第一砂石层520和第三砾石层510净化后,再从第三排水管550排出;
从第三排水管550排出的水流入城市排水管网中;
未渗入到透水铺装700内部的另一部分雨水流入到雨水花园600中,依次经雨水花园600的枯木覆盖层650、第四土壤层640、第二砂石层630、第二透水土工布层620和第四砾石层610净化后,从第四排水管670排出;
直接落到雨水花园600中的雨水也依次经雨水花园600的枯木覆盖层650、第四土壤层640、第二砂石层630、第二透水土工布层620和第四砾石层610净化后,从第四排水管670排出;
从第四排水管670排出的水流入城市排水管网中;
当雨水花园600的枯木覆盖层650上的水过多时,部分枯木覆盖层650上的水流入溢流管道800中,并通过溢流管道800流入城市排水管网中。
上述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10至少有以下优点:
(1)上述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10通过在建筑物20的屋顶上设置生态屋顶100,使用落水管200将生态屋顶100与生物滞留池300连通,并将蓄水槽400与生物滞留池300连通,以使落到生态屋顶100上的水经生态屋顶100净化后能够流入到生物滞留池300中,而经生物滞留池300净化后的水能够流到蓄水槽400中,被蓄水槽400储存起来以循环利用,通过设置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的植草沟500和雨水花园600,以及环绕雨水花园600、且靠近植草沟500设置的透水铺装700,使渗入透水铺装700的水可流入植草沟500中,未渗入透水铺装700的水可流入雨水花园600和植草沟500中,以使雨水能够流入到植草沟500和雨水花园600中,经植草沟500和雨水花园600净化后排入到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的分流和净化,有效地减少了地面上的雨水,从而实现雨水的调蓄和净化,使得雨水能够被综合利用,并有效地改善土地集约化城市小区雨洪和面源污染的问题。
(2)通过在蓄水槽400上设置溢流口410,且使植草沟植草沟500环绕蓄水槽400设置,以使蓄水槽400中过多的水可从溢流口410流出而进入植草沟500中,以防止雨水过多,蓄水槽400储存不了而流到地面上。
(3)通过溢流管道800,使溢流管道800的一端伸出雨水花园600的枯木覆盖层650,另一端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而使雨水花园600中的过多的水可通过溢流管道800流入城市排水管网中,进一步避免雨洪的危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态屋顶,设置于建筑物的屋顶上;
生物滞留池,靠近所述建筑物设置,并与所述生态屋顶通过落水管相连通,其中,经所述生态屋顶净化的水可通过所述落水管流入所述生物滞留池;
蓄水槽,与所述生物滞留池相连通,所述蓄水槽用于存储经所述生物滞留池净化后的水,其中,经所述生物滞留池净化的水可流入所述蓄水槽中;
植草沟,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经所述植草沟净化的水可流入所述城市排水管网中;
雨水花园,与所述植草沟间隔设置,且所述雨水花园与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经所述雨水花园净化的水可流入所述城市排水管网中;及
透水铺装,环绕所述雨水花园设置,并靠近所述植草沟设置,其中,渗入所述透水铺装的水可流入所述植草沟中,未渗入所述透水铺装的水可流入所述雨水花园和所述植草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屋顶包括防渗层、聚乙烯层、第一砾石层、过滤层、第一土壤层和第一植物,所述防渗层、所述聚乙烯层、所述第一砾石层、所述过滤层、所述第一土壤层依次铺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上,所述第一植物种植于所述第一土壤层中,其中,所述第一砾石层上设有与所述落水管相连通的第一排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第二砾石层、第一透水土工布层、第二土壤层以及种植于所述第二土壤层中的第二植物,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第二土壤层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二砾石层上,所述第二砾石层上设有与所述蓄水槽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其中,所述生物滞留池中的水可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土壤层、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第二砾石层后,从所述第二排水管排出至所述蓄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植草沟环绕所述蓄水槽设置,以使所述蓄水槽中过多的水可从所述溢流口流出而进入所述植草沟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上设置有自动浇灌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包括第三砾石层、第一砂石层、第三土壤层以及种植于所述第三土壤层中的第三植物,所述第三砾石层上设有与所述城市排水管网连通的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一砂石层和第三土壤层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三砾石层上,其中,所述植草沟中的水可依次流经所述第三土壤层、所述第一砂石层和所述第三砾石层后,从所述第三排水管排出至所述城市排水管网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包括第四砾石层、第二透水土工布层、第二砂石层、第四土壤层、枯木覆盖层以及种植于所述第四土壤层中的第四植物,所述第四砾石层上设有与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的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二透水土工布层、所述第二砂石层、所述第四土壤层和所述枯木覆盖层依次铺设于所述第四砾石层上,其中,所述雨水花园中的水可依次流经所述枯木覆盖层、所述第四土壤层、所述第二砂石层、所述第二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第四砾石层后,从所述第四排水管排出至所述城市排水管网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装包括土基层、透水垫层、透水基层、水泥砂浆层和透水砖层,所述透水垫层、所述透水基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和所述透水砖层依次铺设于所述土基层上,所述透水垫层上设有通向所述植草沟的第五排水管,所述透水垫层为砾石层或粗砂层,所述透水基层为碎石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雨水花园中的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的一端伸出所述雨水花园,另一端与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其中,所述雨水花园中的过多的水可通过所述溢流管道流入所述城市排水管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道远离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的一端的开口上盖设有溢流帽。
