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8623U - 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8623U
CN205198623U CN201521013586.1U CN201521013586U CN205198623U CN 205198623 U CN205198623 U CN 205198623U CN 201521013586 U CN201521013586 U CN 201521013586U CN 205198623 U CN205198623 U CN 205198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micro
atomization unit
delivery outlet
atomiz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135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良
庄竣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5210135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8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8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8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雾化装置及一种微雾化器,该微雾化装置包括给药室模块、雾化单元以及第一防水垫圈。给药室模块包括底壁、管形侧壁及组接部。组接部连接于管形侧壁的外表面且对位于管形侧壁的输出孔。组接部包括延伸壁及第一凹槽。雾化单元设置于第一凹槽。第一防水垫圈设置于第一凹槽,并位于雾化单元远离输出孔的一侧。第一防水垫圈包括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环壁结构。第一开口与雾化单元相邻设置。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并位于第一开口远离雾化单元的一侧,且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环壁结构连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Description

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雾化器,即喷雾器,被大量的应用于医疗保健或美容保养的用途。其将医疗用药液、美容液或香精等液体藉由雾化装置雾化成较小的气体分子后,使其易于深入身体,例如用于保健或治疗呼吸道疾病、或使皮肤更迅速地吸收药液或美容液、抑或是增加芳香气味等用途。
在医疗上,雾化器可将液体药剂转化或雾化为雾滴,并且喷入至患者的口腔中,使该些雾滴可被吸入至患者的支气管及肺部,以进行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或缓解。常见的网孔式雾化器采用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device)与喷孔片(nozzleplate)相搭配的微泵技术原理作为雾化作动机制,以使液体药剂转化为雾滴并喷出。
然而,雾化器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其喷出口易产生积水,使得压电元件与喷孔片容易因积水产生电极氧化,因而造成压电元件与喷孔片产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雾化装置包括一给药室模块、一雾化单元以及一第一防水垫圈。给药室模块包括一底壁、一管形侧壁及一组接部。管形侧壁连接于底壁的周缘,且与底壁形成具有一上开口的一容置槽以容置一液体药剂。管形侧壁具有一输出孔,且底壁延伸至输出孔。组接部连接于管形侧壁的外表面且对位于输出孔。组接部包括一延伸壁及一第一凹槽。雾化单元设置于第一凹槽,以将经由输出孔输出的液体药剂转化为多个雾滴并喷出。第一防水垫圈设置于第一凹槽,并位于雾化单元远离输出孔的一侧。第一防水垫圈包括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环壁结构。第一开口与雾化单元相邻设置。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并位于第一开口远离雾化单元的一侧。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环壁结构连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环壁结构为一凹面、一平坦表面、一锯齿状表面、或一阶梯状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微雾化装置更包括一导管,与给药室模块的组接部可拆卸地相组接。
在一实施例中,组接部的延伸壁具有一环形槽,其位于延伸壁上面向导管的一端面。
在一实施例中,微雾化装置更包括一第二防水垫圈,其设置于环形槽内,并向外延伸而覆盖导管的端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雾化器包括一微雾化装置以及一雾化驱动装置。微雾化装置包括一给药室模块、一雾化单元以及一第一防水垫圈。给药室模块包括一底壁、一管形侧壁及一组接部。管形侧壁连接于底壁的周缘,且与底壁形成具有一上开口的一容置槽以容置一液体药剂。管形侧壁具有一输出孔,且底壁延伸至输出孔。组接部连接于管形侧壁的外表面且对位于输出孔。组接部包括一延伸壁及一第一凹槽。雾化单元设置于第一凹槽,以将经由输出孔输出的液体药剂转化为多个雾滴并喷出。第一防水垫圈设置于第一凹槽,并位于雾化单元远离输出孔的一侧。第一防水垫圈包括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环壁结构。第一开口与雾化单元相邻设置。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并位于第一开口远离雾化单元的一侧。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环壁结构连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雾化驱动装置连接并驱动雾化单元喷出该些雾滴。
在一实施例中,环壁结构为一凹面、一平坦表面、一锯齿状表面、或一阶梯状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微雾化装置更包括一导管,与给药室模块的组接部可拆卸地相组接。
在一实施例中,组接部的延伸壁具有一环形槽,其位于延伸壁上面向导管的一端面。
在一实施例中,微雾化装置更包括一第二防水垫圈,其设置于环形槽内,并向外延伸而覆盖导管的端面。
承上所述,因依本实用新型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的第一防水垫圈,其第二开口尺寸大于第一开口,使环壁结构形成非水平的表面。如此一来,即使雾滴喷出于喷孔片之后而凝结成水滴,水滴也会流至第二开口之外,而不致在环壁结构处形成积水。因此雾化单元不会长时间浸泡在含有药剂的积水中,进而减少雾化单元氧化或被药液侵蚀的时间,以延长雾化单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微雾化装置的分解图。
图2为图1微雾化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雾化单元的示意图。
图4A为第一防水垫圈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第一防水垫圈的剖视图。
图4C至图4E为第一防水垫圈其他实施态样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微雾化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给药室模块
11:底壁
12:管形侧壁
121:输出孔
122:第一轴套部
13:组接部
131:延伸壁
132:第一凹槽
14:上盖
141:第二轴套部
2:雾化单元
21:压电元件
22:喷孔片
3:第一防水垫圈
31:第一开口
32:第二开口
33:环壁结构
34:组接环
4:导管
41:套接部
42:通口
43:管部
5:第二防水垫圈
6:第三防水垫圈
A:容置槽
D:雾化驱动装置
E:电极
G:环形槽
M:微雾化器
N:微雾化装置
O:上开口
S: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微雾化装置的分解图,而图2为图1微雾化装置的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微雾化装置N可例如但不限于为网孔式雾化器,且可将液体药剂转化或雾化为多个雾滴并喷出,例如1μm至5μm的雾滴,以用于将药剂递送至患者的口腔中,使雾滴可被吸入至患者的支气管及肺部,以进行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或缓解。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医疗用的微雾化装置N为例进行说明,不过微雾化装置N也可应用于美容用途,于此并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微雾化装置N包括一给药室模块1、一雾化单元2以及一第一防水垫圈3。
图3为雾化单元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所示,雾化单元2设置于给药室模块1上,并包括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element)21及喷孔片(nozzleplate)22。压电元件21可作为振荡元件以驱动喷孔片22振动。喷孔片22包括数个喷孔(图未示),且喷孔片22因应压电元件21的驱动而振动,以此可利用微泵原理将液态药剂经由上述喷孔而转化为微细雾滴并喷出。压电元件21可为环形片状,而喷孔片22可为圆盘状,本实施例的压电元件21是环设于喷孔片22的周围。雾化单元2用以将给药室模块1所提供的液体药剂转化为微细的多个雾滴后喷出。
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2所示,给药室模块1大致上为一杯体结构,包括一底壁11、一管形侧壁12及一组接部13。管形侧壁12较佳为圆管形,其连接于底壁11的周缘,并可与底壁11一体成形。管形侧壁12与底壁11形成具有一上开口O的一容置槽A以容置一液体药剂。管形侧壁12具有一输出孔121,即输出孔121是穿设于管形侧壁12,以输出或供给液体药剂,其中底壁11延伸至输出孔121。管形侧壁12可自底壁11的周缘沿底壁11的法线方向垂直延伸,当然底壁11也可与管形侧壁12夹有一角度,使得底壁11倾斜设置,以利液体药剂可完全流至输出孔121而不易造成药液浪费。
组接部13连接于管形侧壁12的外表面且对位于输出孔121。在本实施例中,组接部13与管形侧壁12为一体成形,且组接部13由管形侧壁1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且对位于输出孔121的位置。组接部13包括一延伸壁131及一第一凹槽132,其中延伸壁131与管形侧壁12形成此第一凹槽132。第一凹槽132的内壁面具有多阶梯结构,以撑持雾化单元2,且使雾化单元2的喷孔片22可对位于输出孔121。换句话说,雾化单元2设置于第一凹槽132,以将经由输出孔121输出的液体药剂转化为多个雾滴并喷出。