CN201520940833.6U 2015-11-23 2015-11-23 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05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0833.6U CN205205999U (zh) 2015-11-23 2015-11-23 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0833.6U CN205205999U (zh) 2015-11-23 2015-11-23 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05999U true CN205205999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43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4083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05999U (zh) 2015-11-23 2015-11-23 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0599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7389A (zh) * 2017-08-01 2017-10-10 武汉文科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海绵组合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
CN107244739A (zh) * 2017-08-03 2017-10-13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尾水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08955757A (zh) * 2018-04-26 2018-12-07 同济大学 坡屋顶的屋顶绿化雨水滞蓄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8999260A (zh) * 2018-07-15 2018-12-14 天津大学 一种屋面垂直流生物滞留池及错层布置方法
CN112627304A (zh) * 2020-11-27 2021-04-09 南京大学 一种集成源头-传输-末端措施的城市产业集中区降雨径流水量水质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7389A (zh) * 2017-08-01 2017-10-10 武汉文科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海绵组合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
CN107237389B (zh) * 2017-08-01 2022-09-20 武汉文科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海绵组合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
CN107244739A (zh) * 2017-08-03 2017-10-13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尾水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08955757A (zh) * 2018-04-26 2018-12-07 同济大学 坡屋顶的屋顶绿化雨水滞蓄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8999260A (zh) * 2018-07-15 2018-12-14 天津大学 一种屋面垂直流生物滞留池及错层布置方法
CN112627304A (zh) * 2020-11-27 2021-04-09 南京大学 一种集成源头-传输-末端措施的城市产业集中区降雨径流水量水质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9142B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205205999U (zh) 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系统
CN106088289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沿河道路的蓄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CN106917522B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CN205348351U (zh) 一种兼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雨水径流控制系统
CN205502122U (zh) 用于城市绿化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206571217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CN208434404U (zh) 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生态树池
CN105926408A (zh) 一种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CN111919621A (zh) 基于寒地生境恢复的行道树树池结构及制作方法
CN206052850U (zh)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CN110904979A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CN205875543U (zh) 具有屋顶雨水收集功能的生态植物绿化渗滤装置
CN204898828U (zh) 一种雨水涵养-修复一体装置
CN110145014A (zh)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CN106522350A (zh) 一种地下生态蓄水池
CN21021668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渗透结构
CN205223761U (zh)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的生物洼地系统
CN207958057U (zh) 雨水处理系统
CN204741963U (zh) 一种用于马路中间绿化带的雨水花园
CN102487695A (zh) 道路绿化带
CN112830581B (zh) 一种渗井式生物滞留池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78519A (zh) 绿色屋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1

Address after: 570208 Hainan Province, Haikou City Road Haidian five Haichang junctions 26 extension building 1-2 layer 102-1 room

Patentee after: Hainan Tianhong municipal Tsukito design Inc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Ma Hom Village Road No. 31 building 210 room t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