请一并参照图1、图2、图4A及图4B所示,其中图4A为第一防水垫圈的示意图,而图4B为图4A第一防水垫圈的剖视图。第一防水垫圈3设置于第一凹槽132,并位于雾化单元2远离输出孔121的一侧。第一防水垫圈3包括一第一开口31、一第二开口32以及一环壁结构33。第一开口31与雾化单元2相邻设置,且第一开口31是位于雾化单元2上远离输出孔121的一侧。第二开口32与第一开口31相对设置,并位于第一开口31远离雾化单元2的一侧,也就是说,液体药剂将依序经由输出孔121、喷孔片22、第一开口31及第二开口32而喷出至病患口腔。其中,第二开口32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31。环壁结构33连接第一开口31及第二开口32。在本实施例中,环壁结构33为一平坦表面,由图4B可看出环壁结构33的切面呈现直线。如此一来,因第二开口32与第一开口31的尺寸关系,即使雾滴喷出于喷孔片22之后而凝结成水滴,水滴也会流至第二开口32之外,而不致在环壁结构33处形成积水,因此雾化单元2不会长时间浸泡在含有药剂的积水中,进而减少雾化单元2氧化或被药液侵蚀的时间,以延长雾化单元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环壁结构33更可为一凹面(如图4C所示)、一阶梯状表面(如图4D所示)、或一锯齿状表面(如图4E所示),同样可达到上述功效。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微雾化装置N更包括一导管4,与给药室模块1的组接部13可拆卸地相组接。导管4包括套接部41、通口42及管部43。导管4的套接部41与组接部13的延伸壁131相组接,使得导管4固定于组接部13上。导管4的通口42对应设置于雾化单元2的喷孔片22。导管4的管部43导引雾化单元2所喷出的多个雾滴。导管4可拆卸地连接于给药室模块1,并对应于雾化单元2,以将雾化单元2喷出的多个雾滴导引至患者的口腔中。
另外需说明的是,在第一凹槽132内,组接部13与导管4之间且与喷孔片22径向方向以外所形成的区域内可设置电极,例如图1所示的电极E,其中本实施例是以二个电极E为例。电极E电性连接压电元件21,并驱动喷孔片22产生振动。因此,为使电极E不短路,本实施例亦加强此区域的防水结构。
接续上述,第一防水垫圈3更包括一组接环34,其环设于第二开口32的外侧,即组接环34的直径大于第二开口32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组接环34在轴向上的厚度是大于第一开口31与第二开口32之间的间距。如此一来,第一防水垫圈3可藉由组接环34抵接于雾化单元2及导管4之间,以紧配设置来防止液体药剂外漏,同时也防止液体药剂渗入电极E的所在区域而使电极E短路。
类似地,微雾化装置N更包括一第三防水垫圈6,其设置于雾化单元2与输出孔121之间,以防止液体药剂自雾化单元2与输出孔121之间的缝隙渗入电极E的所在区域而使电极E短路。
组接部13的延伸壁131具有一环形槽G,其位于延伸壁131上面向导管4的一端面。也就是说,环形槽G的中心轴与延伸壁131的中心轴共轴。需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环形“并非仅限定于圆环,亦可指其他形状的环。在本实施例中,微雾化装置N更包括一第二防水垫圈5,其设置于环形槽G内,并向外延伸而覆盖导管4的端面。也就是说,第二防水垫圈5是位于导管4的端面,且部分设置于环形槽G内,其图2所示截面图可如菇形。如此一来,藉由第二防水垫圈5的设置,可避免外部的液体(例如清洗时)自导管4与组接部13之间的间隙渗至电极E的所在区域,以避免电极E短路。
给药室模块1更包括一上盖14,其可轴转地枢接于管形侧壁12,以用于封闭容置空间A的上开口O。管形侧壁12更包括一第一轴套部122,且上盖14具有至少一第二轴套部141。给药室模块1更包括一轴杆S,穿设于第一轴套部122及第二轴套部141,使上盖14可轴转地枢接于管形侧壁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套部122与管形侧壁12一体成形。
最后,请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微雾化器M,其包括一微雾化装置N及一雾化驱动装置D,其中微雾化装置N的叙述已于上述实施例详述,于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雾化驱动装置D连接并驱动微雾化装置N的雾化单元2喷出雾滴。雾化驱动装置D与微雾化装置N的给药室模块1可拆卸地相组接。雾化驱动装置D可容置电源单元,以提供微雾化装置N作动时所需的电力。此外,雾化驱动装置D可容置一控制板,以控制微雾化装置N的作动。
综上所述,因依本实用新型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的第一防水垫圈,其第二开口尺寸大于第一开口,使环壁结构形成非水平的表面。如此一来,即使雾滴喷出于喷孔片之后而凝结成水滴,水滴也会流至第二开口之外,而不致在环壁结构处形成积水。因此雾化单元不会长时间浸泡在含有药剂的积水中,进而减少雾化单元氧化或被药液侵蚀的时间,以延长雾化单元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给药室模块,包括:
一底壁;
一管形侧壁,连接于该底壁的周缘,且与该底壁形成具有一上开口的一容置槽以容置一液体药剂,其中该管形侧壁具有一输出孔,且该底壁延伸至该输出孔;及
一组接部,连接于该管形侧壁的外表面且对位于该输出孔,该组接部包括一延伸壁及一第一凹槽;
一雾化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凹槽,以将经由该输出孔输出的该液体药剂转化为多个雾滴并喷出;以及
一第一防水垫圈,设置于该第一凹槽,并位于该雾化单元远离该输出孔的一侧,该第一防水垫圈包括:
一第一开口,与该雾化单元相邻设置;
一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对设置,并位于该第一开口远离该雾化单元的一侧,且该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该第一开口;及
一环壁结构,连接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壁结构为一凹面、一平坦表面、一锯齿状表面、或一阶梯状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导管,与该给药室模块的该组接部可拆卸地相组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接部的延伸壁具有一环形槽,该环形槽位于该延伸壁上面向该导管的一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防水垫圈,其设置于该环形槽内,并向外延伸而覆盖该导管的该端面。
6.一种微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微雾化装置,包括:
一给药室模块,包括:
一底壁;
一管形侧壁,连接于该底壁的周缘,且与该底壁形成具有一上开口的一容置槽以容置一液体药剂,其中该管形侧壁具有一输出孔,且该底壁延伸至该输出孔;及
一组接部,连接于该管形侧壁的外表面且对位于该输出孔,该组接部包括一延伸壁及一第一凹槽;
一雾化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凹槽,以将经由该输出孔输出的该液体药剂转化为多个雾滴并喷出;以及
一第一防水垫圈,设置于该第一凹槽,并位于该雾化单元远离该输出孔的一侧,该第一防水垫圈包括:
一第一开口,与该雾化单元相邻设置;
一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对设置,并位于该第一开口远离该雾化单元的一侧,且该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该第一开口;及
一环壁结构,连接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以及
一雾化驱动装置,连接并驱动该雾化单元喷出该些雾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该环壁结构为一凹面、一平坦表面、一锯齿状表面、或一阶梯状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该微雾化装置更包括一导管,与该给药室模块的该组接部可拆卸地相组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该组接部的延伸壁具有一环形槽,该环形槽位于该延伸壁上面向该导管的一端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该微雾化装置更包括一第二防水垫圈,其设置于该环形槽内,并向外延伸而覆盖该导管的该端面。
CN201521013586.1U 2015-12-09 2015-12-09 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Active CN205198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3586.1U CN205198623U (zh) 2015-12-09 2015-12-09 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3586.1U CN205198623U (zh) 2015-12-09 2015-12-09 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8623U true CN205198623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36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13586.1U Active CN205198623U (zh) 2015-12-09 2015-12-09 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86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8428A1 (zh) * 2018-05-18 2019-11-21 Hua Jian 一种一体式的密封微网喷雾模块
CN115120816A (zh) * 2021-03-25 2022-09-30 心诚镁行动医电股份有限公司 给药容器以及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8428A1 (zh) * 2018-05-18 2019-11-21 Hua Jian 一种一体式的密封微网喷雾模块
US11964096B2 (en) 2018-05-18 2024-04-23 Feellife Health Inc. Integrated sealed micro-mesh nebulization module
CN115120816A (zh) * 2021-03-25 2022-09-30 心诚镁行动医电股份有限公司 给药容器以及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978B (zh) 微霧化裝置及其給藥室模組
WO2011158716A1 (ja) ネブライザキットおよびネブライザ
US9937302B2 (en) Nebulizing device and nebulizer
JP3544350B2 (ja) 噴霧ノズル装置
TWM536948U (zh) 微霧化裝置及微霧化器
CN203029818U (zh) 一种便携式喷雾器装置
CN205198623U (zh) 微雾化装置及微雾化器
CN204563182U (zh) 一种新型雾化杯
TWM527884U (zh) 具霧化功能之水素裝置
CN108096691B (zh) 一种用于麻醉科室的喷雾器及使用方法
CN208436054U (zh) 喷雾式鼻腔冲洗器
CN103977490A (zh) 医疗雾化器
CN104436384B (zh) 微雾化装置及其给药室模块
TWI564040B (zh) Effective control of ultra-fine atomized particles output of medical micro-mesh atomizer
CN204468910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自动喷药器
CN208355879U (zh) 一种医疗雾化器套件
CN207640757U (zh) 耳鼻喉科使用的腔内喷雾器
EP3103497A1 (en) Nebulizing device and nebulizer
TWI430817B (zh) 液體霧化噴射給藥裝置
CN211301573U (zh) 一种基于多微米孔阵列静电雾化的医用雾化装置
CN103143087A (zh) 导引式手持微型雾化器
CN209187788U (zh) 一种基于气体喷管的医用超声雾化喷头
CN208927300U (zh) 一种可加热便于清洁的医用喷雾器
CN219049882U (zh) 一种雾化药杯
CN208481824U (zh) 儿童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